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展示课
高中数学组合获奖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组合获奖优秀教案
教案名称:解决问题的数学组合方法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数学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组合的定义和性质;
2. 数学组合的常见问题解法;
3. 实际问题的数学组合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问题:“班里有10个男生和8个女生,从中选出3个人组成一个团队,问有多少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数学组合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数学组合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数学组合的基本计算方法;
3. 演示数学组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组合问题;
2. 学生个人练习,完成几个实际问题的解答。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组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勤加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解决一些更复杂的数学组合问题,加深对数学组合的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组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案结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8 数学广角——搭配(排列) 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第一课时排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四、教学方法: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2、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课型课时:新授课第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数学王国去看看,你们想去吗?不过想要去数学王国不是那么容易,必须动脑筋才行,你们有信心成功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第一个密码门:它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
1、学生活动一:摆一摆。
(学生用数字卡片1、2排数)2、出示PPT:12、21(二)出示第二个密码门:它的密码也是两位数,但它是由1、2、3当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
1、想一想怎样摆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摆一摆,边摆边记录,找出所有可能摆出的两位数,并且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用数字卡片1、2、3摆数)2、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录这些数。
3、最后多媒体展示方法①先定十位数,再配个位数。
②或者先定个位数,再配十位数。
③每次拿其中的两个数字,然后用两数交换位置的方法得出 6 个新数。
这样子排列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所以,我们在做排列时一定要按顺序。
三、巩固练习同学们进入了数学王国,进入第一道门后,要求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给北城和南城涂上不同的颜色,问有几种涂色方法。
《第10课 横撇弯钩》教学设计

《横撇弯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横撇弯钩的书写要领,能正确书写横撇弯钩。
2. 了解横撇弯钩在书法中的美学价值。
3. 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横撇弯钩的笔画,掌握其运笔规则。
2. 教学难点:根据笔画顺序正确组合笔画,达到美观效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黑板、粉笔、纸张等书写工具。
2. 准备教学PPT,展示横撇弯钩的书写步骤和示范。
3. 准备学生练习纸和墨水/墨汁,以便学生练习书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些作品中的横撇弯钩的运用,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教师:同砚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笔画——横撇弯钩。
这种笔画在许多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中都有运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 展示教学目标: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会书写横撇弯钩,并能在练习中运用这种笔画。
3. 讲解示范:教师详细讲解横撇弯钩的书写要领,并现场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教师:横撇弯钩是一种比较难写的笔画,需要我们注意几个要点。
起首是起笔,要稍微顿笔;其次是弯钩的部分,要自然过渡;最后是收笔,要干净利落。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开始进行书写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教师:此刻大家开始动笔吧!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顺序和力度,置信你们一定可以写好!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分享经验,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此刻大家可以找同伴一起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共同进步。
6. 展示评判: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判。
对书写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进步的学生也要给予必定和鼓励。
教师:此刻我们来展示一下大家的作品,哪些同砚写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希望大家继续尽力!7.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书法的热爱和兴趣。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逻辑清晰(2)记忆力强(3)细心(4)很会讲故事......原来我还有这么大的学习潜力!3.素材:小学生特长展示4.图片+文本学习: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全部被开发,那么他将学会40种语言,拿14个博士学位,将百科全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他的阅读量可以达到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图书馆100万册的50倍!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一个人的大脑得以全部发挥,是可以完成许多事情的,我们将拥有能成为爱因斯坦,能成为比尔盖茨的大脑。
5.图片+文本学习:每个人都拥有着各种各样的潜力(1)空间想象(2)音乐(3)语言(4)数学(5)运动(6)人际交往(7)自我认识......6.图片+文本学习:我的学习潜力(自测)请你根据你对自己的了解,画出你的潜力图。
你还没发现的潜力,把它画在“海平面”下方,已经发现的画在上方。
教学环节三:多在心中画问号1.文本学习:“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你心中有哪些小问号呢?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感悟体会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独立自测交流感悟展示汇报指名汇报老师、家长,让他们帮自己寻找学习潜力。
知识拓展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全部被开发,那么他将学会40种语言......课上,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学得不够理想的原因,并写在教材第小组成员互相说说,都发现了组内其他成员的哪些学习潜力。
强调每个人在学习上都有潜力,关键是自己要能发现并能发挥自己的潜力。
