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55e11c6bec0975f465e2a4.png)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7f7d25644028915f804dc2eb.png)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答: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
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5.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得结果为%,%和%,乙分析得%,%和%。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由绝对误差E 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d 和标准偏差s 可以看出,甲的精密度比乙高。
所以甲的测定结果比乙好。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aefe3fcc1755270722088e.png)
一、选择题(20分。
1.用法扬司法测Cl 时,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B )A. 掩蔽干扰离子;B. 防止AgCl凝聚;C. 防止AgCl沉淀转化D. 防止AgCl感光2.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A. 滴定开始时加入指示剂;B. 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C. 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D. 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5L表示)的五个p K a值分别为1.94,2.87,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D )A. 1.94;B. 2.87;C. 5.00;D. 9.62。
4. K2Cr2O7法测定铁时,哪一项与加入H2SO4-H3PO4的作用无关----------( C )A.提供必要的酸度;B.掩蔽Fe3+;C.提高E(Fe3+/Fe2+);D.降低E(Fe3+/Fe2+)。
5.用BaSO4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若溶液中还存在少量Ca2+、Na+、CO32-、Cl-、H+和OH-等离子,则沉淀BaSO4表面吸附杂质为------------------------------( A )A. SO42-和Ca2+;B. Ba2+和CO32-;C. CO32-和Ca2+;D. H+和OH-。
6.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A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7.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A )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f0f1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f.png)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各种组分,当进行测定时常常彼此发生干扰。
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消除干扰,因此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
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何谓回收率?在回收工作中对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回收率是用来表示分离效果的物理量,回收率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一般要求R A>90~95%即可。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的要求如何?答: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表示S B/A,S B/A越小,则R B越小,则A与B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干扰就消除的越彻底。
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在0.1%以下;但对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则要求分离率小于10-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优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作用比较完全,而且得到的沉淀较纯净。
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答:分配系数:是表示在萃取过程中,物质进入有机溶剂的相对大小。
分配比:是该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浓度之和与在水中各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当溶质在两相中仅存在一种形态时,二者相等。
6.为什么在进行螯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的酸度十分重要?答:在萃取过程中,溶液的酸度越小,则被萃取的物质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或其他干扰反应发生,应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控制适宜的酸度。
7.解释下列各概念:交联度,交换容量,比移值。
答:交联度: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连接而成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交联。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f735ae45c3b3567ec8b84.png)
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一、选择题1.用PbS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
