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精彩片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11古诗三首
示儿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优秀课件(共66张PPT)
活泼: 生动自然;不呆板。 造句:露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衰老: 年老精力衰弱。 造句:人年纪大了就会衰老。 门风: 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 造句:爷爷痛恨败坏他家门风的子孙。
天兵天将:神话中指天神的兵。 造句:孙悟空在遇到危难时会请天兵天将帮忙。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造句:他怒气冲冲地摔碎了杯子。
如果当时牛郎追上了织女会怎样,又 或者王母娘娘被他们俩的感情感动了又会 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 交流一下,大胆发挥自己想 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本文通过讲述牛郎和织女从相处到分离, 以至变成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他 们勤劳、善良的品质,歌颂了他们之间真挚 的感情。
生活美满——男耕女织 儿女双全 自由快乐
王母娘娘允许他们七月七相会。
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 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 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 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 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 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每年的七月七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读课文第6-8自然段,牛郎织女的结局 是怎样的?
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农 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结局:七月初七 鹊桥相会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背景故事:
临安是杭州的旧称,也是南宋的都城。当年金兵入侵中原,不仅掳走了皇帝,还侵占了大部分国土,导致宋王朝南迁,都城也从原来的汴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迁到了临安。
临安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又有美丽的西湖相映衬。湖边有很多奢华的酒店,里面的客人都在纵情享乐,如痴如醉地沉迷于歌舞之中。但身处其中的林升却并没有心思欣赏这一切。他想着国家的大好河山都已经被侵略者占领,而身边的达官显贵却只苟且偷安,一味纵情歌舞,寻欢作乐,早已经将国难抛之脑后。歌舞热闹非凡,在纸醉金迷之中,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简直把现在的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根本不顾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林升看到这一切感到痛心不已,于是在酒店的门板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表达自己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们无所作为的愤慨。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
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
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林升像见《东瓯诗
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彩片段(2020年春季)
1.《古诗三首》精彩片段
师:(课件出示“牛”字的小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这是个“牛”字。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个字弯弯的一笔就像牛的两只角,横着的一笔就像牛的身子,竖着的一笔的上面是牛头,竖着的一笔的下面是牛的尾巴。
师:你分析的太正确啦!这的确是个“牛”字,字体是小篆。
师:同学们看到过牛吗?
生:经常见到。
师: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在电视剧中看到过。
生:我在课本的插图中看到过。
生:我在农村老家看到过爷爷用牛拉车。
生:我在牛奶的包装盒上看到过。
……
师:奶牛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牛奶。在农村牛可以用来犁田、拉车,作用可大了。尤其是在古代,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师:(课件出示甲骨文的“牧”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应该是个“牧”字。
师:这是甲骨文的“牧”字。你能根据“牧”字的形状猜一猜它的意思吗?
生:右边是一只“牛”,左边一个人,人在放牛。
师:你真棒。甲骨文的“牧”字,意思就是表示手拿棍棒牧牛。
师:由“牧”字可以引申出好多的词语。比如,把牛羊带到草地去吃草叫“放牧”,谁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
生:放牛、放羊的孩子叫“牧童”。
生:放牛放羊的大人叫“牧民”。
生:牧民们集聚的地方叫“牧区”。
生:牧民们养牛养羊的地方叫“牧场”。
生:帮助牧民放羊的狗叫“牧羊犬”。
师: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他吹的笛子叫什么?
生:牧笛。
师:牧笛声音清脆响亮,一般都很短,所以又称短笛。
师: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唱着歌,人们把牧童唱的歌叫什么?
生:牧歌。
……
[精品]2019年秋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8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1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2
解题: 题临安邸
题:书写。这里指书写在墙壁上的诗文。 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杭州。 邸:旅店、客栈。
书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3
简介诗人: 林升,字梦屏,大约生活在南宋
(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 士人。
4
理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楼外楼”:楼阁之外还有楼阁。形容楼阁很多。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休:停止、罢休。
繁华的临安四周,有重重叠叠的青山,还有那 数不清的高楼。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人晕头转向。那些达官贵人们,整 天整夜在歌舞之中沉醉。 他们把国家大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脑后,早已把杭州当做了故都汴州 了。
6
繁华的临安四周,有重重叠叠的青山, 还有那数不清的高楼。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上,日日夜夜歌舞声 不绝于耳,不知什么时候才有个尽头?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人晕头转向。那些 达官贵人们,整天整夜在歌舞之中沉醉。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上,日日夜夜歌舞声不绝于 耳,不知什么时候才有个尽头?
