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情绪、依恋类型和气质与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依恋与幼儿情绪
依恋与幼儿情绪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依恋对个体情绪调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依恋对象是婴幼儿情绪的“外部组织者”;婴幼儿在与依恋对象交互作用中学会情绪调节;依恋安全性是导致情绪调节策略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依恋对象提供身体和情感的安全依赖;婴幼儿依恋具有情绪动机功能和促进儿童对情绪的理解的功能。
依恋的这些功能促进了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情绪调节是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或机制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
它是个体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常态和病态心理发展的关键机制。
在对儿童早期情绪调节影响因素的研究上,依恋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依恋理论的提出者Bowlby突出了亲密关系在缓解焦虑和身体保护方面的功能,强调早期人际经验作为个体一生中情绪调节差异的重要来源。
他认为依恋对象的心理支持和情绪提供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情绪调节适应性的发展,这也是造成弹性(resilient)个性的主要原因。
婴幼儿依恋作为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结,能为儿童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
当婴幼儿被消极的情绪激活(感觉受到威胁、恐惧、焦虑等)时,他会努力去寻求或保持与能够处理这种情形的值得信任的人的亲密关系,因为消极情绪可以在与亲密的人亲近或交流中得到排解。
因此,依恋行为变成一个消极情绪调节的社会性策略。
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孩子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露自己的情绪的。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表现都比较外露,可是有些孩子的表现比较隐蔽,需要父母自己观察发现。
当孩子内心紧张时,会用手紧紧地抓住成人的手,或者突然改变平时的习惯,变得寡言少语,或变得喋喋不休,甚至出现一时性的口吃。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或面临困境时,他们也许会表现为退缩,不参加活动,也许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以示反抗。
往往越是不自信的孩子越容易采用哭叫或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
焦虑,不安。
使孩子有时会采用一种习惯性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常见的是吮手指头。
吮手指是一种征兆,它表达了孩子内心的焦虑,以及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
依恋对象对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依恋对象对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作者:金卓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59期婴儿从出生之时便引发了与照顾者之间的联结。
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养育者和儿童便建立起了强烈的情感关系,形成了一定的情感依恋。
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它始于最早的母婴交往,尤其是情感关系的发展,它对儿童以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依恋对象对婴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依恋对象是婴幼儿情绪的“外部组织者”由于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情绪调节过程经常需要来自养育者的外部支持,依恋对象由此像是儿童情绪的“外部组织者”。
Thaompson认为年幼儿童父母的首要任务是用多种策略,包括直接干预、榜样、选择性强化、控制环境和言语说明等管理和指导他们孩子的情绪经验。
Calkins认为看护者在帮助婴儿管理他们的情绪中起着关键作用,婴幼儿行为调节方式通过大量的与看护者的交互作用形成。
儿童通过与看护者的交互作用,学习怎样和什么时候表达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学习是否对看护者表现出消极情绪,或者在情绪低落时表现出依恋行为。
与依恋对象的交互作用经常在相对自然、非结构化的情境(比如自由游戏)中进行。
比如一个22个月大的孩子在听到一个关于怪兽的故事时啜泣着说“妈妈,我害怕”,母亲应该马上放下书本,抱抱孩子表示安慰。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自己对产生的恐惧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节,母亲的安慰可以帮助幼儿排解消极情绪。
Thaompson认为照看者帮助幼儿调节情绪时就决定了儿童的自我调节方式,比如,家长只有等孩子变得极端恼火时才介入,就会使孩子容易产生快速而强烈的沮丧,如果这样,父母以后就很难平息孩子的伤痛,并且孩子也很难学会自我平息。
最初婴幼儿与依恋对象之间情感交流的方式集中在拥抱、爱抚、以及简单的言语等,随着婴幼儿言语描述能力的不断发展,通过与依恋对象相互交谈进行情绪调节的方式不断得到应用。
与成人交谈为儿童提供一个消极情绪的倾诉对象,儿童可以将自己的消极情绪通过交谈传达给父母,父母通常会帮助儿童分析具体情景、解释对自己的危害以及如何采取简单的应对措施等,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在消极情绪得到缓解的同时也学到了简单的情绪调节策略。
睡前情绪、依恋类型和气质与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睡前情绪、依恋类型和气质与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Bo-Ram Kim∗, Cynthia A. Stifter, Lauren E. Philbrook, Douglas M. Teti摘要(1)本研究考察了母亲对幼儿睡前的情感关怀,幼儿的依恋类型以及睡前父母的教养和孩子气质性负面情绪的交互作用对12到18个月的孩子情绪管理策略的影响。
(2)幼儿的情绪管理策略通过在父母不在场的需要孩子自己管理情绪的陌生情景下的挫折任务中测得。
(3)然而情感关怀与孩子的情绪管理策略并不直接相关,婴儿的安全类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环境指向能力和压力释放行为。
(4)母亲情感关怀和孩子依恋类型都和孩子的气质性负面情绪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作为对管理挫折的两种不当策略的预测指标。
1引言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孩子的成功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早期的这种能力的缺乏可能会导致日后的退缩或者反社会行为,也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能力。
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母亲对孩子的情绪反应的敏感性,母婴关系是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
当前研究考察了父母对孩子睡前的情感关怀对孩子的情绪管理的预测作用。
研究表明父母对婴儿早期的情感关怀对其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Kogan & Carter, 1996; Leerkes, Blankson, & O’Brien, 2009)。
除了父母教养质量之外,母婴亲子关系也是影响孩子情绪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经常反复的交流会使孩子自发地使用一些策略管理他们自己的情绪(Calkins et al., 1998; Feldman, Greenbaum, & Yirmiya,1999; Kopp, 1989)。
