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了几次 诸葛亮北伐战争原因

合集下载

诸葛亮为何连续五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为何连续五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为何连续五次北伐失败?为中兴刘氏、再造炎汉,诸葛亮连续五次北伐。

可惜大势在魏,即使诸葛亮是天下英才也没有办法扭转大局。

只能用主动进攻代替消极防守,借此延续国祚。

北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战略、战术都有问题。

荆州,东汉十三州里人口最多,有六百多万。

其中,南阳一郡就有二百四十万,几乎等于关中加洛阳。

南阳郡治宛城商业发达,王莽时期就已经闻名天下。

除此之外,荆州控遏巴蜀、联系吴越,是南方第一等要地。

河北地区临海靠山、土地广阔、人烟密集,发展潜力极大。

刘秀起家于河北、定都在洛阳,使得这里得到充分开发。

即便汉末屡遭战乱,河北地区的恢复速度依然比其他地方快。

河北以冀州为核心,是整个天下土地最肥沃的地方。

袁氏集团以这里为大本营,曹操更是把自己的封国放在这里。

关中,内有秦川沃土,外有四塞险要,加上对华北高屋建瓴。

因此,一直都是帝王基业。

周天子借此成为天下共主,秦国以此对抗东方六国,刘邦凭借这里统一天下。

诸葛亮在战略上的失误就是为了“联吴抗魏”而放弃荆州。

这意味着北伐远离曹魏腹心,意味着战争变成拉锯。

从荆州出兵,能对曹魏腹心构成直接威胁。

荆州与中原之间只隔着一个南阳盆地。

而且物资转运方便,不仅一路平原,还可以利用汉水。

此外,还可以掌握战争主动权,既可以进攻洛阳,也可以威胁关中。

出汉中远不如出荆州方便。

东汉末年,关西总人口不足百万,粮食物资需要关东转运。

所以,即使占领这里,也只能取得地利,支撑不了诸葛亮统一。

为什么曹操宁可死磕孙刘,也不愿完全统一北方,就是不想把资源浪费在这里。

要从荆州出兵,与东吴的关系绕不过去。

荆州在扬州上游,东吴方面没有险要可以依托。

所以,不论怎么分割,孙权都不可能接受。

这种情况下,蜀汉想要保留荆州,更加需要占领南阳。

南阳盆地与东汉中接壤、在长江以北、自成一体,只要防守宛城、襄阳,就可以同时阻挡曹孙。

兵法上强调,正面交战来稳定局势,出奇兵来取得胜利。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都符合这一原则。

如果完全没有风险,那就不是战争了。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这么一场大戏,如果有一张地图在心里,就会对他的苦心孤诣有深切体会接下来我们说一个重头戏。

通过图就能看出诸葛亮多不容易了。

诸葛亮在汉中平原举兵,下面是大后方四川。

往北看,诸葛亮要面对的有渭河平原,还有关中和整个陇西,但中间横亘着秦岭。

诸葛亮的目的是打到长安。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越过秦岭,只有越过这个天险后才能进入魏国的腹地。

秦岭该怎么过呢?秦岭的路从古至今没有变过,只是如今路况好了一些。

秦岭西边有一条路,从汉中洋县一路到户县,过秦岭出户县,再走30多公里,就是长安。

这条道路在古代非常有名,叫“子午谷”。

大家应该听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荔枝就是走“子午谷”这条捷径运进长安的,这就可以证明这条路确实是一个入魏的“快速通道”。

因此当时魏延就提议:这条路别人想不到,我们从这里攻入便能出其不意。

但诸葛亮不敢,他对魏延说,从子午谷出去是方便,但如果遇到变故,再想回来就难了。

他要求稳。

子午谷旁边还有一条道,非常曲折,叫骆傥道,南边是骆谷,北边是傥谷,也非常难走,从周至县和武功县这一片区域出来。

骆傥道往西有一条褒斜道,这条路更小,在现在都不是国道,沿着太白县弯弯曲曲连着汉中和魏地。

有一条比较好走的路,叫陈仓故道,这条路比较长。

还有一条更长的路,往西边绕路,沿着陇西大道,一路打到天水。

诸葛亮的抉择就是选择哪一条路,是走短而险的捷径还是长而稳的大道,魏延选择的是最短的路,而诸葛亮选择了陇西大道。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派赵云走褒斜道,吸引住曹军的注意力,然后自己带大军去打天水,非常成功,天水三郡(陇西三郡)都归降了,整个陇西地区基本上都属于蜀国了。

这时魏国紧急把张郃从东南地区调回来,扑向天水。

但咱们看地图就知道,张郃若要救援天水,他面对的是陇山,陇山在秦岭以北,南北走向,恰好把陇西地区和渭河平原隔开,成为一道围墙。

要救援陇西必须翻越这座山,但是这座山的关卡已经被诸葛亮牢牢控制住了,关卡叫做街亭,守将叫马谡。

诸葛亮北伐几次

诸葛亮北伐几次

诸葛亮北伐几次诸葛亮北伐共有5次,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真正意义称得上是"全面大型战争"。

