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药物:影响细胞生物学过程,用来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3.药动学: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4.药效学:研究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禁忌症,适应症等。

5.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6.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7.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对疾病有防治效果的作用。

8.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和痛苦的药物反应。

9.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机体内药量达到最小中毒量以上时出现的反应。

11变态反应:是机体对药物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12.继发效应(继发性反应):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1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14.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病人对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

15.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能与特异性配体(ligand)结合,并能传递生物信息,引起生物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多为蛋白质、核酸等。

16.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17.拮抗剂(部分激动剂):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的药物。

(能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18.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剂和激动剂可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其药理效应强弱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

19.非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剂和激动剂虽不争夺相同受体,但会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使不断提高激动剂的浓度,也不能达到激动剂单独使用时的最大效应。

20.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剂量与效价成反比。

21.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

22.半数有效量(ED50):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用所需的剂量。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科学。

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目的,并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的作用。

4.不良反应: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5.副作用: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6.毒性反应: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7.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巴比妥类)8.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9.继发反应: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如二重感染。

※10.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细菌被杀灭,而耐药菌株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11.停药反应: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苯妥英钠、可乐定)12.特异质反应: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改变。

13.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4.最小有效量: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5.最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

但当效应增强到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

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

16.半数有效量ED50:是指在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量。

17.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在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死亡的药量。

18.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为治疗指数。

19.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一、总论1.药物(drugs):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病原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5.药物作用: 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6.药物效应:药物原发作用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7.兴奋: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8.抑制: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9.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10.全身作用: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坏而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11.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12.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13.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14.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15.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16.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7.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

18.慢性毒性:因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19. 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20.继发性发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果。

21.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22.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23.受体: 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及整合功能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任何能与药物结合产生药理作用的细胞上的大分子)24.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25.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2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凰通常以毫克计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

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

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

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

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经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征不属于新药。

2.1.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2.3.4.5.6.7.8.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9.二重感染(suprainfection)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10.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有效浓度之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11.最大效应(效能,maximal effect)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12.效价(potency)产生相同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大小。

13.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

14.半数致死量LD50使群体动物死亡50%时的剂量。

15.半数有效量ED50产生最大效应的50%时所需要的剂量。

16.最小中毒量LD5 使群体动物死亡5%时的剂量。

17.最大治疗量ED产生最大效应的95%的剂量。

1.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9.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0.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and代谢产物经由胆道and胆总管进入肠腔,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1.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t1/2)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药效减弱,停药后可消失。

2.控释制剂: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效应的科学。

2. 药物(Drug):可通过口服、注射、外用等途径作用于生物体的物质,能改变生理或病理状态。

3.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所产生的效应的学科。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5.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药物经口或其他非静脉给药途径后,在生物体内被吸收的比例。

6.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7.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指细菌、病毒等生物对药物的抵抗能力。

8.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

9. 激动剂(Agonist):一种能够结合到受体并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0. 拮抗剂(Antagonist):一种能够与受体结合,但不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1. 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除了期望的治疗效果外,还会引起其他的不良效应。

12. 受体(Receptor):生物体体内一种特异性分子,能与药物结合,传递或阻断特定的信号。

13. 作用靶点(Target):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作用的分子或结构。

14.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一种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即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产生毒性副作用的剂量之比。

15. 组织亲和力(Tissue Affinity):药物在体内特定组织中的浓度和细胞内的作用效果。

16. 细胞毒性(Cytotoxicity):药物对体内细胞的有害作用。

17. 缓释剂(Sustained-Release Agent):一种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速率的物质。

18. 单剂毒性(LD50):指在短时间内,将试验动物的毒物剂量为体重的平均值,能在一半的试验动物中引起死亡的剂量。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与诊断疾病得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得一门学科。

3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得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得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得处置得动态变化。

5 治疗作用:能达到防治效果得作用。

6 不良反应:由于药物得选择性就是相对得,有些药物有多方面得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得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得反应。

7 受体:就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得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得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得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得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8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得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得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得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得剂量。

9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就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得剂量(通常以毫克计)、10。

