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植物种子随海拔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的研究可编辑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的研究(可编辑)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的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研究姓名:武高林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生态学指导教师:杜国祯20090601摘要幼苗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植物通过幼苗更新才能使种群得以扩大、扩散和延续。
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建成的更新过程与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丰富度以及群落的更新演替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高寒草甸作为多年寒中生植物草本群落,其组分种的种子作为植被更新的潜在动力,对植被的演替和更新具有很大的贡献。
而适蔓的牛境是植物幼苗更新的外在条件,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施肥等不同的管理描施可以导致高寒草甸群落中的微生境差异。
但微生境如何影响群落组分种的种予萌发和幼苗生长,至今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
因此,我用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中常见的杂类草组分种在不同微生境光照、养分下的幼苗更新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存活至越冬过程和生长生长率、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特征。
以期揭示高寒草甸群落中常见杂类草组分种利幼苗更新机制和过程,为草地的退化和恢复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的研究结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光照微.生境和种子大小的变化显著影响了这些杂类草组分种的萌发特征。
本研究的个物种间,小种子物种的萌发具有较大的光需求,而较大种子物种萌发具召相对较小的光需求,大部分物种的萌发是具有较小的或巾性的光依赖性,其最遣萌。
发的光照生境是中等光照和较低光照生境。
大部分物种属于在较短时间内、集巾性萌发并具有较大萌发率的物种,而较少物种属于在较长时间内、分散随机萌发牛具有较低萌发率的物种。
光照和种子人小差异显著影响了幼苗的出土率、存活率和越冬率。
幼苗出土率、存活率、越冬率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种子大小的相互关系则随着生境差异发生了变化。
本研究的大部分物种的幼苗最大出土率、存活率和越冬率均出现在中等光照和高光照条件下。
青藏高原东缘2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La z o 3 0 0, Ga s , Ch n ) nh u7 0 0 nu i a
Ab t a t I t s sr c : n hi pa e , t c r m o o nu b r a ka y t e of wo pr he h o s me m e s nd r o yp s t Sa s r a p ce fom t us u e s e i s r he
LI H u i a , W A N G Zhua —i G O N G on — on , W A N G if n nl , H gd g Y —e g ,
( 、 Co lge o f inc 1 le fLie Sce e, Norhw e t Nor a nie st t s m lU v r iy, La h 00 nz ou 73 70, G a s n u, Chi na; 2 Ke bor t y o rd a a sa d Ec ogy o h i s r . y La a or fA i nd Gr s l n ol f t e M nity ofEdu a i c ton, La h ni e st nz ou U v r iy,
维普资讯
第 4 4卷 2 0 0 8年第 2期
Vo1 4 20 8 N o 、4 0 .2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9 5
J u n lo rh s r lUn v r iy ( t r l ce c ) o r a f No t we t No ma i e st Na u a in e S
实验 材料及 采 集地 点见 表 1 凭证 标 本 存 放 于 。 西北 师范 大学 生命 科学 学 院植物 标本 室。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中两种植物的核型报道
青藏高 原 东缘 风毛 菊属 中 两种植 物 的核 型报道
王 一峰 ,沙 洁 ,王 转莉 ,周 生荟 ,杨 宗邦
( 西北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0 7 ) 3 0 0
摘 要 :利 用压 片 法研 究青 藏 高 原 东缘 两种 风 毛 菊属 ( a sue C ) 物 的 染 色体 数 目和 核 型 .结 果表 明 , 紫 苞 雪 S usraD . 植
k r o y so hege a y t pe ft nusofr s e tv l r n一 2r 3 e p c i e y a e2 o 一 2— 1 m + 1 s .2 8 4m n一 2 x一 2 8— 2 m + 2 m + 2 t Th 4 s s. e k r o y s o t s ce a e A a c d n o h S e b nsS c a sfc to . N o a e lt s r f nd n a y t pe fbo h pe is r 2 c or i g t t e t b i ’ ls iia i n s t lie a e ou i
莲 ( .o otg a 和 抱 茎风 毛 菊 ( c igin 的 染 色 体 数 目和 核 型 分 别 为 27 一3 — 1 m+ 1 s S id s i ) e S.h n a a) —2 2 8 4 m,2 n一2 x一2 — 8 2 m+2 m十2 t 根 据 S e bn 4 s s. tb is提 出的 核 型 分 类原 则 ,这 2个种 的 核 型都 为 2 型. 2个种 的染 色体 中均 未发 现 随体 . A 关 键 词 :紫 苞雪 莲 ;抱 茎风 毛 菊 ;核 型