依恋理论认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与不安全的孩子相比较而言表现出更多的适合的情绪管理策略(Bridges & Grolnick, 1995; Cassidy, 1994; Sroufe, 2005)。
依恋对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
依恋对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作者:杨丽珠董光恒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04期[摘要]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章在归纳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依恋对个体情绪调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依恋对象是婴幼儿情绪的“外部组织者”;婴幼儿在与依恋对象交互作用中学会情绪调节;依恋安全性是导致情绪调节策略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依恋对象提供身体和情感的安全依赖;婴幼儿依恋具有情绪动机功能和促进儿童对情绪的理解的功能。
依恋的这些功能促进了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文章还依据这些心理机制归纳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婴幼儿;依恋;情绪调节[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或机制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
它是个体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常态和病态心理发展的关键机制。
[1]在对儿童早期情绪调节影响因素的研究上,依恋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依恋理论的提出者Bowlby 突出了亲密关系在缓解焦虑和身体保护方面的功能,强调早期人际经验作为个体一生中情绪调节差异的重要来源。
他认为依恋对象的心理支持和情绪提供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情绪调节适应性的发展,这也是造成弹性(resilient)个性的主要原因。
[2]婴幼儿依恋作为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结,能为儿童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
当婴幼儿被消极的情绪激活(感觉受到威胁、恐惧、焦虑等)时,他会努力去寻求或保持与能够处理这种情形的值得信任的人的亲密关系,因为消极情绪可以在与亲密的人亲近或交流中得到排解。
因此,依恋行为变成一个消极情绪调节的社会性策略。
[3]广义上的婴幼儿依恋是婴幼儿与养护者在感情上的纽带关系以及行为上的亲密寻求的综合。
综述当前婴幼儿依恋与情绪调节发展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婴幼儿依恋一方面直接作用于情绪调节的形成和发展,这种作用大多通过依恋对象的情绪外部干预、亲子交流、情绪调节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纽带等方式实现。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中对自身情绪状态进行感知、识别和调整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社交关系以及学习成绩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与其他发展领域的关联。
一、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心理健康促进:情绪调节能力良好的幼儿更容易适应不同情境,抵抗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 社交能力发展:情绪调节能力是幼儿建立健康社交关系的基础。
只有能够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并适当地回应他人的情感需求。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幼儿可以培养友善、合作和共情等重要社交技能。
3. 学习成绩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专注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当幼儿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他们更有可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展现出更好的学习表现。
二、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1. 情绪表达和认知:鼓励幼儿表达他们的情绪,并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各种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通过与幼儿交流,帮助他们理解情绪的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
2. 情绪自我调节技能训练:通过游戏、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幼儿一些简单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技巧。
例如,深呼吸、数数或寻找放松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情绪激动时平复心情。
3. 情绪导入和情感价值培养:在日常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通过赞扬、表扬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增强他们的自尊和情感依恋。
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起积极情绪调节的能力。
4. 视频和图书资源:利用儿童友好的视频和图书资源,引导幼儿理解各种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
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关系的研究
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关系的研究作者:胡婷;王争艳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6期摘要: 这篇文章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
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能够促使依恋系统在一个安全受到挑战的情境中提供情绪调节策略,使紧张的消极情绪得到调节。
与依恋有关的情绪调节主要有三种,即承认并表露情感,寻求支持和供应,参与冲突和问题解决。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achment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ttachmen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earlier social relationship in childhood. Parents and earlier socialization bot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emotion regulation of children. Internal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can promote attachment system to provide with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when the feeling of security are challenged, making negative emotion regulated. The attachment-related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have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acknowledging and expressing emotion, seeking for supports and provision, engaging in conflicts and problem-solving.关键词: 依恋;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Key words: attachment;emotion regulation;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248-020引言依恋行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再建心理安全性,如果消极情绪被激活,会导致某人向那些能应付情景的人寻求或维持亲近。
