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刺灸法-毫针刺法69页PPT
12.01.2020
50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滞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 处理 放松(精神 局部)
针
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12.01.2020
51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
弯
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
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15-20min
治疗室内消毒
12.01.2020
17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12.01.2020
18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12.01.2020
23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36
行针与得气
辅助手法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震颤法
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作用 催气 守气
12.01.2020
37
行针与得气
进针夫之气后用者,针,必之乃须十类细二,察经针在之下于根是调本否气,已生经命得之气泉。源
刺灸方法ppt课件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
2018/10/22
17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2018/10/22
18
毫针的针刺方法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2018/10/22 21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 针身下段,露出针 尖,刺手拇食指执 持针柄, 将针尖对 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 捻入法将针刺入皮 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2018/10/22 22
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 或食中两指将腧 穴部位皮肤向两 侧撑开使之绷紧, 刺手持针从其间 将针刺入。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刺灸方法
刺灸法定义与作用
基本原理 操作技术 应用方法
刺灸法源流与发展
针具的发展 刺法、灸法的发展
2018/10/22
2
针法的发展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 灸法、拔罐法 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埋线、腕踝针 耳针、头针
2018/10/22
3
2018/10/22
4
教学要求
● 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
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等手法。
●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
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018/10/22
5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二、针刺的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五、行针与得气 六、针刺补泻 七、留针与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九、针刺注意事项
针灸学课件: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胃 戊土 辰 解溪 巳
脾 己土 巳 大都 午
心 丁火 午 少冲 未
小肠 丙火 未 后溪 申
膀胱 壬水 申 至阴 酉
肾 癸水 酉 复溜 戌
心包 丁火 戌 中冲 亥
三焦 丙火 亥 中渚 子
泻法 子穴 时间 阳辅 子 行间 丑 尺泽 寅 二间 卯 厉兑 辰 商丘 巳 神门 午 小海 未 束骨 申 涌泉 酉 大陵 戌 天井 亥
徐、迎随等补泻内容。
•晋代,南北朝:《针灸甲乙经》(皇甫谧 )。
•隋唐:太医署针灸专科,针博士、针助教、针师、 针工、针生从事针灸工作。彩色经络穴位图《明堂 孔穴图》;专著《千金方》(孙思邈 ),《外台秘 要》(王焘 )。
•宋元:提出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时间针法学说;针 灸铜人;专著多,《针灸资生经》(王执中 )、《流 注指微赋》(何若愚) 、《十四经发挥》(滑寿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惟一 )。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第一节 刺灸法的概念与分类
• 刺法,又称针法,是指使用不同的针具,刺入人体的 穴位(或一定部位),并施以不同的手法,给予一定的 刺激,从而激发经气,达到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 法。
• 灸法,是指采用艾绒和药物为主要材料,点燃后在体 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热 刺激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经络、 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 刺法灸法学,研究刺法、灸法等的理论及其临床使用 的学科。
刺灸法的源流与发展
一、 刺法的源流与发展
• “砭石”——最早的针具。
– 《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
• 金属针具如青铜针的出现,“九针”。
• 《内经》中的九针,标志着针法的形成。 • 在针刺方法上,提出了“九刺”、“十
刺灸法总论ppt课件
❖ 隋唐时代 ,盛行隔物灸(如隔姜、蒜、盐、 豆豉饼、附子饼等)。
❖ 明代盛行艾条灸 (包括太乙神针灸、雷火神 针灸等)、温灸器灸、温针灸、天灸、灯火 灸等。
第三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 针刺和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腧 穴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针刺和艾 灸本身就包含着刺激量等有关量学方面的问 题。实践证明,刺法、灸法的相关量学要素 是关系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 唐宋时期,在针刺手法方面一直继承《内经》 和《难经》之说。
❖ 金元时期又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时间 针刺学说。窦汉卿的《针经指南》创立了 “针刺十四法”, 目前部分仍具有实用价 值。
明代刺法的发展
❖ 明初陈会的《神应经》提出了“催气手法”,现仍 适用于临床。
❖ 徐凤的《金针赋》又提出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 对“烧山火”和“透天凉”也做了系统的论述。
(二)刺激的时间
❖ 正确掌握针刺作用持续的时间。在施行针刺手 法时,作用力持续的时间直接关系着疗效 ;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和情况,确定作用力持续 的最佳时间参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 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在毫针操作中,由于患 者自身的敏感性不同,对刺激阈的要求也不一 样,要注意针刺刺激强度的及时增加和调整。
❖ 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唐代孙思邈的《备 急千金要方》都大力提倡针灸并用。
❖ 公元3世纪就有《曹氏灸方》,唐代有《骨蒸病灸 方》,宋代有《黄帝明堂灸经》《灸膏盲俞穴法》 《备急灸法》,元代有《痈疽神秘灸经》,清代有 《太乙神针》《神灸经纶》等。
灸法方式的发展
❖ 灸法治病,最初古人多采用直接灸治病。
❖ 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得气为 标志 。通过得气的强弱来判定刺激量的大 小,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的刺激量。 轻者,针下感应柔和;
