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研究

合集下载

“课余体育”的现状及分析

“课余体育”的现状及分析
校在利用大课 间活动中, 组织小型的群体 比赛 。
4 训练质量管理: .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科 学手段、 方法可用于课余训练及其管理, 为提高训练质量创
造 了极为有利 的条件。
六、 课余训练的管理方法
3 . 课余体育训练情况
课余体育训练 的研究表明: 课余体育训练, 是实现学校
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注意陶冶他们 的情操,
锻炼他们的意志, 培养其 良好 的体育作风 , 要使他们 的身

课余体 育的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表 明: 我国大部分学校 的课 余体育有 了一定范围 的普及 , 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体、 思想 、 技术、 技能都有长进 。 因此 , 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应 以优 良的作风、 崇高的品质和一定的思想境界去影响学生。 3 科学性原则: . 学校代表队员应力求科 学选材 , 要进行 科学 的组织与训练 。必须从学校和队员的实际出发 , 制订 训练计划、 安排训练时间, 以增强训练 的实效性。 五、 课余训练的管理 内容 8%的学校在课余体育训练 时按照一般的管理原则, 5 体育老师在管理学生注意学生身体、生理、心理方面的发
二、 育课程的安排 体
我国的体育课程的安排一般是每周 3节课, 教学论所 说, 学校的安排课程是根据学校常规安排课时计划 , 在保证
1 组织的管理: . 得力的组织是使训练得 以顺利进行的 保证。学校训练项 目的确定、 运动员的选拔 以及组 队规模 和组织 结构 , 都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项 目布局及学校的 师资、 场地、 器材的条件来确 定, 从而形成一个与学校教育 相适应 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
2 1年第6 总第15 ) 0 1 期( 5期

学校课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为例

学校课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为例

主要 问题 , 为 推 动课 余 的可 持 续 优化 发 展 提 供 理 论依 据和 参 考 。
关键词 : 课 余Hale Waihona Puke 训 练 体 育训 练 体 育教 育
国家教委 、 国家体委联合颁 发的《 学校体育工作条 例》 中指出: 当代 高 校 大学 生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影 响 了 大学 生 个 性 的 发 展 和生 理 、
竞赛 , 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 促进学生身 、 心健 康 发 展 , 培 养 学 生
体 育 运 动 的意 识 、 习惯和能力 , 提 高 学 生 专 业 运 动技 术 水 平 和 竞 技 能力 为 目 的 , 所 进 行 的 一 项 科学 、 系 统体 育 教 育 活 动 。
2 、 课 余 训 练 的 特 点 2 . 1 、 课 余 体 育 训 练 的 业 余
有的。
2 . 2 、 学 校课 余 体 育 训 练 的基 础 性
学校 课 余 体 育 训 练 主要 是 进 行 基 础 训 练 , 学 校课 余 体 育 训 练 的 落 实 学 校 体育 文 件 精 神 ,把 课 余 训 练 作 为一 项 长 期 的 工 作来 抓 , 并 参加者都是青少年儿童 。 处 于 生 长 发 育 的重 要 时 期 . 这 就 要 求 学 校 建 立 “ 开 展 — — 训 练— — 监 控— — 激励 ”长效 机 制 。 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既要全面 , 要突出重点 , 即包括身体 、 技术 、 战 4 . 2 、 逐 步 加 强 资 金 投入
3 . 2 、课 余 训 练 目标 定 位 准确
通 过 调查 表 明 , 学 校 开 展 篮 球课 余 体 育 训 练 的 主要 目标 定 位 主
明了道 路 和 方 向 。学校 课 余体 育 训练 是 我 国运 动 训 练体 制 的 一 个组 要 集 中提 高 竞 技 体 育 水 平 、 参 加 高 水 平 比赛 、 提 高 学 校 知 名 度 和 声 成 环节 , 是 基 础训 练 的一 种 组织 形 式 。 因此 , 抓好 学 校课 余 体 育训 练 , 誉; 推 动学 校 体 育 活 动 的有 效 开 展 ; 提 高 学 生健 康 水 平 ; 落 实 国家 教

中小学校内课余体育竞赛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校内课余体育竞赛改革的几点思考

施都应 当有 利于促 进这 一 目标 的 实现 。只有 这样 才 能根 除少数人 表演 、 多数 人 呐喊 的弊端 。
三 、 目设置 至关重 要 项 选 择 的竞 赛项 目应 尽可 能地 满足下 列 要求 : 1 ()

