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 总版
13年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
系部:___文传_____ 20_13_-2014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B卷)
出题人:贺严
适用对象:汉语言专业普通本科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曹丕;《文赋》;《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玉台新咏》
2、孔融;《七哀诗》二首;赋作《登楼赋》。
3、上官体:时代、宫廷诗人上官仪、绮错婉媚为本
4、边塞诗派:时代、题材、代表诗人、风格
5、韩孟诗派:时代、代表诗人、风格
6、小李杜:诗人、并称的原因
三、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略
3、左思、左芬
4、《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风骨的形成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郦道元;北魏杨炫之。
7、“四声八病”说。
8、西安。
9、志人小说。
二、名字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建安风骨:建安时代,思想内容关注社会民生,抒写自己的怀抱,艺术上刚健有力。
2、竹林七贤:正始时期,隐居于竹林的七位隐士:阮籍、嵇康、向秀、山涛、阮咸、王戎、刘伶。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 总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总版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靠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阶段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
建安诗歌的要紧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1.政管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其次一具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一辈子苦短的哀叹。
其造成的要紧缘故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举行诗歌创作的时,别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个儿的风格。
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具重要的特征算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XXX彩。
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一辈子,勉励自个儿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别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
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建安七子阶段,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刻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大方悲壮的“建安风骨”。
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XXX,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刻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阶段大别相同。
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躲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别得善终。
正始阶段的诗人,政管理想降潮,普遍浮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刻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阶段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docx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五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装⋯⋯⋯⋯⋯⋯⋯⋯⋯⋯⋯⋯ ⋯⋯⋯⋯⋯⋯考科目:古代文学考方式:考卷型:卷学院:延安大学西安新学院:言文学班:学期:2008到2009学年第二学期一、填空题(每小空 1 分, 20× 1= 20)1、《哀江南赋》2、左思3、田园诗、咏怀诗4、《白马篇》5、《文赋》6、谢灵运,鲍照,颜延之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8、王绩,《野望》9、《春江花月夜》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1、《秋兴八首》12、《长恨歌》,《琵琶行》13、《莺莺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 4× 5= 20 分)1、永明体: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新诗体,也称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眺等“竟陵八友”。
这种新体诗促进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初唐四杰:这是对初唐诗坛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四位诗人的誉称,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弊,扭转时风。
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起到扫荡作用。
3、山水田园诗派:这是盛唐诗坛一个以描写山水风光田园情趣为主要创作题材的重要诗歌流派,诗风清新流丽,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
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他们的诗歌创作,把我国山水田园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郊寒岛瘦:这是苏轼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孟郊一生贫寒,他的诗歌反映社会的冷酷,透露出浓重的寒意。
贾岛一生坎坷,诗多求仕不遇之慨,生涩瘦硬。
三、默写(每小题 5 分, 3× 5=15 分)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3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三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装…………………订……………线………………考试科目:古代文学考试方式:考试试卷类型:闭卷学院:文法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8级学期:2008到2009学年第二学期一、填空题(每小空1分,20×1=20)1、《燕歌行》2、《与山巨源绝交书》3、《文赋》4、潘岳、潘尼、左思5、《晚登三山还望京邑》6、《孔雀东南飞》7、《拟行路难》 8、沈佺期9、《在狱咏蝉》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2、李益13、五言长城 14、《秦中吟》,《新乐府》15、温庭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5=20分)1、永明体: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新诗体,也称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眺等“竟陵八友”。
这种新体诗促进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宫体诗: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咏物与描写女性为主,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靡缓弱。
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但内容贫乏,毫无寄托。
宫体诗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3、新乐府运动:是唐代重要的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其重要倡导者是白居易,先驱者是元结和顾况;中坚者也是倡导者元稹;张籍和王建是积极参与者。
其理论主张有四:一是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二是讽谕美刺的创作标准;三是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四是文质统一的创作要求。
4、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
