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桂花雨(第2课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摇晃、渗、渗出、香气”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桂花雨”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桂花的美丽和香气,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学会珍惜家乡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 生字新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4. 课后作业: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引导学生谈论对桂花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朗读与解析(15分钟)(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2)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3)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新词学习(15分钟)(1)讲解生字,让学生跟读、组词;(2)解释新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4. 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好;(2)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桂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复习字词“桂花、木兰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
3.个别读,男女赛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4.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作者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三部分(7-8):“我”怀念童年的“桂花雨”。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体会桂花的香。
(1)桂花到底有多香?请你默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香飘十里”的意思: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特别香。
这里是指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
一个“浸”字,将桂花的香气化无形为有形,传神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是指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而“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则是说桂花的香气留在了人们的心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⒈体验摇花乐(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多舒服啊!多快乐啊!)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2)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掌握生字词:桂花、飘飞、满山遍野、香气、深深浅浅、绵绵不绝。
3.了解桂花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掌握生字词:桂花、飘飞、满山遍野、香气、绵绵不绝。
三、教学难点1.理解桂花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及相关课件、图片。
2.黑板、彩色粉笔、词卡等教学工具。
3.学生课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课文《桂花雨》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桂花的飘逸与芬芳。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讨论交流1.学生小组讨论,谈谈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学生互相学习,扩展认识。
第四步:语文拓展1.学生朗读课文,尝试绘声绘色地诵读。
2.联想桂花,写一段关于桂花的短文,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2.完成关于桂花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对桂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关注身边的美好,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享受文学带来的美好。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朓能够顺利进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体会课文情感。
2.能自主归纳特定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关心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倡导低碳出行。
3.能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并体会课文情感。
2.难点:扩展课文思考,关注地域地貌生态背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将一朵桂花花放于课桌上,问学生桂花花有什么特点,开始课程。
•通过生花烂漫的桂花花和丰富多样的桂花芳香,引出桂花雨背景。
2. 学习课文(35分钟)
1. 课文展示
•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 课文理解
•学生一起查找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实行个人理解,小组合作交流,整体回答。
•实行情感细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并记录可能涉及到的人生情感。
3. 课文分析
•询问课文中存在哪些脑图,拓宽学生的认识。
•学生自发展开,进而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拓展认知(20分钟)
•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查找桂花雨的地域地貌背景,并对查找到的信息进行分享交流,增加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有关桂花的文化知识。
4. 总结归纳(10分钟)
•让学生现场材料完成把自己的思路、知识点、心得体验和学习后的问题融合在一起。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教学知识点,以上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课后作业
•学生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如骑自行车或步行),并记录并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的相关信息,倡导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1.导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
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
2001年10月,八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
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出示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观看课文朗读视频,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2.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第2课时精品教案
《桂花雨》教学方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琦君的眼中,故乡是充满芳香的桂花雨。
这芬芳的桂花,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板书:桂花雨)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景。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感受“摇花乐”1.探究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感受摇桂花的乐趣。
2.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文中第5自然段直接写了“摇桂花”。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摇花”之前和“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从“总是缠着”问,可以看出“摇花”之前“我”急切盼望的心情;从“使劲地摇”、“喊着”等处可以看出“摇花”时“我”快乐兴奋的心情。
教师归纳点拨:这就是“摇花乐”。
(板书:感受“摇花乐”)(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点拨: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摇花”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体会她“摇花”之前急切盼望的心情,和“摇花”的时候快乐兴奋的心情。
读的时候语气应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要读出字里行间欢欣雀跃的感觉。
(4)整体感知“摇花乐”。
①提问:第5自然段所写的“摇桂花”是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作者还写了什么?默读第3—6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的担心,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4自然段写为什么必须“摇”桂花。
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享受。
②指导朗读第3—6自然段。
点拨:要提醒学生读出母亲怕因台风而影响桂花收成的担心,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以及“我”的急切与兴奋。
第3自然段要关注母亲的动作和语言,读出母亲担心的语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文章。
作者通过讲述小时候摇桂花、赏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围绕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描写美好回忆的文章会有较强的共鸣。
但学生在分析作者情感、体会故乡情怀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桂花这一传统习俗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珍惜现在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分析作者情感,体会故乡情怀;理解桂花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时光。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桂花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教学。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桂花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桂花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3《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教材分析】《桂花雨》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作品,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习惯,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文,对课文中描写的情境感知有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引导,通过阅读进行情境的想象,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把握来剖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作者那份如丝雨般的思乡情怀对于没有远离故土的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课题】3.桂花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浸、缠、挑”等字词的意思。
2.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作者摇桂花时的情景,抓住关键词句,用心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3.初步了解文中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1.抓住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1.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桂花雨的来历,知道桂花雨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3)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对自己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灵活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桂花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 课堂讲解(20分钟)(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 课堂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实践(10分钟)(1)学生动手实践,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实践成果。