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与气质的关系(精)
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与气质的关系在研究儿童气质的领域中,西方心理学家针对气质和不同事物的关系,提出的众多气质理论。
虽然提出的理论众多,但却各自存在利弊,并且这些理论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其中许多气质理论存在共同的方面,是可以相互兼容发展、借鉴补充的。
Strelau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秉承活动理论,吸收西方唤醒理论观点,认为气质是指有机体的、主要由生物决定的相当稳定的特性。
并由外部特质表现出来,包括行为的能量水平和时间特点。
他将气质划分为六个维度——活泼性、坚持性、感觉敏感性、情绪反应性、持久性、活动性(Strelau,1995)。
BUSS和Plomin(1984)认为气质是出现于儿童早期的遗传性的人格特征,为后来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他区分了四种气质特质——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
Kagan主要关注婴儿与儿童的早期的气质发展,他认为气质是指出现在婴儿期的行为的生物学上的遗传性特征,可以根据儿童经验调节基因表现。
他结合了生物学、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而成果,划分出了两种极端的气质类型:抑制—非抑制。
两种类型气质主要针对儿童对陌生事件(人、物体和情景)的最初反应的不同。
抑制性气质主要表现,儿童在遇到陌生事件时表现的害羞、安静、谨慎、情绪保守和胆小。
而非抑制性气质则表现出社交性、好讲话、情感自发、略微害怕等。
在众多气质理论中,心理学家偏向将气质与外在表现和情绪相联系,在国内的气质与自控能力的研究中,近年来更多的国内学者认同 Thomas和Chess在1986提出的儿童气质理论。
认为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描述了儿童对刺激反应的外在表现方式, 是体现在情绪或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包含: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九个维度, 具有先天性、生理性和中度稳定的特点, 并且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即可表现出这些特点。
并根据儿童在上述九个方面的表现,将其气质划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中间偏难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五种类型。
婴幼儿的情绪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婴幼儿的情绪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婴幼儿的情绪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对其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尤其是从出生到两岁之间,他们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情感连接,这对于儿童的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情绪安全感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具体方法来促进其良好发展。
一、情绪安全感的概念与影响情绪安全感是指婴幼儿在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中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和依赖关系,通过获得安全感,婴幼儿能够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婴幼儿正常的情绪安全感与其健康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情绪安全感的缺失可能导致婴幼儿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以及后续发展中的社交困难等。
婴幼儿的情绪安全感主要来源于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这往往是婴幼儿与父母或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
二、依恋关系的类型根据研究,婴幼儿与其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可分为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和避开型依恋三种类型。
1. 安全型依恋:这是一种健康、稳定、有利于儿童正常发展的依恋类型。
当婴幼儿感到不安或恐惧时,他们能够寻求主要照顾者的安慰,并且相信自己的需求会得到满足。
2. 不安全型依恋:这种依恋类型通常表现为焦虑型依恋或回避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的婴幼儿往往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的过度依赖和担心分离的情绪,而回避型依恋的婴幼儿则更愿意独立,避免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亲密关系。
3. 避开型依恋: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依恋类型,婴幼儿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的信任缺失和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抵触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的依恋类型并不是永久固定的,它们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照顾者的反应而发生改变。
三、促进婴幼儿情绪安全感和依恋关系的方法为了促进婴幼儿的情绪安全感和良好的依恋关系,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1. 提供温暖而稳定的环境:婴幼儿需要一个温暖、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来建立情绪安全感。
这意味着提供充足的关爱与关注,确保日常生活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积极回应婴幼儿的需求:及时响应婴幼儿的需求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信任感。
幼儿的情绪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
幼儿的情绪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情绪是人类内心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而情绪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认知和管理。
幼儿时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良好的情绪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的情绪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和学校在促进幼儿情绪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情绪认知的发展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绪识别、情绪依赖、情绪理解和情绪表达。