❖ 明代盛行艾条灸 (包括太乙神针灸、雷火神 针灸等)、温灸器灸、温针灸、天灸、灯火 灸等。
第三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 针刺和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腧 穴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针刺和艾 灸本身就包含着刺激量等有关量学方面的问 题。实践证明,刺法、灸法的相关量学要素 是关系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 唐宋时期,在针刺手法方面一直继承《内经》 和《难经》之说。
❖ 金元时期又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时间 针刺学说。窦汉卿的《针经指南》创立了 “针刺十四法”, 目前部分仍具有实用价 值。
明代刺法的发展
❖ 明初陈会的《神应经》提出了“催气手法”,现仍 适用于临床。
❖ 徐凤的《金针赋》又提出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 对“烧山火”和“透天凉”也做了系统的论述。
(二)刺激的时间
❖ 正确掌握针刺作用持续的时间。在施行针刺手 法时,作用力持续的时间直接关系着疗效 ;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和情况,确定作用力持续 的最佳时间参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 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在毫针操作中,由于患 者自身的敏感性不同,对刺激阈的要求也不一 样,要注意针刺刺激强度的及时增加和调整。
❖ 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唐代孙思邈的《备 急千金要方》都大力提倡针灸并用。
❖ 公元3世纪就有《曹氏灸方》,唐代有《骨蒸病灸 方》,宋代有《黄帝明堂灸经》《灸膏盲俞穴法》 《备急灸法》,元代有《痈疽神秘灸经》,清代有 《太乙神针》《神灸经纶》等。
灸法方式的发展
❖ 灸法治病,最初古人多采用直接灸治病。
❖ 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得气为 标志 。通过得气的强弱来判定刺激量的大 小,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的刺激量。 轻者,针下感应柔和;
第八章 刺灸法与护理PPT课件
人民卫2生2 出版社有限公司
5.留针与出针 6.指力练习
纸垫练针
棉团练针
人民卫2生3 出版社有限公司
二、灸法概要
(一)灸法源流 (二)灸法分类
人民卫2生4 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D节iag针ra刺m疗法
1 毫针刺法
2 电针法
3 穴位注射法
4 三棱针疗法
5 皮肤针法
6 埋线疗法
人民卫2生5 出版社有限公司
捻转法
人民卫1生8 出版社有限公司
3.行针与得气 (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2)辅助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循法、弹法、刮法、
摇法、飞法、震颤法、
人民卫1生9 出版社有限公司
弹法
弹法
摇法(1)
摇法(2)
人民卫2生0 出版社有限公司
飞法
人民卫2生1 出版社有限公司
4.针刺补泻
(1)常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2)常用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①指切进针法 ②夹持进针法 ③提捏进针法 ④舒张进针法 3)针管进针法
人民卫1生5 出版社有限公司
指切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人民卫1生6 出版社有限公司
3.行针与得气 (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2)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
摇法、飞法、震颤法、
人民卫1生7 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主编
陈佩仪
概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5.留针与出针 6.指力练习
纸垫练针
棉团练针
人民卫2生3 出版社有限公司
二、灸法概要
(一)灸法源流 (二)灸法分类
人民卫2生4 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D节iag针ra刺m疗法
1 毫针刺法
2 电针法
3 穴位注射法
4 三棱针疗法
5 皮肤针法
6 埋线疗法
人民卫2生5 出版社有限公司
捻转法
人民卫1生8 出版社有限公司
3.行针与得气 (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2)辅助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循法、弹法、刮法、
摇法、飞法、震颤法、
人民卫1生9 出版社有限公司
弹法
弹法
摇法(1)
摇法(2)
人民卫2生0 出版社有限公司
飞法
人民卫2生1 出版社有限公司
4.针刺补泻
(1)常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2)常用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①指切进针法 ②夹持进针法 ③提捏进针法 ④舒张进针法 3)针管进针法
人民卫1生5 出版社有限公司
指切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人民卫1生6 出版社有限公司
3.行针与得气 (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2)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
摇法、飞法、震颤法、
人民卫1生7 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主编
陈佩仪
概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50
额旁1线
•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 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 穴向下刺1寸
•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感冒、 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病
51
额旁2线
•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 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 向下1寸
• 主治:胃痛、痞满、腹胀、 泄泻、胁痛等脾、胃、肝、 胆等中焦病
定穴与揣穴
腧穴的定位,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分寸”、 “自然标志”等方法确定穴位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 位,称“揣穴”
消毒
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针具以外,其他的针具都必须严格消 毒
包括针具器械、医者手、患者施术部位及治疗室用具的消
毒
17
18
二指持针法:用拇指、食指末节指 腹捏住针柄,适用于短小的针具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
77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 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 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 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
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
27
28
29
30
31
弹法
刮法
32
针刺得气
古代文献称“气至”,现在多称“针感” 得气的指征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主要为酸、麻、胀、重,还有凉、热、
额旁1线
•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 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 穴向下刺1寸
