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考古发现情况
窖藏:西安何家村、沙坡村、丹徒丁卯桥 等
墓葬:伊川齐国太夫人墓、偃师杏园李景 由墓、西安韦美美墓等
塔基:法门寺
2、国内主要著录和研究
《唐代金银器》(1985);《海内外唐代金 银器萃编》(1989);《法门寺地宫珍宝》; 《唐代金银器研究》(1999);《花舞大唐 春——何家春遗宝精粹》(2003)。
(9)范铸:铸法如铜器(金熔点1064,银961)。铸器胎 体厚重。
何家村窖藏的属性
作坊;某王在安史之乱时埋藏;庸调使刘 震所藏;药师院(与炼丹及道教祭祀有 关)。
我国古代炼银采用的是“吹灰法” (作炼锡灰坯 炉法) ,这是一种分离银铅的方法。银矿一般含
银量很低,炼银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把银富集起来。 由于铅和银完全互溶,而且熔点较低,所以古代炼 银时加入铅,使银溶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 吹以空气,使铅氧化,入炉灰中,使银分离出来。 中国约在早商时期已经使用银器。甘肃火烧沟类 型文化遗址(年代相当于夏代)曾发现银质饰物。 战国已有错银器物。《魏书·食货志》提到:长安 骊山银矿“二石得银七两”,恒州白登山银矿 “八石得银七两”。这是关于银矿品位的最早记 载。
仰视
“开元通宝”金钱,非流通货币。
1、“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 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 下拾金钱。“(张祜《退宫人》)
2、洗三(洗儿);
3、撒帐(嫁娶)
金走龙,高4.1厘米。
推测与投龙致祭的道教 仪式有关。
金梳背(装饰品) “满头行小梳”(元稹《恨妆成》
金臂钏 “绿鬟富去金钗多 皓腕肥来银钏窄” (白居易《盐商妇》)
玉臂环
金钗(长9.7)
深斑玉带(玉带是唐 人服带的最高等级)
银钱 (708-709 年日本铸)
萨珊银币(库
思老二世, 590-627年)
东罗马(拜占 庭,395-1453)
金币(希拉克 略王朝,610711年)
玛瑙兽首杯(来自”来 通“)
凸纹玻璃 杯(7世 纪的萨珊 玻璃)
出矿银法:有银若好白,即以白矾石,硇末火烧出之。若 未好白,即恶银一斤和熟铅一斤,又灰滤之为上白银。
作灰坯:火屋中以土墼作土槽,高三尺,长短任人,其中 作模。皆得,坯中细炼灰使满,其中以水和柔使熟,不湿 不干用之。小抑灰使实。以刀铍作坯形,灰上薄布盐末。 当坯内矿,各以黄土炼覆上,装炭使讫,还以墼盖,炉上 当坯上各开一孔,使大气通出,周泥之。坯前各别开一孔 看,时时瞻候,以铁钩钩断糖屎,使出。须臾火彻,锡矿 沸动旋回,与银分离,锡尽,银不复动,紫绿白艳[烟]起, 艳起以杖击。少许布水湿沾之,其银得冷即起龙头,以铁 匙按[接]取,名曰龙头白银。
总体上讲,金银器在隋和唐初受到西方文 化的影响较大,在8世纪初基本上完成了本 土化进程,开始独立发展。8世纪中叶以前, 金银器主要由北方的中央官府和皇室作坊
生产,其后地方官府和民间手工业作坊兴
起。南方的作品尽管模仿了两京地区工匠 的手法,但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4、8世纪中叶之前的制作在中原北方地区,。 8世纪之后出现以两京为中心和以江浙为中 心的南北两大产地。
(6)铆接:是用穿钉贯孔,锤实拉紧的方法把附件和器 物主体固定在一起,主要用在器物的一些功能性部件的安 装上,如环柄、铰链、搭扣、提梁等。
(7)切削:金银器在经过冶铸、锤揲之后,已基本成型, 但往往表面不平整,会留下加工的斑痕和凹坑,需要用刀 具进行手工切削或利用镟床进行旋削。
(8)抛光:可能使用细错石和磨炭加水打磨,再使用织 物或皮革抛光,也可能利用镟床进行抛光。
5、金银作坊隶属:皇室(文思院)、中央 官府(少府监掌治署等下属的金银作坊 院)、地方官府、寺院或私人。
6、唐代金银工艺
