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浅谈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哲学比较分析-精品
伊壁鸠鲁哲学的生死观
伊壁鸠鲁哲学的生死观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主张“无我”,即一个人死了不会继续存在,死亡就意味着她的一切都消
失了,因此,生命不仅是可以在永恒和无常之间左右选择,而且仅仅是一轮临时的轮回,
朝花夕拾声声入耳楚歌独抒怀,就像芸芸众生回帝父之前,只是暂时来玩一圈,又怎能用
永恒去形容。
所以伊壁鸠鲁把生命看作一段“转世”的过程,理解为“即生即死”。
在道家思
想中,生死观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的,当一个人死了,不仅仅是他的肉体死掉,而是他
的灵魂穿越了一个大洪荒,重新再生而出,回到另一个存在。
因此,生死不是真正的终结,而只是一种转变,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是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成为了古代伦理学的一种流派。
他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并通过理性思考、自我控制和互助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快乐。
伊壁鸠鲁将快乐分为“精神快乐”和“肉体快乐”两种。
他认为精神快乐是最高境界的快乐,这种快乐源自于理智思考和对道德的实践。
而肉体快乐则是人类本能的愉悦感受,如食物、性爱、睡眠等。
他认为肉体快乐与精神快乐相比,只是一种低级的快乐。
在伊壁鸠鲁看来,快乐和幸福是由人类的内心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因素所决定的。
因此,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性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实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伊壁鸠鲁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来指导人们实现快乐和幸福。
首先,他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认为我们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方式来考虑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他强调了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认为我们需要抑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他提出了互助合作的原则,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合作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最后,他强调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认为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生命,并尽可能地延长寿命,以享受更长久的快乐和幸福。
在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中,他认为道德是快乐和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认为道德行为可以使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而不是为了符合社会的期望或道德规范而奉行道德行为。
他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以人类的快乐为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中考虑道德和快乐之间的平衡。
总的来说,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是以快乐和幸福为终极目标,提倡通过理性思考、自我控制和互助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快乐和幸福。
他认为快乐是自我内在的,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来实现。
此外,他还强调了道德在实现快乐和幸福中的重要性,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以人类的快乐为最终目标。
《伊壁鸠鲁的哲学》读后感
《伊壁鸠鲁的哲学》读后感《伊壁鸠鲁的哲学》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伊壁鸠鲁对于幸福和快乐的理解,以及他对于人类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扰的深刻洞察。
伊壁鸠鲁的哲学主张追求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他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一切行为都应当以追求快乐为根本动机。
他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自律来达到快乐,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选择和节制,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种对于快乐的理解,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让人幸福的东西。
另外,伊壁鸠鲁对于痛苦和困扰的看法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只有通过控制欲望和理性思考,才能摆脱困扰和痛苦。
这种对于痛苦的理解,让我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追求和欲望,思考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以及如何摆脱无谓的痛苦和困扰。
通过阅读《伊壁鸠鲁的哲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哲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绪,认清自己的欲望,找到真正让自己幸福的东西。
在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贫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哲学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来指引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的来说,读完《伊壁鸠鲁的哲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于快乐和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找到真正让自己幸福的东西,走向更加充实和满足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伊壁鸠鲁一样,通过哲学的指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一个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上。
