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
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
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乌镇,一块古老神奇而又美丽非凡的土地,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魅力名镇之一。
那你知道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昭明求学南朝梁武帝的儿子名萧统,就是昭明太子。
萧统刚生下时,右手紧捏拳头,不能伸直,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
有位大臣说:“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梁武帝觉得有理,就张榜招贤:谁能掰开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为师。
沈约见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试。
他捧起太子的手,轻轻一掰就分开了。
梁武帝十分高兴,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专门教太子读书。
沈约是乌程人。
他的先人墓就在乌镇河西十景塘附近。
沈约每年清明总要返乡扫墓,并要求守墓几月,梁武帝怕儿子荒废学业,就命昭明太子跟随沈约到乌镇来读书。
为此,就在乌镇造起一座书馆。
萧统来到乌镇,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景色诱人,便终日游玩嬉戏。
沈约治学严谨,见太子不认真读书,便对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我回乌镇过年,轿子经过青镇一座庙,被庙前一群百姓挡住了去路,我吩咐停轿查询,原来庙里冻死一个十多岁的小叫花子。
围观的百姓说,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无依无靠,白天沿街乞讨,夜晚宿在庙堂。
但他人穷志不穷,讨来的钱,除了买吃的,余下的都用来买书,在佛殿琉璃灯下夜读。
可是一夜西北风,竟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
我当时进庙一看,只是这小乞丐虽然面孔瘦削,却眉清目秀,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身体已经冻僵,左手还拿着一本书。
他是有志于学,至死还不忘读书呀……”沈约说完此话,昭明太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从此,昭明太子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后来,沈约把主坟迁至京城,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萧统拾馆为寺,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
明朝万历年间,驻乌镇同知全廷训,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题为“六朝遗胜”。
里人沈士茂题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
浙江乌镇
浙江乌镇乌镇,为浙北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
她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财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着自己的辉煌。
沿着古镇幽长的石板路,来找寻她独特的水乡风韵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带你走进晚清乌镇的时空。
乌镇的历史悠久而灿烂,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创造着那个时代的文明,镇东郊潭家湾古文化遗址可以作证。
春秋时,乌镇为吴疆越界,战事频繁,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
从此,纳入国家的政治建制。
唐咸通十三年(872)始建镇。
宋嘉定年间,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为两镇,市河以西为乌镇,属吴兴县(今湖州市)市河以东称为青镇,属桐乡市。
新中国成立后,即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统称乌镇。
乌镇,曾是周边地区的集商重地,规模鼎盛时达十万人之多,从现存的清末民初的建筑格局与整体风貌来看,就足见当时街肆的繁华。
历史上也曾有“一观二塔三宫六院九寺十庵”之说。
可见,历史上的乌镇文化灿烂。
经过岁月陵替,风雨沧桑,而保存下来的十几万平方米的江南典型水乡民居群及十几座古桥梁,诉说着古镇的清纯与从容。
同时,古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家湾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三处:六朝遗址,唐代银杏,修真观戏台。
乌镇历来文人荟萃,人才辈出,如梁昭明太子及其老师沈约,一代丞相裴休,陈与义,更有藏书家鲍延博,光绪帝老师夏同善,近代文学巨匠-茅盾,沈泽民,严辰,严独鹤,孔另境等曾游学或寓居于古镇。
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乌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她在江南古镇中的地位。
为了使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永久延续,让古镇灿烂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重现光彩,1999年5月,经过二年之久的酝酿,桐乡市委,市府作出了把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作为桐乡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文化名市的重要举措。
