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7课时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超实用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的含义,能用这些词来描述生活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的量来猜测另一个量的大小。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些智慧星,他们会把这些智慧星奖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那大家想不想成为客人老师喜欢的小朋友呀?(想)那你们这节课一定要好好表现哦!
二、创设情境,唤起经验
1、学“多一些”、“少一些”
师:有三个小动物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都想来跟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瞧,他们来了!(贴出小猪、小兔和小鸭的头像)
师:他们三个可不是空手而来的,它们把自己在动物学校奖到的智慧星也带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贴出他们各自得的星)
你们想知道他们各自得了多少星吗?(想)
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小猪得了24颗星,那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兔得了多少颗呢?(学生交流看法)
师:刚才小兔偷偷地告诉了老师,她得了28颗智慧星。
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为什么不猜小兔得了四十几、五十几颗呢?而猜它得了二十几、三十几颗呢?(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小兔得的比小猪得的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小猪得的比小兔得的少一些。)
2、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小鸭得了多少颗呢?
(学生交流看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评
课稿
介绍
本文是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课程进行评价的文档。这本教材是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概念而编写的。本文将从教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材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材设计合理、科学。教材以小朋友熟悉的实物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插图和文字来引导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教材设计采用分步引导的方式,逐渐深入学习和理解概念,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和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目标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
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感知与认识。
通过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学生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使用“多”、“少”这两个词来描述数量;
2.学会使用“多些”、“少些”这些词来比较两组物
体的数量大小;
3.学习使用“多得多”、“少得多”这两个词来描述
增加的数量大小;
4.通过实物和图形进行对比和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
解。
教学内容设计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
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教学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教具学具:挂图,光碟及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分析 冀教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P52、P53
教学分析与建议: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
活动一,首先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海滨早晨,和一家三口人拣了多少贝壳的情景信息。通过对爸爸、妈妈和丫丫三人拣的贝壳用多(少)一些、多(少)得多进行描述性的比较,认识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图,说一说得到了哪些信息,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注意对学生语言的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多(少)一些、多(少)得多的含义。如,爸爸捡了50个,比丫丫捡的贝壳多,妈妈捡了22个,也比丫丫捡的多,为了区别爸爸和妈妈比丫丫多的程度,可以说爸爸比丫丫捡的“多得多”,妈妈比丫丫捡的“多一些”。
活动二,教材呈现了亮亮、红红、聪聪三个人比硬币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的谈话,估计每个人可能有多少个。这部分内容对于师生来讲,既熟悉又模糊,熟悉的是这些词语生活中经常用到,并且对多得多、多一些等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又是非常个性化的,模糊的。因此,要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多说多议,进而达到学习有关知识的目的。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师:这么多美丽的海绵宝宝儿,看的老师都很想去买些海绵宝宝回家养。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吗?
出示的图片海绵宝宝。
师:来到商店,售货员小姐就先给我们介绍了红海绵宝宝,她想让我们猜一猜这里有几个?猜的越接近的就能得到星星奖励。
(若学生凭感觉胡乱猜,则引导学生先数出10个海绵宝宝,让学生了解到10个海绵宝宝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做第二次估计。)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问: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
2、猜一猜
出示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的图片。
师:现在售货员小姐又给我们介绍蓝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她让我们猜一猜这两种,哪种是15个,哪种是10个?猜对奖励星星。
二、探索新知,层层深入
1、比较大小
师: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来比较58、15、10这三个数的大小吗?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一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15>10
2、教学“多一些”、“多得多”
(1) 多一些
师:除了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字外,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问:15个与10条比较,怎么说?
板书:15条比10个多
问:15个比10个多多少?
师:在数学中,我们用“多一些”来表示多一点点。
问:15表示蓝海绵宝宝,10条表示黄海绵宝宝,还可以怎么
说?
(2)多得多
问:58个与10个比较,怎么说?
板书:58个比10个多
问:58个比10个多多少?
