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doc
卫星遥感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理解。
在气象学中,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灾害监测及预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卫星遥感在气象学中的应用,探讨其意义及应用前景。
一、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1.天气预报卫星遥感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气象要素的探测与监测,如云图、温度图、水汽图等。
遥感卫星上配备的对地观测仪器可以从高空观测地球表面的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监测,为天气预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2.气候变化研究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环境进行长时间的监测,同时能够实现全球范围的监测。
这使得气候变化的研究有了更加全面、具体的信息支撑,从而更加精确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此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开展对全球温度、海平面变化、冰盖和雪盖等方面的研究。
3.灾害监测及预警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多种灾害的监测。
例如,卫星图像可以检测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和地面位移情况,及时地监测和预警地震以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系统的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灾害监测及预警的手段。
它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得出的全球温度趋势,得以预测气候变化,因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从而减轻或避免其造成的损失。
同时,气象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农业、能源等各个方面。
因此,掌握气候变化的变化趋势,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三、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前景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全球性、超时空的优势,正逐渐成为气象学领域中的重要手段。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在监测和预警气象灾害方面,实时性非常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Ⅰ、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作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收集、传输和处理高分辨率、多波段、全天候的遥感信息,为气象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手段。
在气象预报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快速、连续的气象观测信息,为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在卫星遥感技术的帮助下,气象学家可以获得气象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信息。
例如,天气卫星可以提供云量、云高和云类型的全球数据,提示天气系统的演变;多光谱成像仪可以获取地表温度、大气温度和水汽含量等气象参数,帮助监测阵风、台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Ⅱ、气象卫星的种类气象卫星主要可分为地球同步卫星和极地轨道卫星两类。
地球同步卫星每天可以拍摄同一地点的照片,由此可以得到该区域的云量、云高、云分布等气象信息;而极地轨道卫星则可以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气象数据,使气象学家可以获得更全面、全方位的气象信息。
其中,我国的风云卫星是一款地球同步轨道传感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气象卫星。
Ⅲ、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案例1、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气象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报。
例如,在2019年的“百年大雪”和“晕渲雾”事件中,气象卫星提供的云图、风速、温度等气象信息,帮助气象部门提前进行了预警和预报,为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
2、精准短时重现预报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高短时重现预报的准确率。
通过卫星采集的云量、云高、温度和湿度等信息,结合数值模式,基于机器学习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快速变化的气象事件,比如臭氧、沙尘暴、雷雨等,卫星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短时重现预报达到更高的准确率。
3、全球气候变化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帮助气象学家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加强气象灾害防范的能力。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绪论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对地面气象要素进行探测、监测和测量的技术,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天气预报、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农业气象、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最早起源于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1959年美国向轨道上的天气球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从此开始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气象卫星遥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当前,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气象监测和预报的重要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精细和准确的气象信息。
三、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对地面气象要素进行探测、监测和测量,并通过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气象信息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遥感技术,即通过卫星接收地面反射或辐射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且通过分析这些数字信号,获取相关地面气象要素的信息。
四、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1.天气预报和预警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观测大气变量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得到相应的气象信息,包括气候变化、天气预报、风暴预警、降水信息等,对天气预报和预警起到很大的帮助。
2.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天气灾害常常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天气灾害的监测和预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观测地表温度、风速、降水等要素来获取灾害预警信息,为应急救援提供正确的预警信息。
3.农业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业气象,通过观测降雨、土壤温度、根系深度等气象要素,可以实现灌溉计划和智能施肥,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环境保护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污染源、监测环境污染,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
五、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将越来越向数字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
新一代气象卫星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精准的测量仪器,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获取各种气象要素的信息,并进行更加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气象学中的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气象学中的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气象预报是为了预测未来某一地区天气情况而进行的科学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在气象预报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人造气象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大气、云层和地表温度、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而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波传感:气象卫星利用搭载的遥感仪器,通过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利用电子设备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经过处理和解算得到气象要素的数据。
2. 频率选择:不同气象要素对应的辐射频率不同,通过选择合适的接收频率可以获取想要的气象数据,如红外频段可获得云层温度信息。