现配制了每升含0.2μg Au3+的溶液10 L, 加入足量的Pb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2S,经处理测得1.7μg Au。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A、80%B、85%C、90%D、95%2.含有Ca2+、Zn2+、Fe3+混合离了的酸性溶液,若以Fe(OH)3形式分离Fe3+,应选用的试剂是( )A.浓NH3水B.稀NH3水C.NH3-NH4Cl D.NaOH3.用NH3-NH4Cl沉淀Fe3+,使它与Mg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A.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B.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C.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D.NH4Cl 、NH3浓度均小一些4.为使Fe3+、Al3+、与Ca2+、Mg2+分离,应选用( )A.NaOH B.NH3-NH4Cl C.Na2O2D.(NH4)2CO35.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A.Pb2+-Al3+ B.Pb2+-Co2+ C.Pb2+-Zn2+ D.Pb2+-Cr3+6.下列各组混合溶液,能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分离的是( )A.Ag+-Co2+ B.Fe2+-Mg2+ C.Ag+-Mg2+ D.Cd2+-Cr3+7.含量为10.00mg的Fe3+试液,在浓HCl中用等体积的乙醚萃取,已知Fe3+-乙醚萃取体系的分配比为99,当用等体积的乙醚2次萃取后,残留于水中的Fe3+的量(mg)为( )A.1.0 B.0.10 C.0.010 D.0.00108.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COOH C.RNH2CH3OH D.RN(CH3)3OH9.下列树脂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OH C.RSO3H D.RCOOH10.下列各类树脂中,最易与H+起交换作用的是( )A.R=NH2+Cl-B.RONa C.RSO3Na D.RCOONa11.萃取的本质可表述为A.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的过程12.水溶液中的Ni2+之所以能被丁二酮肟-CHCl3萃取,是因为在萃取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A.Ni2+形成了离子缔合物B.溶液酸度降低了C.Ni2+形成的产物的质量增大了D.Ni2+形成的产物中引入了疏水基团13.在pH=2.0,EDTA存在下,用双硫腙-CHCl3萃取Ag+。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33a1761ed9ad51f01df213.png)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45.01/)(222=-∑-=∑n n x x 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d2bb2c77da26925c5b0ad.png)
10、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和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玻璃电极的内阻很大(50~500MQ),用其组成电池,在测量电动势时,只允许有微小的电流通过,否则会引起很大的误差。如玻璃电极内阻R=100MQ时,若使用一般灵敏检流计(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则产生相当于1.7pH单位的误差;而用电子电位计时,测量中通过电流很小,只产生相当于0.0017pH单位的误差。可见,测定溶液pH必须在专门的电子电位计上进行。
石灰石样品中m(CaCO3)=0.0008542×100.1=0.0855(g)
石灰石的纯度=0.0855/0.2815=30.37%
如果以CO2表示,m(CO2)=0.0008542×44.01=0.0376(g)
CO2的百分质量分数为:0.0376/0.2815=13.35%
25、解: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盐酸12.00mL,说明试样中有Na3PO4。
(1)纯水的pH和乙醇的pC2H5OH2。
(2)0.0100mol/LHClO4的水溶液和乙醇溶液的pH、pC2H5OH2及pOH、pC2H5O。(设HClO4全部离解)
解:(1)
(2)因HClO4全部离解,故水溶液中:
pH=-lg0.0100=2.00,pOH=14.00-2.00=12.00
乙醇溶液中:
解:Pb3O4~3PbCrO4~9I-~(9/2)I2~9Na2S2O3
13、解: 6FeO ~ 6Fe3+~K2Cr2O7
14、精密称取漂白粉试样2.702g加水溶解,加过量KI,用H2SO4(1mol/L)酸化。析出的I2立即用0.1208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用去34.38mL达终点,计算试样中有效氯的含量。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0bb24483d049649b6658de.png)
《(%第十章~《}第十一章气相色谱分析法(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思考题1.试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将色谱分析分类。
答:按流动相分类: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
按固定相分类;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栽附在固体物质(担体)上的液体(又称为固定液),所以按所使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色谱法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气相色谱:气固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或毛细管壁上)。
液相色谱:液固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液液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
2.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优缺点。
答:优点:、(1)分离效能高。
能分离、分析很复杂的混合物或性质极近似的物质(如同系物、异构体等),这是气相色谱分析法突出的优点。
(2)灵敏度高。
利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以检测出10-11~10-13g的物质.常用来分析痕量组分。
(3)分析速度快。
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很复杂的试样分析。
(4)应用范围广。
分析对象是在柱温条件下能汽化的有机或无机的试样。
缺点:不适用于沸点高于450℃的难挥发物质和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3.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流程。
答:气相色谱分析是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的。
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的控制和测量);(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汽化室);(3)色谱柱;,(4)检测器;(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有的还带有数据处理装置)。