师:我们习惯用“多得多”表示多很多。
(3)比较“多一些”、“多得多”
问:“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多,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教科书p16的例题,p16—18“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能形象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大小关系的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⒈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的含义,能用这些词来描述生活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的量来猜测另一个量的大小。
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些智慧星,他们会把这些智慧星奖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那大家想不想成为客人老师喜欢的小朋友呀?(想)那你们这节课一定要好好表现哦!
二、创设情境,唤起经验
1、学“多一些”、“少一些”
师:有三个小动物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都想来跟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瞧,他们来了!(贴出小猪、小兔和小鸭的头像)
师:他们三个可不是空手而来的,它们把自己在动物学校奖到的
智慧星也带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贴出他们各自得的星)你们想知道他们各自得了多少星吗?(想)
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小猪得了24颗星,那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兔得了多少颗呢?
《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说课稿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
说课稿
一、教材背景及其分析: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教材是传统数学教科书里没有的,教学时应给与必要的关注。例6创设了小猫、小狗、小猴三个小动物做五角星的情境,其中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小狗做了10个,尽管学生已经知道38、34、10这三个数的大小,但用一种比较粗略的方式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可以选择38和34先做示范,使学生认识到可以用“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来表示这两个数量的关系,也可以用“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来表示。再通过“还可以怎样比”引导学生把小猫做的与小狗做的、小狗做的与小猫做的、小狗做的与小猴做的、小猴做的与小狗做的分别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体会并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体会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别,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事物的多少总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课稿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作课人:太康县高朗乡党村小学沈刚强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例题根据小猫、小猴等做五角星的个数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学用言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便可水到渠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进行了阐述: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它点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所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的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及合情的判断推理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做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
2、学生自由说一说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有比赛跑步的,有比赛顶球的,有比赛折星星的……老师这就带同学们一起去看看折星星比赛的现场!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1)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2)教师小结出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板书)
(3)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交流: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
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1)(课件上又出现一只小狗)哦,参加比赛的还有这只小狗呢,小狗做了多少个?(10个)
(2)你觉得小狗做的和小猴比怎么样?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小结为:小狗做的比小猴少得多。(板书)
(4)那小猴和小狗比呢?(板书)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水平,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使用词语表述。
教学难点: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听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少关系。
2、说说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够实行得多少的比较。
3、导入(比较数的大小)
57○42 78○87 42○42 54○70 67○57 100○10
说说你是怎样实行比较的。
导入:大家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较大小的另一方面内容:会用多少来形容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板书:比较多少)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1、出示花金鱼和黑金鱼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①花金鱼比黑金鱼多很多吗?引导: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板书:多一些)
②说说“多一些”的意思。
③这句话还能够怎样说?得出: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板书:少一些)
3、同桌之间再用“多一些、少一些”来说说花金鱼和黑金鱼之间的多少关系。
(二)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1、出示3种金鱼图。你知道“红金鱼和花金鱼谁多吗?”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
①红金鱼比花金鱼只.多一点吗?引导: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得多。(板书:多得多)
②这句话还能够怎样说?花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板书:少得多)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
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叠书,一筐苹果,一筐草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呈现问题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
2.尝试猜数。
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
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11、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35、40等)
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汇报交流。
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5篇范文)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5篇范文)
第一篇:《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棠下小学杨小平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些”“少些”。
谈话: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兔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小猴和小兔比赛折智慧星。小猴说:“我折了34个。”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听了小猴和小兔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兔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兔少。引导:你怎么看出小兔赢了?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得出:小兔折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些”)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得出:小猴折的比小兔少一些。(板书“少些”)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2.“多得多”“少得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丨苏
教版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37页的课题“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
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运用
这些概念比较两组物品或数字之间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比较两组物品或数字之间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
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比较两组物品或数字之间的差异。
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出示两组物品(如苹果和橙子),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组物
品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
形容两组物品之间的差异。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白,当两组物品或数字之间的差异较小时,可以
说“多一些、少一些”;当两组物品或数字之间的差异较大时,可以
说“多得多、少得多”。
3. 随堂练习(10分钟)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多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
王老师这节课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从整节课设计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赵老师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将教学内容贯穿于几种小动物的比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王老师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中不断发现,不断思考。
二、体现了知识层次的梯度性。
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看,十分清晰。一共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自问自探方式开始:两个学生进行抓糖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个环节是分析“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引领学生在相关情景图中感受这几个感念。第三个环节是综合运用,培养数感,教师让学生猜小猫和小猴比数时说的话,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描述两个数大小关系的积极性,再以角色扮演完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第四个环节是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整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教学实用性高,易于平时教学的开展。
这节课,王老师无论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是从教具的使用上,都十分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初步感知
出示图片:3个梨子、6个苹果、一大堆橘子。
提问:观察这里的水果,哪一种最少,哪两种比它多?
