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中西医治疗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眩晕西医病名:高血压、颈椎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
以头晕目眩。
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2005年)1).病史应详细了解眩晕的特点:发作的缓急,诱因和持续时间,发作时能否站立或倾倒的方向,发作与头位和体位的关系。
既往用药病史特别是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等以及引起中枢损害的药物如镇静药和麻醉药,既往头部外伤史、眼耳部疾病史、心血管病史、内分泌代谢及血液病史。
2).伴随症状主要是迷走神经激惹症状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
特别要注意神经系统的伴随症状。
3).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脏和胸部检查,耳部及全面完整的神经系统查体。
4).辅助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超、头颅CT和MRI、脑电图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听力检查以及化验检查。
(二)证候诊断:1. 肝阳上亢证: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2. 气血亏虚证:头目眩晕,劳则加剧,神疲健忘,声低气短,面白少华或萎黄,或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 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
偏于阴虚者兼见咽干,形瘦,五心烦热,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偏于阳虚者兼见面色白或黑,形寒肢冷,遗精滑泄,舌淡嫩,苔白,脉弱。
4. 痰湿中阻证:头重如蒙,头目不清,或伴视物旋转,胸闷不食,嗜睡,时吐痰涎,舌苔腻,脉滑或弦滑。
5. 瘀血阻窍证:眩晕日久,头痛明显,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唇舌色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三、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眩晕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胡希恕,字令宫,别号范亭,是中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医学家。
他擅长眩晕的治疗,多次以自己独特的眩晕医案获得医学界的赏识。
以下是胡希恕治疗眩晕的相关参考内容。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恶心甚至呕吐等不适感。
眩晕的原因往往与中枢神经系统、内耳、视觉系统、血管系统等有关。
根据不同的病因,胡希恕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他治疗眩晕的一些常见医案:1. 脑血管性眩晕:方药:茯苓、神曲、制半夏、青黛、红花、细辛、香附、天冬、生甘草。
功效:祛风活血、开窍化痰。
案例:患者男性,50岁,头晕欲仆,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头部刺痛感。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上述方药,加减治疗十天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头晕明显减少,能够正常行走。
2. 内耳源性眩晕:方药:天麻、白芷、制半夏、细辛、元胡、延胡索、木香、生姜、生甘草。
功效:祛风定志、消痰散结。
案例:患者女性,60岁,头晕伴有耳鸣和耳聋,长时间站立或转头时症状加重。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上述方药,加减治疗两个疗程,患者耳鸣和耳聋减轻,头晕明显减少。
3. 颈动脉源性眩晕:方药:川芎、白芷、制半夏、木香、龙骨、撒木香、生姜、玄参、细辛、生甘草。
功效:疏风行气、消痰止痛。
案例:患者女性,45岁,头晕伴有颈痛和颈部僵硬感。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上述方药,加减治疗一个疗程,患者颈痛明显减轻,头晕症状消失。
除了中药治疗,胡希恕还提倡结合针灸疗法对眩晕进行治疗。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身体的机能状态,进而缓解眩晕的症状。
例如,对于脑血管性眩晕,他常使用足三里、百会、太阳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加强祛风活血的疗效。
需要说明的是,治疗眩晕应根据具体病因和个体情况来制定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提及的参考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具体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眩晕症60例
效 : 晕 、 聋 、 鸣症 状 有 不 同程 度 减轻 ; 效 : 头 耳 耳 无 头晕 、 耳聋 、 鸣症状 仍有 发作 或无改 善 。 耳 1 4统 计 学 处理 计 数 资 料用 卡 方 检 验 , P< . 以 00 .5为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患者列l 为观察治疗对象 : 有眩晕 、 耳聋 、 耳呜症状 ; 无 颈椎病 , 中耳炎 、 膜穿孔 、 耳道耵 聍 、 无 鼓 外 耳外
( 收稿 :0 O 1— 修回 :0 1 】—2 ) 2 l一 1 9 2 1 —{1 6
发病 人 群 , 因可 能 为 : 原 动作 要 领 掌握 不 够 ; 练 训
准备不足 ; 急于求成 , 训练过度。因此 , 肩袖创伤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老 年 眩晕 症 6 O例
盖 全武 李 莉
限 公 司 ,产 品 批 号 :I B 0 ,国 药 准 字 : OX2
麻素注射液联合西药利多卡因注射液和尼莫地平 治疗 老年 眩晕 症 6 0例 , 与单 纯应 用西 药利 多卡 并
因注射液 和尼 莫地平 治疗 6 0例对 照观察 , 现报 道
如下 。
H 0 106 06g 加入 0 9 20 34 ). , . %氯化钠注射液 20 5 ml静 脉 滴 注 1d , / 。其 他 如 降 血 压 、 降血 糖 、 降血
伤、 听神 经瘤 等病 , 无心 、 、 、 脑 肝 肾严重 疾病 ; 确诊
为 内耳 动脉 硬化所 致 老年 眩 晕症 。10例 随 机分 2 为 观察组 和 对 照组 各 6 0例 。观 察 组 男 3 8例 , 女 2 2例 ; 年龄 6 8 0~ 1岁 , 平均 6 6岁 ; 并 高血 压病 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30例