5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上册《11.古诗三⾸》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上册《古诗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破碎,不复统⼀。陆游伤⼼悲愤,临终前给⼉⼦⽴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这⾸诗⽤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的⽆限悲哀,也有对统⼀⼤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题临安邸》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中第⼆⾸诗。是南宋诗⼈林升在杭州⼀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诗。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兵侵占的北⽅⼤⽚⼟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既痛苦⼜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对统治者的⾟辣讽刺和严厉警告。这三⾸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度表达了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本课要求让学⽣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定的⽅法和能⼒,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学⽣不理解。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学⽣,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提⾼语⽂能⼒,培养⼈⽂素养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些学习能⼒,更需要教师的进⼀步引导,关注每名学⽣的个性体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10张
4
山外青山楼外楼
5
西湖歌舞几时休
6
暖风熏得游人醉
7
直把杭州作汴州
8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9
10
1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1
题临安邸 (南宋 )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2
介绍作者 写作背景
作者:(1106---1170),字梦屏,大约生活 在孝宗朝,是一位擅长诗文的诗人。
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 首都东京,俘虏了徽宗,钦宗俩个皇帝, 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应 天府即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小 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教训,不思收 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寻欢作乐,
这首wenku.baidu.com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做的。
3
根据注释自学诗句的意思
题:题写 一家旅店。
邸: 高级官员的住所,这里指临安城的
几时休: 何时才能停止。 暖风: 一语双关,即指自 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游人: 指南宋统治者。 醉: 沉醉,像喝醉了酒一样.
直: 简直。
汴梁 : 都城汴梁(今河汴州: 北宋南省开封市)
2021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17张
直把杭州作汴州。那些游人(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 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了。
15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6
2021/8/19
17
直把杭州作汴州。河南开封,当时为入侵的金人 所占。
14
题临安邸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
南宋林升
高楼。形容西湖周围青山楼阁重重 叠叠,触目皆是,风光极其优美。
山外青山楼外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 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
西湖歌舞几时休?止呢?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
暖风熏得游人醉,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3
题临安邸
休,停止,罢休。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
南宋林升
熏,在这里是吹拂的意思。
山外青山楼外楼,游权人贵,。指那些整天寻欢作乐的
西湖歌舞几时休?醉,形容头脑糊涂,不清醒。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汴,州简,直北。宋都城,就是现在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1
2021/8/19
2
2021/8/19
3
2021/8/19
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1课《古诗三首》 课件
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 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
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 国的统一,最渴望平 定中原。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读古诗,回答问题
创作背景
示儿:给儿子们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词语解释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 祖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句翻译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 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 游一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 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 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
看到这一切,用几个词说说 你此刻的情绪。
悲哀 愤恨
正因为”哀”、 恨,所以大家 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 州的生气啊!