情绪识别是指幼儿能够正确辨别和区分不同的情绪,例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情绪依赖是指幼儿在特定情境或者个体的情绪状态下,会对他人的情绪作出反应,例如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对方的情绪。
情绪理解是指幼儿能够理解情绪表达的原因和结果,以及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情绪表达是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情绪调节的重要性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幼儿的社交交往、学习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够将情绪引导到适当的行为表达上。
缺乏情绪调节能力的幼儿常常容易情绪失控,表现为情绪爆发、自我伤害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适应和学习能力。
三、家庭在幼儿情绪发展中的作用家庭是幼儿情绪发展的首要环境,家庭氛围对幼儿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幼儿培养情绪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积极情绪示范、情绪教育、提供情绪支持、倾听幼儿感受以及情绪引导。
家长应该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幼儿安全感并与其进行情绪交流,帮助幼儿理解自己情绪的原因,并学习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
四、学校在幼儿情绪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幼儿情绪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境,教师在幼儿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幼儿情绪发展: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关注幼儿情绪、教授情绪管理策略、提供情绪支持以及开展情绪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与儿童情绪发展的关联研究
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与儿童情绪发展的关联研究幼儿园教师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的情绪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情绪激发时,能够有效地处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不仅与自身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还会影响到儿童的情绪表达、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与儿童情绪发展之间的关联,对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素质和培养儿童的情绪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对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有影响。
幼儿园教师作为儿童情绪管理的主要依托,他们的情绪表达方式往往会对儿童产生示范作用。
如果幼儿园教师情绪调节能力较强,能够积极面对和处理自身情绪,那么他们在与儿童进行情感交流时,往往会以积极乐观、理性稳定的态度去引导儿童,促使儿童感受到积极的情绪氛围,从而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
其次,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对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有影响。
情绪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与儿童接触,通过观察和与儿童的交流,他们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的情绪。
如果幼儿园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儿童认识和表达情绪,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并逐渐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另外,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如果幼儿园教师自身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往往会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行为,这可能会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反,如果幼儿园教师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儿童的情绪困扰,并通过与儿童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儿童学会情绪调节,将对儿童的情绪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调节与儿童的情绪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
情绪发展、气质和依恋
情绪发展、气质和依恋-情绪发展、气质和依恋————————————————————————————————作者: ————————————————————————————————日期:07 情绪发展、气质和依恋一、情绪的发展(一)情绪表达的发展:婴幼儿期:时间情绪情绪的类别影响因素出生满足、厌恶痛苦、好奇基本情绪可以由生理控制,由生理唤醒所引起,如被愉快刺激所吸引或从不愉快刺激中退缩2-7个月2月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有人类面孔唤起的显著性笑容)快乐、愤怒、悲伤、恐惧、惊讶所有健康婴儿都在大致的时间段出现,在所有文化中的解释也是相似的8-12个月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开始出现基本情绪,为恐惧的一种12-24个月尴尬、嫉妒内疚、骄傲羞愧(shame)复杂情绪自我意识情绪●个人因素①自我再认能力②认知能力,逐渐内化了个人行为的规则和评价标准,可以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标准或规则●环境因素①父母对孩子成功和失败的反应②父母对违规行为的反应1、出生时的婴儿会表现出满足、厌恶、痛苦、好奇;2、两个月时,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有人类面孔唤起的显著性笑容),其他基本情绪还有快乐、愤怒、悲伤、恐惧、惊讶。
(基本情绪:在出生或第一年的早期出现的一些情绪,一些理论家认为它们是由生物程序决定的。
3、快到两岁时,婴儿开始表现出复杂情绪(在两岁时出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部分以来与认知发展),包括尴尬、嫉妒、内疚、骄傲、羞愧(shame) 最简单的自我意识情感——尴尬。
内疚是因为我们无法达到对他人的某些义务。
害羞则更多的是由于对自我的关注而非对他人的关注。
情绪表达的发展——童年中期到青少年期时间情绪情绪的类别影响因素儿童中期自我意识情绪体验日益增多情绪由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所引发,与父母对成功和失败的反应有关青少年早期到中期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增加●伴随性成熟的心理和激素变化●与父母、老师和同伴的矛盾激增所导致的生活压力(与认知能力发展也有关)●亲子冲突、同伴矛盾●女孩更容易受到压力所导致的消极极情绪的困扰1、在儿童中期,自我意识情绪体验日益增多2、青少年早期到中期,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增加,女孩更容易受到压力所导致的消极极情绪的困扰。
亲子依恋关系与幼儿情绪发展的关系探究