10 ‘ 7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光 明 中 医 2 1 年 8月 第 2 01 6卷 第 8期
C G M A gs 2 1. o 2. J MC u ut 0 1 V l 6 8
② 可以减少 渗 出和感染 机会 。烧烫 伤患 者 因血 管通 透
性增 高 , 引起大 量血浆 自创 面外渗 , 结果 使有效 循环 血 量锐 减 , 易发生 低 血 容 量休 克 。经 创 面外 用 虎 杖烧 而 伤油 以后 , 可较好 的形 成一层 保护 膜 , 而减少 创 面的 从 渗出, 大大 降低 了低 血容 量性 休 克发 生 的可 能性 。通 过观 察对 比 , 使用烧 伤 油和不使 用烧 伤油 的 区别 , 前者 在短 期 内创 面渗 出 明显 减 少 , 面 干 燥 较 快 , 者 相 创 后 反 。另外 , 伤患 者皮 肤 受 损 , 障 功能 丧 失 , 菌易 烧 屏 细
滴 天麻素 注 射液 0 6 , . g 复方 丹参 注 射液 2 0 和能 量 5 ml
组5 %葡萄糖 注射 液 2 0 l 5 m 加入 维 生 素 c 3 , g 维生 素
B 10 g 0 m 。眩晕 症 状 重 者 可 选 用 静 脉 点 滴 利 多 卡 因
1m 加入 5 葡 萄糖 20 l呕 吐症 状 重 者 肌 肉注 射 0l % 5m,
于趁 虚而人 , 而这 一层保 护膜 如 同一 道屏 障 , 以抑制 可
疗 , 比结果 , 用烧伤油 治疗 的患 者较其 它两种治 疗 对 采
方法 的患者 提前 1周痊愈 出院。④无 毒副作 用 。经 临
床使用 一百 多例 患者 , 出现毒 副作 用 , 面积烧伤 患 未 大 者治疗 期 间多次查 肝 肾功 能 , 均未 见 肝 肾损 害 。⑤ 可 以大大 降低 医疗成 本 。烧 伤油组 方 中八 味 药材其药 源 丰富 , 价格低 廉 , 配制 方 法 比较简 单 , 用亦 比较 方 且 使 便 ( 果将 该 烧 伤油 制 成 气 雾 剂 , 用则 更 为 方 便 ) 如 使 , 这样可 降低 医疗成 本 。就 当前 医疗 市 场价 格 , 用植 采 皮手术 疗法 , 其成本 要高 于该疗 法 的 3— 4倍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笔 者用 利 多卡 因及 天麻 钩藤 饮 加减 治疗 眩晕症 3 例 收到 较 5 生 活 尚能 自理 ;无效 :症 状稍 好或无 好转 。 理 想 的效 果 ,现报 告如下 : 4治 疗 结 果
1临床资料
3 例 均 为 急症 留察 患 者 。女 2 例 ,男 1 例 。年 龄 最 大 6 5 3 2 5
临 研 床 究
篓鬟 塞 枣
薹 Htsaan JN 要 1u o em- a l a ue ge 0 1 rM 2 . l td z 0 y 7 h i
方永 奇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眩 晕症 疗 效 观 察
【 中图分类号 】R 5 . 2 53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1 7 — 7 3( 0 0) 7 0 9 — 1 6 2 3 8 2 1 0 — 0 0 0
岁,
中 西 医 结 合 组 :1 例 ,有 效 1次 ,无 效 1 ,有 效 率 达 3 2 次
92_% 。 3
西 医组 :l例 ,有 效6 ,无 效5 ,有 效率 达5 . 1 次 次 4 %。 5 最 小 1岁 。农 民3 ,教 师 1例 ,干 部9 ,工 人 7 ,居 4 例 4 例 例 中医组 :l例 ,有 效5 ,无 效6 ,有效 率 达4 . 1 次 次 5 %。 5 民4 。发病 时 间最短 l , ,最 长 1天 。发 作与 患 者受 凉 、劳 例 d时 5 中西 医结合 组 与西 医组差 异显 著 ( ( . ) ) 中西结 合 P O5 0 。 累 、情 绪改变 、月 经及用 药有 关2 例 ,发 作前 无诱 因7 。在 3 组 与 中医 比较差 异显 著 ( 0 5 8 例 5 P< . >。 中医组 与西 医组 比较 差 异 0 例 中,耳 鸣3 ,听力 减退 5 ,恶 心 呕吐伴 自身旋 转 或景 物旋 不显 著 。 例 例 转 1例 ,不敢 睁眼起 床7 ,脉 搏慢 面色苍 白 ,血压 暂时 下降者 5讨 论 8 例 4 。随机 分为 中西 医结合 组 、中医组 、西 医组 。 例 本 症 多 因受 凉 、劳 累 、情 绪 改 变 而 起 ,虚 者 居多 。劳 则 伤 肾 、恕 则 伤 肝 ,均 为 肝 阳之 盛 故 头 晕 头痛 加 甚 。肝 火 扰 动 西 医组 :利 多卡 因 l l m J 1%葡 萄糖水 50 l 滴 ,每 心 神 ,故 少寐 多 梦 。 口苦 ,舌质 红 、苔 黄 、脉 弦 ,皆是 肝 阳上 m/  ̄ 人 0 k 1 ] 0 m静 天 1 ,连用3 次 天。然后改用尼美舒利O1,谷维素2mg . g 0 ,每天3 亢 。脉 细 数则 为肝 肾阴虚 内热之 象 。治 法宜 用 平肝 潜 阳 ,滋 养 次 ,视病情定1—3天为 1 5 0 疗程。 肝 肾 。故 用天 麻 钩藤 饮加 减 。利 多 卡因 治疗 眩 晕的 确切 机制 不 中 医组 :天麻钩 藤饮 加减 ,每天 l ,分上 下午 口服 ,l— 详 。 国内外 学 者认 为 ,可 能是 通过 利 多 卡因 直接使 用 周 围中 的 剂 5 3 天为 1 程 。基 本方 :天麻 1g O 疗 5 ,钩藤 lg O ,生石 决 明2 g 0 ,牛 动脉 轻 度扩 张 ,解 除迷 路 动脉 痉挛 ,改善 内耳 的微 循 环 ,使 内 膝 lg O ,桑 寄生 1 g 0 ,杜 仲 lg O ,栀仁 1g 0 ,黄芩 1g 2 ,茯 芩 lg O, 耳淋 巴压 力 降低 ,消除 症状 。谷维 素 可能 是改 善 和调 节植 物神 夜交 藤 1g 2 。如肝 火过盛 可加 龙胆 草 、菊花 、丹皮 增加 清肝 泻火 经功 能失 调 有关 。尼美 舒 利是 一种 非 甾体 消炎 镇痛 药 ,也 是一 之 力 。如 眩晕 急剧 ,泛泛 欲 呕 ,手足 麻木 ,甚则 震 颤有 阳动 化 种 非 类脂 醇抗 风 湿药 ,中服 吸 收迅 速 ,排 泄快 不易 蓄积 ,能清 风 之 势者 ,可 加龙 骨 、牡 蛎 、珍珠 母 等 以镇 肝熄 风或 加 羚子 角 热 镇通 消炎作 用 较阿斯 匹林 强 1— —3 倍 。 6 2 清 热熄 风 。 中西 医结 合 组 :使 用 西 药 的 同时 加 服 中药 ,疗 程 同 单 纯 组。 作者 单 位 : 420 湖南省  ̄ I市城 步苗簇 自治 县儒 林镇 卫生院 2 50 I 18 ]
眩晕症中西医诊疗考核试题及答案
眩晕症中西医诊疗考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不包括()[单选题]*A、曲普坦类药√B、B受体阻滞剂C、钙通道拮抗剂D、抗抑郁药2、梅尼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单选题]*A、发作性头痛B、发作性黑朦C、发作性眩晕VD、发作性腹痛3、眩晕与非眩晕性头晕的鉴别在于()[单选题]*A、后者有无力感B、后者有恶心感C、后者没有头重脚轻感D、后者没有运动性幻觉V4、眩晕是一种()[单选题]*A、对外界刺激的反应B、身体的不平衡感C、自身或周围环境的运动性或位置性的幻觉VD、极度的疲乏感5、后循环缺血常表现为()[单选题]*A、突然发作的头晕,症状持续较短B、缓慢起病的头晕C、进行性加重的头晕D、突然发作的头晕,症状持续时间较长√6、60岁男性,活动中突感眩晕,头痛,呕吐,步行不稳,20分钟后昏迷,呼吸节律不整,诊断为脑出血,其部位为()[单选题]*A、脑颍叶B./JWC、脑桥D、基底节7、与眩晕有关()[单选题]*A、内侧丘系B、耳蜗、迷路、薄束和楔束C、迷路、前庭神经、内侧纵束,D、膝状体、内囊后支8、BPPV有效的治疗方法()[单选题]*A、口服抗晕药物、B、确诊后给与手法复位治疗VC、静脉输注活血药物D、激素治疗9、眩晕患者对症治疗的目的是()[单选题]*A、消除眩晕的病因B、尽快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VC、去除眩晕的病灶D、保守治疗10、梅尼埃的手术适应症是()[单选题]*A、保守治疗无效、听力完全丧失或严重丧失B、频繁发作C、反复出现耳鸣D、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11、()提出无痰不作眩[单选题]*A、未丹溪√B、李杲C、张从正D