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得》读后感2000字作文

合集下载

庄子心得读后感(通用18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通用18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通用18篇)庄子心得篇1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

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读庄子之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庄子之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庄子之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庄子之心得体会(精选5篇)《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读庄子之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读庄子之心得体会【篇1】历史上,孔子称为圣人,庄子称为神人。

最初知道庄子是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虽然理解的不深刻,甚至到现在不太清楚什么意思。

今年寒假读了于丹庄子心得,知道了庄子最为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世俗功利的态度。

庄子留给我们最深的是充满寓意和小故事的*,以此来表达对那些追求小名小利的嘲讽,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令人瞠目结舌。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幽默而有涵养,但是她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困到极点却从不接受别人一点的施舍。

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境界有大小”。

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同样也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而认为它没用。

庄子却认为其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加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卫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过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侯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的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在大千世界,我们既要做到顺应外面的世界,做到与时俱进,又要有所坚持,秉承内心最本质和最纯真的东西,只有这样在大千世界里才不至于迷失我们自己。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5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5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5篇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经典文章,庄子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启迪了无数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庄子》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参考。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一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

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

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

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

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

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读庄子心得体会(精选6篇)

读庄子心得体会(精选6篇)

读庄子心得体会(精选6篇)读庄子篇1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

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

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

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

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

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大道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9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9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9篇《庄子》读书心得体会1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

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

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

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

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

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

庄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庄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后感篇1庄子,美而不自知。

甚至也不为人知。

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

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

事实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况别人怎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

但是他也不逃避语言。

他不介意写很多字。

他不在意。

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

因为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

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

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护。

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

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也有人说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

但我说的庶民,是他的态度。

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

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

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

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虽然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

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别呢?哪里都是无何有之乡。

他逃避着人,但不逃避天。

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疑惑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拯救。

答案我已经渐渐明白了。

因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

他或许已经看见了天意,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孔丘没有看见,他失败了。

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

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拯救没有意义,与其折磨自己,不如快乐。

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

他已经看见了未来,所以不接受。

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

对他而言,放弃拯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疼痛。

《庄子心得》读后感四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四篇

《庄子心得》四篇《庄子心得》四篇《庄子心得》1《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我读过这么多书来,第一本让我有如此大的震撼的书。

庄子之道,与儒家学派不同,不在乎名利,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乘物以游天,他上穷碧落下黄泉,他嬉笑怒骂说尽天下。

其实他的内心非常安静。

在庄子书中,以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但其中却蕴含着天大的奥义与智慧。

庄子是一个非常擅长讲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陆离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贫困潦倒、等米下锅。

他没有富裕的生活,温饱不定,这样一个人,他凭什么去逍遥游呢?就凭他的精神!庄子的心胸非常的宽广,他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我死之后,将我扔到山沟里。

让苍天穹庐做我的棺盖,让广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让日月星辰、世界万物给我陪葬。

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境界呀,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开。

人,本来是无羁无绊的,本来是放纵自由的。

但由于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物质利益,束缚了我们的身心,迷失了我们本来的相貌。

假如说儒家给了我们坚实厚重的一片大地,那么道家给了我们一片将来自由的天空;假如说儒家让我们学会了挑起担子,负起重量,那么道家让我们学会了举重假设轻。

庄子的精神就是,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为声誉权利所挂念,让心胸豁达一点,开朗一点。

《庄子》中记叙了那么多的寓言,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挖苦挖苦,都是为了一句真理:“大道符合自然”。

《庄子心得》2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渐渐品读,收益非浅。

似乎感悟到了生命的本原。

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于丹关于《庖丁解牛》的新解。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绘了庖丁在解牛时到达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

庖丁解牛,假如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到达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途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可以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到达“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交融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庄子读书心得体会1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__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月19日:境界有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月20日:感悟与超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

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

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2月21日:认识你自己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2月22日:本性与物性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

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

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

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2月23日:总有路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

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2月24日:坚持与顺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庄子的读书心得(16篇)

庄子的读书心得(16篇)

庄子的读书心得(16篇)庄子的读书心得(通用16篇)庄子的读书心得篇1《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着。