他提出了一种死亡观念,认为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被害怕或者悲伤。
这种观点成为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核心。
伊壁鸠鲁认为,人们对死亡产生恐惧主要源自对未知的恐惧,对死后世界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他坚信生死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死亡。
伊壁鸠鲁主张,我们应该接受并理解死亡,将其视为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他认为,不应该因为恐惧死亡而忽略或放弃生活中的乐趣和幸福。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主张人们对死亡持有一种淡然的态度。
他认为,死亡是对个体的解脱,摆脱了痛苦和烦恼,因此不应该被视为灾难或可怕的事物。
对于一个处境困难的人来说,死亡可以成为一个解脱的途径,从而给予他希望和慰藉。
根据伊壁鸠鲁的观点,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
他认为,死亡的惧怕将会削弱人们的快乐。
为了追求快乐和达到幸福,人们应该摒弃对死亡的恐惧,专注于享受和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伊壁鸠鲁并不是完全否定死亡的存在。
他承认,死亡是一种切断了感觉和意识的状态。
但他认为,对于正在经历死亡的人来说,他们不再拥有感觉和意识,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存在痛苦。
伊壁鸠鲁引用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就像一个人在入睡时,痛苦和困境并不会影响他。
他认为死亡对于我们而言是无法感知和感受到的。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引发了很多讨论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乐观,对死亡持有一种轻视和漠视的态度。
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个仅仅是不再感受和意识的存在,它还意味着与亲人和世界永远分离,无法再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也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所在。
他的观点使人们能够面对死亡,从而减少对未知的恐惧和担忧。
他强调了快乐和幸福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生活和享受每个瞬间。
他的观点提醒我们,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论我们如何恐惧或逃避它,它终将会到来。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跳出了传统的观念和想法,提供了一种对待死亡的新视角。
伊壁鸠鲁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伊壁鸠鲁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伊壁鸠鲁派,又称上古伊壁鸠鲁派,是古印度哲学史上最古老的
学派
伊壁鸠鲁派的主要哲学思想是“阿普拉宗”的思想,最早系统地阐述于《维又豆》。
它主张,客观存在的一切都是不变的,它们有着不同的构成,当其中一部分改变时,它一定会影响其他部分。
这个思想几乎是一种原子论,它认为,物体由许多变化不定的物质组成,每个物质有其质性,并且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结果就是复杂的已知的客观实体,例如人、树、石头、水。
此外,伊壁鸠鲁派还倡导一种“命运”的思想,即认为一切都受到伟大的“运动”所支配,这种“运动”类似于一种根据物质构成及其交互作用而生成的物理宇宙潮流,它受限于以下几个原则:和平、均衡、有序、变化和复杂性。
另外,伊壁鸠鲁派还着重强调“空”的阐述,即认为“空”是宇宙中虚无的存在,它使客观世界的物质和变化获得永恒的定义,并为宇宙的生命赋予了持续的意义。
“空”受到绝大多数哲学家的普遍认可,并且被伊壁鸠鲁派当作基本哲学观点
虽然它们中的许多思想已被古代历史赋予不同意义,但伊壁鸠鲁派一直为无数文化、政治和宗教思想提供了基础思想。
它丰富了古老印度哲学文化,也传播到了其他文化,为世界哲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理论被称为伊壁鸠鲁主义。
伊壁鸠鲁的主要观点包括对快乐的追求和死亡的思考。
在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中,对死亡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伊壁鸠鲁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死亡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死亡对我们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它是一种消逝,类似于我们在未出生之前的状态,我们不会有任何感觉。
伊壁鸠鲁主张我们无需害怕死亡,并应该学会接受死亡的存在。
伊壁鸠鲁同时认为,我们不必为死亡而焦虑。
他指出,焦虑是由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
但对于死亡来说,我们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也不需要担心它。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而不是因为死亡而浪费时间担忧。
伊壁鸠鲁提出了“死亡不是我的事”这一观点。
他认为,死亡不属于我们自己,因为一旦我们死去,我们就不再存在,对我们来说也就不再有任何事情。
我们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担心死亡上,而是应该关注我们所能控制和影响的当下。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伊壁鸠鲁过于简化了死亡的问题,忽视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他们认为,死亡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实,无论我们能否感受到它,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面对死亡,而不是简单地忽视或排斥它。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也受到了宗教的挑战。
许多宗教都提出了关于死亡后生命的观点,或者是关于灵魂的存在与否的问题。
在宗教的视角下,死亡并不是一种消逝,而是灵魂的离开和重生。
对于那些信仰宗教的人来说,死亡可能并不像伊壁鸠鲁所说的那样简单。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他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死亡的存在,不要为它而焦虑,而是珍惜活着的每一刻。