名师指导 Famousteacherguidance7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亲子依恋关系与幼儿情绪发展的关系探究文/李瑾摘要:幼儿时期正处于大脑与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而亲子依恋关系的正确建立,不仅能够促使幼儿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还能够避免其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有利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建立健全的人格。
除此之外,亲子依恋关系还能够促进幼儿情绪的良好发展,使幼儿拥有健康的性格,进而加强对情绪的理解,便于幼儿建立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文章主要对亲子依恋关系与幼儿情绪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亲子依恋;幼儿;情绪发展;关系1 亲子依恋关系类型亲子依恋关系主要分为安全型依恋与不安全依恋两种,而不安全依恋又可以分为反抗型依恋与回避型依恋。
第一,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当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内心会非常有安全感,能够平静而愉快的进行玩耍,并可以在陌生的环境中主动与陌生人进行接触;第二,反抗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的幼儿在父母离开之后会又哭又闹,并会变现出极大的反抗感,并在父母回来之后又会表现的异常矛盾,一方面想让其进行安抚,另一方面又不想与父母进行接触,但会时不时得用眼神瞅一瞅;第三,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幼儿不管是父母离开还是回来,其情绪都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既不会难过也不会高兴,往往喜欢一个人独处,并不喜欢与父母进行接触。
2 亲子依恋关系与幼儿情绪发展的关系2.1 推动幼儿情绪个体化差异的形成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化情绪差异,而之所以幼儿所表现出的情绪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幼儿的情绪往往会受到亲子依恋关系的直接影响,不管是幼儿的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都与父母反馈的情绪为基础而建立,所以,幼儿的情绪发展也会跟随亲子依恋关系类型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别。
父母与幼儿之间安全型依恋关系,父母的敏感性会比较高,能够及时对幼儿产生的不同情绪给予关注,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便使幼儿的情绪朝着良好的一面发展。
依恋、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关系分析
依恋、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关系分析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依恋、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表达规则之间的关系。
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这个话题对于我们理解幼儿心理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依恋”。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系。
这种联系对婴儿的情绪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再看看“家庭情绪表露”和“幼儿情绪表达规则”是什么意思。
家庭情绪表露,简单来说,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如何表达和管理情绪。
这个氛围对幼儿的情绪表达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幼儿情绪表达规则,是指幼儿在表达自己情绪时所遵循的一种规律。
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咱们下面就来具体分析。
一、依恋与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关系1.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幼儿,他们在与母亲(或其他主要照顾者)建立联系时,感受到的是温暖、关爱和支持。
这种依恋关系让幼儿在表达情绪时更加自信和放松。
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能够得到母亲的认可和回应。
2.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他们在与母亲建立联系时,可能感受到的是忽视、拒绝或惩罚。
这种依恋关系让幼儿在表达情绪时充满恐惧和不自信。
他们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用攻击性、反抗性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二、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关系1.积极的家庭情绪表露在积极的家庭情绪表露中,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以开放、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表达情绪。
这种氛围让幼儿学会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
他们会模仿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情绪表达规则。
2.消极的家庭情绪表露在消极的家庭情绪表露中,家庭成员之间可能会以攻击性、批评性或忽视的方式表达情绪。
这种氛围让幼儿难以学会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他们可能会模仿父母的消极情绪表达,或者选择压抑情绪,以免受到惩罚。
三、依恋、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互动关系1.安全型依恋与积极家庭情绪表露的互动当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处于积极家庭情绪表露的环境中时,他们更容易形成健康的情绪表达规则。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关系研究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探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期望,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态度的能力。
而情绪管理能力则是指幼儿在面对各种情境时,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去调整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面对挫折、困难或是情绪波动时,往往能够更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地表达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而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容易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甚至影响到与他人的交往。
同样地,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具备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波动过大。
这样的幼儿往往更加自信、稳定,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而那些情绪管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了自己的成长,还可能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还可以发现,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自我控制能力是情绪管理能力的基础。
