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
沂水春风——精选推荐
沂⽔春风
沂⽔春风
拼⾳yí shuǐ chūn fēng简拼yscf
近义词沂⽔舞雩、沂⽔弦歌反义词
感情⾊
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沂⽔:河⽔名,在⼭东省曲⾩县境内,孔⼦出⽣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沂⽔的春风。⽐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成语出处清·⽂康《⼉⼥英雄传》第39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晰公⼀般,领略些沂⽔春风乐趣,⾃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成语⽤
法
作宾语、定语;⽤于书⾯语产⽣年
代
近代
常⽤程
度
⽣僻
描写春天的成语及解释
描写春天的成语
描写春天的成语及解释:
1、春光明媚: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鲜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鲜妍悦目。
2、沂水春风:沂水是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是孔子出生地。春风是指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3、如沐春风: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也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4、日和风暖: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5、寸草春晖:华同“花”,指开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6、春色满园:意为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7、春冰虎尾:意思为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8、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9、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样子。现在常用来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10、绿肥红瘦: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11、春风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2、春色撩人: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撩,撩拔、招惹。
13、春风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14、草长莺飞:江南暮春时节景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后来多
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15、春树暮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16、惠风和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17、春意阑珊: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18、春满人间: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19、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最新《沂水春风》译文
《沂水春风》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说了。你们平时总是说:‘世上没人了解我呀!’(现在,)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打算做些什么事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侵略,国内又发生了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人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听了,对他笑了一笑。
(接着,)孔子问(冉求)道:“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它的老百姓富足起来,但至于礼乐教化,(我的才能不够)只能等待德才兼备的君子来实行了。”
“公西赤,你又怎么样?”(孔子接下来问道。)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做到,只是愿意学习。(我愿意)在宗庙祭祀时,或是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人员。”
“曾点,你怎么样呢?”(孔子问曾点道。)
(曾皙原本在弹瑟,)这时他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听到孔子的问话,)他才铿的一声停止弹奏,接着他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于是,)曾皙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还穿在身上,我要跟五位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最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听了,)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有关于孔子的成语大全
有关于孔子的成语大全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三盈三虚]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孔席墨突]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诗云子曰]《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席不适]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同孔席不暖。
[孔席不暖]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梦见周公]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东观之殃]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孔情周思]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匏瓜空悬]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沂水春风范文
问:前三子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国家大事,惟独曾皙 讲的是玩和乐,境界看起来渺小得多,然而孔子听了以 后很赞同,这是为什么?(课后练习一:孔子为什么对 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
要点: 其实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正是孔子内心理想的折
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盛世太平,天下大 同,人民康乐。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其思想的主 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希望能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 造出一个歌舞升平的世界。因此曾皙的志向虽不言政事, 却是“礼治”的最高境界。
(1)、曾点所描绘的春游图景,是“为国以礼”的 结果,与孔子的治国思想相同。
(2)、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 所以孔子要“哂之”了。
第三种:于丹认为曾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礼乐交融的 奇幻世界 。
第四种:有人认为曾皙的话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 自然之间的和谐。
第五种:有人认为曾皙描绘的是一种儒家心目中的理 想社会,曾皙的话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 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是治国的根本。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 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方也。”夫子哂之。
《沂水春风》教案:现代青年对文学的思考与认识
《沂水春风》教案:现代青年对文学的思考与认识现代青年对
文学的思考与认识
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文化的珍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广泛化。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将以教材《沂水春风》为例,从现代青年的视角探讨文学的思考和认识。