其他三次只能说是"区域局部小型战争"。

蜀国在失去荆州后,诸葛亮的北伐路线有四条。

1西出祁山,进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并与羌人取得联系,占据凉州。

2经过褒斜谷,北出散关,直取陈仓、眉城、武功,最后攻占长安。

3通过奇袭,走子午谷,直接占领长安。

4向东经水路攻取上庸、魏兴二郡,并与东吴联合攻取荆州。

路线一:诸葛亮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公元227年的第一次北伐,但最后因街亭之战而失败第二次是公元231年的第四次北伐,最后因粮尽撤退,途中射杀了魏军名将张颌。

路线二:诸葛亮也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公元228年的第二次北伐,最后因郝昭死守陈仓而被迫撤退。

第二次是公元234年的最后一次北伐,最后因诸葛亮病逝而撤退。

缺点是这里利于骑兵作战而不利于步兵作战,而且有魏军的坚城防守。

路线三、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主观因素:自关羽失荆州被杀,刘备又大败于夷陵,蜀汉的军事实力已经远逊于曹魏。

此后蜀汉虽在诸葛亮等人的指引下有一定的发展,但直到诸葛亮率军北伐时实力与曹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按照诸葛亮所说此时的蜀汉已经是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客观因素:1.诸葛亮在关中一带作战,而此地与汉中之间的道路十分险阻,使之运粮不便,浪费了更多的人力。

2.蜀汉后主无能,当诸葛亮在外作战时不能给他一个稳定的后方。

3.蜀汉国土面积较小,兵力相比强大的魏国明显不足。

国力1.蜀汉国力弱小。

兵民只有曹魏的十分之一,不可能具备一口吃掉关中的条件,即使初战攻克长安,作为曹魏首都洛阳重要的西部屏障,曹魏必以倾国之兵争夺。

2.而关中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必然形成拉锯战,双方兵力悬殊异常,蜀军兵少,必定不是曹魏的对手。

3.蜀军粮运险远,难以抗衡。

假如固守长安,而魏军切断斜谷道等地,那么蜀汉军队的后勤补给都会出现问题,更不用说在关中平原上以区区蜀汉步兵与曹魏精锐骑兵相对抗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揭露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

出师未捷身先死:揭露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

[键入文字]出师未捷身先死:揭露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导读: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为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在228 年至234 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虽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还;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

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与曹魏司马懿对阵渭水时,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六次北伐为何全都无功而返呢?“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未果,常使英雄扼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北伐不能成功呢?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南征易、北伐难的现象。

从古至今,南征成功的案例无数,但北伐成功大约只有两次:一次是朱元璋对蒙元势力的北伐,一次是国民政府的北伐。

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不成功,从《三国演义》上看,各次有各次的具体原因。

第一次是因为马谡失街亭,被司马懿抄了后路;第二次是因为军粮接济不上;第三次是因为听到张苞去世,诸葛亮因伤悲而生病,不得已撤军;第四次是魏国使用反间计,苟安散布谣言,后主刘禅下诏回兵;第五次是李严因运粮出现问题,矫诏班师。

第六次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由杨仪代理统帅,撤回西川。

《三国演义》写得很精彩,每次北伐失败的原因都各不相同,但事实上,蜀汉每次北伐面临的困难几乎都是相同的。

蜀军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运粮问题。

蜀道艰险,运输困难,蜀军因此打不起持久战,且容易被对方截断粮道。

打到最后,战争基本上就演变成了劫粮战。

另一个是敌军坚守不战。

开始魏军还存在一定的主动出击和盲目追击行为,到后来司马懿坚守不战,蜀军几乎没有机会在野战中歼敌,因而无计可施。

1。

为何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呢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呢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呢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三国演义》说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其实真实资料并非6次,而5次北伐,而五次北伐中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规模较大,其他都是局部冲突而已。

对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后人认为诸葛亮没敢走险招,没有按照魏延“子午奇谋”,直接攻克长安。

魏延认为,蜀汉北伐致命的原因是粮草供应不上,因此与曹魏打不了消耗战,只有出奇兵,直接从子午谷出兵攻克长安,就会取得胜利。

难道诸葛亮真如魏延所说缺粮吗?诸葛亮北伐失败因为没用魏延之策而失败吗?第一,国力不济后人对诸葛亮没有听从魏延之策感觉可惜,认为诸葛亮用兵太稳,不敢用险兵。

而历史上刘邦就是一个“赌徒”,刘邦敢于赌,最后赌赢了。

但刘邦面对是形势,与诸葛亮面临的形势不同,不能简单作对比。

以诸葛亮的能力,如果用出子午谷奇兵偷袭长安之策,他肯定考虑过,但之所以不用,诸葛亮也充分考虑的蜀汉的国力,魏延只是考虑作战中的消耗,而诸葛亮是站在全局上的一个思考。

