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体现在生活的各方面
衣、食、住、行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2年。
1997年以后,财政政策由适度从紧快速转 为宽松。其中以扩张性为实质的“积极” 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增发长期国 债,筹集资金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阶经济发展情况
发展原因:
199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继续攀升,投资增长过猛,基 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市场物价水平迅速上 升,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工具:
改革财政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税收工具(实行税利分流,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进行大规模 的税制改革。 )
发展成果
300000.00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GDP NI
100000.00
50000.00 0.00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时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NI GDP
78802.9 79715.0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
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一直采取缩 紧的财政政策,政策协调目标就是通过紧 缩性政策,来控制赤字、减少发债、压缩 政府开支、控制货币总投放量等。
第二阶经济发展情况
160000.00 140000.00 120000.00 100000.00 80000.00 60000.00 40000.00 20000.00 0.00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83817.6 85195.5
89366.5 90564.4
99066.1
109276.2
120480.4 121717.4
100280.1 110863.1
时间:1997年~2002年 发展原因: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席卷东南亚诸国,我国 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冲击。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的产品过剩 与高新技术产品不足并存、城乡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经 济结构问题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产生了放大效应。 类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工具: ① 公债工具(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 ② 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 ③ 增政府转移支付(增加社会保障、科教等重点领域的支出) 发展成果:1998年至2002年的财政宏观调控,乘数的影响下,国民收入 成倍增加,实现经济增长8.8%。在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出口、拉 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地抵御了亚 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通货紧缩 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工具:
缩小财政开支,减少政府购买(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调整税收政策(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和税制改革)
发展成果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 政府财政支出,社会流动 的货币数量减少,减少政 府购买,在乘数的影响下 ,国民收入成倍下降。本 年实际GDP增长11.3%。
时间:1993年 类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NI
1365 76.3 1374 22.0
1614 15.4 1618 40.2
1859 98.9 1873 18.9
2190 28.5 2194 38.5
2708 44.0 2702 32.3
3215 00.5 3195 15.5
3484 98.5 3490 81.4
4112 65.2 4130 30.3
时间:2008年 发展原因:2008年受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类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工具: ① 增加财政支出,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 ② 增发国债 ③ 结构性减税 发展成果: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较快发展;保证了我国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
小组成员:
发展历程 发展成果 发展原因 未来展望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2年,
1979年~1982年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1982年~1985年由紧缩转为宽松; 1985年~1993年由于经济转型财政政策由 宽松变为紧缩
第一阶经济发展情况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0 1979年 1982年 1985年 1988年 1992年 NI GDP
四、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从2003年至2015年。
从2003年起,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也发生了 变化,主要是适当回收流动性,最终确定 “稳中适度从紧”的政策思路。
进入2007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成为中国 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中央政府也把2008 年的宏观调控思路,定为“稳健财政政 策”。在此阶段,财政政策开始出现向“紧 缩”过渡的趋势。
时间:1985年 类型: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发展原因:
改革以后,除了1979年的物价有上涨之外,应该说中国经济的宏观 局势在1984-1986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第一次由这个转型中 的经济体制内部生成严重通货膨胀的时期。
工具:
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减少政府购买及政府转移支付,抑制通货膨胀
五、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从2016年以后,中国经 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要扼止住经 济增长下滑过急过快的趋势,急需 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这一阶段一 直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第五阶经济发展情况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0.00 GDP
发展成果:
实现GDP较上年增长13.5%
时间:1988年 类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发展原因:
从1984年后期开始,国民经济过热的迹象又逐步显现,社会总需求 与总供给的差额不断扩大,投资消费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大幅攀 升。为满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 问题,国家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而为弥补赤字,银行超量发行货币, 又加剧了物价指数上升。
时间:1982年 类型: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
发展原因:
国民经济出现下滑
工具: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利改税,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生产 积极性, 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
发展成果:
从1982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回升,当年增长 9.1%,增幅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1983年加快到10.9%
时间 GDP
2016年第1 季度 161572.7
2016年第2 季度 180743.7
2016年第3 季度 190529.5
2016年第4 季度 211281.3
2017年第1 季度 180682.7
2017年第2 季度 200807.2
2017年第3 季度 211798.1
时间:2016年 发展原因: ① 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后,要扼止住经济增长下滑过急过快的趋势,急需 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特别是在货币政策连续“降准”、“降息”后仍然 效果不彰的情况下 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刚性要求。按照有关方面的测算,要在2020 年达到GDP总值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年均 GDP增长率不能低于6.5% ③ 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当前正值改革的攻关阶段,必须通过财政政策 托住经济大盘,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 类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工具: ① 阶段性提高赤字率,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 ② 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 ③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发展成果:新增试点行业全部实现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全年降低 企业税负将超过5000亿元;推动了G20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 了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基础设施投资
第四阶经济发展情况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
NI
GDP
时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2015 年 年
时间:2010年 发展原因: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 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 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 度、节奏和重点。 类型:积极的财政政策 工具: ① 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② 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③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 费 ④ 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 发展成果: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切实加强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了内外部约束 力,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潜在财政风险
工具:
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改革财政体制,减少政府购买及转移性支付,促进各级财政实现收支 平衡 控制消费需求,压缩各项开支 增加农业、轻工业投资,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 稳定市场,平抑物价。 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平衡国际收支
发展成果
通过宏观调控,基本 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 价稳定和信贷平衡的预期 目标。但由于经济调整中 紧缩的政策力度过大,经 济增长率从1980年的7.8% 降到1981年的5.2%。
1996年,实现GDP增长14%, 在从紧的财政政策下,国民收入 成倍下降。国民经济较为平稳地 回落到适度增长的区间,成功地 实现了“软着陆”,既有效地抑 制了通货膨胀,挤压了过热经济 的泡沫成分,又保持了经济的快 速增长,形成了“高增长、低通 胀”的良好局面,成为我国宏观 调控的成功典范。
二、第二阶段
GDP
NI
年份 NI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35599.2 48548.2 60356.6 70779.6
GDP
35673.2 48637.5 61339.9 71813.6
时间:1993年~1996年 发展原因: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 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别为 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 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 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 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 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类型: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工具: ① 进行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 ② 合理压缩财政支出, ③ 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发展成果:经过三年的努力,1996年终于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经 济增长幅度回落到9.6%,通货膨胀率降到6.1%,实现了“高增长、低 通胀”。
时间
NI GDP
1979年
4100.5 4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00.5
1982年
5380.5 5373.4
1985年
9123.6 9098.9
1988年
17188.4 15180.4
1992年
27208.2 27194.5
时间:1979年 类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发展原因:
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 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题
4847 53.2 4893 00.6
5391 16.5 5403 67.4
5904 22.4 5952 44.4
6447 91.1 6439 74.0
6864 49.6
GDP
6890 52.1
时间:2004年 发展原因:扩大内需取得显著效果后,经济运行中又出 现了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贷款规模偏大,电力、煤炭 和运输紧张状况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农业、交 通、能源等薄弱环节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业投入严重不 足等新问题,结构问题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深层次 矛盾与问题。 类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工具: ① 国债投资规模调减调向 ② 推后预算内建设性支出的时间 ③ 有保有控,在总量适度控制下进行结构性调整 ④ 深化税制改革,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发展成果: 物价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下降;投资 与消费的关系趋于协调投资在降温,消费稳中趋活,消 费对经济的贡献上半年比2004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