一、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永恒宝藏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形象化的表达和细腻的描绘,抒发人类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艺术形式。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永恒宝藏,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也传递了现实,揭示了人类的生命内在。教材《沂水春风》以山东沂水县为背景,描写了这个英雄的神话和感人的历史。故事中的人民群众,英雄军队,勇敢的女战士等,无一不是在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深深的民族情感。文学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性的表达,成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是人类情感的音符
文学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瑰宝,也传递了人类的情感与思想,是我们情感的音符。教材《沂水春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具有极强个性化和感染力的,他们的遭遇和命运,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到痛苦和
悲哀。文学描绘的情感和人物形象,越是真实和深刻,越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和共情。而人类的情感和思维也构成文学的重要内容。现代青年通过与文学的互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情感状态及价值观,从而锤炼内心,增强情感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
三、文学是思想的启蒙之光
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启迪的媒介。文学中的思想概念和人物形象都是具有思想性的。教材《沂水春风》所呈现出来的奋斗精神、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等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理念。当代青年需要通过文学的阅读,认真思考文学中的思想内涵,进一步认识社会风貌和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这种思想启迪的过程,为青年人思考和行动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沂水春风论语原文
沂水春风论语原文
沂水春风,源自山东沂水县的美丽风景。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腹地,素有“大别山明珠”之称。这里四季分明,春季的沂水县更是美不胜收,被誉为“沂水春风论语”。
沂水春风论语,意味着沂水县春季的美丽景色如同一篇篇精彩的论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好和启发。下面让我们来一起领略沂水县春季的魅力,感受沂水春风论语。
一、花海盛宴
沂水县春季是花的海洋,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如同一幅幅艺术品。在沂水县的大别山区域,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特别适宜各种花卉的生长。春天来临时,郁金香、玫瑰、牡丹等各种花朵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踏着沂水春风,漫步在花海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心旷神怡。
二、青山绿水
沂水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春季,大别山脉上的青山绿水更是美不胜收。远离尘嚣,沿着山间小道,一路上可以欣赏到青山绿水的美景。山坡上绿草如茵,山谷中清澈的溪水流淌,山间花香弥漫。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满足。
三、民俗风情
沂水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春季正是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好时机。在这个季节,沂水县的村庄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民间舞蹈、乡村音乐、农民画等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才艺。而一些传统的庙会、农耕文化节等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感受沂水县的民俗风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四、美食享受
沂水县的春季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还有丰富的美食享受。这里有着独特的山地农产品和水产资源,各种美食琳琅满目。例如,大别山的蘑菇、野生的竹笋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此外,还有当地的农家菜、山珍海味等各种美食供人品尝。沿着沂水县的街头巷尾,品味着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沂水春风的意思
一.沂水春风的意思?
沂水春风的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沂水春风出处:
在论语选读中第十三章题为沂水春风,由曾皙所说志向演变而来。“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又怎得会短如春梦。“
成语接龙:
风栉雨沐、沐露梳风、风通道会、会家不忙、忙中有失、失道寡助、助人下石、石破天惊、惊惶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愁烟恨、恨相知晚、晚节不终、终始如一、一谷不登、登高一呼、呼来喝去、去邪归正、正颜厉色、色衰爱弛、弛高骛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
造句:
1、春意盎然枯木逢春,春回大地沂水春风。
2、沂水春风风行雨散,望风响应风和日暖。
3、枯壁缺壶三二子,春风沂水木兰船。
4、孩子从小到大家境富裕,天天沂水春风到处玩乐。
5、小鸟沂水春风的在天空飞翔。
沂水春风(上课课件)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吾与点也”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呢?
29 曾皙言志: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南怀瑾《论语别裁》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
、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 、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 方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 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 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 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 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 其仁也。”
25 三子之志有何异同?
➢ 都是关于国家大事。 ➢ 子路谈军事,冉有谈经济,公西华谈祭祀与外交。 ➢ 三人的志向越来越谦虚。 ➢ 三人对“礼”越发重视。
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 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 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高远的境界。如果说,于路 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 已经是大同的世界了。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32 曾皙言志:归隐人生的嗟叹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 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 泊宁静的心态。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 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 授徒讲学、整理文献。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 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孔子之所以赞赏 曾皙之志,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 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 深共鸣。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
长,上声。言 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 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 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 可见矣。
【读解】朱熹《论语集注》
孔 子 著 书 图
• 【读解】邢昺 《论语注疏 》 正义曰:此章孔子乘间四弟子侍坐, 因使各言其志,以观其器能也。“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者,时孔子坐, 四子侍侧,亦皆坐也。“子曰:以吾一日 长乎尔,毋吾以也”者,孔子将发问,先 以此言诱掖之也。言女等侍吾,以吾年长 於女,谦而少言,故云一日。今我问女, 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者,此 问辞也。言女常居则云已有才能,人不我 知。设如有人知女,将欲用之,则女将何 以为治?