为此,市委,市府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发动十三个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和单位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对千年古镇乌镇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
古老的经典传说
古老的经典传说从古至今已然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英勇或悲壮或凄美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百姓们会将它们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一些的古老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老的传说故事一:苗族百褶裙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居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人民生活富庶。
这,不仅仅因为蚩尤治国有方,而且还因为他英勇善战,体恤臣民。
与此同时,还因为他有一件十分了得的秘密武器------“劲多宝剑”。
此宝剑不但锋利无比,而且威力无穷,哪怕千军万马强敌如林,只要挥动“劲多宝剑”,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多么数倍于我的力量都会成片地倒在它的威力之下。
因此,蚩尤名声显赫。
人民爱戴他,其他的族长都来朝贡他,纷纷与他签署友好条约,有的还主动与他结成“秦晋之好”。
由于蚩尤的威信和地位一天天的在扩大,于是有人就一心想打垮他,继而接管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汉王也是其中之一。
他为了打垮蚩尤,于是他假惺惺地去和蚩尤套近乎,还把自己一个长得如花似玉的女儿许配给蚩尤为妾。
目的是想让女儿充当“间谍”,刺探蚩尤的军事部署并窃取他的秘密武器-----“劲多宝剑”。
汉王的女儿嫁给蚩尤以后,表面上装得十分温顺、勤劳,暗地里却一心麻痹蚩尤,同时暗暗观察蚩尤存放宝剑的地方。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汉王的女儿始终找不到蚩尤藏剑的场所。
又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生育了一个小男孩。
一天,蚩尤有事外出,家里只剩下汉王的女儿在家照看小孩。
这天小男孩整天的哭闹,任凭汉王的女儿怎么诓、怎么哄,小孩就是止不住哭声并且小手不住的指着天花板。
汉王的女儿觉得奇怪,上楼去一看,原来蚩尤的秘密武器“剑多宝剑”就藏在这里。
大喜过望的汉王女儿,迅速取出宝剑,用狗血和女人的尿泼洒在上面(民间传说,狗血和女人尿能使神力失去灵验),然后又悄悄地把它放回原处。
做好了这一切,汉王女就千方百计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她的父王,叫她的父王带兵前来攻打蚩尤。
乌镇路桥的传说故事
乌镇路桥的传说故事
在苏杭运河的中段,乌镇北边,有一座横跨运河的三孔石桥,名叫思姑桥。
相传,在清朝道光以前,这里原来没有桥。
那时,从乌镇到江苏平望,只能走水路。
民合乡有个五姑娘,原是嘉兴秀水人,父母早亡,叔叔把她卖到南浔镇一家富户做丫头。
成人后,又被富户卖给民合乡一户庄稼人家当媳妇。
一年后,丈夫死于瘟疫。
年轻就守寡的五姑娘,从此常年吃斋,修行积善,立志完成募款造桥的大业。
谁知,她捐募到花甲之年,才募集到一千块银元,造大桥费用的一半还不到。
五姑娘思来想去,就想到了富户很多的南浔镇。
然而,富户都爱钱如命,轻易不肯施舍。
五姑娘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炒了十斤大米,又把它碾作粉,然后制作成面条一样的炒米条。
把这些炒米条夹在佛柴之中。
准备妥当后,五姑娘雇了一条小船,来到了南浔。
五姑娘每到一户富户门前,就跪地叩头烧香,端出黄袋里的佛柴,捧在手心念佛化缘,不管风吹日晒,这样沿南浔大街化过去,有时一跪就是七天。
这些富户感到奇怪,这老太终日不进食,莫非是神仙下凡?他们就问她缘由。
五姑娘说:“我是活佛,跪地化缘,为的是建造一座连接江浙两地的大桥。
”富户一听活佛跪地化缘造桥,赶紧你一百我二百地捐起款来。
没几天,两千两银子就募齐了。
五姑娘怕露
了破绽,当夜驾起小船回到乌镇。
原来五姑娘七天不食人间烟火是假的,她是趁人不注意,边跪地念佛,边把夹在佛柴中的炒米条往嘴里送。
就这样,一座长达八十公尺的跨河大桥终于建成了。
人们为了纪念五姑娘造桥,就把这座桥取名为“思姑桥”。
似水年华与乌镇的故事
似水年华与乌镇的故事似水年华,乌镇的故事,这两个词汇似乎总能勾起人们心中那份淡淡的怀旧情绪。
乌镇,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承载了无数人的美好回忆。
本文将为您讲述似水年华与乌镇的故事,带您领略这座古镇的风情。
一、乌镇的历史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古镇始建于唐朝,因土地肥沃、水系发达,逐渐发展成为商贸重镇。
乌镇以水为街,以岸为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二、似水年华的拍摄2001年,著名导演黄磊执导并主演了一部名为《似水年华》的电视剧。
该剧以乌镇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这部剧让乌镇走进了更多观众的视线,也让乌镇与似水年华紧密相连。
三、乌镇与似水年华的故事1.乌镇的古建筑乌镇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似水年华》的拍摄,让乌镇的青石板路、古桥、古巷、古宅等元素成为剧中爱情故事的见证。
