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993化肥、农膜、柴油和农药使用量
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与区域异质性分析
付 伟,李梦柯,罗明灿,等.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与区域异质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3):227-23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3.033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与区域异质性分析付 伟1,李梦柯1,罗明灿1,陈建成2(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投入产出效率严重低下的问题,深刻影响生态环境,当下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寻求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基于SBM-GML指数法测算我国31个省份(因香港、澳门、台湾省数据缺失较多,未纳入研究)2001—2020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检验。
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稳定增长状态,年均增长为1.5%,增长动力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从省际来看,我国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高于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我国粮食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热点区由粮食主产区转移到粮食产销平衡区。
根据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技术人才支撑;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力度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SBM模型;GML指数;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区域异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23-0227-08收稿日期:2023-0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226403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22Y625)。
作者简介:付 伟(1986—),女,山东潍坊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docx
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如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而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低碳经济,一谈到低碳经济,低碳工业、低碳城市是大多数人所能想到的,也是国家调整产业的重点工程,却极少有人去讨论低碳农业、农村的发展路径。
而事实上,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氮的氧化物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是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第二大来源。
根据IPCC的评估报告,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约占人为排放量的13.5%m。
空气中C02浓度的不断飙升,这种持续的状况必然会诱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将直接导致农业产值的降低,更为甚者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居住生活环境。
所以,发展低碳农业很有必要,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如今,社会各界对低碳农业取代高碳农业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I学者们纷纷从各个方面研究低碳农业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生产性减排、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废弃物的转化消耗以及改变生产模式等措施。
J0hnS0n认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化工能源、燃烧秸秆的废气。
严立冬等[5)基于生态视角研究低碳农业认为,应该设立具体的生态目标以及为生态修复而必须要给予的补偿机制,并提出政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程序究了我国农村地区利用生物质能的潜力和由此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罗吉文晰究认为,应实行“五节”的农业生产模式以缩减碳排放量,此外,还认为低碳消费应该由政府来引导。
曾以禹等主要阐述了国外是如何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及如何具体地实施低碳农业,并建议改变原来的生产模式,开展一些保护性耕作。
低碳农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上文献从不同侧面为探索我国抑制农业碳排放增长的机制、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研究基础,但是还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如对我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涉猎还比较少。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2000~2012年我国各省区数据,测算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同时通过实证分析主要的碳排放源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析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析作者:朱英华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摘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我国农业面对诸多问题既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常规道路,也不能走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只能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全方面的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单纯地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 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令来,一系列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农业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
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农业资源危机1.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人口过快增长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发展不相适应,加剧了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和充分就业等问题;现有近5000万的贫困人口分布册村,贫困造成资源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造成了人口增多-贫困-资源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减缓的恶性循环。
2. 农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面临短缺危机30年来中国耕地总体数量不断减少。
据统计资料,耕地由1957年的人均0.173hm2下降至1995年的0.08 hm2。
环境管理复习资料
1、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存在问题。
2、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以及技术依据的科学。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由自然力引起,如地震、火山、龙卷风、海啸等;(2)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种情况。
