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
《沂水春风》教学设计共3篇
《沂水春风》教学设计共3篇《沂水春风》教学设计1《沂水春风》是一部反映农村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小说,描写了身居农村的普通人民在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人性矛盾和社会变革,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该小说非常适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选材之一,下面将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并分享我的个人思考。
一、教学设计本次课程分选读与分析阅读两个部分,分别安排为教学思路的准备和重点深化:1.选读部分通过朗读,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概括挖掘文章的主旨,理解作家所讲述的孤独、挫折、信仰、坚持、情感等多重内涵。
选读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迅速进入文章的世界,并准确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
2.分析阅读部分通过分析,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动人之处,考虑作家写作的方式、表达的主题、角色的形象及其力量以及语言气氛。
分析阅读部分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人物、情节、主旨等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解读难句和深入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作家、文学社会背景和文化渊源。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针对性,从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创造自己的文学语言和文化体验。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对于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等软知识,可以采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让学生迅速了解故事情节、主人公命运等基本情况。
2.问题课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描写技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3.互动探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识别小说中的难点,探讨小说中的问题、展开各种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提升阅读的商讨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针对选读和分析阅读两个部分的不同需求,我将小说《沂水春风》的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设计:1.选读部分内容:1.1生命的根本价值通过挑选小说中各种场合,尤其是张落花等主人公的经历,引出人的生命在人格、价值、尊严等方面的主题,深刻地表达人在物欲追逐的社会中需要回归本源的价值。
《沂水春风》教案设计
《沂水春风》教案设计《沂水春风》教案设计「篇一」春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北国春风豪放壮美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感知北国春风的雄壮美。
了解描写景物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之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像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同学们,现在,我们北方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虽然只是初冬,大自然已经显示了他的威力。
能不能说说你对冬天的感受?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同样热爱冬天。
因为冬天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会产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想象;还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动人诗句。
今天呀,咱们就提前走进春天,一起来学习林斤澜的散文《春风》。
(从生活中导入,拉近师生间以及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
)二、检查预习:(3分)1、大家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说说你所了解到林斤澜。
2、现在请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写错。
提醒学生:着(zhuó)重刮折(shé)嘎(gā)地一声冰碴(chá)吹号(háo)冰砚(yàn)乍(zha)暖还寒粗犷(guǎng)冰溜(liū)三、整体感知:(理线索,品情味)(12分)1、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散文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朗读感知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变化)2、师生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一开始就喜爱吗?作者明明要写的是对北国的春天的喜爱之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的春天,却写怀念江南的春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尾为什么对江南的春天有了嫌恶之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体会其作用。
沂水春风论语原文
沂水春风论语原文沂水春风,源自山东沂水县的美丽风景。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腹地,素有“大别山明珠”之称。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的沂水县更是美不胜收,被誉为“沂水春风论语”。
沂水春风论语,意味着沂水县春季的美丽景色如同一篇篇精彩的论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好和启发。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领略沂水县春季的魅力,感受沂水春风论语。
一、花海盛宴沂水县春季是花的海洋,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如同一幅幅艺术品。
在沂水县的大别山区域,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特别适宜各种花卉的生长。
春天来临时,郁金香、玫瑰、牡丹等各种花朵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
踏着沂水春风,漫步在花海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心旷神怡。
二、青山绿水沂水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春季,大别山脉上的青山绿水更是美不胜收。
远离尘嚣,沿着山间小道,一路上可以欣赏到青山绿水的美景。
山坡上绿草如茵,山谷中清澈的溪水流淌,山间花香弥漫。
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满足。
三、民俗风情沂水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春季正是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好时机。
在这个季节,沂水县的村庄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民间舞蹈、乡村音乐、农民画等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才艺。
而一些传统的庙会、农耕文化节等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感受沂水县的民俗风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四、美食享受沂水县的春季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还有丰富的美食享受。
这里有着独特的山地农产品和水产资源,各种美食琳琅满目。
例如,大别山的蘑菇、野生的竹笋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还有当地的农家菜、山珍海味等各种美食供人品尝。
沿着沂水县的街头巷尾,品味着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沂水春风论语,是对沂水县春季美丽景色的形象描述。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盛宴、青山绿水、民俗风情和美食享受。
沂水县的春季景色如同一篇篇精彩的论语,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和启发。
描写春风的成语不带风字
描写春风的成语不带风字摘要:1.笔下春风:描述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
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2.柔风甘雨: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
3.沂水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4.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
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5.东风人面: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已难觅。
正文:春风,是大自然的精灵,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了生命的气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风常常被寓意为美好、温暖和希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描绘春风的成语,感受这股温暖的气息。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笔下春风”。
这个成语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
它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笔下春风的背后,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让人仿佛感受到春风拂面,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紧接着是“柔风甘雨”。
这个成语中的“柔”指的是温和,描绘了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
它们共同滋养着大地,泛指和风细雨的美好景象。
柔风甘雨传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滋润,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关爱。
再来谈谈“沂水春风”。
这个成语中的“沂水”是河水名,位于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
春风在这里象征着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沂水春风寓意着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让人敬仰不已。
此外,还有一个寓意丰富的成语——“春风夏雨”。
这个成语描绘了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的美好画面。
它常用来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夏雨的滋润。
最后,我们来看看“东风人面”。
这个成语指的是每年春风拂面时,那些曾经邂逅含情之人却已难觅。
东风人面传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让人心生感慨。
这些描绘春风的成语,不仅展现了春风的美好,还传递了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哲理。
沂水春风的意思
一.沂水春风的意思?
