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机器人平衡系统建模及验证
大型全回转浮式起重机平衡系统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浮吊平衡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2-3]
在浮式起重机平衡系统的优化设计中,约束限制条件是多方面的,为了保证数据方案的
111
第六届中国 CAE 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
可行性,除了考虑浮式起重机的机构布置,工况条件,使用要求等方面,还应该根据设计经 验数据和实际情况确定变量的范围. (1)人字架关键部分设计参数取值范围确定: ①根据设计经验以及《起重机设计规范》与《起重机设计手册》要求,为了达到浮式起 重机空载时重心后倾,人字架的工作重心与臂架工作重心应该分居平衡中心两侧,即:
min M
i 1
n
M
Zi
M Qi n
2
i 1,2,n
(1)
式中,n 为变幅角变化数;i 是第 i 个变幅角度位置; M Zi 为由浮式起重机平衡系统自重 产生的第 i 个变幅角度位置的自重不平衡力矩; M Qi 为由起升货物重量产生的第 i 个变幅 角度位置的货物不平衡力矩.
1-臂架 2-人字架 3-防倾覆支架
4-桁框架
5-配重箱 6-底盘 7-变幅平台 8-臂架搁架 图 1 全回转浮吊金属结构总图
2.浮吊平衡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建立
- 110 -
第六届中国 CAE 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
根据设计目的和浮式起重机的工作特点、工作环境、结构布置形式等设计要求,在建立 浮式起重机平衡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时,要满足水上作业的需要和浮船倾斜的影响,根据起 重机技术参数,分析起重机力流传递性能,在大载荷,大位移,变工况,风浪流多种载荷耦 合作用条件下的起重机整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关键部件进行力学分析,选取影响浮式 起重机平衡系统的平衡配重和人字架关键部位参数,确定优化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 件.
起重机攀爬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起重机攀爬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赵章焰 秦 烺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武汉 430063摘 要:为了提高大型起重机械表面检测维护的安全性和效率,使用设计的攀爬机器人替代工作人员。
文中以攀爬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越障过程中的运动学以及运行轨迹进行研究。
采用改进的D-H 参数法对机器人支腿建立关节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
以蒙特卡洛法分析机器人越障过程中的支腿工作空间,并计算绘制机器人支腿末端点的工作云图。
使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方法研究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从初始点到终点的路径,利用Matlab 的Robotics Toolbox 工具箱进行轨迹规划仿真,并分析机器人支腿末端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轨迹。
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运行平稳,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运动学的分析也为后续的动力学、控制算法以及运动规划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攀爬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多项式插值;工作域;轨迹规划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85(2022)14-0014-06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surfac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arge-scale hoisting machinery, climbing robots are used instead of workers. In this paper, the climbing robot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s kinematics and trajectory in the process of obstacle crossing are studied. The improved D-H parameter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joint model of the robot leg, and on this basis,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kinematics model of the robot is deduced.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workspace of the robot's outrigger during obstacle crossing, and the working cloud map of the robot's outrigger end point is drawn. The quintic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path of the robot from the initial point to the end point in the obstacle-crossing process. The trajectory is simulated and planned by the Robotics Toolbox of Matlab, and the displac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and trajectory of the robot's leg end point are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obstacle-crossing, the robot runs smoothly and can finish the work smoothly. Kinematics analysis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dynamics, control algorithm and motion planning analysis.Keywords: climbing robot; kinematics analysis;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work domain; trajectory planning*基金项目:国家级基金“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2017YFC0805703)0 引言起重机械是用于港口码头装卸货物的主要设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会出现裂痕、生锈或表面污渍等现象,故需定期检查与清洁。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迅猛,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实现高效、稳定的机器人行为控制,建立准确的控制系统模型和进行仿真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介绍常用的建模方法,并分析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一、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1. 几何模型法几何模型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该方法通过描述机器人的几何形状、关节结构和运动轨迹,建立机器人系统的几何模型。
