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诗歌鉴赏题材使用本
返回
常用技法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 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返回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返回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描写边塞自然条件和军旅生活,表现了对 军旅艰辛生活的感慨;②通过写蓬蒿间杂乱的白骨,表现了 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五)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返回
对接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 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对接教材: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题材特征 作者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 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 内涵 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 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 感叹、漂泊愁苦。 ①标题中多含有“客舍” “登高”“望月”“忆” “寄”“行”“思”等词语 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 标志 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 秋霜、杜鹃、猿啼、沙鸥、 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 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内容情感
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手法写出了塞外苦寒的景象。
)
A.诗歌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 不见边,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发生战争的战场,见 到临洮,自然会联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的战争。 D.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将战争的残 酷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E.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 场遗迹的描写,来侧面表现主题。
古体诗的题材
古体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送别怀人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离别之痛、思念之苦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
2.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亲人的牵挂。
3.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通常描写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面,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4.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通常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通常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顾,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
6. 咏物言志诗:这类诗歌通常通过对自然界或人造物的描绘,表达对某种品质或理想的赞美和追求。
7. 爱情闺怨诗:这类诗歌通常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相思之情,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
总之,古体诗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2010-2020广州语文中考古诗赏析归类分析(含答案)
2013-2020广州中考诗歌赏析汇编1、2020(羁旅思乡、边塞征战诗)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 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1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和解析:13. “雁”和“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即:西北边塞的秋景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毫无停留之意。
“羌管悠悠霜满地”即:羌笛悠悠吹响,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作者通过这两句中的“雁”和“霜”点明了季节——秋天。
)14.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外患未除,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词的下片主要是抒情,: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这样复杂且矛盾的思想感情。
)2、2019(山水田园诗)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和解析:(1)画面:此句描绘了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的田园气象。
(先找出意象,再描绘意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农人放牧归来的田野景象。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诗人从颈联的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此时内心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
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鉴赏
这里,我们认为施补华的观点很有道理。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此诗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咏叹。先来看诗中的欢宴场面:耳听欢快、激越的琵琶声,战士们神采飞扬,畅饮正酣,一阵痛饮后,便醉态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松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死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三四两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语,而并不是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宴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跃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当然,如果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上什么关键,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以考虑给分。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课件35张
颔联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 忆。
禅伏诗魔归净域, 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拭朝簪待眼明。
借写诗感情因悟禅语止, 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 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颈联写仕途国运坎坷,唯有参 禅饮酒使心灵进入清静的境界。
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 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孟郊的《游子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流离孤苦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张继)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飞去、觅归舟。
tè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
却又、晚风寒。 溟濛(míng méng):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
译文 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
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
云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
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
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边塞诗鉴赏
诗歌赏析一般都要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主题上分析。
但高考中已经越来越注重表达技巧和主题的考察,众所周知赏析边塞诗时尤其要注意:边塞诗多表现:战事艰苦,羁旅思乡,爱国爱民,讽刺腐败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
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
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从军行--王昌龄其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
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
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
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充满蓬勃高昂气势的战争题材的诗歌,要数唐朝前期的边塞诗了。
这些诗气势宏伟,乐观激昂。
以上两首是这些诗中的名作,而尤以后一首为高,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前一首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至今读来,犹有黄沙扑面之感。
后一首起笔不凡,引起人们对秦汉以来边塞征战年年,无数将士战死沙场的无限沉思;因有前两句,所以后两句所表达的愿望就更加含蓄深沉,耐人反复寻味。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边塞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边塞诗常见的类型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3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首先,诗人用十四字一气呵成,不但节奏明快,而且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诗歌7类题材分类
2020届高三·古诗歌7大题材一、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三、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四、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五、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六、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七、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常考七大题材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
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
依依不舍之情。
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
眼中物有伤感之意来烘
①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赠”“酬”。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和伤感。 托人的伤离之深。 ②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
③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 ④想象(虚拟或虚实结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 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四、送别怀人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
内 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 内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
涵 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容 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 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
③侧面落笔。诗人在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表现怀远、思归之情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时,不是直接抒发思
