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MSDS
氯乙烯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氯乙烯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易燃
致癌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
氯乙烯(乙烯基氯)
chloroethylene
C2H3Cl
CAS号:75-01-4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159.8 闪点:无意义沸点(℃):-13.4
相对密度(水=1):0.91
饱和蒸气压(kPa):346.53(25℃)危险特性
本品为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接触后表现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资料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聚氯乙烯MSDS全面解读
聚氯乙烯MSDS全面解读
简介
本文档旨在全面解读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的材料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简称MSDS)。通
过对MSDS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PVC的特性、危险性、
安全操作和应急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MSDS概述
MSDS是一份重要的文件,提供了关于特定物质的相关信息,
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危害特性、安全操作和应急措施等。对
于使用和储存聚氯乙烯的人员来说,熟悉并正确理解PVC的
MSDS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成分
根据PVC的MSDS,聚氯乙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聚氯乙烯
树脂、添加剂和稳定剂等。其中,聚氯乙烯树脂是主要成分,添加
剂和稳定剂用于增加PVC的特性和稳定性。
物理性质
PVC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常见形式为粉末或颗粒状。它具有耐热、耐腐蚀和绝缘性能等特点。PVC的密度较低,熔点较高,可以通过加热塑化成型。
危害特性
PVC的危害特性主要包括其分解产物和操作过程中可能释放的有害气体。在高温下,PVC可能会分解产生有毒氯化氢气体。此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气味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安全操作
在使用和储存PVC时,应遵循一些安全操作措施,以最大程
度减少潜在风险。这包括:
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
2. 避免吸入PVC粉尘或接触皮肤,避免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烟雾;
3. 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操作,以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4. 避免与不相容的物质接触,避免产生危险反应;
5. 储存PVC时,应将其与其他物质隔离,并避免高温和明火
氯乙烯MSDS
氯乙烯
一标识
中文名氯乙稀;乙稀基氯
英文名薄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
分子式C2 H3CI
相对分子质量60.50
CAS号75—01—4
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类别卤代稀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醚样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全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稀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稀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蝇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 3.6 引燃温度(℃)415 爆炸上限(%)31.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0.666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氯乙烯[稳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氯乙烯[稳定的]
化学品英文名:vinyl chloride,stabilized;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
化学品别名:乙烯基氯
CASNo.:75-01-4
ECNo.:200-831-0
分子式:C2H3Cl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气体。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通过打击、摩擦、火灾或其他着火源有爆炸危险。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性质不稳定气体,B类;高压气体,压缩气体;致癌性,类别1A。
标签要素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端易燃气体,在高压和/或高温下即使没有空气也可能发生爆炸反应,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可能致癌。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禁止吸烟。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处须加锁。防日晒。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通过打击、摩擦、火灾或其他着火源有爆炸危险。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关于聚氯乙烯材料的MSDS报告
关于聚氯乙烯材料的MSDS报告简介
本文档为关于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材料
的物质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简称MSDS)报告。MSDS报告提供了关于PVC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安全操作指南、危害信息以及应急措施等相关信息,以确保人们在使用PVC材料
时的安全。
物质性质
- 化学名:聚氯乙烯(PVC)
- 分子式:(C2H3Cl)n
- 外观:白色固体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 密度:1.38 g/cm³
- 熔点:80-85°C
- 燃烧性:PVC材料具有可燃性,在火焰下燃烧会释放有害气
体和烟雾。
安全操作指南
- 储存:将PVC材料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 操作:在使用PVC材料时,请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 排放:在处理废弃的PVC材料时,请遵守当地的环境法规,不要随意排放到环境中。
- 食品接触:PVC材料通常不适用于直接与食品接触的情况。
危害信息
- 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PVC材料可能会对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刺激。在加工PVC材料时,可能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和烟雾,对呼吸系统有害。
- 火灾危害:PVC材料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有毒的氯化氢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 环境危害:PVC材料的不当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有害气体。
应急措施
- 接触皮肤:如果PVC材料接触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受影响部位,并寻求医疗帮助。
- 吸入:如果吸入PVC材料的气体或烟雾,迅速将受影响人员
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2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Vinyl chlorid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环境危害: 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
