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万隆会议关系探析_谢金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多年过去了,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原则 没有变,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获得快速发展,目前正向着 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着,中国的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 力得到很大提高,中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都有着要求和 平、发展和公正的基本愿望,而这一愿望并没有随着中国和世 界的发展而改变,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依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演越烈,以美国 为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 并没有改变这一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因此,包含求同存异、 团结互助、和平共处、追求发展的“万隆精神”不仅没有过时, 反而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它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 强有力的准则,而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更要发扬 万隆会议上所建立的“万隆精神”——体现出来的和平共处精 神,万隆会议的召开,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更显示出极富生命 力的现实意义。
1955 年 4 月 18 日上午 9 时许,穿着自己民族服装的各国 代表在万隆独立大厦里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会议在乐 队高奏印尼国歌的优美乐声下开幕,之后,印尼总统苏加诺致 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 的洲际会议,而亚洲和非洲的领袖们都深深感到亚洲和非洲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得到繁荣,这是世界历史上的新的起点,显 示了新的亚洲和新的非洲诞生。
万隆会议的主题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欢迎,并希望会议成 功,但也引起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恐慌和不安,竭力阻挠和 破坏亚非会议。但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周恩来既要 严正表明自己的立场又不能引起代表们在会议上的讨论。台 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符合此次会议的主题,并且是一个 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因此,中国代表周恩来经过深思熟虑 在会外妥善处理了这个问题。这便是后来所称的万隆会议期 间最为轰动的新闻,周恩来以八国午宴为外交舞台发表的 69 字 声明,即“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 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 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④
亚非万隆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 29 个国家参加,而在外交 场合较少抛头露面的中国代表团的出现自然引起极大的关注, 当时与会国中只有 7 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中国,成为一些被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教唆和怂 恿的与会代表的攻击,成为制造分歧和矛盾的中心,宣扬中国 威胁论、攻击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 国代表周恩来发表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光明磊落的姿态,赢 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赏和支持,使会议沿着预定主题发展,促进 了会议胜利开展,从而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达成了体现亚非国家向往和平和自由的“万隆十项原则”,即 被后人所说的“万隆精神”。此次会议掀起了亚非拉人民反对 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浪潮,而六年后的 不结盟运动的组成则是万隆会议的延伸和继续,同时,万隆会 议开创了亚非拉国家南南合作的先河。
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有着深层次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 国家和一些殖民主义势力试图夺回昔日地盘,不甘心失败,这 样,亚非国家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应对共同的敌人,清醒 地认识到团结互助、一致对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印尼 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于 1953 年 8 月提出召开亚非会议的 倡议即后来通称的万隆会议,得到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 卡)和巴基斯坦四国一致响应,决定联合发起这一会议,同时 由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致电周恩来总理,邀请 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出席。
时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万隆会议取得了重大胜
利,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是亚非国家新的历史起点和划
时代的创举,作为应邀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会议上提出
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它为在此方针下建立的“万隆精神”
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对中国和万隆
会议关系的探析,更显示出极富生命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周恩来
2010 年 4 月(中)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政治学研究
自此,亚非万隆会议终于克服重重障碍,取得了巨大成功。 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 家自主召开的国际会议,“会议必将反映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 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②这是在当时极端艰难的条 件下国际和平力量的一个重大胜利。正如当时中国总理周恩 来在闭幕大会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有成就的。……会议的 成就就是开始了、或者增进了亚非各国之间的了解,并在某些 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对于我们在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 界和平、增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合作的共同任务上将有很大帮助。 这个会议相当地满足了亚非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③
随后,各国代表一致选举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 约为会议主席。在各国的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希望会议应当 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加强正常的经济合作的大会,同时强烈要求 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行径进行谴责。由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破坏和唆使,一些参加国在发表言论中大唱反 调,认为当前亚非国家的任务是同美国这样的国家联合,反对 共产主义的颠覆威胁。29 个参加国,伊拉克、菲律宾、泰国代表 团团长和代表们的发言,使会议一度出现紧张局面。会议人士 都在猜测,当时中国的代表周恩来接下来的发言很可能会与伊 拉克、菲律宾和泰国代表展开一场激烈的论战。若是如此,那 万隆会议的主题势必会转移,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 义国家的阴谋便会得逞,从而导致会议的失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而中国在何 种时间,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不容外国干涉的,中国人 民是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处理自身内政问题,解放台湾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确行使自身主权的问题,是正义要求和明 智之举,这是中国对待台湾问题的原则和立场,不容质疑和干 涉。中国的 69 字声明,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 得到了与会国的赞扬和支持,这为后来的中美大使级外交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治学研究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中国与万隆会议关系探析
