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上数学几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八字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八字三角形一、概述数学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图形、空间等几何对象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在八年级上册数学中,八字三角形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通过学习八字三角形,不仅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从八字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概念。
二、八字三角形的定义1. 什么是八字三角形八字三角形是指一个三角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a,0)和(0,b)的三角形。
即它的边和坐标轴满足一定的条件,形状如“八”字,因此得名八字三角形。
2. 八字三角形的条件要构成一个八字三角形,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三条边的长度关系:三边的长度必须满足a > b,且a² = b² + (2x)²。
(2)角度关系:其中,直角所在的两边的夹角为90°。
以上条件既是八字三角形的定义,也是构成八字三角形的基本要求。
三、八字三角形的性质1. 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八字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在八字三角形中,其中一个角为90°,而且满足勾股定理的条件。
我们可以将八字三角形看作是勾股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2. 对称性八字三角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可以将八字三角形对称成一个完整的八字形。
这种对称性不仅体现在形状上,还体现在性质上,例如其边长、面积等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3. 边长和面积的计算对于八字三角形,其边长和面积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勾股定理和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我们可以求得八字三角形的各边长和面积等相关参数。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八字三角形的应用1.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字三角形这一概念并不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它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地理测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情况,而八字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于这类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的开方与实数
1. 数的开方: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估算方法。
2. 实数:认识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二、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 整式的乘除: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整式的除法等。
2. 因式分解: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如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等。
三、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1. 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合并同类项、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2. 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图形和几何
1. 平面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了解点、线、面、角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如线段的中垂线、角的平分线等)。
2. 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等腰、直角、不等边等),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内角和定理等)。
3. 空间几何:了解几何图形的三维模型和计算,如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的体积和表面积。
五、概率初步
1. 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频率估计概率等。
2. 生活中的概率问题:通过实例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彩票中奖的概率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共有6个单元,分别是:
1. 几何基础知识
- 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
- 角的概念及分类
-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关系
- 圆的概念及要素
- 三角形的分类及特性
2. 一元一次方程与表示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 方程的解集与解的判定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几何图形的相似性
-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与判定
- 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4. 数据的描述与处理
- 平均数的概念与求解
- 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与求解
- 描述统计与图表分析
5. 线性方程的解与应用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
6. 几何图形的性质
- 四边形的分类、性质与判定
- 多边形的分类、性质与判定
- 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的概念与性质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具体还需参考教材进行学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几何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几何定理
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
如果一条线段的中点在另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这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且等长。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它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
4. 相关角的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截断,那么对于截断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其对应的相关角是相等的。
5. 平行线的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截断,并且对应的相关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6. 七线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角形的三条高线和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会交于同一个点,这个点被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7. 圆的性质
圆的直径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长线段,圆的半径与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相等。
8. 圆的弧和弦的性质
如果在一个圆上,两个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则这两个弧所对应的弦的长度也相等。
9. 相交弦定理
如果两条弦在圆的内部相交,那么它们所夹的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10. 切线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切于某个点,那么这条切线与半径所在直线的夹角是直角。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的几何定理,掌握这些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三角形》是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承载着对三角形基础概念和性质的全面介绍,还扮演着连接学生先前所学与后续几何知识深入探索的桥梁角色。
本章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三角形的奇妙世界,为他们构建一个系统而坚实的几何知识体系。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首先接触到三角形的各种线段,包括边、高、中线以及角平分线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实则是解锁三角形众多性质的关键。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理解每条线段在三角形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形态与特性。
例如,中线不仅将对应的底边平分,还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这一性质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理解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大有裨益。