第 4 卷 21 6 0 0年 第 1 期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3种菊科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性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3种菊科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性孙会婷;江莎;刘婧敏;郭亚娇;沈广爽;古松【摘要】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山地冷龙岭3600-4400 m不同海拔高度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Anthony)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海拔高度的响应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升高,3种植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角质层纹饰、气孔与表皮细胞的位置关系以及上、下表皮气孔器内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火绒草上、下表皮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蒲公英和美丽风毛菊的气孔密度则降低;3种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均未出现规律性变化;3种植物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细胞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解剖学指标之间大多呈明显的协同进化;叶片结构,尤其是气孔密度对海拔高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研究表明3种植物采取不同的响应机制来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多样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12页(P1559-1570)【关键词】海拔高度;协同进化;可塑性;青藏高原【作者】孙会婷;江莎;刘婧敏;郭亚娇;沈广爽;古松【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 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特点: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烈、CO2分压低、昼夜温差大等使在如此极端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体必然会形成特殊的形态结构来适应环境[1]。
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_巩红冬
3
93
20.43
1.08
12.90 1.08 9.68
13.98 2.15 4.30 1.08 3.23 100
第4期
巩红冬: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133·
1.2 属的分布型分析 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依据吴征镒等的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属为 7 个分布型 或变型 。 [10] 其中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变型最 多,共有驴蹄草属、翠雀属和唐松草属等 7 个属, 占本区总属数的 43.75%,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型, 共有芍药属、升麻属和乌头属等 4 个属,占本区总
展毛工布乌头 A. kongboense var. villosum、刷经寺乌头 A. fangianum、新都桥乌头 A. tongolense、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展毛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 var. laxiflorum、
17
曲毛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 var. crispulum、多裂乌头 A. polyschistum、
短距翠雀花 D. forrestii、毛翠雀花 D. trichophorum、粗距毛翠雀花 D. trichophorum var.
platycentrum、黄毛翠雀花 D. chrysotrichum、宝兴翠雀花 D. smithianum、白缘翠雀花
D. chenii、三果大通翠雀花 D. pylzowii var. trigynum、奇林翠雀花 D. candelabrum、
种名 Species name
芍药 P. lactiflora、川赤芍 P. veitchii
种数 Species numbers
占总种数的 比例(%)
青藏高原东缘海拔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
草
业
学
报
第 1 9卷
第 1 期
2J 0 0年 2月
A CTA PRA TA CU LT UR A E N I SI CA
V0 . 9, . 1 1 No 1
青藏 高原 东缘 海 拔对 植 物 种 子大 小 的影 响
郭淑 青 齐 威 王 玉林 马 雄 陈学林 杜 国祯 , , , , ,
( . 肃 民族 师 范 学 院化 学 - 命 科 学 系 , 肃 合 作 7 7 0 ;. 1甘 7生 甘 4 0 0 2 兰州 大 学 草 地 与 农 业生 态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肃 兰 州 7 0 0 ) 甘 3 0 0
摘 要 : 青 藏 高原 东缘 60种 植 物 种 子 为 对 象 , 海 拔 对 种 子 大小 的影 响展 开 系 统 性 地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个 区 以 0 就 1整 系 内 , 物种 子 大 小 与 海 拔 呈 极 显 著 的 负 相 关关 系 ( =6 0 R。 00 9 P<0 0 1 , 且 在 20 0 300m 海 拔 植 , 0 , 一 .2 , 2 . 0 )并 0 0 梯 度 中 , 子 大 小 有 先 增 大 后 减 小 的趋 势 ;2 草 本 植 物 种 子 大 小 与 海 拔 呈 极 显 著 的 负 相 关 关 系 ( 52 R。 种 ) = 1 , 一
的系统 性研究 则未 见报道 。
青 藏高原 东缘 属于 黄土高原 , 青藏 高原 和西 秦岭 山脉 的过 渡区 , 物 区系成 分较 复 杂 , 型 的高寒 草 甸上 有 植 典
青藏高 原和喜 马拉 雅特有 种 ,海拔 较低 处还 有 暖温 带 甚 至亚 热 带半 干 旱 、 半湿 润 地带 的代表 种 , 质 资源 非 常 种 丰富口 。本 研究 以位 于青藏 高原东 缘 的甘肃省 甘南 藏族 自治州 种子植 物为研 究对 象 , 过 系统性 的研 究 本 区系 通 内植 物种 子大小 与海拔 之 间的关 系 , 同生 活型植 物种子 大小 与海拔 之 间的关 系 , 不 以及 海拔 和属综 合 因子对草本 植物 种子 大小 的交互影 响等 问题 , 探求高 寒环境 中植 物种子 大小 随海 拔 的变 异模 式 , 一步 阐 明植 物种子 大小与 进
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植物适应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植物适应性机制的初步研究作者:赵宁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8期摘要:作为生物进化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青藏高原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机制和策略一直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域,在中学生中普及教育关于青藏高原这屋的适应特征。
青藏高原的植物为了适应其极端的环境进化出特殊的适应机制。
关键词:青藏高原;植物;极端环境;适应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5-01青藏高原被喻为“世界屋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且至今仍在隆升的一个高原。
