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解读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解读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解读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明确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措施。

2004 年 3 月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 50 多位骨科专家对骨科大手术后 DVT 的发病率、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等 16 个子课题进行调研,参考 ACCP 第 7 版的指南等大量国内外文献,起草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草案)》( 2005 年)。

2007 年形成了《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

2009 年 6 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出炉。

一、概念的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thrombosis , DVT ):多见于下肢,按照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腓(小腿)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血栓形成及髂股静脉(髂总、髂外、股总静脉)血栓形成,左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较右侧为多。

肺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 PE ):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引起 PTE 的血栓主要来源于 DVT ,尤其是下肢近端 DVT 。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 VTE ):实际上就是 DVT 和 PE 的合称。

DVT 与 PE 在发病上是一致的,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

DVT 形成后进一步演变为 PE 的过程,图中显示通过影像学确诊的 DVT 和 PE 。

二、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情况(一)导致静脉血栓的因素早在 1856 年,德国学者 Rudolf Virchow 已经提出导致静脉血栓发生的三个要素:高凝状态、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确定预防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患者的预防策略,如基本预防措施、物 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具体的预防 措施。
术中和术后管理
1 2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血 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术后管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足底静脉泵
通过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足底静 脉,模仿正常足部运动,增加下 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 的风险。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 性的充气和放气,产生搏动性血流 ,减少血液淤滞,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预防措施0102 Nhomakorabea03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等,抑制凝 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超声
对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及 时发现血管内的血栓并判 断其位置和大小。
CT或MRI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 ,可以考虑进行CT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是 否存在血栓。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等症 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链激酶
另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但出血风险也 较高。
t-PA
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具 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DVT 的主要原因
血流缓慢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缓慢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 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
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
血管壁损伤
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含有大量的肝素、 蛋白质C、前列腺素等抗凝、防止血小板黏附的 物质。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南解读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
2015 年 5 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预防指南更新”项目,该项目以 2009 版《中国 骨科大手术 VTE 预防指南》(以下简称 2009 版指南) 为基础,参考最新发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 栓与血栓预防指南第 9 版(ACCP9)和美国骨科医师学 会(AAOS)相关指南,经过国内各地区多学科专家的 讨论研究,最终形成现有版本,2016 年版《中国骨科大 手术 VTE 预防指南》。
(3)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radionuclide venography,RDV):
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 加,通过扫描而显象,是对 DVT 诊断有价值的 无创检查。
(4)螺旋 CT 静脉造影 (computed tomovenography,CTV): 是近年出现的新的 DVT 诊断方法,可同时检 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 痛(Homans 征和Neuhof 征阳性):
Homans 征阳性: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 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 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刺激小腿肌 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2)
1.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治疗窗窄,使用时应高度重视以下
问题:(1)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剂量;(2)监测血小板计 数,预防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出血;(3)长期应用肝素可能会导致骨质 疏松。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1)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皮下注射,使用方便;(2)严重出 血并发症较少,较安全;(3)一般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 3.Ⅹa因子抑制剂 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须常规血液监测,可用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1)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皮下注射,较依诺肝素能更好地降低骨科 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似。 (2)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应用方便,口服1次/日,与药物及食物相互 作用少。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能显著减少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基于其最有利的疗效/安全性特点,建议使用磺达肝癸钠 (I-A) – 依诺肝素的疗效/安全性低于磺达肝癸钠,仅当出血风险较低时才应
该考虑使用 (IIa-B) – LMWH (除依诺肝素外) 或 UFH 相对于磺达肝癸钠的疗效/安全性尚不明
确,故建议这些抗凝药不能优先于磺达肝癸钠使用 (IIa-B)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0)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 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 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骨科大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是围手术期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各种方法预防VTE 不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如方法得当也是安全的。

为提高中国骨科VTE 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本指南中提到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 。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一)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lolism, VTE) 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彻底或者不彻底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包括两种临床类型,即DVT 和PTE(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深静脉多见,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者以上部位) DVT 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者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者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2-4],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四)骨科大手术后VTE 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患者容易发生VTE[1] (表1)。

表 1 骨科大手术后VTE 的发生率(%)手术方法DVT 总发生率下肢近端DVT 发生率PTE 总发生率致命性PTE 发生率THR 42 ~ 57 18 ~ 36 0.9 ~ 28.0 0.1 ~ 2.0TKR 41 ~ 85 5 ~ 22 1.5 ~ 10.0 0.1 ~ 1.7HFS 46 ~ 60 23 ~ 30 3.0 ~ 11.0 2.5 ~ 7.5 注:THR,全髋关节置换;TKR,全膝关节置换;HFS,髋部骨折手术我国等亚洲国家的骨科大手术后DVT 的发生率 (经静脉造影证实) 也很高,在一项亚洲7 个国家19 个骨科中心的407 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骨折手术AIDA 研究[6]表明,在完成静脉造影的278 例患者中,发生DVT 120 例,占43.2%。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医学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医学