6.文本学习:关于学习的谚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水滴石穿,金石可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文本学习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诵读文本指名诵读己的好方法与对方分享。
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写在“我的学习锦囊”里并一起分享、交流。
高中数学组合优质教案

高中数学组合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组合公式的应用;
3.能够灵活运用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组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组合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复杂问题的组合运用。
教学准备:
1.课件及教材;
2.黑板、粉笔;
3.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组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讲解组合公式及其应用;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就相关概念进行讨论;
3.举例说明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讨论思路和解题方法;
3.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答题中的错误。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
1.通过实例分析,拓展学生对组合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数学领域以外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自由发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数学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的概念以及公式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练习题巩固了知识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套大众健美操组合一动作教学设计高三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做动作时脚下的弹性和手脚动作协调配合。
难点:动作与音乐的衔接。
课
前
准
备
学生:需要穿着宽松服装,运动鞋,遵守体育课堂纪律、游戏规则;正式上课前做好热身活动。
教师:备好场地及需要的器材
教
学
方
法
1.讲解示范法
2.模仿练习
3.分解法
4.口令与手势提示法
教
学
过
程
一、开始部分1.集Leabharlann 整队,师生问好,体委出列检查出勤人数
6.分组练习造型变换队形
7.小组展示组合一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个性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
【柔韧类动作】
1.坐位体前屈
2.分腿体前屈
3.青蛙趴
4.蝴蝶坐前倾
【体能练习】
1.平板支撑
2.登山跑
3.摸地深蹲开合跳
4.马步蹲
设计意图: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在练中学、练中思、练中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体验运动的快乐。
2.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及要求
3.安全排查
4.见习生出列进行见习
二、准备部分
热身活动
1.音乐节奏下慢跑成2个环圆形状
设计意图:设计大圆套小圆两圆相向的慢跑形式,激发学生跑步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跟随音乐进行热身韵律操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新颖的热身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基本部分
【复习】
教
学
目
标
1、运动能力:掌握健美操的一些技术要领,学会健美操组合一的动作,90%学生能够在音乐伴奏下完成健美操大众一级组合一的动作及柔韧类动作。
高中数学人教版组合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组合教案
主题:组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组合的概念和性质。
2.学习组合的计算方法。
3.掌握组合问题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内容
1.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组合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组合问题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引入组合问题的背景及相关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组合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演示相关例题。
3.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解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4.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独立解答一定数量的组合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组合问题的应用,提高其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观摩课轻器械健美操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指导教师点评

观摩课轻器械健美操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指导教师点评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轻器械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
2. 教学内容:(1)轻器械健美操基本动作:手臂、腿部、躯干动作。
(2)轻器械健美操组合:器械准备、原地组合、行进组合。
(3)轻器械健美操表演:分组展示、集体展示。
3.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进行轻器械操的基本动作练习,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2)基本动作教学:分别教授手臂、腿部、躯干动作,并进行分组练习。
(3)组合教学:教授器械准备、原地组合、行进组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4)表演教学:分组进行轻器械健美操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展示能力。
二、课时计划1. 第一课时:(1)教授轻器械健美操基本动作:手臂、腿部、躯干动作。
(2)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基本动作。
2. 第二课时:(1)教授轻器械健美操组合:器械准备、原地组合、行进组合。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第三课时:(1)进行轻器械健美操表演教学:分组展示、集体展示。
(2)培养学生展示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第四课时:(1)进行轻器械健美操综合练习。
(2)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
5. 第五课时:(1)进行轻器械健美操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指导教师点评1. 对学生的基本动作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2. 对学生的组合练习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演效果。
