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精品课件(带翻译)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 积极入世精神。
• 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
• 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 • 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
神。 • 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第5页,共17页。
二、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
• 时代的因素 • 家族的影响 • 自身的努力
•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 书。
(自幼攻读,青年漫游,在职博览)
第9页,共17页。
• 链接之一
《史记评林》:“子长平生喜游,方少年自 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 将以尽天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观之,则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 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 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陂,彭 蠡之渚,含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 故其文停蓄而渊深;见九疑之芊绵,巫山之 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度,靡 曼绰约,春妆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 而蔚郁。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 恨,竹上犹有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 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
第12页,共17页。
4、前人的表率
•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 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 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 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 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 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第7页,共17页。
2、家族的影响
•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 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 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 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 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教学课件

1、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 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 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 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在了解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 它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撰写的序 言,原序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 源,并概括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第二部分,利用对 话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是 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史记》上续孔子的 《春秋》,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自 己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白自己以古人身处逆境、 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励,终于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 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第三部分是《史记》 一百三十篇的各篇的序。
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 继承 掌管
故重黎世序天地。
理,主管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而徇朝歌。 巡行,攻占
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巡行,巡视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蒙受,遭受
太史公仍父子相继纂其职。 沿袭
年十岁则诵古文。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 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 八书,共130篇,526500余字。作者司马迁以 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 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 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 “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 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太史公的写作方法和叙事技巧3.理解太史公在编纂《史记》时的主要思想和文化价值二、课前准备1.从资料中获得有关《史记》的背景知识(相关文献或网络搜索)2.阅读《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言学生们先和老师一起讨论史记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意义。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想,提出自己的理解。

然后让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史记》的背景和历史地位以及内容特点。

步骤二:太史公自序1.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太史公自序,以此来引导学生建议阅读的方式和注意点。

2.老师简单说一下太史公的生平和成就。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对太史公的看法。

3.太史公在自序中谈到了他编纂《史记》时的初心和目的。

这对于理解《史记》的价值和功用非常重要。

在这里,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其他类似的著作和文献,帮助学生了解《史记》的叙事方式和内容。

4.太史公在自序中还谈到自己的写作方法和叙事技巧。

老师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和学生们一起去分析太史公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技巧,让学生要注意观察文章中的语言细节。

步骤三:讨论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太史公为什么要写《史记》这部巨著的原因、编纂《史记》的主要目的、叙事技巧以及太史公在史料收集方面的贡献。

最后,让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结论和想法。

步骤四:总结讲解在这一节课结束之后,让老师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太史公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四、教学评价在本课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实践和讨论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教师应注重在学生中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加强对于史料的理解和判断本节课是一堂关于太史公和《史记》的历史课。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1.1 太史公自序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1.1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故发愤且卒(副词,将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与“夫”连用作句首助词,表示 (4)且 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译为“况且”)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连词,表递进关 系,况且)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 (5)以 以其地为河内郡(介词,把) 过梁、楚以归(连词,表承接)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连词,表目的,来) (6)所以 《乐》乐所以立(所字结构,„„的根据)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字结构,„„的原因)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2.识通假 (1)弗敢阙 (“阙”同“缺”,缺漏) . (2)其指 数千(“指”同“旨”,要旨) . (3)失之豪 厘(“豪”同“毫”,细而尖的毛) . (4)堕 先人所言(堕,同“隳”,毁) . (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 其职(纂,同“缵”,继承) . (6)辅拂 股肱之臣(拂,同“弼”,辅助) . (7)扶义俶傥 ,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
明确课节重点
课 序 课 题 《太史公自 序》 学习目标 1.在学习了 《报任安书》 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 了解他的家世谱系、 生活经历、 志向抱负和他创作 《史 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为后面 各专题的学习作好铺垫。
1
掌握学习方法
1.结合注释与译文通读课文,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语、 记录、 疑问等, 也可以用一些读书符号在空白处或正文上标注,以提高研读的成效。 整理重 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整体感知司马迁其人其文。 2.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宽学习渠道,选取司马迁的文学或精神方 面的某一点,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太史公自序》课件