(2)学生表达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桂花雨2. 来历:民间传统习俗3. 意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亲情的珍惜、友情的珍视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桂花雨》的主旨,领悟诗歌的意境。
2.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能够模仿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提炼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或解读诗歌中含蓄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课件或教材。
2.课堂展示板或白板。
3.学生用书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与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课文朗读:操练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语言。
2.导入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出现的难点词语或句子。
2.展示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共同学习、交流。
四、课文赏析(1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赏析,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课文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或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有少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辅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情感体验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扩展阅读•祝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望庐山瀑布》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旨。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描绘。
2.难点: 故事主旨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新课通过访谈和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桂花雨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了一首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好,今天我们将学习桂花雨这个故事。
在课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地方和诗歌相似呢?(学生回答)请单个同学用简短的话说一下,我们一起听。
(学生回答)3.2 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读课文,让学生尝试自己找答案,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3.3 三人合作,分析人物性格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分析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姐姐、弟弟、母亲的性格特征,提供书本、白纸,鼓励学生用描绘和绘画的方式表达。
学生需要理解并运用词汇和语言进行描述。
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以及探究创造力。
3.4 田字格读后感让学生用田字格表达一下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主旨的理解和反思,提高语文书写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师评估4.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主旨的理解和表达,用语言和文字评价自己的合作学习和思考学习。
4.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表演、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通过本课,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并探讨人物性格的特点,理解故事主旨,多角度阅读和思考,并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陆续”、“要求”等词语造句。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即作者离开家乡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回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陆续”、“要求”等词语造句。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录音机、相关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1.2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对家乡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后半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2.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细节描写练习3.1 教师出示相关情境,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3.2 学生练习写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课堂小结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桂花雨家乡——亲人的思念离开——思念与回忆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题目为:“我想象中的家乡”。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感受亲情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024最新-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优秀7篇】
桂花雨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本页是不器文库小编给大家整理的7篇桂花雨教案的相关文档,仅供借鉴。
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通过诵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1,投影出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交给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让学生自学;有些要在下节课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准字音。
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经历的趣事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依据投影出示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倡默读),思考问题,并在书上作标注。
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2,交流汇报学习情况(1)课题用"桂花雨"是因为摇桂花时,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3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课文出示:(学习提示):三、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板书:喜欢桂花)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
备课时间:2020.9.4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桂花”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桂花时的情景。
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让作者深深地思念、怀念!文章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与阅读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但是作为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义、情感理解是十分有限的,对句子的体会也是很表面的,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与点拨。
因此, 在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阅读心理,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 设计本课教学环节, 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
前置作业内容:
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文章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那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吧。
二、品读课文,感受“摇花乐”
1、文章的题目是“桂花雨”,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段直接写了“桂花雨"。
第5自然段直接写了“摇桂花”时仿佛在下一场桂花雨。
2.读句子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想象一下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桂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沾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
请再读这个句子。
3.请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在“摇花”之前和“摇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
(总是就是一直的意思,说明我对摇桂花的喜爱和期待,可以看出“摇花”之前“我”的急切、盼望的心情。
)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通过我可乐了,可以看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
另外,使劲、摇啊摇、满头满身、我喊着,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出我摇桂花的快乐心情。
)
通过刚才朗读,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摇桂花时是由急切到盼望到快乐。
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摇花”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体会她“摇花”之前急切盼望的心情,和“摇花”的时候快乐兴奋的心情。
读的时候语气应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要读出字里行间欢欣雀跃的感觉。
5.再读桂花香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思乡情怀。
三、结合资料、品悟“思乡情”
1、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下面阅读链接,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我们再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4、师总结: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四、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主题概括
2.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
课前大家收集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我们交流一下。
【出示前置作业】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①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小练笔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如果让你来当小导游,你要介绍家乡的什么呢?你要用什么方法呢?
有的同学可能会介绍:
故乡的河故乡的槐树故乡的山故乡的亲人故乡的明月等等,我们可以借助一种事物表达对故乡的眷恋、思念、热爱之情,在介绍的时候可以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五、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急切摇点点桂花雨
花摇桂花盼望花
雨快乐乐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