3.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 对学生的综合练习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轻器械健美操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采用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组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组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作者:田丽红来源:《新课程·中学》2016年第03期【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中的内容,包括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探究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本节内容在本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和排列的内容.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一个计数问题是否与元素的顺序有关.教学中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习组合还为后面学习二项式定理打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组合,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掌握组合数公式,并会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总结排列数Amn与组合数Cmn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教学难点】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题1: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其中1名教师参加上午的培训,1名教师参加下午的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2: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思考: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哪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再找出排列与组合问题的不同,引出组合的概念.二、新课讲解1.组合的概念一般的,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思考:排列与组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不同点: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元素的顺序无关.设计意图:采用类比的方式,通过概念辨析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练习1: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1)设集合A为{a,b,c,d,e},则集合A的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2)某铁路线上有6个车站,则这条铁路线上有多少种不同的火车票价?()(3)8个班干部中选出3个人去参加义务劳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4)在同学聚会上每两人要握手相互问候,有20人参加聚会,共需握手多少次?()(5)A、B、C、D、E五个篮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练习2:(1)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是.(2)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是 .设计意图:一是加深对组合的理解,二是为引出组合数的概念与组合数公式的推导做铺垫.2.组合数(1)组合数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例如: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23=3,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34.那么C34是多少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组合数的概念及符号有初步的认识,引发学生对组合数的求知欲.(2)组合数公式的推导.提问:从4个不同元素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是多少呢?①启发:由于排列可以看成先选择再排序,而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求得,我们看一下C34和A34的关系,如下:组合排列abc → abc,bac,cab,acb,bca,cbaabd → abd,bad,dab,adb,bda,dbaacd → acd,cad,dac,adc,cda,dcabcd → bcd,cbd,dbc,bdc,cdb,dcb由此可知:每一个组合中3个元素都有A33种排列.所以,求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分如下两步:第1步,求出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C34;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3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数A33.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34=C34·A33,从而C34=.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特殊问题,然后从特殊到一般探索组合数的求法.②推广:一般的,求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Amn,可以分如下两步:第1步,求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Cmn;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m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数Amm,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mn=Cmn·Amm③组合数公式:另外,我们规定:C0n=1.三、知识应用例1.计算:(1)C46 (2)C510 (3)C28-C37练习:课后25页第5题.设计意图:组合数公式的应用.例2.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1)列出所有各场比赛的双方;(2)列出所有冠亚军的可能情况.练习:课后25页第1题.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对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四、课堂小结1.组合的概念,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2.组合数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五、作业布置课本第25页练习第2、3、4题;第27页习题1.2A组第9、11、12题.【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组合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学习组合的概念,探究组合数公式,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教学中,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背景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法和归纳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编辑韩晓。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假期有收获》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课《假期有收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了解文本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假期生活带来的收获。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对假期生活予以梳理,为下节课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做铺垫。
课堂小结在这次的暑假生活中同学们学会了很多本领, 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在愉快的同时,大家
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新的学期开始了,令
人难忘的暑假生活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老师相
信,只要用心过,就会有收获,同学们在新学期也
能收获更多!总结、归纳并
汇报本节课的
收获有哪些。
总结升华本节课
的知识要点。
作业布置假期有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实际完成调查吧!