谢金萍[1] 兰秀明[2]
([1]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 山东·聊城 252059; [2]青州市逄山中学 山东·青州 262518)
摘 要 1955 年 4 月 18—24 日,由 29 个国家参加的在印
尼名城万隆召开的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发起和举办同
周恩来总理发言完毕,全场报以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各国代表纷纷赞扬和高度评价周恩来的这一发言,对周恩来 总理的发言表示由衷的赞赏和敬佩,甚至亲西方的代表也为 之折服和钦佩。周恩来的发言成功的把会议拉回到万隆会议 预定主题上,他提出的“求同存异”的主张,使会议绕过了以美 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设置的暗礁,走向了坦途,使亚非万隆会议 得以顺利进行,并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
195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没有多久,世界上不同意识 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形成了两大阵 营进行着冷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遭到美国的的封锁 压制,同时,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反动集团时刻妄图反攻大陆。 在这样的环境下的中国,强烈意识到接收印度尼西亚总理阿 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代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 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 5 个发起国邀请参加 1955 年 4 月举行 的亚非会议,是中国主动出击,争取改变我国的国际环境的明 智之举。这充分显示出亚非国家自己掌握命运的新时代的来 临,是亚非历史上和现代国际关系上的划时代的创举。随后 便派出了以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为首的强大代表团。
在中国“求同存异”主张的影响下,小组讨论和起草公报的 环节在一开始时进行的比较顺利,但在锡兰总理对于中国台湾 问题上出现了一波,周恩来总理的求同存异、光明磊落的态度使 锡兰总理深受感动,对中国处理台湾问题表示是个人见解,而不 是想引起新一轮的争战。而在讨论会议宣言时,缅甸和印度提 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宣言,但一些国家激烈反对,经过一 系列的商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写入。在 1955 年 4 月 24 日,亚非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达成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 和合作的决议和宣言,通过了《亚非会议联合公报》。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二战后,世界政治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发达国家与亚非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亚非民 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需要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来解决新的问题, 在面对国际和国内大环境背景下,亚非国家着手召开由亚非 国家举办并且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在印尼的美 丽城市万隆召开,即后来所通称的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继日内瓦会议之后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座 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风范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 中国的外交风格大放异彩,中国代表团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 议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在此次会议上扩大了国际影响,提高了 国际地位和威望,展现出新中国的良好风貌,这为中国和亚非 国家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万隆会议后,中国同与 会国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策 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注释
① 袁明.国际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7. ②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1979 年)[M].郑州:河南
出版社,1988:156. ③ 世界知识社.亚非会议文件选辑[M].北京:世界知识社,1955:158. ④ 万俊丽.在国际法框架下促进祖国统一[J].世纪桥,2007(10).
在会议主席宣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发言后,周恩来 上台后临时决定将原来准备好的发言稿作为书面材料印发给 会议上的人士。周恩来的即席讲话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大出 人们意料之外:“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 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充满和解精神的、宽容 的话语一出口的同时便感到整个会场的紧张气氛一下子转变 了,随后,周恩来总理巧妙地使发言进入主题。他说:“我们中 间有无共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 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 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 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 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最后,周 恩来总理呼吁:“16 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让 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万隆会议从 4 月 18 日开始至 4 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日结束。虽然只有
短短的一周时间,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周恩来提出 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妥善的处理了在会议上产生的矛盾和 缓和了会议上的紧张氛围,使万隆会议转移到预定的主题上 来,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并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在这次会 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宽容磊落的作风和表现 出的大国风貌为新中国赢得许多朋友,这为后来一些亚非国 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召开亚非会议的设想是由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 罗阿米佐约在 1953 年 8 月提出的。①1954 年 4 月他在南亚五 国总理科伦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这一提议,得到了其他四国 的肯定与支持。1955 年 4 月 18—24 日,由 29 个国家的元首 或政府首脑等 340 多名政府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 胜利召开了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发起和举办,没有西方殖 民国家参加的大会。会议因此又被称为万隆会议。
在亚非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 下,特别是凭着绝大多数国家代表团做出的求同存异的共同努 力,会议终于克服了重重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要成就。亚非 万隆会议象征着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亚非 家开始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而在联合公报中 的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促进友好合作而 共同斗争的“万隆精神”和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相处 十项原则”载入史册。这次会议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 件,对亚非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