3. 成像技术:遥感卫星采用成像技术将获得的气象数据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便于观测人员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层分布、降水情况等,实现对天气变化的实时监测。
这为气象预报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能够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2. 风暴预警与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到风暴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卫星图像能够清晰展示降水带和云团的位置,预警系统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提前发布警报,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3. 气象灾害预警:卫星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
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帮助政府和救援队伍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 气候变化研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进行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长期观测和收集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分析变暖、降雨量变化等现象,为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优势与挑战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具有多重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研究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如台风、洪水、干旱、冰雹等。
为了及时、准确地预警和应对这些灾害,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灾害预警中,提供了大范围、实时的观测数据,为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了重要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信息获取: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在轨道上搭载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全球的气象数据。
这些传感器可以对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并产生高分辨率的空间图像,为灾害预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2. 气象监测与预警: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大气温湿度场、云状况、降雨量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民众做好应对措施。
3. 灾区影像识别与评估: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灾害发生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通过对这些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译,可以快速了解灾害的范围、程度和影响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灾后应对策略。
4. 空间数据整合与分析: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将获取的空间数据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通过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结合,可以对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和分析,绘制出灾害风险图、人口分布图等,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灾害应对方案。
5. 气象灾害监管和评估: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影响进行长期监管和评估。
通过对历史遥感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灾害的演变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为灾害监管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获取大范围、实时的气象观测数据,实现了对气象灾害的全时空监测和评估。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中的应用气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于农业、能源、交通、水资源等等产业和工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气象预报和监测变得更加精确和便捷。
本文将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中的应用,包括气象影像的获取、信息提取、预报和监测。
1. 气象影像的获取卫星遥感技术能够获取高空的气象影像,这为气象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便利。
美国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运营的极地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利用其探测器获取气象影像和海洋观测数据。
这些卫星与地球保持相对运动,定期获取特定区域的气象影像,其中包括云彩、降雨、气温等等数据。
得到的气象影像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相应的气象信息。
2. 信息提取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气象影像中蕴含着大量的气象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需要进行提取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气象预报和监测工作。
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可以将气象影像中的大量信息进行提取和重构,得到各种有用的气象信息。
例如,可以得到不同区域的云量、降水量、温度等重要指标,从而为气象预报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3. 气象预报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气象预报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报结果。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气象影像数据可以综合交叉分析,辅助传统的天气学方法,同时也可以进行多源数据协同处理,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前发现和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例如台风、暴雨、飓风等,预测结果可以帮助相关部门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4. 气象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气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
天气条件的变化对于许多行业和行动计划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资料,对气象状况进行全面监测。
一旦出现灾害情况,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时监测和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为民众提供及时的救助和保护。
卫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卫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卫星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通过卫星平台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多时相、多角度等多维度的遥感信息,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
本文将从卫星遥感的定义、原理、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卫星遥感的定义卫星遥感,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卫星等远离被观测对象的设备,采用电磁波辐射或其他手段,获取被观测对象的各种信息,如图像、光谱、高度、速度、温度、湿度等,再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
它可以看作是利用卫星来完成远程观测的技术手段之一。
三、卫星遥感的原理卫星遥感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电磁波辐射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取被观测对象的信息集合。
其基本原理包括:物体辐射原理、散射原理、透射原理、反射原理等。
具体而言,通过卫星等设备,向被观测的地表或大气层等物体发送信号,结合接受到的反射、散射、透射等信号,得到可供分析和应用的数值、影像、光谱信息等,从而实现对被观测对象的精确测量和检测。
四、卫星遥感的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技术手段、技术标准、技术方法、技术流程等不同方向的技术内容。
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搭载遥感卫星和设备、建立遥感基础设施、编制遥感应用软件系统等。
技术标准:包括遥感数据存储格式、遥感图像软件标准、遥感数据处理标准、遥感应用标准等。
技术方法:从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遥感信息分析及应用等方面,对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如多光谱遥感、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微波遥感等。
技术流程: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处理和应用流程。
遥感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匹配、遥感图像处理等,遥感数据应用包括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