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

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

世界是和谐的。

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所谓的坚白论,山人以为,讨论的两派其实已经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了:一个论述某物有何种属性〖即白与坚〗,另一派则是论某特性〖即白与坚〗是该物特有的个性还是许多物质都可以有的共性。

事实上,我们往往看到在许多争论中,所谓对立的两派,追溯到本质上,自己都不知道在争论什么。

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争论、对立几十年。

可是有谁能说清除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呢?其实,综观中国的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非常现实。

对于那种万物起源、谁创造人等等之类扯不清道不白的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

对于大自然则采用接受它、并与之相容的态度。

不追求绝对、不走极端,只求中庸。

而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山人认为是受西方影响而来的。

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就是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例子。

而中国的、气功、养生之道等等则是顺其自然、接受自然、融于自然的例子,典型说法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许多人把庄子与道家放在一起,与儒家相对。

山人以为,儒家侧重与社会及社会体系;老子强调人与自然;而墨家则重客体与其自然属性;反观庄子,则是这些的融合。

只是墨家的论点采用的较少一点。

而过多地将儒家、老子相容。

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一种和谐的共存,无主次之别。

这也是与儒家的最大不同。

在儒家中,要有等级之分,要有对自我的克制(这一点又与无我相近)。

自然了,从当政者的角度看,儒家是有利于朝廷的。

但庄子思想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因此,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而被当政者大力提倡。

可是同时,庄子的思想又作为主要的旁支而存在,没有收到异常的压制。

而法家因为是强调客体、鄙弃主要因人的主观而形成的社会体系、结构,从而无生存之地。

《庄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庄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读后感1在很久以前,当人们还处于统治者的重压之下,是庄子,带着学生们呼唤自由,呼唤无拘无束的快乐……现代的人们解放了,可社会却愈加复杂了。

现代社会的中心或许曾与庄子的思想打了个照面,却又匆匆而过,从未理会过,古时,一位老者的深深呼唤。

庄子或许没想到,中国人摆脱了封建制度,但他们没有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人们无法再达到“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无拘无束的境界,金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他们没有时间,也无法再与自然合为一体。

庄子与现代隔着几千年的时间洪流,却早已认识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一点。

众多的机械为人类提供了便利,却使人类想尽办法简化一切。

就算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数学题上偷懒,都极易全盘皆输,更何况生活了?“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庄子却没有预料到,人们对“无为而治”的认识偏差,能改变一个大国的命运。

多少皇帝沉迷于享乐,却把这句话当做挡箭牌,当作最有道理实际却是最无道理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导致政权落入宦官之手,奸臣当道,江山易主。

人类啊,把脚步放慢一些吧,安静下来,倾听这位思想家的娓娓诉说……《庄子》读后感2暑假里,我读了《童话庄子》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一个个有趣又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小故事组成。

而故事的编写者是一位潇洒又悠闲自得的庄子,他才华横溢、智慧过人。

虽然生活贫苦,却逍遥自在。

即使遭遇挫折,也打扰不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这本书里富有科幻和想象的色彩。

有神话般的河神和海神,有童话般的大鹏鸟和大蟒蛇,也有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物种。

读来令我仿佛身临其境,情景再现。

我在书中追随着庄子,一起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开启快乐的密码。

庄子心得读后感(汇编16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汇编16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6篇)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记得在我的高校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爱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是无限的,究竟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查找一个打算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

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宏大的地球渐渐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终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

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松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这个故事可能是我们当下对宇宙最好的诠释了。

宇宙的无限是可想而知的了,那么大鹏鸟无论飞得有多高、多远和多长时间,这一切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里,你飞得出宇宙吗?仍不过是在蓬蒿之间罢了。

大鹏鸟飞得很高、很远,它知道永久飞不到边,这不是很苦痛吗?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我满意!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

有一个伴侣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

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意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好像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意了。

《庄子》心得体会(精选7篇)

《庄子》心得体会(精选7篇)

《庄子》心得体会(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庄子》心得体会(精选7篇)《庄子》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庄子》读书心得1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是的。