《太史公自序》课件
颛顼 zhuān xū
二、文言实词
南正重 chóng
司天:掌管 绍:继承 典:掌管
序: 主管 去:离开 适: 到…去
绍:继也,从糸召声;一曰绍紧纠也。《说文解字》
绍介:为人引进。介,在宾主间传话的人。古礼,宾
至用介传辞。介不止一人,相承而传,故称绍介。
《辞源》
学习交流PPT
7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夏朝以前的“帝王”。不同 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八说, 五帝有六说。比较可信的是:
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 称有熊氏)。
五帝为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
学习交流PPT
8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据民间神话传说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 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他 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 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万多年的 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 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学习交流PPT
5
课题介绍
•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 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 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 编排及体例等。学习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司 马迁,因为这篇自序其实就是司马迁为自己写的一 篇自传。
学习交流PPT
¤
6
第一节 一、字音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 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 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 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 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 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 职)。司马迁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 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 说。

《太史公自序》课件

《太史公自序》课件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尼采:在一切写出的作品 中,我最喜爱一个人用血 写成的东西。用血写,你 会体会到,血就是精神。
陶渊明评价荆轲: 其人虽已殁, 千载有余情。
太 史 公 自 序
司 马 迁
史记全文介绍:
本文节选主要是突出司马迁创作
《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文本研习:
1.1-3节写的是什么内容,其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 (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 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 壶遂在这里是在委婉地向司马迁提出警告,效法《春 秋》著书就是把今天的太平盛世当作乱世,这 不能不触犯时忌,这从下文中司马迁的激动惶恐 的应答的话可以看出 。 ——“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 ——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 “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
“西狩获麟”发生在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 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 著书。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 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传说在公元前551年 (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怀了孕,祈祷于尼丘山, 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象尼丘山, 帮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而死,他认为是个 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 加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 六年(公元前479年)的奏,与世长辞了。孔子死后,获麟绝 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 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四.问题探讨 (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太史公自序》29张课件(整理)

《太史公自序》29张课件(整理)

2,人格高标
以立德,立功,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 入世精神. 入世精神. 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 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 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 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 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 牺牲精神 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 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精神 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自尊精神
9)夫《诗》《书》隐约者 (隐约:含义隐奥而 ) 隐约: 》《书 言辞简约. 今义:感觉不很明显.) 言辞简约. 今义:感觉不很明显.)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末流:遗业. ) 末流:遗业. 今义:最低的等级.) 今义:最低的等级.) 11)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 (于是:在这时. )于是汉兴 萧何次律令 于是: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 今义: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 12)则学者至今则之 (则:视……为准则. ) 为准则. 为准则 今义:准则.) 今义:准则.) 1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以为天下仪表 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 (是非:褒贬是非 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 是非:
二,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 家族的影响 自身的努力 前人的表率 时代的因素
1,时代的因素 ,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 秦拨去古文,焚灭《 》《书 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 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 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 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 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 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书 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 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 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 晁错明申, 公孙弘以儒显, 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 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太吏公自序精品课件msw

太吏公自序精品课件msw

后世中衰,绝于【在 】予乎?汝复为太史,则 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省略于 】 泰山,而余不得从【跟从 】行,是【这 】命也 夫【 判断句】 ,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 为太史,无【 “毋”,不要】忘吾所欲论著【 撰写的著述】矣。且夫【况且 】孝始于事亲【
父母】 ,中于事君,终于【最终落在 】立身
19
学 习 第 4—6 段
20
4、迁生龙门,耕牧【省略“于” 】河山之阳 【山南水北为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 南【向南】游【游历】江、淮,上会稽【guàijī 】,探禹穴,窥九疑,浮【泛舟 】于沅【yuán 】 、湘;北【向北 】涉【 渡过】汶、泗,讲 业【研讨学问】 【省略“于” 】齐、鲁之都, 观孔子之遗风,乡射【省略“于” 】邹、峄; 厄困【省略“于” 】鄱pó 、薛、彭城,过梁 、楚以【 相当于“而”】归。于是迁仕【 做官 】为郎中,奉使【 出使】西【向西 】征巴、蜀 以南,南略【巡行】邛、笮【 qióng zuó 】 、昆明,还报命。
作者简介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 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 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 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 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 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 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 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 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 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 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靳孙昌,昌为秦主【主管 】铁官,当始 皇之时。蒯聩玄孙卬【áng】为武信君将 【部将】而徇【xùn攻占】朝歌。诸侯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一并 封王】,王【名词的使动,封…为王 】 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 内郡【把…作为 】 。昌生无泽,无泽为 汉巿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 行政长官】。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 ,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课件:第1课 太史公自序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课件:第1课 太史公自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事后说:“商汤是一位仁慈的王啊!”于是有四十多个部落 来归顺他。最后,商汤率领各部落的队伍灭了夏朝,成了 商朝的第一个王。
“网开三面”原指仁慈宽厚,后来多比喻用宽大的态 度来处理罪犯或敌方。
(出自《史记·殷本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肩负使命写《史记》 司马迁 20 岁时,南游江、淮。据《太史公自序》,他这 次“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 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 彭城,过梁、楚以归”。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 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 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 许多历史故事,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接触了广 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 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很重要的 影响。司马迁任太史令后,除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 理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 初元年(前 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手写作《史 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②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纂__,__同__“__缵__”__,__继__承___
③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_拂__,__同__“__弼__”__,__辅__助_
④扶义俶.傥.
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朔、 望、晦
农历每月初一称为朔日,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 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日