定的孤苦。
念之情,而是从对方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 着笔,想象对方思念
情 感
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 诗人的苦恨离情。
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②衬托(正衬、反
涵 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 容 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 衬)。(寒月孤灯、
别相思之苦。
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 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思诗。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
①诗题中多含“怨、怀、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 等凄苦之景往往衬托
思、别、忆、妇叹、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中语文-14鉴赏边塞诗
壹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出自边塞诗?( D )
走
A.高适《塞下曲》
进
B.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边
C.柳中庸《征人怨》
塞
D.曾巩《咏柳》
诗
贰 下列选项中,属于边塞诗的是( C )
走
A、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进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边
C、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015年全国I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飞雪。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作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
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业 作业2: 思考: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
大漠的豪情与悲愁
——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标志:常见意象。 2.掌握边塞诗中诗人常见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
何 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 为 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边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 塞 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诗 ?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
,
”
5.《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
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泊秦淮》(杜牧)
常见古代诗歌七种类型
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分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先人经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友送别诗波及的范围极内挚友分别,送别之际,内广,有君臣政界赠别,(1) 寓情于景,以景衬涵人们经常设酒饯别,容有街市朋友相别,有亲情,状况交融。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人情人送别。
(2) 衬托:不直接写人表达恋恋不舍之情。
的离情别绪,而是通①依依惜其他不舍与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①标题中经常有伤感;②分别后的想念意来衬托人的伤离之“送”“别”“赠”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深。
“酬”。
②常有意象:慰与激励;④借送别友(3) 以乐景衬哀情 ( 也“柳”“酒”“月”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 。
人表示自己的心态;⑤标“水”四粗心象。
情(4) 想象 ( 也叫虚假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想。
要志 ( “长亭”“短感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虚实联合 ) 。
送别诗常亭”“阳感经常不是单调的,而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关”“舟”“灞桥”是多种感情交杂在一朋友的沉浸和关切。
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起的会合体,它丰富复诗中出现 )杂却不纷杂无章。
二、羁旅思乡诗——异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内诗人因长久旅居在外,内借抒怀主人公旅途中的(1) 借景抒怀 ( 或叫涵滞留异乡,或流浪异地容所见所闻、所感所叹,“寓情于景” ) ,情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景交融。
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题有落魄失落,流浪哀(2) 以乐景衬哀情的无尽想念和人生感伤,想念亲人等。
( 乐景写哀 ) 。
叹、流浪愁苦。
(3) 侧面落笔。
诗人①天涯流浪羁旅愁。
叙在表现怀远、思归之①诗题中多含有“客写旅居异乡的困难,抒情时,不是直接抒发舍”“登高”“望发流浪无定的孤独。
想念之情,而是从对月”“忆”“寄”“行方着笔,想象对方思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思”等词语以及元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念自己之深,借以烘宵、中秋、重阳、大年夜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标情人的想念。
诗歌的题材
高三诗歌阅读资料高考诗歌常用意象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举头望明月,低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中也提到了“《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导语: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一.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
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
二.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考纲解读】高考语文大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
考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艺术技巧、思想情感等的赏析,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创造审美形象。
【考情分析】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客观选择题加上一个主观题,选择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2017年全国卷的客观选择题是5选2,而2018和2019年则变为4选1。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考查唐宋诗歌为主,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知识体系】(一)诗歌的题材分类1.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如《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2.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
《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示范课件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2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思乡怀人的情感与哪些常见意象和特殊节日相关?
• 常见意象: •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 鹧鸪——羁旅乡愁。 •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船等 •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等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
38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
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 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诗歌。
23
高考回放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 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古诗词鉴赏常见情感及分析
古诗词鉴赏常见情感及分析1.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B.思念亲友;C.征人思乡;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杨柳、酒等。
3.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4、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4.怀古咏史诗鉴赏要点: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A.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B.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C.感慨个人遭遇;D.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写作技巧:借古讽今;古今对比:用典。
5.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
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1.由标题中的“次”“晓行”可以推知,这两首诗都是羁旅思乡之作。
2.《次北固山下》借“客路”“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以山水之趣,来宽解自己的离愁别绪。
3.下列对《晓行巴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选C 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理解有误。
这里“井”是“村落”的意思。
“万井”,引申为千家万户。
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而且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缺少“出”的立体感;在同一视野中,“二水”与村落更有层次感。
[白话诗歌]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之际我十分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在树梢上行走。
登上高处万家村落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澄明。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语言,黄莺却啼着故乡的声音。
多亏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一下离乡愁情。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
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5.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等。
代表诗人主要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1.由标题中的“塞上”“临洮”“北庭”可以推知,这是边塞征战诗。
2.由作者岑参可以大致揣摩其题材,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诗歌的突出特点。
3.《使至塞上》诗人借“蓬”“雁”等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4.下列对《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B.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C.诗人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D.“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就是指虽然为国效力,但也要敢于表达衷肠;路途虽遥远,也希望和亲人团聚。
解析:选D“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D项对词句解说不准,进而内容理解有误。
[白话诗歌]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眼。
2.常见意象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3.常见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4.常用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5.语言特色
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由所学到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