常用的几何模型包括DH法、SDH法和Bishop法等。
其中,DH法是最经典的一种方法,通过参数化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用于描述关节变量和坐标系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
2. 动力学模型法动力学模型法是一种更加复杂而全面的机器人建模方法。
该方法基于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原理,综合考虑机器人的质量、惯性、关节力矩和外力等因素,建立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和力学特性,对于复杂的机器人控制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3. 状态空间模型法状态空间模型法是一种抽象程度较高、数学表达简洁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该方法通过描述机器人系统的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移规律,以矩阵的形式进行表示。
状态空间模型法适用于系统动态特性较强、多输入多输出的机器人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控制器设计和系统分析。
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1. MATLAB/Simulink仿真MATLAB/Simulink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系统仿真的工具。
Simulink提供了丰富的模块库和仿真环境,可以方便地构建机器人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系统的可视化、实时仿真和参数调整。
通过Simulink,我们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并通过调整控制参数来优化机器人的控制性能。
2. 三维虚拟仿真三维虚拟仿真是一种直观、真实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仿真方法。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1. 介绍机器人建模与仿真是现代机器人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模拟机器人的行为和性能,可以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对机器人进行评估和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2. 机器人建模2.1 机器人建模概述在进行仿真之前,首先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建模。
机器人建模是将实际物理系统转化为数学或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
常见的方法包括几何、动力学、力学、控制等方面的建模。
2.2 几何建模几何建模是将实际物体转化为几何形状的过程。
在机器人领域中,常用的几何表示方法包括点云、CAD等。
点云是通过激光雷达等传感技术获取到物体表面上一系列点的坐标信息,并通过算法处理得到物体表面形状。
2.3 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描述。
在机器人领域中,常见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牛顿-欧拉方法等。
通过动力学建模,可以准确描述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行为。
2.4 力学建模力学建模主要研究机器人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变。
通过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理论,可以对机器人进行强度和刚度等方面的分析。
在机器人设计中,合理的力学建模可以提高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5 控制建模控制建模是描述机器人系统控制过程中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描述。
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状态空间法等。
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可以设计出合适的控制策略来实现期望的运动和行为。
3. 仿真技术3.1 仿真技术概述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实际物理系统进行虚拟仿真实验,以验证、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
在机器人领域中,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算法验证、行为规划、路径规划等方面。
3.2 基于物理引擎的仿真基于物理引擎的仿真是通过模拟物理规律来模拟机器人的行为。
常见的物理引擎包括ODE、Bullet、PhysX等。
通过物理引擎,可以模拟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碰撞等行为,为机器人设计和控制提供仿真环境。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算法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算法机器人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许多领域。
在工业自动化、医疗服务、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机器人的建模与仿真算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机器人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有效地优化设计并提高性能。
在的研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在建模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比如几何建模、物理建模、控制系统建模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几何建模主要关注机器人的外部几何形状和结构,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的外观和尺寸。
物理建模则更加关注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机器人的运动和响应。
除了建模方法的选择,仿真算法的设计也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仿真算法可以帮助工程师验证设计方案、优化参数,并在实际制造之前进行预测和测试。
常用的仿真算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仿真、控制系统仿真等。