从蜀汉国力看,比曹魏要弱很多。

据史料记载,蜀汉虽然比400多年前的刘邦时期要强很多,但在东汉末期,蜀汉位于西南,还属于蛮荒地带,人口并不多。

刘禅投降曹魏时,蜀汉有120多万户民众,蜀汉军队有18万。

而120万人口养活近20万的军队,这个负担很重了。

而且120万人口,并不都是成年健康的人,除了官、吏、兵以外,还包括老、弱、病、残、幼、女等人口因素,因此真正有能力供应这18万军队的民众更少了。

从蜀汉军队的现状来看,诸葛亮北伐不可能全部把军队带走,一些军队还要防守重要部位,比如成都、江州等重要城池需要3万人防守,而边境地区则需要7万余人,那么让诸葛亮真正带出兵的兵力也就不到10万人。

这10万人如果不顾及伤亡的话,只会越打越少,对诸葛亮就不会有利。

因此诸葛亮选择一条伤亡较小的北伐路线是可取的,这也是保存实力无奈之策。

老人家曾对游击战有过精辟的论述“得地失人,人地皆失。

得人失地,人地皆得”。

这句话与诸葛亮当时处境一样的,没有人王朝就不会有存在基础,只要有人在,北伐总有一天会成功。

诸葛亮北伐是怎么一回事

诸葛亮北伐是怎么一回事

诸葛亮北伐是怎么一回事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北伐的事,希望大家喜欢!诸葛亮有着不为人知的失意和悲怆。

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乱之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入蜀称帝。

由于蜀地在三国时期较为贫瘠,又因地形复杂等原因,只拥有羸弱的步兵,因此,长期受到北方有着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魏国威胁。

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彻底解决悬在自己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诸葛亮决定率军征讨曹魏。

228年春天,诸葛亮以一篇字字珠玑,言真意切的《出师表》上书皇帝刘婵,以表达自己北伐的决心。

诸葛亮正是怀着这份忠心,率领蜀军进行了五次北伐。

诸葛亮以年老之躯,前往崎岖烟瘴之地,率军出征。

由于蜀国后期,五虎上将时代早已过去,良将所剩无几,诸葛亮即使有奇妙的计策,也无法去实施。

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让诸葛亮痛失重要据点,留下遗憾。

在第四次北伐过程中,由于部将李岩玩忽职守,导致军粮出了严重问题,直接导致北伐的失利。

蜀国无良将,魏国却人才辈出。

不仅有计谋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司马懿,还有武功卓越的夏侯霸、王双、张颌等良将。

蜀国由于常年征战,国力日渐空虚,每一次北伐都加快了蜀国的灭亡,诸葛亮的身躯也因此积劳成疾。

终于,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率领蜀军同司马懿的魏军对峙百余天,最终病死在战场上,留下终生遗憾。

诸葛亮北伐地图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担任丞相。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他将自己的精力都贡献给了蜀汉,后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为世人所惋惜。

一提起诸葛亮,我们不得不提起其的北伐之战,诸葛亮的北伐发生在三国时期,是蜀军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先后向曹魏发动的战役。

诸葛亮北伐地图,指的就是诸葛亮五次攻击曹魏时的路线。

北伐是诸葛亮为了统一中原所作出的举动。

从诸葛亮北伐地图上看,北伐第一次战役是其亲自率军向祁山发动进攻,由于事先没有防备,导致魏国的南安,天水以及安定都无从反抗,守城将领不少皆投降于诸葛亮。

诸葛亮进行了几次北伐?取得了哪些战果?是北伐拖垮了蜀国吗?

诸葛亮进行了几次北伐?取得了哪些战果?是北伐拖垮了蜀国吗?

诸葛亮进行了几次北伐?取得了哪些战果?是北伐拖垮了蜀国吗?一、一出岐山1、出兵时间及原因:228年春,蜀国内部准备充分,北伐魏国;2、出兵概况:赵云、邓芝为疑兵,大张旗鼓出箕谷进军长安附近的眉城,曹魏派曹真带大军拒敌。

诸葛亮带领大军突袭岐山,顷刻间陇西五郡中三郡投降蜀汉,曹魏非常震惊,皇帝曹睿亲自到长安镇守,命张郃来战诸葛亮。

诸葛亮命马谡督前军守街亭,结果马谡不按诸葛亮的安排行事,被张郃打的大败而回。

诸葛亮迁西县千余家百姓到汉中。

3、成果:迁西县百姓千余家,得姜维等将军。

5、评述:第一次北伐取得长安以西的机率最高,蜀汉经过几年准备,兵精粮足,魏国被疑兵吸引,仓促迎战,可惜败在马谡手上,刘备临死还叮嘱不要用马谡。

二、二出散关1、出兵时间及原因:228年冬,魏国大举进兵东吴,蜀国出兵牵制,乘虚而入。

2、出兵概况:诸葛亮围陈仓,郝昭防守得当,二十多日没有攻下陈仓,曹魏援军赶来,诸葛亮粮尽退兵,魏国王双来追赶,被斩杀。

3、成果:斩杀王双。

三、防守反击1、出兵时间:229年春陈式出兵;230年七月,曹魏反攻;2、出兵概况:诸葛亮派大将陈式进攻武都、阴平,郭淮带大军准备进攻陈式,诸葛亮大军赶到,郭淮退兵,蜀军占领武都、阴平。