(1)锤(槌chui)鍱(ye)(打作);利用了金银良好的延 展性。有时有底衬,也有模冲(多用于纹样)。金银箔也 用捶打的方式(如法门寺银芙蕖;金银平脱镜)。捶鍱器 物耗材少,但容易变形。
罐内盛 放物品
葡 萄 花 鸟 纹 银 香 囊 ( 径 )
4.6
舞马衔杯纹鎏金银壶
鎏金鸿雁纹银匜
鎏 金 蔓 草 鸳 鸯 纹 羽 觞 ( 耳 杯 )
鎏金花鸟(鹦鹉)纹银碗
鎏金小簇花纹银盖碗
(唐德宗时期)高11 厘米
“( 鎏 字圈 金 )足 折
内枝 沿花 錾纹 刻银 ”盖 进碗
,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
(2)鎏金(金涂、金花、镀金、金镀):用纯金和汞混 合成金汞(金泥),涂抹在器物上烘烤。通体、局部。
(3)掐丝与金银珠焊缀(常同时使用):法门寺金银掐 丝编织笼子。焊药多加硼砂(及金银铜锡等)。
(4)錾刻:通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錾子,用小锤击 打,在器物表面形成各种花纹,以达到装饰效果。
(5)焊接:唐代的焊料可能有多种,金器一般用黄金焊 接,银器焊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铜,因此保存至今的银器 焊接处可见铜锈。
仰莲瓣座银罐
银石榴罐
素面“大粒光明砂”银盒
素面双耳银锅
素面金铫
素面长柄三足银铛
鎏 金 团 花 纹 银 盒
鎏金团花纹银盒
源自文库
鎏 金 石 榴 花 纹 银 盒
鎏金鸳鸯纹银盒
孔雀纹银方盒
庸调 银饼
盛唐之后” 凡金银宝货 绫罗之属皆 折庸调以 (变)造“
莲 瓣 纹 提 梁 银 罐
(3)9世纪器物种类大增,茶具、香具、波 罗子、温器、支架等流行。碗、盒、盘的 形制发生了大变化,流行花口浅腹斜壁碗、 四五曲花形带足的盒、葵花形的盘等。折 枝纹、团花纹继续流行,以阔叶大花为特 点。鸳鸯、鹦鹉、鸿雁、双鱼等题材流行。 出现荷叶、绶带、叶瓣、小花、半花等边 饰。纹样风格自由随意,生活气息浓厚。 本期是唐代金银器的普及和多样化时期。
汉·狐刚子《出金矿图录》(《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温字 号总第五八四一五八五册)
明陆容《菽园杂记》记述炼银过程颇为详细:“矿石不拘 多少,采入碓坊,舂碓极细,是为矿末。次以大桶盛水, 投矿末于水中,搅数百次,谓之搅粘。凡桶中之粘,分三 等:浮于面者为之细粘,桶中者谓之梅砂,沉于底者谓之粗 矿肉。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 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 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矿, 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这是选矿过程。 “次用米糊搜伴,团如拳大,排于炭山,更以炭一尺许覆 之,自旦发火,至申时住火,候冷,名窖团。”这是烧结过 程。“次用?银炉炽炭,投铅于炉中,候化,即投窖团入 炉,用鞴鼓扇不停手,盖铅性能收银尽归炉底,独有滓浮 于面。凡数次,破炉爬出炽火,掠去炉面滓垢。烹炼即熟, 良久,以水灭火,则银铅为一,是为铅驼。”这是炼制铅银 合金。“次就地用上等炉灰,视铅驼大小,作一浅灰窠, 置铅驼于灰窠内,用炭团叠,侧扇火不住手,初铅银混, 泓然于灰窠之内。望泓面有烟云之气,飞走不定。久之稍 散,则雪花腾涌。雪花既尽,湛然澄彻。又少顷,其色自 一边先变浑色,是谓窠翻。烟云雪花,乃铅气未尽之状。 铅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铅。铅既入灰,唯银独存。自辰至 午,方见净银。铅入于灰坯,乃生药中密陀僧也。”这就 是灰吹法提银。
吹灰法
作炼锡①灰坯炉法:先以甘埚中炼铅锡二十遍。用三斤炼 锡著熟铁锅中熔,使赤沸。即纳金矿碎者一斤,合相得。 掠去糖屎②,泻出别炼。杀熟炭③,以土墼垒作方炉,其 中安炼灰作坯模,以金锡著灰坯中,上安铁镣上。布刚炭 火于炉上。用一孔于炉前开一小孔,候之须臾,锡与金杂 物相利取,其金状似银,即以熟雌黄和好酒,铜器中煮之, 杀之,还复本性。……