课余体 育 竞 赛应 该 以 增 强全 体 学 生体 质健
康 为主 要效 果 目标 学校 体 育的 首要 目标 是全 面 锻 炼 学生 的身 体,
体 质健 康 标准) 测试 指标 相结 合 , 点考 虑多 次体质 重 健 康检 查呈 下 降趋 势 的身体 素质指 标 ;6 坚决 涤 除 () 那 些对 运 动技 术要 求 高 、 身 价值 不 大 的 项 目;7 健 () 健 康安全 的项 目;8 应 以集 体性 的 比赛 项 目为主 ; ()
发, 对课 余 体育 竞赛 的 改革方 向、 策略 等方 面进行 了探 讨, 旨在 为广 大 实践工作 者提供 一 些 改革的 思路 。 关 键 词 : 内课 余体 育竞赛 ; 校 改革 ; 体质健 康
中图 分类 号 : 6 92 ; 63 9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2—80 (0 60 —0 6 0 G 3 .1G 3 .6 A 10 6 92 0 )9 0 4— 2 课 余体育 竞赛 是 指充分 利用 课余 时 间, 校 内、 在
增 强学 生体 质, 早 已被国 内外体育 界所普 遍认 可。 这 然 而多 年来, 内课余 体 育 竞 赛却 成 为 竞 技体 育 的 校
延续 , 为大 多数 人观看 少数 体育尖 子竞技 的场所 。 成
具有健 身价值 ;2是 学 生喜 闻乐见 的运 动项 目;3 () ()
与课程 改革 紧密结 合 , 课 程 教 学 内 容 资源 开 发 的 是 项 目;4 可作 为 终 身体 育锻 炼 的 项 目; 5 与 ( 生 () () 学

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课余体育训练;问题;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训练缺多年训练计划,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我校是一所独立初中,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利用三年时间进行系统训练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好多天赋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一定得到系统训练,而到初中训练时既要考虑运动员以后的发展,做系统训练,又要考虑当前的训练成绩,因此训练的系统性显然不够。

2.训练缺时间保证,从而训练质量无法保证,场地设施也不乐观,场地直接受天气的影响,如遇刮风下雨就无法进行,只得间断训练。

农村学校运动场地基本都是露天的,因此对天气变化影响是无法阻挡的,除了天气变化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着训练时间,如学校集会、考试等都会出现有教练无队员和有队员无教练的现象。

3.训练对象缺乏稳定性,参训学生容易受到家长甚至文化课老师的阻挠。

步入新世纪,人们的社会人才观有了强烈变化,人们重视高学历高收入,重视文化教育投资,愿意让子女从事特长培养,而对于竞技体育除外。

分析原因:一是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局限了许多人的梦想;二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缺少磨练。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体育活动更多是从健康出发,为了学一点生存技能,以更好适应社会的竞争,而非赛场的竞争。

4.课余训练的目的与学校和家长、学生受训练的目的不一。

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主要任务是在广泛开展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积极输送后备人才。

而现在学校开展课余训练较注意出成绩,各类比赛上争名次是主要的。

且众多家长送子女接受训练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强身健体,以培养特长找出路为主要目的。

学生运动员是课余训练的主体,他们扮演着学生和运动员的两种角色,而且处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面临着繁重的升学压力,他们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重视的只是参加训练的过程,锻炼身体,从中得到乐趣,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追求,学生年龄越小越明显,而与教师为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培养运动人才的训练目的相去甚远,这无疑影响着课余训练工作的发展。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竞技体育的属性定位区分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竞技体育的属性定位区分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竞技体育的属性定位区分【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举例法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竞技体育的概念属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二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分析,对得出的观点、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推理并给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竞技体育属性定位区分一前言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无论在体育人才输出、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是在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上都日益呈现出一些弊端和不协调,不符合当前形势下国际体育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后奥运时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竞技体育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科学化训练为手段,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地建设一个与我国教育机制和体育机制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这个体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但在这个体系的名称定位上,有的学者称其为“学校课余体育”,有的称其为“学校竞技体育”,还有的称其为“学校业余锻炼”等。

那么,该如何看待不同名称下的深刻内涵呢?其表述含义是否一致,是本文所致力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研究结果分析1.相关概念对比分析“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以代表队的形式,在课余时间里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比赛。