机械性预防
利用机械原理,通过外部 加压等方式,促进下肢静 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 成的风险。
预防效果评估
发病率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 法,比较采取预防措施前后静 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变化。
安全性评估
对预防措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包括出血风险、药物不良反 应等。
患者生活质量
评估预防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包括疼痛程度、活动 能力等。
定义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骨 科大手术后发生的静脉血栓形成,可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液反流,严重 时可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分类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可分为近 端血栓和远端血栓,其中近端血栓主 要位于腘静脉以上的深静脉,远端血 栓则位于腘静脉以下的深静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科大手术本身、患者年龄、性 别、遗传因素、慢性疾病、肥胖 、长期卧床等因素均可增加静脉 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
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对预防措施的经济成本进行评 估,并分析其经济效益和投入
产出的比例。
03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 症的诊疗
脉,以确 定是否存在血栓。
通过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的含量,间 接判断是否存在血栓。
静脉造影
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通过向静脉注射 造影剂直接观察血管情况。
术后监测
指南要求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静脉血栓栓 塞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指南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数据来源限制
01
指南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对于亚洲人群的适用
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更新与完善
02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指南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一、背景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严重并发症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骨科大手术是VTE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制定适用于中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VTE预防指南对于减少VTE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中国骨科大手术患者的VTE预防策略,包括评估患者的VTE 风险、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管理VTE并发症。

三、指南内容1. VTE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人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评估患者的VTE风险。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既往VTE史、家族VTE史等;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组。

2. VTE预防策略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级别,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

对于低风险患者,建议采用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外用弹力袜等;对于中风险患者,建议采用药物预防措施,如低分子肝素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建议采用药物预防措施,并在手术后继续预防至少4周。

3. VTE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术后应定期进行VTE并发症的监测,包括DVT和PE的筛查。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VTE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血栓溶解治疗等。

四、实施建议1. 多学科合作骨科大手术患者的VTE预防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骨科医生、内科医生、护士等。

各学科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患者教育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VTE预防的相关知识教育,包括预防措施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患者应积极参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3. 预防策略的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VTE预防策略。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预防措施。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的解读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的解读
d_2…。
对于合并高血压的骨科大手术患者,因为高血 压是诱发VTE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要保证患 者血压稳定,根据高血压治疗指南来合理使用降压 药物。术后适当使用镇痛药,避免过度疼痛引起血 压升高乜…。 近年来,老年患者接受骨科大手术后的VTE预 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老年患者的病 情比较复杂,影响因素更多,这就需要骨科医生了 解更多的VTE预防相关知识,在抗凝治疗中尤其需 注意评估出血风险。 在骨科大手术中,临床医生常会使用一些止血 药。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是关节置换术 中较多使用的抗纤溶止血药。胡旭栋等泓3在一项 关于TXA止血效果的临床研究中,共纳入100例行 初次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松止血带前
于其疗效和安全性,新版指南也对阿哌沙班进行推
荐使用。在药物预防中,新指南强调应充分权衡患
者的抗凝和出血风险利弊,合理选择抗凝药物。 除此之外,新版指南也首次对阿司匹林在VTE 预防中进行推荐。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
药物预防时应充分权衡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 血风险利弊,合理选择抗凝药。对于出血风险高的 患者,只有当预防血栓的获益大于出血风险时,才
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Xa因子抑制剂: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须常规 血液学监测。Xa因子抑制剂分为两种,直接Xa抑 制剂和间接Xa抑制剂。直接Xa抑制剂中,阿哌沙 班和利伐沙班是国内最新的可用于骨科大手术后 VTE预防药物,口服,应用方便,与华法林相比药物 与食物相互作者用少。间接Xa抑制剂有达肝癸钠 等,但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20 ml/min 者,禁忌使用磺达肝癸钠;肌酐清除率<15 者,不建议使用直接Xa因子抑制剂。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是典型的代表,由于其 价格低廉,可用于长期下肢DVT预防,因此是临床 上常用的维生素K拮抗剂,但会增加出血风险。而 且其治疗剂量范围窄,个体差异大,需常规监测国 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一、背景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在骨科大手术中更易发生。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预防方法2.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患者的年龄、BMI、手术部位、手术程序、合并症等因素。

基于这些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2.2 术中措施在手术中,手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伤害。

对于高危患者,术中应该麻醉深度适中,避免牵拉、挤压和踩踏静脉。

2.3 术后预防术后预防是防止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有效的静脉血栓预防长达至少3个月,特别是在首次术后和高危人群中,预防时间需要更长。