沂水春风的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沂水春风出处:
在论语选读中第十三章题为沂水春风,由曾皙所说志向演变而来。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又怎得会短如春梦。
“
成语接龙:
风栉雨沐、沐露梳风、风通道会、会家不忙、忙中有失、失道寡助、助人下石、石破天惊、惊惶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愁烟恨、恨相知晚、晚节不终、终始如一、一谷不登、登高一呼、呼来喝去、去邪归正、正颜厉色、色衰爱弛、弛高骛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
造句:
1、春意盎然枯木逢春,春回大地沂水春风。
2、沂水春风风行雨散,望风响应风和日暖。
3、枯壁缺壶三二子,春风沂水木兰船。
4、孩子从小到大家境富裕,天天沂水春风到处玩乐。
5、小鸟沂水春风的在天空飞翔。
论语《沂水春风》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活动:
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短文。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沂水春风》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人物情感。
3.设置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沂水春风》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特别是孔子及其弟子的高尚品质和仁爱精神。
2.掌握《沂水春风》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沂水春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沂水春风》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沂水春风》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以“我所理解的仁爱”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课后分组,选取《沂水春风》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6.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沂水春风》,讨论课文中的仁爱精神,促进家庭亲子关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7.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沂水春风》的主要观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形成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沂水春风》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
•
【读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这里有一个问题,从这一段描写,我们看到曾点的 恬淡、宁静。大家在讨论问题,而他在搞他的音乐,应 该是没有听到子路他们的讨论。可是孔子问到他的时候, 他又说自己的想法、作法和子路他们三个人不同。可见 刚才别人的话他都听到了,这是很高的修养。 能在处世之间,最忙乱当中,同时应付几桩事情, 这就要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 我的确看到过这样的朋友,一边在一件一件忙着批公文, 还在删改文句,一边听别人向他报告紧急重要的事情, 口里在“唔!唔!”应着,然后他把笔一放,立即吩咐 报告的人怎样去办理事情应付情况。同一时间处理了所 有的事,还非常轻松,这个人修养真高,我很佩服。这 里又要提到小说了,《三国演义》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庞 统,怀了诸葛亮的介绍信去见刘备。
这节书有两个观念: 首先,一个文化的建立,的确是不容易。 其次,我们看看管子的高见“仓廪实则知礼节,衣 食足则知荣辱。” 可知社会国家的富强、教育文化的 兴盛,要靠经济做基础的;要衣食富足了才会知荣辱, 仓廪充实了才礼义兴。所以有人说,最大的是穷人,连 裤子都没得穿了,拚命都不在乎,还怕什么?有地位有 钱的时候就怕事了。就是这两句话的道理。可见文化的 建立,要靠经济作基础。从冉求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 出他深懂这个道理。所以他说,一个小国家交给我去干 三年,我可以使他经济基础稳定,社会政治稳定,至于 文化的建立,则要“以俟君子”。这就还要等一段时间, 乃至要请比我更高明的人来。这是他的谦虚,也是他的 真话。
子见老子图
学习什么呢?“宗庙之事”, 这里宗庙就代表了国家。以前是宗 法社会,每一个国家的社稷以宗庙 为象征,所谓宗庙之事,就是国家 大事。“会同”,开大会。等于说 现在开国民大会,或者立法院会、 行政院会。“端章甫”,大家都穿 上礼服,很有礼貌。“愿为小相 焉”,辅相是一位很好的幕僚长, 或者等于国民大会的秘书长。公西 华对孔子说他可以去学习,慢慢在 工作中求取经验,以便做到这个程 度。可是一位优秀的国民大会秘书 长可不容易作,一个重要会议中的 小相,是很不容易作好的。小相就 是总务人才,也就是宰相才;真正 的好总务,就是宰相,像萧何就是 最好的总务人才。历史上的这类人 物是屈指可数的。
沂水春风教案范文
沂水春风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沂水春风》的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化背景;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形象描写;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理解文本、分析文本、把握主题等。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沂水春风》,培养学生对于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小说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爱国精神的重要性。
Step 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1.学生阅读《沂水春风》的主要情节。
2.学生回答与小说相关的问题,如:《沂水春风》以谁为背景?小说的主要情节有哪些?主要人物有哪些?等。
3.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Step 3 分析与解读(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及其意义。
如:小说中体现了怎样的爱国精神?小说通过哪些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表达主题?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小说中的一段描写,并解读其意义。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与解读。
Step 4 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小说中的一段进行情景复述。
2.学生创作小说的一个结局,或设计小说的一个新情节。
Step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他们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收获。