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竞技体育,指大学通过招收有一定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运动员并且提高他们的竞技运动水平,以参加校际竞技体育比赛为主,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一种教育过程”。

由以上两个概念可以看出,一些学者将课余体育训练归类为一种基础性的体育教育行为,将其理论应用于中小学体育文化范畴下,将其“打基础,挖潜能,培养大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课余训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将学校竞技体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体育教育行为,是在课余训练基础上的更高级别更高层次的拓展。

论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发展

论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发展

论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为适应我国竞技体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好参加世界大、中学生运动会的准备,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于1985年12月27日至1986年1月1日,在山东掖县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会。

这次会议从宏观上研究了在学校如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并印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

《规划》指出:“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十分注意将提高与普及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更好地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

既要着重抓普及,也要认真抓提高。

”“通过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不仅能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体育人才,而且能有效推动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1990年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条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1.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1.1开展的情况我国目前有58万所中、小学,2.3亿左右的中小学生。

有2万余所被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520万人左右。

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进行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以来,相继批准了59所试点大学和320所试点中学,有2万多人受训,占全国大中小学生人数的2.6%左右。

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4000余人,向高等院校输送5800余人。

从目前我国大学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运动员学生”,即指曾经从事过专业运动队的训练,现在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

他们是由国家队或各省市专业队员中断训练或退役的运动员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的。

另一类是“学生运动员”,即指没有间断文化课的学习,一直在学校从事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学生。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宜昌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现状分析开题报告学生张妙良指导教师喻坚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的目的1.通过对宜昌市周边的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试图了解宜昌市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2.通过比较分析,为不同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而且也为提高宜昌市中小学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质健康以及各学校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3.通过分析为宜昌市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做出努力,为增强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一些积极性帮助和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张燕、万传金在《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研究》中认为身体活动喻意为动态,课堂坐姿喻意为静态,动与静构建了学校学习的环境。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而根据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坐姿静态,身心都备受压抑。

如何调整精神压抑感,课外体育活动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一些学校却将课外体育活动放任自流,并没有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而且一些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减少,学习的压力也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降低了兴趣。

为探索符合现代素质发展要求的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对策,帮助宜昌市的体育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活动,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为宜昌市中小学生有关课外体育锻炼研究提供一定研究背景。

为有关部门对制定干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措施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二、文件综述、国内外学术动态、本课题主攻方向通过索检发现,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和论文有很多,他们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都不尽相同,都对宜昌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联系。

(一)、国外体育活动现状1、美国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美国政府1980年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现状,确定了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即到1990年以后,要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l0一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活动。

小学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和竞赛规章制度

小学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和竞赛规章制度

小学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和竞赛规章制度
一、课余训练
1、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相关人员和体育组教师为组员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分管到位。

2、明确岗位责任,组织上层层把关,各项目上有专人负责。

3、坚持开展落实好足球队每天训练制度,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运动的设施,发挥训练功能。

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落实好每学期的足球比赛。

4、学校体育经费坚决予以保证,后勤予以保障,班主任全力支持好学生的课余训练,配合体育教师搞好训练工作。

5、由总务处负责根据训练情况不定期地增添必须的体育器材和运动设施。

6、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参加足球培训和裁判员培训,注重教师和教练员训练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持续提高。

7、在体育训练的同时,要注重运动员学业成绩,良好道德品质、训练水平的有机结合。

二、竞赛制度
1、校园足球班级联赛每年举行一次,举行时间为春季学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比赛领导小组由校长及分管领导、德育主任和体育教师组成。