s刘完素12、眩晕的病位在(),与三脏相关[单选题]*A、脑B、心√C、胆D、脑A、肝阳上亢B、脾虚气血不足,C、脾虚痰湿中阻D、肾虚清窍失养14、眩晕患者见腰酸腿软,耳鸣如螳,辨证为()[单选题]*A、肝阳上亢B、脾虚气血不足C、脾虚痰湿中阻D、肾虚清窍失养√15、眩晕患者阴虚不足者,加()[多选题]*A、生地√B、白木√C、玄参VD、麦冬√E、龙胆草16、眩晕患者气虚自汗,力口()[多选题]*A、防风√B、浮小麦√C、阿胶D s地黄E、桂枝A、黄连温胆汤B、泽泻汤√C、苓桂术甘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五苓散18、眩晕患者便秘者,力口()[多选题]*A、大黄√B、由肖√C、当归龙荟丸√D、龙胆泻肝丸E、黄苓19、眩晕发作时应(),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普及
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普及颈性眩晕是指颈椎运动中发生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除此之外,还伴有颈肩背痛、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耳鸣乏力等问题,甚至会发生短暂性术发作性意识障碍或者跌扑等临床综合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临床治疗发现,颈性眩晕患者多数为男性,尤其是以中老年人居多。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颈性眩晕发病率为17.3%左右,而随着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颈性眩晕的发病患者年龄越来越小,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来。
针对颈性眩晕症,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法,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综合中西医治疗理念后为患者进行治疗,将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下面,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颈性眩晕的中西结合疗法,提高民众对此病的知晓度。
1.中医病因病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颈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眩”即为眼花,“晕”则是头晕,由于二者常常都是同时出现,故而将其统称为“眩晕”。
症状较轻的患者闭眼稍作休息,即可缓解,而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如同乘坐车船,感觉天旋地转,无法站立,更有甚者会突然出现扑倒现象。
对于眩晕的起因,古代医学《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灵枢卫气》中认为“上虚则眩”;《证因脉治》中也指出“有火则灼炼成痰,无火者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阳之气窒塞不通,而为恶心眩晕。
”所以,在中医学的领域中,将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归结为肝肾不足、风阳上扰、气血亏虚以及痰瘀内阻等,在病因病机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导致人体的头部经气运行不畅,髓海空虚,脑失所样,出现眩晕。
若以中医辨证的理论来说,眩晕患者多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是此病的主要内在因素。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说,颈性眩晕患者中,属于虚证者较多,所谓虚证即为气血亏虚、髓海空虚、肝肾不足等;而痰浊中阻,瘀血阻络以及肝阳上亢等则属于是实证或者本虚标实证,故而有学者认为,眩晕的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和阴阳,针对精虚者,应当将治疗重点放在益精填髓以及滋补肾阴上;针对气血虚亏者,则要想办法为他们益气养血、调补脾肾;肝阳上亢者,则应做到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痰湿中阻者,治疗方向为燥湿化痰;若患者已经出现了瘀血,则要通窍活血。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主要是从病因入手,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改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 艾灸疗法:艾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循环,缓解眩晕症状。
通常在头部、颈部、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印堂、足三里等。
3. 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中医会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来调理身体。
常用的中药有白术、黄芪、当归、川芎等,可以改善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等症状。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物具有药性,通过调理饮食可以改善眩晕症状。
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有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等。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其他方法,如推拿按摩、气功、理疗等,以达到调节身体功能,改善眩晕症状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方法必须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因此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