2.乌镇的水乡风情乌镇的水乡风情是《似水年华》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剧中男女主人公在乌镇的小桥流水间相识、相知、相爱,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
3.乌镇的文化底蕴乌镇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还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
在《似水年华》中,乌镇的文化底蕴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剧中人物在乌镇感受着岁月静好,传承着乌镇的文化精神。
四、乌镇的现状随着《似水年华》的热播,乌镇成为了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
如今,乌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注重保护古镇风貌,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这座古镇的魅力。
总结:似水年华与乌镇的故事,是一段关于时光、爱情和文化的美好回忆。
乌镇,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古镇,将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乌镇的历史文化故事
乌镇的历史文化故事1. 引言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桐乡市,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六大水乡之一,乌镇以其独特的水系、传统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乌镇的历史文化故事。
2. 建镇初期乌镇始建于唐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当时,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乌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这里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商人前来经商。
同时,乌镇还是南北交通要道上重要的渡口之一。
3. 水系布局乌镇以其独特的水系而闻名于世。
整个镇区被东西两条河流穿过,河道纵横交错、环绕全城。
河道两岸是连片分布的民居和商铺,形成了独特的“街巷式”布局。
这些河道在过去起到了重要的运输和交通作用,如今也成为了乌镇的一大景观。
4. 建筑风格乌镇的建筑风格以传统的江南水乡建筑为主,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传统的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以青砖、红墙为主要材料,屋顶多为青色琉璃瓦。
建筑外观简洁典雅,内部布局合理。
一些富有特色的建筑还采用了亭台楼阁和花园等元素,更加美化了整个镇区。
5. 历史名人乌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文学家施耐庵。
施耐庵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小说《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在乌镇度过了大部分时光。
他笔下刻画出了许多英雄豪杰和普通百姓的形象,使得《水浒传》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6. 文化活动乌镇举办了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其中最著名的是乌镇戏剧节。
每年的乌镇戏剧节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戏剧团体,他们在这里演出传统和现代戏剧作品,使得乌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戏剧交流平台。
7. 保护与发展为了保护乌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1年,乌镇被列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后,政府加大了对古建筑的修缮力度,并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8. 旅游资源如今,乌镇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乌镇有哪些传说故事
乌镇有哪些传说故事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之一,具有典型的乡土风貌与鲜明的地方特色。
那你知道乌镇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乌镇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姓乌名赞,人称乌。
乌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同副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及他的青龙驹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
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埋葬在乌镇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五个字。
乌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乌镇传说故事:乌镇水阁的由来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
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
早先,这里是没有水阁的。
事情还得从一场官司谈起。
乌镇南栅浮谰桥附近靠下岸河边,有一家豆腐店。
