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中西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眩晕症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眩晕症60例
伤、 听神 经瘤 等病 , 无心 、 、 、 脑 肝 肾严重 疾病 ; 确诊
为 内耳 动脉 硬化所 致 老年 眩 晕症 。10例 随 机分 2 为 观察组 和 对 照组 各 6 0例 。观 察 组 男 3 8例 , 女 2 2例 ; 年龄 6 8 0~ 1岁 , 平均 6 6岁 ; 并 高血 压病 合
0 0 ) 具 有可 比性 。 .5 ,
内耳 的血 液 主 要 由迷 路 动 脉 ( 内听 动 脉 ) 所 供给 。迷路 动 脉可来 自椎 动脉 、 小脑 下后 动脉 、 基 底动 脉或小 脑 下前 动 脉 ( 以来 自小 脑 下前 动 脉 或 基底 动脉 者 为 多 ) 随 第 V IV I对 颅 神 经 进 入 , I、 I I 内耳 道 后分 为 3支 : 即前庭 支 、 庭 蜗 支 和蜗 支 。 前 此诸 动脉 支 皆为终末 支 , 无侧 支循 环 , 因此发生 阻 塞时 , 不能 由其 他动 脉 的供 血加 以补 偿 。另外 , 从
( 收稿 :0 O 1— 修回 :0 1 】—2 ) 2 l一 1 9 2 1 —{1 6
发病 人 群 , 因可 能 为 : 原 动作 要 领 掌握 不 够 ; 练 训
准备不足 ; 急于求成 , 训练过度。因此 , 肩袖创伤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老 年 眩晕 症 6 O例
盖 全武 李 莉
转 标 准》 进 行 。治 愈 : 晕 、 聋 、 呜 症 状 完 头 耳 耳

眩晕的中西医诊治及中医护理

眩晕的中西医诊治及中医护理
6.嘱患者戒烟戒酒;遵医嘱坚持进行病因治 疗及前庭康复治疗;眩晕发作频繁者,应避免 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 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每天监测体温、血压、心率、舌苔、 脉象。
3.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 音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 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颅内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 第四脑室肿瘤和其他部位肿瘤等。
(3)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 肿。
(4)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 延髓空洞症。
(5)癫痫。
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晕和原发病的其他表 现。
3.其他原因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阵发性心 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神经保护剂和康复剂:维生素B1、B12、VC、 ATP、辅酶 A、辅酶Q10、胞二磷胆碱、GM-1等。
(二)间歇期的处理
(3)手术针对病因治疗 迷路摘除术:已确诊一侧内耳迷路疾病,听力 已近丧失,且经药物治疗仍长期眩晕发作,严重 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者。 前庭神经切断术:上述表现患者,听力尚佳者。 乳突切除术:与中耳和乳突感染相关的迷路炎。 肿瘤切除术:脑干、小脑、小脑桥脑角、颞叶肿 瘤等占位性病变。
2. 轻症适当活动,避免过劳,眩晕发作 时可闭目养神,重症者宜卧床休息,减 少头部转动,坐椅、床铺避免晃动。症 状缓解后方可下床活动,改变体位时动 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动作应缓慢,防止起立行走跌倒。做 到 三个“一分钟”:即人醒来后在床上 躺一分钟;起床之后在床头靠一分钟; 起床后双腿下垂等一分钟。

中医治疗眩晕医案

中医治疗眩晕医案

中医治疗眩晕医案

患者李某,女,56岁,长期患有高血压,近期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眩晕病,痰瘀互结证。

治疗原则为化痰祛瘀,平肝熄风。

治疗方法:

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中药颗粒剂:丹参饮、血府逐瘀颗粒。

中药膏方:阿胶膏、山楂荷叶膏。

针灸治疗:百会、风府、太阳、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推拿按摩:头部按摩、颈部按摩。

食疗:山楂荷叶茶、菊花枸杞茶、芹菜汁等。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头晕目眩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恢复。继续治疗一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生活恢复正常。

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此医案中,针对患者的痰瘀互结证,采用化痰祛瘀、平肝熄风的治疗原则,综合运用中药汤剂、颗粒剂、膏方、针灸、推拿按摩和食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上医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摘要:眩晕属于一种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性疾病,随着对该病研究不断深入,当下临床中针对该病诊断方式有多种,且可有效确定患者病情。基于此,本文主

