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讲座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第4讲文言词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第4讲文言词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71.且 ①快要 年且九十。 ②犹,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1/79
72.穷 ①穷尽,动词 欲穷其林。 ②穷尽,形容词 乐亦无穷。 ③深 穷冬烈风。 ④贫穷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3.趋 奔向 尝趋百里外。
74.去 ①离开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除掉 去死肌,杀三虫。 ③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34/79
57.举 ①举起、抬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推荐,推举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③传扬 死即举大名耳。 ④举动,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⑤被举用,被推荐 管夷吾举于士。
58.具 ①同“俱”,全、都 具答之。 ②含有,具备 各具情态。
35/79
59.绝 ①极,极点 侧目,微笑,默叹,认为妙绝。 ②停顿,消失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非常、极 佛印绝类弥勒。 ④隔绝 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高超,绝妙 天下独绝。 ⑥极高 绝岩多生怪柏。 ⑦断 天柱折,地维绝。
14/79
16.凡 ①总共 凡三往,乃见。 ②凡是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7.方 ①方圆(面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②当……时候 方其远出海门。 ③刚、将、正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18.芳 ①香,气味美好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香花 野芳发而幽香。
15/79
19.奉 ①侍奉 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②接收、奉行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79
10.旦 ①早晨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②第二天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1.殆 ①大约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②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
12/79
12.道 ①道义、仁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路,路途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③说,述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方法、路径、办法 策之不以其道。 ⑤道理、规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⑥主张、思想、学问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

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

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为了泓扬古代文化,吸收精髓,为了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当代文化,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们要学好文言文。

当前,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告一段落,掌握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做一些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尤有必要。

第1卷基础知识及运用涉及到的有文言加点字的注音、加点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还有必不可少的古诗文的默写等。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好文言文,关键是多读、多背、多思、多练。

多读:古人写文读书没有标点符号,靠的就是读、反复读、多遍读。

如明代文学家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所以,他的书房取名叫“七录斋”,他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学者。

由于古文中经常用到一些文言虚词,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句读的作用,因此可以归纳一个口诀,并有助于读懂句意、理解内容。

〈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画圈圈,“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多背:除多读外,还要尽量多背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最好能表达出原文的抑扬顿挫和情感。

背诵勿单纯的死记硬背,一定要先明确文意,默写时依据要求和提示,回忆、搜索相关信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更不要加字或丢字。

现在默写的主要题型进一步拓展,出现以下几种:A、续写型——直接写出与所给诗文相对应的上句或下句,多为古诗词曲中的名句;B、理解型――即给出要求背诵的语句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按提示要求写出相关的内容;C、迁移型――即给出一种可以引用学过的诗文来表明某种特定情况的背景,根据语境选择诗句,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此型侧重考查名句的运用能力。

D、选择型――给出一组与课文原文或相同、或有差异的诗文名句,依据积累基础,判断选择。

以上四种题型,要作到默写准确无误,前提当然是建立在全文的理解、背诵基础之上。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古诗词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古诗词阅读课件
霜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 淹《渔家傲·秋思》)渲染边塞萧瑟、荒凉的氛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把雁视为 传递音讯的“使者”,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借雁抒情, 雁 表达诗人的飘零之感,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激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小住 愁别苦。
京华)》]
寄托物是人非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花 伤感,感叹时光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流逝的无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
珍《己亥杂诗(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
表明心志,寄托
愤不平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
思》)用雁来反衬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戍边将士的艰辛。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表现春光美好,传达惜春之意,抒发欣喜之情。
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 新词酒一杯)》]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等 感慨。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
以“云”抒发对自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
云 然美景的喜爱之 易《钱塘湖春行》)
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酒 传达愉悦的感受。 《游山西村》)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 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展示豪迈的情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 酒 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抒发归乡、报国难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 以两全的复杂情感。仲淹《渔家傲·秋思》)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模块二文言文阅读专题09 词语解释(讲练)(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模块二文言文阅读专题09 词语解释(讲练)(全国通用)