只有当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时,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情绪管理能力又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在面对诱惑、困难或是压力时,需要借助情绪管理能力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自我控制。
那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呢?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教会他们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开展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情绪,以及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和压力。
依恋风格与情绪表达方式的关系
依恋风格与情绪表达方式的关系情绪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情绪的表达方式则与个体的依恋风格密切相关。
依恋风格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时所表现出的特定方式。
本文将探讨依恋风格与情绪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一、安全依恋风格与积极情绪表达安全依恋风格的个体往往通过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这些个体通常能够积极面对自身的情绪,并适当地表达出来,以便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注。
他们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增进彼此的情感互动,促进情绪的调节与共享。
例如,一个安全依恋风格的人可能会在遇到喜悦时对身边的人大声笑出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也能够坦然面对,并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安慰。
这种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有助于个体与他人的情感连接和情绪共振,提高情绪的适应能力和社交支持。
二、回避依恋风格与情绪隐蔽表达相对于安全依恋风格的个体,回避依恋风格的人倾向于选择情绪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愿意将内心感受外露给他人。
这种情绪隐蔽的表达方式可能源于他们过去依恋关系的不稳定或缺乏可靠的依恋对象。
例如,一个回避依恋风格的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可能会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不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苦闷和不愉快。
这种情绪表达方式虽然能够减少他人对自己情绪的干扰,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个体内心的压抑和情绪的累积,增加情绪问题的风险。
三、焦虑依恋风格与情绪过度表达焦虑依恋风格的人往往表现出情绪过度表达的倾向。
他们对于自己的情绪非常敏感,容易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情绪的反应。
由于担心他人的拒绝和评价,他们可能会过度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通过情绪的强烈表达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例如,一个焦虑依恋风格的人可能会在面对小事情时表现出极度的情绪反应,如过度的悲伤、愤怒或恐惧。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情绪过度表达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然而,这种情绪过度表达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困扰和疏离,进而加重个体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情绪管理帮助学前儿童掌握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管理帮助学前儿童掌握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管理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情绪调控的能力,因此需要有人指导和帮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情绪管理如何帮助学前儿童掌握情绪调控能力。
一、了解情绪了解情绪是学前儿童掌握情绪调控能力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亲子互动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认识并理解不同的情绪。
例如,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绘本、表演等形式讲述故事,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进行对比。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共享情绪,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和分辨情绪,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表达能力。
二、情绪识别与表达情绪识别与表达是情绪管理的关键环节。
学前儿童需要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表达的技巧。
比如,孩子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表情和语言,以此来理解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及时给予肯定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情绪调节与冷静思考学前儿童通常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临挫折、冲突和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情绪调节与冷静思考是帮助孩子掌握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育引导和亲身示范,可以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时冷静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当孩子在玩具车被抢走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暂时离开,呼吸深吸一口气,关注其他的活动,以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
四、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不仅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情绪管理有助于学前儿童塑造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重视情绪管理,积极引导和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
幼儿的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
幼儿的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情绪管理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时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幼儿的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具体技巧,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情绪的重要性及其对幼儿的影响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反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
不良的情绪管理可能会导致幼儿情绪冲动、焦虑、抑郁等问题,影响他们的情绪稳定性和人际关系。