这些算法可以模拟机器人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行为、力学特性和控制效果,为工程师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另外,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算法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特殊性。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在结构、控制方式、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机器人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建模和仿真方法。
比如,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考虑到高精度、高速度的运动控制,而服务机器人则更注重与人类的交互和智能化。
针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需要设计不同的建模与仿真算法,以满足其具体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机器人的感知与认知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感知和认知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装置,机器人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通过感知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感知数据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准确地理解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在认知能力方面,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自身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机器人控制中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机器人控制中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机器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制造业、医疗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机器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机器人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机器人的精确运动和协调操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机器人控制中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则是控制技术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这一话题。
动力学建模是机器人控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涉及到机器人运动学、力学和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首先,机器人的运动学描述了机器人的几何特征和位置关系,可以用来计算机器人的位姿和轨迹规划。
其次,机器人的力学研究了机器人的运动行为,包括力、力矩和能量等物理量的计算与分析,可以为控制系统提供运动规律。
最后,控制理论围绕着机器人的姿态调整、路径跟踪和力矩控制等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和稳定运动。
在动力学建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力学特性、控制器的反馈信号以及外界环境对机器人的影响等因素。
以机械臂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机械臂的质量分布、惯性力矩和摩擦系数等参数,建立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传感器来实时测量机械臂的关节角度、位置和速度等信息,以供控制器进行反馈控制。
此外,外界环境的力学性质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例如重力、摩擦力和碰撞力等,这些力将对机器人的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旦完成了动力学建模,我们就可以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仿真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行为,通过对不同输入信号的控制,可以观察机器人的响应和性能。
仿真实验的好处在于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优化控制算法,减少实际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广泛使用的并联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实验的过程,设计人员可以在模拟环境中不断调整参数,获得最优的控制效果。
然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在进行建模时,需要对机器人的力学特性和控制系统的原理有充分的了解,并运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算法
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算法引言机器人建模与仿真是现代机器人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借助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动力学、运动控制、感知系统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验证,从而为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开始,介绍常用的机器人建模方法和仿真算法,并讨论目前该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机器人建模方法1. 几何建模法几何建模法是机器人建模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对机器人的几何结构进行建模,来描述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姿态等信息。
常用的几何建模方法有欧拉角表示法、四元数表示法和转移矩阵表示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描述机器人的位姿和运动学关系。
2. 动力学建模法动力学建模法是机器人建模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该方法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方程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和力学行为。
机器人的运动学可以通过关节坐标和连接关系来描述,而动力学则进一步研究机器人的力学特性和运动学关系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有拉格朗日方程法、牛顿-欧拉方程法等。
3. 变分原理建模法变分原理建模法是机器人建模中较为复杂的方法之一,也是研究机器人动力学的重要手段。
该方法利用变分原理,将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能量最小化的问题,从而求解出机器人的轨迹和运动规律。