除了线段,章节还深入探讨了三角形的角,包括内角和外角。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基础知识是证明许多三角形性质的基础。
外角的概念及其与相邻内角的关系,也将被详尽阐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三角形的角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章还拓展到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几何视野。
多边形作为三角形的延伸,其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图形内在规律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几何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本单元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实际测量、作图、证明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被鼓励亲自动手,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几何之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十一章三角形》不仅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章节,更是学生几何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础概念和性质,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几何直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几何学习乃至整个数学学习旅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几何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几何数学知识点几何是数学的重要分支,涵盖了各种图形形状的研究,包括点、线、面、圆等等。
在八年级上册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接下来,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点。
1.基本几何概念在几何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点、线、面、角等。
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元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CD等。
面是由无数条线构成的,通常用字母加上取下角标的形式表示,如∆ABC 表示三角形ABC。
角则是由两条线以端点为交点所形成的夹角。
2.平面图形在几何学中,平面图形是指二维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菱形等等。
我们通过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或者使用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的平方等于其边长平方的和来求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3.圆圆是有无数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均相等的曲线,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图形。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相似形相似形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两个图形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
当两个图形相似时,它们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长成比例。
通过学习相似形的性质,我们可以求出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5.三角形三角形是我们在几何学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是由三条线段构成的,每条线段的端点都是一个角。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三角形的性质,例如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6.多边形多边形指的是由多条线段构成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等。
多边形的性质各异,可以通过学习它们的性质来解决几何问题。
7.立体几何除了二维的平面图形之外,立体图形也是几何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等的性质,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总之,几何学是数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以及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与特点。
八年级上数学几何知识点
八年级上数学几何知识点数学的几何学部分,是对空间的具体描述和研究的科学。
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一、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对平面内的点、线、面图形及其运算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其中的重点包括角度、相似形、计算周长和面积等。
具体的涉及内容如下:1. 角度角度是关于指向性的图形表示,用来描述方向。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习了角度的度、弧度和梯度等表示方法,以及计算、对比不同角度大小的方法。
还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等基础知识。
2. 相似形相似形指的是形状类似的两个物体,而它们的大小可能存在差别。
我们学习了类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以通过提取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来判断它们是否为相似的。
3. 计算周长和面积在学习平面几何的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这些问题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固定套路,需要根据图形的形状和特点来进行分析。
二、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对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图形及其运算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计算体积、表面积等。
具体的涉及内容如下:1. 空间图形空间图形包括有直线、平面、凸多面体等。
我们学习了如何判定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判定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2.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几何中的一种常见图形,同样在立体几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学习了如何判定平行四边形,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等。
3. 计算体积和表面积在立体几何中,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这些问题的计算方法也有固定的套路,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总的来说,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掌握了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决几何问题。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我们必须深入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知识。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导入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观察这些图片,你能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 图形吗?
导入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素养目标
12.1 全等三角形/
3. 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图形 变化与全等形的关系.
12.1 全等三角形/
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探究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归纳总结
全等图形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全等形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
探究新知 下面哪些图形是全等图形?
12.1 全等三角形/
大小、形状 完全相同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12.1 全等三角形/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2. 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1. 熟记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正确找 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探究新知
12.1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 1 全等图形的定义及性质
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1)
(2)
(3)
(4)
(5)
探究新知
正确的结论并证明.
解:结论:EF∥NM
其他结论吗?
证明: ∵ △EFG≌△NMH,
∴ ∠E=∠N. ∴ EF∥NM.