板书设计调查内容
⑴暑假里,我()点起床,()点睡觉。
⑵暑假里,我每天看电视大约()小时,玩电脑()小时,看课外书()小时。
⑶在和你的做法最接近的选项后面打钩。
A.暑假里,我每天认真完成作业。
()
B.暑假里,我想什么时候写作业就什么时候写。
()
C.快开学了,我才在家里补做暑假作业。
()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简介
这是一节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美术课,本课的主题是“玲玲的画”。
通过本课
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到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能够完成一副简单的画作。
授课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方法
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示范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详细步骤
第一步:介绍本课的主题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本课的主题“玲玲的画”,并简要讲解绘画的重要性和乐趣。
第二步:示范画图过程
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画作,并逐步示范画图过程,并注重讲解每一个步骤的技巧。
第三步: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尝试画出自己心中的画。
第四步:作品展示
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教师让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讲解中对每张作品进行互动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五步: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继续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通过每位学生提交的作品和表现来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绘画技巧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完成的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结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和充满创造力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同时,本课也为今后更深入的美术学习提供了基础。
开学第一课歌唱组合教案

开学第一课歌唱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歌唱组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歌唱技巧的提高。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的特长,形成整体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准备。
1.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音域的歌曲,准备歌谱和伴奏。
2. 准备音乐教室或排练室,保证良好的音响效果。
3. 准备学生们的个人音乐器材,如麦克风、吉他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10分钟)。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声乐热身活动,如发声练习、音阶练习等,以放松声带和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2. 歌曲学习(30分钟)。
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让学生们先听一遍,了解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然后逐句教学歌词,并进行分声部排练,让学生们熟悉各自的部分。
3. 合唱排练(40分钟)。
让学生们根据各自的声部进行排练,老师可以分别指导不同的声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排练中发挥个人的特长,如高音、低音、颤音等。
4. 整体排练(20分钟)。
将各声部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排练,让学生们感受合唱的整体效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 表演准备(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表演的服装、舞台布置等细节,让学生们参与到整个表演的准备过程中。
六、教学反思。
通过歌唱组合的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歌唱技巧,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同时,学生们在合唱排练中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们接触更广泛的音乐形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希望通过歌唱组合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未来的音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组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组合》教
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前热身、课堂讲解、课后巩固,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课前热身(10分钟)
1. 投掷骰子游戏。
让学生轮流投掷两个骰子,然后将数字相加,最后让学生尝试将数字分成两个部分,使得两部分数字之和相等。
2. 排队游戏。
让学生根据生日月份和日子排队,尝试将12个
月份和31个数字排列组合,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二、课堂讲解(30分钟)
1. 进行组合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从1-10的数字组合,
比如如何从8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的组合,会有多少组合方式。
2. 带领学生进行机器人拼装活动,让学生从多个形状的零部件
中选取对应组装,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手眼协调和停留时间。
三、课后巩固(20分钟)
1. 小组合作。
让学生自己选择数字组合方式,并检查其正确性。
2. 完成作业并布置下节课研究内容。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5课 层层相叠,上下贯通》教学设计

《层层相叠,上下贯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笔画和字形的组合方法,理解层层相叠,上下贯通的书法美学原理。
2. 提高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并掌握层层相叠,上下贯通的字形组合技巧,理解并运用书法美学原理。
2. 难点:通过实践,熟练掌握笔画和字形的组合,形成美观大方的书法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笔、墨、纸等书写工具。
2. 准备示范字帖和学生的书写作品样本。
3. 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设计教学课件。
4. 安排教室,保持整洁,适宜书写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碑帖,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书法课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笔画:在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楷书的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钩、折等。
教师示范演示,让学生了解笔画的基本形态和书写方法。
3. 讲解结构规律:在第二课时,讲解汉字的结构规律,如摆布结构、上下结构、包抄结构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4. 示范作品:教师现场书写示范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书法的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审美能力。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书法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积极性。
6. 作品展示与评判:将学生的练习作品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判,给予必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法技能。
7.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书法名家的故事和作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欣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书法比赛或活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术单体组合讲解教案