要围绕眩晕展开研究,阐述中医和西医对眩晕症诊断方式或判断依据,并探讨当

下较为常用的中西医治疗方式,旨在为眩晕症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眩晕症;中西医;结合诊治

前言:眩晕症是由不同病因导致患者在空间定位方面出现功能障碍而引发的

动性或位置性错觉,该症状涉及内科、耳鼻喉科等学科,发病后会出现明显外物

或自身旋转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听觉障碍等,严重影响

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应针对该病做好诊断工作,确定患者疾病类型

和致病原因等,从而采用适合方式进行治疗[1]。目前,针对该病治疗中有多种方式,而中西医结合作用效果较为理想,本文就中西医结合诊治展开综述。

1中医辨证

眩晕症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其中,颈性眩晕症属于一种常见类型,该症是

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范畴,中医认为“眩晕即旋转不定,甚则晕倒”,该症最早记录于“内经”,被称之为“眩冒”,并认为眩晕症与外邪、肝风及体质虚弱相关,同时疾病发病

受血虚、肾海不足等因素影响。《灵枢·大惑论》中记载“故邪之中于项,……,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医学心得·眩晕》中记载“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而带抑肝之剂”,而《景岳全书·眩晕》中则记载:“眩晕一症,虚者%、二耳。”从多种不同古典中医书记载中,可发现眩晕与脑血管疾病、肝肾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2治 疗 方 法
3疗效标准
有效 :眩晕 及伴 随症 状 消失 ,参 加 一般 T作 不 受 限或 症状
减轻来自百度文库,
( 接8 页 ) 上 9
参考文 献
【 1 ]张之 南 ,沈悌 .血 液病诊 断及 疗效 标准 【 .第二 版 . M]
自血 病型 例数
A L— 2 N L M 型 4
3 例诱导缓解后巩 固强化 化疗及 中药辅助治疗
A L— 3 N L M 型 7 ( T A A O D 三联诱 A R + T + A) C R 58 - 行中枢自
【 4 ]陈灏珠 等 .实用 内科学 第 1版【 】 O M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
版 社 ,1 9 :1 3 — 9 3 9 7 9 6 1 5 【】 i g S i g L i F t 1 h 4 ae l k m a 5 J n ,J n ,L G ,e a T e ess fe e i a Z a Q . o u
岁,
中 西 医 结 合 组 :1 例 ,有 效 1 次 ,无 效 1 ,有 效 率 达 3 2 次
92_% 。 3
西 医组 :l例 ,有 效6 ,无 效5 ,有 效率 达5 . 1 次 次 4 %。 5 最 小 1岁 。农 民3 ,教 师 1例 ,干 部9 ,工 人 7 ,居 4 例 4 例 例 中医组 :l例 ,有 效5 ,无 效6 ,有效 率 达4 . 1 次 次 5 %。 5 民4 。发病 时 间最短 l , ,最 长 1天 。发 作与 患 者受 凉 、劳 例 d时 5 中西 医结合 组 与西 医组差 异显 著 ( ( . ) ) 中西结 合 P O5 0 。 累 、情 绪改变 、月 经及用 药有 关2 例 ,发 作前 无诱 因7 。在 3 组 与 中医 比较差 异显 著 ( 0 5 8 例 5 P< . >。 中医组 与西 医组 比较 差 异 0 例 中,耳 鸣3 ,听力 减退 5 ,恶 心 呕吐伴 自身旋 转 或景 物旋 不显 著 。 例 例 转 1例 ,不敢 睁眼起 床7 ,脉 搏慢 面色苍 白 ,血压 暂时 下降者 5讨 论 8 例 4 。随机 分为 中西 医结合 组 、中医组 、西 医组 。 例 本 症 多 因受 凉 、劳 累 、情 绪 改 变 而 起 ,虚 者 居多 。劳 则 伤 肾 、恕 则 伤 肝 ,均 为 肝 阳之 盛 故 头 晕 头痛 加 甚 。肝 火 扰 动 西 医组 :利 多卡 因 l l m J 1%葡 萄糖水 50 l 滴 ,每 心 神 ,故 少寐 多 梦 。 口苦 ,舌质 红 、苔 黄 、脉 弦 ,皆是 肝 阳上 m/  ̄ 人 0 k 1 ] 0 m静 天 1 ,连用3 次 天。然后改用尼美舒利O1,谷维素2mg . g 0 ,每天3 亢 。脉 细 数则 为肝 肾阴虚 内热之 象 。治 法宜 用 平肝 潜 阳 ,滋 养 次 ,视病情定1—3天为 1 5 0 疗程。 肝 肾 。故 用天 麻 钩藤 饮加 减 。利 多 卡因 治疗 眩 晕的 确切 机制 不 中 医组 :天麻钩 藤饮 加减 ,每天 l ,分上 下午 口服 ,l— 详 。 国内外 学 者认 为 ,可 能是 通过 利 多 卡因 直接使 用 周 围中 的 剂 5 3 天为 1 程 。基 本方 :天麻 1g O 疗 5 ,钩藤 lg O ,生石 决 明2 g 0 ,牛 动脉 轻 度扩 张 ,解 除迷 路 动脉 痉挛 ,改善 内耳 的微 循 环 ,使 内 膝 lg O ,桑 寄生 1 g 0 ,杜 仲 lg O ,栀仁 1g 0 ,黄芩 1g 2 ,茯 芩 lg O, 耳淋 巴压 力 降低 ,消除 症状 。谷维 素 可能 是改 善 和调 节植 物神 夜交 藤 1g 2 。如肝 火过盛 可加 龙胆 草 、菊花 、丹皮 增加 清肝 泻火 经功 能失 调 有关 。尼美 舒 利是 一种 非 甾体 消炎 镇痛 药 ,也 是一 之 力 。如 眩晕 急剧 ,泛泛 欲 呕 ,手足 麻木 ,甚则 震 颤有 阳动 化 种 非 类脂 醇抗 风 湿药 ,中服 吸 收迅 速 ,排 泄快 不易 蓄积 ,能清 风 之 势者 ,可 加龙 骨 、牡 蛎 、珍珠 母 等 以镇 肝熄 风或 加 羚子 角 热 镇通 消炎作 用 较阿斯 匹林 强 1— —3 倍 。 6 2 清 热熄 风 。 中西 医结 合 组 :使 用 西 药 的 同时 加 服 中药 ,疗 程 同 单 纯 组。 作者 单 位 : 420 湖南省  ̄ I市城 步苗簇 自治 县儒 林镇 卫生院 2 50 I 18 ]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