3、唐代金银器的分期:
(1)8世纪中叶之前,盒、盘类以圆形为主, 见有高足杯、带把杯、多曲长杯。纹样盛 行忍冬、缠枝、联珠、宝相、卷云等。花 纹纤细茂密、多用满地装饰的手法,流行 珍珠地纹。是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期, 也是外来文化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
(2)8世纪中叶到8世纪末,高足杯、带把 杯、多曲长杯很少见到。新出现各式壶。 葵花口的盘、盒等流行。宝相花仍可见到, 折枝纹、团花纹兴起。纹样更加写实,分 单元布局,留白较多,显得疏朗大方。器 物的形制和样式多是既不见于西方器物, 也少见于中国传统器物的创新作品。本期 是唐代金银器制造的成熟时期,摆脱了外 来文化的影响,完成了金银器的中国化进 程。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伎乐纹八棱金杯
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素面罐形带把银杯
鸳鸯莲瓣纹金碗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鎏金双狮纹银碗
鎏金飞狮纹银盒
鎏金翼鹿凤鸟纹银盒
鎏 金 双 狐 狸 纹 双 桃 形 银 盘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
素面三足银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南方 地区考古发现的金银器数量少,多是小型 器物,大都是首饰(耳环、戒指、簪钗 等)、服饰(扣)或漆木器上的部件。原 因是金银产量减少,且佛教(造像)兴盛 耗费了大量金银。北方地区鲜卑遗物中金 银器发现较多,以牌饰等装饰品最常见。
(二)、唐代是金银器繁盛的时期。考古 出土和私收藏数量很多。研究也较充分。
窖藏:西安何家村、沙坡村、丹徒丁卯桥 等
墓葬:伊川齐国太夫人墓、偃师杏园李景 由墓、西安韦美美墓等
塔基:法门寺
2、国内主要著录和研究
《唐代金银器》(1985);《海内外唐代金 银器萃编》(1989);《法门寺地宫珍宝》; 《唐代金银器研究》(1999);《花舞大唐 春——何家春遗宝精粹》(2003)。
(9)范铸:铸法如铜器(金熔点1064,银961)。铸器胎 体厚重。
何家村窖藏的属性
作坊;某王在安史之乱时埋藏;庸调使刘 震所藏;药师院(与炼丹及道教祭祀有 关)。
我国古代炼银采用的是“吹灰法” (作炼锡灰坯 炉法) ,这是一种分离银铅的方法。银矿一般含
银量很低,炼银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把银富集起来。 由于铅和银完全互溶,而且熔点较低,所以古代炼 银时加入铅,使银溶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 吹以空气,使铅氧化,入炉灰中,使银分离出来。 中国约在早商时期已经使用银器。甘肃火烧沟类 型文化遗址(年代相当于夏代)曾发现银质饰物。 战国已有错银器物。《魏书·食货志》提到:长安 骊山银矿“二石得银七两”,恒州白登山银矿 “八石得银七两”。这是关于银矿品位的最早记 载。
仰视
“开元通宝”金钱,非流通货币。
1、“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 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 下拾金钱。“(张祜《退宫人》)
2、洗三(洗儿);
3、撒帐(嫁娶)
金走龙,高4.1厘米。
推测与投龙致祭的道教 仪式有关。
金梳背(装饰品) “满头行小梳”(元稹《恨妆成》
金臂钏 “绿鬟富去金钗多 皓腕肥来银钏窄” (白居易《盐商妇》)
玉臂环
金钗(长9.7)
深斑玉带(玉带是唐 人服带的最高等级)
银钱 (708-709 年日本铸)
萨珊银币(库
思老二世, 590-627年)