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但都以温庭筠为宗。
三、默写(每小题5分,3×5=15分)1、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適荆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精简版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一.填空题:(15分)1. 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 “《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 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4.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5. 中国古代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6. 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7. 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
8. 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9. 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10. “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11. 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
左思的辞赋,名气最大的是《三都赋》,洛阳纸贵。
12.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他是永明体的旗帜,是齐梁诗坛的“首杰”和“冠冕”。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4.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15. 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
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汉初期冯衍的《显志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二.名词解释:(20分)1.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试题-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题库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练习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
基本知识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
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 *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5.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 —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11.曹植(192 —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习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填空题1.在正始作家中,阮籍代表作是82首五言咏怀诗。
2.南朝刘宋时代的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3.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刘勰称其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代表作《七哀诗》其一4.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是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5.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6.“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鲁迅先生对《世说新语》的评价。
7.元嘉诗歌新的特点是“尚巧似”。
8.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9.鲍照字明远。
10.建安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11.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12.“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13.被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曹操。
14.钟嵘在《诗品》中称赞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15.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
16.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是曹植17.曹植后期代表作《赠白马王彪》中,赠诗的对象是曹彪18.“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19.刘勰《文心雕龙》中称太康诗风“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20.晋惠帝时,围绕权臣贾谧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被称为二十四友人21.钟嵘《诗品》中称“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的是张华的诗歌。
22.被元好问称为“高情千古闲居赋,怎知安仁拜路尘”的诗人是潘岳23.《情诗》五首是张华的作品。
24.“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说的是诗人刘琨。
25.南朝民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26.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
27.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28.“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说的是南朝的诗。
29.“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是鲍照对谢灵运的诗歌的评价。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三曹”是指▁▁▁▁▁、▁▁▁▁▁、▁▁▁▁▁,曹操的使馆,用的全是▁▁▁▁▁旧题。
曹丕的▁▁▁▁▁▁▁是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桃花园记》的作者是▁▁▁▁▁。
(曹操,曹丕,曹植;乐府;《典论·论文》;陶渊明)2、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院瑀、应暘和刘桢,称之为▁▁▁▁▁。
(“建安七子”)3、被钟嵘誉为“譬人伦之有周孔,磷羽之有龙凤”的诗人是▁▁▁▁▁。
(曹植)4、▁▁▁是一个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诗人,被誉为南北朝民歌之“双璧”的是▁▁▁和▁▁▁,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可分为▁▁▁▁▁和▁▁▁。
(庾信,《西洲曲》,《木兰辞》,志人小说,志怪小说)5、依据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地狱,可以分为▁▁▁▁▁和▁▁▁▁▁两类。
(吴声歌,西曲歌)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以三曹、七子、以及蔡琰所构成的建安文学,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刻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民的深重苦难,同时又表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作家的社会良心,慷慨悲凉,风格遒劲,被成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武库和精神资源。
2、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创立的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不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叫永明体。
3、“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4、“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北朝北方民族一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其乐器有“鼓”和“乐”,所有叫“梁鼓角横吹曲”。