头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头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头晕是指人们感到头部有旋转、摇晃、眩晕等不适感觉,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认为,头晕症通常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引起的。
中医辨证
中医将头晕症辨证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面红目赤、头痛等症状,可通过调理肝阳来缓解。
2. 脾胃虚弱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调理脾胃来恢复身体功能。
3. 血虚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心悸、眩晕等症状,可通过补充血液营养来缓解。
4. 痰湿内蕴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胸闷、嗓子有痰等症状,可通过清除痰湿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头晕症主要采用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草药疗法: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柴胡、黄芪等。
这些草药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头晕症状。
2. 针灸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头晕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头晕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结论
头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它通常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引起的。
中医辨证可以将头晕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
然而,中医治
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基层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基层中西医结合诊疗方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ZYYXH/T4〜49--2008 )。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1月第18卷第1期)(1)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三140mmHg和(或)舒张压三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水平分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三180mmHg和(或)舒张压三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鉴别诊断初诊高血压应鉴别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常见的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大动脉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等。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肾气亏虚证:腰脊疫痛(外伤性除外)、胫疫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眩晕的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眩晕的治疗方案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的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查阅国内外治疗有关眩晕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研究结果。
结果:中医内外治法结合西药对于治疗眩晕疗效较好,且复发概率较低。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效果显著,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眩晕;治疗方案;研究进展1.眩晕的病因病机据研究发现,眩晕的研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也曾两次提及,分别为其命名为“眩冒”“眩扑”等。
现代中医学者在沿袭古人的基础上,对于眩晕病因病机的理解有了继承与发扬。
眩晕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脑。
而其中,虚多指肝、脾、肾三脏虚损,实多指风、火、痰、瘀等实邪为患。
而上述这些因素既可单独出现又可相互夹杂,形成虚实夹杂之证[1]。
虚可致眩,即为阴虚,阳虚,气虚三者致眩。
阴虚致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见眩晕与肝密切相关。
肝阴不足,虚火上炎,犯于头目则见眩晕。
临床常见肝肾亏虚导致的肝阳上亢型眩晕,肾阴亏虚无以养肝,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上犯于脑窍则见肝阳上亢型眩晕。
阳虚致眩,临床常见脾肾阳虚并见证,脾虚则见水湿无从运化,肾虚则见周身不得温煦,使得寒湿更甚。
寒湿阻于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见眩晕[2]。
气虚致眩,则✱【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505181164558)Δ【通信作者】胡庆蓉,女,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
E-mail:****************【作者简介】薛玉瑾,女,研究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
为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所见眩晕。
实者致眩,可见风火痰瘀阻滞气机,瘀阻脑窍,清窍失于濡养或瘀阻日久化热,上扰清窍而见眩晕。
因此可见眩晕分虚实两大类,彼此之间可相互夹杂,临床治疗需辨证分型,灵活掌握。
2.眩晕的辨证分型眩晕临床上常见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四型。