3、比赛类型为班级联赛。

4、比赛结束后,学校根据比赛成绩进行表彰。

5、区、市足球比赛根据上级的要求进行参赛。

具体要求遵循区、市级校足办要求进行。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与对策


泛 阅读 ,一方 面可 以进一 步扩 展学生 日记 材料 的范 围, 另一方 面可 以丰 富学 生的词 汇 , 提供遣词 造句 、 布 局谋篇 的范例 。 具 体的做 法 : 一是 用好语 文教本 。 小学 教材 中 的课 文 , 均 为文道俱 佳 的美文 , 学 生可 以从 中 汲取 丰富 的语言养 料 , 提 高语言 技巧 ; 二 是重视 课外 阅读 。如利用 中午及课外 活动时 间, 引导学生 阅读一 些课外读 物 以丰富 自己的语言材料 , 提高 自己对语言 文字 的领 悟与运用 能力 , 并要求 学生在 阅读 时把一些 优美 的文句摘录下来 ,以便 日 后 经常翻 阅并运 用 ; 三 是进行读后仿写 。 崔峦老师在杭州“ 千课万人 ” 的讲座 上 曾说道 , 结合 阅读教学 可 以练 的点 很多 , 一是 文 中 词句换 一换 , 好 的句式练 一练 ; 二是抓住 留 白补一补 ; 三 是段篇 内容归 一归 , 变换 文体 改一 改 , 加工信 息编 编……这样经过长期 的积累和 内化 , 学生 的语 言资 料库不 断丰富完善 了 , 写E t 记时遇 到的障碍就会大大 减少 , 兴趣也 就更 高了。 3 . 缀文者情动辞发 。 夫缀文 者 , 情 动而辞 发。日记 必须 写出 自己的真情实感 。生活 中的点点滴滴 : 看 了 场 演出 、 读 了一篇文章 、 听了一首好歌 、 踢 了一 场足 球、 挨 了一 次批评 、 劝 了一次 打架 、 开 了一 个玩 笑 、 受 了一次惊 吓 、 参加 了一次 比赛 等 , 只要学 生将它 原原 本本地再现 出来并 表达出 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 了。 这 就需要学生平 时多观察 、 多思考 、 多练笔。 这也需要我 们 转变观念 , 改革评 价 内容 , 因为有 怎样 的评价 就会 有怎样 的 E l 记。 所 以,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任重而道远 。

浅谈小学实施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实施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实施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学生在放学后或周末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和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实施课余体育训练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促进健康成长、培养兴趣爱好、促进社交交流、发展身体素质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小学实施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进行浅谈。

实施课余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和耐力,使小学生的身体更加健康。

课余体育锻炼还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实施课余体育训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对于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体育运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实施课余体育训练,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运动需求,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运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可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实施课余体育训练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之间的社交交流。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比赛、训练和游戏,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学生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四,实施课余体育训练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生进行系统性、有计划的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耐力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的现状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的现状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的现状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的现状是积极的。

随着社会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和家长们也开始加强对孩子体育锻炼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田径训练和比赛。

学校举办的田径比赛和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的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训练条件的不足。

一些学校的田径训练设施有限,甚至没有专门的田径场馆,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其次是学生参与意愿不强。

一些学生可能对田径活动不感兴趣,或者受到其他课外活动的影响,导致他们选择放弃田径活动,这也是导致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之一。

家长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期望和压力,导致孩子对田径活动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

还有一些家长出于安全和时间的考虑,不支持孩子参与田径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

学校应提供更好的田径训练设施,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田径活动。

学校可以举办更多的田径比赛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竞技的乐趣和意义。

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支持他们参与学校的田径活动,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的现状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联手共同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田径活动的情况会得到改善,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现状研究分析

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现状研究分析
2 0 1 3年 8 月
总第 2 8 8 期
教学研究
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现状研究分析
储 刚
苏州 2 1 5 2 3 3 ) ( 苏州市吴江 区八都小学 , 江苏 摘 要: 众所周 知 , 小学体育 业余 训练是 学校体 育教育 的
二、 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的改革对策 1 . 循序渐进 , 分阶段培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 体育业 余训练也不例外 。在进行小学体育业余训练时 , 必 须制 订近期 目标 和长期 目标 。在各个阶段 , 重点培养 学生的哪一方
高 了, 训练 的成绩才能提高。 好 的教学管理方法是成功的法宝 ,

育。 相应地 , 就必然对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 这就
造 成了学生的训 练积极性 不高 , 同时体育训 练与学习文化知识
个缺乏好 的管理方 法的单位 , 是 没有发展前途的。 除此之外 ,
不 能兼顾 , 其结果 只能是学生 的学习成绩 下降 , 课 余体 育训练 得 不到保证。这无疑影响了小学体育业余训 练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 , 而且关乎着祖 国体育事业发展 的未来 。 3 . 正确处理好 学习与体育训练的关 系。学生 的主要任务是