巩固练习
12.1 全等三角形/
如图,△ABC ≌△CDA,AB 与CD,BC 与DA 是对应边,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教案内容:一、第一章:勾股定理1. 教学目标: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
3.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计算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讲解:讲解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练习: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第二章:平行四边形1. 教学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平行四边形。
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平行四边形的背景和意义;讲解: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练习:学生练习识别和判断平行四边形;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第三章:三角形1. 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三角形。
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判定。
3.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三角形的背景和意义;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练习:学生练习识别和判断三角形;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第四章:数的开方与乘方1. 教学目标:理解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概念;能够熟练进行数的开方和乘方运算。
2. 教学重点: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概念;数的开方和乘方的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数的乘方运算;数的开方和乘方的逆运算。
4.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意义;讲解:讲解数的开方和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练习:学生练习进行数的开方和乘方运算;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第五章:实数1. 教学目标:理解实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解答题专项突破(超级经典)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解答题专项突破(超级经典)1.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BC于点F,求证BF=2CF。
2.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求证:(1)∠ECD=∠EDC;(2)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3.(1)如图(1),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
观察AR与AQ,猜想它们相等,证明这个猜想。
(2)如图(2),如果点P沿着底边BC所在的直线,按由C向B的方向运动到CB的延长线上时,(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成立,给出证明。
4.已知△ABC中,AD平分∠BAC,AE为BC边上的高,∠B=40°,∠C=60°,求∠DAE的度数。
5.在△ABC中,AB=CB,AB⊥CB,E为CB延长线上一点,点F在AB上,且AE=CF,(1)求证:Rt△ABE≌Rt△CBF;(2)判断直线CF和直线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BC于点D,已知AB=AC,CF⊥AE于点F,BD⊥AE于点D,点B、C在∠MAN的边AM、AN上,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 上,∠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求证:△ABD≌△CAF;在△ABC中,AB=AC,AB>BC,CD=2BD,点E、F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15,则△ACF与△BDE的面积之和为45/4.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交x轴于A(1,0),交y轴负半轴于B(0,-5),C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C=5OA。
求证:AE+CE=BC.B同学们开始思考,其中XXX认为可以用勾股定理证明,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而AE可以表示为AC-CE,代入勾股定理中即可得证.C但是,XXX认为可以用相似三角形证明,因为△ABC和△AEC相似,所以可以列出比例式,推导可得AE+CE=BC.D最后,XXX给出了自己的证明,他利用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将△ABC分成两个三角形,再利用△AEC的高等于△ABC的高减去CE,最终得到AE+CE=BC.E通过这道题目,同学们学会了不同的证明方法,也体会到了数学证明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本章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使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全等三角形》作为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几何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学生深化几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章节。
本章内容设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深入探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更高级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首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切入,明确了两个三角形在完全重合时被称为全等三角形,这一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详细展开了三角形全等的几种主要判定方法,即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及夹角相等)、ASA(两角及夹边相等)和AAS(两角及非夹边相等),每一种判定方法都配以清晰的图形说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本章还特别融入了“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数学工具进行动态演示和实验操作,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章末尾引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范畴。
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如何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几何学基础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全等三角形的完整知识体系,还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严谨之美,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几何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几何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它的形状
就固定了。
此外,三角形还有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等基本性质。