乌镇传说故事
乌镇传说故事古镇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衷之选,乌镇当之无愧的受到了大家的青睐,但其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那你知道乌镇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乌镇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乌镇传说故事:张冠李戴“杭白菊”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
其所产杭白菊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十分之九,产品畅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名声远扬,无人不知。
然而,桐乡产的白菊为何以“杭”字冠之?却鲜为人知。
原来“杭白菊”称谓的来历,竟与一则徽帮茶商与南洋老板斗智的传说有关。
早在二十年代,桐乡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菊花之佳品,被当时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转手销往新加坡等南洋国家。
而桐乡本地的菊花经销商是朱金伦办的一家烟菊收购行。
晒红烟和白菊花都是桐乡的著名土特产,朱金伦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火红,并通过徽帮茶商汪裕泰的口岸关系,出口南洋。
朱金伦从农民手里把晒干的菊花收购进来后,要经过精心的处理、加工和包装。
菊花是一种极易霉变和虫蛀的物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包装储存是个难题。
朱金伦把菊花用牛皮纸手工封包,每一市斤一包,并按茶商汪裕泰的吩咐,贴上商标和使用说明。
然后,拿来一只只肚大口小的甏,先放在炭火上烤一烤,驱赶掉甏里的潮气,再把一包包菊花一层一层地放进甏里,每层之间放上一些包裹好的生石灰,用于吸潮,最后密封甏口。
于是一甏甏桐乡产的菊花便千里迢迢运往南洋。
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徽帮茶商汪裕泰发出的第一批桐乡菊花,仔细验收。
一打开甏的封口,菊花的阵阵清香飘逸而出。
拿出来一看,一包包方方正在,干干燥燥。
只见每个封包上都贴着一张绿色的招贴纸,“蝴蝶牌杭白菊”几个字跃然纸上,下面是一段介绍产品的文字:“杭白菊者,冬苗、春叶、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华,四时之灵气。
常饮菊花茶,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
”产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
有趣的是在落款下面还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本庄不惜巨大工本,在西子湖畔购地数千亩,聘请工匠,精心栽培,所产茶菊,非同一般,欲买正宗杭白菊,请认准蝴蝶牌商标。
关于乌镇的神话故事
关于乌镇的神话故事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小镇。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让人如痴如醉。
乌镇的神话故事中,有一个与水相关的传说最为著名。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乌镇的人们以打鱼为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鱼越来越少,人们的收入也随之下降,生活变得困难。
有人说,这是因为乌镇的水精灵被打扰了。
据传,乌镇的水精灵是一个美丽的仙女,她住在镇中最清澈的小溪里。
每当夜晚来临,她就会出来游弋,欣赏乌镇的美丽景色。
然而,由于人们捕鱼频繁,水精灵的家园渐渐被破坏。
她很生气,决定给人们一个教训。
有一天晚上,正当所有人都入睡时,水精灵变成了一个老爷爷的模样,悄悄进入了一个渔民家中。
老爷爷告诉渔民,只要他每次捕鱼时,只取所需,不贪心地捕捞,他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鱼。
渔民很惊讶,但还是听从了老爷爷的话。
随后的几天里,渔民们发现他们的渔网变得更重,鱼的数量也比以前多了许多。
渔民们都很高兴,纷纷感叹老爷爷的神奇。
然而,渔民们并不知道那个神奇老爷爷就是水精灵。
他们仍然以为是老爷爷的指点让他们有了好运。
于是,他们开始向其他人传播老爷爷的故事,告诉他们只要尊重自然,不贪婪,就能得到好运。
这个故事很快在乌镇传开了,人们纷纷效仿渔民的行为。
他们学会了尊重自然,不过度捕捞,最终水精灵也回归了她的家园。
乌镇的水域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丰富。
乌镇的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恩赐。
水精灵的出现,不仅拯救了乌镇的渔民,更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除了水精灵的故事,乌镇还有很多与古建筑相关的传说。
在乌镇的街巷上,你会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每一座都有着丰富的历史。
相传,这些古建筑都是由神仙所建。
有一个叫做“建筑仙子”的传说,在古代的乌镇,经常看到一位美丽的仙女,她化身为一个普通女子,一直默默地观察着人们的建造工作。
每当人们遇到困难和难题时,她总是匆匆现身,给予他们指引。
龙之故乡浙江乌镇的传统文化探索
龙之故乡浙江乌镇的传统文化探索浙江乌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被誉为“龙之故乡”。