常用的变分原理建模方法有哈密顿原理、哈密顿-雅可比原理等。
二、机器人仿真算法1. 刚体仿真算法刚体仿真算法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中常用的算法之一。
该算法基于刚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对机器人的质量、转动惯量等物理特性进行建模,模拟机器人在力和力矩作用下的运动行为。
常用的刚体仿真算法有欧拉方法、中点法、龙格-库塔方法等。
2. 运动学仿真算法运动学仿真算法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中的另一重要算法。
该算法基于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关节角度等运动特性。
常用的运动学仿真算法有正向运动学算法、逆向运动学算法等。
3. 动力学仿真算法动力学仿真算法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中复杂但重要的算法之一。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动态建模和分析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动态建模和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动态建模和分析,更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动态建模和分析,旨在为广大机器人爱好者和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动态建模动态建模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动态建模可以理解为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的过程中建立动态控制模型,通过对动态模型的分析和仿真,实现对机器人运动控制的优化和控制。
而动态建模的核心要素包括机器人建模方法和控制算法。
1. 机器人建模方法机器人建模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建模和仿生建模两种。
物理建模是指通过研究机器人的物理特性和机制,抽象出机器人的数学模型。
例如,机器人关节驱动系统可以建立为机械高阶系统,而机器人姿态控制则可以建立为非线性系统。
仿生建模则是基于生物学的模拟学科,通过研究生物类似物的运动特性,抽象出机器人的控制模型。
例如,仿生机器鱼就是一种采用仿生建模方法建立的设计。
物理建模和仿生建模因其适用场景和关注重点不同,各有其优缺点。
2. 控制算法机器人控制算法是动态建模的另一个要素。
常用的机器人控制算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
其中,PID控制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控制算法,它通过对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
模糊控制则是一种实用性更强的控制算法,它通过对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和环境约束进行建模,并结合人类经验和调整规则,实现对机器人的优化控制。
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则是一种新兴的控制算法,它通过对机器人的学习和适应,实现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智能化。
二、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动态分析可以理解为对机器人在运动控制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实现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而动态分析的核心要素包括系统建模和性能分析。
重载机械软启动装置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
该 传 动 系统 可 以在 相 当大 的范 围 内实 现无 级 调速 , 并 能长 期 _作 在 低速 状 态 下 , 时使 主 电机 的启 动 电流 T 同 和输送 带 的启 动张 力 控制 在 允许 范 同内 , 而 实 现 了 从 系统 的软启 动 。
物理 样机 对产 品进 行创 新设 计 、 试 与评估 , 大缩 测 可大 短产 品 的开 发 周期 , 研 制成 本 , 能 及 时改 进产 品 降低 并
产 品设 计评 价 、 进 定 型和 批量 生 产 几个 阶段 。 由于 改
常 小 ( 论值 为 零 )从 而 实 现 了 主 电机 的空 载 启 动 。 理 , 这时, 主电机 和控 制 电机均处 于 空载T 作状 态 , 动 系 传
统 成 为 一 个 行 星 架 ( 出轴 ) 速 为 零 的 差 动行 星轮 输 转
图 3 主 电机 的输 出转 速
2 删除可在运动学 和动力学仿真 中取代 的零部 ) 件 。这里 主要指 的是 轴承 。由于轴 承 的运动 形式 相对
复杂 , 在动力学模型 中可以用现有 的约束代替 。但其 转动惯量 、 质量等属性计人其支撑体轴类零件 中。
3 合并 不 产生 相对 运 动 的零件 。如行 星架 和 销 、 ) 键和齿 轮 等可 以通过 几何 体布 尔运算 进行 合并 组 成 同
化性项 目填 入此 族表 内 , 系统就 会 自动读 取此 表 内容 ,
零件。
32 运 动 学仿 真 . 软 启 动 装 置属 于 双 自由度传 动 机 构 , 两个 输 入 有
一
个 输 出 , 进行 运 动学 分 析 的 主要 任 务是 已知输 出 其
再一 一产生 每一 个零 件 。参数 型零 件库 适用 于结 构外
基于Java3D的重载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仿真软件开发
建 立 重 栽 机 器人 运 动 学模 型 , 通 过 引 入 关 节 属 性 来唯 一 确 定 逆 解 , 避 免 了在 逆 解 计 算 中复 杂 的 多解 择 优 过 程 , 从 而提 高 了
机 器人 逆 解 算 法 效 率 。利 用 J a v a 3 D 提 供 的 三 维 模 型 载 入 接 口和 J a v a S wi n g轻 量 级 组 件 进 行 仿 真 软 件 的 开 发 、 、 详 细 论 述 了 系统 建模 算 法 原理 和 3 D仿真过程模型导入、 显 示 和人 机 交 互 的 实现 , 并 给 出 了基 于 仿 真 软 件 的 运 动 学 算 法 验 证 分 析 . . 关键 词 : 重载机器人 , 运 动 学方 程 , J a v a 3 D
J a v a3D p l a for t m, a c co r di ng t o t h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s o f a 1 5 0k g he a v y pa yl o ad r o bot . Th e r o bo t k i n ema t i cs i s e s t abl i s h ed u si n g
《 工、 世控 制 计 算 机 } 2 0 1 7年 第 3 0卷 第 2期
7 7
基于 J a v a 3 D的重载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仿真软件开发
He a v y Pa y l o a d R o b o t Ki n e ma t i c s Mo d e l i n g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S o f t wa r e Ba s e d o n J a v a 3 D
k i n emat i cs i s de t e r mi n ed I n t h i s pa pe r , t h e pr i n ci pl e o f s y s t em m o del i n g al go r i t h m a nd 3D s i mu l a t i on p r o ce s s m o del i n t r o — du ct i o n, di s pl a y an d h u m an -c om p ut e r i n t er ac t i o n a r e di s c us s ed.