五、卫星遥感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具体应用领域的介绍:(一)资源探测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探测中应用广泛,如影像染色、地下矿藏检测、深海挖掘、森林伐木等。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理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资源勘探和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气象预报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提高暴雨预报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优势。
一、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对地球大气和地表进行观测和监测,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搭载的遥感仪器,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反射和散射的辐射信号,获取地球大气和地表的信息,如云图、降水情况、地表温度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为气象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1. 实时监测和观测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气和地表情况,尤其是对于暴雨天气的监测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大范围的气象数据,实现对暴雨天气的实时监测和观测。
这为预报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判断暴雨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
2. 提供多维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气象数据不仅包括云图和降水情况,还包括地表温度、湿度、风场等多维信息。
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为暴雨预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依据,有助于预测暴雨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
3. 空间覆盖范围广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广阔地域的观测和监测,不受地理障碍和气象站点的限制。
其在暴雨预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复杂地形的暴雨预报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及时的数据支持。
4. 多种检测手段目前,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传感器种类繁多,如红外线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可以对大气和地表进行多角度、多波段的监测和观测。
这为暴雨预报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数据资源,使得预报员可以从多个方面获取暴雨天气的特征和规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局限性1. 盲区和遮挡问题气象卫星在监测大气和地表时,可能会受到云层、雨雾等天气现象的影响,导致监测盲区和遮挡问题。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在气象科学领域中,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空间和时间格局上的天气变化信息,进而大大提高对天气预测、灾害预警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本文将从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气象学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为您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气象卫星发射到地球轨道上,将云层、水体、地表、植被等信息通过各种传感器发送回地面系统。
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形成多种气候信息。
例如,通过天气卫星可以了解地球各地的云层分布、风向风速、气温、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同时也可以观测到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例如台风、暴雨、大雾等,进而为预测、预警和防灾救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气象学中的应用场景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以下列举几个比较重要的领域:1. 气象灾害预警与应对: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各种气象灾害的信息,进而帮助进行预测、预警和应对。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得知台风的大小和路径,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进行疏散和应急处置。
2. 天气预报: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球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各种气象要素,进而可以提供极长期预报、数值模拟预报、实时预报等多类预报产品。
3. 海洋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风速、波高等信息,进而可以研究海洋气候变化、海洋环流、季风等海洋气象现象,帮助相关部门进行航海安全、渔业管理等工作。
4. 植被物候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覆盖范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信息,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展趋势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对该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分辨率和覆盖率将不断提高,给气象学的应用带来更精密的观测数据。
2. 卫星遥感技术将与其他技术,例如辐射计、激光雷达产生更多交叉应用,进而制定更完善的权衡机制。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天气的预测与应对能力不断提升。
其中,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它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和预测数据,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活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一、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制造的卫星上的设备,对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云量、云高、气象要素分布等进行测量,并通过通信设备将测量结果传回到地面接收站。
通常利用红外、可见、微波等电磁波谱的特征来进行遥感观测,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特性来探测不同地物的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云量等。
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监测和预测天气、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具体应用如下:1.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各国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风力等数据,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解读云图可以判断出降水量、强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规律,为早期预警和防御提供保障。
2.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和分析陆地表面和海洋水域中植被、水体、土地利用等信息,定量分析全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并提供保护方案。
3.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4.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分布和开采情况的监测,是能源矿产勘探的重要技术手段。
5. 卫星遥感技术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天线系统、改进雷达技术,监测交通运输中的车辆密度、道路拥堵情况、货物运载量和船舶的航线及航程,航空、航天、海洋等行业也利用遥感技术掌握住相关的市场信息及天气状况。
三、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正朝着高分辨率、高地理信息量和高精度等方向发展,未来的遥感卫星将采用俯视角度更大的多角度、高角度、高光谱分辨率的新型传感器,有望实现对于建筑等城市微型环境的环境遥感监测;同时逐渐将传感器从单一物理参数的监测扩展到复合参数的监测,如湿度、雨率、温度、气压等的综合监测,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候监测中的应用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气候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犹如一双敏锐的“天眼”,时刻监测着地球的气候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深入的洞察。
这项技术在气候监测领域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气候系统的认知水平,还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卫星上搭载的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大气层、陆地和海洋表面的电磁辐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可分析的数据。
这些传感器能够探测到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从而获取关于大气温度、湿度、云层分布、水汽含量、地表温度等多种关键气象参数的信息。