东罗马(拜占 庭,395-1453)
金币(希拉克 略王朝,610711年)
玛瑙兽首杯(来自”来 通“)
凸纹玻璃 杯(7世 纪的萨珊 玻璃)
出矿银法:有银若好白,即以白矾石,硇末火烧出之。若 未好白,即恶银一斤和熟铅一斤,又灰滤之为上白银。
作灰坯:火屋中以土墼作土槽,高三尺,长短任人,其中 作模。皆得,坯中细炼灰使满,其中以水和柔使熟,不湿 不干用之。小抑灰使实。以刀铍作坯形,灰上薄布盐末。 当坯内矿,各以黄土炼覆上,装炭使讫,还以墼盖,炉上 当坯上各开一孔,使大气通出,周泥之。坯前各别开一孔 看,时时瞻候,以铁钩钩断糖屎,使出。须臾火彻,锡矿 沸动旋回,与银分离,锡尽,银不复动,紫绿白艳[烟]起, 艳起以杖击。少许布水湿沾之,其银得冷即起龙头,以铁 匙按[接]取,名曰龙头白银。
总体上讲,金银器在隋和唐初受到西方文 化的影响较大,在8世纪初基本上完成了本 土化进程,开始独立发展。8世纪中叶以前, 金银器主要由北方的中央官府和皇室作坊
生产,其后地方官府和民间手工业作坊兴
起。南方的作品尽管模仿了两京地区工匠 的手法,但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4、8世纪中叶之前的制作在中原北方地区,。 8世纪之后出现以两京为中心和以江浙为中 心的南北两大产地。
(6)铆接:是用穿钉贯孔,锤实拉紧的方法把附件和器 物主体固定在一起,主要用在器物的一些功能性部件的安 装上,如环柄、铰链、搭扣、提梁等。
(7)切削:金银器在经过冶铸、锤揲之后,已基本成型, 但往往表面不平整,会留下加工的斑痕和凹坑,需要用刀 具进行手工切削或利用镟床进行旋削。
(8)抛光:可能使用细错石和磨炭加水打磨,再使用织 物或皮革抛光,也可能利用镟床进行抛光。
5、金银作坊隶属:皇室(文思院)、中央 官府(少府监掌治署等下属的金银作坊 院)、地方官府、寺院或私人。
6、唐代金银工艺
(1)锤(槌chui)鍱(ye)(打作);利用了金银良好的延 展性。有时有底衬,也有模冲(多用于纹样)。金银箔也 用捶打的方式(如法门寺银芙蕖;金银平脱镜)。捶鍱器 物耗材少,但容易变形。
罐内盛 放物品
葡 萄 花 鸟 纹 银 香 囊 ( 径 )
4.6
舞马衔杯纹鎏金银壶
鎏金鸿雁纹银匜
鎏 金 蔓 草 鸳 鸯 纹 羽 觞 ( 耳 杯 )
鎏金花鸟(鹦鹉)纹银碗
鎏金小簇花纹银盖碗
(唐德宗时期)高11 厘米
“( 鎏 字圈 金 )足 折
内枝 沿花 錾纹 刻银 ”盖 进碗
,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
(2)鎏金(金涂、金花、镀金、金镀):用纯金和汞混 合成金汞(金泥),涂抹在器物上烘烤。通体、局部。
(3)掐丝与金银珠焊缀(常同时使用):法门寺金银掐 丝编织笼子。焊药多加硼砂(及金银铜锡等)。
(4)錾刻:通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錾子,用小锤击 打,在器物表面形成各种花纹,以达到装饰效果。
(5)焊接:唐代的焊料可能有多种,金器一般用黄金焊 接,银器焊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铜,因此保存至今的银器 焊接处可见铜锈。
仰莲瓣座银罐
银石榴罐
素面“大粒光明砂”银盒
素面双耳银锅
素面金铫
素面长柄三足银铛
鎏 金 团 花 纹 银 盒
鎏金团花纹银盒
源自文库
鎏 金 石 榴 花 纹 银 盒
鎏金鸳鸯纹银盒
孔雀纹银方盒
庸调 银饼
盛唐之后” 凡金银宝货 绫罗之属皆 折庸调以 (变)造“
莲 瓣 纹 提 梁 银 罐
(3)9世纪器物种类大增,茶具、香具、波 罗子、温器、支架等流行。碗、盒、盘的 形制发生了大变化,流行花口浅腹斜壁碗、 四五曲花形带足的盒、葵花形的盘等。折 枝纹、团花纹继续流行,以阔叶大花为特 点。鸳鸯、鹦鹉、鸿雁、双鱼等题材流行。 出现荷叶、绶带、叶瓣、小花、半花等边 饰。纹样风格自由随意,生活气息浓厚。 本期是唐代金银器的普及和多样化时期。
汉·狐刚子《出金矿图录》(《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温字 号总第五八四一五八五册)