2.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四、教学资源1.《沂水春风》小说文本。
2.《沂水春风》的相关介绍和解读资料。
3.小组活动时的分组工具。
五、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小组合作能力。
2.听取学生的汇报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评价学生的小组活动成果,包括情景复述和创作结局/情节。
六、教学反思《沂水春风》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小说,通过学习这部小说,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爱国精神的热爱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沂水春风》翻译
沂水春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语文版《沂水春风》,人教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个题目,哪个更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平易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淡化年龄差距,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宽松的“言志”氛围。
孔子放下师道尊严,体现了一个大宗师的气度。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将做些什么呢?“如或知尔”既为弟子施展抱负创设了真实情境,也反衬了现实的尴尬。
“想做些什么”,问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的理想抱负,指向具体的事务或规划。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率尔”体现了子路的粗疏率直,也是夫子哂由的原因。
千乘之国,国力中等,“摄乎大国之间”,强敌环伺,危机四伏;“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战火连绵,遭逢饥荒,内忧外患。
“有勇”当能抵抗外辱,“知方”才能实现社会有序和谐,“三年”、“且”,都体现了子路的自信、胆识、雄心勃勃以及政治家的气魄。
课文将“哂之”译为“微微一笑”,准不准确?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克己复礼》)“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孔子哂由,让课堂趋向沉默,所以夫子要主动发问。
两次用“如”,一为“或许”,一为“至于”,表意不同,但都体现了冉有的谨慎谦逊,言辞委婉。
“三年”、“足民”,比子路之志更有节制。
冉有谦逊是性格使然,还是受夫子哂由的影响?“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两次用“愿”,体现了公西华的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宗庙”是君主祭祀祖先的地方,“宗庙之事”即“祭祀之事”;“会同”指诸侯会盟,公西华的志向是在这样的场合主持赞礼,充当司仪。
渊渟岳峙,沂水春风的意思
渊渟岳峙,沂水春风的意思
渊渟岳峙是指深渊和大山高耸的景象,形容地势险峻壮观。
渊
渟代表深渊、深水,岳峙代表高山耸立。
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山势
险峻,河流深远的景象。
沂水春风是指沂水河畔的春风,意味着春天沂水河畔的风景和
气候。
沂水是山东省的一条河流,春风代表着温暖、和煦的春天风。
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春季沂水河畔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候。
总的来说,渊渟岳峙形容地势险峻壮观,沂水春风则形容春天
沂水河畔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候。
《沂水春风》译文
《沂水春风》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说了。
你们平时总是说:‘世上没人了解我呀!’(现在,)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打算做些什么事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侵略,国内又发生了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人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听了,对他笑了一笑。
(接着,)孔子问(冉求)道:“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它的老百姓富足起来,但至于礼乐教化,(我的才能不够)只能等待德才兼备的君子来实行了。
”“公西赤,你又怎么样?”(孔子接下来问道。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我愿意)在宗庙祭祀时,或是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人员。
”“曾点,你怎么样呢?”(孔子问曾点道。
)(曾皙原本在弹瑟,)这时他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听到孔子的问话,)他才铿的一声停止弹奏,接着他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于是,)曾皙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还穿在身上,我要跟五位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最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听了,)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后来,)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里面。
他问孔子道:“先生,他们三位的话你怎么看?”孔子说:“没什么,(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追问道:“那先生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答道:“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一点也谦让,所以我要笑他。
曾皙说:“难道冉求所说的就跟国家无关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就不是国家了吗?”曾皙说:“难道公西赤所说的就跟国家无关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这些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个小小的司仪员,那么谁能给诸侯做大事呢?”。
沂水春风用教学文稿
你我共勉
成功的人生需要耐得住
寂寞与孤独!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人们就必须具 有冲破旧框框的勇敢精神,要敢于像子路那样大 胆地言志、献才。尤其是青年人,应该像子路那 样,不怕别人“哂”,要敢于把自己的志向讲出 来,让社会了解才能,挑选自己!