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
国泰民安 生机勃勃 安居乐业
作业布置
1.背诵三首古诗。 2.分别写出三首古诗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 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业:
1、默写《示儿》。 2、将《示儿》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11 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林 升 ( 1106 ~ 1170 ) , 字 梦 屏,平阳(今属浙江)人。大约生 活 在 孝 宗 朝 (1163~1189) , 是 一 位擅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 志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 临安邸》。
“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作为陆游的儿子, 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爱国诗篇: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悲------不见九州同
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北宋1127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 族攻占当时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掳走 北宋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乎全部的皇族、 后妃、官吏及逾十万首都平民的重大战争及灾难。事 年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
11 古诗三首 示儿
陆游(1125-1210),字 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 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 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 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 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 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 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 国主义基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统编本)
·
√
34..万我马劝齐天·喑 公究 重可 抖哀 擞( (ys√īǒnu
yīnɡ) shǒu)
·√
二.解释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本来。 ) ·
2.但悲不见九州同。( 统一。 ) ·
3.万马齐喑究可哀。( 沉默。 ) ·
4.我劝天公重抖擞。(振作精神。)
··
三.判断,在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错误的句子后面画“×”。
1.《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统一祖国
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 )
2.“西湖歌舞几时休”中的“休”字的意
思是休息。( × )
3.《己亥杂诗》中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
表达了变革社会的愿望。( √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示儿》。
朗读指导:《示儿》表达了诗人对南宋 统治者无所作为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 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朗读基调是深沉 如诉的,语速要慢些。一二句读出无奈与遗
hài ɡōnɡ
shì
己亥 龚自珍 恃
yīn āi sǒu jū
喑 哀 抖擞 拘
上中下结构
亥恃哀拘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最早见于先秦 典籍《尚书·禹贡》。 【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 的局面。 【恃】依靠。 【喑】沉默。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学习《示儿》
《示儿》这首诗中,哪个字体 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悲
“悲”字是 本诗的诗眼。
诗人为什么会有悲伤的心情?
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伤。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生 活在国破家亡的年代,山河破碎之痛诗中在心中挥之不 去!,至死陆游还在牵挂着祖国的统一,读来感人至深!
陆游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题临安邸》的作者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温州横阳 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 人,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 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主要作品有《题 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等。
《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 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 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 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 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 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11.古诗三首
第1课时
同学们,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 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三首古诗,来 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精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及答案
11 古诗三首军城早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朔云:北方的云。
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
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意思是。这
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3.用“”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
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
(3)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参考答案】
1.C
2.gèng再次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
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ft。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月光遍布西ft。
4.(1)√(2)×(3)√
马上作
(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解释词语。
驱驰:
横戈:
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参考答案】
1.策马疾驰。指拿着兵器
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
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17张
直把杭州作汴州。河南开封,当时为入侵的金人 所占。
14
题临安邸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
南宋林升
高楼。形容西湖周围青山楼阁重重 叠叠,触目皆是,风光极其优美。
山外青山楼外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 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
西湖歌舞几时休?止呢?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
暖风熏得游人醉,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3
题临安邸
休,停止,罢休。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
南宋林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熏,在这里是吹拂的意思。
山外青山楼外楼,游权人贵,。指那些整天寻欢作乐的
西湖歌舞几时休?醉,形容头脑糊涂,不清醒。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汴,州简,直北。宋都城,就是现在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1
2019/6/10
2
2019/6/10
3
2019/6/10
4
2019/6/10
5
2019/6/10
6
2019/6/10
7
金
2019/6/10
8
2019/6/10
9
2019/6/10
10
统编版2020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题临安邸》。下面我从六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内容:
《题临安邸》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中第二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二、说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从“试读——仿读——悟读”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四、说学生: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不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
(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
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
通过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步感知;2、看注释,了解诗意;3、想意境,悟出诗情。)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这首诗的名字,你们知道诗人写的是哪里吗?
生:题目是《题临安邸》,那这首诗写的是临安。
师:你知道临安是现在的哪里吗?
生:根据注释和查阅资料,我知道了,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市。
师:杭州景色非常美,最能体现杭州景色的是哪里?
生:西湖。
师:西湖可以说是杭州景色的代表,这里景色优美,游人如织。这首诗也描写的是西湖的美景。是怎样描写的?
生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生2:描写了西湖的山、楼以及歌舞。
生3:这句诗还体现了西湖的繁华。
生4:不仅体现了繁华,还体现了达官贵人生活的奢靡。老师给我们讲了这首诗的背景,他们忘记国耻,不思振兴,而是沉迷在这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抛开背景,我们看诗人笔下的西湖确实很美。人们在这美景中载歌载舞。处处呈现出一幅歌舞升平的气象。可是,当时宋朝已经丢失了大半国土,背负着家仇国耻。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觉得人们应该这样奢靡吗?
生1:他们这样做太过分了,他们忘记了国耻家仇。
生2:这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是苟且偷生的表现。
师:对,所以,诗人紧接着就讽刺了达官贵人的这种嘴脸。我们来齐读下面两句诗: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