专题09 词语解释 (2)【课标要求】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 (2)考点文言实词与虚词 (3) (3)考法一词语解释填空 (3)考法二比较加点字的异同 (6)考法三文言虚词的解释 (9) (12)知识点一一词多义 (12)如何应对一词多义试题? (12)知识点二古今异义 (13)古今异义有哪几种情况? (13)解答古今异义的试题的注意点 (13)知识点三通假字 (14)考生常见失误分析 (14)如何更好地学习文言文通假字? (14)知识点四词类活用 (14)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 (14)知识点五文言虚词 (16)中考语文八个常见虚词用法总结 (16) (18)【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主要题型】1.文言文阅读词语解释填空题;2.文言文阅读比较加点字意思的异同选择题;3.文言文阅读翻译中考查重点实词虚词。

【命题趋势】通过分析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整体上看,词语解释基本为必考题目。

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

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

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考点文言实词与虚词考法一词语解释填空(2023·江苏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讲座(公开课课件)精品PPT(共54张PPT)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讲座(公开课课件)精品PPT(共54张PPT)
5. 文言文复习手段略有偏颇。教学目标唯一化,教学手段浅显化,轻 视课内,猛抓课外。
二、文言文命题研究
1. 江西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篇目
选文出处
选文主题 题量
2010
元祐初……
曾敏行《独醒杂志》 人物故事 5
2011 解元,字善长…… 解缙《太原王传》节选 人物故事 5
分值
江西元素
10
作者曾敏行 (南宋江西人)
从近几年考点来看,江西省中考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 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 4.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 5.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6.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等谈谈阅读感悟和启示。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王蓝田性急 ……
《世说新语》节选
人物故事
2017
《清官周忱》
《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节选
人物故事
2018 2019
鲁施氏有二子 《列子·说符》节选 ……
《季布》
《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节选
说理类 人物故事
题量 5 4 4
分值 10 12 12
江西元素
涉及江西庐 山
作者刘义庆 (南朝宋临
川王)
主人公江西 吉水人
1. 江西近五年中考考题分析
年份
篇目
划分节奏错误项
考题解析
正确节奏
错题考点
2019 《季布》 上默/然惭
“上”为主语,皇上
上/默然惭
主谓之间要停顿
2018 鲁施氏有二 孟氏/之一子之秦 “孟氏之一子”为主语, 孟氏之一子/之秦 主谓之间要停顿
“之”为动词,“秦”为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七下文言文全面复习课件(共9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七下文言文全面复习课件(共96张PPT)
《孙权劝学》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分钟)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
复习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重点字词: 初( 当初 ),权 谓( 对……说 ) 吕蒙曰:
“卿今( 现在 )当涂( 当道,当权 )掌( 掌管 ) 事( 事情 ),不可不学!”蒙辞( 推托 )以 ( 用 )军中多务( 事务 )。权曰:“孤岂( 难道 ) 欲( 想 )卿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为(做,成为 ) 博士邪( 同“耶”)?但( 只,只是 ) 当( 应当 ) 涉猎( 粗略地阅读 ),见( 了解 )往事 ( 历史 )耳( 罢了 )。卿言(说 )多务,孰( 谁 ) 若( 比得上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认为 )大 有所益。”蒙乃( 于是,就 ) 始就( 从事 )学。
4
复习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
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 事,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无可推辞。
侧面烘托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
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
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
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
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 侧面描写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学习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学习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

-------------------------------------
古义:同样的死 古义:处处 古义:十分之六七 古义:聚会谋划 古义:失败 古义:用来 古义:即使这样 古义:……的原因 古义:地位地下 见识短浅 ----- 古义:痛心遗憾 ----- 古义:感动激发 ----- 古义:奔走效劳
-----相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靠近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肩接踵 鳞次栉比
-----连结 -----等到
-----紧靠
归纳法
举“三”

“一”
个别到一般
把握规律
通假字
何谓通假字
(借来通用,本字与借字,广义
与狭义)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写错或抄错) 通假字的辨识(音同或音近\形近)
正确翻译浅显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 解说浅显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初步领会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义‛
词 义 句 义 文 义
词义:解释
虚词 实词
通假字 “之” “其” “以” “而” “于” 一词多义(生命力强)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
句义:翻译


关系文章重要内容的句子
结语
铭记几个“三”
三义:词义 句义 文义 三法:诵读法 迁移法 归纳法 三读:读通 读懂 读透
树立信心
把握内容 掌握规律 循序渐进
目标:阅读浅显文言文,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握“三义”
(四遍)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研究发现,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 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 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 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 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 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专题10文言文阅读(知识串讲)-九年级语文上期中

