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苏教版文言虚词整理 因

合集下载

高中苏教版文言虚词整理为

高中苏教版文言虚词整理为

9、为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何为其然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留北关外,为一卷;/复还京口,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问“谁为哀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二虚词梳理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二虚词梳理

文言文必修二梳理

(一)六国论

二、虚词

1、而

赂秦而.力亏(因果)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转折)

二败而.三胜(并列)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转折)

2、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凭借)

以.有尺寸之地(“才.)

举以.予人(来)

洎牧以.谗诛(因为)

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3、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两个分句间并列)

4、于

赵尝五战于.秦(和,跟)

5、之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间,取独)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分别指秦国/六国)苟以天下之.大(定后标志)

6、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7、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亲附)

(二)阿房宫赋

二、虚词

1、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转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转折)

2、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

3、焉

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语气词)

4、于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到)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

苏教版高中语文陈情表虚词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陈情表虚词整理

《陈情表》

一、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

能上报

5、谨拜表以闻

二、于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三、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四、而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

五、则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

情,则告诉不许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文言虚词分析与教学建设的开题报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文言虚词分析与教学建设的开题报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文言虚词分析与教学

建设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文化的工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历

史文化遗产,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文言是中华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的运用,才能

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和思维能力。然而,由于文言语法复杂,其中包含的虚词用法也相对繁多,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虚词的运用是极其具有挑战性和深奥的,需要借助于系统的教学和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文言语文。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文言虚词进行

分析研究,进而探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所涉及的文言虚词的类型、词义和用法;

2.深入研究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规律,掌握虚词与句子结构和

语义的关系;

3.设计针对文言虚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调查法和教育科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文言虚词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查阅和理解;实证调查法则通过调查实际教学情况和学习效果,从而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教育科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语文课堂的文言虚词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拟达到以下预期成果: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 代词,
• ⑼耳得之而为声。 耳得之而为声。
(代词,它) 代词,
•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 代词,它们)
• ⑾始指异之。 始指异之。
(代词,它,指西山) 代词, 指西山)
• ⑿故为之文以志。 故为之文以志。
• 5、始指异之。
三、古今异义。
• 1、輮以为轮。 古义: 今义: 古义:把……做成 做成 今义:认为 • •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 今义:
• 4wk.baidu.com古之学者必有师。
(音节助词) 音节助词)

• • • • • • • • • • • •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善假于物也。 、善假于物也。
(从,比)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而耻学于师。 、而耻学于师。
•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⒆不知日之入。 不知日之入。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上学期间,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通假字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词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学习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学有所长的人。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追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8、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9、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必修五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五文言知识整理

二、苏教版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陈情表》

(一)虚词

1.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词性:解释:(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词性:解释:(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词性:解释:(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词性:解释:(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词性:解释:(介词,用)

2.于

(1)急于星火词性:解释:(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词性:解释:(介词,对,向)

3.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词性:解释:(助词,的)

(2)臣之进退词性:解释:(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解释:(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解释:(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解释:(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解释:(通“又”)

(5)五尺之僮通解释:(通“童”,童仆)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岳阳楼记文言虚词整理

岳阳楼记文言虚词整理

以下是《岳阳楼记》中的一些文言虚词整理:

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句子成为句子的成分。

2.以:因为、由于。

3.则:就、那么。

4.于:在、从、到、对、对于、关于。

5.乎:相当于“于”,引出时间、处所。

6.矣:了、呢、呀、哪、哇、了呀。

7.焉:于此、于此处、于此时代。

8.耳:罢了、而已。

9.与:和、同、跟、给。

10.若:好像、如同。

11.夫:那、那个、那些。

12.然:这样。

这些文言虚词在《岳阳楼记》中有着丰富的用法和含义,通过掌握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南师附中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南师附中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⑵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苏教版教材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综合版)

苏教版教材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综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一)实词部分

必修一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合于

3、博学

..乎己:广博的学习,参:检验。省:反省,省察。

..而日参省

4、而绝.江河:横渡

5、君子生.非异也,“性”:天赋,资质。

6、风雨兴焉.:从这里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8、是故无.贵无贱无论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宾前

10、爱其.子自己

11士大夫之族.类

12、君子不齿

..不屑一提

13、郯子之徒

..这些人

1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15、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往