魏国三路大军攻蜀,曹真走子午道,张郃走褒斜道,司马懿走汉水,结果赶上大雨,曹真走了一个月才走一半路程,曹魏召回各路大军,诸葛亮命魏延、吴懿进兵南安,击败郭淮、费曜。

3、成果:占领武都、阴平,击败郭淮、费曜。

四、再出岐山1、出兵时间:231年春天2、出兵概况:诸葛亮研究出木牛,用木牛解决运粮问题,围攻陈仓,并招揽鲜卑人轲比能起兵响应。

司马懿带领张郃等人来拒收,诸葛亮击败郭淮,收割了魏国的麦粮,后和司马懿大战,取得大胜,获得低级将领的首级三千级,玄铠五千、角弩三千多。

司马懿从此不在于诸葛亮正面交锋,开始以守为攻。

诸葛亮粮尽退兵,司马懿强命张郃追赶,张郃追击时被射杀。

3、成果:击败郭淮,大败司马懿,射杀张郃。

诸葛亮北伐有什么原因

诸葛亮北伐有什么原因

诸葛亮北伐有什么原因公元228年春~公元234年秋,诸葛亮共进行了5次北伐,因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而告终。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北伐?根据史料记载,以及近历史学专家的论断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点。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和动机第一:为报先帝,以完遗愿(依据:出师表)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可看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第二:不攻曹魏,蜀汉必亡(依据:易中天品三国)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后。

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

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对于蜀国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可是这有相对性!别人攻不进来,但你也杀不出去!用一句话来形容蜀地:“天下大乱,胜天堂、天下一统,死牢房”。

天下大乱,占据蜀地。

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

但是天下将要一统,那么蜀地绝对是一个死牢房,因为你自己打不出去。

而且险山峻岭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不能大规模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后方绝对会被活活拖死。

最终结局是你无兵源、无财力、无民心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第三:北伐中原,转移矛盾(依据:易中天品三国)蜀国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政权。

所以在蜀国第一阶级是荆州集团、第二阶级是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才是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蜀地本土势力)。

历史中诸葛亮一共几次北伐曹魏

历史中诸葛亮一共几次北伐曹魏

历史中诸葛亮一共几次北伐曹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

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

两国形势223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打败,令蜀汉国力大减。

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回复,同时派出陈震、邓芝与东吴重新修好。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乱事。

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诸葛亮认为是北伐曹魏的机会。

227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曹魏。

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将领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请诸葛亮发万兵给他出子午谷袭取潼关,与由斜谷出兵的诸葛亮大军会师,这样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但诸葛亮不许。

派由赵云、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

诸葛亮则亲率主力向祁山进攻。

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响应蜀军,同时魏将姜维投降诸葛亮军,关中震惊,在洛阳的曹睿(魏明帝)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防御赵云、张郃领兵抵抗诸葛亮。

诸葛亮也派遣马谡为前锋,到街亭设防。

张郃在街亭与马谡相遇,可是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依阻南山,不下据城,而张郃派人截断其水源,大举进攻,蜀军大败,马谡逃走,街亭失守。

同时,赵云在箕谷也出兵不利,诸葛亮取西县千余家,后引兵退回汉中。

诸葛亮退回汉中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被曹真、张郃平定。

而诸葛亮,把违犯军令、导致战争失败的马谡收狱。

同时,蒋琬来到汉中,希望为马谡求情,诸葛亮为遵守军令,挥泪斩马谡,另外对有功的王平则给予封赏。

诸葛亮则上书自贬三等,并作了自我批评。

第二、三次北伐228年冬天,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将领陆逊打败,诸葛亮听说魏军大举东进,于是书白其兄诸葛瑾:“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

诸葛亮五次北伐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五次北伐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五次北伐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严循东 2021年3月10日公元221年,刘备为了替结义兄弟关羽报仇,对吴国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却大败而归,在白帝城讬孤诸葛亮之后,撒手人寰。

虽然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还能保持鼎足之势,偏安一隅,但在战场上却是屡战屡败,一直不能取胜。

难道当时的蜀汉根本没有机会打赢魏、吴吗?其实诸葛亮在火烧上方谷失败之后以及大将军姜维在死前说的一句话,说出了根本原因。

刘备给诸葛亮留下来的蜀汉,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好在诸葛亮治国能力出众,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军事,短短数年就让蜀汉重回正轨,还打造一支强悍的军队“无当飞军”,让再次蜀汉有能力北伐。