1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得药物。

10.2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得药物、11、1激动药:既有亲与力又有内在活性得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11、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得亲与力而无内在活性得物质、12 肝药酶:肝细胞得平滑内质网脂质中得微粒体酶就是药物代谢最重要得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得药效、13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得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得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得剂量与速度、14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15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得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得现象。

17耐受性: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得效应、18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得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得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19、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20、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21、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2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4、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5、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6、受体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有较弱内在活性的药物。
17、兴奋作用:机体器官原有的功能水平提高。
18、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互相竞争相同受体,与受体可逆性结合,从而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
60、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受体阻断药如吲哚洛尔和醋丁洛尔除了有阻断β
受体的作用外,其本身尚具有微弱的β受体激动作用。
61、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是一类与α受体可逆性结合,竞争性阻断α受体,
从而拮抗肾上腺素的α型作用的药物。
62、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可引起疾病复发或恶化,
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
34.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与体内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结合,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极性增加。
35.肝肠循环: 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36.被动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73、反跳现象: 指患者症状基本控制后,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引起原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
74、停药症状:停药出现原有疾病所没有的一些症状如肌痛、关节病、乏力、情绪消沉等。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2.拮抗剂:能减弱或阻止另一种分子或信号转导途径的药物、酶、抑制剂或激素类等分子3.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

4.零级动力学:许多酶催化过程,如代谢、肾、眼排泄、胃肠道主动吸收均为饱和过程5.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系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

6.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7. 折返:NSA指对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G1、S、G2、M)或是休止期的细胞(C0期)均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它们大多能与细胞中的DNA结合,阻断其复制。

从而表现其杀伤细胞的作用9. 调节痉挛:乙酰胆碱等M胆碱受体激动药能够与位于睫状肌的环状肌的M受体结合使之被激动从而使睫状肌的环状纤维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此即为调节痉挛10.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可能会选择性地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少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妨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

它们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11.首关效应: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2.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效应,包括药效增强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1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映,是因药物系抗原,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药物时,抗原和抗体结合产生变态反应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14.治疗指数: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1.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生理功能、生化过程及病理状态,可以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但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包括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学,pharmacokinetics):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3.ADME系统:药物自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几个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肝脏是主要的代谢场所,肾脏是主要的排泄排泄器官。

4.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向血液循环中转运的过程。

5.药物的转化: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又称生物转化。

6.首关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因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首关效应。

●特点:首关效应的程度与肠黏膜及肝脏的酶活性成正比。

●降低首关效应的方法:改变给药途径。

7.肝药酶: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中。

●药酶诱导剂: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

●药酶抑制剂: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

8.肝肠循环:经胆汁排泄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再吸收回肝脏称肝肠循环。

有肝肠循环的药物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9.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指药时曲线与坐标轴围成区域,其表示一段时间内药物在血浆中的相对累积量。

10.一级动力学消除(恒值,半衰期恒定,为线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比例消除;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度与该部位药物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药时曲线是直线,为等比消除。

11.零级动力学消除(非线性动力学,恒量消除,如静脉注射):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度与该部位药物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药时曲线非直线,为等量消除。

12.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其意义是:●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和能力●预测药物达到稳态时的时间●临床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13.表观分布容积(Vd):指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药物应占有体液容积。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指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指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

3、药效学:指研究药物与机体作用和作用机制。

4、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5、兴奋作用:指功能活动加强的作用。

6、抑制作用:指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7、局部作用:指未被吸收的药物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8、吸收作用:指药物被吸收之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

9、选择作用:指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组织器官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不明显。

10、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是出现的与用药目的不符的作用。

11、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反应。

12、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13、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

14、受体激活药:又称受体兴奋剂,指对受体具有亲和力又有在活性的药物。

15、受体阻断药:又称受体拮抗剂,指与受体具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16、极量:最大治疗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限度。

17、安全范围:指最小有限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18、LD50:指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药物剂量。

19、ED50:指半数动物出现疗效指标的药物剂量。

20、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与半数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21、血浆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剂能被机体吸收的程度。

23、首次通关效应: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肝对即发生转化关系,促使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4、药物诱导剂:指凡能使肝药霉的活性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