不可持续发展方式→环境外部性→生产技术问题。
4、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目的首先是改变人类自身一系列思想观念,其次是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的环境,减少甚至消除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持久、和谐地协同发展。
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5、三大主体作用:(1)政府:主导性力量。
制定环境发展战略、设置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
(2)企业:企业环境管理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3)公众:公众将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发挥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6、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3)伦敦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4)洛杉矾光化学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5)熊本县水俣病事件(甲基汞)(6)富山地区痛痛病事件(骨痛病)(镉)(8)四日市哮喘病事件(SO2、烟尘、重金属粉尘)(8)爱知县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8、可持续发展的特点:(1)持续性原则: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2)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是指世界各国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活动,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给世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和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消除贫困、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状况。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十年代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纲要》的通知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十年代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4.09.22•【字号】冀政办[1994]17号•【施行日期】1994.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十年代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纲要》的通知(冀政办[1994]17号1994年9月22日)《九十年代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纲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九十年代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纲要为加快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确保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根据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印发的《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本发展纲要。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99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501亿元。
粮、棉、油、肉、水产品、干鲜果产量分别达到2380万吨、19.24万吨、80.5万吨、186万吨、24.6万吨、268.5万吨。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710亿元,实现利润201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4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53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3.8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还要必须看到,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仍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主要表现在:1、农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八五”前两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6%,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8.2%,而农业总产值年仅递增2.2%。
工业和农业发展比例失调,1990年工农业的产值增长速度之比为1.06:1,1991年为3,69:1,1992年为25.89:1,1993年为4.74:1。
对农业环境责任保险产品设计的研究
定 了农业环境 必须优 良。 因此 , 实施农 业环境 责任保 险是一 种 约束农业 生产 中对生态环境危 害行 为的 有益 制度 性安排 。文章
2 o 2 I 9
● £
■ 曩
万吨
万咤
“毫4
I 4 7 . 9
毗 4
2 6 8 . 5
眦 S
3 7 t5
文章编号 : C N4 3 —1 0 2 7 / F ( 2 0 1 3 ) 0 6 -1 2 O —O 2 作 者: 中南林 业科技 大学商学院; 湖 南, 长沙, 4 1 0 0 0 4
一
翻 亵尚簋用羹
万吨
7 3 . 3
1 % 7
1 2 1 k 0
1 ' 0 . 9
大 问题 : 农业环境破坏 、 农产 品质量 、 农 民收入 , 这 三者处 于循 环
污染和水体污染 。2 0 1 0 年我 国第一次 污染源普查结 果表 明 , 农
业源污染 已成为我 国水污 染的重要 来源之 一 , 对我 国污染负荷
总量的贡献越来越大 。近 年来 , 国 内相继 出现 多起农 产品质量 安全事故 , 分析其原 因 , 源头问题 占 6 1 . 5 %, 其农药化 肥污染 就
农产品 的质量是人体健康 的基础 , 而农 产品质 量的 高要 求就 决
一
他纛■■●l 静—■’
■ 花
万一
. 毫
, ’ t3
l 6 3 ‘4
瓤
'
4 1 4 6 . ●
2 1 6 1 S
S ● ● L ●
2 3 2 ^’
I 1 . ,
0 3 5 7 1 左 右可 以作用 于 目标病 虫 , 9 9 . 9
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碳汇和碳排放双重视角
2023年9月中国林业经济September.2023第5期(总第182期)CHINA FORESTRY ECONOMICSNo.5(Total 182)•碳汇研究•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碳汇和碳排放双重视角刘㊀畅(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收稿日期:2023-09-17第一作者简介:刘畅(1999-),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㊂责任编辑:付㊀佳摘㊀要:摘要:基于2000 2021年中国31个省(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 -GML 指数计算各省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碳排放和碳汇双重视角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PSM -DID 检验㊂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地区均能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提升效果更显著㊂根据研究结论,从农业碳减排和农业碳汇角度提出若干启发和思考㊂关键词:碳交易政策;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碳汇;双重差分模型;SBM -GML 指数中图分类号:F323.5;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23)05-0090-06DOI :10.13691/23-1539/f.2023.05.013The Impact of Carbon Trading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Carbon Sinks and Carbon EmissionsLIU Cha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provinces in China (excluding Hong Kong,Macao andTaiwan)from 2000to 2021,this paper used the SBM -GML index to calculate the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province.Besides,it analyzed the impact of carbon trading policie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sink by using a multi -period differential model,and it also used PSM -DID model to test the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trading policies had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Then,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it put forward some inspirations and refle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carbon re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carbon sink.Key words :Carbon trading policies;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Agricultural car-bon sink;Double difference model;SBM -GML index中国是农业大国,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6865.5亿kg,2022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61万亿元,而中国农业碳排放量约占中国总碳排放量的17%㊂农业具有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多重属性,在稳定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农业的碳排放和农业的生态价值㊂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㊂农业同时具有碳排放和碳汇的双重属性,农业是短期内实现大量减排的唯一部门[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充分肯定了农业的碳汇功能,探索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㊂在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2011年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规制措施,那么碳排放权㊃09㊃㊀㊀2023年第5期刘㊀畅,等: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碳汇研究交易政策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㊂围绕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碳交易政策,学者们开展了多维度的研究㊂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产出指标的选取,如葛鹏飞等[2](2018)㊁龙少波等[3](2021)㊁涂维亮等[4](2023)将农业总产值或农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将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㊂田云等[5](2017)㊁沈洋等[6](2022)考虑了农业的碳汇价值,将农业总产值和农业生产碳汇作为期望产出计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㊂②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较多,但研究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文献较少㊂梳理相关研究发现,数字乡村[7]㊁数字金融[8]㊁农业产业集聚[9]㊁农产品贸易[10]都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已有研究关于环境规制能否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尚未达成统一结论[11-12]㊂进一步,Dai-song Y et al.[13],(2022)㊁Zhuohui Y et al.[14],(2022)对环境规制的类型进行细分,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种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使用DID模型研究了中国2000 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得出碳交易能够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在计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并没有将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计算在内㊂③研究碳交易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如孙振清等[15](2022)㊁徐军委等[16](2022)是从全国层面使用DID模型得出碳交易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在东中西部存在异质性的结论㊂还有一些学者从行业角度研究,如张优智等[17](2021)㊁邢会等[18] (2022)研究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上述研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但没有将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考虑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全国层面或者制造业,较少文献研究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本文基于可获得的数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更新到2022年,故本文从碳排放和碳汇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地区)2000 2021年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旨在助力 双碳 目标的实现㊂选用2000年作为开始年份的原因是从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显著加快,投入指标中可以直接使用农用机械总动力替代以往文献中的役畜要素[19]㊂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①在计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将农业碳汇也作为期望产出考虑在内;②现有研究都是采用DID模型,本文采用多期DID模型进行研究;③丰富国内碳交易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相关研究㊂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㊀多期DID模型DID是政策评估领域的经典方法,并且能有效免除内生性因素的干扰㊂中国于2013年首次启动碳交易市场,故选取2013年作为政策实施的第一个时点,2013年前为非试点期,2013年后(包括2013年)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重庆㊁湖北㊁广东为试点期㊂于2016年将福建纳入碳交易试点的范围,故选取2016年作为政策实施的第二个时点,2016年前福建为非试点期,2016年后(包括2016年)福建为试点期㊂构建模型如下:㊀㊀AGTFP i,t=α+θtreat iˑpost it+βX i,t+μi+γt+εi,t其中,AGTFP i,t为被解释变量;i(i=1, ,N)表示个体;t(t=1, ,N)表示时间;α为常数项;θ为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平均处理效应,即实验组前后变化与对照组前后变化之差;treat i表示地区虚拟变量;post it表示时间虚拟变量,多期DID中处理时点不一致,故标记为post it;X i,t为控制变量;β为控制变量的系数;εi,t为模型误差项㊂1.2㊀变量选取1.2.1㊀被解释变量: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根据前人的已有研究[20-2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的计算采用SBM-GML指数法,以软件MATLAB