一种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仿真分析
一种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仿真分析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大范围移动和承受高负载的机器人。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仓储物流等领域,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在机器人设计和研发过程中,仿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机器人的性能特点、优化设计方案并预测其工作效果。
本文将对一种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进行仿真分析,探讨其工作特性、受力情况以及优化设计方向。
一、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是一种拥有水平关节的机器人,其结构主要包括底座、水平关节、工作平台和控制系统。
机器人通过水平关节实现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可以覆盖较大的工作范围;工作平台用于携带和操作货物或工件;控制系统则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任务执行。
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驱动水平关节实现机器人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同时工作平台上的夹具或吸盘可以夹持或吸附货物,实现搬运和操作任务。
由于通常需要承载较大的货物或工件,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受力情况和安全性能,以确保其稳定可靠的工作。
二、仿真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仿真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技术手段,它通过模拟计算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机器人进行虚拟测试和验证,从而帮助工程师们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工作特性、受力情况以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本文将对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进行仿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受力分析:对机器人在运动和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水平关节的负载承受能力、工作平台的荷载能力等。
2. 运动学仿真:对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包括速度、加速度、轨迹规划等,以验证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性能和工作效果。
3. 结构强度分析: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确保其在承载大负载时不会发生破坏或变形。
4. 系统集成仿真:对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其对机器人运动和任务执行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仿真分析主要通过建立机器人的数学模型,结合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到机器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为机器人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建模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机器人技术,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建模也成为了机器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指对机器人进行指令控制和监控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使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和逻辑完成指定的任务。
机器人控制系统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自我适应等功能,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
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础。
它描述了机器人的物理特性和运动规律,帮助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关节角度、关节速度、关节加速度等参数,以及机器人的惯性矩阵、重心位置等物理参数的描述。
在这个模型上,可以采用基于PID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等算法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和优化。
二、机器人感知模型机器人的感知模型是机器人控制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如光线、声音、温度、距离等等,并能够识别物体、人或其它机器人。
通过感知模型,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识别任务目标和危险障碍,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常用的机器人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三、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机器人需要能够自主规划出完成任务所需的路径,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避免与障碍物的碰撞。
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技术发展非常快,目前主流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A*算法、RRT算法等,这些算法可以实现机器人的高效、安全、精确的运动。
四、机器人控制系统软硬件结合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建模需要软硬件结合。
机器人采用的控制器、电机、执行器、传感器等硬件需要与控制系统的软件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运行效果。
另外,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模拟和仿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种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仿真分析
