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精选6篇)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
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答案: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1
3.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一课时
[目标定位] 1.明确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求得物体的质量.
2.根据物体的受力和初始运动情况,由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切地知道物体以后的运动.
3.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牛顿运动定律可推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a→F合→受力情况
想一想:
如图351所示为某次真空实验中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的金属球与羽毛在真空中下落时的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在真空中金属球与羽毛的下落运动是同步的,即它们有相同的加速度.
图351
问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羽毛与金属球具有不同质量,为何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呢?
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的前提是合力不变.本问题中真空中羽毛及金属球都是只受重力作用,故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a =F m 知,它们的加速度均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基本思路
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把题中所给的情况弄清楚,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F =ma 求得a ,⎩⎨⎧
《主题一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02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其基本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验探究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弹簧测力计、小车、木块等实验器材。
2.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确定教学内容。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实验活动,确保安全。
4.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引出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如:玻璃杯里面装上小石子,从高处自由落下,观察杯子和小石子的运动状态。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运动的原因。
2. 讲授新课:
a. 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即惯性。通过举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b. 牛顿第二定律:讲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c. 牛顿第三定律: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实例,并给出解释。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李文化)说课稿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说课教案(第1课时)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1学时),课题选自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五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A、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是探究利用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B、本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推理能力、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题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问题的逻辑推理顺序,形成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而学会规范的解答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实例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或由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推理能力。
B、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应用的迁移能力。
C、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
B、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难点
本节为习题课,重点是建立起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问题的分析求解的逻辑思维程序。同时学会规范的解答。本节的难点是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受力情形,如何合理建立坐标系并通过正交分解求出合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优秀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发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的两类问题
1.牛顿运动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起来,由此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两类:
a.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b.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2.用投影片概括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
−→−=ma F 据求得a −→−据t v v s as v v at v v at v s t t t ......2210202020可求得⎪⎪⎪⎩
⎪⎪⎪⎨⎧=-−→−+=+=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ma F as v v at v s at v v a t t 据据求得2221022
00求得物体的受力情况
3.总结
由上分析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物体的加速度都是核心,是联结力和运动的桥梁。
(二)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 运动情况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详细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学生首次接触,而它将伴随着学生整个高中三年。本节课主要是运用牛顿三大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对物体受力分析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受力分析的顺序,做到不漏不多;强化他们正交分解法的使用和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逐渐的把握好牛顿定律应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科学思维: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科学探究: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与责任: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
2、正交分解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合作交流,总结规律,实例分析,拓展提升,讲练相结合。〖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列车进站。
为了尽量缩短停车时间,旅客按照站台上标注的车门位置候车。列车进站时总能准确地停靠在对应车门的位置。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ma,F 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注意方向。
牛二定律确定了力和运动情况的关系,为此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二、新课教学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法。
2.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3.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复杂情况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方
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
3.实验器材(小车、重物、弹簧测力计、滑轮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内容:分别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
用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方法。
4.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
力。
5.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经验。
6.小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
知识。
7.反思与提升: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以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技能为基础,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提高和延伸,也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典型示例的分析和讨论,归纳出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
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并对相关受力进行合成与分解,特别是正交分解。
(2)掌握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典型示例的分析、讨论过程,认识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感受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典型示例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
共同协作的困难精神,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怎样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如何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设计包括物体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的应用。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典型示例为切入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学感言:物理教学应注重其专业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怎样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方法是:以典型示例为切入点,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过程中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归纳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两种最基本的情况: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已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求物体受力,然后通过练习和作业,进一步熟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
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
2、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相关问题。
3、锻炼分析解题能力,熟悉解题步骤。
学法指导:
首先熟练掌握并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相互作用---章节中
所学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准确无误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同时对运动学中所学
物体运动公式及运动规律再度复习,然后结合典型例题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应用性
训练,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
知识准备与导航: [来源:学_科_网]
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特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移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常用推论:a ;
b _; 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 ;
4、弹力、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5、摩擦力(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注:①认清是动摩擦还是静摩擦之后再进行运算
②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及相对运动方向的关系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的问题:力不是;
《主题一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学历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主题
本课时学习主题为“牛顿运动定律”。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学习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基本含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其计算公式,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 了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内容,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4. 能够将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用于解释一些简单运动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评价任务
1. 通过课堂小测验和问答形式,评估学生对牛顿三大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堂互动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力。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回顾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出牛顿运动定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 学习牛顿第一定律:通过举例和解释,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惯性及惯性定律的内涵。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学习牛顿第二定律:讲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推导F=ma 公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加速度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4. 学习牛顿第三定律:介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规律。
5. 课堂练习:针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际应用,互相交流并分享生活中的实例。
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课时内容,强调牛顿三大定律的重要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主题一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通用类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粉笔、实物展示台(展示小球、绳子等),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2. 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以辅助教学。
