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提纲(A)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课内文言文阅读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解释加点字⑴其答之(详细)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眉(类)⑶屋舍俨簿(整齐的样子)⑷各复延至其家(邀请)⑸乃不知有汉(竟然)⑹便睾还家(通“邀”,邀请)2.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C)A、男女衣着,卷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厕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耆并怡然自乐3.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世外桃源、无人问津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D)A、阡陌卒季B、率零于邑人来此绝境C、无诊魏晋D、设酒杀申作食5.翻译句子译文:(1)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2)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2)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一、文言文
1. 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知识
2. 文言文的常见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文言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1. 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
2.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逻辑关系
3. 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
三、写作技巧和方法
1. 议论文写作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记叙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3. 作文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四、词语运用和语法知识
1. 核心词汇的掌握和用法
2. 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 句子的结构和衔接手法
五、古诗文鉴赏
1. 古代诗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2. 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3. 古代诗词的翻译和赏析
六、修辞手法和常见修辞设备
1. 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 音韵、意象等修辞设备的运用
3. 非常见修辞手法的鉴赏和应用
七、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训练
1. 长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
2. 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综合能力训练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我的赏析: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攻略文言文知识归纳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攻略文言文知识归纳课件新人教版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 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本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起分享,为百姓服务、 做事,不得志的时候独善其身,遵循自己做人的原则。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 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势力的外来祸 患,(那么)往往(这个)国家(就该)灭亡(了)。
(9)经纶世务 经纶: 筹划、治理。 (10)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怎么,哪里。 (11)以顺为正者 正: 准则,标准。 (12)贫贱不能移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13)行拂乱其所为 拂: 违背。 (14)而后作 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1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 匹敌、相当。 (16)惩山北之塞 惩: 苦于。

(4)甚矣,汝之不惠
“惠
”慧同“ 聪明 ”,

(5)军士吏被甲
“被
”披同“ 穿着 ”,

3.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2)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 辉映 ) (3)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 (4)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向上生长 ) (5)以顺为正者(形容词用作 名 词, 准则,标准 )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 动 词,用箕畚装土石 )
期末复习攻略
文言文知识归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见曦月 曦月: 日月。 (2)肃杀,凄寒。 (4)晓雾将歇 歇: 消散。
(5)与其奇者 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会的意思。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 盖: 大概是。 (8)泉水激石 激: 冲击,撞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详解【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详解【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10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1课《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桃花源记》●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解释为: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通“俱”,全部,详细●古今异义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③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词类活用①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②欲穷其林:名词作动词,到……的尽头●重点翻译缘溪行:沿着林尽水源:林近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了尽头了。

豁然开朗:形容有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燕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诣太守:到《短文两篇》《陋室铭》●古今异义①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②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书信,鸿雁●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成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显灵,有灵性。

③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重点翻译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④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⑤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爱莲说》●古今异义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②陶后鲜有闻古义:少今义:新鲜●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蔓,长枝。

●重点翻译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语文八上期末复习提纲

语文八上期末复习提纲

文言文翻译:《桃花源记》☆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捕鱼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捕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隐约有光亮透出来。

(打鱼人)便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内)。

开始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又向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

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是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打鱼人,感到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

打鱼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他们)就邀请(打鱼人)到他们家里,摆酒杀鸡热情款待。

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述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打鱼人一件一件地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

其余的人各自都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拿出好酒好菜招待。

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

桃花源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打鱼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

到了武陵郡,拜见大守,说了他在桃花源的奇遇。

大守当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了路,不再找得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

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

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陋室铭》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语文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提高语文复习效率,其实做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以下是本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提纲(A)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提纲(A)

桃花源记【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作者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文言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俨然)[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语言表现力.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第二课《爱莲说》【文学常识】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文言词语】[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â)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种花?莲花.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第三篇《陋室铭》【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第四篇《三峡》【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其他词语】[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ǎ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理解探究】2)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3)问题探究l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12“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14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15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16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17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瞿塘峡、西陵峡.第五课《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理解探究】1)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2)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3)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拓展延伸】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启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第六课《答谢中书书》【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文言词语】【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指欣赏. 【理解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语文是初中重点的一门课程,那么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哪些呢。

你知道怎么做好复习提纲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八班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班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箸zhù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坳ào突兀wù狐裘qiú锦衾qīn瀚hàn海掣chè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掩护。

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涯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提纲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提纲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提纲关于课文中的通假字,异动用法,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字,还有理解背诵等等,还有课后10首诗!八年级(上)古诗文名句默写题一、根据课文内容直接默写。

(共1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8、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

10、自古逢秋悲寂寥,往事知多少。

1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理解性默写。

(共7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陋室铭》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望中之所见,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

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2、《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3、透过《望岳》中,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拓展性默写(共4分,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多字每个扣1分)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注民众疾苦的古诗词:,。