在这里,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乌镇独特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从乌镇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探索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乌镇的历史背景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乌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在宋代,乌镇成为了商业繁荣的重要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商贾和文人墨客前来定居。
乌镇的繁荣和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二、乌镇传统文化的内涵乌镇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涵盖了建筑、艺术、文学、戏曲等多个方面。
首先,乌镇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水乡特色的白墙黑瓦、曲桥流水、小桥流水人家等景观为代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其次,乌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如文学家郁达夫、画家张大千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乌镇的美景,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乌镇还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戏曲文化,如京剧、越剧等,为游客提供了欣赏和体验的机会。
三、探索乌镇传统文化的方式要深入了解和探索乌镇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参观乌镇的历史建筑,如西栅、东栅等,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其次,可以参加乌镇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水乡灯会、戏曲表演等,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乌镇还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展览馆,如乌镇博物馆、中国戏曲博物馆等,可以通过参观展览了解更多关于乌镇传统文化的知识。
最后,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亲身感受传统文化在他们生活中的影响。
四、乌镇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乌镇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修缮古建筑、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乌镇的传统文化。
同时,乌镇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江南水乡古镇是人们放松身心的热衷之选,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也受到了各地游客的喜爱。
那你知道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夏同善洗冤1873年,浙江发生了“杨(乃武)葛(小白菜)冤案”,省,府,县三级七番,屈成冤案。
第二年,杨的妻子和姐姐赴京城告状,要求伸冤。
夏同善会同28名官员联函奏请交刑部复审,获慈禧太后恩准。
两年后,杨葛冤案真相大白,与冤案有牵连的数十名贪官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查办,天下皆知。
乌镇是夏同善外婆家,他读书全赖外祖父所藏典籍,故1856年当他进士及第,钦点翰林时,便将“翰林第”匾挂在了外婆家的大厅上。
由于夏同善是参与此事中官职较高者,又是关键人物,一时名震江南。
传说杨葛冤案昭雪后,裕亲王十好奇,一个小小女子,竟将大清朝数十名官员革去顶戴,便要刑部带小白菜来面察。
那小白菜脸色虽憔悴,却难掩风姿,裕亲王起了同情之心,问她可有要求,小白菜便说出了在牢里许下的心愿:谁为我洗清冤情,情愿服侍他终生。
这话可难住了裕亲王,因为皇上有旨,小白菜应进庵堂了却余生。
裕亲王想了一下,就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让小白菜赴乌镇翰林第侍候夏同善母亲三个月,但要不见天日的来去。
三个月后,进庵堂了却余生。
乌镇东栅翰林第有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后门连着长廊,就是为小白菜“不见天日”地来去而修建的。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三珍斋酱鸡乌镇三珍斋酱鸡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由于兵灾人祸,也曾几起几落,令人感慨。
清朝初年,有名厨许某者,用独特配料和工艺烧制卤味,尤以酱鸡,熏肠和夸肠最为脍炙人口,有乌镇三珍之誉。
早年小店,无有店号,只以“许官酱鸡店”为号,所售酱鸡称之为“许鸡”,销售见好之后,难免同行嫉妒,吴语“许”和“死”同音,竟称之“死鸡”。
而且有人造谣诽谤,竟说是店主人为了牟利,常收购瘟鸡,以次充好,幸亏两开间的作坊和店堂设在应家桥北堍下岸,活鸡宰杀都在隔壁“大桥洞”上操作,在众目睽睽下谣言不攻自破。
乌镇古宅典故简介
《乌镇古宅典故简介》你们知道乌镇那些古宅吗?那可都是有故事的,就像一个个藏着宝藏的神秘盒子。
有一次我去乌镇游玩,走进了一座古宅。
刚到门口,就感觉像是穿越了一样。
那大门上的木雕可精致啦,雕的是一些花花草草和小神兽,栩栩如生的。
我正看得入神呢,旁边来了个当地的老大爷,他笑着问我:“小伙子,看得出啥门道不?” 我摇摇头说:“大爷,我就觉得好看,这里面有啥讲究吗?”大爷就开始给我讲了起来:“这宅子可有年头了,以前住的是个大富商。
这门上的木雕啊,那是请了有名的工匠做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有寓意。
你看这牡丹花,那是富贵的象征,这家人希望一直大富大贵呢。