一种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仿真分析引言随着工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重载作业中,机器人需要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其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功率大,能够应对重载作业需求。
本文将对一种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建立仿真模型,验证机器人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结构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主要由机械臂、关节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末端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机械臂通常由多个连杆和关节组成,通过关节传动系统实现自由度运动。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姿态,末端执行器则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结构简单紧凑,适用于各种重载作业场景。
二、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仿真建模1. 机械结构建模需要对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进行建模。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机械臂、关节传动系统和末端执行器进行几何建模,并建立刚体模型。
通过建模软件的仿真分析功能,可以对机械结构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特性。
2. 关节传动系统建模关节传动系统是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关键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
在仿真分析中,需要对关节传动系统的转动副、传动比和传动装置等进行建模,分析传动系统的传动性能和效率,以及传动装置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3. 控制系统建模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和姿态控制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建模。
通过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响应特性,验证其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能力。
4. 动力学仿真分析针对水平关节重载机器人的仿真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
通过对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载荷条件和任务要求进行模拟,验证机器人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能。
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机器人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情况,评估机器人在重载作业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的仿真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
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的仿真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1. 引言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在仓储物料搬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叉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仿真模拟和优化设计方法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研究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的仿真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能力。
2. 仿真模拟方法2.1 叉车动力学模型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的动力学模型是仿真分析的基础。
模型应包括车体、电动机、传动系统和承载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并考虑到重力、摩擦、惯性和外部负载等因素。
使用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数值方法求解,可以得到叉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
2.2 环境仿真叉车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包括室内仓库、户外货场等多种场景。
通过建立三维虚拟环境,模拟叉车的工作环境,包括地面、障碍物、堆栈货物等,可以评估叉车在不同场景下的运动性能和搬运能力。
可采用Unity3D等仿真软件进行环境建模和物理仿真。
2.3 控制算法仿真控制算法对叉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包括速度控制、转向控制和载重控制等。
通过建立控制算法的仿真模型,可以评估不同算法在各种工况下的效果。
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MATLAB/Simulink和ADAMS等。
控制算法仿真可以通过调节参数、仿真对比等方式,找到最佳的控制策略。
3. 优化设计方法3.1 变量优化在设计过程中,叉车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是关键的设计变量。
通过建立设计参数与叉车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全局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可以寻找到最优的设计参数组合。
通过适当的约束条件,确保设计具有可实现性和经济性。
3.2 材料优化叉车的结构材料对其负载能力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运用材料学和结构力学原理,通过对材料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叉车的强度和刚度。
优化设计方法可以考虑不同材料的性能参数,以及结构形态的优化,例如添加加强筋、轻量化设计等。
3.3 控制策略优化除了控制算法的仿真模拟外,还可以采用优化算法对控制策略进行进一步优化。
工业机器人大臂平衡机构的优化设计
工业机器人大臂平衡机构的优化设计针对作用于工业机器人大臂的靜态偏重力矩过大,设计了相应平衡机构,导出了其工作原理的数学模型,同时,为了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本文根据该数学模型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AGA)对其进行了最优值的求解。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目标函数的寻优求解有效,且该平衡机构可以明显减小大臂的驱动力矩。