R2021a为计算环境得到GML指数,本文采用累乘法计算agtfp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所需的指标有投入指标㊁期望产出指标㊁非期望产出指标㊂投入指标有农林牧渔业劳动力㊁农用机械总动力㊁化肥施用折纯量㊁农膜使用量㊁农药使用量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共七项;期望产出指标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业碳汇量,其中农业碳汇量借鉴田云等(2017)㊁尚杰等[22] (2019)㊁沈洋等(2022)的计算方法,利用农作物的实际产量㊁经济系数㊁含水量㊁碳吸收率进行计算;非期望产出指标为农业碳排放量,本文参考相关文献的研究[23-25],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化肥㊁农药㊁农膜㊁柴油㊁翻耕㊁农业灌溉六大碳源的碳排放量,其中化肥的碳排放系数为0.8956kgC/kg㊁农药为4.9341kgC/kg㊁农膜为5.18kgC/kg㊁柴油为0.5927kgC/kg㊁翻耕为312.6kgC/km2㊁农业灌溉为㊃19㊃㊀㊀碳汇研究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3年第5期20.5kgC/hm2㊂1.2.2㊀核心解释变量:碳交易政策碳交易政策(did)是地区虚拟变量(treat)和时间虚拟变量(post)的乘积㊂地区虚拟变量的衡量标准为该地区是否实施了碳交易政策,实施的地区为1,未实施的地区为0㊂时间虚拟变量的时间节点为碳交易启动,启动后为1,启动前为0㊂1.2.3㊀控制变量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的控制变量选取工业化水平(doi)㊁人均GDP(pgdp)㊁农作物受灾情况(cda)㊁农业产业结构(ais)㊁农业机械化程度(dam)㊂工业化水平为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与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人均GDP为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地区年末常住人口的比值(元/人);农作物受灾情况为各地区农作物的受灾面积(千hm2);农业产业结构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农业机械化程度为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kw/hm2)㊂1.3㊀数据来源本文研究过程中计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以及控制变量中农作物受灾面积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需数据均来源于2001 202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㊂年末常住人口㊁地区工业增加值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㊁自治区)的省级统计年鉴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均使用基准年为2000年的CPI作为平减指数进行调整,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用乡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替代,部分缺失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㊂2㊀实证结果与分析2.1㊀基准回归分析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后,本文运用多期DID进行实证分析,选取2000 2021年中国31个省(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增强结果的可靠性,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应用的计量软件为stata17.0,回归结果见表1㊂表1㊀基准回归模型结果变量(1)(2)(3)(4)(5)(6) agtfp agtfp agtfp agtfp agtfp agtfpdid0.060∗∗∗0.042∗∗∗0.029∗∗∗0.059∗∗∗0.072∗∗∗0.042∗∗∗(5.18)(9.23)(3.73)(10.00)(8.76)(6.38)doi-0.820∗∗∗-0.598∗∗∗-0.535∗∗∗-0.466∗∗∗-0.288∗∗∗(-3.97)(-6.27)(-5.28)(-4.79)(-3.03) pgdp-0.600∗∗∗-0.580∗∗∗-0.437∗∗∗-0.414∗∗∗(-7.08)(-6.20)(-3.57)(-5.18) cda-0.792∗∗∗-0.753∗∗∗-0.751∗∗∗(-6.12)(-6.45)(-6.39) ais0.697∗∗∗0.469∗∗(4.07)(2.70)dam-0.580∗∗∗(-5.52)常数项 1.872∗∗∗ 2.123∗∗∗7.678∗∗∗7.494∗∗∗ 5.679∗∗∗ 5.830∗∗∗(712.76)(34.39)(9.85)(8.72)(4.56)(6.61)观测值682682682682682682R-squared0.5650.5740.6040.6250.6340.655 Number of groups313131313131省份固定效应是是是是是是年份固定效应是是是是是是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差㊂第(1)列未加控制变量,第(6)列加入了控制变量,在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后,第(1)列和第(6)列did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意味着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对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㊂计算农业碳排放时,各省份化肥的碳排放量高居首位,农膜和农药的碳排放量也㊃29㊃㊀㊀2023年第5期刘㊀畅,等:碳交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碳汇研究在碳排放总量中排第二位和第四位,化肥㊁农膜㊁农药三者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农业总碳排放量的80%左右,个别省份甚至能达到90%㊂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碳排放,倒逼农业生产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力度,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比如化肥生产企业㊁农膜生产企业㊁农药生产企业等㊂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也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并减少资源浪费,矫正农业资源的错配,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㊂2.2㊀区域异质性分析上文从全国层面证实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资源环境要素不一致,本文进一步验证碳交易政策对不同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湖北㊁重庆㊁广东㊁福建这七个试点省份和东中西部地区所有省份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㊂在东部地区(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㊁海南)和西部地区(内蒙古㊁广西㊁重庆㊁四川㊁贵州㊁云南㊁西藏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和新疆),did 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山西㊁河南㊁安徽㊁吉林㊁黑龙江㊁江西㊁湖南㊁湖北),did 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㊂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地区均能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提升效果更显著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水平较高,加快了农业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绿色低碳发展;中西部地区很多都是农业大省,比如河南㊁黑龙江㊁吉林㊁四川等,农业碳汇量较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碳交易政策的实施也倒逼农业企业转型,提高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㊂根据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东中西部的农业绿色全要素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差异不大㊂表2㊀异质性分析结果变量东部中部西部agtfpagtfpagtfpdid 0.144∗∗∗0.012∗0.177∗∗∗(4.05)(1.86)(5.61)观测值286308396R -squared0.5460.7130.590变量东部中部西部agtfp agtfp agtfp Number of groups131418省份固定效应是是是年份固定效应是是是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差㊂表3㊀PSM -DID 回归结果变量(1)(2)agtfp agtfpdid 