还有这小神兽,是镇宅保平安的。
” 我听着,眼睛都瞪大了,原来这木雕还有这么多故事。
走进院子,里面的布局也很有讲究。
有个小天井,中间有个小水缸。
这时候,一个大妈走过来,说:“这水缸可有用啦,以前要是着火了,这缸里的水就能派上用场。
而且啊,这缸还有个说法,叫‘聚财缸’,水代表着财,把财气聚在院子里呢。
” 我笑着说:“大妈,这可真有意思。
”再往里走,就是正房啦。
那房梁上有一些彩绘,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褪色了,但还是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我看到有个年轻的游客在那儿拍照,就问他:“你知道这彩绘有啥典故不?” 他挠挠头说:“不知道,就是觉得好看。
” 这时候,之前的老大爷又过来了,他说:“这彩绘啊,是当年这家人为了庆祝一件大喜事,请画师画的,都是一些吉祥如意的图案,像龙凤呈祥之类的,希望家族兴旺呢。
”在古宅的一间屋子里,还摆着一些老物件,有个古老的梳妆台,上面的镜子都有点模糊了。
有个小女孩好奇地跑过去,想要摸摸。
她妈妈赶紧拉住她说:“别乱动,这都是文物呢。
” 我走过去,对小女孩说:“这里面说不定有以前住在这里的小姐的回忆呢。
以前啊,小姐就在这梳妆台前打扮自己。
” 小女孩眨眨眼睛问:“那她一定很漂亮吧?” 我笑着说:“那肯定啦,就像仙女一样。
”从这座古宅出来后,我又逛了其他的古宅,发现每一座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叫乌镇
有一个故事,叫乌镇(观天下)刘汉俊《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7日24 版)做了一夜的水之梦,古镇在橹声中醒来。
这一觉睡了7000年。
这一带属于新石器时期的马家浜文化圈,是先民的家园,文明的摇篮。
这一觉睡了2500多年。
这里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界处,发生过一些著名的战事,是历史的切片,中国的从前。
这一觉睡了1100多年。
这里在唐朝咸通年间建镇,几度起落,几经枯荣,是江南的化石,文化的标本。
几千年的中国,风尘仆仆地走来,在杭嘉湖平原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地歇了一宿,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乌镇一个牵动全世界鼠标的互联网小镇。
此处忆江南乌镇美,美在水。
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
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河。
京杭大运河抵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
乌镇宛在水中央。
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
碧水清荡,似有鱼儿在游,看得见的是各种绿,软泥上有青荇在招摇,望不见的是水乡的根。
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
西市河宽不过20米,鸡犬之声相闻。
隔河人家,轻唤一声儿,对岸便探出头来回应。
石板路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故事。
墙根躺三两排木椅,支三两根木柱,下八九级石阶,便有渡船荡着波儿在候着。
河埠系舟,水畔勒马,到处有码头,随地是水口,出门便上船,起岸就进店,乌镇人随时可以出发,哪里都能生根。
船工或者船娘慈善地坐着或者蹲着,不招徕你,只等你的借问,或者谦和地纠正你,这不叫乌篷船,乌镇不是一切都姓乌。
独自坐在平顶的摇橹船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让绿波拍打你的心波,轻轻荡。
乌镇是一个可以发呆的地方,直到你呆若木鸡,凝成一幅壁上画、岸边图、水中景。
乌镇传说故事有哪些
乌镇传说故事有哪些乌镇,春秋时为吴疆越界,战事频繁,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因此得名乌镇。
那你知道乌镇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乌镇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乌镇传说故事:瘟元帅的故事修真观里有个元帅殿,供着一位瘟元帅菩萨,青面獠牙,十分凶相。
何以如此模样,有人说这是吓鬼的,不是吓人的。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乌镇要抬着菩萨,摆开道子周游四栅,称之为迎元帅会。
轿子前面有两人抬着一只甏,甏有个青面鬼头,头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穿过抬杠上的滑轮,一边走一边扯动绳子,鬼头在甏口一隐一现,谓之收瘟甏收瘟鬼。
意为万事大吉、消病免灾。
这也难怪,当年科学不发达,人们遇上霍乱、脑膜炎等传染病,束手无策,统称瘟病。
大概是出于无奈,才造出这样一个神来惩治瘟鬼,祈求平安。
传说瘟元帅生前是个白面书生,为人热心,急公好义。
有一年江南大旱、河水干涸,人们汲井水饮用,水贵如油。
有一日,那书生发现有魔鬼向井中投毒,不知他是想以身试毒,还是情急之下举止失措,竟投身入井。
经人发现时,书生已死,待打捞上来,由于毒性发作,浑身已变成青蓝色,齿裂耳烂,十分可怖。
于是,人们不敢再在这口井中汲水,从而保全了一方生灵。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人的好人,就在修真观里塑像,封他为瘟元帅,希望他在天有灵驱赶瘟鬼,继续为地方造福。
乌镇传说故事:乌与古银杏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姓乌名赞,人称乌。
乌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同副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
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乌镇,一块古老神奇而又美丽非凡的土地,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魅力名镇之一。