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气候,使得生活在这里的植物进化出独有的生理形态特征。
作为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高等生物——人类,我们更应该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本文就青藏高原植物的特殊适应机制展开讨论,使我们更多的了解周围的环境。
青藏高原属于四大高原之一,生长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植物生活环境较为严酷,如营养物质缺乏、低温、缺氧、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最低温度低等。
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一批生长期短,生命力顽强,具有其特殊的适应特征的植物。
特征之一是植株矮小,减少水分、营养物质输送的压力,降低风力对植物的机械损伤,表现为茎秆退化,呈莲座状或垫状,如卷柏,垫状点地梅等。
此外植物体密被绒毛,叶片苞叶化的形成也是其适应特征之一,体表被绒毛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最典型的是菊科的凤毛菊属植物(如雪兔子)。
施海燕等对青藏高原7种风毛菊属植物29个居群的叶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分析7种植物叶解剖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果发现:7种植物表皮细胞单层,角质层厚;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的总厚度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并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
表明7种植物的叶片既具有中生植物又兼有旱生和湿生植物的部分结构特征,这些特征是植物对高寒地区低氧、低温、强辐射等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项目名称青藏高原东北部种子生态学研究
项目名称:青藏高原东北部种子生态学研究申报奖种:自然科学奖项目简介:种子是植物生活史上不可缺少的关键阶段,一直是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
种子是种子植物遗传信息的保存者与传递者,是植物在环境胁迫中保证物种繁衍的适应性策略,更是延续和散布自身和后代的重要方式。
在种子的所有特征中,种子大小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核心特征,种子大小与其它许多植物性状和生态因子,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紧密相关,并影响一个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扩散和恢复对策,最终影响到植物的适合度。
同时,种子休眠与萌发是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重要事件,它关系到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也是植物为适应环境以保持自身的繁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生物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此外,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生活史的潜种群阶段,反映了植被的演化进程,在重塑和维持物种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于以上方面的研究在、、等顶级刊物发表大量论文,相关科学问题被反复提出,足见学术界的关注程度。
然而,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大部分研究仅是在以上整个过程的某一环节展开,几乎没有研究从整体出发,对种子再到种子的过程进行长期、系统的生态学研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本项目组针对生态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种子为研究核心,依托“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野外定位研究站”,通过大尺度调查研究、长期野外观测、及控制实验等方法,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开展了近三十年的从植物生活史对策、种子大小、种子萌发与休眠,以及到土壤种子库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常见植物和典型毒杂草的生活史对策进行了长期野外观测和系统研究;)对个科个属的种被子植物种子大小的变异和进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系统研究了种常见植物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群落组分种的幼苗生长特性;)通过采集万个土芯,鉴定万个幼苗,研究了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种子库组成和结构,及种子库在植被更新和恢复中的作用。
主要发现包括:)揭示了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和毒杂草的繁殖分配和性分配对策,为毒杂草的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阐明了植物种子大小变异的生态适应和进化规律,揭示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分布式样和环境响应模式;)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植物种子的萌发能力及群落主要组分种的幼苗生长特性,及其与系统发育史、植物生活史特征及环境因素之间关系。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特有的高寒草甸地区,其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气候的寒冷干燥和海拔的高度,该区域的植物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性,限制了其萌发和繁殖。
因此,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植物种子的保存、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典型高寒草甸地区的常见植物种子进行实验,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测定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pH 等条件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速度的影响。