3.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以供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首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来引入牛顿运动定律。例如,解释为什么公交车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为什么球类运动中,球出手后总会落地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基础概念教学:在介绍了基本的运动概念(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等)之后,可以进一步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知识。首先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让学生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接着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即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最后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让学生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3. 实验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探究。例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等。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定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一第七节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电工电子类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物体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力与运动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砝码、支架、滑块等;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习题集:供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简单的小实验引入牛顿运动定律,例如使用玩具小车在斜面上进行实验,改变斜面的倾斜度并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可以解释小车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从而自然地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基础知识讲解:
在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所了解后,教师将详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教师可以通过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探究:
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滑轮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些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问题,如如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使用牛顿第三定律来解释反冲运动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5. 课堂小结:
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教案标题:牛顿运动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掌握物体的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在低速运动中,质量的变化可以
忽略不计。
3.理解并能够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4.能够理解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
5.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二、教学内容
1.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3.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
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2.学习新课:首先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
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最后讲解牛顿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
3.课堂互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例说明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巩固练习: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让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定
律的正确性。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适用
范围,强调物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以及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最
新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
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初中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
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这些定律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就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
情况。这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例如,当我们在平坦的地面上推一个小车,当我们不再施加力时,小车会逐渐停下来。这是因为存在摩擦力和阻力,对小车进行减速。当小车终止运动时,可说明摩擦力和阻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这个例子中,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中。例如,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斜。这是由于惯性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人体会为惯性作用所影响,趋向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当汽车突然停下来时,人体继续保持前行的状态,造成了向前倾斜的感觉。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定律,可以计算
出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大小。例如,在足球比赛中,门将发力将足球击出球场。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门将需要施加的力量,以踢出一个特定距离的球。这个定律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也同样适用。例如,当一个物体上升或下降时,我们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力和所受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还被应用于机械工程中。例如,在设计建造大桥时,需要考虑
到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通过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工程师可以计算出桥梁所需的材料和结构,以确保桥梁能够承受重量并保持稳定。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必修一第四章中的第5节。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从应用角度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主要用到的方法是力的正交分解法,主要学习两大类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3.学会如何从牛顿运动定律入手求解有关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4.学会根据物体运动情况求解有关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素养目标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解决两大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初步培养起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初步培养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
【流程图】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知识回顾
1.运动学公式.
2.牛顿三大定律.
课前预习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运动。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
二、知识讲解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力和运动,并且知道: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又反映了运动的快慢
【思考与讨论】:那么力和运动之间有怎样的一个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基本思路
考点/易错点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运动
题型一: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2N。求物体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思考与讨论】: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解析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题目的物理情景。
y :Fy 合=0
x :Fx 合=2.2 N
由F -f=ma ,得
2
/1.12
2.44.6a s m m f F =-=-=m at t v s 8.841.12
1
21220=⨯⨯=+
=s
m at v v t /4.441.100=⨯+=+=
2、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
3、求出合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利用运动学公式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考点/易错点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
题型二: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思考与讨论】: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何勋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 723200
【教材版本】
司南版必修1(山东科技出版社)第6章第6节
【设计理念】
1.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教师主导;
2.形象化教学,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高一教材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在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显得特别关键。
本节内容是在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学习完基础上,为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这样处理,知识点过渡自然。一方面,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体现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精神。
【学生分析】
1.认知发展分析.
(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有明显的发展;
(2)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能够运用假设、推理来思考、解决问题.
2.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学习完基础上,为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能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一般问题;
②.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例的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教学难点:(1)牛顿三个定律综合运用
(2)动力学的灵活应用。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
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
形象直观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操作探究:
教师活动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知识体系: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
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加速度,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要求的速度和位移。
例1:一辆载货的汽车,总质量为4.0×103Kg,运动中所受阻力恒为1.6×103N,在不
变的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启动,若牵引力为4.8×103N,问:启动10s后汽车的速度达到多
少?启动10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教师活动2:对本例,同学们能够把你的分析方法说说吗?
学生活动2:思考并讨论
教师活动3总结:分析方法该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握牛顿运动定律及有关的内容;加强理解。
教师活动4: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知识体系: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指的是在运动情况(如物体的运动性质、
速度、加速度或位移)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得出物体所受的力。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
的加速度,然后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力。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 75Kg,以v0 = 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地滑下,山坡
的倾角θ= 30o,在t = 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s = 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滑动摩
擦和空气阻力)。
学生活动4: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教师活动5:对本例,同学们能够把你的分析方法说说吗?
学生活动5:思考并讨论
教师活动6总结:分析方法该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理论上的分析论证、逻辑推理,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科
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并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
教师活动5:对比归纳出“加速度a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小结: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和运动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 x=v0t+at2,
2=2ax等)中,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a。
v2-v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便可确定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
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始终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运动和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生活动5:讨论
教师活动6:共同归纳: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必要时画受力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必要时画运动过程简图;
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5、利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握牛顿运动定律及有关的内容;加强解题方法指导,规范解题步骤,学习步骤,并强调每一步的关键,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教师活动7:课堂练习
1、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
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取10m/s2)。
学生活动: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点,规范解题步骤
教师活动8:练习2、质量为20kg的物体若用20N的水平力牵引它,刚好能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求:
(1)若改用50N拉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7°的夹角向斜上方拉它,使物体由静止出发在水平面上前进2.3m时,它的速度多大?
(2)在前进2.3m时撤去拉力,又经过3s钟,物体的速度多大?
(3)物体总共通过多大位移?(g取10m/s2)
学生活动8:积极配合练习:
教师活动9:小结
●通过本节实验,你收获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本节课后,你还想继续探究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学习收获,分享物理活动经验,学会思考;巩固概念,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2)通过学生谈“不明白”的地方,了解学生理解的深度.
(3)通过谈“还想继续探究什么”来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