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4.2.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

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判断
①资源和环境无限,种群可连续增长——“J”型曲线。
②资源和环境有限,种群不能无限增长——“S”型曲线。 ③种群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略有波动的“S”型曲线。 【例 1】在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
【名师点拨】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等。在生态系统达到成熟阶段,由于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 约的关系,则种群的数量将处于动态平衡中,如 D 项。 【答案】C
重点难点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1.“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曲线名称
“J”型曲线
“S”型曲线
种群数量 曲线图
种群增长
率曲线图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 ①连续增长
环境条件有限 ①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就
保持相对稳定 ②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③数量达到稳定状态时, 增长率为 0
呈“S”型曲线。
【答案】C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1)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2)种内因素:种群通过种内斗争调节种群密度。
(3)种间因素:通过种间关系调节种群密度。 (4)非生物因素:气候、食物、寄生物、传染病等。 (5)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当种群数量大于 K/2 值时,可以捕猎或捕捞,使剩余量维 持在 K/2 值左右,这样既可保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 资源数量最多,又不影响资源再生。 (2)在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方面,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从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新课讲授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预测 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K值)。如鼠害防治可通过 严密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 措施来降低K值。 4、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 物种的危害,即是否会构成生物入侵。
设问寻疑
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 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 水平?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 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种群增长量最大。
设问寻疑
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从环境容纳量的 角度看,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 低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 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 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 敌,等等。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数量(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2.n代细菌数量Nn的计算公式是:
Nn =1×2n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解:n= 60min x72h/20min=216 Nn=1×2n =2216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课件

B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 液中时要进行第一次计数,A 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 摇匀后取样,B 错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 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 正确;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 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 正确。]
2.(2019·全国卷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 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 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 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 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 23 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1.实验设计
2.实验结果与分析 (1)酵母菌增长曲线图:
(2)趋势:先增加再减少。
(3)分析 ①增长: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 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剧增。 ②稳定和波动: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 变 化、有害产物积累等,酵母菌死亡率逐渐升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 率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 ③衰退:随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种群数量下降。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 23 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 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 长阶段

4.2_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

4.2_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食物、天敌、传染病、栖息空间、气候、人类活动
种 群 K 数 量 Nt Nt (种群数量)
时间t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提出问题
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作出假设
变量如何控制?
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探究活动中涉及4个科学方 法: (1)数学模型法; (2)抽样检测法; (3)显微观察法; (4)微生物培养法。
3
平均
第3天
第1天
第7天
死亡
第6天
♣结果分析 (2)构建数学模型: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 2 3 4 时间/d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 -1 L
☺实验再探究 ♣温度、营养物质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吗? 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酵母菌的计数 (3)计数的操作 稀释: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适当的稀释;若菌 液不浓,可不必稀释。 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进 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加样品:在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 再用无菌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酵母菌液由盖玻片 边缘滴入一小滴(将计数室充满即可),让菌 液沿缝隙自行渗入计数室。注意不可有气泡产 生。
例3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 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 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 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 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 的总体积为0.1 mm3。

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在计数前,还应有哪些步骤?需注意些什么? • • • • 培养液配制 灭菌 接种 培养
无菌操作 培养条件
思考:数据记录表格应当怎样设计?
时间(天) 次数
0
1
2
3
4
5
6
7
1 2 3 平均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时间/d 5 6 7
2.作出假设:书P68 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酵母菌呈“S”型增长。
3.实验步骤:
(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适量酵母菌接种入试管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 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 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 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排泄物等 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四、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1.抽样检测法 2.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1.2.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2.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任务1 如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7.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怎样计数?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 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一般是左上边界及 其夹角)的酵母菌。
离开母体的芽体,无论大小均算一个。如 果正在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或超过母细胞 一半时,芽体可算1个。
✔ ✔

任务1 如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跟踪训练
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但增长速率不同,E点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 率,F点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相同, D符合题意。
课堂小结
五分钟查落实
【判断正误】
(1)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监测酵母菌数量( √ ) (2)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再盖盖玻片( × ) (3)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开始计数( √ )
试管编 号
1 2 3
培养液 /mL
10 10 -
无菌水 /mL
- - 10
酵母菌母液 /mL
0.1 0.1 0.1
温度 (℃)
28 5 28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温__度___、__营__养__物__质_______。 (2)A曲线对应的培养条件是什么?10mL培养液中28℃下培养(试管1)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温__度__和___营__养__物__质___均__会__对__酵___母__菌__种__群__数___量__产_____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公开课)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公开课)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①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 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②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 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 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 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③ 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 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3、计算
以1mm×1mm×0.1mm型为例
计数室容积为0.1mm3,则每个小方格的容积 为1/4000 mm3 。
酵母细胞个数/1Baidu NhomakorabeaL =
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100 ×400×10000×稀释倍数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10000×稀释倍数
例1 通常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 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 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 方格组成。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 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 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
问题3: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要重复,获得平均值。(也可分组实验)
问题4: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_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_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变化_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通过使用血球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三、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四、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 2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五、方法步骤:

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六、实验结论: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

七、考点提示:

1、以防培养液带上杂菌与酵母菌形成竞争关系,抑制酵母菌培养。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将试管振荡几次,以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同步测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同步测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多选)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

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

右图的视野。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再滴加少量样液

B. 计数同一样品时,可对同一计数板上的两个计数室进行计数,并取平

均值

C. 滴加培养液后应立即计数,以防止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D. 若仅依据图示结果,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3.5×109个·mL-1

2、(多选)下列关于血细胞计数板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平台上有一个计数室

B.血细胞计数板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尽量减少微生物的结团现象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样液