无奈诸多原因,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损兵折将、未能最终取胜,甚至还赔上自己的性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杀得曹魏措手不及,陇右5郡中的3郡都投降蜀汉,原本诸葛亮可以在这时占据整个凉州,但奉命坚守街亭的马谡却弃城上山,遭张郃切断水源,不攻自破,诸葛亮计划全被打乱,只好撤退。

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遇上曹真,双方在陈仓爆发激战,但诸葛亮始终无法攻下陈仓,最后曹魏援军到来,诸葛亮被迫撤退。

诸葛亮等到曹真去世,从祁山出兵发动第三次北伐,这次不但断了对方的粮道,还在卤城之战中大败司马懿,杀敌三千。

依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诸葛亮完全有机会击溃魏军,攻占许昌,这时后主刘禅突然发出圣旨,要求诸葛亮撤军,于是这次北伐又以失败告终。

刘禅下旨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严谎称军粮不足,不过诸葛亮回来时发现,军粮充足,经过调查后才知道李严从中作梗,最后他罢免李严并再度挥军北上,可惜诸葛亮日夜操劳,身体先累倒,最后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五次北伐,多为先胜后败。

原因何在?这可以从姜维死前的一句话找到根本原因。

西元263年,姜维在前线抵御司马昭的大军,但曹魏大将邓艾却从阴平小道兵临成都,当时蜀汉各地都有援军,但刘禅却立刻开城门投降,这让姜维气炸了,但为了复国,只能假装投降。

之后姜维连同钟会造反,但事迹败露,眼看大势已去,姜维对天高喊:“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随后挥刀自刎而死。

历史趣谈:诸葛亮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趣谈:诸葛亮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诸葛亮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导语: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为了实现刘备救复汉室的遗愿。

刘备是汉室后裔,在他生前,立志要消灭曹魏政权,复兴汉室。

可是他这个宏愿未及实现便死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为了实现刘备救复汉室的遗愿。

刘备是汉室后裔,在他生前,立志要消灭曹魏政权,复兴汉室。

可是他这个宏愿未及实现便死去了。

临死之前,他把诸葛亮召到永安宫托孤“属以后事,谓亮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所谓“终定大事”,即是最后一定能消灭曹魏,恢复汉室统一天下。

诸葛亮当即涕泣表示,愿“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后来,他出师北伐前夕,在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具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可见,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实现刘备复兴汉室的遗愿。

在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发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

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五次北伐,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军;而曹魏也曾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后,向蜀汉发动过反击战,但因受蜀汉地形、天气影响而退军。

其中的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第五次北伐。

在渭水五丈原,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僵持不下。

诸葛亮选择先取陇右的确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因为第一次北伐,基。

诸葛亮五次北伐,为什么非要北伐呢?

诸葛亮五次北伐,为什么非要北伐呢?

诸葛亮五次北伐,为什么非要北伐呢?本文导读:一个伟人可以创造历史,但是怎么说呢?创造历史不光只考虑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还需要运气。

虽然当时曹魏外患严重,但是内部并未出现严重的政治动荡和明显的大的隐患,反而是蜀汉内部矛盾尖锐。

胜利可以掩盖内部矛盾,但只要出现前线有失败的隐患,蜀汉内部的矛盾肯定会对诸葛亮产生很大的掣肘。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中为根据地,先后对曹魏发起了五次战争,史称诸葛亮北伐。

这五次北伐中,第一次与第五次是大型全面的战争,第四次是中型区域战争,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小型局部战争。

第一次与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从陇西道进军陇右,在祁山(今甘肃天水附近)与魏军展开拉锯,街亭之战、木门道伏击等许多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便发生在当时的陇右地区。

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渭河南岸)隔着渭水对峙,诸葛亮本想屯田屯兵打持久战,但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此,蜀军退回汉中,诸葛亮北伐就此结束。

诸葛亮前三次北伐皆失利,空手而回。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把控了李严的江州军队。

这次蜀汉的军事实力空前的强大,北伐也难得地顺利,打得曹魏损兵折将,弃城而逃。

尤其是诸葛亮巧施计谋,夺了魏国已熟的小麦,使得同样粮草缺乏的魏国军队军心浮动。

《汉晋春秋》记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

于是魏大司马曹真生病以后。

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命令司马懿屯兵于长安,手下派遣都督张郃,费耀、戴陵、郭淮等将军协助。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胜利而归。

诸葛亮后半生一直再进行北伐,想要完成刘备的心愿,收复中原。

最后过于年老而终,七星灯续命更是被魏征破坏,如果诸葛亮在多活十年,是否真的可以完成心愿呢?其实给诸葛亮给蜀国多少时间,都没有用,都是英雄辈出的诸侯,治国理政都应对自如恰当,深得人心,人民还是希望没有战乱而和平生活,时机不对,三国只能相安无事而等待时机,诸葛亮勉强北伐,只为报刘备知遇之恩,无利益众生福祉之心,逆历史潮流而动,天大能力,也没有用武之地,了无成就,徒留遗憾!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每次诸葛亮都觉得这是蜀汉唯一的生存机会。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担任丞相。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是他的五次北伐,那么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诸葛亮北伐原因诸葛亮北伐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此时天下分为三处,魏国、蜀国、吴国。