他的观点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因为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不是可以轻易忽略的。
对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我们需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死亡。
伊壁鸠鲁思想总结
伊壁鸠鲁思想总结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哲学家和学派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伊壁鸠鲁主义。
伊壁鸠鲁主义强调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认为这是人类生活的目标。
以下是对伊壁鸠鲁思想的总结。
伊壁鸠鲁主义以快乐为中心,他认为快乐是一切存在的最高目标。
然而,这里的快乐并不仅仅指感官上的快乐,还包括心灵上的平静和满足感。
伊壁鸠鲁主义强调个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追求外部物质的财富或权力。
伊壁鸠鲁主义主张人们应尽可能地避免痛苦,因为痛苦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对欲望的选择和控制来避免痛苦。
按照伊壁鸠鲁的观点,欲望来源于私欲和社会的期望,这些欲望会带来一种不满和焦虑的感觉。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追求节制和满足,以避免痛苦和不必要的欲望。
伊壁鸠鲁主义强调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他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人类的本质。
他不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是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知识。
伊壁鸠鲁主义鼓励个人以自己的判断为依据,并对宗教和传统观念持怀疑态度。
伊壁鸠鲁主义强调友谊和社交关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伊壁鸠鲁主义主张真诚和持久的友谊,认为这种友谊能够带来真正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伊戈鸠鲁主义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持保守的立场。
他认为,人们应该生活在小型自治的社区中,避免参与政治斗争和争权夺利。
伊壁鸠鲁主义主张和平与公正,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战争。
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动荡只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满。
伊壁鸠鲁思想对今天的世界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它表达了对个体精神和心灵福祉的关注,提醒我们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它提醒我们从欲望中解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
它也提醒我们重视友谊和社交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随时保持理性思考和怀疑的观点。
总而言之,伊壁鸠鲁思想可作为我们追求幸福和平静的指引之一。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哲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死亡观。
他认为死亡是无感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死亡。
以下是我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伊壁鸠鲁认为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是所有生命最终的归宿。
对于人类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或回避死亡,而应该接受它。
人生有生有死,死亡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用于追求真理和幸福,而不是被对死亡的恐惧所束缚。
伊壁鸠鲁认为死亡是无感知的。
他认为人类的感官只能在生命活动期间发挥作用,当生命结束时,感官停止工作,我们就不再有感知。
就像我们没出生之前是无感知的一样,死亡之后也是无感知的。
所以,死亡不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也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伊壁鸠鲁的死亡观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他的幸福观相连的。
他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而死亡对于快乐没有任何影响。
他提出了“苦难论”,认为苦难来自于对于欲望的不满足。
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控制欲望,追求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就可以实现幸福。
从这个角度来看,死亡并不是幸福的敌人,我们不应该害怕死亡,而是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去追求快乐。
伊壁鸠鲁的死亡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的观点并不适用于每个人。
有些人可能害怕死亡,因为他们担心离开生活和他们所爱的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即使死亡是无感知的,他们仍然感到无比恐惧。
伊壁鸠鲁的死亡观忽视了人对于永恒存在的渴望。
人类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超越有限的生命,追求永恒的存在,而死亡将永恒的可能性从我们身上夺走。
伊壁鸠鲁的死亡思想也暗含着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
他将自己的死亡观推广为普遍的观点,并对于他人的观念缺乏尊重。
他认为他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是错误的,应该被他的观点所取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念和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提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即我们不应该害怕死亡,而应该接受和珍惜有限的生命。