美术单体组合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美术单体组合的概念,掌握常见的美术单体组合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单体组合的概念,掌握常见的美术单体组合形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美术单体组合的相关教材、图片资料等。
2. 工具,画笔、颜料、画纸、剪刀、胶水等。
3. 环境,教室需要保持安静整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单体组合作品,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元素和构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美术单体组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美术单体组合是指将不同的单体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整体作品。
2. 理论学习。
通过教材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美术单体组合形式,如剪纸、拼贴、拼图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美术单体组合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创作实践。
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创作实践,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美术单体组合作品,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单体元素,如彩纸、剪刀、颜料等,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进行组合创作。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创作中的困难。
4. 展示成果。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美术单体组合的概念,掌握常见的美术单体组合形式,并进行了创作实践。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创作时缺乏想象力,需要教师在创作指导上加强引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中数学组合设计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组合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理解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组合设计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组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组合设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排列、组合、选择等常见组合设计方法;
3. 组合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组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组合设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组合设计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
2. 通过实例演示排列、组合、选择等组合设计方法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组合设计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基础练习,巩固排列、组合、选择等方法的运用;
2. 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组合设计解决问题。
四、拓展(10分钟)
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挑战更复杂的组合设计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组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未来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拓展性练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组合设计。
组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组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陈麒先万正苏来源:《湖南教育·C版》2018年第01期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校园歌手大赛”是我校的特色文化活动之一。
它为我们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平台,同时也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问题。
问题1:比较下列两个问题,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1)我们班有3名同学想参加比赛,但是学校只给了每个班2个名额,且其中一名参加流行组,一名参加民歌组,请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报名结果?(2)我们班有3名同学想参加比赛,但是学校只给了每个班2个名额,请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报名结果?師生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这两个问题都是完成一件事,只是完成的过程不一样。
第一问是“三人中选两人,一人参加流行组,一人参加民歌组”,分两步完成,需要考虑他们的顺序,是一个排列问题;第二问是“三人中选两人”,不必考虑顺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组合。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容易混淆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且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比较,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组合概念的感性认识。
问题2:同学们能否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引入新知识的必要,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类比探究,构建概念问题3:比较下列两个问题,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1)从1,2,3,4这4个数中,每次取出3个排成一个三位数,共可得到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2)由1,2,3,4这4个数,可以构成多少个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师生活动:学生发现前者是排列问题,而后者是组合问题。
两者的关系是:两题都要从1,2,3,4中选出3个数,前者要考虑顺序,后者不必考虑顺序。
设计意图:对问题1进行初步数学化,强化学生对组合与排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现两种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4:分析问题1中的第(2)问与问题3中的第(2)问有什么共同特征?可以用怎样的数学模型进行刻画?你们能否用数学语言概括出组合问题的基本特征?师生活动:问题1中的第(2)问可以用数学语言概括为:从3个不同的元素a,b,c中任取2个合成一组,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3中的第(2)问可以用数学语言概括为:从4个不同的元素a,b,c,d中任取3个合成一组,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特殊问题中提出组合的模型,再归纳出组合的一般概念。
部编版高中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 慰藉.()2. 点着.()3. 铆.钉()4. 石砾.()5. 揳.入()6. 罅.隙()7. 摈.弃()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慰藉·抚慰2.摈弃·摈除3.以至·以致4.酣畅淋漓:5.瞻前顾后:6.霞蔚云蒸:三.整体感知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C.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D.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2.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诗句,语序正确的一组是(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哟!A.不断的创造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努力B.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创造C.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创造不断的毁坏D.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四.文脉梳理1.构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思维导图。
2.构建《红烛》的思维导图。