诸葛亮是蜀国刘备的谋臣,是他的丞相。

诸葛亮在对北伐的战争一共发动了五次,历时六年,可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他在讨伐的过程之后积劳成疾最终病逝。

他发动北伐的原因是什么呢?刘备他有着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对于刘备这个人所嘱咐的事情还是很放在心上的,因为他非常重情义。

刘备在生前也有着扩大国土的想法,那么他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诸葛亮当然想帮助他来完成了。

诸葛亮善于谋划,北伐也是他想要防守和保存蜀汉的谋划,与其等到别人来打你不如自己主动去打。

他也在害怕其他两国合起来打蜀国,到时候只怕是一切都是为时已晚。

不过当时他是想要取益州和荆州的,但是关羽没能守住荆州。

诸葛亮放弃这个想法,于是他换了战争策略,采取主动防守,他有这样的想法是想借此来扰乱曹魏的经济和战略。

中原地区经济发达,是个繁荣的地方,曹魏的国力强大,远高于蜀汉,不采取主动防守,等待曹魏囤积力量之后攻打蜀汉,那么诸葛亮他们肯定是无法抵挡的。

所以,占据中原这些地区,再借此来削弱魏国的经济,让他们不能直接来攻打蜀汉。

虽然说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也不能说诸葛亮这个方法没有用,魏国忙于应付经济上的损失,以至于诸葛亮死后魏国也没能掀起多大浪来。

传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也料想到了这些,虽然失败了,但也为蜀汉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也是不能不为其称赞的!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了此人有人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了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诸葛亮为什么要杀他呢?又为什么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了此人呢?这个人说起来在三国中也比较出名,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回中的马谡。

马谡的军事才能非常高,但也因为这一点马谡刚愎自用,不肯听别人的建议,导致在街亭一战中失礼,重点是马谡在出发之前还和诸葛亮签订了军令状,这一失败,让诸葛亮即使也很心痛他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依旧还是执行军令,斩了马谡。

诸葛亮前后6次北伐

诸葛亮前后6次北伐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

)”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个人发明木牛流马;馒头(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诸葛连弩;八阵图相关俗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取曹魏武都、阴平二郡!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取曹魏武都、阴平二郡!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取曹魏武都、阴平二郡!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从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

其中,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来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

魏明帝曹叡西征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

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

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因为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上疏请求自贬三等,后主刘禅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

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来说,前两次北伐中原,都是以失败收场的,即便在第二次北伐中斩杀了曹魏将领王双,但是,因为没能拿下千人把守的陈仓,这依然不能说是成功的北伐。

不过,虽然连续失利,可孔明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在公元229年开启了第三次北伐中原之战。

一首先,公元229年春天,诸葛亮遣陈式(一说陈戒)进攻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这意味着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正式开始。

在得知蜀汉大军出动的消息,曹魏名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

曹魏大军得知蜀汉主力已经来到后,选择立即撤退,这让蜀汉得以成功占领二郡。

在攻取曹魏武都、阴平二郡后,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然后留兵据守,自己率军回汉中。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不仅出场的名将相对较少,主要就是诸葛亮、陈式、郭淮这三位将领,并且也没有爆发较大的战役。

换而言之,在诸葛亮率军夺取武都、阴平二郡后,曹魏并没有想要夺回这两个郡。

特别是在得知蜀军主力出动的消息后,更是选择立即撤军。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很可能是因为武都、阴平二郡对于曹魏的战略意义不是非常大,这成为曹魏没有全力争夺的重要原因。

二在汉末三国时期,武都、阴平两郡北接陇右、南抵益州,东面和汉中、关中接壤,地理位置虽然重要。

中华五千年 第35集 诸葛亮北伐

中华五千年 第35集 诸葛亮北伐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第35集 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实现刘备的遗志、恢复汉室而多次发动的对曹魏的军事行动。

北伐从公元228年到234年,持续了六年之久,共进行了五次。

尽管这些北伐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它们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大义的忠诚。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不仅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还成为忠诚、智慧和责任感的象征。

一、诸葛亮北伐的历史背景诸葛亮北伐的起因与蜀汉的地理、政治局势,以及刘备临终前的遗志息息相关。

北伐的目标不仅是恢复中原的汉室统治,还为了提升蜀汉的国力和政治地位。

1.蜀汉的困境蜀汉地处西南,地理条件相对封闭,虽然有益州这一战略要地,但经济资源有限,人口稀少。

与魏国相比,蜀汉的国力较为弱小,长期缺乏外部扩展的机会。

诸葛亮深知,如果蜀汉不能主动出击魏国,时间久了将更加孤立无援。

因此,他希望通过北伐开拓疆域,改变蜀汉的劣势。

2.刘备的遗愿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期望他“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感到肩负重任,必须积极进攻曹魏,以此恢复中原汉室的江山。