治疗眩晕的中药方剂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供参考:

1.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以及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2. 左归丸: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手脚冰凉等症状。

3. 再造丸:治疗内耳炎导致的眩晕。

4. 参附片:治疗中风后遗症引起的头晕、眩晕。

5. 小柴胡汤:治疗肝郁脾虚引起的头晕,以及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治疗眩晕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按医生的处方来使用。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眩晕症中西医治疗

眩晕症中西医治疗

眩晕症治疗

眩晕是临床极常见症状之一,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是临床上眩晕的主要原因,依据病变部位及临表的不同可分为周围性(真性)和中枢性(假性)两种。病因治疗且不谈,仅抗眩晕治疗就常常困扰着我们,

1.眩晕停 25mg tid

2.2. 非那根 25mg im

3安定 10mg im 镇静

4苯海拉明 20mg im 改善迷路水肿

眩晕虽然比较复杂,但大多数的就那么几种,我先开个头:

如果是老年人,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又比较多,最多见的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动脉血栓。治疗上当然要在对症的基础上增加改善循环的药物,同时要注意纠正呕吐引起的体液丢失、离子紊乱等问题。

如果是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最多见的是焦虑症引起的眩晕发作,容易被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此时给抗焦虑治疗效果会比较好,舒乐安定 1 mg tid po. 短期使用;塞乐特 20mg qd po. 恐怕要长期用。实在要补液的话可以给用刺五加静电,改善循环减轻迷路水肿的同时还有镇静的作用。

如果是青壮年,以前有过类似发作,通常有疲劳、精神因素等诱因的,植物神经紊乱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不用药,睡个好觉第二天也能缓解,可以对症处置一下