专题10文言文阅读(知识串讲)-九年级语文上期中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与答题方法一、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一)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亡”的本义是“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

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

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wú,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

(二)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

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

(三)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

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

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

(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座2017.3刘国娜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座2017.3刘国娜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詹何对曰 (2)故本在身 对: 本: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译文:
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阅读文言文(15年)
袁黄①公力行节俭,与缙坤②相约:每会荤③ 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 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 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 吏胥④。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 者折阅⑤,故皆徙业耳。
课 内 文
复习方法
选课题 选语段 根据考点和题型 进行复习巩固


题型模板
1.词语的解释 从书下注释中选择的重点词语。 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B. C. D.
题型模板
2.词语和句式考查 ① 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例: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方法:留、删、换、补、调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
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翻译。
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③用现代词语替换相应的古代词语。 ④省略句,翻译时要增补成分。 ⑤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3.文章的理解
解题方法: (1)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2)抓住重点词、关键句来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 答题技巧: (1)内容理解——事件前因后果分析 注意把握关键句,并争取用原文回答。 (2)文章主旨理解
2.《邹忌讽齐王纳谏》 (13年)
①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②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皆以美于徐公 ③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文言文复习专题讲座

文言文复习专题讲座

文言文复习专题讲座第一讲文言实词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路人为逐擒之(2)莫知其孰是(3)此易知耳(4)融正色谓后出者曰(5)必不被捻答案:(1)追赶;(2)谁;(3)分辨清楚;(4)表情严肃的样子;(5)同“撵”,捉住[参考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①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②。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注]①鲁哀公:鲁国国君。

②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通“”(2)今也则亡“”通“”答案:(1)蚤早(2)亡无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2)门人益亲(3)弟子孰为好学(4)不贰过答案:(1)哀痛到了极点(2)更(3)谁(4)犯过失,犯错误[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复习课件

(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 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原文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温州)文言文阅读。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_观__察___仔__细__,___想__象__丰__富___,__热__爱__自___然__与__生_ 活。
七上 2.《论语》十则
考点知识精讲
中考典例精析
一 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同“汝”,你 (3)是知也 通“智”,聪明 2.古今异义词 (1)默而识.之 古义:记;今义:知道,认得,能辨别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文言文中“三”“九”诸 字皆有“多”义;今义:作数词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座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座
4、多词一义
如:表示“都”的词语 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07陕西)
悉如外人
皆叹惋 百废具兴
《桃花源记》(06安徽)
《桃花源记》(05温州) 《岳阳楼记》(08 徐州)
如:表示“这”的词语 斯是陋室 《陋室铭》(06广东)
是知也
《论语》(07武汉)
夯实基础知识
5、通假字
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08吉林)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和儿女 (07内蒙古)
夯实基础知识
8、重点虚词
文言虚词的掌握历来是一个难点,但初中 阶段又应该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尽管我们 不可能把初中课本中的所有文言虚词都弄懂, 但是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还 是很有好处的。 更何况今年中考说明的变 化,告诉我们很有可能出这方面的题目,我 们就要更好的搞好这方面的复习工作。
硬套,没有语病;
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
韵味;
翻译力求准确
基本方法:
替换 --- 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汉语词汇 保留 -保留专有名词、年号、帝号、国号、 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词语 增补-----把省略的成分补上 删减-----删除没有实在意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移位----将特殊词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
(四)焉
1、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且焉置土石?
2、兼词,相当于“之于”。
必有我师焉。
3、语气词,用于陈述句后。
寡人反取病焉。 4、用于句尾,表停顿,相当于“啊”“呀”。 有子存焉。 5、句末助词,无义。 因以为号焉。
(五)其
1、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译为“他的”、 “她 的”、“它的”、“他们的”。
6、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夫子何命焉为? 7、名词,指心理活动。 或异二者之为。 8、介词,为了。

中考文言文复习技巧讲座材料(徐)

中考文言文复习技巧讲座材料(徐)

县级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材料中考文言文复习技巧得胜中学:徐成英一、中考文言文考点(比较阅读、20分)1.词语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2.内容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文章主旨理解、阅读文章后的启示3.句子翻译:关键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4.文言断句:给课外文言句子找标点符号二、泸州市中考文言文题型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参考试卷文言文样题第Ⅰ卷选择题二、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一)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4.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实词)A.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绝:极点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矜:矜持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颔:点头赞许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虚词)A.于厅事之东北角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其真无马邪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野芳发而幽香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内容理解)A.《口技》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C.《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D.两文都写人的高超技艺,前篇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口技之妙;后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倒油技术的娴熟。