0.450∗∗∗0.256∗∗∗(5.46)(4.65)Control 否是观测值134134R -squared 0.2160.441Number of groups 1919省份固定效应是是年份固定效应是是注:∗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差㊂2.3㊀PSM -DID 检验为提高样本质量以及结果的可信度,本文采用PSM(倾向得分匹配)的方式进行样本配对,经过PSM匹配后的样本再次进行回归,因篇幅缘故文章中只保留了核心解释变量did,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核心解释变量did 依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系数显著为正,与前文基准回归结论一致,结果稳健㊂3㊀结论与启示本文基于2000 2021年中国31个省(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碳交易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得出以下结论:①碳交易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㊂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地区均能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提升效果更显著㊂经过PSM -DID 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㊂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如下:①引导农业进入全国统一碳市场㊂利用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碳市场的作用,促进中国农业碳减排㊂②增强碳交易政策的强制性和灵活性㊂对于碳排放量过高的化肥㊁农药㊁农膜等企业加大政策强制性;对于农业生产企业在绿色创新和绿色低碳上投入资金较㊃39㊃㊀㊀碳汇研究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3年第5期多并有明显减排效果的企业应给予奖励,比如降税㊁设置激励基金等㊂③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农村碳排放㊂鼓励农村使用清洁能源,将火力发电改为风力发电,从依靠化肥㊁农药㊁农膜的大量投入来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产量,如测土配方施肥㊁无人机定量喷洒农药㊁农膜回收二次利用等㊂④建立健全农业碳汇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生态价值实现,比如厦门推出的农业碳票㊂向全国推广农业碳票,加强农户减排固碳行为的经济激励,农业碳票作为减排固碳的凭证具有碳汇收益权,能够间接提高农户的收入,最终达成农户自愿减排,为双碳目标做出贡献,农业能够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㊂参考文献:[1]胡永浩,张昆扬,胡南燕,等.中国农业碳排放测算研究综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3,31(2): 163-176.[2]葛鹏飞,王颂吉,黄秀路.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8,28(5):66-74.[3]龙少波,张梦雪.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及影响因素:从传统迈向高质量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21(8):40-51.[4]涂维亮,娄君庭. 双碳 目标下湖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特征和核心要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3(1):65-73.[5]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碳排放㊁低碳农业生产率及其协调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5): 208-218.[6]沈洋,周鹏飞.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收敛性分析:基于碳汇和碳排放双重视角[J].调研世界,2022(4):58-68.[7]杜建军,章友德,刘博敏,等.数字乡村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23,33(2):165-175.[8]谢会强,吴晓迪,杨丽莎.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4):239-247.[9]韩海彬,杨冬燕.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 37(6):29-37.[10]李晓龙,冉光和.农产品贸易提升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农村金融发展视角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82-92.[11]马国群,谭砚文.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21(5):77-92.[12]胡雪萍,乐冬.环境规制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J].江汉论坛,2022(11):42-51.[13]DaisongY,Linxin L,Shanhong G,et al.Impact of carbon trading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367):427-436.[14]Zhuohui Y,Shiping M,Qingning L.Has China 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Pilot Policy Improved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Agriculture,2022,12(9):355-362.[15]孙振清,谷文姗,成晓斐.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4):89-96.[16]徐军委,刘志华,王建雄.碳交易试点是否提升了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技术经济,2022,41(8):23-33.[17]张优智,乔宇鹤.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PSM-DID检验[J].生态经济,2021,37(4):30-36.[18]邢会,姜影,陈园园. 双碳 目标下碳交易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机制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23):76-86.[19]余志刚,孙子烨,金鑫.秸秆还田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还是抑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9):36-45.[20]程惠芳,陆嘉俊.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49(5):174-187.[21]郭海红,李树超.环境规制㊁空间效应与农业绿色发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34(2):54-67.[22]尚杰,杨滨键.种植业碳源㊁碳汇测算与净碳汇影响因素动态分析:山东例证[J].改革,2019(6):123-134.[23]陈红,王浩坤,秦帅.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247-252.[24]李波,杜建国,刘雪琪.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经济关联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3): 4309-4319.[25]尚杰,李乾乾.碳排放约束条件下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OL].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16[2023-10-02].㊃49㊃。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概述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径流等,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投入品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针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的问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肥料和农药,如缓释肥、生物农药等,以降低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田径流等污染源,研究提出了多种治理技术,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田径流控制技术等,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污染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治理技术研究。