使用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纳络酮、甘露醇联用治疗眩晕症~

他的理论是: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能使脑干结构的生物电活性趋向正常化,可解除脑干血管痉挛,使脑血流充盈良好,改善椎一基动脑供血,降低脑干结构的病理灶兴奋性。利多卡因还有使周围小动脉轻度扩张的作用,可解除迷路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使内耳淋巴的产生和吸收恢复平衡,解除迷路水肿。使内淋巴液压力降低,消除平状。利多卡因还对神经的轴突和突触的钠--钾通透性有影响,使传导时间延长,从而使神经的冲动传入趋于平衡使症状减轻。此外,还有镇静作用,故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病人有效。纳络酮是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中存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调节全身生理功能的作用,β-内啡肽的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提高脑组织供血缺氧,恢复脑细胞功能。所以纳络酮对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均有很好的功效,且无副作用。山莨菪碱可以改善微循环,可以对抗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呕吐、出汗等症状。甘露醇可以解除膜迷路的水肿,并有抗氧化作用。所以上四药联用治疗各种不同眩晕症,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针对眩晕症患者进行“一站式精准诊疗”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眩晕门诊,赵博华专病专治

针对眩晕症患者进行“一站式精准诊疗”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眩晕门诊,赵博华专病专治

针对眩晕症患者进行“一站式精准诊疗”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

合医院眩晕门诊,赵博华专病专治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以赵博华主任为主开设眩晕专科门诊,建立起了“专病-专家-专药”的规范中医特色诊疗体系,建立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使常见眩晕疾病的诊疗更加科学、系统、准确。

眩晕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患者却常因病因复杂、类型繁多、并发症多等特点迫使在看病时需辗转多个科室,走很多弯路才能寻得病因,而且即使寻得病因,想要做到精准明确的诊断也相当困难,容易出现错诊、误诊的发生,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妥善的治疗,同时还会为患者带来经济、心理上的严重负担。

“专症专治眩晕门诊”以赵博华主任领衔,汇聚了大批三甲医院专家成员,组成了一支针对眩晕患者制定规范和明确诊疗目标的“医疗专家团队”。门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通过“态靶因果”理论临床辨证方略,抓准核心病机,针对性、系统性治疗各类疾病引起的眩晕症状,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服务。

赵博华主任,深耕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病症领域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眩晕病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实实在在把医德,医技作为立业之本,医术精湛,情暖人心受人称赞。在患者心中竖起了守护健康的丰碑,尤其被眩晕症患者评为最有“医”靠的中医大夫。赵博华主任提倡的将中医辨证辨证施治的治疗理念与现代医学有效结合,从而达到因人而异、分型诊治的目的受到业界人士赞誉和患者广泛认可。

眩晕诊疗专科专病专治效果好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基层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基层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基层中西医结合诊疗方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ZYYXH/T4~49──2008)。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1月第18卷第1期)

(1)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水平分级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鉴别诊断

初诊高血压应鉴别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常见的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大动脉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等。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眩晕”中医教你如何治疗?

“眩晕”中医教你如何治疗?

“眩晕”中医教你如何治疗?

*导读:眩晕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导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方法如下:1、塞耳疗法灵磁……

眩晕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导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方法如下:

1、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2、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厘米×0.5厘米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一疗程。用药时应将橡皮膏严格密封周围,防止冰片挥发。个别人贴药后有欲寐感,以后转清醒,无须多虑。本方也可治失眠证。

3、药枕疗法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个月。配方2:野菊花500 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导致的眩晕。

4、湿热敷法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克,防风20克,白芷10克,乳香15克。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放人蒸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降温至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30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

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眩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眩晕是一种对自己或外部物体的运动幻觉,导致意识平衡障碍和空间自我感

知错误。患者主观上感觉自己或外部物体在旋转、倾斜、上升和下降。眩晕主要

由前庭功能障碍引起。中医认为,头晕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情绪困扰、饮食损伤、失血过多、乏力等因素有关。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精气不足,脑髓失养,或风、火、痰、瘀,堵塞经络,上扰清窍,引起眩晕。根据病变和头晕的性质,

临床上可分为系统性头晕和非系统性头晕。中医临床治疗眩晕,辨证论治,标本

兼治。但疗效缓慢,病程长,但不适合急性期的治疗。西医治疗眩晕的主要以改

善循环的药为主,但很难完全治愈。

1.导致眩晕症的原因有哪些?