孔 子 演 数 图
“点,尔何如?”鼓瑟希(16),铿尔,舍瑟而作 (17),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18)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19)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20), 风乎舞雩(21),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点也!” 「注释」 (16)希:同“媳,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 疏。 (17)作:站起来。 (18)莫:同“暮”。 (19)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 示已经成年。 (20)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 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 (21)舞雩:雩,音yú。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 在今山东曲阜。
《沂水春风》翻译
沂水春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语文版《沂水春风》,人教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个题目,哪个更好?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平易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淡化年龄差距,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宽松的“言志”氛围。孔子放下师道尊严,体现了一个大宗师的气度。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将做些什么呢?“如或知尔”既为弟子施展抱负创设了真实情境,也反衬了现实的尴尬。“想做些什么”,问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的理想抱负,指向具体的事务或规划。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体现了子路的粗疏率直,也是夫子哂由的原因。
千乘之国,国力中等,“摄乎大国之间”,强敌环伺,危机四伏;“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战火连绵,遭逢饥荒,内忧外患。“有勇”当能抵抗外辱,“知方”才能实现社会有序和谐,“三年”、“且”,都体现了子路的自信、胆识、雄心勃勃以及政治家的气魄。
课文将“哂之”译为“微微一笑”,准不准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克己复礼》)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孔子哂由,让课堂趋向沉默,所以夫子要主动发问。
两次用“如”,一为“或许”,一为“至于”,表意不同,但都体现了冉有的谨慎谦逊,言辞委婉。“三年”、“足民”,比子路之志更有节制。
渊渟岳峙,沂水春风的意思
渊渟岳峙,沂水春风的意思
渊渟岳峙是指深渊和大山高耸的景象,形容地势险峻壮观。渊
渟代表深渊、深水,岳峙代表高山耸立。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山势
险峻,河流深远的景象。
沂水春风是指沂水河畔的春风,意味着春天沂水河畔的风景和
气候。沂水是山东省的一条河流,春风代表着温暖、和煦的春天风。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春季沂水河畔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候。
总的来说,渊渟岳峙形容地势险峻壮观,沂水春风则形容春天
沂水河畔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候。
什么样的春风的四字成语
什么样的春风的四字成语
口角春风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满面春风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马耳春风见“马耳东风”。
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笔底春风〖解释〗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满袖春风〖解释〗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1、描写“春风”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有:春风宜人、春风送暖、春风拂面、风和日丽、和风细雨、春风得意、春风风人、春风和气、春风满面、春风夏雨、春风一度、春风沂水、口角春风、满面春风、秋月春风、如坐春风。
2、成语解析:如坐春风、风和日丽、春风得意、春风满面。
(1)
【成语】:如坐春风
【拼音】:rú zuò chūn fēng
【解释】: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
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举例造句】:(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2)
【成语】:风和日丽
【拼音】:fēng hé rì lì
【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元·李爱山《集贤宾·春日伤别》:“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
《沂水春风》译文
《沂水春风》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说了。你们平时总是说:‘世上没人了解我呀!’(现在,)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打算做些什么事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侵略,国内又发生了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人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听了,对他笑了一笑。
(接着,)孔子问(冉求)道:“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它的老百姓富足起来,但至于礼乐教化,(我的才能不够)只能等待德才兼备的君子来实行了。”
“公西赤,你又怎么样?”(孔子接下来问道。)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做到,只是愿意学习。(我愿意)在宗庙祭祀时,或是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人员。”
“曾点,你怎么样呢?”(孔子问曾点道。)
(曾皙原本在弹瑟,)这时他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听到孔子的问话,)他才铿的一声停止弹奏,接着他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于是,)曾皙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还穿在身上,我要跟五位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最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听了,)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记述孔子与学生关于言“志”的教学过程,再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其乐融融的情景。
子路志在通过一大国来实现治国理想。
冉有志在通过一小国的治理来实现“富民”的理想。
公西华志在学习祭祀、外交等礼仪。
曾点志在通过礼乐教化来实现治国理想。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孔子问志,弟子谈志,孔子评志,孔子的治国理想。
三、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部分的内容是孔子问志。
提问:
1、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消除学生的顾虑,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教学环境。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这部分的内容是子路谈志。
问:子路的“志”是什么?