将试样用注射器(气体试样也可用六通阀)由进样口定量注入进样系统,在气化室经瞬间汽化后,由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各个组分随载气先后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组分及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量转变为易测量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通过自动记录仪记录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量,从而获得一组峰形曲线。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b6716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5.png)
分析化学中常⽤的分离和富集⽅法第8章分析化学中常⽤的分离和富集⽅法8.1 概述分离和富集是定量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分析对象中的共存物质对测定有⼲扰时,如果采⽤控制反应条件、掩蔽等⽅法仍不能消除其⼲扰时,就要将其分离,然后测定;当待测组分含量低、测定⽅法灵敏度不⾜够⾼时,就要先将微量待测组分富集,然后测定。
分离过程往往也是富集过程。
对分离的要求是分离必须完全,即⼲扰组分减少到不再⼲扰的程度;⽽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可⽤回收率来衡量。
1. 回收率(R )其定义为:%100?==分离前待测组分的质量分离后待测组分的质量R对质量分数为1%以上的待测组分,⼀般要求R >99.9%;对质量分数为0.01%~1%的待测组分,要求R >99%;质量分数⼩于0.01%的痕量组分要求R 为90%~95%。
例1. 含有钴与镍离⼦的混合溶液中,钴与镍的质量均为20.0mg ,⽤离⼦交换法分离钴镍后,溶液中余下的钴为0.20mg ,⽽镍为19.0mg,钴镍的回收率分别为多少?解:%0.10.2020.0 %,0.950.200.19Co Ni ====R R2. 分离因⼦S A/B分离因⼦S B/A 等于⼲扰组分B 的回收率与待测组分A 的回收率的⽐,可⽤来表⽰⼲扰组分B 与待测组分A 的分离程度。
%100/?=A B A B R R SB 的回收率越低,A 的回收率越⾼,分离因⼦越⼩,则A 与B 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扰消除越彻底。
8.2 沉淀分离法沉淀分离法是⼀种经典的分离⽅法,它是利⽤沉淀反应选择性地沉淀某些离⼦,⽽与可溶性的离⼦分离。
沉淀分离法的主要依据是溶度积原理。
沉淀分离法的主要类型如下表。
8.2.1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1.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多数⾦属离⼦都能⽣成氢氧化物沉淀,各种氢氧化物沉淀的溶解度有很⼤的差别。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酸度,改变溶液中的[OH-],以达到选择沉淀分离的⽬的。
分析化学_武汉大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分析化学_武汉大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be9c037a32d7375a41780cc.png)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22422H C O H O⋅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解:844:1:1NaOH KHC H O n n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22422:2:1NaOH H C O H O n n ⋅=111121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222121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0.3~0.4g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2242S SO H SO KOH100%10.108/0.028232.066/2100%0.47110.3%nMw m mol L L g mol g=⨯⨯⨯⨯=⨯=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
第11章分离和富集方法练习答案 (2)
![第11章分离和富集方法练习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8ce4fa0616fc700abb68fce6.png)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思考题1.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
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
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
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
常用的沉淀剂有:A.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Z 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 (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d349d4915f804d2a16c108.png)
16、用NaOH(0.20mol/L)滴定一氯乙酸(0.20mol/L)至甲基橙变黄(pH=4.4)时,还有百分之 几的一氯乙酸未被滴定?解:一氯乙酸的 K a =1.3X10-3, pH=4.4 时,17、计算用 NaOH(0.10mol/L)滴定HCOOH(0.10mol/L)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②计量点的pH 计量点时,完全生成苯甲酸钠,K wcKa ,苯甲酸1410 14■. 0.0453 5 6.5 10 52.64 10 6(mol/L )一 一 一 93.79 10 (mol/L ) 8.42③苯甲酸溶液的浓度0.1000 20.70c25.00100% 1% = 0.0836(mol /L)[H ]4.410HA[Hi~~K aIO 4.4 1.3 IO 32.76% 即有2.76%的一氯乙酸未被滴定。
pH,并说明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解:计量点时溶液组成为0.05mol/L 的 HCOON 渗液。
[OH ]sp K b C. K w C/K ; . 10 14 0.05/1.8 10 41.67 10 6mol/LpH Sp =14- pOH=8.22,可选酚Mt 为指示剂。