二、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1. 情绪识别和表达:幼儿需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情绪,例如快乐、愤怒、悲伤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提供情绪描述词汇和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情绪。
2. 情绪体验和情绪意识:幼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体验丰富的情绪,例如观看情感表达丰富的影视作品、参与音乐活动、角色扮演等。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倾听幼儿的情绪需求,引发他们对情绪的思考和意识。
3. 情绪反馈的交流:教育者可以利用情绪绘画、情绪日志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表达和分享情绪,以及了解他人的情绪。
同时,要鼓励幼儿给予他人积极的情绪反馈,培养他们的情绪支持和共情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1. 深呼吸与放松训练:教育者可以教授幼儿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情绪压力,促进身心的平衡和放松。
2. 问题解决和冲突处理:幼儿需要学会有效的问题解决和冲突处理策略,如寻求帮助、合理沟通和共享资源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训练和模拟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3. 自我反思和情绪调节:幼儿应该学会反思自己的情绪状况和处理方法,并通过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应来管理情绪。
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情境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情绪调节。
四、构建支持性的情绪教育环境1. 情绪教育的融入课程:教育者可以将情绪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例如在阅读故事时强调人物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变化,引导幼儿思考情绪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幼儿情绪理解层次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 : B844. 1 文献标识码 : A
第 5 期
幼儿情绪理解层次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马伟娜 姚雨佳 曹 亮 周丽清
310036 )
( 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 杭州
摘
要 : 采用情绪理解测验和儿童依恋行为卡片中文版 , 探讨幼儿在不同情绪理 解 层 次 上 的 发 展 特 点 , 并考察其与
以所有被试在个层次情绪理解成分的发展顺序为情绪表情识别83情绪外因的理解71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55基于记忆的情绪理解49于愿望的情绪理解47情绪隐藏理解40情绪调节使用24混合情绪理解9岁儿童在不同层次的情绪理解任务中的平均得分发展趋势及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78趋势检验结果13
重要发展任务, 是儿 童 早 期 形 成 的 解 释 情 绪 表 达 以 及理解情绪与其它 心 理 活 动 、 行为和情境之间关系 的能力 。 它既包括 对 自 己 情 绪 的 理 解, 又包括对他 2009 ) 。 近 年 来, 人情绪的理解 ( 郑 裴, 马 伟 娜, 研究 者逐渐倾向于将情 绪 理 解 的 各 个 方 面 进 行 整 合 ( 徐 2006 ) , 何洁, 也开始从不同层次的角度对情 琴美, 绪理 解 发 展 进 行 了 系 统 、 全 面 的 探 讨 ( Pons ,Lawson ,Harris ,& de Rosnay ,2003 ) 。 研 究 表 明, 幼儿 阶段是儿童情绪理 解 能 力 迅 速 发 展 的 时 期, 随着年 龄的逐渐增长, 儿童 能 在 更 为 复 杂 的 情 境 下 理 解 自 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 对其做出合理解释 。 例如, 儿 童在 2 岁时就能正 确 识 别 面 部 表 情, 能谈论和情绪 有 关 的 话 题 ( Southam-Gerow & Kendall ,2002 ) 。 3 岁儿童能根据情境 线 索 判 断 他 人 的 情 绪 状 态 ( Denham & Couchoud ,1990 ) 。 5 ~ 6 岁 儿 童 已 经 能 对 自 己 和 他 人 的 情 绪 状 态 给 出 合 理 的 解 释 ( Cassidy & Parke ,1992 ) 。 此 外, 情绪理解的发展可能存在很 大的个体 差 异 ( Dyck ,Farrugia ,Shochet ,& Brown , 2004 ; Harris ,2008 ) 。 由 于 儿 童 最 初 的 情 绪 体 验 发 生 在 家 庭 环 境 下, 因此家庭因素在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 作 用 ( Steele ,Steele ,& Johansson ,2002 ; Raikes & Thompson ,2006 ) 。 而 依 恋 作 为 衡 量 亲 子 关 系 质 量
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的相关研究
Ξ 本课题为盐城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 ΞΞ 通讯作者 :陆芳 。E2mail : lufhhh @yahoo . com. cn ,电话 :13817909169
418
心 理 科 学
表 1 3 - 5 岁幼儿不同气质类型的分布比较
气质类型
易养型
难养型
启动缓慢型 中间偏难养型 中间偏易养型
3 研究结果
3. 1 幼儿气质类型的分布 本研究中 ,中间偏易养型幼儿所占比例最高 (57. 3 %) ,
启动缓慢型幼儿最少 (2. 5 %) ,157 名幼儿的气质类型的分布 详见表 1 。 3. 2 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 从表 2 可以看出 ,除了自我安慰 ,其它调节策略均与某 些气质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如认知重建与活动量 、反
2. 48 ±0. 57 2. 05 ±0. 82 2. 79 ±1. 33 2. 68 ±0. 61 3. 17 ±0. 40 2. 22 ±0. 6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51 ±0. 61 2. 11 ±0. 69 2. 11 ±0. 73 2. 83 ±0. 55 3. 04 ±0. 67 2. 08 ±0. 59
总数 男孩 女孩
157
42 (26. 8 %)
9 (5. 7 %)
依恋行为对幼儿情绪调节发展的影响
依恋行为对幼儿情绪调节发展的影响摘要】依恋行为是幼儿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概述了依恋行为对幼儿情绪调节发展的影响,认为幼儿依恋的不同类型导致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依恋的各种表现促进了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自己寻求情绪调节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更好的建立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
【关键词】依恋行为幼儿情绪调节影响依恋行为(attachment behaviour)指幼儿与照料者(特别是母亲与子女)之间情感联系相关的各种行为,并提示必须确保与被看护者的密切接触,提供安全和舒适,以及有一个可供实施探究行为的地方。
亲子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依恋安全感的建立非常有助于儿童积极、愉快情绪情感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他人的同情感,并对儿童自信心好自尊感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1]。
一、幼儿依恋对情绪调节策略的不同表现由于婴儿与抚养者相互作用的模式不同,依恋有不同的类型。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儿童早期的依恋可以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依恋又可分为淡漠型依恋、缠人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2]。
