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意思和意蕴_名人故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虞美人》是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思是,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李煜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读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读作者:包树望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10期身为一国之君,“一旦为臣虏”,国灭身死,李煜是失败的。
但作为诗人,他却是成功的,因为李煜的词作(主要是后期词作)战胜了时间浪花的冲刷,为一代代读者吟咏品评。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莫过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她作出了多种解析。
在这里,笔者拟从“在对自然的亲和与疏离之间”入手,解读这首词的心理情感过程及其中的悲、苦、愁、美等。
1.对自然的亲和与融入因农耕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人对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感。
对此古人有着不同的描写和论述。
首先是孔子,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这是比德的思维方式。
朱子在《四书集注》中释此句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山水的可爱全因它们向人展现着为人称赞、追求的道德人格;人们对它们的喜爱、欣赏也有助于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自然景物之美是道德性的美,这就是对自然的比德性的审美亲和。
比德性的审美亲和以人的道德的理性自觉为先,以理性成分居多;而且比德性审美思维以本属于人的道德品格为主要审美趣味,它所发现、欣赏的自然山水的道德之美在本质上也是附属于人的。
然而在道德之外,山水景致还另有属于其自身的吸引人的因素。
比如,人问山川之美,顾(长康)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世说新语·言语》)草木山水不需要向人们展现前面提到的道德人格等等本属于人的道德人格美特质,对它们的喜爱已没有道德的理性诉求。
自然、本然就是美,山水从而拥有了独立于人的审美品格。
人对山水的喜爱更加纯粹,从而在亲近山水时会感受到山水的某种回应: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简文……曰:“会心处不必在远。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导语】李煜,五代⼗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于宋建隆⼆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汴京,封为右千⽜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律,诗和⽂均有⼀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
千古杰作《虞美⼈》、《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煜《虞美⼈·春花秋⽉何时了》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虞美⼈·春花秋⽉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雕栏通:阑) 鉴赏 《虞美⼈》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七⽉七⽇)之夜(“七⼣”),在寓所命歌*作乐,唱新作《虞美⼈》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怒,命⼈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词通过今昔交错对⽐,表现了⼀个亡国之君的⽆穷的哀怨。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圆,岁⽉不断更替,⼈⽣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何时了”表明词⼈⾝为阶下囚,怕春花秋⽉勾起往事⽽伤怀。
回⾸往昔,⾝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纵情声⾊,不理朝政,枉杀谏⾂……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苟且偷⽣的⼩楼⼜⼀次春风吹拂,春花⼜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的社稷——⾃⼰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触景⽣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赏析,是词人李煜的“血泪之歌”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起来看看吧!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诗_作者李煜_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背景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这首词流露出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
《虞美人》就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他大怒,赐李煜毒酒一杯,这位失败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全诗的意思、上一句下一句及翻译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全诗的意思、上一句下一句及翻译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出自五代人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创作背景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这首词流露出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
《虞美人》就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他大怒,赐李煜毒酒一杯,这位失败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虞美人,是明代文宗之一的陈操所作的一首词曲,被誉为中国古典词曲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曲以婉约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易逝的感慨与思索。
以下将对这首词曲进行鉴赏。
词曲开篇即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语道破了整首曲子的主旨。
虞美人,美丽的春花,美丽的秋月,都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以它们的存在形态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作者以“往事知多少”来反问,显示了他对过去记忆的满满回忆。
这种对过去的追思与怀念贯穿了整首曲子,使读者感受到了时光之不可逆转,同时也增添了一种深沉的忧伤感。
接下来的几段词句描述了一系列意象,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院宫娥若耶溪”,以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些意象的选择都带有浓厚的忧伤情感。
小楼一夜听春雨,把人的生命看作是小楼,春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了人的生命如小楼,易逝如春雨。
深院宫娥若耶溪,形容宫女深居宫院,像是被隔离于现实的世界,难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道出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紧接着是描述了儿女情长的抒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描写手法,让人们感受到了儿女情长的深切。
作者通过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等这些细节,巧妙地凸显了人们对亲情、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段写道:“忽闻昨夜金井梧桐树,声带当时正好。
曲终人未散,曲终人未散。
”这段写景中穿插了歌者与听众之间的真切互动,通过“声带当时正好”和“曲终人未散”这样的呼唤,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整段结尾,激荡了人们的情感,号召我们要珍惜当下,不让时光流逝。
总之,陈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其婉约的笔调、深沉的忧伤感和对逝去时光的追思,成为了一首不朽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曲通过多样的意象与描写手法,使读者情感倍增。
同时,它也让人们在欣赏中思考,珍惜当下,不让时光流逝。
浅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课例研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回首往事的优美古诗