第Ⅱ卷(非选择题)三、翻译断句。

(11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分)(句子翻译)(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分)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讲座

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讲座

课外文言文
实词虚词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主旨人物 形象
实词解释
• 1. 迁移课内文言知识,借助上下文,推断词义。 • 2.根据上下文,借助语法结构,通过组词来解
释词义。 • 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 • 4.通过字形推知字义。

delete

Supplement

extend in meaning
内容理解题答题思路总结:
内容理解题总结:解决这类题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情节 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局部理解命题主 要围绕原因、结果、表现,一般是要求用文中语句回答,注意不要多答也不 要少答。
人物品质概括
谢谢
简单、深入、极致、务实、创新
中考语文讲座
课外文言文
主讲:

考试说明
Test Explanation
• 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 2、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 4、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 5、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试卷题型
Test questions

reserve

change

transfer
• 一、留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 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 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 例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句子翻译技巧
理解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
确定重点:确定句子的重点,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直译为主:尽量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句子,确保准确传达句子的意思。 意译为辅:在直译无法准确表达句子意思的情况下,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 补充。
题目解答方法
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背景和要求。 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细节和重点。 结合上下文,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排除法、对比法等。 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考试技巧点拨
重视课内文言文的复习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会从文言文中提取信息和概括 文章内容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
02

文言文词汇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虚词:指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通假字:指本有其字,但古文中借用其他字来表示的意思与本字相同或相近的字 古今异义:指同一个词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现象
考试成绩分析
试题分析:分析试题难易程 度、题型分布等
成绩统计:了解整体水平, 掌握考生答题情况
考生表现:分析考生在考试 中的表现和问题
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 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和措施
考试总结反馈
发现复习薄弱点
分析失分原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易错知识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文言文复习总
文言文写作练习复
04

写作技巧指导
积累词汇:学 习古汉语词汇, 掌握常用实词、 虚词的用法和
意义。

届中考语文轮复习教材复习讲读上文言文知识课件 (一)

届中考语文轮复习教材复习讲读上文言文知识课件 (一)

届中考语文轮复习教材复习讲读上文言文知
识课件 (一)
届中考即将到来,对于语文考试的备考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而对于语文而言,文言文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复习文言文知识,在届中考语文轮复习中,教师为我们准备了一堂课件,内容涉及文言文知识的讲解、教材的复习以及书面语的写作技巧等。

首先,课件的内容详细地讲解了文言文的语法知识,例如主语谓语的搭配、动宾结构的运用、定语的修饰等。

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举例讲解,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同时,课件还重点讲解了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例如并列句、复合句、独立主格等,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其次,课件还涉及了教材的复习,包括《红楼梦》、《史记》等经典文言文著作。

通过课件中的深入讲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文言文著作的内涵,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最后,课件还涉及了书面语的写作技巧,其中包括如何运用文言文句式、如何处理多重修饰等方法。

这些技巧的掌握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并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应用题目。

总的来说,这堂课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文言文知识的讲解和复习。

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语法结构和句式运用。

同时也能通过教材的复习和书面语的写作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相信对于届中考语文的备考来说,这堂课件的学习将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初三语文总复习中考冲刺讲座

初三语文总复习中考冲刺讲座
(四)赏析语言 1.道出人物的特征。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表现景物的特征。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3.营造意境的作用。
例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六、答题技巧点拨
(一)研读诗题,回忆作者风格,捕捉信息。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三)联系生活,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四)捕捉意象,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五)熟悉经典诗歌中常用的典故。 (六)了解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7.节பைடு நூலகம்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1.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从中 体会文章主旨 2.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 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3.注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的 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4分)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 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 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 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阅读:
“言”、“文”并重,取材
课外。
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

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word、ppt)

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word、ppt)

文言文复习讲座导读:一、明确课标要求二、把握出题方向三、狠抓基础复习四、关注中考热点一、明确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把握出题方向1明确说明要求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把握出题方向三、狠抓基础复习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断句八法1、弄通文意断句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3、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4、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5、根据韵文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6、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曰”、“云”等字。

7、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等。

8、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

实词用法1、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2、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