那你知道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乌镇的历史传说故事:昭明求学南朝梁武帝的儿子名萧统,就是昭明太子。
萧统刚生下时,右手紧捏拳头,不能伸直,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
有位大臣说:“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梁武帝觉得有理,就张榜招贤:谁能掰开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为师。
沈约见了榜文,就揭榜前去一试。
他捧起太子的手,轻轻一掰就分开了。
梁武帝十分高兴,就赐封沈约为太子的老师,专门教太子读书。
沈约是乌程人。
他的先人墓就在乌镇河西十景塘附近。
沈约每年清明总要返乡扫墓,并要求守墓几月,梁武帝怕儿子荒废学业,就命昭明太子跟随沈约到乌镇来读书。
为此,就在乌镇造起一座书馆。
萧统来到乌镇,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景色诱人,便终日游玩嬉戏。
沈约治学严谨,见太子不认真读书,便对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我回乌镇过年,轿子经过青镇一座庙,被庙前一群百姓挡住了去路,我吩咐停轿查询,原来庙里冻死一个十多岁的小叫花子。
围观的百姓说,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无依无靠,白天沿街乞讨,夜晚宿在庙堂。
但他人穷志不穷,讨来的钱,除了买吃的,余下的都用来买书,在佛殿琉璃灯下夜读。
可是一夜西北风,竟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
我当时进庙一看,只是这小乞丐虽然面孔瘦削,却眉清目秀,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身体已经冻僵,左手还拿着一本书。
他是有志于学,至死还不忘读书呀……”沈约说完此话,昭明太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从此,昭明太子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后来,沈约把主坟迁至京城,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萧统拾馆为寺,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
明朝万历年间,驻乌镇同知全廷训,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题为“六朝遗胜”。
水乡风俗民情(乌镇篇)
水乡风俗民情(乌镇篇)引言:梦里水乡,忆中江南。
乌镇,那水墨渲染开的梦,瓦屋清悦的歌声,青石上悠悠的古老印迹。
如烟、如梦、如诗、如画,从晨雾朦胧的摇橹声中向我们走来,古老而年轻的,描摹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迹。
乌镇,历史悠久,双塔一墩和众多的古建筑、寺院庵院、由众多的古石桥和古街道串联成一个古建筑群,兀立于江南水乡、浙北平原。
在20世纪虽遭受兵匪征战,外寇入侵和人为的严重破坏,仍然留下了不少石桥、古建筑,明清特色还是依稀可辨。
二十来年了,乌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古朴淳厚的民风,以及那蕴含着古老浪漫气息的民俗,在饱经了战乱和风雨后,断续而连绵的,延存至今。
我以为,风俗民情是一座城的灵魂所在,读懂它,才方能读懂她。
穿越历史,追根溯源……乌镇的起源: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据史料载,“乌青镇者,乌有乌陀、青有昭明青锁,故着二名,同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乌戍”(《乌青志》)。
“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
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
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
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
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
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
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
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至于有名的东南西北四栅,据史料记载,古时乌镇的水系四通八达,整个镇子就像一个岛一样被水环绕,因毗邻京杭大运河,商业往来也很乌将军像是兴盛,其水系和太湖水系又是相连,那时的太湖水贼就经常来侵犯这个商业兴盛的地方。
按理说这里应该有官家保护才是,但乌镇行政上又处于两省三府七县交接之处,当地官府在太湖水贼来犯时总是相互推诿无人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
江南水乡古镇是人们放松身心的热衷之选,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也受到了各地游客的喜爱。
那你知道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夏同善洗冤1873年,浙江发生了“杨(乃武)葛(小白菜)冤案”,省,府,县三级七番,屈成冤案。
第二年,杨的妻子和姐姐赴京城告状,要求伸冤。
夏同善会同28名官员联函奏请交刑部复审,获慈禧太后恩准。
两年后,杨葛冤案真相大白,与冤案有牵连的数十名贪官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查办,天下皆知。
乌镇是夏同善外婆家,他读书全赖外祖父所藏典籍,故1856年当他进士及第,钦点翰林时,便将“翰林第”匾挂在了外婆家的大厅上。
由于夏同善是参与此事中官职较高者,又是关键人物,一时名震江南。