现有治理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障碍,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形成合力。
本文旨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现有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探讨未来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农业面源污染定义与分类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土壤颗粒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渗漏、土壤侵蚀、农田扬尘以及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所引起的污染。
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性大、随机性强、不易监测等特点,因而难以控制和治理。
(1)化肥污染:过量使用化肥,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造成土壤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影响生态环境。
大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况[。 体 ] z 总 来看, 农 大庆 村地区 业环 农 境污染防 治
还处在相对比 较落后的状态, 污染物产生的底数不 清, 缺乏有效的调查统计数据 , 环境管理与服务体系 尚未延伸到农村地区。如果不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
收稿日 2 一 一 期: 加7 0 巧 5
大庆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仅1 8 人均水资源 0 2 扩, 占 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 4 单位土地面积水
作者简介: 刘秀娟(92 )女, 1 一 , 北京人, 7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 市管理研究所统计师。
通讯联系人: 晋玉亮
,1 7 ・ 4
万方数据
第3 卷第8 2 期
2 y 年 8月 侧 7
刘秀娟等 ・ 大庆农村的 生态环境问 题及对策
Vo 3 N . L 2 o8
1 农业生产和石油勘探开发引起的面源污染 . 5
严重
农膜、 农药残留引起面源污染 日 化肥、 益严峻。
功能和效益明显下降, 整体水质较差,H值和矿化 p
度 严 影 了 域 态 境 量’ 高,重 响 区 生 环 质 〔。 ]
13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增加, . 废弃物对农村环境污
染严重
养殖业 日 益成为农村地区的重点污染源。随着 “ 农转牧” 战略的实施, 大庆畜牧业实现增加值已经 占到第一产业的5.%, 0 1 在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的同时, 也加大了农村地区的环境压力。据估计, 畜 禽养殖业粪便总产生量约为 5 . 2 3 4万吨, 相当于城 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2 倍, 0 以大庆年出栏 10 3 万头 猪为例, 年氨氮排放量将达到 97 万吨, . 5 相当于 25 0 年大庆市全部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氨氮 产生量之和56 吨的 1. 倍, 5 7 5 而且大多没有经过 无害化处理, 直接用于还田或者排放到环境中。畜 禽粪便堆放占据大量土地, 由于大部分畜禽废物的 主要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 致使部分 农田负荷超过了消化能力, 加之畜禽养殖场废物管 理不科学, 畜禽养殖场中的洗刷用具、 场地消毒和畜 禽饮用后的污水、 死的畜禽、 孵化残余物以及屠宰场 的废物、 废水、 下水、 废气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造成 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 污水横流, 滋生大量蚊子苍 蝇, 直接危害居民健康。 14 生产和生活型污染同在, .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 突出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聚居点大量发 展的中小企业或个体劳动产生的固体垃圾以及聚居 点人 口的生活废弃物产量在逐年增长, 由于缺乏规 划和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 污染治理设施缺乏, 农村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作者:李波张俊飚李海鹏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08期摘要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
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
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
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
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94-2008年与基期相比分别累计实现12.95%、26.62%、33.29%的碳减排,而农业经济发展则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累计产生154.94%的碳增量。
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因素分解;Kaya恒等式中图分类号 F323,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8-0080-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8.013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
农业碳排放是指农业(本文所指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能源消费,以及土地翻耕过程中所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普遍性以及农业生产主体的分散性,加上农业碳排放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量化,使之存在着控制难度大的特点。
据相关专家研究,18世纪以来,大气中的CH4浓度增加了一倍多,其中约有70%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结果,如水稻种植、生物燃烧等的快速增长等[1]。
现代化学对土壤的危害
化学与生活现代化学对土壤的危害周宜诺目录:一.土地污染现状二.污染源三.修复措施四.土地污染趋势一.土地污染现状1.定义土壤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形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2.分类①无机污染②有机污染3.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相当严峻,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逐年扩大,全国至少有1 300~1 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污染,约占全国耕地的10%以上。
(1)无机污染现状①重金属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对全国粮食调查发现,重金属Pb,Cd,Hg,As超标率占10%。
②放射性元素我国每年土壤氡污染致癌5万例,而天津市区公众肺癌23.7%是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
磷矿石中常伴有U,Th,Ra等天然放射性元素,因而磷肥施用会对土壤产生放射性污染。
(2)有机污染现状①农药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到50-60万吨, 其中约有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每年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公顷以上。
农药品种有120余种,大多为有机农药。
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13.9kg,比发达国家高约1倍,利用率不足30%,造成土壤大面积污染。
据统计,我国目前受农药污染的土地面积已超过1300-1600万公顷。