明陆容《菽园杂记》记述炼银过程颇为详细:“矿石不拘 多少,采入碓坊,舂碓极细,是为矿末。次以大桶盛水, 投矿末于水中,搅数百次,谓之搅粘。凡桶中之粘,分三 等:浮于面者为之细粘,桶中者谓之梅砂,沉于底者谓之粗 矿肉。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 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 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矿, 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这是选矿过程。 “次用米糊搜伴,团如拳大,排于炭山,更以炭一尺许覆 之,自旦发火,至申时住火,候冷,名窖团。”这是烧结过 程。“次用?银炉炽炭,投铅于炉中,候化,即投窖团入 炉,用鞴鼓扇不停手,盖铅性能收银尽归炉底,独有滓浮 于面。凡数次,破炉爬出炽火,掠去炉面滓垢。烹炼即熟, 良久,以水灭火,则银铅为一,是为铅驼。”这是炼制铅银 合金。“次就地用上等炉灰,视铅驼大小,作一浅灰窠, 置铅驼于灰窠内,用炭团叠,侧扇火不住手,初铅银混, 泓然于灰窠之内。望泓面有烟云之气,飞走不定。久之稍 散,则雪花腾涌。雪花既尽,湛然澄彻。又少顷,其色自 一边先变浑色,是谓窠翻。烟云雪花,乃铅气未尽之状。 铅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铅。铅既入灰,唯银独存。自辰至 午,方见净银。铅入于灰坯,乃生药中密陀僧也。”这就 是灰吹法提银。
吹灰法
作炼锡①灰坯炉法:先以甘埚中炼铅锡二十遍。用三斤炼 锡著熟铁锅中熔,使赤沸。即纳金矿碎者一斤,合相得。 掠去糖屎②,泻出别炼。杀熟炭③,以土墼垒作方炉,其 中安炼灰作坯模,以金锡著灰坯中,上安铁镣上。布刚炭 火于炉上。用一孔于炉前开一小孔,候之须臾,锡与金杂 物相利取,其金状似银,即以熟雌黄和好酒,铜器中煮之, 杀之,还复本性。……
3、唐代金银器的分期:
(1)8世纪中叶之前,盒、盘类以圆形为主, 见有高足杯、带把杯、多曲长杯。纹样盛 行忍冬、缠枝、联珠、宝相、卷云等。花 纹纤细茂密、多用满地装饰的手法,流行 珍珠地纹。是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期, 也是外来文化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
(2)8世纪中叶到8世纪末,高足杯、带把 杯、多曲长杯很少见到。新出现各式壶。 葵花口的盘、盒等流行。宝相花仍可见到, 折枝纹、团花纹兴起。纹样更加写实,分 单元布局,留白较多,显得疏朗大方。器 物的形制和样式多是既不见于西方器物, 也少见于中国传统器物的创新作品。本期 是唐代金银器制造的成熟时期,摆脱了外 来文化的影响,完成了金银器的中国化进 程。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伎乐纹八棱金杯
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素面罐形带把银杯
鸳鸯莲瓣纹金碗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鎏金双狮纹银碗
鎏金飞狮纹银盒
鎏金翼鹿凤鸟纹银盒
鎏 金 双 狐 狸 纹 双 桃 形 银 盘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
素面三足银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南方 地区考古发现的金银器数量少,多是小型 器物,大都是首饰(耳环、戒指、簪钗 等)、服饰(扣)或漆木器上的部件。原 因是金银产量减少,且佛教(造像)兴盛 耗费了大量金银。北方地区鲜卑遗物中金 银器发现较多,以牌饰等装饰品最常见。
(二)、唐代是金银器繁盛的时期。考古 出土和私收藏数量很多。研究也较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