(1)前庭神经疾病:常见的有内耳炎症,由耳朵感染侵入内耳的迷路或

膜迷路引起。中耳炎是一种影响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梅尼埃病等的炎症性病变。(2)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后循环缺血、小脑肿瘤、脑干病变等。(3)

心血管疾病:更常见于高血压和低血压,可导致小脑脑干供血不足。(4)其他

系统疾病:常见的眼外肌麻痹会引起头部不适,从而导致眩晕、屈光不正、糖尿

病等。(5)病毒感染:如果发生前庭神经炎,可导致前庭神经水肿和变性。(6)迷路炎: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迷路浆液性或化脓性炎症,尤指中耳胆脂瘤侵犯内耳。(7)结缔组织病或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科干综合征、Paget病、多发性硬

化等。(8)血管性病变:主要包括:内听动脉、椎-基底动脉、脑动脉硬化等。(9)运动系统病变: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骨关节强直与外伤、椎间盘损伤、颈

肌病等,为反应性或血管性眩晕。(10)晕动病:与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是由

眩晕症中西医诊疗考核试题及答案

眩晕症中西医诊疗考核试题及答案

眩晕症中西医诊疗考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不包括()[单选题]*

A、曲普坦类药√

B、B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拮抗剂

D、抗抑郁药

2、梅尼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单选题]*

A、发作性头痛

B、发作性黑朦

C、发作性眩晕V

D、发作性腹痛

3、眩晕与非眩晕性头晕的鉴别在于()[单选题]*

A、后者有无力感

B、后者有恶心感

C、后者没有头重脚轻感

D、后者没有运动性幻觉V

4、眩晕是一种()[单选题]*

A、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B、身体的不平衡感

C、自身或周围环境的运动性或位置性的幻觉V

D、极度的疲乏感

5、后循环缺血常表现为()[单选题]*

A、突然发作的头晕,症状持续较短

B、缓慢起病的头晕

C、进行性加重的头晕

D、突然发作的头晕,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6、60岁男性,活动中突感眩晕,头痛,呕吐,步行不稳,20分钟后昏迷,呼吸节律不整,诊断为脑出血,其部位为()[单选题]*

A、脑颍叶

B./JW

C、脑桥

D、基底节

7、与眩晕有关()[单选题]*

A、内侧丘系

B、耳蜗、迷路、薄束和楔束

C、迷路、前庭神经、内侧纵束,

D、膝状体、内囊后支

8、BPPV有效的治疗方法()[单选题]*

A、口服抗晕药物、

B、确诊后给与手法复位治疗V

C、静脉输注活血药物

D、激素治疗

9、眩晕患者对症治疗的目的是()[单选题]*

A、消除眩晕的病因

B、尽快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V

C、去除眩晕的病灶

D、保守治疗

10、梅尼埃的手术适应症是()[单选题]*

A、保守治疗无效、听力完全丧失或严重丧失

B、频繁发作

C、反复出现耳鸣

D、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普及

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普及

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普及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运动中发生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除此之外,还伴

有颈肩背痛、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耳鸣乏力等问题,甚至会发生短暂性

术发作性意识障碍或者跌扑等临床综合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发现,颈性眩晕患者多数为男性,尤其是以中老年人居多。根据相

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颈性眩晕发病率为17.3%左右,而随着社会

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颈性眩晕的发病患者年龄越来越小,呈现出明显的

年轻化趋势来。针对颈性眩晕症,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法,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综合中西医治疗理念后为患者进行治疗,将显著提

升临床治疗疗效。下面,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颈性眩晕的中西结合疗法,

提高民众对此病的知晓度。

1.