5、三曹: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指围绕在曹氏父子周围的七位著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暘和刘桢。
7、山水诗:东晋末年由谢灵运所创造的以自然山水风景和各种风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类型。
8、田园诗:东晋末年由陶渊明开创的以农村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9、咏史诗:东汉时期,由班固开创的以历史事件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完整版)(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精品文档)
(完整版)(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精品文档)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一)一、选择题1、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1〕谢灵运;〔2〕谢脁;〔3〕沈约;〔4〕阴铿;〔5〕鲍照。
2、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有〔1〕多用谐音双关;〔2〕语言自然质朴;〔3〕多用五言四句形式;〔4〕感情强烈,直抒胸臆。
3、齐梁时创作流传至今的文学批评专著是:〔1〕《典论》;〔2〕《文章流别论》;〔3〕《文心雕龙》;〔4〕《诗品》。
4、“鲁公二十四友”的首领是〔1〕贾谧;〔2〕石崇;〔3〕陆机;〔4〕潘岳。
5、三国后期的士人群体主要有〔1〕建安七子;〔2〕正始名士;〔3〕竹林七贤;〔4〕竟陵八友。
6、提出“文章经国之大业”的观点的是〔1〕葛洪;〔2〕曹丕;〔3〕陆机;〔4〕挚虞。
7、下面哪些属于“四声八病”〔1〕猪肚;〔2〕正纽;〔3〕蜂腰;〔4〕凤尾。
8、下列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是:〔1〕阮籍;〔2〕陈琳;〔3〕阮瑀;〔4〕曹植。
二、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你认为不正确的理由〔每题8分,共16分〕1.与南方迥然不同的北方风物使庾信的诗风发生了巨大变化。
2.由于永明体作家提倡四声八病,因而他们的诗歌创作无犯其病者。
三、默写〔每题6分,共12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2、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鲁迅说陶渊明的《咏荆轲》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何道理?2、曹植的诗歌创作前后期有何变化?3、简述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五、论述题〔1题8分;2、3每题15分,共38分〕1.归纳王聚《登楼赋》各段大意和全篇中心思想,谈谈其写作特色。
2.说说“辞”的定义与“赋”的区别以及辞演变为赋的过程。
归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中心思想。
3、简述谢灵运的山水诗风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2〕〔3〕。
2、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有〔1〕〔3〕。
3、齐梁时创作流传至今的文学批评专著是〔3〕〔4〕。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考试题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一第一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
基本知识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
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5.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11.曹植(192—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古代文学考试题题库及答案----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诗歌一、填空题:1、建安诗坛“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太康诗人中“三张”即(张载)、(张协)、张亢,“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是(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2、现存文人诗中最早而完整纯粹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赠从弟》三首为(刘桢)的代表作,《赠秀才从军》是(嵇康)的代表作。
3、梁陈时代不受宫体诗薰染的诗人有(何逊)、吴均、(阴铿)等人,其中吴均诗有清拔之气,时号(吴均)体。
4、融合南北诗风的北朝著名诗人除庾信外,还有(王褒),他的代表作是(《渡河北》)。
5、南朝乐府民歌分(吴声歌)、(西曲)和神弦歌三大类,堪称南朝民歌压卷之作的是(《西洲曲》)。
6、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诗是继承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精神;(田园)诗是他所开创。
7、鲁迅先生说:陶渊明诗“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处,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8、陶渊明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9、陶渊明除了诗作以外,尚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散文、辞赋名篇。
二、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 C )中的名句。
A:《短歌行》B:《蒿里行》C:《步出夏门行》D:《苦寒行》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是曹植( A )中的名句。
A:《白马篇》B:《赠白马王彪》C:《野田黄雀行》D:《送应氏》3、魏晋时期善写四言诗的除曹操外还有( C )A:曹丕B:王粲C:嵇康D:阮籍4、南朝民歌《子夜歌》之名因( C )而得。
A:写于子夜之时B:写子夜情景C:因女子名叫子夜D:于子夜歌唱三、判断题:1、古人评曹操诗“气韵沉雄”,有“文士气”,为建安之杰。
(×)2、阮籍诗代表作为《咏怀诗》82首,左思诗代表作为《拟行路难》27首。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答案版本
魏晋南北朝文学测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
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2. 文学家族:魏晋时期政治上采取官位世袭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家族观念不断加强。
加之两汉时期,当权者重视经学,世族为迎合政治需要,逐渐垄断了以经学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经学的传播由师传变成了家传,平民基本接触到这些,也没有门路。
长此以往,世家大族在文化上形成了极高的声望,文化素养成为门第高低的评判标准,世族顺应时代潮流,迎合社会价值取向,大力提高族中子弟素养,形成良好家风,维持家族声誉和影响,经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个个文学家族。
如:“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东晋谢氏家族。
3、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4、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如干宝《搜神记》等。
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备考习题——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答案)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第一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
基本知识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
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和女诗人蔡琰。
5.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11.曹植(192—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考试题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练习题一第一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
基本知识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