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 ” 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 晚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 句末语气词
课后练习三: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不同人物风貌, 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要点: 1、人物神情风貌:
(1)、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任事:“率尔而对”“可使有勇,且 方知也。”(2)、冉有的谦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与子 路“且方知也”比较)(3)、公西华的谦退:“非曰能之,愿学 焉。”“愿为小相焉。”(与冉有“可使足民”比较)(4)、曾 皙的从容:“鼓瑟希”(说明此前一直在鼓瑟),“铿尔,舍瑟而 作”(听到询问后未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首先声明“异乎三子 者之撰”等。(5)、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逐一启发诱导, “夫子哂之”(委婉而善意的批评)。“何伤乎”(鼓励曾皙),
《沂水春风》教案:文学与道德教育的交融与互动
《沂水春风》教案:文学与道德教育的交融与互动文学与道德教育的交融与互动作为一部反映抗战时期沂蒙地区农村妇女斗争历程的文学作品,《沂水春风》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感人的情节,引人入胜,打动人心。
然而,除了文学价值,它更是一本重要的教育读物。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部小说,将其有价值的文学品质与抗战时期的道德教育相结合,为学生们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情感和人伦的重要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的多重意义,并提供一些可供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以促进文学与道德教育的交融与互动。
一、小说的故事情节简介《沂水春风》根据农村妇女李春华的真实故事改编,围绕着她和其他妇女在沂蒙山区期间所经历的艰辛生活展开。
故事的情节主要围绕着李春华与丈夫佃农郑庆元的事迹,讲述了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通过努力工作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保卫祖国,为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故事。
故事从小说主人公李春华的婚姻生活开始,讲述了她结婚前后受到的歧视和压迫,因感到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而离开家乡。
之后,她在沂蒙山区过上了平等而幸福的生活,而她的丈夫郑庆元作为一名佃农,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保护了山区村民的生命财产,成为了村民们心目中的英雄。
但是,由于世道的局势,郑庆元遭到了敌人的严重迫害后被捕,最终在敌人的恐怖斗争中牺牲。
经历了这样的创伤,李春华却在挫折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她还组织成立了妇女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共同劳动,并发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二、小说的多重意义及其与道德教育的互动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的主人公李春华在面对敌人的斗争时,毫不屈服,始终坚持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自己坚定地站在祖国的一边,而且组织其他村民一起参与抗敌斗争,共同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道德教育中,敬爱祖国,热爱人民是最基本的美德之一。
学生们通过阅读小说,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够体验和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鼓舞。
《沂水春风》教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推广名著
《沂水春风》教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推广名著。
一、了解名著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沂水春风》的历史背景。
就比如说,了解1930年代中华民族所遭受到的压迫、贫困和苦难,以及茅盾当时为了反映这些历史背景而创作《沂水春风》的初衷,能够让学生对这部小说的意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历史背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价值所在,加深他们对于这部名著的认识。
二、突出名著的主题思想我们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突出《沂水春风》的主题思想。
《沂水春风》是一部关于爱国、家国情怀和人性之美的小说。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小说中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于这部名著深刻的认识。
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情感有机结合,一定会让学生对于这部名著更加产生共鸣和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人物形象深刻,帮助学生产生情感认同此外,我们还需要重点突出《沂水春风》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形象深刻和鲜明的刻画,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名著。
《沂水春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具有生动鲜明、叙事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将名著人物形象的特点逐一讲解,帮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着更为清晰、深入和深刻的认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情感认同这部名著,深深体会名著所蕴含的情感价值。
四、采用多样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还要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名著的故事呈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体验。
可以举办名著读书会、名著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进而让学生对于这部经典名著产生更为热切的情感。
推广名著是一项关键工作。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对于名著深入认识,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名著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从而真正爱上这部名著。
而在推广名著的过程中,这些方法和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名著,为我们进一步推广和宣传名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形容春天成语整合
形容春天成语整合形容春天成语1.沂水春风:沂水:这条河的名字,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省曲阜县。
春风:春天的暖风是指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沂水春风。
深受孔子隐喻教育的影响。
2、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3.充满春天:意义;溢出:深。
春天的意义很强烈。
4、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
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
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5.及时雨和春风:及时雨和春风。
通常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
隐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化。
用来赞美老师的教诲。
6、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7.春风:春天温暖的春风吹人。
它指的是对人友善。
8、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
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9.花香和鸟语:鸟语:鸟像说话一样唱歌。
描述春天动人的场景。
10、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
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11.春天正在消逝:它将精疲力竭,并将衰落。
春天就要过去了。
12、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13.恢复活力:恢复活力:恢复活力。
这是拯救垂死者的隐喻。
医生精通医学。
14、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15.调情的春天:调情的:调情的,挑衅的,挑衅的。
春天的景色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16、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17.春雨后的竹笋:指的是春天雨后竹笋一下子长出很多。
隐喻性事物迅速大量涌现。
18、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
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19.比如在春冰上行走:行走:踩着。