中医病因病机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颈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眩”即为眼花,“晕”

则是头晕,由于二者常常都是同时出现,故而将其统称为“眩晕”。症状较轻的

患者闭眼稍作休息,即可缓解,而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如同乘坐车船,感觉

天旋地转,无法站立,更有甚者会突然出现扑倒现象。对于眩晕的起因,古代医

学《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灵枢卫气》中认为“上虚则眩”;《证因脉治》中也指出“有火则灼炼成痰,无火者凝结为饮,中

州积聚,清阳之气窒塞不通,而为恶心眩晕。”所以,在中医学的领域中,将颈

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归结为肝肾不足、风阳上扰、气血亏虚以及痰瘀内阻等,在病

因病机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导致人体的头部经气运行不畅,髓海空虚,脑失

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眩晕相关疾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眩晕是以头晕和旋转感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症状。深入研究眩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辨证论治规律,提高本症的防治效果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以肝,脾,肾虚损为本,以风,寒,痰,湿,瘀等邪实阻滞经络为标,因此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特点。治则治法有的以补虚为治,有的以祛邪为主,从临床上看,眩晕以虚为本首当固本,如有瘀血,肝风,痰浊,风湿则配合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祛痰通络,祛风除湿等方法治疗。各种方法均有其长处和适用范围,丰富了本病的治法。

1 内耳性眩晕

李英顺[1]依据本病所发生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设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进行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镇静,止吐,抗胆碱能,抗组织胺等药物对症治疗,并采用丹参合剂(丹参注射液1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200u,维生素C 500mg),用5%葡萄糖300ml稀释后,1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基础治疗过程中,加用中药辨证施治,肝阳上亢型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以归脾汤加减治疗;肾精不足型以左归饮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29例,有效1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6.6%(显效17例;有效15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曹胭[2]将68例眩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发病诱因为疲劳过度、失眠、忧郁恼怒、感冒等。中医辨证分型属痰浊上扰。治疗组内服导痰定眩饮,方剂组成:泽泻、钩藤、石决明各30g,天麻、茯苓、白术各15g,制半夏、甘草、天南星、陈皮、威灵仙、生姜、甘草各12g,全蝎6g,白芥子4g,蜈蚣2条。每日1剂。对照组内服眩晕停,每次25mg,日服3次,6d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9.4%。

眩晕症治疗方法

眩晕症治疗方法

眩晕症治疗方法

眩晕症,又称晕厥,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常让患者感到头晕、眼花、恶心和失衡。眩晕症的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对于眩晕症的治疗方法,我

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病因和治疗原则,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三

个方面。首先,药物治疗是眩晕症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

物包括镇静剂、抗组胺药、抗晕药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

眩晕症状,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物理疗法也

是眩晕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物理疗法包括理疗、康复训练、按

摩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和运动功能,改善眩晕症状。最后,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梅尼埃病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选择。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手术干预,解决眩晕症的根本问题,帮助

患者摆脱病痛。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

引入到眩晕症的治疗中。比如,针灸、中医推拿等中医疗法在眩晕

症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一些新型的物理疗法,如

平衡训练、眼球运动训练等,也为眩晕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在进行眩晕症治疗时,除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该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比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避免突然改变头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过咸、过油、过甜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眩晕症状。

总的来说,眩晕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时,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和饮食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眩晕症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眩晕门诊赵博华专症专治治眩晕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眩晕门诊赵博华专症专治治眩晕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眩晕门诊赵博华专症专治治眩晕

眩晕症早期确诊非常重要,需要从病因、发病机制、诊治、康复、预防等方面对眩晕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全面的治疗。为改善眩晕症患者就医流程及体验,为使更多的眩晕患者得到及早、正确、规范的诊治,医院开设“专症专治”眩晕门诊、对眩晕患者进行集中救治的使命任务已是“迫在眉睫”!

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特开展“专症专治·眩晕门诊”,针对眩晕症患者进行“一站式精准诊疗”。

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眩晕门诊以三代中医传承的赵博华副主任医师为带头人,他从事中医脑病工作近三十年,潜心研究中医脑病的临床与试验研究,临床中积极倡导用绿色、安全、精准诊断、精准用药、精准治疗的方式治疗各类脑神经相关疾病,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独到见解,深受广大患者一致好评。

眩晕门诊赵博华主任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等多篇学术论文;曾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耳鼻喉科、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眩晕科进修学习,对眩晕病诊治具有丰富分临床经验。

今天赵博华主任告诉大家眩晕急性发作应该怎么做?