术后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 动态观察和评估对于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医生应该紧密观察。

动态评估患者的静脉出血情况、肿胀、疼痛和活动情况等指标。

一旦发现静脉血栓的迹象,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2.3.2 床旁预防措施床旁预防措施主要是指给予患者抗凝药物、穿着弹性袜子等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方法。

这些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实施方案。

2.3.3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对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和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运动康复可以通过增加血流动力学、促进淋巴引流、增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等途径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目的。

三、抗凝治疗在静脉血栓发生后的治疗中,抗凝是一种常用方法。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液凝结的程度,从而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发生和进一步生长。

静脉血栓通常采用注射肝素或者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

其他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也可选用。

但是,抗凝治疗也有可能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遵医嘱平衡患者的风险和益处。

四、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是一项涉及广泛、复杂的工作,需要全体骨科医师的关注和参与。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5)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方案
(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参 照第三部分相关内容。药物预防的具体方法: 1.手术前12小时内不再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12~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 2~4小时)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术后4~6小时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 次日恢复至常规剂量。 2.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术后 6~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2~4小时) 开始应用。 3.利伐沙班10 mg,口服,术后6~10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6~10小时)开始使 用。 4.术前或术后当晚开始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监测用药剂量,维持INR 在2.0~2.5,勿超过3.0。 不建议单独应用低剂量普通肝素、阿司匹林及右旋糖酐,也不建议常规预防性置入下 腔静脉过滤器预防肺栓塞。 有高出血风险的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建议采用足底静脉泵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进行物理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可采用药物联合预防。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8)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STE-ACS (16)
(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参照第三部分相关内容。药 物预防的具体方法: 1.伤后12小时内开始手术者 (1)术后12~24小时(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2~4小时)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 素;或术后4~6小时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恢复至常规剂量。 (2)磺达肝癸钠2.5 mg,术后 6~24小时皮下注射。 (3)术前或术后当晚开始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监测用药剂量,维持 INR在2.0~2.5,勿超过3.0。 2.延迟手术 自入院之日开始综合预防。术前12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半衰期长,不建 议术前使用。若术前已用药物抗凝,手术应尽量避免硬膜外麻醉。术后预防用药 同伤后12小时内开始手术者。 3.利伐沙班:暂无适应证。 4.对有高出血风险的髋部周围骨折患者,推荐单独采取足底静脉泵或间歇充气加压 装置物理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再采用与药物联合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解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避免PTE发生,重在DVT预防!
骨科大手术后VTE发生率较高,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而受到骨科界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发布以来,我国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比较欧美国家和亚洲平均水平,仍相对较高,需要继续加强预防VTE。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抗凝理论和循证医学的进展,为更好指导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以最新发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抗栓与血栓预防指南第9 版(ACCP9)和美国医师协会(AAOS)指南为参考,收集近年来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经骨科专家及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形成了2016年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新版指南推荐了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设计的一个有效且简单可行、经济实用的VTE风险预测工具---Caprini风险评估表。

Caprini 风险评估的VTE危险因素评分分为1、2、3、5分项,每分项评分可累加;临床应用时,应权衡抗凝与出血风险后进行个体化预防。

根据Caprini评分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

骨科大手术患者评分均在5分以上,属于极高危人群。

VTE预防原则措施还是1、基础预防;2、物理预防;3、药物预防。

但细化了具体内容。

尤其强调了药物预防是主要措施并较为详细介绍了各药物的特点及应用细节及禁忌症,新版指南在原推荐抗凝药物1、普通肝素,2、低分子肝素,3、Xa因子抑制剂类,4、维生素K拮抗剂,基础上增加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删除了原版中“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同时增加了安全方便的Xa因子抑制剂类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使用及具体方法说明。

仍然强调了各药物使用开始时间和时限,对施行THA、TKA及HFS患者,药物预防时间最少10~14 d,THA术后患者建议延长至35 d。

强调了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采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预防,不推荐药物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再采用与药物联合预防。

增加提示了对于出血风险较高或对药物和物理血栓预防具有禁忌证的患者,不建议放置下腔静脉过滤装置作为常规预防PTE的措施。

新版指南对DVT与PTE的辅助检查诊断方法特点也进行了介绍。

也指出虽然未发现下肢DVT,但并不能否定PTE的存在。

多次强调了VTE预防和出血风险的平衡,术前术后均需评估出血风险,合理选择抗凝药物。

提出应充分重视抗纤溶药物与抗凝药物的平衡,增加推荐不影响DVT发生的抗纤溶止血药物氨甲环酸在关节置换术中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