•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感冒、 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病
51
额旁2线
•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 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 向下1寸
• 主治:胃痛、痞满、腹胀、 泄泻、胁痛等脾、胃、肝、 胆等中焦病
定穴与揣穴
腧穴的定位,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分寸”、 “自然标志”等方法确定穴位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 位,称“揣穴”
消毒
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针具以外,其他的针具都必须严格消 毒
包括针具器械、医者手、患者施术部位及治疗室用具的消
毒
17
18
二指持针法:用拇指、食指末节指 腹捏住针柄,适用于短小的针具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
77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 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 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 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
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
27
28
29
30
31
弹法
刮法
32
针刺得气
古代文献称“气至”,现在多称“针感” 得气的指征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主要为酸、麻、胀、重,还有凉、热、
5刺灸法总论2灸法PPT课件
(三)施灸的剂量
灸之生 熟
灸量大
灸量小
(大炷、多壮、时间长) (小炷、少壮、时间短)
病人
壮男体强
妇孺老羸
病情 部位
初病、实证、急重
肌肉丰厚处
(腰背、腹、股臀)
久病、虚证、轻缓
皮薄肉少处
(头面、胸、肢末)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蒜
操 作:
片
蒜 泥
灸
灸
适应证: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
灸法种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3)隔盐灸
操作:神阙灸
2、间接灸
适应证:①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②亡阳虚脱证。
(4)隔附子饼灸
操作:
适应证:①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 ②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火衰证。
灸法种类和应用
前言
2、施灸材料
性属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
艾叶 易燃,渗透
艾
药源丰富,价廉
艾绒 ①芳香;②易燃,温和;③使用方便
其他
一、灸法的作用
防病保健
逆灸-“无病而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保健灸
(《针灸聚英》)
扶阳培元, “卫外而为固”
针灸刺法灸法ppt课件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横刺(平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病情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3)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 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
针灸刺法灸法
交感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三角窝穴位:
4)神门 部位 在三角窝内靠对 耳轮上脚的下、中l/3 交界处
主治 镇静、安神、消
炎、止痛 、降压、戒
断综合征
针灸刺法灸法
神门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耳屏穴位 : 5)肾上腺 部位 在耳屏下部外侧缘 主治 三抗一低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滞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针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现象 针身弯曲
弯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 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刺灸法新ppt课件
《庄子· 盗跖》篇:“丘所谓无病自灸也”。 《孟子· 离娄篇》中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左传》: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候有疾, 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 之不可,达之不及”。据晋代杜预的注解:“攻” 是指灸,“达”是指针刺。
13 13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 最早记载经脉灸法的文献——马王堆《足臂十一脉
特点:
– 刺法灸法是针灸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
的桥梁课程。 – 针灸要取得疗效,正确地选取穴位是基础, 正确而熟练的刺法灸法操作是关键
5
5
刺法与灸法的关系
手段不同,目的相同; 方法不同,作用原理相同 。 刺法多用于表、实、热、闭证;灸法多用 于里、虚、寒、脱证。 刺法与灸法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灵枢· 官能篇》 曰: “针所不为,灸之 所宜”。
– 艾柱的大小和壮数 – 艾条的大小和施灸的距离 – 施灸时间的长短 – 灸疗作用持续的时间
17
17
18
18
教学要求
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 作,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
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9
19
毫针基本知识
起源:砭刺, “砭,以石刺病也。” 形成:工具从砭石发展到九针,标志着针法的 形成 发展:
– 《内经》全面总结了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
奠定了刺法发展的基础。 – 《难经》补充了《内经》的刺法理论。 – 金元明医家在刺法上各有特点,完善了祖国医学的 针刺方法。 – 明末杨继洲集历代刺法之大成,系统总结了古代刺 法。
针灸学--刺灸方法5.灸法 ppt课件 31页
2019/11/25
针灸学
(1)悬起灸
②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 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 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③回旋灸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 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 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2019/11/25
针灸学
(1)直接灸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non—scarringmoxibustion)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土林, 以使艾炷便 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 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 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 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 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枢·背腧》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 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 火灭也。”