1、尽量卧床,取眩晕症状最轻且最舒适的体位休息,闭目,避免噪声、强光等刺激。呕吐严重时,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误吸导致肺炎。尽量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2、对于眩晕程度重且持续时间长,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的患者,可使用前庭抑制类药物,尽量不要选择口服给药,而选择静脉给药。急诊常规使用的前庭抑制类药物有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东莨菪碱注射液等,当眩晕以及呕吐症状控制后,要及时停药,原则上用药不超过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症治疗

眩晕是临床极常见症状之一,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是临床上眩晕的主要原因,依据病变部位及临表的不同可分为周围性(真性)和中枢性(假性)两种。病因治疗且不谈,仅抗眩晕治疗就常常困扰着我们,

1.眩晕停 25mg tid

2.2. 非那根 25mg im

3安定 10mg im 镇静

4苯海拉明 20mg im 改善迷路水肿

眩晕虽然比较复杂,但大多数的就那么几种,我先开个头:

如果是老年人,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又比较多,最多见的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动脉血栓。治疗上当然要在对症的基础上增加改善循环的药物,同时要注意纠正呕吐引起的体液丢失、离子紊乱等问题。

如果是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最多见的是焦虑症引起的眩晕发作,容易被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此时给抗焦虑治疗效果会比较好,舒乐安定 1 mg tid po. 短期使用;塞乐特 20mg qd po. 恐怕要长期用。实在要补液的话可以给用刺五加静电,改善循环减轻迷路水肿的同时还有镇静的作用。

如果是青壮年,以前有过类似发作,通常有疲劳、精神因素等诱因的,植物神经紊乱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不用药,睡个好觉第二天也能缓解,可以对症处置一下

使用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纳络酮、甘露醇联用治疗眩晕症~

他的理论是: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能使脑干结构的生物电活性趋向正常化,可解除脑干血管痉挛,使脑血流充盈良好,改善椎一基动脑供血,降低脑干结构的病理灶兴奋性。利多卡因还有使周围小动脉轻度扩张的作用,可解除迷路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使内耳淋巴的产生和吸收恢复平衡,解除迷路水肿。使内淋巴液压力降低,消除平状。利多卡因还对神经的轴突和突触的钠--钾通透性有影响,使传导时间延长,从而使神经的冲动传入趋于平衡使症状减轻。此外,还有镇静作用,故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病人有效。纳络酮是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中存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调节全身生理功能的作用,β-内啡肽的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提高脑组织供血缺氧,恢复脑细胞功能。所以纳络酮对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均有很好的功效,且无副作用。山莨菪碱可以改善微循环,可以对抗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呕吐、出汗等症状。甘露醇可以解除膜迷路的水肿,并有抗氧化作用。所以上四药联用治疗各种不同眩晕症,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

对症治疗异丙嗪,倍他司汀(敏使朗)效果不错。部分病人需加用抗抑郁治疗。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是根本。

一、急性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

(1)、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2)、安静休息,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避声光刺激;

(3)、低盐低脂饮食;

(4)、可低流量吸氧;

(5)、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

2、对症治疗:

(1)、抗眩晕:可选服敏使朗(merislon)6mg、眩晕停25~50mg3/日,或西比灵5mg1/晚等抗晕药;重症者还可加用安定(10mg)或非那根(25~50mg)、鲁米那(0.1g)肌注等镇静剂,但要注意药物剂量和血压下降。

(2)、止呕吐:应用上述镇静剂后,病人多能立即入睡数小时,醒后症状多可缓解,但宜重复给药1~2次以巩固疗效。需要时尚可选用吗丁啉10mg3/日或胃复安10mg肌注或口服3/日。

(3)、其他:对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先行心理治疗,需要时可选用百忧解(20m)、左洛复(50mg)等抗焦虑抗抑郁药。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防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二、间歇期治疗

1、防止复发:避免激动、精神刺激、暴饮暴食、水盐过量和忌烟酒,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免复发。

2、加强致病危险因素的管理:调控血压的稳定性,防止血压的过高和过低;避免头位的剧烈变动等。

3、病因查找和治疗:积极查找病因,病因明确者应积极根治,如听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壶腹嵴顶结石病的手法复位和脑血管疾病的分型分期治疗。如病因虽明但一时尚不能去除者可予以药物治疗。