他的观点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因为每个人对于死亡有着不同的感受和观念。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观点中涵盖了许多关于死亡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的死亡哲学思考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伊壁鸠鲁认为死亡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生命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与出生一样自然,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就像过去许多世界上文化和宗教所强调的,每个人都必须死亡,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世上。
因此,伊壁鸠鲁建议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其次,伊壁鸠鲁认为死亡并不是一种痛苦,因为痛苦需要感官的参与,而死亡只是生命结束的时间点,不涉及痛苦这种感官体验。
因此,对于他来说,死亡并不足够可怕,也不应该被视为一种无法忍受的体验。
第三,伊壁鸠鲁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有一种机制来应对死亡。
他认为人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不会永远活着,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适应死亡。
因此,他倡导人们应该一直保持与死亡的联系,这有助于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和接受死亡的想法。
此外,伊壁鸠鲁也提出了一种解释死亡的方式,这种方式与人类普遍接受的宗教理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他认为,死亡并不是人类生命的彻底终结,而只是生命状态的一种转换。
人们就像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一样,从生命状态经过死亡后变成了另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转换可以被视为一个永恒的周期,生与死交错循环。
最后,伊壁鸠鲁还强调,死亡不应该成为约束人们生活的恐惧,事实上恰恰相反。
死亡可以激发人们珍视生命和时间,更好地品味生命之美,这也是一种互补的回应。
当人们了解到自己不可能永远活着时,他们可能会更珍惜自己的时间,更好地活在当下。
总之,伊壁鸠鲁的死亡观念具有深层次的思考和洞察力。
当人们试图理解自己的死亡时,可以从他的哲学思想中获得一些启示,以更健康、更正面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本质。
浅谈伊壁鸠鲁
浅谈伊壁鸠鲁的思想【提要】:伊壁鸠鲁的学说一直是古今中外的学者所探讨、研究、论证的课题。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文明开启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所创的哲学观念富有科学和伦理启蒙精神。
马克思高度评价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 说在希腊化时代这个“哲学的狂欢节”中, 壁鸠鲁学派朝气蓬勃, “披上芬芳的春装”。
①在今天,伊壁鸠鲁的学说仅仅被理解为“享乐主义”的代名词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要重新认知伊壁鸠鲁的思想,形成对伊壁鸠鲁公正公平的理解和判定。
【关键词】:伊壁鸠鲁马克思哲学快乐主义社会契约一、伊壁鸠鲁和马克思哲学在马克思看来,古希腊衰落时期的哲学不是应该被忽视的,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选取了“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鸿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个题目, 研究伊壁鸿鲁的哲学“与古代希腊哲学的联系”, 认为它们“是罗马精神的原型, 即希腊迁移到罗马去的那种形态”, “充满了特殊性格的强有的、永恒的本质, 以致现代世界也应该承认它们的充分的精神上的公民权。
”【1】伊壁鸿鲁哲学在马克思看来实际具有某种空前绝后的地位, 他把自己看作是伊壁鸿鲁哲学的继承和光大者。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 他更是有意和善意地多次提到伊壁鸿鲁, 比如,“真正的商业民族只在于古代世界的空隙中, 就象伊壁鸡鲁的神只存在于进步的空隙中, 或者犹太人只存在于波兰社会的缝隙中一样”, 【2】“古代的商业民族存在的状况, 就象伊壁鸿鲁的神生活世界的空隙中一样。
”作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一种表达和实现方式,他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为我们展现了他在走向唯物史观之前思想发展的一些特质。
举例来说,马克思在此时已经发展成为一名无神论者。
他声言:“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
”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无神论特征表示赞许,这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特色。
马克思强调指出,伊壁鸠鲁不承认神对自然和历史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认为人的愚昧和恐惧是宗教的基本前提,并且希望人摆脱对神的恐惧。
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分析
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提出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 平民百姓都应该修道积德, 修好自身, 从而影响到家、 乡、 邦、 乃至 都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下面分析这两种思想的异同。 天下。 这种涉及与儒家的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思路是一样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是关于人的学说, 或者是关于人生的哲 的, 都强调从个人开始, 并逐步扩大影响范围,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 学的。儒家的人生的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教诲人们应该怎 的, 每个人都修好自己, 整个的天下就是理想状态了。可见儒道 样的生活, 如何做人。 历代的儒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人生的哲 都是循着 “个人——社会” 的模式来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 学作了分析。 儒家的人生哲学认为, 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有效 第四,在实现人生的社会理想的方式儒道也是有相同之处 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所贡 的。儒道的 “有为” 与 “无为” 是相通的。道家的 “无为” 与儒家的 献。因此, 儒家的人生哲学具有乐观主义的性质的。儒家特别重 “有为”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差别很大, 但实际上, 道家的 “无为” 还 视现世的人生, 珍视生命的价值, 肯定生命的意义, 追求生命的价 是 “有为” 的。 “无为” 只是一种手段, 其目的还是为了以 “无为” 达 值。他强调人在人生活动中的能动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 认为人 到 “无不为” 。 儒家虽然倡导 “有为” , 但实际上儒家也有 “无为” 并 是人生的主体, 是自己人生活动的主宰。儒家认为, 人生的不朽 不排斥 “无为” 。 价值, 在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儒家提倡 第五, 儒家和道家都关切人的生命价值, 追求人生的崇高境 “刚健有为” 、 “自强不息” 的人生奋斗精神, 追求道义, 并为人们构 界, 儒家赋予生命的价值以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 儒家认为成就 建并执着的追求仁爱精神, 反对那种把世界视为苦海, 悲观厌世, 最高的道德境界, 实现人的价值就在现实世界之中。 人的精神生 无所作为的人生哲学, 反对那种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 活和精神生命价值高于物质生活和物质生命的价值。道家重视 反对那种无视人的物质需要, 否定人的物质利益, 以追求虚幻的 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 即个体价值, 它主张顺应自然, 反对刻意 来世幸福为目的的绝对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认为, 以自然、 完美为满足, 最终复归自然。 人生问题也是道家哲学的内在的主题。 道家的哲学以 “重生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 先秦时期的儒道两家存在很多相同 轻物” 为出发点, 其思想体系以 “道” 为核心, 其基本的精神却在 或相通之处。正是这些相同和相通指出促进了儒道两家的相互 “自然” 两字。所以, 它的人生哲学既具有重生和轻物的特点, 呈 吸收和相互提高, 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弘扬和发展。 现出鲜明的自然主义的色彩。 道家的人生哲学从人和自然、 人和 二、 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不同点分析 物、 人和人的关系出发, 阐述人生的态度。道家的人生哲学的第 第一, 儒家与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不同。 儒家关心的是 一个观点是顺应自然, 返朴归真, 强调人应该复归自然, 人得之于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与儒家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不同的 天的自然本性才是至正之德。道家的第二个人生哲学的观点是 是, 道家不只关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而是站在整个 “重生轻物” , 淡化名利。 道家的第三个人生哲学的观点是倡导与 宇宙乃至全人类的高度, 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终极关怀。 世无争、 全生避害, 躲开人世的危险。 他对人性、 自然、 自由的追求, 他对名利的鄙视, 它的柔弱不争的 一、 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相同点 处事态度, 它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及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第一, 儒家和道家都是乐生的人生态度: 儒家认为人生是难 在今天看来人具有现代的意义。 得的。人是万物之灵。既然为人, 就应该积极的把握人生, 发挥 第二, 对于人生的态度儒家与道家是完全不同的。 儒家的避 自己的重大作用。这都表现了儒家对人生的积极的态度。先秦 乱世与乱政, 是与道家相近相补的一面。 儒家的人生态度从总体 的道家比较达观, 对生死没有那样的执着。道家崇尚自然, 认为 上是积极进取的。 但是道家的人生态度则是完全的消极避世的。 生和死都是自然界正常的现象。 道教主张要修炼, 修炼的目的就 因为有道无道对道家已无意义, 不管政治的好坏与否都应逃避。 是要长生成仙, 神仙可以长生不老, 能够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 儒道的处世态度对中国传统士大夫和普通的百姓均发生了重要 所以道家对人生是积极顺应的。 的影响, 甚至至今仍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人生选择。 第二, 先秦的儒家和道家无论是 “仁” 或是 “道” 的思想, 都是 第三, 儒道两家的人生进退之道或者是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态 济世救世的情怀奔走四方, 以持守真道的决心授徒讲学, 无论是 度从总体上说是有差异的。所谓入世是人的生活总是在社会中 出处进退, 都充分的表现了对人的关注。 虽然他们对人的苦难的 进行的, 个人的幸福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种种联系取得的, 所以 感受程度不同, 所实行的拯救方法也不同, 但是他们确实是胸怀 向外依赖与社会, 投身于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相反, 一个 天下, 冷恤众生的。 人反身向内求诸于自己,从自我内在的心里寻找生活的快乐之 第三, 儒道都采取类推的思维方式来寻求社会理想的实现道 源, 尽量减少与大众世俗的联系, 摆脱对社会的依赖, 从而享受自 路。儒道都主张非暴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道家提倡要从自 由自在的逍遥, 我们称之为出世。儒家激励人们入世进取, 建功 身做起, 自己修好道, 再逐步推广开来。强调无论是统治者还是 立业, 而道家则是关照自我, 明哲保身。 但是儒家 (下转第 365 页)
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与人生观
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与人生观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以其客观唯物主义思想和人生观而闻名于世。
伊壁鸠鲁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与人生观的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组合构成了世界上的一切物质。
伊壁鸠鲁的这一观点与现代科学的原子论相契合,表明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根据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人类的感觉和知觉是由原子和空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他认为,人的感觉和知觉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幻觉。
