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新闻结构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新闻结构图,快速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选用合适的新闻结构,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畏艰险的崇高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成为理性读者。
教学重点
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难点
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任务驱动法、例文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创新亮点一、例文教学举一反三
《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新闻在学生阅读之前,有如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片混沌,但混沌之中,必有以突破的途径。本课我从新闻结构入手,让学生读懂新闻。通过学习这“一文”的阅读技巧,实现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的阅读技巧的提升,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
二、角色代入不离新闻
突破了实用文教学窠臼。实用文实用的特征,决定了实用文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文章的信息,而非文学鉴赏。常规课堂教学信息获取与分析枯燥无趣,学生始终是一个看客,游离与教学之外。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新闻任务,设置了播音员、编辑、记者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代入。学生在新闻中完成新闻知识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以上为微课视频截图)
2、发放导学案
第一课时:
1、我是播音员——我播新闻
重温新闻这一刻: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教师用)
《飞向太空的的航程》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基础知识:
1.写作背景介绍及相关文体知识(见《金版》“常识我自知”)
2.重点字词(音义):翌()年:横亘():
耸()入云天:
扭转乾()坤():
二、初读与感知:
1.解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它又有什么特点?(见《金版》“初读感悟”第1题)【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通读全文,根据新闻六要素,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3、请根据导语、主体、结语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1~3——导语
4~29——主体
30——结尾
三、合作探究
1、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2.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明确: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学习新闻的写作方法。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系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二、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三、初读作品,畅谈感受
1.学生活动:请谈一谈你读完这则新闻报道后的感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畅所欲言)
2.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梳理总结学生感受。
参考资料:
一、什么是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二、课文第14节提到的“4位著名科学家”: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教师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知识链接】
走近人物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教师版).doc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知识链接】走近人物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而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看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於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來了不起的发明。”
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飞向太空的航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航天员的太空之旅来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及其用法;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包括:1.课文朗读与感悟;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4.讨论航天员的太空之旅所体现的探索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太空探索是指人类利用航天器对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进行探索和研究。它是人类科技进步和勇气的象征,对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航天员太空之旅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探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一、教材概述
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新闻稿。作者先把结果放在开头,也就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接下来,作者按时间顺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大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种民族进步的自豪感,因此,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同时本文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二、思路方法
本文的重点在于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学习本文时,让学生按照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来整体把握这篇文章,提取主要信息,学习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
学法指导:自读,信息归纳法、赏析法、合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
(2)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尝试新闻报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及周边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
国情感。
四、知识链接:
1、体裁知识:通讯是以记叙和描写为表达方式,将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的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形象性评论性。
2、飞天梦之一: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一、自主探究问题
1.标示出全文各自然段的序号。
2.圈划出有明显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句。
3.用准确、简明、连贯的语言提炼出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填写表格。
二、合作探究问题
1.本文标题有何特点?
2.本文的标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3.本文的标题是如何很好的总领覆盖正文的内容的?
学习步骤如下:
1.课件或板书展示以上主问题和子问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3.各小组派1名代表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其他成员补充
4.教师点拨,明确各问题答案
5.课件展示下列内容要点:
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这个含义主要涵盖正文的导语和结语部分: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这个含义主要涵盖正文的主体部分。
6.学生课堂接力,上黑板完成以下内容:
近半个世纪中国航天技术探索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4~8段)1958年,毛泽东号召搞人造卫星。
第二阶段(9段)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
第三阶段(10~13段)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第四阶段(1417段)1992年,中央决策实施我入航天工程。
第五阶段(18~21段)世纪之交,''长征"系列火箭久经考脸。
第六阶段(22-26较)九十年代后,‘'神舟"系列飞船不断升空。
三、合作探究问题:
L ''金色的秋日”暗示了些什么信息?
2.''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哪一个词语用的最精准?
学案3:第11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导航】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课前自主预习】
一、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解题: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三、文体知识
新闻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
【学习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课前自主预习】
一、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解题: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三、文体知识
新闻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范文】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整体把握
.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点读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说起,作为事件的背景,这个背景是与所报道的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的诠释性材料,因为苏联的发射成功才惊醒了刚刚建国的中国,才惊醒了有着千年梦想的中国人,也可以说是后来事件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接下来是叙述中国研究载人航天飞船的征程,又回到了现在,XX年10月15日,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进入了预定轨道。时间、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地叙述出来,使人了解了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艰难与曲折。总之,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细部探微
2.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
得的初步成就的?
点拨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005 班级:姓名:
主备人:赵苗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处: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分析本文的叙述层次应作为学习本课的重点,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衔接。
【指导与使用说明】
1、借助工具书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2、通过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画出疑难问题。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用时45分钟,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自主学习
1.写作背景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飞向太空的航程》公开课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公开课导学案
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1.以下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诞〔dàn〕生苛〔kē〕刻朝阳晖〔huī〕映
B.透露〔lù〕相当〔dāng〕扭转天地〔kūn〕
C.秘〔mì〕密横亘〔gèn〕飞船着〔zháo〕陆
D.酝〔yùn〕酿尘〔chén〕封耸〔sǒng〕入云天
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运载规划四战四捷
B.沉闷竖立直刺九宵
C.震动跨进大漠深处
D.落伍响彻发源地
3.以下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______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______是平安返回技术;______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证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平安舒适的工作环境。
A.首先第二第三
B.不仅仅更重要的最关键的
C.前提接着更重要的
D.不仅仅更重要的前提
4.下文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标新立异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C.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发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D.“863方案〞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究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屡次商量,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开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能结合文本分析新闻标题的意义和价值。
3.能运用多种工具和参考资料,编写“中国航天大事记”。
【预习案】
一、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写作顺序,概括分析这篇文章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二、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课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请你分析它的含义。并说一说,你觉得标题对于新闻有什么价值呢?