小 学 体 育 业 余 训 练 现 状
1 . 过 分重视 比赛成绩。小学体育业余训练是打好体育训 练 基 础的关键 时期 , 该时期最重要 的是 为学 生以后的体育生涯奠
学 习,但是明德 小学运动 队的学生也要做好体育业余训练 , 要 正确处理好 学习与体育训练 的关 系 ,当学 习与训练发生 冲突 时, 要从全局考虑 ,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 要有大局意识。要 努力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学习和体育训练 , 实现二者的双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小学生的体育训练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余体育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目前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一些中小学,体育课和体育训练的设置、时间安排和内容规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身体调查以及体育训练计划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跟踪机制,不能及时、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体育训练成效。

2. 重视赛事比成绩在一些中小学,体育训练过于注重比赛成绩和荣誉,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

一些学校将体育训练过度商业化和竞争化,导致学生的体育训练变成了一种应试训练,忽视了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的本质。

这种情况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较大的影响,容易导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意外。

3. 资源不足和师资短缺在一些中小学,体育训练的场地、器材和设施都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和集体体育训练的需要。

学校的体育教师力量较为薄弱,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学生的体育训练质量和效果。

二、应对策略1. 加强体育课程的科学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规划,明确体育训练的目标和内容,确保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性和规范化的体育训练。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训练成效的评估,形成全面科学的学生体质档案,为体育训练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2. 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

除了常规的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外,还可以开展攀岩、武术、跆拳道等项目的体育锻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的体育兴趣和与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

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

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一个小课题,以便进一步提
高小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两种方法来收集数据和信息。


们针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程的
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这所小学的体育课堂,观察教
师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
1. 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体育活动包括足球、篮球和游泳等。

3. 学生更喜欢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游戏,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
基本运动项目。

4.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有很大影响。

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小学体育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2. 教师需要采用积极、互动和鼓励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度。

3. 学校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颖的体育活动和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 参考文献3。

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策略探讨

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策略探讨

式 , 提 高 学 生 素 质 的 基 础 。因 此 , 了 推 动 群 众 体 育 和 学 校 体 育 的 开 展 , 养 小 学 生 的 体 育 运 动 兴 趣 , 强 他 们 的 体 质 , 是 为 培 增 就 需 要 小 学 体 育教 师 遵 循 科 学 的 训 练 规 律 , 高 训 练 质 量 。 提 关 键 词 : 学 体 育 课 余 训 练 策 略 小 中 图 分 类 号 : G 8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9 —281 ( 01 ) 8 a 一 3 02 2 5 2 0 ( ) 00 6— 3 2

加 强 小 学 生 课 余 训 练 的 目的 及 任 务 课余训练的 目的就是为体育院校和各类运动队输送优秀的后 己的孩子从事体育运动 , 们希望 自己的孩 子在艺术和 学习上 他 备 人才 ,在技 能 、身体 技术 、思想 以及 以后从 事专 项训练 等 有所建树 。积极参 与体育课余训 练的学生主要是那些家长认 为 方面 打好基础 ,通过 对小学生 的课余训 练增强他 们的体 质。 自己孩子 不是学 习的 “ ”学生 ,他 们希 望 自己的孩 子通过 料 小学生 课余训 练 的主要任 务是 :( 要对 小学 进行思 想 体育课余训练在体 育方面 有所 发展 ,同时通过训练达 到约束 自 1) 教育 。要培 养小 学 生 的体 育 作风 、意 志品质 、良好 的道德 , 己行 为 的 目的 。 提高对体 育的认识 。( 2)为群众 活动的提高 和普及 培养体 育 3 4 学 校 的 体 育 训 练 条 件 影 响 了 学 生 训 练 的积 极 性 . 骨干 ,为体 育院 校和各 类运 动队输 送优 秀 的后备 人才 。( 3) 体 育课余训练对条件 的依 赖性很强 ,对器材 、场地 的依赖 为了拥有较好 的身体技术 ,学 习和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运动所需 要 的知识 、战术 、基 本技 术 。( )要加 强 身体 训练 ,增强 4 体质 ,增 进健 康 ,促 进 身体正 常发 育 ,全面 发展 身体 素质 。 上述各项任务是相 互促进 ,相互联系的 ,在小学生课 余训练中 要全面贯 彻并根据 小学生 的生理特点 、年龄特点 以及课余训练 远远超过体育教学 ,体 育课 余训 练条件主要是指保证体 育课 余 训练顺利开展 的前提物质条件 。体育课余训练方案 、计 划由于 受到体育训练条件 的限制而 无法落实 ,从而影 响到 学生 和体 育 教师开展体育课余训练 的积极性 ,同 时也 不利于一 些体 育课 余 运动项 目的开 展 。