2.植物种子休眠机制的研究:采用萃取法、剥除法、化学刺激法等方法,探讨种子的休眠机制及其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3.植物种子保护的研究:通过运用冷冻、干燥、真空贮藏等方法,探究不同储藏条件对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影响。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室试验、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三、预期成果1.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机制,揭示其萌发习性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建立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和休眠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科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
3.研究备存数据和样本,构建植物种子资源库和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研究的难点在于,该区域的植物种子处于较长时间的休眠状态,萌发速度较缓慢,难以实现有效的实验。
此外,探究种子萌发机制需要用到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知识,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和建模方法,难度较大。
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该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东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有望为其他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此外,该研究也有助于揭示植物生存和适应机制,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青藏高原两种风毛菊属植物资源分配与繁殖对策随海拔的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两种风毛菊属植物资源分配与繁殖对策随海拔的变化研究植物种群的资源分配和繁殖对策对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过程中的植被结构变化和地带位移至关重要。
由于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因此存在生长、存活和繁殖间的资源分配等问题。
资源分配的模式可以反映植物的生活史特征,是植物生活史研究的核心,近年来,人们对植物资源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分配和性分配。
其中繁殖分配主要研究植物体投入到繁殖部分的资源占获取的总资源比例、影响这种比例的因素以及繁殖分配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性分配主要研究投入到繁殖中的资源如何在雌雄功能之间分配的问题。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孕育了很多独特的生物类群。
然而这些植物如何适应青藏高原的胁迫环境,表现出什么样的资源分配对策,引起了繁殖生态学家和进化生态学家的极大兴趣。
鉴于此,本文以广泛分布于青海和西藏菊科风毛菊属两种较常见高山植物重齿风毛菊(Saussurea katochaete Maxim.)、星状雪兔子(S.stella Maxim.)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各生长、繁殖性状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研究该区域两种植物资源分配与海拔的关系,探讨两个物种的资源分配模式,试图揭示两个物种对高寒草甸环境的适应对策。
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重齿风毛菊和星状雪兔子种群的个体大小、管状小花数目以及花粉数均逐渐减小,而管状小花重量和花瓣重量逐渐增大。
在高海拔区资源受限的环境中,两个物种通过减少管状小花数目和花粉数目以及增加管状小花重量和花瓣重来响应高海拔地区的胁迫环境,是其对高寒草甸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体现。
(2)不同海拔繁殖生物量(R)与营养生物量(V)呈不同程度的异速生长。
重齿风毛菊随海拔的升高R-V的异速生长斜率显著降低,截距随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加;而星状雪兔子的斜率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截距则显著升高。
两物种随海拔的升高,斜率变化不同,表明繁殖分配的适应策略不同。
(3)重齿风毛菊居群的繁殖分配变化受到海拔和个体大小的共同作用,而星状雪兔子繁殖分配的变化主要受个体大小的变化影响,海拔的影响不显著,即两个物种在不同海拔产生了不同的繁殖分配对策。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天然资源宝库,同时也是一个兼具生态、环境和气候多种特征的生态系统。
其中,高山植被是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高山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山植物的生存环境青藏高原地处高原和山地交错的地带,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燥,特别是高山地区海拔高达3000米以上,地形十分复杂。
由于地势的独特性,高山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应对很多特殊的因素。
首先,这里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变化,春夏气温较高,秋冬季气温则非常低,在这样的环境下,高山植物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维持自身的存活状态。
其次,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原盆地,地形起伏较大,上下水循环不良,水资源相对匮乏。
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下,高山植物需要通过深入地下寻找水源、蓄水来确保自己的生存。
此外,青藏高原的环境中还存在着寒冷、高氧、强辐射、冰雪等多种特殊因素,高山植物需要应对这些复杂环境的影响。
二、青藏高原高山植物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学者们通过采样、实验观测、分析数据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究高山植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
例如,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雪山植物的采样和测量,发现了其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球藻的共生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雪山植物与球藻之间会发生共生作用,并能够促进雪山植物的生长,这种共生作用也是青藏高原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之一。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高山植物的光合适应和逆境适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究了光合适应参数对高山植物适应性的影响。