②农用膜我国由于大量使用农膜,致使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公顷,且回收率低,导致其在土壤中残留,影响土壤通气透水,使土壤养分迁移受阻,并因此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③化肥我国化肥施用量达41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成为世界第一化肥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防治建议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防治建议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关注该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近20年发表的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相关文献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全面分析长三角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累积情况与污染状况,系统探究导致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污染的主要原因。
分析发现,工业“三废”排放、交通运输、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施用(使用),使得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累积与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Cu、Hg和Pb,而浙江台州和安徽铜陵分别存在Cd、Hg、Cu,Cd、Pb、Cu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
针对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和主要污染成因,在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快速动态监测、农用地土壤分级管理、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修复新技术研发、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防治建议,以期为改善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优质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前言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三省一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年均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均占全国的12%以上[1]。
然而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环境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本地区的耕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且以无机重金属污染为主[2]。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人体健康乃至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以小范围区域采样的实验室分析为主[3~5];受采样点位土壤环境及采样数量的限制,所获得的少量重金属数据在综合全面反映长三角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方面缺乏代表性。
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及区域差异性分析
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及区域差异性分析作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03期摘要根据黄河流域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从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生态保育和经济效益等4个方面对该流域整体及各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进行区域性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整体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不高,且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仅在2018年出现了降低。
从分类指标来看,各分类指标之间的得分具有较大的差异,资源利用的得分最高,环境影响的得分最低,生态保育和经济效益的得分虽低于资源利用,但三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②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均值最高,中游次之,上游得分最低。
从发展趋势来看,上游地区在样本期间内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仍存在波动,中游地区相对较为平稳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得分均值虽最高,但其发展趋势的波动性明显大于上游和中游。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熵权法;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3-0218-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3.051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11 to 2020, this paper us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and regiona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four aspec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carries out reg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①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not high and shows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only in 2018 did it decrea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fication indicators, the scores of each classification indicator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scor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s the highest, the scor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the lowest, and the score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is not significant. ② The averag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middle reaches, and the lowest in the upstream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trend, the upstream region shows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but there are still fluctuations. Although the average score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relatively stable downstream region is the highest, the volatility of its development trend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upstream and midstream regions.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Entropy weight method;Yellow River basin绿色发展是农业最初的基本形态,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
[医疗药品管控]高尔夫球场要科学利用肥料和农药
(医疗药品管理)高尔夫球场要科学利用肥料和农药高尔夫球场要科学利用肥料和农药韩烈保王玮常智慧(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和研究中心100083)摘要于高尔夫球场草坪的日常管理中,农药和肥料是不可或缺的俩大工具,他们对于高水平的草坪养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造成了外界对高尔夫球场对环境影响的担忧。