3、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

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取样时从试管底部吸取培养液可减小实验误差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设置空白对照

高三一轮复习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结合微生物培养技术)

高三一轮复习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结合微生物培养技术)

只计相邻两边及顶角的酵母菌
7.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相 邻两边及顶角计数。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时间/d 5 6 7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营 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呈S型增长。但之 后会下降。
•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 同样的计数池。 •每个计数池分为9个大方格。
放大后的计数池
25 X 16=400小格
25个中格
16个小格
16 X 25=400小格 16个中格
25个小格
问题1、如何取样计数呢?
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 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
第6天
酵母菌在水中会不会吸水过多而涨破?
死亡
第7天
☺关注本实验中的几个关键点:
♣ 酵母菌的计数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 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也叫做显微镜直接计数 法。 ►优点:直观、快速。 ►适用于稀释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即液体 培养基中菌体的计数。 ►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又称为 总菌计数法。
2.用于得到细胞产物的时候: 在液体环境中,表达大量的产物, 再离心收集。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来大量获得抗癌药物---紫杉醇

(学案)4.2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学案)4.2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种群数量的变化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1)构建方式:数学模型。

(2)构建方法: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

①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

①数学模型公式: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N t=N0λt。

②参数意义:N0为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③曲线图: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3)曲线特点:无限增长。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2)形成原因:

(3)曲线如图所示,表现为“S”型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停止增长。

(4)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5)应用:

①保护濒危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②控制有害生物:应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4.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

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3)研究意义:

①利用及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②控制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的种群数量。

③科学预测及防治有害生物。

4.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精华)

4.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精华)

A1
A2
计数室分为16中格(双线边) 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
A3
A4
=A (平均每个中格酵母细胞数)×25×104 ×稀释倍数
A=(A1+A2+A3+A4)/4
第1天
第4天
第6天
死亡
第7天
酵母菌数量变化记录表
计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如果酵母菌浓度过大,应先稀释。
4.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不用重复,只要分组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5.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n组 平均值
6.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怎样 的措施?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n倍后,再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n×2.5×104,即为 10mL酵母菌液中酵母菌个数。 7.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1.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可定为10ml)中的酵母菌 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 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 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 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计算中的酵母菌 总数,盖玻片下,培养液厚度为 0.1mm,可算出10ml 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2.5×104x(x为小方格内 酵母菌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思考:
(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量。
(2)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 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 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 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16×25型: 即大方格内分
为16中格,每一中 格又分为25小格
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其每一大方格都是由
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
为25中格,每一中 格又分为16小格。
10
计数室体积通常有三种规格
规格1: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 深度为0.1mm,即1mm×1mm×0.1mm, 其容积为0.1mm3;
复习回顾 1.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有何关系?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直接计数和估算法,最常用的估算法有 哪两种?分别适于调查什么生物? 3.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什么?取样方法有哪两种?对于样方边缘 的个体如何计数? 4.标志重捕法的公式? 5.种群的数量变化类型? 6.“J”型增长曲线条件?公式?各字母含义?增长率、增长速率 的变化曲线? 7.“S”型增长曲线条件?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8.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有 2×108 个。
14
注意事项
1、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培养液
2、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取来自百度文库邻两边及夹角的酵母菌计数
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的理由 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减少误差。
4、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 不需要,因为酵母菌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可形成前后对照
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 营养消耗,pH变化等,使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 生率,种群数量下降。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
培养液的成分、空间、温度、pH、等。
17
2
(3)渔业捕捞中,如何确定合适的捕捞量呢? 应在鱼的数量在K/2~K之间进行,且捕捞剩余量控制 在K/2时,既可获得最大捕捞量,又可保持高速增长,不 影响资源的再生。 (4)农林害虫的防治中,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 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应在K/2之前。
3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
7
1、血球计数板的结构
计数 室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个槽构 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 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小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 个大方格,中央的一大方格作为计数用,称为计数室。
8
大方格
中 方 格
小 方 格
9
计数室刻度通常有两种规格
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自然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
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实验原理 (1) 用 液 体 培 养 基 培 养 酵 母 菌 , 种 群 的 增 长 受 培 养 液 的 __成__分__、__空__间__、__p_H_、__温__度__等_____因素的影响。 (2)在_理__想__的__无__限__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 在_有__限__的___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3)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血球计数板被用以对人体内红、白细胞进行显微计数之用, 也常用于计算一些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数量,是 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工具
5
二.实验步骤:
①.配制培养液并分装于各试管 ②.对各试管培养液及实验用具进行灭菌处理 ③.无菌条件下接种酵母菌 ④.适宜条件下培养 ? 25℃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⑤.取样(注意什么?) 振荡——取样——稀释 振荡的目的? 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⑥.吸取培养液置于血细胞计数板上
6
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
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 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 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 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5、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做重复实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6、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15
记录表
项目 初始数量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1组 2组 3组 4组 .... 平均 值
16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增长曲线的总趋势: 先增加再降低。
原因: 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
规格2: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2mm, 深度为0.1mm,即2mm×2mm×0.1mm, 其容积为0.4mm3 规格3: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3mm, 深度为0.1mm,即3mm×3mm×0.1mm, 其容积为0.9mm3
11
2、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的四个中方格
(25×4=100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的
五个中方格(16×5=80个小 方格)的细胞数。
12
3、计算
以1mm×1mm×0.1mm型为例
每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A (平均每个中格酵母细胞数)×25×104 ×稀释倍数
=a (平均每个小格酵母细胞数)×400×104 ×稀释倍数
13
例1 通常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 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 方格组成。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 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