苹果、橘子都比梨多,多的个数有不同吗,不同在哪里?
2、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看出了苹果和橘子个数都比梨多,但多的个数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多一些、少一些和多得多、少得多。
二、结合情境,理解含义
1、观察例题图
(出示课件),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谁做的智慧星最多?
如果把小猫做的智慧星和小猴、小狗做得比,多的个数不同在哪里?
2、认识多一些、少一些
(呈现小猫说的话)(板书:多一些)小猫做的和小猴比,为什么是多一些,你知道它这样说的理由吗?
指出:小猫做38个,小猴做34个。38比34只是多几个,多的个数不是很多,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追问:这里为什么说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提问:小猫做的个数和小猴比是多一些,反过来怎么比?(板书:少一些)
追问:这里的少一些表示什么意思?(只是少几个,少的不多)
指出: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比,就是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现在请小朋友看着图上小猫和小猴做的个数,把这两句话一起说一说。
3、认识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除了小猫和小猴比,你还能怎么比?和同桌说说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
刘台小学蒋金玲
冯老师这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从整节课设计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赵老师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将教学内容贯穿于几种小动物的比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冯老师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中不断发现,不断思考。
二、体现了知识层次的梯度性。
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看,十分清晰。一共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自问自探方式开始:两个学生进行抓糖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个环节是分析“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引领学生在相关情景图中感受这几个感念。第三个环节是综合运用,培养数感,教师让学生猜小猫和小猴比数时说的话,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描述两个数大小关系的积极性,再以角色扮演完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第四个环节是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整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教学实用性高,易于平时教学的开展。
这节课,冯老师无论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是从教具的使用上,都十分简朴。整节课的几个环节目的十分明确,不是为了让学生玩而玩,而是带着问题玩,看得出学生玩得非常开心,非常有利于平时教学的推广。
这节课上冯老师和学生的交融是十分自然恰当的,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她带着孩子玩,让学生感受非常亲近。总之,这节课从设计上,还是实施上也好,我觉得很新颖、独特。
听完这节课后,我也有两点想与冯老师共同探究的地方:
一、淡化了相近概念之间的相互比较。
比如说“少一些”与“少得多”两个之间的比较,这两个概念是相对的(举例20与80,在100范围内比较的话,20比100是“少得多”,但是在1000范围内,就是“少一些”),在这部分教学中,冯老师处理得比较淡化,这也就使学生在下面具体情景图中的练习产生了困惑:比较不清,多少为“少一些”,多少又为“少得多”,学生心中没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我认为如果能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以适当的形式分析一下这类关系,会给学生下面的学习作下很好的铺垫。
二、颠倒了知识接受的顺序。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班有38个学生,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请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赵老师在教学中是先把这个问题作为开放性的问题提出的(让学生先回答可能会有哪些人数,然后再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做法会让一年级的学生无从下手,在他们心中无法确定“少多少就是比38少一些”,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可能就会很离谱。如果能把教学顺序改变一下:先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然后再回答还有可能是哪些人数,就能便于学生知识上的过渡。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