2.全等三角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或者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
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具有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中心对称是指一个图
形关于一个点对称。
4.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条边组成的封闭图形,其中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
方形等特殊情况。
5.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
具体来说,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6.面积和周长:面积是指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区域大小,周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的边
的总长度。
7.相似三角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对
应边之间的比例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相似比。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的主要几何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自己的几何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1章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1章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1章《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证明。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方法以及三角形的证明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仍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证明过程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方法及三角形的证明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方法及三角形的证明。
2.教学难点:三角形证明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如自行车三角架、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方法,通过示例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边、角、三角形的中线、高线等。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几何定理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几何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定理汇总:
一、直角三角形定理:
角平分线定理:在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将直角边分成两部分,则分成的两条边中间会等距地经过直角顶点。
等腰三角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肯定在直角边的中点上。
垂直边定理:任何一条垂直边分成两部分,分开的两部分所连接的边相等。
二、平行线定理:
对角线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中,以对角线两侧两条边平行,则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侧边定理:两个平行四边形的侧边相等。
重点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中,以其对角线,将四边形一分为二,其中两个子四边形的邻边相等,则该四边形两个对角线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定理:
角平分线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角都是平分的,则它们是全等的;有关边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有关边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有关角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有关角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四、梯形的定理:
圆形定理:在一个梯形中,经过八点,有四条边形成一个圆形;
对角线定理:在一个梯形中,经过对角线,有两条边形成一个圆形;重点定理:如果两个梯形的对角线和其中一条边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解析几何》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解析几何》全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概述1.1 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1.2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一章《解析几何》共4个小节,主要内容包括:- 直角坐标系- 坐标轴上的点- 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的斜率本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代数知识,如函数、方程等。
但学生对于坐标系和解析几何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逐步掌握。
2.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的教学目标为:1. 理解直角坐标系、坐标轴上的点、两点间的距离和直线的斜率等基本概念。
2. 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 直角坐标系、坐标轴上的点、两点间的距离和直线的斜率等基本概念。
2. 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2 教学难点1. 坐标系和解析几何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解析几何的知识和方法。
4. 教学策略与方法4.1 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实例分析、练习巩固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坐标系、坐标轴上的点、两点间的距离和直线的斜率等基本概念。
2. 通过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解析几何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直角坐标系、坐标轴上的点、两点间的距离和直线的斜率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解析几何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上数学全等几何题
人教版八上数学全等几何题
人教版八上数学全等几何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能让学生掌握全等几何的基本概念,以及全等几何的知识点。
在人教版八上的数学教材中,全等几何也有一定的比重。
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特别重视这一部分内容。
全等几何的基本概念是指当两个图形的各个部分形状相同,其大小一致,并且顶点、边、夹角和边界等都一一对应,这两个图形就可以叫做“全等”图形。
除此之外,全等几何中还有几何形状的全等定义,这就是指当几何形状中的每一个点、每一个角、每一条边都互相一一对应时,就可以称为全等。
全等几何中,学生要特别注意几何图形等号的识别,如何判断两幅图形是否全等,如何进行直观的应用,如何针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如何掌握各种全等几何的定义和定理,以及如何认识全等几何的相关图形等等。
人教版八上的数学中,主要有全等几何的平面图形、全等几何的立体图形、全等几何的旋转图形、全等几何的同位角、全等几何的中线等内容。