三、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探究上述研究成果的取得,为探究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学术上来讲,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机理有多种方式,最为普遍的是基因调控方式和形态结构适应方式。
青藏高原东部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在青藏高原东部,由于日渐加剧的人口压力、森林密度的下降,植被破坏,资源耗竭等多种原因,植物种子萌发也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开展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木本植物种子的萌发状况受到温度、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根据高原气温变化特点,采用ENDORPHIN软件对萌发温度进行模拟,得到高原不同季节的平均萌发温度范围,分析萌发温度对植物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此外,研究还设计了不同森林谷底土壤容重,温度、光照、恒温,湿度,pH等条件来研究其中种子萌发特性。
通过研究发现,当温度在25℃左右时,木本植物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高,萌发温度在每年四月、六月、八月三个月间波动在20-25℃,同时还受到土壤水分、光照条件的影响;研究还发现了森林谷底土壤容重和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高原的低氧和光限制,这将有助于种子萌发率的控制。
总之,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植物复植繁殖提供参考依据,对青藏高原东部和整个高原地区的植物保护、促进植物恢复及植物复植繁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科研人员还将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旨在控制萌发的主要因素,促进青藏高原东部木本植物的恢复与繁殖,维护高原地区的植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背景介绍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其生态环境特别适合生长藏药植物,因此被誉为“天然药库”。
藏药植物作为世界上独特的药用资源,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东缘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传统藏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景天科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类群之一,其中很多物种被广泛地用于藏药中。
由于长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一些景天科藏药植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保护不足。
因此,对于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主要采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景天科藏药植物。
采集地包括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的高原和山地地区。
采集方法主要是对山区和草甸进行考察和实地调查,在不影响当地生态和文化的前提下,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种类进行采集。
采集到的植物样本先进行标本鉴定,然后进行整理和分类,最后进行各项性状的测定和分析。
对于常见或重要的种类,还进行了生境的环境调查和记录。
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收集到了70多种景天科藏药植物样本。
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植物在形态、分布和生态环境上都有明显的特征。
其中,白头翁(Cotyledon orbiculata)、奇异草(C. pachyphylla)、牛眼草(C. pannosa)等景天科藏药植物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非常常见,并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同时,这些植物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植物种群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保护不足。
例如,青藏高原东缘的一些草地植被已经面临严重的草地退化问题,这对于藏药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本次调查结果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这对于传统藏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挑战和保护不足的问题。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5种10个居群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5种10个居群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王一峰;李岩;代建霄;胡玥;武凌云;王云瑾;王转莉;梁万福【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45)003【摘要】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总页数】6页(P87-92)【作者】王一峰;李岩;代建霄;胡玥;武凌云;王云瑾;王转莉;梁万福【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4.59【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东缘4个风毛菊居群的核型研究 [J], 王转莉;王一峰2.青藏高原东缘4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J], 王一峰;王转莉;巩红冬;郭怀清;梁万福3.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J], 高天鹏;王转莉;郭怀清;王一峰;方向文4.青藏高原东缘28种风毛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J], 王一峰;施海燕;高宏岩;王剑虹;杜国祯5.青藏高原东缘2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J], 李淮;王转莉;巩红冬;王一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其东部高寒草甸区面积广阔,是高寒草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高原地区特有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导致植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生态特性。