2、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桥的古诗词:,。

3、请写出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句是:,。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八年级的期末考试就要到了,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复习得怎么样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文言文知识点、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3、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

寻:寻找。

向:先前(的)。

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

津:渡口。

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一.论桓范陈宫司马懿讨曹爽,桓范往奔之。

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

范曰:“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印在吾许。

”爽不能用。

陈宫、吕布既.擒,曹操谓宫曰:“公台平生自谓智有余,今日何如?”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仆尝.论此二人:吕布、曹爽,何人也?而为之用,尚何言智!臧武仲曰:“抑君似鼠,此之谓智。

”(《东坡志林》)译文:讨伐曹爽时,桓范投奔了。

司马懿告诉说:“智囊到了曹爽那边了!”蒋济说:“桓范是聪明的,但是的马留恋马槽中的豆子,一定不会得到重用。

”桓范劝说曹爽移动车驾到去,招一些外兵,曹爽不听从。

桓范说:“最担忧的是兵和粮草,大司农印正在吾许。

”曹爽不听他的。

、被擒之后,问陈宫说:“您平生自已总认为自己智慧有余,今天怎么了?”陈宫说:“这小子不听我的话,不然,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呢!”我曾经评论过这两个人:吕布、曹爽,是什么人呢?被他们使用,还谈什么有智慧呢!说:“侍奉君王像一样狡猾,这就是智慧。

”1.请用 | 标示文中加波浪线语句需要停顿的地方。

(2分)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吕布既.擒:仆尝.论此二人3.苏轼通过这篇文章宣扬了怎样的“智”?(2分)答:1.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2.已经曾经3.不仅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更要有知人之明。

(或:不仅有聪明才智,更要能运用自如,不受他人限制。

)二.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译文:贞观九年之时。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优秀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优秀5篇】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一、诗歌鉴赏1.古代诗歌鉴赏–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审题、把握诗歌意境、辨析诗歌特色。

–熟悉《诗经》、唐诗、宋词等古代诗歌,理解其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现代诗歌鉴赏–学会阅读现代诗歌,理解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分析现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古文阅读1.古文阅读方法–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主题、理清脉络、分析词句。

–学会使用辞典和注释等工具进行古文阅读。

2.古文名篇阅读–熟悉《孟子》、《论语》等古代名篇,理解其中的哲理道德。

–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性格描写。

3.古文词语解释–掌握古文常见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学会从上下文中推测词语的意义。

三、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1.修辞手法–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分析名著、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2.写作技巧–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步骤:提纲、扩展、组织、修改。

–学会使用丰富多样的描写词语和句式,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四、记叙文阅读与写作技巧1.记叙文阅读–熟悉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如小说、散文等,理解其特点和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名著、故事、报告等,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记叙文写作技巧–学会构思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合理安排文中的起承转合。

–注意叙述细节,加强描写,提高记叙文的艺术感染力。

五、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常识1.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阅读技巧。

–阅读文言文名篇,理解文言文的组成结构和表达方式。

2.文言文写作常识–学会正确使用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

–练习仿写文言文,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作文写作1.常见作文类型–了解常见的作文类型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掌握其写作特点和方法。

–分析名篇和佳作,理解作文的结构和篇章布局。

2.作文写作技巧–学会写作提纲,合理组织作文的内容和结构。

–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写作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语文提纲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语文提纲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语文提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语文提纲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某ìng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顶峰人云,清流见底。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提纲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2.坐()3.徒() 4.固()(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意义。

1.坐.盗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 何以:__________何坐:__________ 避席:__________2.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复习提纲

八上文言文《桃花源记》1、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体裁记2、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3、古今词义不同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率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4、解释加点的字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花繁多的样子夹岸数.百步几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复.前行.又走欲穷.其林走完便得.一山看见彷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好像便舍.船丢弃初.极狭一开始才.通人只仅复.行数十步又屋舍俨然..平整广阔处处志.之做标记..整齐的样子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鸡犬相闻.听见悉.如外人全都黄发垂髫....老人孩子并怡然..都询问消息遂.与外人间.隔隔开...自乐愉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皆叹惋..告辞离去...都感叹惋惜皆.出酒食都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辞去此中人语云..告诉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说既.出已经得.其船找到便扶向.路沿顺着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马上遂.迷终于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计划后遂.无问津.者就渡口5、一词多义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乃.大惊于是寻.病终不久便舍.船丢下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乃.不知有汉竟然寻.向所志寻找屋舍.俨然房屋渔人甚异之.代词代这种情况具答之.代词代他们闻之.代词代这件事6、翻译重要句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仿佛有点光亮。

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俨然)[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语言表现力.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文学常识】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文言词语】[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â)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种花?莲花.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其他词语】[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ǎ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理解探究】1)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3)问题探究l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12“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14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15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16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17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瞿塘峡、西陵峡.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理解探究】1)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2)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3)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拓展延伸】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启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