根据四型的致病特点,而致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眩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特征是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眩晕症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眩晕症的中医辨证方法以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等信息,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辨别眩晕症的类型
眩晕症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内源性眩晕症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外源性眩晕症则与外界刺激、情绪等因素有关。
辨证施治
- 内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采用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案,例如调理肝脾胃经络,舒肝解郁,健脾和胃等。
同时,草药中的某些成分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进一步缓解眩晕症状。
- 外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通过改变环境、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中草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辨证的结果,中医常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来治疗眩晕症:
-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眩晕症状。
- 中药煎剂: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可以开出适合患者的中药煎剂,以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眩晕症状。
- 针灸疗法:利用针刺和刺激穴位的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结论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眩晕症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眩晕症状,进行辨别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中医药物治疗眩晕:传统疗法与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物治疗眩晕:传统疗法与现代研究进展眩晕,又称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周围环境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伴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常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等问题相关。
以下将介绍中医药物治疗眩晕的传统疗法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1.眩晕症在生活的某些瞬间,你是否曾感觉周围的世界开始旋转,仿佛一切失去了稳定?这种感觉被称为眩晕,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感。
眩晕虽然并非独立的疾病,却是众多疾病和情况的共同症状之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眩晕,以其特有的旋转或不稳定感,常常使人感到身处一片混乱之中。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与内耳问题相关,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内耳是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当其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或受损时,就会产生旋转、晃动或失衡的错觉。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眩晕。
脑部损伤、中风等情况可能影响大脑的平衡中枢,从而造成眩晕。
颈椎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眩晕原因,因为颈椎的问题可以影响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从而导致眩晕症状。
药物副作用、血压异常、情绪压力等也可能导致眩晕。
药物中一些成分可能干扰平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眩晕。
血压异常,如低血压,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
情绪压力和焦虑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引起眩晕。
对于那些频繁出现眩晕症状的人,尤其是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寻求医疗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眩晕的具体原因。
这种个性化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缓解症状。
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但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可以用来减轻症状,物理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和气血流动来缓解眩晕。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平衡和协调功能,从而减少眩晕的发作。
1.传统疗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治疗眩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性眩晕52例
中 图分 类 号 R 4 . 73 5 0
文 章编 号
文 献标 识码
A
1 7 — 9 X( 0 0) 1 0 3 — 6 2 3 7 2 1 l — 0 6 01
小血栓脱 落堵塞远端 的动脉 :椎动脉 受机械性 压迫 , 或 近年来 .笔 者用 中西 医结合 方法 治疗 椎动 脉性 发生狭 窄或闭塞 : 颈部交感 神经受 刺激等引起椎 动
4 讨 论
关 键 词 椎 动 脉 性 眩 晕 半 夏 白 术天 麻 汤
倍 他 司 汀
本病 多发 于 中老 年患者 。 以眩晕 、 视物旋 转 、 恶心 呕吐为主要症状 . 严重者 或反复发 作者则威胁 患者健 康 现代医学认 为 . 椎基底 动脉供血 不足性 眩晕主要 是 由于 动脉粥 样硬 化 、 脉管 腔痉 挛 、 动 动脉 管壁 的微
外耳 源性 眩晕 症 、 眼源 性眩晕 症及颅 内 占位 性病变 。