这一观点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性,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也对人的行为和道德观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欲望和快乐驱使的。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为了达到心灵的安宁,人们应该摆脱欲望的束缚,追求适度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伊壁鸠鲁的人生观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愿望来生活,而不是被社会和他人的期望所束缚。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为了他人的认可和社会地位而追逐虚荣和名利。
这一观点对现代社会中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的思潮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和人生观也对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提出了批判。
他认为,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虚荣的欲望,导致了内心的不满和焦虑。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适度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而不是无休止地追求更多的财富和物质。
这一观点对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倡导意义。
总之,伊壁鸠鲁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与人生观为我们认识世界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浅析杨朱与伊壁鸠鲁思想之异同
浅析杨朱与伊壁鸠鲁思想之异同【摘要】杨朱和伊壁鸠鲁都是古代哲学家,分别代表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伦理学思想。
杨朱注重人性本善,主张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伊壁鸠鲁则强调快乐和自由,提倡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在比较两者思想时,可以看出他们在人性观、道德观和修身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相似之处,比如都认为人应该追求真理和自我完善。
杨朱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而伊壁鸠鲁更注重个体的快乐和自由。
通过分析两者的思想,可以让人更加全面地了解东西方哲学思想,寻找到相通点和差异之处,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杨朱、伊壁鸠鲁、思想、异同、比较、相似点、总结1. 引言1.1 简介杨朱与伊壁鸠鲁是古代中国和希腊的两位著名思想家,分别代表了中国儒家和西方自然哲学的思想流派。
杨朱是儒家学派中代表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人物,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包容和关爱。
而伊壁鸠鲁则是原子论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万物皆由原子构成,强调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虽然来源和文化背景不同,但在一些观点上却有相似之处。
他们都关注个体的幸福和快乐,认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他们也都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两位思想家在具体的道德理念和人生观念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我们本文探讨的重点。
通过对杨朱与伊壁鸠鲁思想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思考模式与智慧。
2. 正文2.1 杨朱思想概述杨朱(约公元前440年至公元前360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性恶论”和“自然无为”等重要思想。
杨朱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人们本能地追求私利和享乐,因此必须要通过道德教化和自我修养来约束人性,才能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与进步。
杨朱强调“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人为干预,不强求。
伊壁鸠鲁之生死观
||快乐就是最大的善《生命的目的》一书中所说的话:“如果抽掉了嗜好的快乐,抽掉了爱情的快乐以及听觉与视觉的快乐,我就不知道我还怎么能够想象善”。
他又说:“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
”是的,伊壁鸠鲁并不反对肉体的快乐,他不是禁欲主义者,他也肯定人的“口腹的快乐”,并评价颇高。
他说:“心灵的快乐就是对肉体快乐的观赏。
心灵的快乐之唯一高出于肉体快乐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学会观赏快乐而不观赏痛苦;因此比起身体的快乐来,我们就更能够控制心灵的快乐。
”在你的心灵中,要使自己学会观赏快乐而不要观赏痛苦。
比如说,身体的痛苦谁都无法避免,但是你能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来减轻这种痛苦;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身体痛苦得很厉害,那么这种痛苦肯定会很短暂;如果它的时间拖得很长,那么也没关系,你就可以靠着心灵的训练,转移对痛苦的注意力而只想念幸福事物的那种习惯来加以忍受。
要快乐,心灵和肉体必须要达到平衡, 当身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就没有痛苦;所以人能把握平衡是一种大智慧,要寻找安宁的快乐而不要求激烈的欢乐。
如此看来,伊壁鸠鲁先生会愿意永远处于饮食有节的状态,而不愿处于大吃大喝的状态。
最后,快乐归结为什么呢?一句话“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精神上的平静和快乐还是要有一定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但是他同时也认为要得到快乐,人的欲望要尽可能降低,使生活简单化,养成俭朴生活的习惯。
而且,人要得到快乐,还要有精神生活,重视知识的培养和友谊的增进,这样做既能使人增进健康,又使人不至于贪得无厌,这样就免除了痛苦的干扰。
最后,人就能达到一种身心宁静怡然自得的“不动心”的理想状态。
这就是人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善,也是人生最终的目的。
“除非有人看见我们存在,我们是不存在的;在有人能懂得我们的话之前,我们说什么都没有意义;而经常有朋友围绕身旁,我们才能确认自我;朋友知我、关心我,构成一种力量,这样我们才能不生活在麻木不仁之中。
从伊壁鸠鲁悖论谈起
从伊壁鸠鲁悖论谈起——驳基督教“人性恶”之说伊壁鸠鲁(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坚定的原子论者,他是完全够得上“唯物主义者”这个称号的,自然而然的,他也会是个无神论者。