18、解:①计算终点误差C ep =0.1000 X20.70/(25.00+20.70)=0.0453(mol/L) TE ([2HXJHJ HA )100% Cep10 (14.00 6.20) 10 6.20 ( ------------------[H ])100%[H ] K a106.2010-1.0%6.20一 一 56.5 10100%[OH[H ] pH19、解:①HA 的摩尔质量n HA ( CV ) NaOHm HA M^ApOH 5.24 pH 14.00-5.24=8.7620、解:化学计量点时,完全生成 HAc,需消耗HCl 30mL.n HA ( CV ) NaOH0.0900 41.20100033.708 10 (mol)m HA%A1.250 3.708 10 3337.1(g/mol)②HA 的K a 值滴定剂加到8.24mL 时,溶液pH 4.30。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80b98b8762caaedd33d413.png)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030.01/)(1)(2221=-∑-∑=--∑=n nx x n x x s i %045.01/)(222=-∑-=∑n n x x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80b98b8762caaedd33d413.png)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030.01/)(1)(2221=-∑-∑=--∑=n nx x n x x s i %045.01/)(222=-∑-=∑n n x x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1593a340066f5335a812198.png)
分析化学部分答案(第6版)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C ontent第1章绪论 (3)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9)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12)第4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2)第5章酸碱滴定法 (22)第6章配位滴定法 (41)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59)第8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76)第9章重量分析法 (78)第10章吸光光度法 (94)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100)注:答案源于网络,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可借之,阅之,切不可信之,抄之。
第1章 绪论 习题【1-1】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
解:已知M Zn =65.39g ·mol -1。
根据溶质Zn 2+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211Zn 0.3250mol L 0.01988mol L 65.390.250c +--=⋅=⋅⨯【1-2】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 ,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解:设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V mL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 即 解得V =2.16mL 。
【1-3】在500mL 溶液中,含有9.21g K 4Fe(CN)6。
计算该溶液的浓度及在以下反应中对Zn2+的滴定度:3Zn 2+ + 2[Fe(CN)6]4- + 2K + = K 2Zn 3[Fe(CN)6]2解:(1)已知46K Fe(CN)M =368.35g ·mol-1,46K Fe(CN)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464646K Fe(CN)-1-1K Fe(CN)K Fe(CN)9.21=mol L =0.0500mol L 368.350.500m c M V =⋅⋅⋅(2)滴定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滴定剂46K Fe(CN)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Zn 2+的质量,根据46K Fe(CN)与被滴定的Zn 2+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可计算出46K Fe(CN)对Zn 2+的滴定度。
分析化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d2a63a26925c52cc5bfb4.png)
s=0.0032%
t=
s
n =
0.1160.123 0.0032
n=4)=3.18
4 = 4.38
查表 2-2 得,t( 0.95,
t 计算>t 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明新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结果偏低。 8.用两种不同方法测得数据如下: 方法Ⅰ:n1 =6
x 1 =71.26% s1 =0.13%
方法Ⅱ: n2 =9
x 2 =71.38% s2 =0.11%
判断两种方法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2 s大
解:F F
计算
= s 2 =(0.11 2 =1.40 ) 小 <F
表
2 (0.13 )
查表 2-5,F 值为 3.69
计算
说明两组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
x1 x 2 n1 n 2 n1 n 2
进一步用 t 公式计算:
xn xn 1
31.8231.68 6.4006.222
Q 计算>Q0.90 表
Q 计算<Q0.90 表
故 31.82 应予保留。 6. 测定试样中 P2 O5 质量分数 (%) , 数据如下: 8.44, 8.32, 8.45, 8.52, 8.69, 8.38 . 用
Grubbs 法及 Q 检验法对可疑数据决定取舍,求平均值、平均偏差 d 、标准偏差 s 和置信度 选 90%及 99%的平均值的置信范围。 解:将测定值由小到大排列 8.32,8.38,8.44,8.45,8.52,8.69.可疑值为 xn (1) 用 Grubbs 法决定取舍 由原始数据求得 G 计算= 8.69 为可疑值
x
甲 乙 39.15 39.24
E= x -μ -0.01 +0.08
有机化学第六版李景宁十一章答案全文
![有机化学第六版李景宁十一章答案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da45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c.