颅后 窝 占位 、 脑梗死 、 出血 及炎症 等 。 脑 2 治疗方 法
前庭 神经传 导 据临床 观察 . 中西药联 用可 明显 改善脑部 血液循
增加脑 细胞及 内耳供血供 氧 , 改善 眩晕等症状 , 较 2组 均 口服倍 他 司汀 6 , 日 2次 , 疗组 加 环 。 mg 每 治 单用倍他 司汀治疗有较好 疗效 。 临床上值 得推广 。 服半夏 白术天麻汤 化裁治疗 基 本方 : 姜半 夏 1g 白 0, 术 1 g 天麻 1g 当归 1g 葛 根 2 g 陈皮 1g 川 芎 5 参 考 文 献 5, 2, 0, 0, 0,
≯
誊
3 疗 效 观 察
31 疗效标 准 临床 治 愈 :眩 晕症 状及 体 征 消失 ,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椎 动脉 性眩 晕 5 2例
突然天旋地转了怎么办?眩晕的中西医治疗
突然天旋地转了怎么办?眩晕的中西医治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一种经历:在起床的那一刻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睁开眼睛,只能赶紧躺下、闭着眼睛进行稍微的休息,等症状有所缓解后或者依靠家属的搀扶才敢缓慢的起床。
当这种症状发生时常常伴随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耳鸣等症状,休息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有些人还会反反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我总是出现这种天旋地转的情况,是贫血吗?是低血糖了吗?”其实,突然间的天旋地转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就是患者生病了,根据医学的专业名词来说就是患者患上了眩晕症。
那么,什么是眩晕症,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中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让我们跟随文章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眩晕症?眩晕通俗的来说就是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在进行不停的旋转、摇晃、物体倾斜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在简单的来说就是患者时常感觉自己“飘飘忽忽”的像喝醉了酒一般,大脑清醒但总感觉事物在晃动走不稳的情况。
眩晕症还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主要是由于眼部或者身体的前庭系统等疾病引起的,患者会时常感觉到物品或自身有旋转感。
而假性眩晕主要是由于身体的疾病引起的,大多为心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内分泌失调、中枢神经遭受损害等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头晕,但不会出现明显的旋转感。
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由此中医认为,眩晕是因为肝风内动,肝阳上扰所导致的。
眩晕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周围性眩晕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
其特点为: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
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病的价值研究
2023年9月第9卷第9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病的价值研究刘礼臣刘礼臣,,郭伟训郭伟训,,冉静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脑病科,江苏盱眙211700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接受西药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30例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中医症候积分及眩晕症状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和次症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痰浊中阻型眩晕病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有效性高。
关键词倍他司汀;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证候;眩晕症状;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9.31Study on the Valu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Caused by Phlegm and Turbid ObstructionLIU Lichen, GUO Weixun, RAN JingDepartment of Encephalology, Xuy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uyi, Jiangsu Province, 211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due to phlegm obstruc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hlegm-medium obstruction type vertigo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erebral Disease of Xuy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betahistine, and 3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anxia Baijutsu Tianma Ta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evidence points and vertigo symptom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20, P=0.038).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mptom poi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ertigo disorder scal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hlegm-medium obstruction type vertigo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vertigo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high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Key words Betahistine; Banxia Atractylodes and Tianma Decoction; TCM syndromes; Vertigo symptoms; Therapeutic effect眩晕病发病因素比较复杂难查[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症治疗眩晕是临床极常见症状之一,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是临床上眩晕的主要原因,依据病变部位及临表的不同可分为周围性(真性)和中枢性(假性)两种。