太史公自序课件原创演示文稿

太史公自序课件原创演示文稿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不得实现自己的主 张,因而追述往事,(希望)后来人理解(自己的心志 )。
第30页,共38页。
三、问题探究 “退而深惟”的内容与《报任安书》的第四节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焉”的内容相似,说说它的作用?
榜样作用,精神源泉,靠立言而名垂后世
第31页,共38页。
一是写史是祖传的事业,修史是孝亲。 二是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 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
三是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 论载。
这些说明 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 代的要求。
第19页,共38页。
七—十节
一、文言实词
拨乱世反之正 使……返
大夫壅之 阻塞 辨人事之纪 :法度,准则
第5页,共38页。
简介《史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 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 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 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0多万
字。无论大小人物,都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作 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 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 横捭阖,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
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整理《诗经》、《书经》,写 作《春秋》,学者至今把它为准则。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儿子虽然驽笨,但我会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 稍有缺漏。
第18页,共38页。
四.问题探讨

语文《史记选读》课件太史公自序

语文《史记选读》课件太史公自序

3.在与壶遂的对话中,司马迁为什么一再提到孔子著《春秋》? [名师指津] 从创作《史记》的目的、作用及自我回护的角度 来考虑。 我的理解: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首先借评 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司马迁认为 孔子作《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 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是“采善贬恶,推三代 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
⑤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古义:___…__…__的__原__因________。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⑥余所谓故.事.。 古义: ____旧__事_______。 今义:指以写事为主,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细节的一种文学样
式。
⑦夫《诗》《书》隐.约.者 古义:含__义__隐__晦___而__言__辞__简__约__。 今义: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伏羲.(Xī) 缧.绁.(léi)(xiè) 轩.辕.(Xuān)(yuán)
股肱.(ɡōnɡ) 封禅.(shàn) 壅.(yōnɡ)
羑.里(Yǒu) 毂.(ɡǔ) 谬.(miù)
邛.(Qiónɡ) 笮.(Zé)
(chōu)
二、通假字
①堕.先人所言 __堕__,__同__“__隳__”__,__毁___ ②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_纂__,__同__“__缵__”__,__继__承__ ③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拂__,__同__“__弼__”__,__辅__助__ ④扶义俶.傥. _俶__傥__,__同__“__倜__傥__”__,__卓__越__洒__脱__,__不__拘__于__俗___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原文由五部分组成:一、叙述司马氏的 家世谱系;二、全文转录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三、 记叙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遗训的情景; 四、通过与壶遂对话,说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五、叙 述自己忍辱著书的过程和《史记》的规模、体例,阐述每篇 的写作宗旨。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太史公自序》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太史公自序》教案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 伏法受诛(zhū) 暴肌肤(pù) 鞭棰 (chuí) 圜墙(yuán) 占卜( ) 囹圄( ) 槛(jiàn) 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不能与死节者比 ③其次不辱理色 ④及在槛 阱之中 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⑦恨私心有所不 尽 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 司马迁的熏陶。
3.自身的努力: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 多第一手的资料。
依据:(第四段) (1)年十岁诵古文。 (2)游历。第一次游历,到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许 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视西南地区。 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 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 大的激励作用。 5.总结:略 (三)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的人格。 六、《史记》的有关知识。(自己写提纲,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根据本文的资料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 文学家。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十岁开始学习古文典籍。二十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 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作了郎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 南地区。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后因为李陵之祸, 激怒汉武帝,自请腐刑,得以保全性命,忍辱完成了《史记》创作。 2.结合本文以及所积累的知识介绍《史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 稽山,访察(探寻)过禹穴(大禹坟墓),
湘;北涉汶、泗,讲业齐、 寻览九疑山(舜的遗迹),在沅水、湘水上
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之泛舟;北上渡过汶水、泗水,在齐、鲁
乡射[4页]邹、峄;厄困鄱、 的都会里研习学业,考察孔子遗留下来的
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 征巴、蜀以南,南略(巡 行、巡视)邛qióng、笮 zuó、昆明,还报命。
(一起)王,王卬于殷。 马卬为殷王。汉王刘邦攻打项羽时,司马卬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 归降汉王,汉王把殷地改称为河内郡。司马
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 昌生司马无泽,司马无泽担任汉长安掌管市
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 场的官长。无泽生司马喜,司马喜被封爵为
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 五大夫,死后都葬在高门。司马喜生司马谈,
从前颛顼治理天下时,任命南正重掌 管天事(天文),北正黎掌管民事(地 理)。唐尧虞舜时代,继续任用重、黎的 后代,让他们依旧掌管这种事务,一直到 夏商时期。所以,重、黎氏世代主管天官 和民众事务。周朝时候,程国国君休甫就 是他们的后裔。周宣王在位时,程伯体甫 失去掌管天地的职守而改任掌兵的大司马, (后代便以)司马为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 朝史事。周惠王和周襄王的时候,司马氏 离开周都,前往晋国。晋国中军统帅随会 逃亡秦国时,司马氏也迁居少梁。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的志士,我作为太史却没能把他们的事