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5.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11.曹植(192—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屈原”的“原”是他的字。
4、《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6、“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鲁人申培_,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7、“《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8、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9、“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
10、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重言、卮言。
11、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1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诗》到了汉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14、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15、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鲧禹治水。
16、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17、《国语》的性质是国别史。
18、《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刘向编辑成书的。
19、《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悲秋”题材。
20、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21.《尚书》一名的意思是上古之书。
22.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春秋》。
23.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24.《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大雅?生民》。
25.《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六诗。
26.《国语》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27.《国殇》是《九歌》中祭祀阵亡将士的作品。
28.抒情小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29.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创世神话。
30.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尚书》。
31.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赋诗言志。
32.《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中国古代文学史_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1-4)
中国古代文学史_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1-4)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样题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10分):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共15分):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7×1分):2.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
(8分)三、从下列诗歌中选择一首加以鉴赏(25分):1.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颸\(思),东方须臾高知之!2.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四、试根据下面选自《离骚》和《庄子》的材料,比较《庄子》、《离骚》在写作方法方面的异同(25分)。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二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装…………………订……………线………………考试科目:古代文学考试方式:考试试卷类型:闭卷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8级学期:2008到2009学年第二学期一、填空题(每小空1分,20×1=20)1、庾信、《哀江南赋》2、《赠白马王彪》3、《文心雕龙》4、《西洲曲》,《木兰诗》5、谢灵运,鲍照,颜延之6、《七哀诗》7、《野望》8、孤篇横绝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10、贾岛11、李白,李贺12、张籍,王建13、《霍小玉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5=20分)1、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
“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2、上官体:这是初唐诗坛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
上官仪是宫廷诗人,他的诗,内容以应制奉和与吟咏美女为主,形式以“绮错婉媚”为本,是初唐宫体诗的代表,诗风浮艳,给诗坛带来不良影响。
3、郊寒岛瘦:这是苏轼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孟郊一生贫寒,他的诗歌反映社会的冷酷,透露出浓重的寒意。
贾岛一生坎坷,诗多求仕不遇之慨,生涩瘦硬。
4、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
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但都以温庭筠为宗。
三、默写(每小题5分,3×5=15分)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赖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时期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
建安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1.政治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其次一个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生苦短的哀叹。
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风格。
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
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建安七子时期,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时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
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时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时期大不相同。
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逃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不得善终。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时期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从诗人构成来看,建安时期的写作生力军为三曹和建安七子,而正始时期是由竹林七贤构成主体。
三曹及七子是曹魏时的政权中心,同时也构成了当时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而竹林七贤是处于一个和司马氏背离的对立位,七贤基本上处于政治的边缘地域。
这是两个时代诗人不同的本质所在,也造成了两个时期诗风的风格变化。
建安的诗风慷慨悲凉,却不是对政权的不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昂扬慷慨的建功立业之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人生苦短的哀叹,还有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的主题。
而正始颇多感慨之词,抒发个人忧愤。