标签:机器人;平衡机构;遗传算法;优化0 引言为了使机器人保持静态平衡,在各关节处需施加一定的驱动力矩以平衡重力产生的偏重力矩,因此,偏重力矩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关节驱动器的力矩和功率,其波动的幅度更直接影响着驱动器的稳定性,过大的偏重力矩不仅会增加关节驱动器的负载,而且会降低传动系统的精度和寿命[1]。
在工作过程中,机器人各连杆多处于悬臂状态,而工业机器人各连杆的自重一般是负载的10~20倍[2],连杆自重产生的偏重力矩远大于负载产生的偏重力矩,设计一种平衡机构以平衡连杆自重及负载产生的静态偏重力矩十分有意义。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平衡方法主要有配重平衡法、弹簧平衡法、气缸平衡法、机械阻尼平衡法、弹簧-凸轮平衡法[3]、弹簧-气动混合平衡法[4]等,其中弹簧平衡法具有简单易实现、质量小、调节更换方便等优点[5]。
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弹簧平衡机构,且在设计平衡系统时,弹簧的刚度、平衡系统的位置等均作为设计变量以获得最小的关节驱动力矩。
而该目标函数为多变量不连续的非线性函数,传统优化方法对目标问题的依赖性较强,很难实现最优值的求解,而遗传算法是基于群体搜索的一种智能优化算法,无需任何的辅助信息,可以从目标问题中独立出来进行最优值的求解[6],因此,采用遗传算法来获得平衡系统的最优参数。
本文以重载码垛机器人的弹簧平衡机构为对象,分析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算法对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求解。
1 平衡系统的特性及优化模型本文所设计的弹簧平衡机构用于平衡作用在机器人大臂的所有静负载所产生的静力偏重力矩。
重载搬运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
重载搬运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重载搬运机器人具有节省生产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和高生产率的优点,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控制系统的重载搬运机器人具有非线、时变、耦合性的动力学特性。
由于不确定性,在重载工况下机械臂关节连续工作会引起过大能量耗散、性能损失或故障等问题。
因此,重载搬运控制研究和设计系统尤为重要。
根据仿真分析动力学,运动关节重载搬运机器人的动力学稳定特性,耗能程度低,PTP模式下的运动控制可以按预定路径完成,最后构建了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和控制系统模型。
关键词:重载搬运机器人;动态性能;能量耗散引言工业生产中对材料搬运和零件转移等生产链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自动化机器的开发和智能生产系统的建立为机器人进入车间创造了条件,并越来越多地取代劳动力的紧张关系,以减轻用工难压力。
其应用于制造业,具有一定的要求和优势,可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转变为精细或定制的生产流程。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利用其独特优势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路线,并在各行业得到应用。
1慨况许多国际和国内专家现在都在尝试使用ADAMS虚拟模型,进行设计动力学仿真和控制重载搬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并对典型工况下机器人的工作力进行了仿真;对主要组件的最大扭力规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选择驱动电机功率参数验证,不考虑机器人系统运动关节的能耗。
对五自由度重载机器人进行了研究,说明控制系统的结构、硬件和软件,该系统通过计算和比较确定机器臂的设计,以满足减速要求;本文针对ABB制造的重型搬运机器人IRB460。
根据其结构特征,使用SolidWorks软件创建了重型机械臂的三维模型。
如果只考虑三个自由度,即旋转轴、大臂,则可以简化机器人重载搬运系统模型到空间中三关节机械模型;拉格朗日方程的一个动态模型。
以点对点运动模式(PTP)为例,采用机器人逆运动学和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建立了多关节机器人的空间规划,开发了一个仿真实验室平台进行控制,即机器人控制系统模型。
重载码垛机器人弹簧平衡机构的优化设计
重载码垛机器人弹簧平衡机构的优化设计陈落根;赵振;叶利峰;郭小宝;张东海;周海江【摘要】在重载码垛机器人的设计中,偏重力矩对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影响巨大.针对这一问题,重点研究了机器人大臂弹簧平衡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平衡力矩.基于大臂弹簧平衡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了偏重力矩、弹簧力矩、不平衡力矩与大臂转角之间的关系.结合机器人实际结构空间和安装工艺,确定了关键参数的取值范围.最后,结合300 kg码垛机器人设计实例,着重讨论了弹簧平衡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不平衡力矩,提高机器人的性能.【期刊名称】《上海电气技术》【年(卷),期】2015(008)004【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码垛机器人;偏重力矩;弹簧;平衡机构;优化设计【作者】陈落根;赵振;叶利峰;郭小宝;张东海;周海江【作者单位】杭州娃哈哈集团机电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杭州 310020;杭州娃哈哈集团机电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杭州 310020;杭州娃哈哈集团机电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杭州 310020;杭州娃哈哈集团机电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杭州310020;杭州娃哈哈集团机电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杭州 310020;杭州娃哈哈集团机电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所杭州 3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2.2由于关节式码垛机器人驱动部件及负载的质心不通过其转轴,因而产生了偏重力矩,尤其以第二轴最为严重,且随着机器人臂杆转动而不断变化,这对机器人的动态特性有很大影响[1-3],因此,偏重力矩的平衡设计在改善机器人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降低关节的驱动力矩和功率,从而降低驱动系统能耗和成本;其次,可减小不平衡力矩的波动,以减少对驱动系统的冲击,有利于改善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最后,还可减小传动部件载荷,从而减少磨损和变形,以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4-6]。
在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中,常用的平衡装置有:配重式、弹簧缸式、气缸式、液压-气动式等[4,6-7]。
重载agv结构设计
重载agv结构设计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重载AGV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的重要工具。