3.曹魏的内部分裂尽管魏国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内部也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曹丕去世后,曹魏政权出现了权力斗争,司马懿与其他大臣之间的矛盾为诸葛亮的北伐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内部问题,希望利用魏国内部的不稳来发动军事行动,削弱曹魏的统治力量。

二、诸葛亮北伐的战略与准备诸葛亮深谋远虑,为了确保北伐能够成功,他不仅进行了缜密的战略规划,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增强蜀汉的军事实力。

1.内政改革与屯田政策在军事行动之前,诸葛亮进行了多方面的内政改革,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他推行屯田制,让士兵在战争之外进行农耕,解决了蜀汉长期以来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此外,他还整顿吏治,减少贪污腐败,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率。

通过这些措施,诸葛亮为蜀汉的北伐准备了较为充足的后勤保障。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北定中原,复兴汉室,一直是诸葛亮的夙愿和壮志,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未建奇功,最后病死五原,那么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何在,细数起来,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有五个方面。

第一:战略之失,失之于孤,孤军北伐。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讨伐敌国,多是分几路大军,同时进击。

这样即可以使敌国首尾不能相顾,又能使我方互相策应。

魏灭蜀,分大军三路,钟会统大军居中,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邓艾统精兵从狄道、沓中进军,牵制姜维;诸葛绪统精兵从祁山向武街、阴平桥头进军,切断姜维后路,居右策应。

三路大军分进合击,灭掉蜀国。

晋灭吴,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兵六路进攻吴国。

北宋时期,宋太宗为收复后晋石敬塘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分大军四路北伐。

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按照希特勒的部署,德军进攻苏联分兵三路,北路直指列宁格勒;中路的目标是苏联首都莫斯科;南路则扑向盛产粮食、煤炭和石油的基辅、哈尔科夫和顿巴斯。

二战末期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分兵三路。

迅速歼灭关东军。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北伐魏国的规划是,“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所以,北伐魏国算上东联孙权,是三路出兵,不算孙权,至少是两路出兵北伐。

但是关羽失荆州之后,《隆中对》中规划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也就是从荆州出兵北伐中原的计划破产。

而孙权,据守江东,坐观天下成败,坐山观虎斗。

在诸葛亮北伐时,未能出兵,积极配合,诸葛亮北伐魏国。

诸葛亮五次北伐,孙权只在最后一次,出兵攻魏,而且,一败即退。

未能积极配合诸葛亮北伐。

所以,诸葛亮北伐就只能,从益州一个方向出兵,可以说是,以益州一州之力,战魏国全国之师。

总的来看诸葛亮北伐是,无呼应之国,无策应之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没有守住街亭,街亭一失,全线动摇,全军溃退。

而如果在这时。

孙权能够北攻魏国,策应诸葛亮北伐则情况要好的多。

铁马冰河W诸葛亮六次北伐为何均遭失败?

铁马冰河W诸葛亮六次北伐为何均遭失败?

铁马冰河W诸葛亮六次北伐为何均遭失败?自刘备白帝城永安宫临终托孤后,诸葛亮日思夜虑,没有一天不考虑如何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以及拓展蜀汉生存空间这等迫在眉睫的、攸关蜀汉生死存亡之大事。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以不无惋惜的泣血笔调写道:“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诗中说的就是诸葛亮不顾病弱之躯六出祁山讨伐曹魏的史实,蜀军精锐几乎倾巢而出,可谓不惜血本,令人叹息的是,六次北伐,不仅未获得中原一寸土地,反而落得个国家疲敝,军士死伤枕籍,民众几乎力竭,一时间,蜀汉陷入进退两难、后继乏力的尴尬境地。

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登高望远之能,他岂不知曹魏强大,伐魏艰难?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终成强弩之末,抑或是为了完成对先帝刘备的一个庄严承诺,抑或另有难言之隐?他六次北伐无果,其鞠躬尽瘁、坚忍卓绝的精神,常使后世英雄扼腕长叹,仰慕其高风亮节者无不为他掬一把同情泪。

也有人认为,“明知不可为而不为”才是智者,诸葛亮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精神可嘉,动机则令人起疑。

敬佩、惋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足智多谋的他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呢?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叙述的情节来看,导致诸葛亮六次北伐不顺的败因似乎各有症结对应。

第一次兵出祁山,本来连战连捷,形势一片大好,却因为诸葛亮用人失察,只善夸夸其谈的马谡失了战略要地街亭,使前出的蜀军被老辣的司马懿抄了后路。

第二次北伐因为后勤出了问题,粮草接济不上,眼看马步三军就要饿肚子,只好怏怏退兵。

第三次出祁山征伐魏国,突闻张飞之子张苞伤重死了,诸葛亮肝肠寸断,抑郁成疾,已经没心思指挥作战了,蜀军上下顿失主心骨,没奈何只好撤兵。

第四次出兵北伐,本来开局顺利,谁料司马懿施出一条反间计,因酗酒耽误运粮而被诸葛亮责罚的都尉苟安暗中降曹,他在军中四处散布谣言,后主刘禅偏听偏信,心中起疑,于是下诏令诸葛亮退兵。