回首往事的优美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衍生注释: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时光。
了: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
雕栏玉砌:指宫殿建筑的精美。
朱颜改:指自己容颜衰老。
二、赏析: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开头的问句表达了对时光无尽的感慨,接着描写了在小楼中感受到故国的凄凉。
下阙用“雕栏玉砌”与“朱颜改”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悲哀。
最后以江水比喻哀愁,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哀愁的无穷无尽。
三、作者介绍: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在政治上虽不成功,但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感情真挚,风格独特,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四、运用片段:“哎呀,我现在的心情就像李煜写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衍生注释: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傍晚。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
二、赏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少女时代的一次游玩经历。
开篇回忆了在溪亭游玩到日暮的欢乐时光,接着写因沉醉而迷路,误入藕花深处,最后通过“争渡”的焦急和惊起鸥鹭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富有生活气息。
三、作者介绍:李清照,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四、运用片段:“我们那次去郊外玩,玩得太开心了,就像李清照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里写的那样,都沉醉不知归路啦!”《钗头凤·红酥手》原文: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读
阅读指南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后人称其为“李后主”。
他善作词、精书画、通音律,是一位颇有才情的君王。
他的词风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亡国前的词主要以记录奢靡的宫廷生活为主,风格绮丽柔靡;亡国后的词则融入了国破家亡之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在国破之后,他被软禁了起来,从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一个需要仰人鼻息的阶下囚。
在此期间,他创作的词可谓是字字血泪,诉说了其心中的“悲怆”。
这一首首情感真挚的词让他成为词坛上一颗耀眼的星星。
客观来说,李煜作为一名君主是失败的,他并没有一位君主该有的胆识、魄力和担当;但是作为一名词人,他却是无比成功的。
正如清代的郭磨在《南唐杂咏》中所说:“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下面,笔者就解读一下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当宋军的铁骑浩浩荡荡踏破了南唐的国都之后,南唐短短39年的统治就这样结束了。
南唐后主也由“九五至尊”沦为了阶下囚。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李煜已经被囚禁了三年。
相传,他在生日当晚创作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怀念自己的故国。
后来,这首词传到了宋高宗的耳朵里。
高宗非常生气,便下令赐死了李煜。
李煜虽死,却留下了一首生命的哀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以问句开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春花”明明是春天里的景色,却给人一种冷寂、萧瑟之感。
“往事”自然是过去发生的事。
那么,在词人的眼中,哪些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呢?自然是亡国之事。
自己曾身为一国之君,却不思民生和庙堂之事,荒废了朝政,一味沉醉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导致国破家亡。
一句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苦。
试问:如果当真面对着“春花秋月”一般的美景,他又怎么会嫌时间过得太慢呢?设身处地站在李煜的角度思考,我们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
原本是独占一方、高高在上的南唐君主,一朝国变,却沦为了没有尊严、备受屈辱的亡国之君。
眼前的景色还是那么的美好,似乎与之前的别无二致,却与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赏析《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通:阑)一、知人论世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二、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三、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四、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晚来清风,花月入梦,一程时光地轮回,就此永恒又再此开启。
白日里聚积的所有热闹,在此刻都变成了过去。
那些充满热情的目光,和翩然的脚步,在一场喧嚣过后,此刻也都书写成了故事。
漠漠流年,岁月如此这般浮华,消隐,来来,往往……若尘世也已入睡,那正好,走了太长太长的路,浸过太多太多的烟云,总得要做一次梦,哪怕醒来又是千年万年,且只当是给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来做客的人,还原一次自己的真相,尽管此时的花月已不再是从前的风景。
有幸路过这烟火灿烂的世事,人又怎能安于平俗的客套。
生于红尘,总得有红尘的事,来装点我们的心意。
也是,岁月即便有无数个理由静好,但那也只是生命对它偶尔温柔后的回馈。
花月总无限,而与它有关的情话,该是生命一程又一程的理解和懂得……古朴的江岸,夜影飘飘,幻景娜娜。
近处是鸟语花香人情世故的日子,远处是星光闪烁山河依旧的岁月,而时光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流淌着,像极了一场梦境。
那么,我到底是得拎起自己的多少想象,才算符合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协调……我想,所有的生命,大抵都是借助着一段时间的里程,看几池春水,赏几丛花月,编织几段故事,回忆几场过往……其实这样的时候,意念是喜欢假设的。
所以在心底,总有一种寻寻觅觅,总有一种幽幽怨怨,总会循序着寂静的感觉,把岁月的痕迹拉长,把生命的内容放大。
也是,执手过重重时光的距离,行走过这么悠远的旅途,一次意想怎能随便的把尘世看清?一抹青色在远方楼林的间隙里拉长,迂回。
月色如水,在枝叶间一泄细碎。
我知道这样的日子,它们已经重复了无数次,到底还要重复多少年,我想,我本是无法回答的。
花开花谢,寒来暑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此刻,我是如此紧贴着天地的灵魂,在东流的江水前,看时光一寸一寸地从目光里流过。
仿佛,一瞬间,我的青丝已被岁月无情地染白;刹那,心事就被尘世的浮华剥落得轻盈。
此时花月正好!而我独坐一隅,且看着万家灯火的辉煌,读着江水起伏跌宕的微语,便隐隐约约间听见了那岁月从远古走来的脚步,又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了他们与我擦肩而过地呼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书: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
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春花秋月的成语故事
春花秋月的成语故事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大举进攻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
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
李煜感慨地作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春花秋月
成语拼音: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典故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成语例句: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
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
(于漪《我与〈千家诗〉》)。
描写故乡的古诗鉴赏解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描写故乡的古诗鉴赏解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季之一。
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
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词鉴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人物介绍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