【探究案】
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通过你能利用到的工具查找相关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博观约取】
目击飞天时刻(之一):“飞天”前后的航天人 ( 杨虹 ) 离发射还有60 分钟。
我站在测发楼的“总体网工作间”里,透过明净的玻璃墙,基地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我们称之为测发大厅——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微笑着的胡锦涛主席,正与载人航天各系统负责人握手。当他走到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面前时,停留的时间似乎更长一些,可以看到黄春平在说着什么。事后黄春平告诉我,他当时作出了保证:一定会安全顺利地把中国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
人们的表情那样平静,就像大战之前,一切消声。
现在,航天员已经进入飞船,而各系统负责人也在红底金字的15 份《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15 分钟。
我快步来到测发大厅的楼顶上。发射场周围的喧嚣与大厅里的平静对比鲜明,外面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礼服,与已经长身而立在1.5 公里外的火箭合影。
清晰的倒计时传来……火箭升起来了!
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飞向太空”为主题,介绍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历史和未来,阐述了航天
器的结构、运行轨迹、动力原理、通讯技术等知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能了解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以及航天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现状;
2.掌握航天器的结构、运行轨迹、动力原理、通讯技术等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初步分析和推测;
3.提高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认识到航天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章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
1.1 人类探索宇宙的初步尝试
在人类历史上,对宇宙的认识一开始是基于至观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观测太阳、月亮、星星、流星等天体运动,认识到天体与时间、季节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为此制定了日历。但人类真正从地球上升空进入太空的尝试要追溯到20
世纪初。
1.2 航天器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初,人们对航空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掌握,想要让人类进入太空,必
须研发新的航天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苏联和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了第一
颗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器,标志着人类开始正式进入了太空时代。
1.3 太空探索的现状和未来
当前,全球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主的航天技术,太空活动正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太空探索的最大愿景就是实现人类登陆和定居在其他星球,这将会是另一次人类文明的“飞跃”。
第二章航天器的结构和原理
2.1 航天器的类型
根据用途和载荷不同,航天器可以分为人造卫星、火箭、飞船、空间站等多种类型。各类航天器都由特定的结构组成,以实现其功能。
2.2 航天器的运行轨迹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育目标
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力量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同学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布满了这种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长到课外,引导同学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育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洁,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晰,要求同学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相互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英勇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胜利,但
他的探究精神令人鄙视。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日我们的航天人最终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同学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日,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幻想的实现。当举国庆祝"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骄傲,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出题人:孙德贤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首尾圆合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本文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
3.学习我国航天人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
自主预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喷.( ) 射乾坤
..()
..()苛.()刻酝酿
亘.()古供.()给供.()认不讳打场.()
一场.()雨记载.()装载.()着.()陆着.()凉开辟.()复辟.()肖.()像
2.根据注音,填写课文中的汉字。
Sǒng( )入云天jú( )红色直刺九xiāo( )
元xiāo()cuī( )化剂摘星lǎn()月
预定guǐ( )道无jiāng()jiāng( )绳
jiāng( )硬惊huáng( )失措辉huáng( )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语境意义。
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苛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辨析下列几组近义词语并填空。
【关注﹑关切】
______着局势的变化上级对救灾工作十分___________
【震动﹑震撼】
地板________了一下这一件事________了全世界
【制定﹑制订】
______宪法_______预算方案
【实施﹑施行】
宣传﹑______《残疾人保障法》自公布之日起______新的交通法则
【不同凡响﹑与众不同】
他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尤其是近几年写的短篇小说更是________
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大家_________,把四十亩白菜全装上了车。这首七言绝句__________。
【惊天动地﹑轰轰烈烈】
干出一番________的事业。干得__________-
讨论探究:
1.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2.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的名字为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他也成了
中华民族的骄傲,应该怎样看待杨利伟这一人物?
3.明朝的万户并没有实现上天的梦想,反而被自制的“火箭”炸死,作者在文中对万户持的是一种什么态度?
文体知识: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每课一得:
将消息缩写为一句话新闻的方法
将消息缩写为一句话新闻是考查语言概括能力的一种常见形式。它要求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缩写方法:
(1)摘引导语法。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而导语一般都概括了消息的基本内容。因此,可以用摘引导语的方法,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
闻。
例1:把下面的消息缩写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3个字)
新华社北京时间10月16日电,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神态自若地走出返回舱,沸腾的人们用鲜花和掌声迎接杨利伟,将这位航天勇士高高抬起。
16日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发现完好无损的“神舟”五号返回舱,实际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