就像踩在春天的薄冰上。
这是在危险情况下紧张的隐喻。
20、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春天:春天:春天的天气。
丰满的:丰满而厚实的外表。
它描述了春天的浓厚气氛。
22、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沂水春风教案
沂水春风教案教案:沂水春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沂水春风》。
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沂水春风中欣赏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温暖春风,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沂水春风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录音机、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沂蒙山风光PPT,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沂蒙山的印象。
2. 初读课文(5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精讲课文(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朗读感悟(5分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悟。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沂水春风板书内容:美景描绘:山水相依、春风拂面情感表达:热爱大自然、赞美之情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沂蒙山风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在作业设计上,注重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形容春天成语_1
形容春天成语导读:1、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
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来自沂水的春风。
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2、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3、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
春天的意味正浓。
4、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
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
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5、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
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
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
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6、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7、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8、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
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9、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
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10、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
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11、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
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12、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13、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14、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15、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6、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17、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8、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
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19、如履春冰:履:踩。
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
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20、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21、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
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
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22、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形容春天的成语15篇
形容春天的成语形容春天的成语15篇形容春天的成语1形容春天成语1、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
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来自沂水的春风。
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2、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3、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
春天的意味正浓。
4、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
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
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5、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
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
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
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6、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7、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8、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
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9、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
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10、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
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11、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
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12、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13、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14、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15、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6、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17、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8、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
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19、如履春冰:履:踩。
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
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20、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21、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
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
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22、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记述孔子与学生关于言“志”的教学过程,再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其乐融融的情景。
子路志在通过一大国来实现治国理想。
冉有志在通过一小国的治理来实现“富民”的理想。
公西华志在学习祭祀、外交等礼仪。