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致癌性,类别1A;生殖毒性,类别1A 。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可致癌; 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吸入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并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氯乙烯的危害特性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乙烯基氯
英文名称2:vin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64
CAS No.:75-01-4
分子式:C2H3Cl
分子量:62.5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氯乙烯≥99.99% 75-01-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环境危害: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氯乙烯 MSDS(标准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五Hale Waihona Puke Baidu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ACGIH 5ppm,13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氯乙烯的危险特性
氯乙烯的危险特性
氯乙烯是国家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一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遇明火、高温可燃烧、爆炸,分子量62.50,熔点-153.8℃,沸点-13.9℃,蒸汽密度2.84Kg/m3,闪点-78℃,临界温度151.5℃,自燃温度472℃。吸入高浓度可有麻醉作用,表现为头晕、头疼、乏力、胸闷、气急、站立不稳等,严重时意识不清。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3.6%~33%(体积),极易燃气体,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即使没有空气仍可能发生爆炸反应。
聚氯乙烯MSDS详解
聚氯乙烯MSDS详解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
电子、医疗和包装等领域。为了确保安全使用聚氯乙烯,我们需要
了解其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的详细内容。
基本信息
- 聚氯乙烯的化学名称为聚氯乙烯。
- 它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绝缘性能。
- 聚氯乙烯的化学式为(C2H3Cl)n,其中n表示聚合度。
物理性质
- 聚氯乙烯具有低温韧性和高强度,适用于各种工业应用。
- 它的熔点约为75-80摄氏度,燃点约为212摄氏度。
- 聚氯乙烯是不可溶于水的,但可以与一些有机溶剂相溶。
健康与安全信息
- 聚氯乙烯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如氯气和有机氯
化合物。因此,在生产和处理聚氯乙烯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 长期接触聚氯乙烯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皮
肤和眼睛的刺激。
- 在处理聚氯乙烯时,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
护目镜和呼吸器。
环境影响
- 聚氯乙烯的生产和处理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造
成污染。
- 废弃的聚氯乙烯制品应妥善处理,以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
污染。
总结
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然而,在使用聚氯乙烯时,我们需要了解其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中
提供的信息,以确保安全和环保。在处理聚氯乙烯时,要注意适当
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处理废弃的聚氯乙
烯制品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氯乙烯的危害特性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乙烯基氯
英文名称2:vin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64
CAS No.:75-01-4
分子式:C2H3Cl
分子量:62.5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氯乙烯≥99.99% 75-01-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环境危害: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聚氯乙烯MSDS详解
聚氯乙烯MSDS详解
简介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
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医疗和汽车等领域。为了确保安全
使用和处理聚氯乙烯,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简称MSDS)。
MSDS内容概述
聚氯乙烯MSDS包含以下主要信息:
1. 化学品和公司信息
- 列出了聚氯乙烯的化学名称、分子式和CAS号码等基本信息。
- 提供了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联系方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咨询
或报告事故。
2. 成分信息
- 列出了聚氯乙烯的主要成分和可能的杂质,以及它们的浓度
范围。
- 可能还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特定成分,如可燃性物质或有
毒物质。
3. 危险性标识
- 标明聚氯乙烯的危险性等级和符号,以及可能的危害说明。
- 提供了与聚氯乙烯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以减少
潜在风险。
4. 急救措施
- 提供了在接触聚氯乙烯后出现意外或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指南。
- 包括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眼部冲洗和皮肤清洗等。
5. 消防措施
- 提供了在火灾或与聚氯乙烯相关的事故中的消防处理建议。
- 包括适当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以及应避免的危险物质。
6. 泄漏处置
- 描述了处理聚氯乙烯泄漏或事故的建议。
- 包括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清理方法和废物处理措施。
7. 储存和处理
- 提供了关于聚氯乙烯的安全储存和处理方法的建议。
- 包括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禁止吸烟和保持通风等要求。
8. 物理和化学性质
- 描述了聚氯乙烯的外观、气味、溶解性和熔点等物理和化学特性。
聚氯乙烯树脂(MSDS)
聚氯乙烯树脂(MSDS)
1. 概述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树脂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树脂,主要由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制得。本产品作为基础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塑料、建材、电线电缆、医疗等多个领域。
2. 化学品身份信息
2.1 化学品名称
聚氯乙烯树脂
2.2 制造商
(制造商名称)
2.3 制造商地址
(制造商地址)
2.4 应急电话
(制造商或当地应急电话)
3. 成分/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主要成分为氯乙烯单体,可能含有少量的助剂和添加剂,如稳定剂、塑化剂等。
4. 物理和化学性质
4.1 外观
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固体。
4.2 熔点
约80°C。
4.3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溶于部分有机溶剂。
4.4 蒸汽压
低,不会在常温下大量蒸发。
5. 危险性评估
5.1 物理危害
聚氯乙烯树脂为固体,不易燃烧,但高温下可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5.2 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聚氯乙烯树脂可能对肝脏、肾脏等造成损害。吸入或摄入含有添加剂的PVC树脂,可能导致中毒。
5.3 环境危害
聚氯乙烯树脂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6. 安全措施
6.1 存储
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6.2 搬运