本文对近年来各研究机构对高尔夫和环境的关系做了简单总结,且从农药和化肥生产商的角度对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做了分析,提出从业内规范农药和肥料生产、使用,从而消除他们对球场可能造成的潜于影响。
关键词高尔夫农药肥料环境肥料和农药是高尔夫球场建设和养护高品质草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草坪总监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受到社会争议最大的高尔夫球场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壹、高尔夫球场农药和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和化肥是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俩种工具,化肥能够有效地促使草坪草的生长,提高草坪草的抗病和抗虫能力,于逆境下保持优良的生长性状。
农药能够有效抑制或杀死形成大面积草坪草枯黄病斑的病菌和啃食草坪草各个部分、影响草坪草景观品质甚至生长的虫害。
壹直以来,高尔夫球场的环境问题就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污染的警钟也不绝于耳,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武断的结论,作为壹个高尔夫研究者,对此应予以澄清。
高尔夫运动发达国家大量的研究表明,合理且科学利用农药和肥料是不会造成球场及其周边环境破坏性影响的。
1.美国美国USGA作为全世界最早从事高尔夫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之壹,对农药和化肥对高尔夫球场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做了较为全面、系统、持久的研究,研究表明:(1)施用农药后1到4周内,农药挥发损失最多不超过总量的16%,有的挥发损失仍不到总量的1%,测试农药包括:敌百虫、异丙三唑硫磷、毒死稗、克线磷、粉锈宁、甲霜灵、百菌清、2甲4氯丙酸、2,4-D,氯氰菊酯、西维因等。
(Murphy等,1996a;1996b;Snyder 和Cisar,1996;Yates等,1996;Yates,1995;JamesBBeard等,2000;Raymond,A.P.等2004)(2)球手于施药后的草坪上打球农药吸收量低于美国环保署规定的无影响水平(NOEL)的100到1000倍。
典型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排放计量与比较分析
典型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排放计量与比较分析本研究是基于陕西省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以典型农户案例剖析,对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和分析。
通过四个典型案例农户的碳排放量测算,分析说明碳排放量因农户生产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其中粮食种植和经济林果种植碳排放量较大,单一粮食种植比“粮食种植+养殖业”模式碳排放量大。
经济作物(如蔬菜)种植碳排放量相对小,特别是使用塑料大棚的种植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总量。
农户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可极大增加碳排放量,如过量的化肥投入、过度的柴油施用、大量翻耕等,会影响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灌溉、人工投入虽然在农户生产投入碳排放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不容忽视。
本研究为陕西省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有效数据的借鉴和参考。
标签:碳排放碳计量生产项目农户行为在全球化的低碳经济趋势下,农业低碳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低碳农业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温室气体减排(王昀,2008),是农产品从“摇篮到坟墓”低碳化的生产过程(许广月,2010);是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翁伯琦,2010);是全世界应对能源枯竭和气候变暖的一种全新农业形态,它在农业生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其国,2010)。
适应了全球碳减排潮流,响应了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业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
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农业生产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差异性。
我国特有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决定了我国农业碳排放来自千千万万个农户,由每一户农户不同的生产项目的碳排放所构成。
关于农户层面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漆雁斌、陈卫洪(2010)较早开展了研究,他们以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为解释变量,建立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化肥对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不同阶段化肥施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_省略_于1952_2006年30个省_2
农业技术经济 2008年第4期 不同阶段化肥施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基于1952—200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张利庠 彭 辉 靳兴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把1952—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分成5个不同时期,首次使用引入时间变量的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并根据不同结果的各方面检验进行模型改进,对不同阶段我国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显著的正增产效应一直保持到近期才变得不显著;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增产弹性先增大后减小;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不断减少。
关键词 粮食产量 面板数据 不同阶段 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在我国粮食产量提高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来自粮食的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张红宇,2003)。
单产水平则主要受化肥施用、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化肥的贡献作用非常明显。
美国著名的作物育种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Nor2 man E1Borlaug指出,20世纪全世界农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得益于化肥的施用。
尽管化肥在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1998年开始,我国粮食总产量开始有所下滑,由1998年的51230万吨下降到2001年的45264万吨,而化肥施用量却稳步上升,两者的趋势出现了背离。
可见,化肥对粮食增产的效用在开始不断下降。
但是,相对而言,化肥的增产效用到底下降了多少?不同时期的化肥贡献率有什么变化?至今为止化肥的增产效用是否依然明显?这就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人们对粮食产量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研究频率有所提高。
但是其中专门研究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文献不到5%,研究不同时期化肥施用影响的文献就更少了。
现有关于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区域间化肥增产效率的差异、化肥施用对特定粮食作物的影响、特定省份的化肥施用的效果、不同化肥施用结构和配比的影响及化肥施用产生的农业污染问题等相关影响,研究角度分为两类:经济学的角度与自然科学、环境科学、土壤和肥料的角度,研究方法多为描述现状、统计分析(如关联度分析等)、计量分析等,其中近年来对于化肥施用影响的研究逐渐转向数量化,计量分析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