曾点志在通过礼乐教化来实现治国理想。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孔子问志,弟子谈志,孔子评志,孔子的治国理想。
三、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部分的内容是孔子问志。
提问:1、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消除学生的顾虑,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教学环境。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这部分的内容是子路谈志。
问:子路的“志”是什么?要点: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问:子路回答前的动作是什么?为何抢着回答?要点:率尔。
急迫地示意,抢先回答,回答时激昂的神情,侃侃而谈,大有指点江山的气势,可见子路很有个性,直率。
也说明他素怀大志,才能不假思索地抢先回答。
探究:治理国家,子路为何要强调“有勇”“知方”?要点:“有勇”可以抵御外患。
“方”者,道义也。
这同孔子主张的“为国以礼”是一致的,因为这“方”包含在“礼”之中。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这部分内容是冉有谈志。
问:冉有的“志”是什么?要点: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问:从冉有的回答来说,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怎样?要点:谦逊。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这部分内容是公西华谈志。
问:从公西华的回答来看,他的性格怎样?要点:谦退好学。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部分内容是曾皙谈志。
问:曾皙回答问题前的表现怎样?要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别人上课他奏乐,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还不紧不慢地做了一串结束弹奏的动作,然后才站起来。
你能想像这是个怎样的人吗?要点:悠闲自得,从容不迫,如闲云野鹤,淡泊,潇洒等。
问:曾皙的“志”是什么?要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探究:对于曾皙的“志”有不同的理解。
要点:第一种:有人把它当成一种悠闲的诗意的生存方式,并由此认定曾皙是一个庄子式的自由主义者。
(归隐之说)第二种:有人认为曾皙所说的是祭祀时的情景,如王充《论衡•明雩篇》:曾皙所描述的乃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祭祀之时,要有仪式,要有颂歌,要有酒食等祭品。
第三种:于丹认为曾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礼乐交融的奇幻世界。
第四种:有人认为曾皙的话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第五种:有人认为曾皙描绘的是一种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曾皙的话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是治国的根本。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部分内容是孔子评志。
问:孔子为何笑子路呢?要点:孔子认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是一位有着宏伟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
子路的治国理想未尝不是他心中所勾勒的理想蓝图,所以他的笑意里有赞许之情。
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使鲁国大治。
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人利用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礼”“仁”便成了空中楼阁。
后来他周游列国,也四处碰壁,无人赏识。
孔子面对子路的一番慷慨陈词,心中可能感慨万千,感慨子路的激情,遗憾无奈的时局。
问:前三子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国家大事,惟独曾皙讲的是玩和乐,境界看起来渺小得多,然而孔子听了以后很赞同,这是为什么?(课后练习一: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要点:其实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正是孔子内心理想的折射,正寄寓了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盛世太平,天下大同,人民康乐。
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希望能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造出一个盛世清明的世界。
因此曾皙的志向虽不言政事,却是“礼治”的最高境界。
问:曾皙的一番话语对于孔子而言,恰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然而孔子为何“喟然叹曰”?要点:孔子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但现实令他苦闷。
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身心俱疲。
面对春秋乱世,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课后练习三: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不同人物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要点:1、人物神情风貌:(1)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任事:“率尔而对”“可使有勇,且方知也。
”(2)冉有的谦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与子路“且方知也”比较)(3)公西华的谦退:“非曰能之,愿学焉。
”“愿为小相焉。
”(与冉有“可使足民”比较)(4)曾皙的从容:“鼓瑟希”(说明此前一直在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听到询问后未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首先声明“异乎三子者之撰”等。
(5)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逐一启发诱导,“夫子哂之”(委婉而善意的批评)。
“何伤乎”(鼓励曾皙),“夫子喟然叹曰”(真情互动)。
2、师生的平等和谐:孔子聊天式的开场白,子路的“率尔而对”,曾皙的鼓瑟。
另外,本章还用了对比手法,“率尔”与“铿尔”相对,“哂之”与“喟然”相对,表现了子路与曾皙截然不同的性格,孔子对二人志向的不同态度。
【评析】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
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
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成语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四、典型问题阐释例1:阅读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答案:(1)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2)赞同:因为曾点勾勒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和乐景象图,他的理想反映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境界,表现了曾点安详自得的人生态度。
不赞同:曾点缺乏济世大志,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而儒家讲究入世,讲究积极进取。
例2:阅读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⑴、孔子“与点”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⑵、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答案:(1)曾点所描绘的春游图景,是“为国以礼”的结果,与孔子的治国思想相同。
(2)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所以孔子要“哂之”了。
五、背诵句子“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是的“志”是什么?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
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这一入世精神的,而曾晳的志向历来则有两种理解。
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
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2、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
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
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
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
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
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1.曾点描绘了一幅安详自得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
2.曾皙主张恬退避世,暗合了孔子当时欲隐居出世的心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斯指仕进之道)之未能信也。
”子说(说,同“悦”)。
——《论语•公冶长》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曾点志趣高远,胸襟悠然,较之另三个弟子驰心务政已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4.孔子不从政而行文教,为政只能治一世之昌,而文教则能德泽千秋,奠万世之基。
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