三、常用药物及其治疗机制

1、镇静剂

(1)、安定:机制:系γ-氨基酸T受体抑制剂,可抑制前庭神经核的活性,并有抗焦虑及肌肉松弛作用。剂量:5~10mg口服1~2次/日,呕吐严重可改用10mg肌注或静滴。

(2)、利多卡因:机制:能降低脑干及前庭终器的神经兴奋性。剂量:1~2mg /kg加入5%葡萄糖100~200ml静滴或缓推。具有减轻眩晕和耳鸣功效,但应注意心脏并发症。

2、抗胆碱能制剂:机制:阻滞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的结合,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抑制腺体分泌。适用于胃肠等自主神经反应严重者,但青光眼者禁用。

(1)、氢溴东莨菪碱:副交感神经阻滞剂,0.3~0.5mg口服、皮注或稀释于5%葡萄糖10ml缓慢静注。

(2)、东莨菪碱透皮治疗系统(TTS-S):对梅尼尔病性眩晕的效果良好,对恶心、呕吐严重者尤为适用。

(3)、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肌注。

(4)、山莨菪碱(654-2):10mg肌注或静滴。

3、兼有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的制剂:如苯海拉明、非那根等。

4、改善血液循环和抗晕类:

(1)、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sibelium):机制: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死亡;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剂量: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口服1/晚,症状控制后应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不超过2个月。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突发性眩晕症2个月的疗效不佳者应停药。

(2)、敏使朗(merislon):成份为甲磺酸倍他司汀,为组胺类药物,作用较组胺持久。机制: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分泌和吸收,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对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剂量:6~12mg3/日;西其汀口服液10ml3/日,重症者可将西其汀针剂(含倍他司汀

20mg)加入250ml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日,10~15次为一疗程。

(3)、碳酸氢钠(NaHC03):机制:中和病变区的酸性代谢产物,释放C02和提高局部C02分压,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解除中、小动脉痉挛;提高机体碱储备,促进营养过程正常化。剂量:3%NaHC03100~200ml静滴1/日,连续5次。

(4)、盐酸罂粟碱:机制: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脑血管阻力。剂量:30~60mg3/日皮下、肌肉及静脉注射,一日总剂量不宜超过300mg。

(5)、55%C02混合氧吸入:机制:影响血管纹中的碳酸酐酶,将氢离子吸人蜗管,降低内淋巴pH值和改善内耳微循环。剂量:每次吸入15分钟,3/日。(6)、低分子右旋糖酐:机制: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管内凝血,吸附和改变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电荷,促使红细胞相斥而不易凝聚;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和稀释血液作用;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易从尿中排出,有渗透性利尿作用,以改善内耳微循环。剂量:250~500m1静滴1/日,连续7~14次。(7)、中药制剂:复方丹参、川芎嗪、血栓通、银杏叶制剂、葛根素等有扩血管作用。

5、利尿剂

(1)、乙酰唑胺(Diamox):机制: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使肾小球H+与Na+交换减慢,水分排泄增快,消除内耳水肿和降低外淋巴渗透压剂量:250mg口服2~3/日,以早餐后服药疗效最高,药效可持续6~8小时,对急性发作时的疗效较好。长期服用者可同时口服氯化钾缓释片0.5g3/日。

(2)、双氢克尿噻(HCT):机制:直接作用于肾髓襻升支和远曲小管,抑制Na+的再吸收,促进水、钠排泄(利尿)、减轻内耳水肿和改善血循环。剂量:25~50mg口服2~3/日。口服后l小时显效,2小时达高峰,药效持续12小时。口服1周后应停药或减量,长期服药可引起低血钾故应注意补钾。

(3)、50%甘油溶液:增加外淋巴渗透压,减轻膜迷路积水。50~60ml口服2/日。

6、其他药物

(1)、三磷腺苷(ATP):机制: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参与体内脂肪、蛋白、糖核苷酸代谢,为细胞供应能量。剂量:10~20mg肌注或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1/日,1~2周为1疗程。

(2)、胞二磷胆碱(CDP):机制:改善脑组织代谢。剂量:0.25肌注1~2/日或0.5~1.0静滴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