他否定宗教,否认神是最高的法则制定者,他提出的口号是:“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1]伊壁鸠鲁悖论(Euthyphro Paradox)是其最著名的思想遗产之一。
所谓的伊壁鸠鲁悖论,前提是建立在基督教给上帝的三个基本属性: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
基于这个前提,伊壁鸠鲁表述如下: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恶”呢?[2]伊壁鸠鲁悖论几千年来一直作为基督教的强有力怀疑推理而存在,根据这一表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四个:1.神不存在。
2.神存在,但并不全能、全善。
3.神有使他不能消灭善的苦衷。
4.恶不存在。
但无论是这四个可能结论中的哪一个,都不可能被基督教所接受。
于是,出现了一门旨在解决这种悖论的学问,这门学问由著名的西方哲学大师莱布尼茨创立,在他1710年所写的《神义论》(Theodicy)中,莱布尼茨论认为一个道德上及实际上有邪恶的世界,要比一个只有善的世界为好,因为在形上学来说,那是更丰富的。
但这一理论有时也是很无力的,比如当我们听说出现印度洋海啸,死伤无数时,我们怎么相信,这种自然的作恶,比全善更好。
一个似乎比较合理的让步,是由圣奥古斯丁(Sanctus Aurelius Augustinus)做出的,圣奥古斯丁认为恶是一种缺乏善的表现,即恶是善的缺失,恶主要的根源是用“对自己的爱”取代了“对神的爱”。
浅谈伊壁鸿鲁的快乐哲学的内在旨趣与伦理意义论文
浅谈伊壁鸿鲁的快乐哲学的内在旨趣与伦理意义论文浅谈伊壁鸿鲁的快乐哲学的内在旨趣与伦理意义论文伊壁鸠鲁出生于希腊萨摩斯岛,父母是雅典人,从小就开始接触不同的老师及学派,他熟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及皮浪的怀疑论学说。
在各城邦讲学后,于公元前305 年在雅典创立了“花园”学园,他敞开大门欢迎妇女及奴隶前来学习,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他的学生们也同样给予了他强烈的忠诚感,他们著书立说,以膜拜自己的老师。
伊壁鸠鲁生活在希腊化时代,当城邦失去了依靠,心灵便无所归依。
动荡的生活让他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向内转移,为心灵找寻安身之处。
他以原子本体论为哲学基础,发展出快乐主义伦理学,使伊壁鸠鲁学派成为希腊化时代最为著名的派系之一。
一、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诚然,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成,但其中的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背景“在亚历山大病逝后,将领们便掀起了瓜分帝国的狂潮,形成了三大王国。
”人们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口中学习到的以城邦为本体的古典伦理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使人们失去安身立命之所,城邦的破坏让人们的心灵家园也无所归依,人们不再从参与公共生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要考虑如何在个人与庞大帝国中来寻找自己的处世之道。
文德尔班就曾将这一时期的希腊定义为“探讨伦理的时期”,如何在大变化的时代下寻求自身的幸福便成为人们的不断思考的问题。
伊壁鸠鲁哲学就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
(二)理论背景与外部大时代背景相适应,此时的新的政治结构成为时代变革的表征之一。
早期的城邦理想被个人主义所替代。
希腊古典政治伦理学中最突出的一点即倡导的城邦伦理要求人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雅典给世界带来了民主,这种民主体现在了雅典人人参与公共生活。
二、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基本思想综述在伊壁鸠鲁看来,学习哲学真正的目的'在于让人过上快乐的生活。
而科学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科学并没有实用性:建筑、算数、绘画这些都没有用。
哲学家伊壁鸠鲁:幸福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哲学家伊壁鸠鲁:幸福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首先,肉体上的快乐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单纯以肉体上的刺激为快乐,而极力追求它,是不会带来幸福的。
伊壁鸠鲁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肉体处于无痛苦的状态,没有了干扰,他就是幸福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说:一个人处于没有痛苦的状态就是最大的幸福。
伊壁鸠鲁还认为,心灵的快乐超越于肉体的快乐,永恒的快乐只能到心灵中寻找。
人生的真正目的不是把强烈的肉体快乐永恒继续下去,而是寻找一种心灵上的宁静状态。
在这个物质利益压倒一切的时代,人们已经不自觉将快乐和财富等同起来。
这没错,拥有了财富,我们可以吃尽山珍海味,游遍五湖四海,但心灵的空虚却像一颗定时炸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会找上门来袭击我们。
一个有趣的寓言。
隆冬来临之前,有三只小田鼠忙忙碌碌为过冬做准备。
第一只田鼠拼命找粮食,将所有能找到的粮食都拖进洞里;第二只田鼠拼命找御寒的材料,将稻草棉絮都拖到洞里;而第三只田鼠却一直在田埂边上晃悠悠,注视来来往往的人。
另外两只田鼠就指责它,你怎么这么游手好闲!这只田鼠也不辩解。
寒冬到了,三只小田鼠挤在一个非常狭小的洞里,发现吃的东西够了,御寒的材料也够了,然而大家在小洞里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十分难受。
这时,第三只小田鼠就开始讲故事。
它说,在你们忙碌的时候,我其实也没闲着,我在田埂上看到每一个人,都会观察他在做什么;听到每一个人说话,都会留意他在讲什么;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听到了很多美妙的歌曲,并且将它们都记录下来了。
这样,这只小田鼠每天给另外两只小田鼠讲故事、唱歌,它们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漫长的冬天。
原来,精神的需求是如此的重要!很多人好像遗忘了这点,拼命地追求物质利益,却放逐了自己的心灵。
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世界上只有孩子和智者最懂得这一点。
可是,你有多久没去聆听孩子银铃般的笑声了呢?《列子·周穆王》讲了一个故事。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解读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解读一、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思想伊壁鸠鲁哲学是一种强调快乐和幸福的哲学。
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应该是追求快乐和幸福。
这里的快乐不是指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指心理上的平静和安宁。