3.构建《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思维导图4.构建《致云雀》的思维导图五.拓展阅读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jiè zháo mǎo lì xiē xià bìn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辨词] “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抚慰”是帮助别人反省或振作。
2.[辨词] “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
“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3.[辨词] “以至”有“甚至”的意思,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
“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大班数学教案组合

大班数学教案组合教案名称:探索组合与排列授课对象:初中数学九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组合和排列的概念。
2.掌握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组合和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区分组合和排列的概念。
2.掌握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组合和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白板、黑板、彩色粉笔、计数器等。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一下组合和排列的概念。
第二步:概念解释(15分钟)1.教师讲解组合和排列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概念的区别。
2.教师通过讲解组合和排列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三步:组合的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介绍组合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应的公式和步骤。
2.教师提供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步:排列的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介绍排列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应的公式和步骤。
2.教师提供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五步:综合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巩固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第六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总结组合和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七步: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拓展活动,如计算生日同一天的概率、选择选修课的不同组合等。
第八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组合和排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例学习了组合和排列的概念,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示范和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练习和应用,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拓展。
舞蹈课《向快乐出发》教学设计

舞蹈课《向快乐出发》教学设计课时:第一课时授课一、教学内容:舞蹈《向快乐出发》。
二、教学目标:1、通过舞蹈动作教学使动作更具规范性,手脚协调,并掌握舞蹈的风格特点。
2、通过舞蹈《向快乐出发》,让学生们从中感受舞蹈及音乐的美感。
3、在分组比赛的过程中,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自信和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作规范,标准统一。
2、难点: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完美融合。
四、教学过程:1、上课学:老师,老师,上午好!2、课前的热身活动(热身组合)。
3、复习小舞蹈《我是小画家》。
4、导入新课。
①师:你们以前跟小伙伴一起玩过什么小游戏让你觉得非常开心、快乐、印象深刻的?学:有…②师: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跳皮筋了,那么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跳皮筋的快乐,好吗?③师生共同完成《跳皮筋》。
④师:虽然场地有限,但我们的快乐是无限的,让我们继续向快乐出发吧!5、新课教学①教师示范(舞蹈《向快乐出发》6个八拍的动作教学)。
②舞蹈《向快乐出发》动作分解教学。
③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新的舞蹈动作。
④各组进行比赛,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发的巩固练习,既能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更能促使老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规范他们的动作(师进行评价)。
⑤根据学生们的分组展示情况来看,如有个别动作不到位,单独分析讲解难点动作(师生共同评价)。
⑥合音乐全班一起表演(注意节奏,加上表情并有激情的去舞动)。
五、课堂小结:小结:通过学习《向快乐出发》这个舞蹈,鼓励学生爱生活、爱运动。
六、进行放松组合。
七、下课:组织学生集合,排好整齐有序的队伍带回教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m
Anm Amm
n(n 1)(方n 法2) :(n类 m比1)
m!
Cm
n!
n m!(n m)!
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Cnm Cnnm
(2)Cnm1
Cnm
C m1 n
作业布置
必做题:①书第27页: 2、3、4 ②课时训练第66页:1、3、6
选做题:课时训练第66页:7、8、9、10
从排列与组合 的定义中可以 发现什么?
组合定义: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 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
个组合.
概念辨析
共同点: 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
不同点: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
组合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步骤:
排列是先取后排; 组合是只取不排;
变式2:如果5人中的小文没有被选上,问:有 几种不同的报名结果?
思考:上述三个问题之间有何联系?
例题分析
性质2:
Cnm1
Cnm
C
m 1 n
1.计算:
C
4 4
C43
C53
C
3 6
?
变式训练:
2.计算:C44 C43 C53 C63 Cn3 ?
课堂小结
知识点:
1、组合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 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组、合组的合个数数的,定叫义做:数从从n学n个个思不不同想同元:元素素中分中取取类出出讨mm个论(元m;素≤n的)组个合元数素。的所有 3、组合数公式: 转化与化归;特殊到一般.
概念讲解
排列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
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Anm表示.
组合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 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表示.
公式推导
C 如何求 m ? n
组合数公式:
Cnm
Anm Amm
n(n 1)(n 2) m!
(n m 1)
C 易推导
m n! n m!(n m)!
注意:规定 Cn0 1
例题分析
例题1、计算下列式子的值
Cnm Cnnm
(1):Leabharlann C2 6C
4 6
观察计算结果,你发
(2):
C
4 9
C现5了什么?能解释你 的9发现吗?
问题情境
问题: 永安一中今年的“十佳歌手赛”又开始报名了,我们 高二(11)班有5人想参加比赛,但学校给每个班级只 分配3个名额,请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报名结果?
概念生成
排列定义: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
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 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探究题:1.书本第26页
2.计算
C 38n 3n
C 3n 21
n
的值
。
(3): C234
C
21 24
变式拓展
变式训练
变式1:计算
C 98 100
C180 的值。
变式2:已知
C2n0
C 2n 20
7,求n的值。
例题分析
2、永安一中今年的“十佳歌手赛”又开始报名了, 我们班有5人想参加比赛,但学校给每个班级只分配3 个名额,请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报名结果?
变式1:如果5人中的小文被选上,问:有几种 不同的报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