要点: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问:子路回答前的动作是什么?为何抢着回答?
要点:率尔。急迫地示意,抢先回答,回答时激昂的神情,侃侃而谈,大有指点江山的气势,可见子路很有个性,直率。也说明他素怀大志,才能不假思索地抢先回答。
探究:治理国家,子路为何要强调“有勇”“知方”?
要点:“有勇”可以抵御外患。“方”者,道义也。这同孔子主张的“为国以礼”是一致的,因为这“方”包含在“礼”之中。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这部分内容是冉有谈志。
问:冉有的“志”是什么?
要点: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问:从冉有的回答来说,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怎样?
要点:谦逊。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这部分内容是公西华谈志。
问:从公西华的回答来看,他的性格怎样?
要点:谦退好学。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部分内容是曾皙谈志。
问:曾皙回答问题前的表现怎样?
要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别人上课他奏乐,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还不紧不慢地做了一串结束弹奏的动作,然后才站起来。你能想像这是个怎样的人吗?
要点:悠闲自得,从容不迫,如闲云野鹤,淡泊,潇洒等。
问:曾皙的“志”是什么?
要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探究:对于曾皙的“志”有不同的理解。
要点:
第一种:有人把它当成一种悠闲的诗意的生存方式,并由此认定曾皙是一个庄子式的自由主义者。(归隐之说)
第二种:有人认为曾皙所说的是祭祀时的情景,如王充《论衡•明雩篇》:曾皙所描述的乃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祭祀之时,要有仪式,要有颂歌,要有酒食等祭
品。
第三种:于丹认为曾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礼乐交融的奇幻世界。
第四种:有人认为曾皙的话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第五种:有人认为曾皙描绘的是一种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曾皙的话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是治国的根本。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这部分内容是孔子评志。
问:孔子为何笑子路呢?
要点:孔子认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是一位有着宏伟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子路的治国理想未尝不是他心中所勾勒的理想蓝图,所以他的笑意里有赞许之情。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使鲁国大治。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人利用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礼”“仁”便成了空中楼阁。后来他周游列国,也四处碰壁,无人赏识。孔子面对子路的一番慷慨陈词,心中可能感慨万千,感慨子路的激情,遗憾无奈的时局。
问:前三子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国家大事,惟独曾皙讲的是玩和乐,境界看起来渺小得多,然而孔子听了以后很赞同,这是为什么?(课后练习一: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
要点:
其实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正是孔子内心理想的折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盛世太平,天下大同,人民康乐。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希望能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造出一个盛世清明的世界。因此曾皙的志向虽不言政事,却是“礼治”的最高境界。
问:曾皙的一番话语对于孔子而言,恰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然而孔子为何“喟然叹曰”?
要点:孔子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但现实令他苦闷。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身心俱疲。面对春秋乱世,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课后练习三: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不同人物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要点:
1、人物神情风貌:(1)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任事:“率尔而对”“可使有勇,且方知也。”(2)冉有的谦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与子路“且方知也”比较)(3)公西华的谦退:“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与冉有“可使足民”比较)(4)曾皙的从容:“鼓瑟希”(说明此前一直在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听到询问后未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首先声明“异乎三子者之撰”等。(5)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逐一启发诱导,“夫子哂之”(委婉而善意的批评)。“何伤乎”(鼓励曾皙),“夫子喟然叹曰”(真情互动)。
2、师生的平等和谐:孔子聊天式的开场白,子路的“率尔而对”,曾皙的鼓瑟。另外,本章还用了对比手法,“率尔”与“铿尔”相对,“哂之”与“喟然”相对,表现了子路与曾皙截然不同的性格,孔子对二人志向的不同态度。
【评析】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成语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四、典型问题阐释
例1:阅读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