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

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

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体育竞技训练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体育竞技训练,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本文将从体育竞技训练的目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

一、体育竞技训练的目的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旨在全面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竞技能力。

通过训练,小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同时,体育竞技训练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技能,让他们掌握各类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提高技能水平。

此外,竞技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体育竞技训练的内容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内容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

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如田径运动、篮球、足球等,让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技术练习和比赛训练。

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如攀岩、射箭、击剑等,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此外,体育竞技训练还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

三、体育竞技训练的方法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来制定训练计划。

在训练方法上,可以结合集体训练和个别训练相结合。

集体训练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个别训练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家庭作业也是体育竞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鼓励小学生在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

总结起来,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体育竞技训练,小学生可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体育竞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各位家长和学校能够共同关注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训练,并加以重视和支持。

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体育竞技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竞技能力的培养既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力。

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家庭支持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

一、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并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多样化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学校应该保证每周固定的体育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训练。

其次,体育课程应该包括多种运动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以便学生能够接触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学习。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通过细致的教学和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

二、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体育竞技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游戏场景和规则,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运动员和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模仿欲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训练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提高。

三、家庭支持家庭是培养小学生体育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帮助和引导。

首先,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班或俱乐部,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锻炼机会。

其次,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亲自参与体育锻炼,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亲子关系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此外,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不论成绩如何都要关心和支持孩子的努力,让他们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第十四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第十四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02 单项运动竞赛
03
单项娱乐性(趣味性、 健身性)比赛
04
季节性单项比赛
05
体育节或称体育周、 体育文化节
06 校际间交流比赛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校运会(体育节、体 育文化艺术节)的 组织
A
单项比赛的组织
B
体育节的组织
C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和规程
➢ 课余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课外体育活 动、课余体育训练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性
4.多样性
竞赛 特点
2.群众性
3.教育性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01 学校运动会
第十四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第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学生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 学生能够制定学校体育竞赛计划与规程。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 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 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 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评定成绩与名次的方法 ②
➢评 定 个 人 成 绩 与 名 次 的 方 法 ➢评 定 团 体 成 绩 与 名 次 的 方 法
课堂小结
① 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竞赛项目 ➢ 群众性 竞赛时间 ➢ 可行性 竞赛地点 ➢ 常规性 参赛单位 ➢ 简便性 参赛人数 主办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庙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研究1.研究目的小学体育的目标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和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要实现小学的体育目标,在高质量地进行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校内外竞赛与课余训练等一系列课余体育活动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检验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活动条件。

通过体育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体育特长充分发展,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方面的重要体现,而且对于修炼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体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普遍开展群众性课余体育活动,组建多层次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或训练小组,成立学生运动队,精心组织业余训练。

实践证明,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能够为优秀运动队伍培养一支强大的后备军,有利于适应学校体育交往方面的需要,同时,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还能培养大批体育尖子,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研究方法2.1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2.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三年来,我们学校体育学科始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根据本校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又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抓好业余训练,使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1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改善了学校体育的综合效益3.1.1课余体育活动促进了体育课教学的规范,提高了教学质量课余体育活动以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它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一些不需要教师进行系统教学或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掌握的教材内容。

如大纲中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都应当是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学习并基本掌握之后才用于体育活动,学生才可能在实践中去运用和发展。

如果教学课内容讲授不清,训练不到位,势必阻碍活动课的深入开展。

所以课余体育活动直接促进体育课教学的规范。

对于教学中只注重技术、技能教学或只注重学生身体锻炼、效果而忽视体育整体目标和现象得到了纠正。

随着课余体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体育课教学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3.1.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得以增强在体育活动中,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教学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

学生自主活动时间长,一般都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

学生普遍喜爱课余体育活动。

这种喜爱之情迁移到各种体育锻炼之中,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3.1.3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得到较好培养课余体育活动以学生的自主练习和自学方法为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

学生实践中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锻炼身体的时间增多,可使学生逐步养成锻炼身体习惯。

大多数学生能够长期坚持完成老师安排的课外体育作业,其锻炼的习惯已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1.4学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课余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学生的运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及平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促进了骨骼、肌肉的发展,使儿童身体健康、精神、精力充沛,全校学生发病率较低。