传说杨葛冤案昭雪后,裕亲王十好奇,一个小小女子,竟将大清朝数十名官员革去顶戴,便要刑部带小白菜来面察。
那小白菜脸色虽憔悴,却难掩风姿,裕亲王起了同情之心,问她可有要求,小白菜便说出了在牢里许下的心愿:谁为我洗清冤情,情愿服侍他终生。
这话可难住了裕亲王,因为皇上有旨,小白菜应进庵堂了却余生。
裕亲王想了一下,就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让小白菜赴乌镇翰林第侍候
夏同善母亲三个月,但要不见天日的来去。
三个月后,进庵堂了却余生。
乌镇东栅翰林第有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后门连着长廊,就是为小白菜“不见天日”地来去而修建的。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三珍斋酱鸡乌镇三珍斋酱鸡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由于兵灾人祸,也曾几起几落,令人感慨。
清朝初年,有名厨许某者,用独特配料和工艺烧制卤味,尤以酱鸡,熏肠和夸肠最为脍炙人口,有乌镇三珍之誉。
早年小店,无有店号,只以“许官酱鸡店”为号,所售酱鸡称之为“许鸡”,销售见好之后,难免同行嫉妒,吴语“许”和“死”同音,竟称之“死鸡”。
而且有人造谣诽谤,竟说是店主人为了牟利,常收购瘟鸡,以次充好,幸亏两开间的作坊和店堂设在应家桥北堍下岸,活鸡宰杀都在隔壁“大桥洞”上操作,在众目睽睽下谣言不攻自破。
有好心者劝店主人要注意形象,建议将“许鸡”改为“五香酱鸡”,店号改名“三珍斋”。
从此,三珍斋叫出了名,但是“五香酱鸡”顾客们嫌其拗口,大家叫“酱鸡”。
习惯成自然,于是,在乌镇,三珍斋就有酱鸡;酱鸡就是三珍斋的。
三珍斋一直沿用祖传老工艺烧制酱鸡,用的佐料是陈酒(黄酒)、晒油(酱油)和香料,经过常年烧鸡的卤汁,因其珍贵和浓汁,内行人称之谓“老膏”。
非到过于浓稠时,才加些适量的水,通常在每次烧制酱鸡时只加陈酒,晒油和香料。
所以,“生胚”放入老膏中烧制,非但本身所含有汁水不外溢,反而吸取了老膏中的精华,烧成的酱鸡,色泽红亮,皮肉酥嫩,更有夏天不易馊,冬天不易冻的妙处,自然成
了盘中珍品。
积几十年的老膏,自然是一般卤味店难以攒积的。
这是三珍斋酱鸡得天独特之处。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在乌镇征战,中市之三珍斋尽毁,传家老膏也荡然无存。
这时的店主人名许天珍,战乱平定之后,天珍自知年老,更认为家业不兴,缘于杀生(宰杀鸡鸭)太多所致,无意再操祖业。
可是乌镇及其周遭的乡镇民众吃惯了“三珍斋”,客商临镇,仍到处打探“三珍斋”下落。
后由许天珍的徒弟黄阿五,征得师傅的同意后在原址复业,仍旧用三珍斋店名,但是由于老膏已失,所以一时间口味不及既往,好在老主客能够体谅,新主客有不知原委,只知“三珍斋”就是好,故老店新开,生意依然火红。
不久,许天珍的另一个李姓的徒弟在三珍斋北首上岸也开设了一爿卤味店,取名“凤珍斋”。
虽然质量相同,但是人们仍旧相信老字号;;三珍斋。
这大概就是现在商店所说的名店效应。
数年之后,三珍斋老膏形成,但为量不多,所以用老膏烧制的酱鸡尤为珍贵。
再历十多年之后,才全部用老膏烧制,然而产量还是有限。
店主人为了维护声誉,不再烧制和出售不用老膏烧制的酱鸡。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三珍斋酱鸡的名声越传越远。
凡是外来的客商达官,均以能买到尝到三珍斋酱鸡为荣,否则和不到九江楼、访卢阁一样,称不上真正到了乌镇。
茅盾等旅外著名人士,每次来乌镇都要带去一批三珍斋酱鸡去馈赠亲友。
20世纪的30年代,店主人黄昌贵在乌镇旅沪人士徐冠南,卢涧泉、严独鹤等人的怂恿和支持下,在上海北京路和梵皇渡路的商场租
了几个柜台开设了上海经销处。
其产品在当年的上海卤味品中如鹤立鸡群,轰动了全上海。
可惜好景不长,全面抗战爆发,乌镇沦陷,轮船停航,旅途险阻。
黄昌贵只好忍痛割爱,关闭了上海经销处。
幸亏对乌镇老店影响不大,抗战胜利之后,营业依然兴旺,但囿于时局动荡不安,上海经销处未去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工商业改造和各项运动,三珍斋归并入乌镇食品公司。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忽视产品质量,销势日益窘迫,而原有老膏不注意保养,越来越少。
至“文革”时期,不要说老膏,连“三珍斋”店号亦属“四旧”之列而加以取消,传之近百年的黑底金字招牌也被砸烂。
20世纪80年代初,乌镇又开始酱鸡生产,也恢复了“三珍斋”店号,在原地由一陆某职工烧制经营,后来又有乌镇食品公司另设作坊烧制,但是质量仍旧今非昔比。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公司另建新厂房,挖掘传统工艺,力求恢复原有风味,传统美味也在逐渐恢复。
乌镇的民间传说故事:乌镇分水墩分水墩在乌镇北栅外,车溪、烂溪和横泾港交汇处偏东,说它分水,名符其实。
最早没有建楼阁,仅是一个水中的高阜地,“墩”者,土丘也,据说是早年的“风水”设施。
它地处三水之汇,又是两省、三府、七县的分界处,所以地理位置就十分显要。
自明代以来,视之为“以固风气”的镇物,与之东西相峙的是太师桥,桥下是横泾港的出口,以横泾港为界河,桥北就是江苏地面了,
属地是苏州市辖的吴江县。
沿烂溪塘落北,迤东有一水相隔,河北是嘉兴市属的嘉兴郊区。
而1950年前乌镇又以车溪为界东属桐乡,西属湖州市管辖的吴兴县。
历经区域和建置变更,而今是两省、三府(市)依旧,县境已由早先的七县变成吴江、嘉兴、吴兴现称练市区)、桐乡四县。
三水汇合处,水面开阔、水流湍急,大旱不涸,风起浪涌,历来为行船险要之处。
土墩始于何年,文史无考。
据载,“宋盛时,水口设有罗星”,指示航行。
明万历初年(1573年),同知罗斗听信“风水先生”的讲义,认为此“地为两镇之尾闾,须设关拦以固风气”。
于是倡兴在墩上造阁,供文昌君像。
文昌君又名文昌星,是主宰人世功名、利禄的尊神,是致力读书取仕者的偶像。
罗斗官声不错,此举更合两镇民众的心意,银两建材迅速筹备。
将旧有土墩“稍拓而东,筑石埠,四周绕以石栏”,“阁下萧龙王像”。
萧龙王主宰内河、湖、泊水政,可策行船安全。
以此推测,当年墩上建的是楼阁。
于明万历九年六月竣工。
以后同知全廷训、于琨、宪副徐汝泽都倡捐修葺,这些地方官都把维护分水墩当作“以固风气”为民造福的好事。
后徐冠南于民国8年(1919)倡修寿圣塔之余,重建分水墩,里人卢学溥等力助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