他认为,人们常常追求的物质财富、名利、权力等都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而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二、如何实现快乐和幸福1. 消除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困扰:伊壁鸠鲁认为,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困扰是影响人们快乐的两大障碍。
因此,他主张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平静来消除这两大障碍。
他强调饮食健康、适度运动、合理休息等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冥想等心理调适方法。
2. 追求知识:伊壁鸠鲁认为,知识是人们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世界的真相和本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平静和自由。
因此,他主张不断学习和探索知识,尤其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3. 友谊和社交:伊壁鸠鲁认为,友谊是人们获得快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爱和支持,认为这种友谊关系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
同时,他也认为社交活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从而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快乐。
4. 避免无谓的担忧和恐惧:伊壁鸠鲁认为,无谓的担忧和恐惧是影响人们快乐的常见因素。
他主张人们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冥想来减少这些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三、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伊壁鸠鲁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快乐主义哲学成为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影响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同时,他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的方法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伊壁鸠鲁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们提供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方法和途径。
四、总结伊壁鸠鲁哲学是一种关注人性、快乐和幸福的哲学。
它强调通过消除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困扰、追求知识、友谊和社交以及避免无谓的担忧和恐惧等途径来实现快乐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哲学比较分
析
引言:伊壁鸠鲁又与此前及此后的其他流行的快乐主义有本质的不同,在西方,人们谈到伊壁鸠鲁主义通常有不同的联想,以下是小编对伊壁鸠鲁与道家的人生比较分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古希腊伊壁鸠鲁学说和中国先秦道家学说
1. 古希腊伊壁鸠鲁学说
同早期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不同,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客体的人生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
伊壁鸠鲁(Epikouros)作为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家,自然要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观察人与世界。
尽管对善的求索和关于人生目的论的解释都深刻地显示着先哲的影响,然而,从人生之至善或者人生的最高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伊壁鸠鲁与他们的观点{1}迥然不同,他明确指出: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
我们认为它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
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要获得它{2}。
对快乐的至善定位也与同时代诉求德性的斯多葛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
从渊源上来说,无论是第一哲学还是人生哲学,他主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和理论,由马克思当年的博士论文《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可知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但毕竟,根本方面还是一致的,所以周辅成的《西方伦名著选辑》一书将他们放在了同一章,称作德谟克里特-伊璧鸠鲁路线。
作为柏拉图最讨厌的思想对手,德谟克利特也把快乐视作最高的善,如,他说过: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3}。
与德谟克利特的箴言集锦有所不同,伊壁鸠鲁的学说已经体系化;另外,伊壁鸠鲁貌似以原子论为基础来推导出他的人生哲学,实质上是为成就后者而选择了前者。
因为原子论的宇宙阐释相比较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或奥尔弗斯教义的神秘主义来说是最唯物的,即最能减轻神或来世对此生此世之人的纠缠和瓜葛,而且相对于泰勒斯等对宇宙本源或水或气的解释更加成熟和圆通。
如果说德谟克利特是的、柏拉图是的、亚里士多德是生物学的话,那么伊壁鸠鲁则是伦理学的,人生哲学是他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然而,伊壁鸠鲁又与此前及此后的其他流行的快乐主义有本质的不同,即使今天,在西方,人们谈到伊壁鸠鲁主义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联想:其一,与美食、烹调、感官享受密切相关的快乐原则;其二,原子论{4}。
从hedonism(享
乐主义)又叫Epicureanism(伊壁鸠鲁主义),以及Epicurus(伊壁鸠鲁)与epicure(美食家)的词源关系,可知以上观念的广泛流行。
然而,这却是对伊壁鸠鲁学说的最大误解。
昔勒尼学派在其早期创始人亚里斯提卜(苏格拉底的学生)那里可谓赤裸裸的享乐主义,认为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应该追求眼前的、现实的肉体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这样的快乐主义过于肤浅和盲目,因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事物产生快乐的同时往往也会附带着痛苦,他说:没有一种快乐自身是坏的。
但是,有些可以产生快乐的事物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