陌生情境测验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在遇到危险或挫折时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帮助,会有“怕生”现象,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
回避型依恋与反抗型依恋则易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害怕分离或回避母亲,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
混合型依恋表现出前两者的混合行为,被看作是最不安全的类型。
由于以上差别,研究者将安全型依恋视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把其他三种依恋视为消极、不良的依恋。
研究发现,早期属于安全依恋型的幼儿4岁时被学前班教师评定为自尊心强、交际能力强、受欢迎、富有同情心等;非安全型的孩子则是孤独的、与他人无联系的、不团结的、易发脾气的[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
• 本研究的假设有如下: • (1)母亲对12和18个月大的孩子睡前的情感关怀 可以预测12——18个月孩子对情绪管理策略的的使 用情况。 • (2)12个月大的孩子的依恋类型可以预测12和18 个月大的孩子对情绪管理策略的使用情况。 • (3)12和18个月大的孩子的气质性负面情绪在母 的亲情感关怀对12和18个月大孩子的情绪管理策略 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 (4)12个月大的孩子的气质性负面情绪调节了孩 子的依恋类型和12个月大的孩子使用情绪管理策略 之间的关系。
序言
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孩子的成功发展来讲是 至关重要的。
母婴亲子关系也是影响孩子情绪管理的一 个重要因素。 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是在孩子气质特征和环 境影响的孩子就越 容易受到积极或消极父母教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
理论依据:Thompson (1994)认为情绪管理 是由外部和内部的管理构成,这些内外部 的管理共同作用来监督、评估和改变情绪 反应来完成个人目标。这种目标常常是短 期的,明确的。根据这个定义,在本研究 中这些幼儿的目标就是吸引他们的玩具和 妈妈。
摘要
本研究考察了母亲对幼儿睡前的情感关怀,幼儿的 依恋类型以及情感关怀和孩子气质性负面情绪的交 互作用对12到18个月的孩子情绪管理策略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管理策略通过陌生情境中的挫折任务。 然而情感关怀与孩子的情绪管理策略并不直接相关, 婴儿的安全类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环境指向能力和 压力释放行为。 母亲情感关怀和孩子依恋类型都和孩子的气质性负 面情绪相互影响可以预测两种不适当的情绪策略 (回避行为、看妈妈行为)。
方法
被试信息:总共144个婴儿被试,这些被试幼 儿中有78 (54.2%) 是女孩 母亲年龄:年轻妈妈的平均年龄30.岁 (SD = 5.2), 84.7%的妈妈已婚,34.0% 获得学士学位, 30.6% 获得学士或专业学位。有66.0%的母亲有 自己的工作 收入:家庭平均年收入$71,575(从$5000到 $350,000) 种族够成为:86.1% 的白人, 3.5% 黑人, 2.1% 亚洲人, 4.9% 拉丁美洲人 和2.8% 其他人种
结果
• 多重线性回归表明,情感关怀与气质性负 面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12个月大小 的孩子看妈妈的情绪策略进行预测。
结果
• 气质性负面情绪对婴儿依恋类型与情绪管 理策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讨论
研究得出情感关怀并不直接影响情绪管理 策略,而依恋类型直接影响婴儿的环境指 向性和压力释放行为。 本研究并没有正式高负面情绪性的婴儿的 差别易感性,但是情感关怀、依恋类型、 和负面情绪性却可以预测婴儿的不适当的 情绪管理策略(回避行为、看妈妈行为)。
根据玩具移走期间孩子的不同表现可以得出六种 不同的情绪管理策略: • (1)指向,孩子吧注意力转向了环境或者是 自己的身体。 • (2)看妈妈,孩子把目光投向了母亲。 • (3)看玩具,孩子吧目光投向了玩具。 • (4)自我安慰,孩子表现出重复机械的行为 如,吮吸手指,搓脸、敲自己的头或扯拉自己 的耳朵或衣服。 • (5)回避,把高椅子往后面推,紧张的期待, 或者把头调向别处。 • (6)压力释放行为,反复地用手、脚或身体 的其他部位撞击高椅子。
婴幼儿情绪管理测量(12和18个月)
• 通过玩具移走任务测量幼儿情绪管理能力(Stifter & Braungart,1995)。 • (1)婴儿坐在一个高椅子上,母亲稍稍靠近孩子坐在 旁边。 • (2)母亲和孩子一起玩一个较busy box的游戏历时90秒。 • (3)然后母亲站起来吧玩具推到里孩子能看见但是手 够不到的地方。在接下来的2分钟内,母亲会装作没看 见孩子,而和其他人开始交谈了。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 里孩子的大哭持续20秒则立刻停止该阶段,如果孩子没 有大哭则继续执行直到2分钟。 • (4)然后妈妈把玩具给孩子移到手边,然后又和别人 开始谈话了,仍然不和孩子交流,这个阶段持续1分钟。 • (5)最后妈妈再次和孩子交流了。
睡前父母关怀质量测量(12和18个 月)
• 情感关怀量表(EAS; Biringen et al., 1998) • (1)敏感性,母亲能否精确迅速的对婴儿睡前行 为做出反应的量度。 • (2)建构性,母亲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如果婴儿躺在床上之后的不安情绪的行为表现超过 1分钟,母亲都还没有做出反应,则母亲在敏感性 和建构性维度上的得分就很低。 • (3)不被打搅性,婴儿入睡后,母亲是否开始一 些打搅婴儿睡觉的活动,或者过度强制要求孩子入 睡。 • (4)非敌意性,母亲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时候 明确表达过一些负面情绪(如:不耐烦、生气)。
讨论
• 不足之处: • (1)样本集中于白人,这限制了研究结果的 外部效度。 • (2)由于样本容量的缺乏,很多变量之间的 相关无法验证。 • (3)对于孩子的气质特征测量除了母亲评估 外,还应该采取一些更为客观的测量方法。 • (4)本研究只集中于母亲与孩子之间关系, 后续研究应该更多的考虑父亲、同伴、老师等 对孩子情绪管理策略的影响。
DevelopmentInfant emotion regulation: Relations to bedtime emotionalavailability,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temperament
睡前情绪、依恋类型和气质与幼儿 情绪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Bo-Ram Kim∗, Cynthia A. Stifter, Lauren E. Philbrook, Douglas M. Teti
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三种依恋类型之间的 气质性负面情绪差异显著。F(2, 126) = 8.95,p < .001。Tukey事后比较表明不安全反抗型的婴 儿负面情绪得分 (M = 3.92, SD = .85)比不安全回 避性得分(M = 2.98, SD = 0.63) 安全型婴儿 (M = 3.26, SD = 0.50)都高。 情感关怀与婴儿情绪调节策略不相关。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安全型 婴儿早指向环境的情绪策略的相关系数显著高 于不安全反抗型婴儿。
幼儿依恋类型测量(12个月)
• 通过8个3分钟的陌生情境中的婴儿表现来判断他们的安 全类型。 • (1)进房间(两把椅子、一些玩具); • (2)玩玩具; • (3)生人进(女性); • (4)母亲走(如果婴儿哭闹,生人可以去安慰孩子); • (5)母亲回、生人走(母亲安慰孩子,尽量使孩子继 续玩玩具); • (6)母亲走(如果婴儿表现非常痛苦,这个过程应立 即结束); • (7)生人回(如果孩子哭闹,则应予以安慰); • (8)生人走、母亲回。
幼儿气质测量(12和18个月)
• 12个月大小的孩子的气质类型通过《婴幼 儿行为问卷——修订版》(IBQ-R; Rothbart & Gartstein, 2000)来测得。 • 18个月大小的孩子气质类型通过《儿童早 期行为问卷》(ECBQ; Putnam, Gartstein, & Rothbart, 2006)来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