在气候监测中,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能够对全球大气环流进行持续监测。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气象卫星,我们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大气环流的演变过程,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移动、季风的变化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以及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其次,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监测海表温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海表温度的变化与全球气候模式密切相关,它会影响海洋环流、降水分布以及台风的生成和发展。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大范围、高精度的海表温度分布图,从而研究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预测气候的长期变化趋势。
再者,气象卫星对于云层的监测也十分重要。
云层不仅影响太阳辐射的收支平衡,还在大气的热量和水汽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云层的类型、高度、厚度和分布等信息,进而研究云层对气候的影响,并改进气候模型中的云参数化方案,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此外,气象卫星还能够监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水汽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含量的变化会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遥感技术测量水汽的分布和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中的水汽反馈机制,以及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精度。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其在全球范围内对大气气候、大范围天气、海洋等几乎所有自然因素进行了观测和研究。
卫星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对地球上某特定区域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从而获取地面、大气和水体等各种物理量和环境参数的技术。
在气象学中,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技术,进一步提升气象领域的应用效果将对全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全球气候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高精度的全面监测分析,逐渐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全球气温、降水等大气现象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情况。
通过星载资料的分析,可以逐步提高对全球气候异常的预报水平和对全球气候系统的预测能力。
二、天气预警和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地获取全球范围内各种天气信息,并及时向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报告。
这在保障公共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远程监测全国各地的海洋、城市、农业、林业、水资源、气象等方面,有效支持全国各省、市气象预警。
在热带风暴、风暴潮、暴雨洪涝、严重雷电等突发天气情况下,通过卫星自动识别和识别特征,快速分析并及时发送警报,提高了预警效率。
三、气象灾害应对和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气象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给出预警和警报,提高灾害发生前的应对能力和灾后的应急救援能力。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风暴潮、风暴大雨、沙尘暴和雪灾等灾害进行预警,并提供有关信息给那些可能受到影响的人们。
同时,卫星技术也能够对发生灾害后的损害和影响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提供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的信息,为救援和恢复提供精准有效的依据。
四、气象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在普及气象知识和提高公众气象素质方面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气象数据可以分析、处理并呈现出来,很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大气的监测和分析,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气象信息,为人们提供重要的气象预报指导。
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特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天气预报中。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技术体系。
大气遥感可以观测到天气系统形成的各种行为,例如云层、雨带、气旋等,其观测分辨率可达数百米。
卫星遥感可以实现大范围遥感监测,避免了传统气象观测站点的局限性。
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而且能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气象预报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1. 天气变化的观测和预警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云层、雨带、气旋、风暴等现象,为天气变化提供及时的观测和预警。
特别是在暴雨、台风、龙卷风等天气灾害中,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在天气预报及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到气旋等现象后,可以准确预测气象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范围,从而让人们提前有所准备。
2. 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气压、湿度、云层等数据,可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分布规律。
同时也可以用于各级气象预报机构的实时气象监测和数据传递,为气象预报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3. 农业气象服务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提供重要的气象服务。
农业生产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天气变化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影响。
卫星遥感技术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环节进行预测和预警,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4. 航空运输和海运安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用于航空运输和船运行业,为航空、航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直接获取天气情况、气象预报信息,并对风暴、雾等气象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分析,准确预测和及时预warning了天气灾变,从而为飞机和船只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对于大众而言,天气预报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项服务,既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出行、出游等方便的决策,也可以为农业、航空、海运等领域提供交通、生产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而随着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和精细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首先,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利用卫星收集大气、地面、海洋等信息,对天气现象进行监测、预警和预测;第二是通过遥感图像分析、数据统计等手段,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中,监测、预警和预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遥感技术,气象卫星可以实时、准确地对气象现象进行监测,如对飓风、洪灾等天气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同时,气象卫星也能对降水、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为天气预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遥感图像分析和数据分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遥感图像分析主要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处理,对气象现象进行识别和分析,如对云层、降水、地表温度等气象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方面,气象卫星通过对海洋、地形、气象、地质等多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气象现象的变化趋势进行推算和预测,进一步提升了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它不仅为天气预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而且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帮助人们生活、生产、出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对于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我们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开发,为天气预报提供更加精细、全面的服务。
卫星气象中的遥感技术