1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凭空

17、渺渺兮于怀(句式)主谓倒置

1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19、正襟危.坐端正

20、而今安在哉(句式)宾前

21、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一眨眼

22、则施施

..而行缓慢行走

23、到则披.草而坐拨开

24、梦亦同趣.“趋”,往,赴

25、缘.染溪,沿着

26、游于是

..乎始从此

27、外与天际.交会

28、故为之文以志.记

必修二

1、非兵.不利兵:兵器

2、子孙视.之不甚惜视:对待

3、较秦之所得其实

..百倍其实:它实际上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

5、思厥.先祖父

..厥:其祖父:祖辈父辈

6、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

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判:分清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

9、可谓智力

..孤危智力:智谋力量

10、此言得.之得:适宜得当

11、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冒着”

12、洎.牧以谗诛洎:等到

13、始速

..祸焉始:才速:招致

1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却,使……退却。

必修三文言文重要虚词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重要虚词整理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要虚词整理

《指南录后序》

【以】1.意北亦尚可以(凭,用)口舌动也2.将以(凭,用)有为也3.几以(因为)捕系死

【而】1.归而(表承接)求救国之策2.北驱予并往,而(表转折)不在使者之目

【为】数吕师孟叔侄为(做)逆

【于】1.将请罪于(向)君

《五人墓碑记》

【之】1.蓼洲周公之(取独)被逮2.独五人之(取独)皦皦3.予犹记周公之(取独)被逮4.在丁卯三月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望5. 既而以吴民之(取独)乱请于朝6. 然五人之(取独)当刑也7. 匹夫之(取独)有重于社稷也

【于】1.激于(被)义而死焉者也2.请于当道(当政的官员)3.立石于其墓之门4.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向)朝5.不能容于(被)远近6. 匹夫之有重于(对)社稷也

【而】1.激于义而(表示承接)死焉者也2.去今之墓而(表承接)葬焉3.其疾病而(表承接)死,死而(表承接)湮没不足道者4.按剑而(表修饰)前5.抶而(表承接)仆之6.无不有过而(表递进,而且)拜且泣者7.而(表承接)为之记

【焉】1.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者也2.去今之墓而葬焉(于之,在这里)3.吴之民方痛心焉(之,他)

【以】1.即除……之址以(来,表目的)葬之2.以(来)旌其所为3.敛赀财以(来)送其行4. 卒以(因为)吾郡之发愤一击

【为】1.为(替)之声义2.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是)魏之私人毛一鹭

【然】1.然(然而)五人之当刑也

【固】1.斯固(实在,和“轻重固何如哉”中的“固”有别)百世之遇也

《烛之武退秦师》

【以】1.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3. 焉用亡郑以(来)陪邻

苏教版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背弃我。
福分浅薄。
险:艰险,祸患。 衅:征兆 夙遭闵凶 早 闵凶:忧伤的事, 常指父母之丧。 猥以微贱 谦辞,表示自己的
谦卑。
见:代词,第一人称 ,我。 背:背弃。 舅夺母志 改变。 祖母刘悯臣孤弱 年幼丧父 终鲜兄弟 少,没有。
祚:福气,福分。 晚有儿息 子女 躬亲抚养 亲自 茕茕独立 孤单 臣具以表闻 详尽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悯 ,忧伤 2、四十有四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不会走路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优秀的人才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报答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报告申诉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7、臣欲奉诏奔驰 效劳
辛酸苦楚
8、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官名
7、感慨系之矣 代词,它 8、仰观宇宙之大 定后标志
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代词,它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晤 2、虽趣舍万殊 取 三、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它的旁边/次,地方 2、俯察品类之胜 物品,物类,天地万物 3、或取诸怀抱 胸怀抱负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5、夫人之相与 夫,句首发语词
四、词类活用
形作名,贤能的人,年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的人,年老的人
2、不知老之将至 形作名,老年,人生的暮年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劝学》《师说》《赤壁赋》)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

..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文言篇目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文言篇目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文言篇目知识梳理

【必修一】

《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

4、而致.千里(达到)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7、用.心一也(因为)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

二、虚词

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顺风而呼(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

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

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三、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师说》

一、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3、不耻.相师(认为……羞耻)

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教授)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不及)

8.爱其子(爱护)

9.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自己)

10.彼童子之师(那些)

彼与彼年相若也(代词,他)

11.句读(句:文句意思表达完毕,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

的地方,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各种手工艺人)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

2、金就砺则利()

草创未就()

诸侯各就国()

侯嬴乃谢客就车()

就极刑而无愠色()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而致千里()

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致意()

致食客三千()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用心一也()用之所趋异也()

二、虚词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蟹六跪而二螯()

3、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之

青,取之于蓝()

輮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

《师说》

一、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作《师说》以贻之()

二、常用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

2、是故无贵无贱()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如是而已()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2.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3.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四、虚词

1、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第一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因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