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 迹论说记载,中断(荒废)了天下的历 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 史文书,我十分忧惧不安,你可要记在 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 心上啊!”司马迁低着头流着眼泪说: “小子不敏(不才、愚钝, “儿子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 谦辞),请悉论先人所次 所(编撰)编辑整理的史实掌故完整地 (编次)旧闻,弗敢阙。” 加以编辑(全部整理好),不敢有所缺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 自从司马氏离开周都到晋国之后,族人
散,或在卫,或在赵,或 分散各地,有些居住在卫国,有些居住在赵
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 国,有些居住在秦国。在卫国的,做过中山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 国的国相。在赵国的族人,以(因)传授剑
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 术理论而显扬于世,蒯聩就是他们的后代。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 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 不要忘记我所要撰写的著述啊。况且孝道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 从奉养双亲开始,继而侍奉君主,最终落
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 到处世为人(安身立业)上。扬名于后世
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 来光耀(显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诗》《书》,作《春秋》, 有的典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述论
则学者至今则之。
《诗经》《尚书》,述作《春秋》,学者 至今视为准则(以此为依据)。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 自获麟以来四百多年,请侯相互兼并,
而诸侯相兼,史记(史书) 史书散失,撰写中断。如今汉朝兴起,
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 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和为道义而死
风教,在邹县、峄山参加乡射之礼;在鄱、 薛、彭城一带曾遭遇过一些困难,经梁、 楚之地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出仕担任郎 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地区,往 南巡视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4 这一年,天子首次举行汉朝的封禅大典, 页文化常识],而太史公留滞 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 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 而愤懑将(欲)死。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出 (含恨)且卒。而子迁适使 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太史 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 公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眼泪说:“我的先祖 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 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虞顺和夏朝) 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 的时候就曾显功扬名,掌管天官事务。后世 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 中道衰落,今天将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如 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 果能继任太史,就可以承续我们祖先的事业 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 了。现在天子继承夏商周三代以来千年一统 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 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而我不能随 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行,这是命啊,是命啊!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史记》选读之《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 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 虞之际,绍(继承)重黎 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 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 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 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 司马氏入少梁。
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 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因是否伐蜀)与张
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 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
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 蜀国,随即攻占蜀国,因而任命他做了蜀地 郡守(让他镇守蜀地)。司马错的孙子司马
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事奉武安君白起。而(这时)少梁已更名
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为夏阳。司马靳与武安君坑杀(活埋)了赵
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司马谈做了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 太史公掌管天官(天文)事务,不掌管
民,有子曰迁。
民事。太史公有个儿子名叫司马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在黄河之北、龙门
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 山之南耕种畜牧。十岁起就诵读古文经书。
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二十岁南下游历长江、淮河地区,登上会
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 国长平降军,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秦王)
于华池。
赐死在杜邮,莽在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 司马靳的孙子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
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 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蒯聩玄孙
为武信君将/而徇(巡行、 司马卬(áng),是武信君武臣的部将,曾
攻占)朝歌。诸侯之相 率军攻占朝歌。诸侯一并封王时,项羽封司
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 天下人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
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 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公、召公的风尚,
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 表达太王、王季的思虑,推及公刘的功业,
后稷周厉王
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 以后,王道废缺,礼乐衰颓,孔子修复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