平面图形全等几何中,学生要学会识别图形定义,能够对两个图形进行全等定义,比较两个图形的全等性,以及识别几何图形的移动和旋转图形的全等几何性等内容。
立体图形全等几何中,学生要学会识别体积的大小,比较两个立体图形的全等,计算体积的公式,定义平行四面体、棱柱、圆柱体等等。
同位角全等几何中,学生要学会识别角的全等性,计算同位角的度数,换算一个角的同位角,定义内角、外角、对角等等。
有了全等几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在完成人教版八上的数
学全等几何题时,能够更加自信、熟练、正确,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的数学水平。
数学几何八年级人教版
数学几何八年级人教版
《数学几何八年级人教版》是一本容量庞大的数学教材,也是学术界深受赞誉的经典教材。
本书紧扣数学几何八年级主要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理论及实践型的综合数学教育。
本书包含数学几何的基本内容,例如几何计算的基本原理,数要素及其联系,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任意三角形的性质及外角和,正多边形的性质及外角和,圆和大圆的性质,重心和中线,比例等等。
本书既有定性讨论,也有定量讨论,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此外,本书还特别强调实践性的学习,并采用分层次的教学,以及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
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设计,精心调整的课程结构将主题分解为适当大小的章节,并配以许多精美图表和例子,突出重点,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条理清晰。
总之,本书无疑是学习数学几何八年级的最佳教材之一。
它能够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学习数学几何八年级,并以良好的教育理念为读者提供最好的学习体验。
- 1 -。
新人教数学八上几何模型精讲
八上数学常用模型汇编
一、玻璃碎片模型
二、铅笔头模型
A
C E
三、燕子图
C
三、八字模型
四、角平分线模型
五、
三垂直
3a 模型
六、手拉手模型 七、半角模型
已知:正方形ABCD 中,∠MAN=45°,∠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 ,N . (1)当∠MAN 绕点A 旋转到BM=DN 时(如图1),求证:BM+DN=MN ;
八、边边角模型
如图,直线MN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O ,已知∠1=∠2,AO=BO ,求证:AC=BD
N
九、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
1、 利用特殊的边、角证明题目
2、 利用斜边上的高。
三线合一解决问题
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C ,∠BAC=90°,D 是BC 上一点,EC ⊥BC ,EC=BD ,DF=FE .求证:
已知:AD=BC ,∠A+∠C=180° 求证:ED=BE
(1)△DA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AF ⊥
DE
十、倍长中线模型
十一、截长补短模型
∴DE=DA
∠BAD=CAE ∵∠BAC=90°
∴∠BAD+∠DAC=90° ∴∠CAE+∠DAC=90° ∴∠BAE=90°
∴△DA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图2(第5题)A DB2.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C 于点E ,BM 交CN 于点F . (1)求证:AN=BM ; (2)求证:△CEF 为等边三角形;(3)将△ACM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O ,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3)3、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下列结论:① AE=CD ;②BF=BG ;③BH 平分∠AHD ;④∠AHC=600,⑤△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 FG ∥AD 。
其中正确的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4.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B=6cm ,O 为AB 上的任意一点(与B 点不重合),OD ⊥BC于D ;DE ⊥AC 于E ;EP ⊥AB 于P 。
问:当OB 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 与点O 重合?二、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基础 5.(2008山东泰安)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 6、(2009年牡丹江)已知Rt ABC △中,90AC BC C D ==︒,∠,为AB 边的中点,90EDF ∠=°,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于E 时(如图1),易证12DEF CEF ABC S S S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和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DEF S △、CEF S △、ABC S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AE DADADDE CP OBA8.如图1、图2、图3,△AOB,△COD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º,(1)在图1中,AC与BD相等吗,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若△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2的位置,请问AC 与BD还相等吗,还具有那种位置关系吗?为什么?(3)若△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3的位置,请问AC 与BD还相等吗?还具有上问中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9.如图,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ADE和三角板ABC放置在一起,∠DEA=∠ACB=90°,∠DAE=∠ABC=30°,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取BD中点M,连接ME、MC,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已知: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左侧作等腰直角△ADE,解答下列各题:如果AB=AC,∠BAC=90°.(i)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甲,线段BD,CE之间的位置关系为(ii)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乙,i)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为什么?11.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 CG=AB,连结AD、AG。
求证:(1)AD=AG,12(2)AD 与AG 的位置关系如何。
12、在Rt △ABC 中,AB=AC ,∠BAC=90°,O 为BC 的中点.(1) 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 若点M 、N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M=AN ,试判断△OMN 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3、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为直角,AB=AC ,D 为AC 上一点,CE ⊥BD 于E . (1)若BD 平分∠ABC ,求证CE=12BD ;(2)若D 为AC 上一动点,∠AED 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13 三、以角平分线为基础14.如图所示,已知在△AEC 中,∠E=90°,AD 平分∠EAC,DF ⊥AC,垂足为F,DB=DC. 求证:BE=CF.15、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FCGHFEDCB AEDC BMEBEBDC BA16.如图1,BD 是等腰ABC Rt Δ的角平分线, 90=∠BAC .(1)求证BC =AB +AD ;(2)如图2,BD AF ⊥于F ,BD CE ⊥交延长线于E ,求证:BD =2CE ;17、如图,过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 、BN ,使AM ∥BN,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 画∠MAB 、∠NBA 的平分线交于E 。