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包装损坏。
6.3 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误食、误吸。
7. 应急处理
7.1 皮肤接触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治。
7.2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治。
7.3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寻求医疗救治。
7.4 摄入
立即催吐,并寻求医疗救治。
关于聚氯乙烯的MSDS信息
关于聚氯乙烯的MSDS信息
1. 简介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医疗和包装等领域。本文档提供了关于聚氯乙烯的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信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材料。
2. 物理性质
- 外观:聚氯乙烯通常呈白色或乳白色固体
- 分子式:(C2H3Cl)n
- 分子量:根据聚合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 熔点:77-90°C
- 沸点:不适用,因为聚氯乙烯会分解
- 密度:1.38-1.58 g/cm³
- 溶解性:聚氯乙烯不溶于水,可溶于一些有机溶剂
3. 健康和安全信息
- 吸入:长期吸入聚氯乙烯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和肺部疾病。建议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
- 接触:长时间接触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避免直接接触聚氯乙烯,必要时使用防护手套和衣物。
- 食入:聚氯乙烯不易被食入,但误食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如有误食,应立即就医并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
- 环境影响:聚氯乙烯的生产和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请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和处理指南。
4. 灭火措施
- 灭火剂:可使用水、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剂。
- 非适用情况:避免使用直接水流,以防止聚氯乙烯溶解和扩散。
- 灭火注意事项:在灭火过程中,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使用自
给式呼吸器和防护服进行灭火作业。
5. 应急措施
- 漏洞泄露:对于聚氯乙烯的泄露,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除
和处理。避免将泄露物直接排入水源或下水道。
- 个人防护:在处理聚氯乙烯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氯乙烯75-01-4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氯乙烯 CAS No.: 75-01-4 别名: 乙烯基氯;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https://www.rhawn.cn 4/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无数据资料
https://www.rhawn.cn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
5/5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2H3Cl 分子量 -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 谨慎起见用水冲洗眼睛。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无数据资料 如果误服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无数据资料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GHS02:易燃物; GHS06:急毒性物质; GHS08:健康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乙烯
一标识
中文名氯乙稀;乙稀基氯
英文名薄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
分子式C2 H3CI
相对分子质量60.50
CAS号75—01—4
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类别卤代稀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醚样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全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稀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稀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蝇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 3.6 引燃温度(℃)415 爆炸上限(%)31.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0.666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外,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搭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委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停留。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5/1(分子代表一次最
高容许浓度值;分母代表工作班平均
最高容许浓度值。)
美国TVL—TW A ACGIH5ppm,13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九理化性质
熔点(℃)—159.8 沸点(℃)—13.4
相对密度(水=1)0.91
相对密度(水气=1) 2.15
饱和蒸气压(kPa)346.53(25℃)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38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42 临界压力(MPa)5.60
折射率 1.4046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禁忌物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0mg/kg(大鼠经口)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0~40mg/m3蒸气,4小时/ 天,5个月,20天后见心电图改变,心博徐缓,心律不
齐;4个半月后出现房室传导障碍。7900mg/m3,4小
时/天,5天/周,12个月,出现脑、肝、肺、肾病变及
肿瘤。致突
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0ppm(48 小时)。微粒体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pph。细胞遗
传学分析:人Hela细胞10mmol/L。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人类致癌物质。
十二环境资料
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在大气中易被光解,这是其主要的降解过程。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即能被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亦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苯甲醚、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十三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项”。用控制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21037 UN编号1086
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 4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十五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作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作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十六供应商资料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