2019/11/25
针灸学
三、灸法的注意事项
(三)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
疗。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
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 瘰疬、瘿瘤等。
2019/11/25
针灸学
一、灸法的作用
(四)防病保健
《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云:“凡人吴蜀地游宦, 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 毒气不能著人也。”《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医说·针灸》也说: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 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 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 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刺灸法ppt课件
• 医者则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调节刺激 量的大小。 • 轻度---捻转的角度小于90°,频率小于60次/分; • 中度---捻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频率在60~90次/ 分之间; • 重度---捻转的角度大于180°,频率大于90次/分以上。 • 另外,在捻转、提插操作中,当医者手、腕、臂同时用力 时,刺激量就大,若仅用手指力量刺激量就小。
体位的选择
• 常用体位: • 1.仰卧位:指患者身体平卧于床,头面、胸腹朝上的体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 2.侧卧位:指患者身体一侧着床,头面、胸腹朝向一侧的 体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 3.俯卧位:指患者身体俯伏于床,头面、胸腹朝下的体位 。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 分腧穴。
刺法的量学要素
• 广义----毫针刺法的量学要素包括进针方向、进针深度、 具体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及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环节; • 狭义----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两 大要素。
刺法的量学要素——刺激的强度
• 针刺刺激的强度是通过手法作用力的强弱而实现的。 • 针刺的有效刺激强度是激发经络功能的基本条件。在毫针 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得气为标志。通过对针感强 弱的判定,刺激量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 轻者,针下感应柔和; • 中者,针下感应明显; • 重者,针下感应强烈。
刺灸法
• • • • • •
1.刺灸法总论 2.毫针刺法 3.耳针 4.三棱针法 5.灸法 6.拔罐法
一、刺灸法总论
• 刺灸法——主要阐述刺法、灸法的基本知识及其具体操作 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 刺法——古称“砭刺”,又称“针法”,指采用特殊的针 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的腧穴或部位,以防治疾病 的方法。 • 灸法——古称“灸炳”,又称“艾灸”,指采用以艾绒为 主的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腧穴,以防治 疾病的方法。
刺灸法各论·灸法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34
各家医籍药艾条比较
精选ppt课件最新
35
返回
3、温针灸
留针时在针柄着艾施灸的针法。艾绒燃烧时热力通过针身传 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协同作用,适用于既需针刺留针, 又需施灸的疾病。
• 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于适当深度,针柄上穿置长
约1.5cm的艾卷点燃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艾绒点燃,
痛感:灼痛
镇痛:在施灸部位的周围手轻轻拍打。
后期情况:灸后1周左右,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 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护理: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病种:某些慢性疾患(哮喘、肺痨、顽固性痛症等。 )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关于直接灸法烧伤程度及现象:
• 第一度烧伤:(充血期)约40-45°度之热力,灸后发红发热, 一会即过,此为轻度。
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
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
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
精选ppt课日件最。新”
14
二、灸法的分类
分类方法 • 使用的材料 • 操作方法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一)艾灸
• 艾炷灸 • 艾条灸 • 温针灸 • 温灸器灸
精选ppt课件最新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四)、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气滞血瘀证
➢ 1.外科疮疡初起,疔疮未化脓者。(仙方活命饮) ➢ 2.疮疡久溃不愈。(阳和汤)
➢ 《扁鹊心书》:疮疽本于肾虚,为阴所着,寒邪滞经,依附 于骨,故烂人筋,害人性命,其法必大补肾气,壮阳消阴, 土得阳气,自生肌肉,则元气周流不侵骨髓矣。
3、年轻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针概念
广义 狭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运针)
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2017/9/3 . 29
行针与得气
基本手法
2017/9/3 . 22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2017/9/3 . 23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2017/9/3 . 9
三、针刺前准备 选择针具
质量(地)不锈钢针
检查各部 金针 银针 磁极针
长短粗细
+0,5
个人情况 年龄 性别 体质 胖瘦 部位 头面 四肢 胸背 腰臀 病情 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
2017/9/3 . 10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 俯卧位 常用体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刺灸法
2017/9/3 . 1
刺灸法定义与作用
基本原理 操作技术 应用方法
刺灸法源流与发展
针具的发展 刺法、灸法的发展
《内经》九刺、十二刺、五刺。补泻手法。
2017/9/3 . 2
针法的发展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 灸法、拔罐法 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埋线、腕踝针 耳针、头针
2017/9/3
消 毒
针具器械消毒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
煮沸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30min
药液浸泡消毒法 75%酒精 30-60min
水沸后15-20min
2017/9/3
.