其中,植物种子休眠是影响其繁殖力和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子休眠是指一种生理状态,在此状态下,种子停止萌发能力,因而可以延缓或推迟种子的萌发,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
种子休眠现象在植物种的遗传、生理生态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深入探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休眠特性,对于了解其种群生态学、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课题旨在系统地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包括种子的萌发条件、萌发机制、休眠类型、休眠原因和解除休眠方法等方面,同时对各种休眠状态下的种子的生理生态学特性也将进行探究。
具体内容包括:1. 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区主要植物种子的休眠特性、解除休眠需求等方面,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种子休眠条件、机理等问题。
2. 探究种子休眠特性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并研究休眠种子及其萌发特性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3. 比较不同种子休眠类型及其休眠与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态学差异,探究种子休眠和解除休眠过程中不同代谢途径及激素的作用机制,为植物种的遗传和育种等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通过种子浸水、人工休眠、温度梯度等处理方式,系统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
具体方法如下:1. 采集不同物种植物的种子,并通过浸水处理等方式破除其种皮硬性,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
同时,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其萌发情况。
2. 通过向种子中加入人工休眠激素或营养物质等手段,模拟种子的自然休眠状态,研究种子在不同休眠状态下的萌发条件和解除休眠机制。
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
策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最脆弱的高原,其地形复杂、差异显著,因此其植被类型也十分多样,植被生长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风毛菊属植物是青藏高
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类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然而,受到气候与环境的影响,风毛菊属植物的生长状况与繁殖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毛菊属植物这一重要资源,需要深入研究光照、营养处理对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毛菊属植物这一重要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进行野外观测,记录其分布区域、生长状态、繁殖特性等相关信息。
2.设计光照、营养处理实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不同营养物质对风毛菊属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3.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幼苗生长速率、根系发达程度等指标,评估光照、营养处理对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
4.总结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繁殖对策,为青藏高原风毛菊属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能够深入探究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的影响,揭示风毛菊属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繁殖机制,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和技术支撑。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开展青藏高原植物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丰富高原
植被类型研究的内容。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九种常见植物叶特征、繁殖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九种常见植物叶特征、繁殖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其东部地区分布着广阔的高寒草甸。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特有的生物群落,具有关键的生态学和保护学意义。
植物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叶特征和繁殖特征与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对高寒草甸中植物的叶特征和繁殖特征的了解,对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开展草地恢复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植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叶特征和繁殖特征,为草甸生态学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将选取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中的九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蒿属植物、雪灯笼、锦鸡儿等。
2.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采用系统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植物叶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叶形、叶长宽比、叶面积、叶表面特征、叶边缘形态等。