第五次北伐,名将李严在转运粮草的过程中出了纰漏,粮草不济导致军中人心惶惶,后主刘禅再次矫诏班师。

【三国历史】诸葛亮北伐的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过程

【三国历史】诸葛亮北伐的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过程

【三国历史】诸葛亮北伐的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过程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计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

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据魏略记载: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

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

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

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

但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安定的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顺利,一旦失利将陷于进退维谷之地,最终诸葛亮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确立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

于是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

魏明帝曹睿乃命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前往抵御赵云。

诸葛亮则亲率主力趁势向祁山发起进攻。

②首战告捷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提兵三十万(实际蜀汉才8万兵马)杀来,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弃守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等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固守待援。

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

陇西郡太守游楚坚决抵抗。

曹魏整个朝廷“朝野恐惧”。

③失守街亭正当诸葛亮率领蜀军一路凯歌高唱,将要兵过渭水,军临长安之际。

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县防御赵云,张?率军五万前往抵抗诸葛亮,曹魏凉州刺史徐邈也遣参军与金城太守率军进攻南安郡。

诸葛亮知道张?乃是魏之名将,此番率军前来必定来取蜀军咽喉之地街亭。

诸葛亮正欲派将镇守街亭时,忽闻参军马谡请命,要领一军往蜀军咽喉要道~街亭把守。

诸葛亮起初不准,但无奈马谡数次请命和立下军令状。

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恐马谡有失、街亭失守。

【三国历史】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

【三国历史】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

【三国历史】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三国历史】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首先,当刘备在世时,诸葛亮赢得了所有战役的胜利,建立了伟大的蜀国,把刘备从逃跑的痛苦中拯救了出来。

然而,刘谦登基后,诸葛亮很少打赢一场像样的仗,而且和以前完全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周瑜比诸葛亮更有军事才能的原因。

最初,诸葛亮的威望很高。

如果北伐成功,刘禅就没有心情吃喝玩乐了。

让我们想想为什么南宋皇帝赵狗杀死了岳飞。

根本原因是他想在北伐战争中反击秦朝和回族皇帝,这严重威胁了赵勾的皇权。

因为他是皇帝,所有人都忽略了他实际上是一个比秦桧更大的叛徒。

诸葛亮被徐舒推荐给刘备后,他必须先熟悉军队,知道自己是谁,才能打百战。

第二,他必须考虑到朋友的面子,不能一走就出丑。

直到徐舒被迫离开,他才真正接管了战斗指挥权。

赤壁之战是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

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有两次最有可能成功。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决定战争结果的三个因素:天时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7年。

由于曹丕去世,曹锐在公元226年继承(曹操早逝),魏国处于混乱状态。

“以赵云、邓志为疑军,占领鸡骨。

魏将军曹震拒绝了。

梁深率军攻打岐山,南安、天水、安定三县反抗魏英良,关中震惊。

”根据《三国志》,他通过进攻东方和西方收复了这三个县。

同年,孙权的北伐几乎与诸葛亮同时进行,这表明孙权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当时赵云还在那里,南方的孟获回到了蜀国。

诸葛亮没有内忧外患,刘禅也没有干涉。

这也是最有希望的时刻。

地利蜀地险恶,不需要太多兵力驻守。

你可以增兵进攻。

事实上,自“赤壁之战”以来,魏国已经退出了霸权的舞台,而在后期,魏国大多处于守势。

魏国:总兵力在6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10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中部洛阳15万(其中10万是机动兵力,用于防备诸葛亮北伐),北线20万人,防备游牧民族(让他们变得很乖)。

舒:总兵力约15万人,其中北线汉中7万人,东线永安3万人,成都据点5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北伐了几次诸葛亮北伐战争原因
2.北伐原因详解:诸葛亮为什么北伐?a.为报先帝,以完遗愿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可看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b.不攻曹魏,蜀汉必亡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后。

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

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

天下大乱,占据蜀地。

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

但是天下将要一统,那么蜀地绝对是一个死牢房,因为你自己打不出去。

而且险山峻岭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不能大规模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后方绝对会被活活拖死。

最终结局是你无兵源、无财力、无民心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c.北伐中原,转移矛盾蜀国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政权。

所以在蜀国第一阶级是荆州集团、第二阶级是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才是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蜀地本土势力)。

在蜀国,该执政掌权的是荆州集团(蜀汉四相全是荆州人)、受联合拉拢的
是东州集团、被排挤打压的是蜀地集团。

由于蜀国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

但是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大惨败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可谓是元气大伤,三方矛盾日渐突出。

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除了任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还任命李严为“副托孤大臣”。

一来可以使双方互相监督,二来可以借机拉拢东州集团。

况且李严也算是半个荆州集团,不与刘备定下的基本国策相冲突。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国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

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

而且可以使蜀国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