而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建安时期的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还有从两汉时期儒家一统刚刚走过的思想解放;正始玄学与魏晋风度是与司马氏标榜的“名教”抗衡的产物。
在建安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写作风格颇为“通脱”,像曹操《短歌行》采用了乐府古题写时,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
这些诗抒发感慨,充满了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辉,蒙汜受其荣。
”总体的创作基调沉郁,不同于曹操的慷慨激扬。
正始时期盛行的玄学、饮酒、魏晋风度从时间上来看都可以看做是建安时期的延续,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曹操的游仙诗能够看出他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体现,而阮籍写游仙,赞美神仙隐逸,只是一种消遣苦闷的方式,没有曹操的积极向上。
虽阮籍诗中也有描述自己的壮志的,但其诗风格曲折隐晦,不似曹操其实直抒胸臆,作诗亦不敢直言,这就是因为建安诗人与正式诗人所处的不同的历史大环境不同所造成的。
其次还有写诗的意象不同,所以曹操于阮籍的诗歌是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也就是建安与正始的不同所在。
[答案2]答:建安诗歌与正史诗歌主要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从社会时期背景上来看:两者的文化成因是不同的,建安诗歌建立在战乱不断的纷争社会,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政失根本、豪强并起。
社会的变革,政治的动荡,也带来了学术、文化思潮的变化。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但是正始诗歌建立在司马氏集团高压的恐怖政治之下由原来的动荡不安转为黑暗恐怖的政治高压。
而且在此时玄学盛行,不同于建安时期法、名、道家都盛行。
②从内容上来看:建安诗歌真实反映民生疾苦,抒发壮志豪情;正始诗歌揭露现实,抒发愤懑。
建安诗歌要么以叙事为主,所描写的是与现实关联非常大的现状或者以浪漫主义抒情为主;但是从正史文学开始,人们开始将这两者联合起来来写现实生活。
③从审美取向上来看:建安时期多元共生的文化背景展现了士人慷慨悲凉的心态,以儒为主,名、法、纵横、兵家多远并存的文化体现出作为文化主题的士人积极奋进的心态。
正史诗歌审美取向一是以玄远为美。
④从语言上来看:建安诗歌明白晓畅;正始诗歌曲折隐晦、寄托遥深。
这主要与当时的宗教观念相关,在正始时期玄学盛行,文人们写的东西大多都很空洞,在形式上面很讲究,从而导致在内容上显得难以理解,这也是内容空乏的体现。
【同】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始终有相同的审关趣味的指向:慷慨。
即在文章中激荡着悲凉忧伤的感情,或具有悲忧色彩的情绪律动。
如王粲的《七哀诗》、阮籍相关《咏怀》诗等。
3、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比较。
陶渊明结束了一个时代,谢灵运开启了一个时代。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
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艺术的不同,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差异,也是时代造成的差异。
1.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主要是写意,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
在谢诗里,山姿水态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陶诗里互相交融的情景,在谢诗里割裂了。
谢灵运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意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
2.其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是从陶到谢的又一转变。
陶诗语言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阐说人生的哲理,给读者以启示。
他的诗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反映着他的世界观,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表现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人生的奥秘和意义,认真思索和实践的结晶。
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加以表现的。
和陶渊明那种启示性的语言不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是写实性的。
4、什么是永明体?定型之后的唐代近体诗与永明体的区别?【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沈约、谢脁等诗人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中,结合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讲究“四声”“八病”等,以规范诗的声韵,增强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区别】永明体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永明体讲求声律,用韵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的近体诗。
第二,永明体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而唐近体多写五言七言绝句或律诗第三,在永明体重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而在近体诗即为格律诗是必须讲究声律的。
第四,永明体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而近体诗的风格多变,使唐代诗歌集为大成。
第五,相对与永明体,近体诗更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5、如何评价宫体诗?【答案1】答: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1)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声律。
文辞华美,音律流转,圆润跳脱。
(2)内容受佛教影响,士人的心态影响着文学创作的方向,而佛、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在六朝曾深深地影响着士人的思想乃至行为,尤其是佛教西来对于文化的影响更是如此(3)宫体诗的形成发展自有其因,单就文学方面而言,它是六朝文学由雅趋俗趋势下的新产物,由玄言而山水再到咏物诗,“力渐柔而采渐缛”文学渐入性情声色,形式愈加流畅优美。
再加上六朝乐舞发达,民歌盛传至上层社会,引起士人纷纷仿习,宫体渐成。
总体作用:1.开拓了诗歌的题材。
诗歌要表现严肃的话题,这是历代文人的共识,也是宫体诗之所以屡遭诟病的原因之一。
而宫体诗又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诗可以用来表现一些生活化的东西,甚至是女性的人体美一类纯形式美的题材。
2.增加了诗的表现内容。
诗可以用来刻画人物。
宫体诗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诗歌除了言志抒情外,还可以刻画人物,描写人物形象。
3.审美意识的变化导致对女性外在美的重视。
在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和诗歌艺术的进步方面,南朝宫体诗对女性外在美的大胆刻画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促成了人们对诗形式美的重视和自觉追求,它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
批判: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
【答案2】答: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宫体诗的主要特征】:1、宫体诗的两大主题女人与咏物。
宫体诗人写女人的形态、卧具、内衣、体液、味道,写得精细繁缛,写得风情万种。
在宫体诗之前的诗歌中较少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而宫体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成为宫体诗的显着特征,也是宫体诗对于诗歌发展的贡献。
2、追求幽怨怅惘的悲剧情氛。
例如《闲情赋》里放弃了美女对男性的诱惑的传统写法,而强化了男性对美色的渴慕,强化了男性求之不得的怅惘,作者始终怀有无限的敬畏感之中,甚至具有一种自卑心理,以仰视的角度来描绘美人的美丽和各种美姿,表现其至高无上的神圣与神秘。
但是,宫体诗用诗的形式反映生命的痛感和人生的悲慨,反映情感与追求的失败。
3、追求轻艳惊彩的美学效果。
比如《闲情赋》与宫体诗在美学上都追求轻艳惊彩的美学效果,这种美学效果的因素有三点,一是多以美人为写作对象;二是多藻声绘色的精微刻画;三是缠绵宛转的情感抒发。
宫体诗巩固和发展了“永明新体”的业绩,五言诗由长篇走向短制,对我国诗歌之格律与艺术表现手法,做了许多大胆且很有价值的尝试,为格律诗的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