(2)植物生殖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包括花序结构、花序长度、花期、花色、果实及种子性状等。
3.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了野外调查、实验分析和统计学方法,主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SPSS、Excel等。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课题将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中常见植物的叶特征和繁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期望得到以下成果:1. 九种草甸植物的叶特征和生殖特征清晰明确,为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对草甸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生态适应性等问题作出初步解答,对草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为草甸管理、草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为草地生态学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五、研究进展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调查方案的制定和野外路线的确认,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开展野外调查和实验工作。
六、预计工作计划1. 2022年3月至5月:野外调查和样本收集。
青藏高原东缘沙化区生物结皮中荒漠藻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缘沙化区生物结皮中荒漠藻抗旱生理特
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北方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沙漠化程度较为严重。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物结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稳定土壤、防止风蚀,还能够为其他植物提供一定的保护。
荒漠藻是生物结皮中的一种重要物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盐和耐高温的生理特性。
因此,研究荒漠藻的抗旱生理特性,对于了解其生长适应机制、推广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缘荒漠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在干旱环境下的抗旱生理特性。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通过对荒漠藻的抗旱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水分、温度、盐分等环境胁迫下的适应机制,进一步了解该物种的生长环境适应策略。
(2)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在青藏高原东缘荒漠化区域,选择富含荒漠藻的生物结皮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
2)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测定荒漠藻的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物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在干旱环境下的适应机制。
3)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图表和曲线,从中总结荒漠藻的抗旱生理特性。
4. 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揭示荒漠藻在干旱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
这将对于深入了解荒漠植物的适应性进化、推广荒漠植物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本研究也为进一步探索荒漠藻的应用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
更新与生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其中高寒草甸群落是该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高寒草甸群落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种组成,是高山生态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生态类型。
然而,由于青藏高原东部区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该区域高寒草甸群落面临着草本植物幼苗更新和生长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常见草本植物种子的存活率低、幼苗成活率低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的机理和规律,为该地区高寒草甸群落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调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物种组成和种子库特征。
(2)分析种子存活率和幼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
(3)探究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跟随生长发育规律。
2. 研究方法:
(1)野外考察和数据采集: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的典型样地进行野外考察,对该区域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子库特征进行调查和记录。
(2)人工模拟实验:通过对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成活和生长情况进行人工模拟实验,讨论物种数量和发育环境对种子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多项线性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深入探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物种组成和种子库特征的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实验研究探究高寒草甸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的机理和规律。