卫星气象中的遥感技术卫星气象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获取地球气象信息的一种应用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卫星气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更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精确、全面的数据,在卫星气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在卫星气象上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无接触式观测,然后利用遥感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
在卫星气象领域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上安装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观测,以获取相关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云图、降水图、温度图等,这些数据对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晴空云图,利用云图的运动变化来推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气象变化,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台风、洪涝、大雾和沙尘暴等天气灾害,提前预警,加强管理和应急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二、遥感技术在卫星气象领域中的发展历程随着遥感技术在卫星气象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其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而遥感技术在卫星气象领域中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初期的气象卫星运行阶段20世纪初,随着人们对气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世界各国相继开始研制气象卫星。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先河。
之后,欧美等国相继发射了各自的气象卫星,随着卫星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气象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阶段二:人工智能的应用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遥感技术在卫星气象领域中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运用,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遥感数据的信息,从而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度。
例如,目前很多天气预报软件都注重“云图预报”,而其正是依靠遥感技术采集大量云图数据并通过算法分析来进行的预报。
阶段三:多源遥感数据的整合阶段目前,全球卫星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多种不同型号、不同波段的遥感传感器,相应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
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绪论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以及气象自然灾害频发,气象预测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
然而,由于气象预测涉及到的数据量极大、时间紧迫,因此传统的气象观测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这时,遥感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气象预测的重要手段。
二、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1.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气象遥感技术中最重要的应用。
通过气象卫星取得的图像数据,可以提供地球的云图、海洋图、陆地图和都市图等信息,从而为气象预测提供及时、全面、真实的资料。
气象卫星拥有全天候、全球性的观测能力,其数据可以实现快速传输,从而在天气预报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例如,在第十三届亚运会比赛期间,气象卫星比人眼更早地发现了即将到来的强对流天气、龙卷风和暴雨等异常气象事件,为安保情况提供了依据,严格防范了安全事件的发生。
2. 激光探测雷达激光探测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遥感探测技术。
它利用激光束穿过大气层,经反射后回到雷达接收机,通过计算出往返时间,从而测定目标的距离、速度、方向等参数。
其数据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精度高、时间分辨率高,能够对气象状况的变化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报。
3. 雷电探测器雷电探测器使用夏普电场传感器、电磁感应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听音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依靠检测目标物体与地球不同的电势差、电场强度、电流分布等电气性质,实现对雷电的探测。
在气象预测中,雷电信号可以作为重要的预测气象因素。
雷电探测器不仅可以提示突发气象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强度等,而且还可以监测到重要的天气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4. 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气象遥感探测技术。
它通过检测雷达发射的微波在大气中反射的信号回波,观测到某一时间段内在大气中的降水情况。
通过气象雷达可以实现气象数据测量、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例如,通过气象雷达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暴雨、冰雹、雪球等大气降水特征的数据,并可以实现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创新发展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为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和预测天气、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卫星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对地球大气层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和测量。
它如同我们在太空中的“千里眼”,能够实时获取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气象数据,为气象预报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过去几十年,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早期的气象卫星主要提供云图等直观的图像信息,帮助气象工作者大致判断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我们能够获取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提升,极大地改善了气象预报的质量。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新一代的气象卫星搭载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器。
例如,微波传感器能够穿透云层,获取云层内部的水汽分布和降水信息;红外传感器则可以精确测量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这些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相互配合,使得我们对大气的观测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上,也有了重大突破。
大量的卫星遥感数据需要高效的处理和分析算法,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气象信息。
如今,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幅提高。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同时,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合作。
各国共同分享气象卫星数据,联合开展研究和应用,提高了全球气象监测和预报的能力。
例如,在应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时,多国气象部门能够通过共享的卫星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卫星的寿命和可靠性问题。
卫星在太空环境中运行,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条件,如辐射、微小碎片撞击等,这可能会影响卫星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如何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气象卫星应用技术研究
气象卫星应用技术研究一、引言气象卫星是指专门用于气象监测和预报的卫星,其在气象预报和应急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气象卫星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究气象卫星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气象卫星的基本原理气象卫星利用其搭载的仪器和设备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高精度的监测和观测,是一种主动探测方式,其全球覆盖和高频率的观测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气象卫星主要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高精度遥感探测技术气象卫星搭载的遥感设备可以对大气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云量和降水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多光谱图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气象数据。
2.卫星遥测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气象卫星与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联动,将卫星遥测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消除传感器漂移、噪声和误差等问题,提高气象数据的精确性。