25、药物抑制剂:指凡能使肝药霉的活性降低或合成减少的药物。

26、药物消除:指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药物活性消失的过程。

27、耐受性:指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于生物体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药理学名词及其解释:1. 药物作用: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过程。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3. 药物代谢:药物经过机体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

4.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药理活性和毒性。

5. 药效学:研究药物如何对机体产生生理和病理效应。

6. 药物耐受性:机体对长期或重复使用药物时的生理适应或药物效果的降低。

7. 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效果。

8. 剂量依赖性:药物效应的强度取决于药物的剂量。

9. 毒理学:研究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科学。

10. 药物选择性:药物对一种或多种特定受体或生理过程的选择性作用。

11. 药物拮抗: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效果。

12. 治疗指数:药物的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之间的比值,用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13. 药物副作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治疗效果无关的不良反应。

14. 药物选择性:药物对特定受体或生理过程的选择性作用。

15. 药物效应增强:一种药物可以增强另一种药物的效果。

16. 药物过量:超过治疗剂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毒性。

17. 药物滥用:非医学目的地长期使用或滥用药物,可能导致依赖和药物成瘾。

18. 药物成瘾机制: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对药物的心理和生理依赖,且戒断会引起痛苦和反常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药理学名词及其解释。

药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4.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5.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6.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7.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8.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9.受体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10.首过效应:指某些口服用药后经肠粘膜及肝脏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11.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12.血浆蛋白结合率:指治疗剂量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

13.肝肠循环:某些药物或代谢物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朋解后,再吸收入血,这种胆汁排泄又重吸收的现象称肝肠循环。

14.血浆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15.稳态血药浓度:恒速恒量或按半衰期连续多次给药后经5个t1/2,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达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称稳态血浓度。

16.药物的机体消除:包括代谢及排泄两个过程。

17:血浆蛋白结合率:指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18.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且毛细血管外表面几乎均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19.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屏障。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作用的科学。

它包括理解药物如何被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以及药物如何与生物体的分子相互作用来产生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过程。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药理学名词进行解释。

1. 药物:药物是指通过改变生理或病理状态来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药物可以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或化学合成的化合物。

2.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效果。

它包括药物的疗效、剂量效应关系、作用机制等。

3.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它可以用来说明如何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以实现期望的治疗效果。

4.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在体内可用形式的比例,即药物进入系统循环后能够发挥效应的程度。

它受到吸收、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5.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两种或更多药物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使用会产生的效应。

它可以是增效、拮抗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6.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药物剂量效应关系描述了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或具有阈值效应。

7.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如何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科学。

它包括了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毒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8.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时出现的有害的或意外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是生理上的(如恶心、呕吐),也可以是对特定器官或系统的损伤。

9. 药物耐药性:药物耐药性是指生物体对药物原有疗效的减弱或消失。

它可以是由基因突变、药物代谢改变或细胞对药物的适应性导致的。

10.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可以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主要发生在肝脏。

11.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描述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药物动力学可以用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12. 组织选择性:药物的组织选择性是指药物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选择性作用能力。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1.副作用: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己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5.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6.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7.依赖性: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10.受体向上调节:连续应用受体激动药,使受体数目减少.11.受体向下调节:连续应用受体拮抗药会使受体数目增多.12.受体脱敏:是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13.受体增敏:是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14.效能:在量反应中,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16.治疗指数:是指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18.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的药物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用F表示:F=A/D×100%.19.半衰期:通常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0.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21.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0)的药物.23.首关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量,又称首关效应.24.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25.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指长期应用某种广谱抗生素,可使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发生变化,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27.零级动力学:是指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一定时间消除一定量,即恒量消除.28.一级动力学:是指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一定比例,即恒比消除.35.半数致死量:是指使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38.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B受体阻断药具有部分激动药的受体动力学特征.它们除有阻断B 受体作用外,尚对B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39灰婴综合征:新生儿和早产儿。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5 治疗作用: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6 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些药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7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8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9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10.1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

10.2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

11.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11.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物质。

12 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

13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14 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5 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17 耐受性: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

18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半数致死量(LD50):反应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交叉耐药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药物也的敏感性也降低。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范畴。

抗微生物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

PAE 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