(1)∠AEB 是什么角?(2)过点E 作一直线交AM 于D ,交BN 于C ,观察线段DE 、CE ,你有何发现?(3)无论DC 的两端点在AM 、BN 如何移动,只要DC 经过点E ,①AD+BC=AB ;②AD+BC=CD 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18 .已知AC//BD,∠CAB 和∠DBA 的平分线EA 、EB 与CD 相交于点E. 求证:AB=AC+BD.四、利用面积一定解题19、如图所示,已知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一点,它到两腰AB 、AC 的距离分别为DE 、DF,CM ⊥AB,垂足为M,请你探索一下线段DE 、DF 、CM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给予证明.ABCD FE 图2E CBAMF19 2020.如图,在△ABC 中,∠A=90°,D 是AC 上的一点,BD=DC ,P 是BC 上的任一点,PE ⊥BD ,PF ⊥AC ,E 、F 为垂足.求证:PE+PF=AB . 五、综合变式,类比法是关键21、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CD ⊥,AB BC =,120ABC =∠,60MBN =∠,MBN ∠绕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如图1),易证AE CF EF +=.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 CF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2(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模2)(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1,点P 、Q 分别是边长为4cm 的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1)连接AQ 、CP 交于点M ,则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CMQ 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2)何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2,若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直线AQ 、CP 交点为M ,则∠CMQ 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23、(09湖北宜昌)已知:如图, AFA 关于点E 对称,PB 分别与线段CF , AF 相交于P ,M . (1)求证:AB=CD ;(2)若∠BAC=2∠MPC ,请你判断∠F 与∠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 A B C D E F M N (图2) A B CD E F M N (图3)ABC D E F M N C第8题图124、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2) 求证:MB =MD ,ME =MF(3) 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5、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求证:△ABC ≌△DCB ;(2)过点C 作CN ∥BD ,过点B 作BN ∥AC ,CN 与BN 交于点N ,试判断线段BN 与CN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5 26 26、已知:如图E 在△ABC 的边AC 上,且∠AEB=∠ABC 。
(1) 求证:∠ABE=∠C ;(2) 若∠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F ,FD ∥BC 交AC 于D ,设AB=5,AC=8,求DC 的长。
27.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过AB 边上的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在GD 的延长线上取点E ,使DE DB ,连接AE CD ,. (1)求证:AGE DAC △≌△;(2)过点E 作EF DC ∥,交BC 于点F ,请你连接AF ,并判断AEF △是怎样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FM PE D CBABC A DMCGAEDBFC EN DABM图①CAE MBDN 图②28.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 (1)求证:①BE CD =;②AN AM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29、已知:△ABC 边BC 上的高AD 所在的直线与AC 上的高BE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F(1)如图①,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过点F 做FG ∥BC , 交直线AB 于点G ,试探究线段FG ,DC ,AD 三者之间满足怎样的 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ABC=135°,其他的条件不变,试探究(1)中三条 线段之间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0、(9-3全等与相似的综合与创新·2013东营中考)(本题满分10分) (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证明:DE =BD +CE .(2) 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a ,其中a 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 =BD +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 拓展与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 =∠AEC =∠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31、(2013•荆门)如图1,在△ABC 中,AB=AC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D 上. (1)求证:BE=CE ;(第23题图)ABCm (图1)(图2) (图3)mABCEB ACD F2 1E (2)如图2,若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且BF ⊥AC ,垂足为F ,∠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 ≌△BCF .33、(1)如图1,在等边△ABC 中,点M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 、C ),连结AM ,以AM 为边作等边△AMN ,连结CN .求证:∠ABC=∠ACN . 【类比探究】 (2)如图2,在等边△ABC 中,点M 是BC 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C ),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ABC=∠ACN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4、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35(2013菏泽)(1)如图,在△ABC 中,AB=CB ,∠ABC=90°,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边上,且BE=BD ,连结AE 、DE 、DC . ①求证:△ABE ≌△CBD ; ②若∠CAE=30°,求∠BDC 的度数. 36、(2013•湖州)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BC ,∠ABC=90°,BO ⊥AC 于点O ,点PD 分别在AO 和BC 上,PB=PD ,DE ⊥AC 于点E ,求证:△BPO ≌△PDE .(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