3.数据传输和共享技术气象卫星可以利用全球卫星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共享,提高气象研究的效率和水平。
三、气象卫星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气象卫星在气象预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细预报技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大气环境参数,可以实现针对性的预测,包括强降雨、台风、暴雪、大雾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预警和灾情评估。
2.预报模型优化气象卫星提供的实时气象数据可以被集成在数值预报模型中,通过对海洋、陆地和大气各个层次系统的高精度观测,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3.气象服务应用推广气象卫星技术可以应用于气象农业、气象海洋、气象军事等领域,为相关行业提供重要的气象预警和服务保障。
四、气象卫星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卫星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将成为气象卫星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多波段观测技术也将逐渐成为气象卫星的标准配置。
2.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提高气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分析水平,使气象卫星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气象学是一个研究地球大气的学科,遥感技术为气象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遥感技术的应用于气象学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卫星遥感气象卫星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对大气进行观测的卫星。
气象卫星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测,获取大气中可能影响天气变化的温度、湿度、云量、云高、风向、气压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气象预测非常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度。
另外,气象卫星还可以用于监测天气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通过对灾害区域的遥感监测,可以实现及时、准确地掌握灾害的发展态势,方便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2. 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对大气中降水进行探测的设备。
通过遥感技术,气象雷达可以对降雨区域的强度、覆盖范围、移动速度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信息对于预测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非常重要。
气象雷达还可以监测大气中其他物质的浓度分布,例如污染物、花粉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健康预警等方面。
3. 气象探空气象探空是一种将气象观测仪器放在气球或其他载体中,通过遥感技术对大气垂直剖面进行观测的方法。
气象探空可以对大气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对于气象预测和天气预报非常重要。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气象探空进行大气分层观测,如对大气中臭氧和温室气体等进行监测。
这些信息对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研究非常重要。
4. 雾霾监测近年来,雾霾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站点观测,实现对雾霾的监测和预测。
通过对雾霾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5. 农业气象研究遥感技术还可以将气象研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通过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水分蒸发量等因素的监测,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监测和预测。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合理规划和调整。
总结遥感技术为气象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将会在气象学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更加精准准确的服务。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气象科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气象科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气象科学预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气象科学预测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气中的各种物理量,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趋势和气候状况。
而气象卫星遥感数据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观测手段,可以提供丰富的、实时的大气信息,从而为气象科学预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第二章: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和特点气象卫星遥感数据是通过卫星对地球表面的观测而获取的。
卫星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可以收集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云量和降水量等多种气象参数。
相比传统的地面观测手段,气象卫星遥感具有全球覆盖、实时性强、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气象科学预测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并成为不可或缺的观测数据来源。
第三章: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步骤。
在获取到气象卫星遥感数据之后,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工作,消除噪声干扰和数据缺失等问题,并进行数据的标定和校正。
随后,可以利用各种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解译和分析,得到对应的气象参数和变量。
这些处理与分析工作为后续的气象科学预测提供了基础。
第四章: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天气预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卫星观测可以及时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包括云图、气温、风速和降水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天气系统的演变趋势,进而进行天气预报。
卫星遥感数据还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等。
通过对卫星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第五章: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在气候预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卫星观测可以获取到大气中的温度、湿度、云量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气候系统的演化规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由于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性和空间分辨率高,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气候信息,为气候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一次暴雨过程的LAPS云分析产品与地、空基观测的对比分析
康兆萍等
43.
蓄水前后三峡库区(湖北段)遥感反演地表温度演变研究
柳晶辉等
44.
遥感生态指数在利川市生态质量变化评估中的应用
张丽文等
45.
风云卫星在暴雨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徐双柱等
46.
广东
利用极轨卫星接收设备探测雨衰的初步研究
刘瑞霞等
72.
东亚季风区云特征分析
李小青等
73.
从卫星OLR场解析2014年夏季河南干旱
吴晓
74.
基于CloudSat、FY-2E资料的中国海陆地区深对流及对流冲顶特征
杨冰韵等
75.
FY-3C融合降水检测在同化中对微波温度计资料质量控制的应用
马刚等
王根等
25.
淮河流域气溶胶类型及垂直分布特征
于彩霞等
26.
基于谐波分析和人口加权的城市夏季高温热浪研究
石涛等
27.
哨兵1号数据下载及处理方法简述
范伟等
28.
福建
FY-2E卫星资料在台湾海峡海雾监测中的应用
张春桂
29.
基于遥感数据的福建省植被生态变化分析
余会康等
30.
江西
基于遥感影像的九江地区LST反演研究
杨淑华等
10.
吉林
2017年5-8月吉林省主要水库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监测分析
王颖等
11.
高分辨率云图在吉林中部“7.13”极端暴雨中的应用分析
胡中明等
12.
吉林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朱丹
13.
冷涡背景下两次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云天等
14.
卫星遥感技术在吉林省旱涝灾害监测与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许晨等
57.
中国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
范思睿等
58.
贵州
近十七年赤水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监测分析
黄林峰等
59.
基于MODIS的云贵高原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与成因分析
廖瑶等
60.
基于MODIS-NDVI贵州省2005-2014年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田鹏举等
61.