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机化学第六版李景宁十一章答案1、提取遇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单选题] *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正确答案)D蒸馏法2、从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看,下列属于简单香豆素类的是()[单选题] * A龙脑B七叶内酯(正确答案)C薄荷醇D西瑞香素3、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4、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5、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A溶剂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6、E与水任意比例相溶(正确答案)不耐热成分不宜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浸渍法B渗漉法C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7、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8、美花椒内酯属于()[单选题] *A呋喃香豆素B吡喃香豆素(正确答案)C环木脂素D环木脂内酯9、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10、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11、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单选题] *A抗菌作用B光敏作用(正确答案)C解痉利胆作用D抗维生素样作用1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柱内填料是()[单选题] * A氧化铝B活性炭C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正确答案)D羧甲基纤维素13、单萜和倍半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14、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甲醇B苯(正确答案)C三氯甲烷D丙酮15、下列关于香豆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游离香豆素多具有芳香气味B分子量小的香豆素有挥发性和升华性C香豆素苷多无香味D香豆素苷多无挥发性,但有升华性(正确答案)16、药材虎杖中的醌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正确答案)D菲醌类17、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18、能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多选)()*A黄酮的类型(正确答案)B苷元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C糖基的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D分子立体结构(正确答案)19、四氢硼钠反应变红的是()[单选题] *A山柰酚B橙皮素(正确答案)C大豆素D红花苷20、苯丙素类的基本母核是具有一个或数个()单元的天然化合物()[单选题] * AC6-C3基团(正确答案)BC6-C6基团CC5-C3基团DC8-C8基团21、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单选题] *A羟基蒽醌类B查耳酮类C香豆素类(正确答案)D二氢黄酮类22、处方中厚朴主要化学成分厚朴酚,其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 A黄酮B香豆素C木脂素(正确答案)D三萜皂苷23、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24、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吗啡碱B麻黄碱(正确答案)C苦参碱D小檗碱25、下列方法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不同进行分类的是()[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B薄层吸附色谱(正确答案)C凝胶色谱D分配色谱26、挥发油常见属于哪类萜类化学物()[单选题] *A半萜与单萜B单贴与倍半萜(正确答案)C倍半萜与二萜D二萜与三萜27、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单选题] *A5个B6个C3个(正确答案)D4个28、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29、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30、很少含有挥发油的植物科为()[单选题] *A菊科B唇形科C茜草科(正确答案)D姜科。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7049b077232f60ddcca1fe.png)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大部分习题答案篇一:分析化学第六版仪器分析课后李发美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ζ→ζ*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ζ*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
在吸收光谱上,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 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 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 与吸光度A 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液层厚度l 成正比。
Beer 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也就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非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
浓度C 与吸光度A 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0.01 mol/L 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0.01 mol/L 测定(2)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 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选择题
1.用PbS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
现配制了每升含0.2μg Au3+的溶液10 L, 加入足量的Pb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2S,经处理测得1.7μg Au。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
A、80%
B、85%
C、90%
D、95%
2.含有Ca2+、Zn2+、Fe3+混合离了的酸性溶液,若以Fe(OH)3形式分离Fe3+,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浓NH3水B.稀NH3水C.NH3-NH4Cl D.NaOH
3.用NH3-NH4Cl沉淀Fe3+,使它与Mg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
A.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B.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
C.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D.NH4Cl 、NH3浓度均小一些
