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讲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三年级小学生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三年级小学生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三年级⼩学⽣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歧路亡⽺】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位着名学者,⼈称杨⼦。杨⼦的邻居丢失了⼀只⽺,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都去找,同时也请杨⼦的仆⼈帮着⼀块⼉去找。

杨⼦说:唉,不过是丢掉⼀只⽺⽽已,何必要让那么多⼈去找呢?丢⽺的⼈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的⼈回来后,杨⼦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说:⽺⼜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没有回答。

有⼀个名叫⼼都⼦的⼈在⼀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致志,可能会迷失⼈⽣的⽅向。(原⽂是:⼤道以多歧亡⽺,学者以多⽅丧⽣。)杨⼦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吗?

歧路亡⽺这⼀成语由⼤道以多歧亡⽺演变⽽来,⽐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向,就会误⼊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笑⽐河清】

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块也不能多,⽼百姓的负担⼀下⼦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万五千顷,却被⽤来牧马,请求全部给⽼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听听故事是小学生都爱做得事情,同时好的成语故事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坐井观天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篇2:揠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篇3: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

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篇1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2.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故事(10篇)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故事(10篇)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汉语中上万条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块瑰宝,虽然一般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其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往我们会用来简单的形容一个人、一件事、一件物品、或者一只动物。不由的说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故事1

跳梁小丑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户部副史张景宪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他不畏权势坚持将为非作歹的郑昉流放。元丰初年,他成为河阳地区最高长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入侵,张景宪向皇帝进言:“那些骚扰边关的人都是些跳梁小丑,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故事2

唾面自干

【成语故事】唐朝监察御史娄师德率军抗击吐蕃进攻,八战八捷,深得武则天的器重,提拔为宰相。他为人处世宽宏大量,他问即将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如何对待别人挑衅,弟弟说即使别人吐唾沫到脸上自己擦掉就行了,而他坚持要让唾沫自己干。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故事3

首鼠两端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田汾娶小老婆,窦婴与灌天等去祝贺。田汾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气愤大骂,田汾立即拘捕灌夫及他全家准备操斩。窦婴求汉武帝过问此事并力保灌夫。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杀也可不杀也可。田汾抱怨韩安国的首鼠两端的态度。

历史文化4年级成语故事4

生关死劫

【成语故事】贾宝玉去宁国府游玩,中午在秦可卿床上歇息,梦中畅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带领他翻阅了“金陵十二钗副册”,品尝百花美酒,欣赏仙子们的《红楼梦》歌舞,其中《虚花悟》唱道:

“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一)如释重负

【典故】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释读】释:放下。负:负担。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二)如鱼得水

【典故】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释读】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三)千钧一发

【典故】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

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释读】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四)手不释卷

【典故】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释读】释:放开。卷:书本。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五)天衣无缝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通用45则)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通用45则)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通用45则)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通用45则)

导语: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1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

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无不在一个个简短的成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

(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小学生常见四字成语故事

小学生常见四字成语故事

小学生常见四字成语故事小学生常见四字成语故事「篇一」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小学生常见四字成语故事「篇二」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提示]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小学生常见四字成语故事「篇三」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小学生常见四字成语故事「篇四」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五则_成语典故素材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五则_成语典故素材

小学生简短寓言成语故事五则

(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小学生成语故事(15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15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15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1

一钱不值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结婚,他喝了不少酒。一会,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说:“我不能喝满杯。”灌夫见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敬的这杯酒。”田汾还是没有乾杯。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面前敬酒。这时,灌贤正对程不识(曾任边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说话,没有对他表示出欢迎的样子。

灌夫心里本来有气,看见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骂灌贤说:“我一向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在这里你竟和他学妇人们的样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别人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而要说这人一无长处,或是一无是处,就说“一钱不值”或“不值一钱”,亦即是毫无价值之意。

譬如那些对自己人傲慢无礼,对外人却卑恭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实际不堪一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叫它为“一钱不值”。

小学生成语故事演讲稿里的故事: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则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则

成语是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则,欢迎大家阅读!

1、拔苗助长

在宋国有个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启发】

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2、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非常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启发】

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不知变通。

3、刻舟求剑

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

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拔苗助长

在宋国有个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启发】

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2、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非常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启发】

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3、刻舟求剑

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启发】

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4、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二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

二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年级⼩学⽣成语故事8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年级⼩学⽣成语故事

⼋⾯威风

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将军⼋⾯威风。释⼜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将徐达,同乘⼀条⼩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

船主是⼀对⽼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名⿍⿍的朱元璋,便⾼声喊着号⼦向他庆贺说:“圣天⼦六龙护驾,⼤将军⼋⾯成风。”朱元璋明⽩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常⾼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后来朱元璋统⼀全国,建⽴了明朝,他成为历闻名的皇帝明⼤祖。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将他那只⼩船涂上朱红颜⾊,表⽰有功。 

2.⼆年级⼩学⽣成语故事

⼀丝不苟

⼀天,乡绅张静斋与举⼈范进相约去拜访⾼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个信回教的⼈拼凑起来的五⼗⽄⽜⾁。汤知县⼀向贪赃受贿,⽽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但是上⾯有禁令,⼀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宰杀耕⽜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个信奉回教的⼈为了开禁,送来五⼗⽄⽜⾁,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小学生成语故事(通用20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通用20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通用20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通用20篇)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成语故事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成语故事1

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知道。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

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只要去其害马者(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

小学生成语故事2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

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小学生简单成语故事5篇

小学生简单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是分享的⼩学⽣简单成语故事5篇。欢迎阅读参考!

1.⼩学⽣简单成语故事

⾃相⽭盾

楚国有⼀个卖兵器的⼈,到市场上去卖⽭和盾。

好多⼈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家夸⼝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拿起⼀⽀⽭,⼤⾔不惭地夸起来:“我的⽭,是世界上最尖利的,⽆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戳,只要⼀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分得意,便⼜⼤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

这时,⼀个看客上前拿起⼀⽀⽭,⼜拿起⼀⾯盾牌问道:“如果⽤这⽭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先都⼀楞,突然爆发出⼀阵⼤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呆了半天,⼀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灰溜溜地扛着⽭和盾⾛了。

客有鬻⽭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誉其⽭⽈:“吾⽭之利,物⽆不陷也。”⼈应之⽈:“以予之⽭,陷予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释义“⽭”古代⼀种长柄的装有⾦属枪头的武器,⽤以刺杀敌⼈。“盾”,古代⽤来保护⾃⼰、抵档敌⼈刺杀的武器。后以⾃相⽭盾⽐喻语⾔、⾏动前后不⼀致或互相抵触。

2.⼩学⽣简单成语故事

画蛇添⾜

在很久以前,楚国有⼀家⼈,祭完祖之后,他们准备把⼀壶祭祀⽤的酒,赏给帮忙办事的⼈喝。由于帮忙办事的⼈较多,这壶酒不够这么多⼈喝,若是让⼀个⼈喝,那能喝得有余。这⼀壶酒究竟要怎么分呢?

⼤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提出建议:每个⼈在地上画⼀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喝。⼤家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法,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

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的成员,它们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结构定型,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一: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

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

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二:一字千金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

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讲成语故事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

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

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

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

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

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

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

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

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

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

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

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

灭掉了陈朝。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

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

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

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

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

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

吗?”“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

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

啦!”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

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

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释义一

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

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

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

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

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

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

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

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

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

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

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

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

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

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

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

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