预期本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高寒草甸群落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以及对于类似高寒草甸群落的生态系统提供借鉴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单位代号:密级:学号:
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
学科专业
导师
完成日期
***大学
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确认符合**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答辩委员会签名:
主任:
委员:
导师:
答辩日期: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内容及研究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参与的同学和导师对本课题所做的任何研究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本人同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 博士学位论文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植物种子随海拔的
适应性进化研究
摘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是一个奇特的生态体系,其特别的地舆区域和蔼候前提,孕育了很多种奇特的植物类群。
风毛菊属植物重要散布于横断山至青藏高原及其边沿地域,为高寒草甸主要构成植物,本项目以散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甘肃)的风毛菊属植物为资料,从形状学程度(对植物体各器官的描写和丈量),器官程度(叶的形状剖解特点,花粉的电镜扫描,种子表皮纹饰等)、细胞程度(染色体数量不雅察、核型剖析)、生态学研讨并联合区系地舆剖析对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植物停止较为体系周全的研讨,以期对风毛菊属植物体系演变、属内分类单元的体系地位和生态顺应机制等方面的研讨供给实际根据,其成果不只对处理风毛菊属植物体系演变、属内分类单元体系地位和生态顺应机制具有主要意义,并且,对资本植物的应用方面亦具有非常主要意义。
重要结论以下
1.当地区风毛菊属植物共有36种,附属于4个亚属,占全国总种数的13。
64%,占甘肃总种数的62。
07%,多样性水平高。
2.本研讨区风毛菊属植物有三个散布的丰硕区,分离位于33。
8°N、102°E;34。
3°N、103°E和35°N、103°E邻近。
3.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植物可划为4个散布型和1个变型,区系成份以温带成份为主,同时,甘肃特有种和中国特有种比例较高。
4.推想中亚至喜马拉雅一带为风毛菊属植物的来源中间。
5.风毛菊属植物的气孔类型为无规矩型,表皮细胞的外形为多边形或不规矩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或波状曲折,下表皮气孔的长宽比年夜约在1。
10一1。
54之间,气孔密度在61。
35 一410。
43mm一2之间,气孔指数在11一30%之间。
6.25种风毛菊属植物中只要星状雪兔子为等面叶且无表外相,其他24栽种物均为异面叶且都有表外相;表皮细胞单层,角质层厚;叶肉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广泛构成蓬勃的通气组织。
这注解了25栽种物的叶片既具有中生植物又兼有旱生和湿生植物的部门构造特点,这些景象解释了这些特点是这些植物对高寒地域低氧、高温、强辐射等天然前提历久顺应的成果。
7.叶表皮气孔的长宽比,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叶表皮外形,垂周壁式样,叶
栅栏组织层数,叶缘的外形,叶片类型,表外相等这些特点在种间存在着差别,同时在有些种之间又有类似性;是以,这些特点便可以作为辨别种的证据,又是研讨风毛菊属植物体系演变的性状目标。
8.花粉近球形或长球形,极面不雅三裂圆形,三孔沟,外壁外面具刺状崛起,刺间纹饰可分为四品种型穴状、颗粒状、网状一颗粒状和网状。
花粉形状没有年夜的差别,但刺间外面纹饰、萌生沟的宽窄、刺的年夜小、散布密度和花粉年夜小在种间有着必定的差别,可以做为种的分类根据。
9.风毛菊属中,果皮纹饰类型为条纹型,有隔条纹型,网纹和负网纹型四种;果实表皮显微特点在同组内的种间表示出较年夜类似性和在分歧亚属间存在必定差别性。
解释果实外面显微特点可以作为划分亚属和组的分类学特点,它们在体系分类上有侧重要的意义。
10.应用花粉和果实的性状所作的聚类剖析注解,所研讨风毛菊属植物(除星状风毛菊外)年夜致划分为显著的4个类群,所包括的种分离附属于风毛菊属的四亚属雪兔子亚属、雪莲亚属、附片亚属和风毛菊亚属,与传统分类相分歧,但各类群所含品种差异很年夜,各物种的体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讨。
11.25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染色体数量极其丰硕,共有6品种型,分离是2n=24、26、28、30、32和34,核型类型也较为丰硕,共有4品种型,它们是2A、3A、2B和3B,染色体长度变异规模(1。
631一2。
961)和核型纰谬称系数均较年夜,显示了该属植物丰硕的遗传多样性,注解了风毛菊属是一个来源较早且外部分化激烈的属。
12. 25种风毛菊属植物中均末发明随体,与后人的研讨成果分歧。
同时,我们初次初次在禾叶风毛菊中发明一对B染色体。
13.风毛菊属植物对雌性投入、雄性投入和吸引构造(花瓣)的投入都跟着植物个别年夜小增长而增长;
14.随海拔的降低,18个种的小花分量并没有表示出分歧的纪律性,存在着种间差别;风毛菊属植物个别年夜小跟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跟着海拔的降低风毛菊属植物的种子并没有分歧的增长或减小,与以往成果纷歧致。
15.风毛菊属植物表示出年夜小依附的性分派,年夜个别表示出偏雌的性分派,小个别表示为偏雄的性分派。
与以往结论分歧。
16.植物体越年夜,滋生投入越年夜,而其绝对的滋生分派越小。
滋生体外部也存在资本分派间的衡量,即资本分派在种子的数目和质量间存在衡量关系。
17.种内花部特点和地上生物量其实不随海拔的转变而转变,它们在种内是绝对稳固的。
18.当个别年夜小的身分被消除后,海拔对花柱分枝的长度和花粉的数量有侧重要的和成心义的影响,花柱分枝的长度跟着海拔的降低而增加,而花粉的数量则随海拔的增高而削减,同时,海拔对全部花柱的长和雄蕊的长度没有影响。
在种间跟着植物个别的增年夜,花柱分枝的长度增长,而花粉数在削减,其他的花部特点其实不随个别年夜小的变更而变更。
增加的花柱分枝可以或许填补虫豸稀疏和花粉数下降所带来的传粉限制,它对平地地域风毛菊属植物的有性滋生胜利有侧重要的顺应意义。
依据我们查询拜访,生涯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多半风毛菊属植物都具有没有性滋生方法,它包管了风毛菊属植物物种的个别数目,而花柱分枝的变长包管了风毛菊属植物的有性滋生胜利,为风毛菊属植物在该地域的退化供给了遗传变异的基本,增长了风毛菊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使得风毛菊属植物的多半物种都成为该地域的罕见种,也能够是青藏高原地域是风毛菊属植物的古代散布中间的缘由之一。
19.花粉受限在植物里是广泛存在的。
从上述的成果,我们证明了风毛菊属植物的花粉数跟着海拔的降低而削减,它解释了在平地地域别的一个能够的对花部特点停止选择的身分,这些成果支撑了对花粉的竞争可以或许影响对花部特点的退化选择的实际和猜测
关键词:青藏高原;毛菊属;植物种子;海拔;进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