4.为使Fe3+、Al3+、与Ca2+、Mg2+分离,应选用( )
A.NaOH B.NH3-NH4Cl C.Na2O2D.(NH4)2CO3
5.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
A.Pb2+-Al3+ B.Pb2+-Co2+ C.Pb2+-Zn2+ D.Pb2+-Cr3+
6.下列各组混合溶液,能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分离的是( )
A.Ag+-Co2+ B.Fe2+-Mg2+ C.Ag+-Mg2+ D.Cd2+-Cr3+
7.含量为10.00mg的Fe3+试液,在浓HCl中用等体积的乙醚萃取,已知Fe3+-乙醚萃取体系的分配比为99,当用等体积的乙醚2次萃取后,残留于水中的Fe3+的量(mg)为( )
A.1.0 B.0.10 C.0.010 D.0.0010
8.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RNH3OH B.RCOOH C.RNH2CH3OH D.RN(CH3)3OH
9.下列树脂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RNH3OH B.ROH C.RSO3H D.RCOOH
10.下列各类树脂中,最易与H+起交换作用的是( )
A.R=NH2+Cl-B.RONa C.RSO3Na D.RCOONa
11.萃取的本质可表述为
A.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
C.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的过程
12.水溶液中的Ni2+之所以能被丁二酮肟-CHCl3萃取,是因为在萃取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A.Ni2+形成了离子缔合物B.溶液酸度降低了C.Ni2+形成的产物的质量增大了
D.Ni2+形成的产物中引入了疏水基团
13.在pH=2.0,EDTA存在下,用双硫腙-CHCl3萃取Ag+。
今有含Ag+溶液100ml,每次用20ml 萃取剂萃取2次,已知萃取率为89%,其分配比为
A.100 B.80 C.10 D.50
14、移取25.00 mL含0.125 g I2的KI溶液,用25.00 mL CCl4萃取,平衡后测得水相中含0.00500g I2,则萃取两次的萃取率是
A. 99.8%
B. 99.0%
C. 98.6%
D. 98.0%
15、实验室中,离子交换树脂常用于
A 净化水
B 鉴定阳离子
C 作显色剂
D 作萃取剂
二.填充题
1、溶液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作用导致物质相互分离,这是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在纸色谱中,固定相是______________,流动相是_______________。
2、萃取的本质是将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常用的萃取体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的亲合力随________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随________________的增大而减小。
4、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小,则对水的溶胀性能________,交换反应的速度________,交换反应的选择性________。
5、离子交换树脂法用于Fe3+、Al3+分离时,先用HCl处理试样,然后经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此时,______________留在柱上,而___________流出柱子,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计算题
1、某纯的二元有机酸H2A,制备为纯的钡盐,称取0 .3460g盐样,溶于100.0 mL水中,将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并水洗,流出液以0.09960mo1/LNaOH溶液20.20ml滴至终点,求有机酸的摩尔质量。
M Ba=137.33
2、某溶液含Fe3+l0mg,将它萃取人某有机溶剂中时,分配比=99。
问用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和2次,剩余Fe3+量各是多少?若在萃取2次后,分出有机层,用等体积水洗一次,会损失Fe3+多少毫克? 0.10 mg 0.0010 mg 损失Fe3+约1mg.
3、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 (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 cm吸收池在510 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计算试样中的w(Fe)(以百分数表示);当溶液稀释一倍后透射比是多少?(ε510=1.1×104)
4、饮用水常含有痕量氯仿。
实验指出,取100 mL水,用1.0mL戊烷萃取时的萃取率为53%。
试问取10 mL水,用1.0 mL戊烷萃取时的萃取率为多大?
5、某含铜试样用二苯硫腙-CHCl3光度法测定铜,称取试样0.2000g,溶解后定容为100 mL,取出10mL显色并定容25 mL,用等体积的CHCl3萃取一次,有机相在最大吸收波长处以1Cm比色皿测得吸光度为0.380,在该波长下ε=3.8⨯104L·mol-1·Cm-1,若分配比D=10,试计算:
a.萃取百分率E;
b.试样中铜的质量分数。
(已知M r(Cu)=63.55)
12下分析化学自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B
6、D
7、D
8、B
9、A 10、B 11、D 12、D 13、C 14、A 15、A
二、填空题
1、( 滤纸 ) (滤纸上吸附的水)
2、(亲水性) (疏水性)
3、( 离子价数的增大) (水合离子半径的减小 )
4、(越好 ) (越快) (越差)
5、(Al 3+) ( Fe 3+)
三、计算题
1、M Ba =137.33
2、解: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剩余Fe 3+量0.10 mg
等体积溶剂萃取2次,剩余Fe 3+量0.0010 mg
分出有机层,有机层中的Fe 3+量为 99.999 mg , 用等体积水洗一次,损失Fe 3+约1mg.
3、解:540.430(Fe) 3.9101.0 1.110
A c b ε-===⨯⨯⨯ 353(Fe)50.010(Fe)(Fe)100%0.5003.91050.01055.85 100%0.022%0.500
c M w ---⨯⨯⨯=⨯⨯⨯⨯⨯=⨯= 溶液稀释一倍,
215.02
430.0==A %0.61%10010=⨯=-A T
4、解:w
o
100%D E V D V =⨯+ 即: %1000
.1100%53⨯+=D D 解得: D =113
%92%1000
.1/10113113=⨯+=E 5、解:(1)萃取百分率 E=[D/(D+V W /V O )] ×100%
=[10/(10+1)] ×100%=90.9%
(2) 由A=εbC 0
C 0=A/(εb)
=0.380/(3.8×104×1)=1.0×10-5(mol ·L -1)
故水相中的浓度为:C W =1.0×10-5×(25/10)/90.9%
试样中Cu 的质量分数为:
ωCu =(C w ×V ×10-3×M Cu /m S ) ×100%
=(1.0×10-5×100×(25/10) ×10-3×63.55/0.2000) ×100%=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