重载AGV的结构设计是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特征的关键之一。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一、重载AGV的结构设计需考虑的因素1、载重能力:重载AGV的载重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被搬运物品的重量、尺寸、出入口等因素,确保重载AGV能够安全、快速地运送货物。
2、外形设计:与传统机器人相比,重载AGV的外形设计要更加简约、美观。
同时,外形也需考虑与场地环境的搭配,如地面平整度、道路宽度、转弯半径等。
3、优化的控制系统:重载AGV的控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联网能力、数据传输能力、防碰撞能力。
其导航技术、定位技术、机械臂技术等,也需配备适当的控制器,以实现协调运转、准确作业。
二、重载AGV的结构设计新特点1、多关节重载机械臂:在一定范围内,重载机械臂可以自由转动、调整,以适应工作环境的不同需要。
同时,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和界面技术,机械臂可以实现对物件的抓取、卸载等任务,从而完成快递、物流、生产装配等任务。
2、增加自避障系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机器人往往难以避免与其他设备、人群等相撞。
因此,在重载AGV的设计中,需要配备相应的自避障系统,在避免意外事故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运行效率。
3、集成智能电池:智能电池的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能量密度高,为AGV的无线充电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同时,智能电池还具有防短路、防反充、防漏电等功能,提高了重载AGV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重载AGV的结构设计趋势1、网络化:重载AGV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的协作能力将得到提高,实现分布式自动化作业的全面协同。
2、集智成型:具有自主的智能学习、感知、分析、平衡等能力,可以不断自我适应、优化,而达到最优化的运营效果。
3、模块化:模块化设计可以更加容易地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简化产品的更新和维护,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 鹏 飞 周 波 孟 正 大
( 东南大 学 自动 化 学院 复杂 工程 系统测 量 与控 制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9 6 )
摘要 : 针 对 华 恒 焊 接 股 份 有 限公 司的 重载 机 器 人 本 体 , 对其 液 气 平 衡 系统 进 行 了理 论 分 析 , 推 导 了该 平 衡 f t . 统 对 应 的 平 衡 力矩 理 论 模 型 , 并 给 出 了臂 杆 自重 及 负载 作 用在 其 肩 关 节 上 的 偏 重 力矩 , 从 而 建 立 了该 液 气 平 衡 系统 的 数 学 模 型 最
大小臂平衡【 3 。
擂 I 轩 程 需 虹 I 博
图 2 液气 平衡 装 置 剖 面 图
当 大 臂 向 正 或 负 方 向运 动 时 ,活 采 杆 便 随 着 向 走 或 向 右 运
动 。 在 图 2中 , 当 活 塞杆 向左 运 动 时 , 推 动 油 缸 中 的 液 压 油 从 进
b al a nc e s y s t em i s c ar r i e d o u t , a nd t he t h eo r e t i c al model o f t h e bal an c e t o r qu e of l i qui d~a i r bal a nc e s y s t em i s de du c e d i n t hi s pa pe r Th e we i gh t a n d l oa d o f he a v y-du t y r obo t a r e gi v e n i n t h e s h ou l d er o f t he e mp ha s i s on t h e mOmen 1 . t h us es t a b— l i s hi n g t h e l i qui d ga s bal an c e s ys t e m m a t h em a t i c al m o del
Key wor ds : he a v y—du t y r o bo t , l i qui d—ga s bal an c e s y s t e m, bal an c e t o r qu e, bi as ed momen t
由于机 器 人 臂 杆 的重 心 通过 其 转轴 , 而产 生 偏 承 力矩 【 1 。 在重载机器人的运动过程 【 } | , 随着 关 节 角 J 叟的 变 化 , 产 牛 的 偏 重 力 矩 随 之 变 化 。不 断 变 化 的 偏 重 力 矩 x J , 机 器 人 的运 动 学 和 动 力 学特性都彳 『 很 大 影 响 , 冈此 , 对 重 载 机 器 人 平 衡 系 统 的 数 学 建 模及实验验证很有必要 。 在 业 机 器 人 的 设 计 中 , 常 用 的平 衡 系
的正 确 性 .
液 压 油 便从 进 排 油 口流 回 到 油 缸 中 ,皮 囊 内 氮 气 的 压 强 不 断 降
1 液 气 平 衡 系统 数 学 模 型 的 建 立
1 1 液 气 半 衡 系 统 的工 作 原 理 , 【 矧1 所 示 为 重 载机 器 人的液 气 平 衡 装 ,图 2为其 剖 而 图 。 其 主 要组 成 部 件 有 : N X Q 型 囊式 蓄 能 器 、 液压 油 缸 、 压 力 表 和 活
排 油 口进 入 蓄 能 器 , 并不断向充满氮气的皮囊加压 , 直 到 活 塞 杆 停 止 向左 运 动 ,此 时 皮囊 内 氮 气 的 气 等 于 油 缸 中 液 压 油 的 油 压 。 当活 塞 杆 向 右 运 动 时 , 液 压 油 缸 内 的油 压 减 小 . 蓄能器 内的
本 文 针 对 华 恒 焊 接 股 份 有 限公 - 】 设计 的重载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本体 , 对其液压一 气 动 式 平 衡 系统 进 行 研 究 , 建 r 该 平衡 系 统 的数 学 模型 . 并 进 行 r平 衡 缸 实 验 , 验证 了所 建 立 的 平衡 系 统 数 学 模 型
9 2
重戡 机器 人 平 衡 系统 建 模 及 验证
重载机器人平衡系统建模及验证
Mo de l i n g a n d Ve r i f i c a t i o n o f He a v y — — Du t y Ro b o t Ba l a n c i n g S y s t e m
统有 : 附加配 重式 、 弹簧缸 式 、 气 缸式 、 机械 阻尼 式 、 弹 簧 一【 , 、 轮 式、 液 压一 气 动式 等 。 其中, 气缸 式 和 液 一 气 动 式 平 衡 系 统 可
以根 据 不 问 的工 作 载 荷 调 整 其平 衡 气 缸 气 j &,多 用 于 重 载 机 器 人的大臂 、 F 衡 ,而 其 他 平 衡 系统 多用 于 中 小 载 衙 工 业 机 器 人 的
低, 直到 活 塞 杆 停 止 向右 运 动 , 此 时 皮键 内 氮 气 的 气 压 油 缸 中
后 进 行 了重 载 机 器人 平衡 缸 实验 , 验 讧 了 所 建 立的 平 衡 系统 数 学 模 型 的 正 确 性
关键词 : 重载机器人 , 液 气平 衡 系统 , 平衡 力矩 , 偏 重 力 矩
Ab s t r a ct : Ai mi n g a t t h e h e av y—du t y r ob ot bod y of Hu ah e ng W el d i n g Co , L t d. , t h e t h eo r e t i c al an al y s i s o f i t s l i qu i d—g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