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

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

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

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

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

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

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

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

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

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

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心得读后感(精品7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精品7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精品7篇)《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

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

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

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从朋友处借得《庄子》一书,此书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通过庄子每一个不同的寓言故事来讲述,偶尔看看这样的书对净化人的心灵有一定的帮助。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在功名利禄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

这些离我们太远了!如今媒介如此发达,资讯如此快速,科学给了我们无穷力量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

也许,我们在心智上的'残缺更多了。

人有肢体上的残疾,也会产生心理上的残疾,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残缺,那是因为心理上的残缺,不像身体上的残疾那么容易被人看见。

这种残缺有可能是在其中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也有可能是在其中一种时刻自己受到的一个打击,从此不知不觉就积淀下一种毛病。

庄子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真的顺应生命形态,就首先要把这些遗憾和残缺都接受下来,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应该想的是怎么样去改良它,是自己更好。

庄子在最后还讲到,人生只要掌握好六个字“不要怕,不要悔”,做人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只要你不怕任何磨难都能闯过去,而懊悔的事情往往都是过去式。

是啊!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其实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仅此而已!读庄子心得体会2000字篇二“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而可喜,面对死亡来临而可怕。

那情形,该像路边的野花,庄子对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

真人不易,学者说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导人出世,曾经,至亲的人离世,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

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

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

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在阅读《庄子》这本古代经典著作时,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庄子的思想深邃而丰富,对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都有
独到的见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
哲理。

首先,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与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
规律,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这种
思想让我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场竞争,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不
要过分强求,顺其自然更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的思想强调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他提倡“逍遥游”
的生活态度,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
为了物质利益和名利而忙碌奔波,却忽略了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子的思想提醒我,要学会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最后,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敬重。

他认为自然
是最大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这种思想让我意识到,
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而不是剥削和破坏自然。

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阅读《庄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庄子的智慧和哲理,受
益匪浅。

他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让
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加深入
地理解和践行庄子的思想,活出一种更加自由、平静、和谐的生活。