云南
云南强对流风暴中尺度演变规律分析
廖俊等
47.
广西
基于CLDAS数据的甘蔗干旱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以2011年广西干旱为例
陈燕丽等
48.
中南半岛气溶胶对广西的影响分析
林奕桐等
49.
海南
基于卫星遥感的中国橡胶主产区产胶能力分布特征研究
刘少军等
50.
重庆
CMORPH和TRMM3B42降雨产品在西南三省十年降雨准确性的研究
王永前等
51.
基于FY3C/MERSI资料分析重庆市气溶胶光学厚度和PM2.5分布
附件1
2018年全国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
序号
省市
论文题目
作者
1.
北京
北京与广州地区热环境景观格局分析
王慧芳等
2.
基于遥感与GIS的城市热环境与风环境评估研究与应用
刘勇洪等
3.
天津
FY-2F卫星资料在天津一次突发性暴雨中的应用
孙密娜等
4.
基于IDL语言的静止卫星强对流云团监测预警平台与应用
张庆等
陈兴鹃
31.
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
张晶晶等
32.
山东
基于面向对象和决策树的丘陵苹果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秦泉
33.
基于GF-1WFV影像的省级尺度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
李峰等
34.
利用LIS分析华东地区及附近海域雷电活动特征
刘向科等
35.
基于高分一号数据的干旱监测方法研究
鹿国武等
36.
河南
不同动力条件下郑州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多尺度特征
5.
加密FY-2F资料在华北气旋大暴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易笑园等
6.
基于MODIS数据的渤海海冰监测时空特征分析
梁东坡等
7.
河北
基于TVDI的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干旱监测分析
杨鹏等
8.
山西
基于FY-3号卫星Mersi数据与美国Almanac作物模型相结合的山西省冬小麦产量预估模型研究
相栋等
9.
三次脉冲风暴造成的冰雹天气对比分析
王大为等
67.
利用TESEBS模型估算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的地表能量通量
王丽娟等
68.
宁夏
基于CALIPSO卫星的宁夏地区典型沙尘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分布特征研究
常倬林等
69.
新疆
新疆南北疆地区典型城市太阳辐射研究
光莹等
70.
干部
学院
锢囚气旋钩状云区暴雪过程的水汽源地及输送分析
熊秋芬等
71.
卫星
中心
FY-4闪电资料同化及降水预报研究
苏爱芳等
37.
基于FY-3卫星和FDR自动土壤水分数据的黄河流域干旱监测
郭鹏等
38.
基于不同遥感干旱指数的FY3/VIRR数据土壤水分反演比较分析
郭其乐等
39.
基于地面观测数据的河南省FY-2G总云量订正检验
王丽等
40.
湖北
2018年1月湖北一次封路大雾的卫星监测分析及预报检验
陈英英等
41.
云光学厚度的同化及其对数值预报的影响
马艳敏等
15.
黑龙江
Himawari-8静止气象卫星东北地区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灵敏度分析研究
董晓锐等
16.
基于极轨气象卫星的黑龙江省秸秆焚烧监测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高玉宏等
17.
上海
MODIS地表温度产品真实性检验—以长三角为例
麻炳欣等
18.
基于葵花8卫星的上海市夏季对流初生预报研究
郭巍等
19.
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的崇明生态岛LULC分类及其景观生态网络评估
杨何群等
20.
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崔林丽等
21.
江苏
基于葵花8号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夜间雾识别
王宏斌等
22.
浙江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指数对低温冻害的响应初探——以2018年初浙江低温冻害为例
张育慧等
23.
浙江省绍兴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分析
何月等
24.
安徽
带约束项广义变分同化卫星高光谱AIRS云影响亮温研究
张杰等
62.
基于MODIS数据的洱海蓝藻水华与水
21世纪初祁连山植被变化分析
蒋友严等
64.
两种方法构建的TVDI指数在干旱监测中的对比——以河南省为例
沙莎等
65.
TRMM降雨数据在甘肃省干旱监测的应用
胡蝶等
66.
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杨世琦等
52.
三峡库区蓄水对长江沿线(重庆段)植被覆盖影响分析及评价
陈艳英
53.
基于FY-3C/VIRR卫星数据重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刘文娟等
54.
基于Landsat TM/TIRS遥感影像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分析
叶勤玉
55.
四川
“5.6”四川盆地对流云团特征及触发机制
张琪
56.
基于粒子群K均值聚类算法的多时相去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