病因治疗且不谈,仅抗眩晕治疗就常常困扰着我们,1.眩晕停 25mg tid2.2. 非那根 25mg im3安定 10mg im 镇静4苯海拉明 20mg im 改善迷路水肿眩晕虽然比较复杂,但大多数的就那么几种,我先开个头:如果是老年人,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又比较多,最多见的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动脉血栓。
治疗上当然要在对症的基础上增加改善循环的药物,同时要注意纠正呕吐引起的体液丢失、离子紊乱等问题。
如果是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最多见的是焦虑症引起的眩晕发作,容易被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此时给抗焦虑治疗效果会比较好,舒乐安定 1 mg tid po. 短期使用;塞乐特 20mg qd po. 恐怕要长期用。
实在要补液的话可以给用刺五加静电,改善循环减轻迷路水肿的同时还有镇静的作用。
如果是青壮年,以前有过类似发作,通常有疲劳、精神因素等诱因的,植物神经紊乱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不用药,睡个好觉第二天也能缓解,可以对症处置一下使用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纳络酮、甘露醇联用治疗眩晕症~他的理论是: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能使脑干结构的生物电活性趋向正常化,可解除脑干血管痉挛,使脑血流充盈良好,改善椎一基动脑供血,降低脑干结构的病理灶兴奋性。
利多卡因还有使周围小动脉轻度扩张的作用,可解除迷路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使内耳淋巴的产生和吸收恢复平衡,解除迷路水肿。
使内淋巴液压力降低,消除平状。
利多卡因还对神经的轴突和突触的钠--钾通透性有影响,使传导时间延长,从而使神经的冲动传入趋于平衡使症状减轻。
此外,还有镇静作用,故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病人有效。
纳络酮是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中存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调节全身生理功能的作用,β-内啡肽的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提高脑组织供血缺氧,恢复脑细胞功能。
所以纳络酮对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均有很好的功效,且无副作用。
山莨菪碱可以改善微循环,可以对抗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呕吐、出汗等症状。
甘露醇可以解除膜迷路的水肿,并有抗氧化作用。
所以上四药联用治疗各种不同眩晕症,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对症治疗异丙嗪,倍他司汀(敏使朗)效果不错。
部分病人需加用抗抑郁治疗。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是根本。
一、急性期的治疗:1、一般治疗:(1)、注意防止摔倒、跌伤;(2)、安静休息,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避声光刺激;(3)、低盐低脂饮食;(4)、可低流量吸氧;(5)、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
2、对症治疗:(1)、抗眩晕:可选服敏使朗(merislon)6mg、眩晕停25~50mg3/日,或西比灵5mg1/晚等抗晕药;重症者还可加用安定(10mg)或非那根(25~50mg)、鲁米那(0.1g)肌注等镇静剂,但要注意药物剂量和血压下降。
(2)、止呕吐:应用上述镇静剂后,病人多能立即入睡数小时,醒后症状多可缓解,但宜重复给药1~2次以巩固疗效。
需要时尚可选用吗丁啉10mg3/日或胃复安10mg肌注或口服3/日。
(3)、其他:对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先行心理治疗,需要时可选用百忧解(20m)、左洛复(50mg)等抗焦虑抗抑郁药。
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防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二、间歇期治疗1、防止复发:避免激动、精神刺激、暴饮暴食、水盐过量和忌烟酒,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免复发。
2、加强致病危险因素的管理:调控血压的稳定性,防止血压的过高和过低;避免头位的剧烈变动等。
3、病因查找和治疗:积极查找病因,病因明确者应积极根治,如听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壶腹嵴顶结石病的手法复位和脑血管疾病的分型分期治疗。
如病因虽明但一时尚不能去除者可予以药物治疗。
三、常用药物及其治疗机制1、镇静剂(1)、安定:机制:系γ-氨基酸T受体抑制剂,可抑制前庭神经核的活性,并有抗焦虑及肌肉松弛作用。
剂量:5~10mg口服1~2次/日,呕吐严重可改用10mg肌注或静滴。
(2)、利多卡因:机制:能降低脑干及前庭终器的神经兴奋性。
剂量:1~2mg /kg加入5%葡萄糖100~200ml静滴或缓推。
具有减轻眩晕和耳鸣功效,但应注意心脏并发症。
2、抗胆碱能制剂:机制:阻滞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的结合,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抑制腺体分泌。
适用于胃肠等自主神经反应严重者,但青光眼者禁用。
(1)、氢溴东莨菪碱:副交感神经阻滞剂,0.3~0.5mg口服、皮注或稀释于5%葡萄糖10ml缓慢静注。
(2)、东莨菪碱透皮治疗系统(TTS-S):对梅尼尔病性眩晕的效果良好,对恶心、呕吐严重者尤为适用。
(3)、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肌注。
(4)、山莨菪碱(654-2):10mg肌注或静滴。