读庄子之心得5篇

读庄子之心得5篇

读庄子之心得5篇读庄子之心得1即使庄子不提,逍遥也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遥,无非是在物质生活上宽裕富足,不用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庄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浅薄,他的逍遥,我觉得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终极命题.在庄子看来,一切万物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本性,逍遥不逍遥正是看其生存状态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万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好的生活方式,坏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最好的政治正是无为而治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任何统一的制度标准都有其局限性,都会妨碍人们的逍遥.这个视角很深刻.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忙,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回过头来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却想不太起来.显然我只是在机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遥与忙不忙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你是否顺应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浑浑噩噩显然不是逍遥,而是自我迷失.逍遥不仅不是混沌,而是一种大清醒之后的从容不迫.庄子有感于他所处的时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为利所趋而丧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遥,这是很积极向上的观点.尽管我觉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可以用庄子逍遥的观点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教育.近年来,高考制度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很多人呼吁彻底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在羡慕中国的教育.当美国老师为中国学生极强的数学能力而感叹时,中国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他们想从商,却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我觉得就自己的经历,现行的教育其内容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毛病.从我来讲,我对自己能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础而感到高兴.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个中学阶段评价个人的标准唯一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以后都将从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学以前,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有学习这么一个衡量人的标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妨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远失去了对书本,对知识的兴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尽管很多省份在实行新一轮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动,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不变,教育的形式再怎么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我们可以从庄子那里得到些许启示,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不可能放任每个人自由发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是需要的.很多学习不好,学历不高,但在别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对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另外,纯粹知识的灌输也使得,虽然大家都学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热爱学习.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思考,基本上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是比较迷茫的.升入大学以后,学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种强制性约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虚度了光阴.而学习在校园里变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是对于学习本质的最大背离.这种风气使得大家都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没办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当学生完全被考试所奴役,被学位名誉所导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极端的不逍遥.静下心来,不为什么地去看一点书,才能有真正的收获;顺性而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这是老庄给我的教诲.读庄子之心得2《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读庄子之心得3《庄子心得》是于丹对庄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一本书.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就是〝逍遥游〞,并顾名思义地认为他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以致他觉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庄子心中的〝逍遥游〞是什么.确实,〝逍遥游〞是庄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仅仅是说追求生活上的逍遥,更是追求心态上的逍遥,从外物中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舒畅,正所谓〝乘物以遨游〞.我喜欢庄子说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讲的是人不应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响而动摇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外界的言语,社会的潮流,多多少少会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是说看到周围人都热衷于玩切水果游戏,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风呢?也许你之前生性节俭,或者不爱玩游戏,那么是不是去改变你的习惯呢?其实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那就会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更重要的是,你丢的可能是你最初的梦想.所以,庄子让我懂得了顺应与坚持的道理,顺应当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随,遵循自己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强.关于生死,庄子的观点给我莫大的释怀,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人只不过是一团气,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来的地方去.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才能显得那么坦然淡定,才会击鼓而歌.对待生死,很多人都无法正确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害怕死的到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也许,庄子的生死观是让自己消除恐惧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为死而过度悲戚.是的,庄子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人生观,让我从心底有种坦然的感觉.我想,逍遥游的精辟之处就在这里吧!读庄子之心得4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读庄子之心得5在晨读的时候老喜欢把(庄子)这本书拿着读,只是被里面光怪陆离的故事吸引着,当成了志怪类型的书籍.觉得离开我们生活的现实太远太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学过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那个时候自己的心境太小,不相信有这样大的境界.稍及年长些,随着个人阅历和见识的丰富.真正到达了黑格尔所说的〝正反合〞三段式中反的阶段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心理深处真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我时常追问我自己:我所追求的一切,我所放弃的无奈,是否都是随着我的本心而没有违背?是否都值得?知识本身并不是智慧,智慧是通过对问题本身的追问而通达到的一种境界.读罢此书,我知道(庄子)还只读了个皮毛,或许连皮毛都还没到达,以后的路还长些,还得长久的读下去.读书笔记:1.庄子其人庄子其人不为名利所困,逍遥一生,无牵无挂.虽贫穷至极,但不为困顿所累,庄子告诉我们:〝读书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实行,这才是困顿.〞.〝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对于物质上的富有庄子告诫我们:〝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对于不能按照本心生活的人庄子说:〝是别人给了我这么多委屈呢?还是我自己看不破名和利呢?〞2.境界的大小真正的大小不仅仅在于眼界中,而在于心智上.而境界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思维的方式.如何获得大的境界呢?打破束缚自己心智的常规思维.而如何打破常规思维呢?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是否看到了自己的本心,看到了自己真正欢欣的东西.而如何看到自己的本心呢?无忧是佛,活在当下.把这个世间天大的事,都把它看下了,而把自己的灵魂放到无限大.3.如何超越我们生活的现实无非名利二字,所谓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很多时候我们置身茫然之处,无法看清自己的目的.方向和眼前的权衡.乃是由于我们都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而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超越,需要拥有的是一颗空灵的心境,让自己的眼睛敏锐起来,才能在不经意之处发现人生的至极大道.不同价值观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你需要怎样的价值观呢?第一是理性: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的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的行为准则.第二是感性:每到一处,每见一个风景,心中便有一种悲悯之情自然发生,一种欢欣之意自然流露.不要以你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估这个世界,不要让我们的心中带有成见.4.怎样认识自己?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知的.而只有我们自己,离我们自己最近了.庄子在(人间世)中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心斋.也就是养心.是让我们的眼睛,不仅仅看到外在世界的广大,更应该留一份给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自己本初的愿望.第二种方法是:自知之明.不受外部评价的影响,宠辱不惊.5.路在脚下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我们可能极其普通,当内心要有一种人格的力量,它不是彰显外放的才华,它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6.对于生命的态度庄子乐生,不惧怕死亡,但也决不去找死.因为,生和死不过是一场生命心态的变化.人的生命可以消耗掉,当人的思想却可以流传下来,对于庄子来说,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7.外化而内不化庄子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一个人可以外表变得随和融通和放下,但是他的内心要有真正不化的东西.8.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志一个人只有释放了自己的本性,顺服自然才能不被疑惑.所谓利令智昏,当利能够令心智混掉,心中就不会再有洞明清澈的智慧,一切迷惑将使得我们改变本初之性.9.人生的心态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面对生命,我们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就是达生.不要太看重外表的东西,因为那只能让自己变得笨拙.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苍天,向下可以看清黄泉,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好的心态需要历经三个阶段:忘记名.忘记利.忘记自己.10.自然之道人会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合乎大道.对于人生之规律: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读庄子之心得。