17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2017/9/3 . 15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注 侧伏坐位 意 处方与体位
2017/9/3
暴露与松弛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 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 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医生适当的位置
.
16
针刺前的准备
2017/9/3 . 6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构造与检查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
平柄、管柄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尾 角度 艾灸
2017/9/3 . 7
规格
长短规格
寸
毫米mm
1 25
1.5 40
2 50
2.5 65
3 75
4 100
5 125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2017/9/3 . 18
毫针的针刺方法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2017/9/3
.
19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
3
2017/掌握毫针刺法的全
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 法。
●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
针等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017/9/3
.
5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二、针刺的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五、行针与得气 六、针刺补泻 七、留针与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九、针刺注意事项
.
26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方向
依腧穴所在部位
依经脉循行
依穴位与病位
2017/9/3
.
27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经络 病情 时令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等 阴经与阳经 刺经与络 虚实表里寒热/急慢 春夏浅 秋冬深
凡刺浅深,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
2017/9/3 . 28
行针手法 五、行针与得气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腧穴的进针
2017/9/3 . 24
毫针的针刺方法
管针进针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2017/9/3
.
25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2017/9/3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
2017/9/3 . 11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 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 12
2017/9/3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2017/9/3 . 20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2017/9/3 . 21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017/9/3 . 13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2017/9/3 . 14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粗细规格
号数 毫米mm
26
0.45
27
0.42
28
0.38
29
0.34
30
0.32
31
0.30
32
0.28
2017/9/3
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
8
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
广义 狭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运针)
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2017/9/3 . 29
行针与得气
基本手法
2017/9/3 . 22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2017/9/3 . 23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2017/9/3 . 9
三、针刺前准备 选择针具
质量(地)不锈钢针
检查各部 金针 银针 磁极针
长短粗细
+0,5
个人情况 年龄 性别 体质 胖瘦 部位 头面 四肢 胸背 腰臀 病情 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
2017/9/3 . 10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 俯卧位 常用体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刺灸法
2017/9/3 . 1
刺灸法定义与作用
基本原理 操作技术 应用方法
刺灸法源流与发展
针具的发展 刺法、灸法的发展
《内经》九刺、十二刺、五刺。补泻手法。
2017/9/3 . 2
针法的发展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 灸法、拔罐法 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埋线、腕踝针 耳针、头针
2017/9/3
消 毒
针具器械消毒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
煮沸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30min
药液浸泡消毒法 75%酒精 30-60min
水沸后15-20min
2017/9/3
.
17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2017/9/3 . 15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注 侧伏坐位 意 处方与体位
2017/9/3
暴露与松弛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 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 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医生适当的位置
.
16
针刺前的准备
2017/9/3 . 6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构造与检查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
平柄、管柄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尾 角度 艾灸
2017/9/3 . 7
规格
长短规格
寸
毫米mm
1 25
1.5 40
2 50
2.5 65
3 75
4 100
5 125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2017/9/3 . 18
毫针的针刺方法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2017/9/3
.
19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
3
2017/掌握毫针刺法的全
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 法。
●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
针等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017/9/3
.
5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二、针刺的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五、行针与得气 六、针刺补泻 七、留针与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九、针刺注意事项
.
26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方向
依腧穴所在部位
依经脉循行
依穴位与病位
2017/9/3
.
27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经络 病情 时令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等 阴经与阳经 刺经与络 虚实表里寒热/急慢 春夏浅 秋冬深
凡刺浅深,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
2017/9/3 . 28
行针手法 五、行针与得气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腧穴的进针
2017/9/3 . 24
毫针的针刺方法
管针进针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2017/9/3
.
25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2017/9/3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侧面)腧穴
2017/9/3 . 11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 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 12
2017/9/3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2017/9/3 . 20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2017/9/3 . 21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 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 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017/9/3 . 13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2017/9/3 . 14
针刺前的准备
体 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粗细规格
号数 毫米mm
26
0.45
27
0.42
28
0.38
29
0.34
30
0.32
31
0.30
32
0.28
2017/9/3
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
8
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