3、兼有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的制剂:如苯海拉明、非那根等。
4、改善血液循环和抗晕类:(1)、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sibelium):机制: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死亡;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
剂量: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口服1/晚,症状控制后应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不超过2个月。
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突发性眩晕症2个月的疗效不佳者应停药。
(2)、敏使朗(merislon):成份为甲磺酸倍他司汀,为组胺类药物,作用较组胺持久。
机制: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
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分泌和吸收,消除内耳水肿。
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
对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剂量:6~12mg3/日;西其汀口服液10ml3/日,重症者可将西其汀针剂(含倍他司汀20mg)加入250ml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日,10~15次为一疗程。
(3)、碳酸氢钠(NaHC03):机制:中和病变区的酸性代谢产物,释放C02和提高局部C02分压,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解除中、小动脉痉挛;提高机体碱储备,促进营养过程正常化。
剂量:3%NaHC03100~200ml静滴1/日,连续5次。
(4)、盐酸罂粟碱:机制: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脑血管阻力。
剂量:30~60mg3/日皮下、肌肉及静脉注射,一日总剂量不宜超过300mg。
(5)、55%C02混合氧吸入:机制:影响血管纹中的碳酸酐酶,将氢离子吸人蜗管,降低内淋巴pH值和改善内耳微循环。
剂量:每次吸入15分钟,3/日。
(6)、低分子右旋糖酐:机制: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管内凝血,吸附和改变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电荷,促使红细胞相斥而不易凝聚;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和稀释血液作用;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易从尿中排出,有渗透性利尿作用,以改善内耳微循环。
剂量:250~500m1静滴1/日,连续7~14次。
(7)、中药制剂:复方丹参、川芎嗪、血栓通、银杏叶制剂、葛根素等有扩血管作用。
5、利尿剂(1)、乙酰唑胺(Diamox):机制: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使肾小球H+与Na+交换减慢,水分排泄增快,消除内耳水肿和降低外淋巴渗透压剂量:250mg口服2~3/日,以早餐后服药疗效最高,药效可持续6~8小时,对急性发作时的疗效较好。
长期服用者可同时口服氯化钾缓释片0.5g3/日。
(2)、双氢克尿噻(HCT):机制:直接作用于肾髓襻升支和远曲小管,抑制Na+的再吸收,促进水、钠排泄(利尿)、减轻内耳水肿和改善血循环。
剂量:25~50mg口服2~3/日。
口服后l小时显效,2小时达高峰,药效持续12小时。
口服1周后应停药或减量,长期服药可引起低血钾故应注意补钾。
(3)、50%甘油溶液:增加外淋巴渗透压,减轻膜迷路积水。
50~60ml口服2/日。
6、其他药物(1)、三磷腺苷(ATP):机制: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参与体内脂肪、蛋白、糖核苷酸代谢,为细胞供应能量。
剂量:10~20mg肌注或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1/日,1~2周为1疗程。
(2)、胞二磷胆碱(CDP):机制:改善脑组织代谢。
剂量:0.25肌注1~2/日或0.5~1.0静滴1/日。
(3)、类固醇:对与自身免疫或变态反应因素有关的梅尼尔病有益。
剂量:地塞米松片0.75mg口服3/日,1周后递减;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1/日,3~5天后递减。
(4)、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族、C和烟酸等。
四、特殊治疗:具有个性的治疗方法。
1、中耳加压治疗:机制:使前庭神经反应加快;使外淋巴压增高,使内淋巴流向内淋巴囊;使壶腹、囊斑心钠素分泌增加,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cAMP)的活性而调节内淋巴的数量。
此疗法对病史短和听力有波动的梅尼尔病的效果较好。
2、体位疗法:机制:通过体位变换的机械力促使黏附在半规管壶腹嵴顶处的耳石微粒分散、溶解,以加快恢复。
方法:病人闭目取坐位,向一侧侧卧至一侧枕部接触检查床面,保持该位置直至眩晕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侧侧卧重复治疗一次,每3小时两侧交替进行1次,直至眩晕症状消失为止。
症状多在1~2天减轻,7~14天内消失。
此疗法对壶腹嵴顶结石病效果较好。
3、手法复位疗法:(1)、后半规管结石病:目的:使后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回到椭圆囊。
方法:以改良的Epley方法为常用:①从坐位快速成仰卧位,患耳向下,头后仰45°,患者出现典型的眼震;②待眼震消失后保持该位置2~3分钟,颈部保持伸展位,头转向对侧90°;③继续将病人转向对侧肩部,头呈俯卧位(从原来位置转了180°,此时身体呈侧卧位);④1~2分钟后恢复坐位,促使游动的微粒从后半规管沿总脚进入椭圆囊。
注意事项:①整个操作保持平稳、连续的动作;②扶持病人头部操作时,注意观察向健侧转动时有无第2次眼震出现,并注意其方向。
可以无第2次眼震出现,并有时无法确定其方向坐起后再观察有无眼震和眩晕。
在治疗成功的病例回复坐位后将看不到眼震,而在治疗前常规检查通常可看到反向眼震;③病人回家后睡高枕2天,不向患侧卧;④1周后复查再行Hallpike变位眼震试验,如无眼震出现为痊愈;否则,可重复上述手法,再1周后复查。
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以除外颅内病变。
(2)、水平半规管结石病:目的:使水平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水平半规管的非壶腹端进入椭圆囊。
方法:以Epley方法和Lempert法为常用。
Epley方法:①平卧,头向患侧转90°;②转头90°至面向上;③头继续转90°;④头转90°,身体转180°呈仰卧位;⑤继续转头90°;⑥恢复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