庄子心得读后感3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3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3篇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庄子de 心得读后感,欢迎欣赏。

庄子心得读后感一:大家都会知道一本叫《庄子》的书。

可是看完这本书都会发出许多赞叹。

于丹就把她的慷慨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心得》。

在百家讲坛节目中也谈论过这个话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悟于丹心语。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窗某学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

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解读《庄子》心得,受到观众热烈。

《庄子》心得也讲述了许多深奥的论语,里面讲的都是庄子何许人、境界有大小、感悟与超越认识你自己,总邮路可走,谈笑论生死,坚持与顺应,本性与物性,心态与状态,和大道与自然。

下面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庄子这个人,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他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保管员。

他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仍,而到处求贤若渴的时代里。

他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名分。

庄子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经济抗面也很差。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两个字。

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

庄子也不例外。

看到《种子心得》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于丹可以把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分析的十分透彻。

椰油许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是啊,每个人的境界都不同,有的人高过云端却有些人低于云端。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9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9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9篇《庄子》读书心得体会1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

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

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

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

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

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心得》读后感2000字作文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
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下面是为你们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

——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
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
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读后感《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
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里的这段话,从小便耳熟能详,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十五岁的学习的起点,选择好方向,三十岁能牢固地自立,四十岁对各种问题不疑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

有一天,看《百家讲坛》,一位白衣白裙的中年女子正在讲这一段,下面字幕上打着“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字样,面孔是陌生的,言谈是和蔼可亲的,她并没有咬文嚼字罗列子曰诗云,而是把圣人描述的这个人生坐标放在了今天,在天地悠悠,斗转星移中,面对物欲横流、转瞬即逝,让每一个凡夫俗子去体验,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譬如“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量你的生
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譬如“四十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于丹把“中庸”理解为一种理想状态,一切都处于和谐之中,即天地万物各安其位)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即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言者切切,听者意会,那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一下击中了不再敏感的神经,怦然心动,冥冥之中似乎碰到了知音,没有更多的理由就喜欢上了。

于丹把解读《论语》的指南针,放在了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告诉今天的我们,怎样有价值有效率地生活, __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

在于丹的眼里,《论语》的价值,或者说是一切经典的价值不是用佶屈聱牙的语言作弄人,也不是用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更不是用天经地义的章法约束人;所以,她不需要我们穷究义理、旁征博引,也不需要我们 __,奉若宗教,而是让这些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朴素的真理,穿越时空的尘埃,用经典将心灵的内在唤醒,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地与栖息地。

所以在《心得》中,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来,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高蹈者,将圣贤经典点化为隽永心语,不故作
高深,不矫情卖弄,一如《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章”中的孔子面对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诱,建立心灵的智慧,传递着温柔的思想力量。

于是,圣人不再遥远,经典不再尘封,现实也就少了几许迷茫——“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在大部头的高头讲章、一连串的新鲜名词术语、三坟五典博古通今的考证成为专家学者们的招牌、成为学问的外在表现时,这些文字犹如这个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让人受用流连,一读再读而新鲜如初,滋味醇厚。

而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朴素语言又常常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让道理既通俗又意味深长。

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

”告诉我们内心的从容缓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一个抑郁症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戏剧演员的演出,忘怀得失,那个患者满面流泪地说,我就是那个戏剧演员。

质疑我们在角色之外,还留有多大的空间,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呢?这样的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心领神会地颔首。

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心得》,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古代与当代的边缘,擦拭去古典作品表面的斑斑锈迹,超越圣人与凡人的时空界限,将千万颗心中的一心之得呈现于观众读者,解读当下社会和生活,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坦然微笑,还让我们掩卷而思,在某一个阒寂的深夜..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