3.2体育教育队伍正在茁壮成长我校教师在活动教育理论指导下,体育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三位体育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刻苦学习教学理论,钻研体育训练业务,一心扑在学校的体育事业上,各自练就着过硬的教学技能。

4.结论与建议课余体育训练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既要追求训练的效果,又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学校课余训练应尽可能地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支出,同时追求最好的训练效果。

在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激发兴趣,形成动机;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体育活动课程化;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建立课余体育活动保障机制”的课余训练的最优化模式。

4.1激发兴趣,形成动机学生的主观努力是运动员锻炼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能从中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

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有体育运动兴趣的学生都有较好的运动素质,但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

有些学生运动素质非常出众,却可能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而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

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1.1教师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体育教师以“乐教”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运用鼓动性的语言,真挚的关爱等方式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

4.1.2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引起学生快乐地运动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他们热爱体育学习的情感加温。

使课堂气氛欢乐,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变外压式的强制学习方式。

4.1.3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有效手段,它远远比批评和否定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

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施行“不合理”比赛,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因素,使比赛各方“综合实力水平”接近,不仅提高了能力稍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取得胜利,同时也激发素质较好学生的兴趣,迫使他们在比赛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从而避免“吃不饱”现象。

4.1.4提高体育运动的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

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校努力提高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每年全校运动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由校长和主要领导给获奖运动员颁奖;学生参加县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成绩,学校以最隆重的方式给予宣传、表彰;全体教师每天早上集中做广播操。

4.1.5全面关心运动员,建立师生亲情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与教师的感召力有关。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体育是没有地位的,古代才子佳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形象,现代家长喜欢白皙文静、功课好的乖孩子,认为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代表。

因此,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自己也因为怕苦怕累,很难长期坚持体育训练。

老师们要以满怀挚爱的感情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努力产生积极的效果。

4.2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与体育课教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体育课教学为课余体育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技术基础,为课余体育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上好体育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全面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前提。

我校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严格禁止文化课挤占体育课。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心工作是改革以运动技术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投入体育学习和锻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本操作措施是:4.2.1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求过高,使学生难学难精,挫伤学习积极性。

我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适当降低技术难度,不一定强调学习正规的系统的竞技技术,不一定按竞技规则和规范要求学生。

降低难度,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有机渗透学生的体育情感、道德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2.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可作一些适度的调整,即用较少时间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后,挤出时间增加一些学生乐于接受、参与,也较易普及的学习内容,如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跳绳和游戏等等。

4.2.3科学调整教学结构传统体育教学过程多数是“讲解——示范——练习——再讲解示范——再练习”,这一过程指向的是机械的摹仿性的技术训练,忽视了学生对运动和运动乐趣的体验,忽视了学生对运动的整体感知。

我们可以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初步讨论→尝试性练习→巩固提高→归纳总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4.3实施体育活动课程化体育活动课程化就是将形式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使缺乏稳定地位的课余体育活动成为学校正规、稳定、管理规范的教育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以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

4.3.1两操活动每天安排一次晨间早操和一次课间体操,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

三年来,我校开展两操活动风雨无阻,为增强学生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1月,学校开展班级创编室内课间操活动,要求在规范的基础上,各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创编自己喜爱的室内操。

这次活动,学生积极响应,想象力和创造力超出老师们的预料,做操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4.3.2课外体育活动利用晨间活动,下午第二节课后或延长课间操时间,再把每天的锻炼时间延长约30分钟,组织跑步、跳绳、游戏、踢毽等素质练习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积极发掘推广学生中间流传的有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功能的自创性游戏,丰富学生的课间和课外活动。

4.4开展各类体育竞赛体育竞赛作为体育的一般形式,可以划入体育活动的范围,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形式,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可以及时发现竞技运动人才。

因此,我建议学校把体育竞赛作为一支贯穿、沟通整个学校体育全过程的独特力量,给予特别的重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4.4.1教学竞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中经常采用。

如: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小组间游戏性比赛。

4.4.2单项运动竞赛根据学校体育的实施状况,不定期地组织有意义的体育单项比赛,如以班为单位的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眼保健操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等。

4.4.3全校运动会每年学校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全校性运动大会,全面检阅学校体育竞技水平,发现体育运动人才。

4.5建立课余体育活动保障机制4.5.1重视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证加强学校体育制度建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校教育和课余训练的需要,制订《阳光体育体育锻炼制度》、《课间广播操检查制度》等等,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