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
《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一、课题解析诫: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句梳理读音:夫(fú)淫(yín)励(lì)治(yĕ)字词理解:1、一词多义“以”“成”2、古今异义“险”“穷”“去”3、词类活用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句子: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堂笔记一、重点词语1. 夫君子之行:君子的行为操守。
2. 静以修身: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
3.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保持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4. 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怠慢就会无法振奋精神。
5. 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超脱世俗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
6.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目标不保持宁静专一就无法实现远大的志向。
7. 学须静也:学习必须保持内心平静。
8. 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
9. 非志无以成学: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业。
10. 才须学也:才干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
1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超脱世俗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12.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保持内心平静,才干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
1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业。
二、重点句子1.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来修养身心,不保持宁静专一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2.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度享乐和怠慢就会无法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则无法修养性情。
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的意思是:时光飞逝,意志力逐渐消磨,最终会像枯枝败叶般老去,对社会毫无贡献。
等到那时再悲叹困苦的处境,就已经来不及了!三、全文翻译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诫子书文言知识梳理总结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解释。
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2、之:结构助词,的3、行:品行,操守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5、俭:节俭6、养:培养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8、明:明确9、明志:明确志向10、致:达到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13、才:才干14、淫:放纵15、慢:懈怠16、励:振奋17、险:轻薄18、躁:浮躁19、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20、与:跟随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2、遂:最终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5、诫:劝勉、告诫26、书:书信二、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2、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4、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5、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变成,成为6、行三人行:行走君子之行:品德,操守7、意意与日去:意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意暇甚:神情,态度三、词性活用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四、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完成学业。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诫子书》考点知识(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考点知识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三)文意理解: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重点文言知识小结
《诫子书》重点文言知识小结第一篇:《诫子书》重点文言知识小结小测内容归纳一、解释重点字词1、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4、险躁:轻薄浮躁。
5、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6、广才:增长才干。
7、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8、励精:振奋精神。
9、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没办法。
10、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11、诫:告诫,劝勉。
12、书:书信。
13、淫慢:放纵懈怠。
二、句子翻译(句子默写)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果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
如果不能集中精神,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三、填空《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他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四、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第二篇:诫子书《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会划分停顿,读出文言的韵味。
2.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
3.研读课文,能说出“静”的含义.4.背诵文章,谈谈文章对自己的感受,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诸葛亮的生平资料,《诫子书》配乐朗读,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视频资料【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诸葛亮相关资料【评价任务】朗读要求:有停顿2’,声音洪亮2’,有韵2’。
《诫子书》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知识梳理与练习(统编版2024)
《诫子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作者: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他早年隐居隆中,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 作品介绍:《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字词拼音与意思1. 诫(jiè):告诫、劝勉。
2. 夫(fú):句首发语词,表示发端,无实义。
3.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5. 淡泊(bó):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 明志:明确志向。
8.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9.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10. 广才:增长才干。
11. 淫(yín)慢:放纵懈怠。
12. 励精:振奋精神。
13. 险躁:轻薄浮躁。
14. 治性:修养性情。
15.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6.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7. 遂(suì)成枯落:最终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8. 悲守穷庐: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庐,简陋的房屋。
19.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课文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通假字1. 非宁静无以致远:“致”通“至”,达到。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所撰写的一篇文集,它以格言状的形式给后人传递了一些教育子女的重要原则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诫子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
一、父母子女关系《诫子书》中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应该亲近子女,给予他们关爱与教导。
孔子在文中说到:“亲于其身,则远其怨;亲于其家,则远其贼。
”这句话意味着当父母与子女保持紧密的关系时,便能够避免子女与家庭的矛盾产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培养德行《诫子书》中强调了培养子女的德行。
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身体力行,做到榜样”。
在文中,孔子提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这意味着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到榜样,激发子女的学习动力和品德修养。
三、尊重长辈《诫子书》中还提到了尊重长辈的观念。
文中强调了子女应该对父母和祖父母保持敬重之心,从而学会尊重长辈。
孔子在文中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家庭秩序,即子女在父母亲在家时不能轻易外出游玩,只有在安排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外出,这就是对长辈的尊敬和顺从。
四、尊重师长《诫子书》中还强调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孔子在文中说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认为一个君子需要对待师长和朋友都要抱有敬意,尊重他们的意见,不因自己的无知而生气或抱怨。
五、修养自律《诫子书》中还强调了个人修养与自律的重要性。
孔子在文中说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分辨出善恶之间的区别,并且选择正道,避免恶劣行为的发生。
六、尊重他人《诫子书》中强调了尊重他人的教育观念。
孔子在文中提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追求眼前的小利,一味地急功近利,那么最终必然会错失更大的机会。
因此,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时间的积累。
《诫子书》知识梳理
《诫子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巧布八阵图、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木牛流马、火烧藤甲军、锦囊妙计、三顾茅庐、关于诸葛亮的俗语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一个诸葛亮,稳坐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有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不求闻达闭门思过初出茅庐淡泊明志鞠躬尽瘁既生瑜何生亮俭以养德计日而待集思广益开诚布公L三顾茅庐三足鼎立死而后已妄自菲薄欲擒故纵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关键字词夫( ) 静( ) 淡泊( ) 无以( )明志( ) 致远( )广才 ( ) 治性( )多不接世( ) 淫慢 ( ) 年与时驰( ) 穷庐( )励精( ) 驰 ( )将复何及( ) 励( )险躁( ) 意与日去( )四、课文理解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诫子书》复习考点整理
《诫子书》复习考点整理1.重要实词:(1)诫子书:书信(2)静以修身: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广才:增长(4)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5)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6)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7)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8)意与日去:意志2.重要虚词:(1)夫君子之行:的(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4)年与时驰:随同(5)遂成枯落:最终(6)将复何及:怎么3.内容理解:(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2)家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这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2)中心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静”是本文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是它的反面表现。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学习的前提。
(4)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反: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三者关系: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6)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这是课本上的原句。
)(7)骈散结合,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来朗朗上口。
(这是资料上的话。
)(8)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与独善其身没关系。
)。
《诫子书》文言文重点知识
《诫子书》文言文重点知识一、重点字词解释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
2、之:结构助词,的。
3、行:品行,操守。
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俭:节俭。
6、养:培养。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8、明:明确。
9、明志:明确志向。
10、致:达到。
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13、才:才干。
14、淫:放纵。
15、慢:懈怠。
16、励:振奋。
17、险:轻薄。
18、躁:浮躁。
19、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20、与:跟随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遂:最终。
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5、诫:劝勉、告诫26、书:书信。
二、一词多义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
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成: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变成,成为。
行:三人行:行走。
君子之行:品德,操守。
意:意与日去:意志。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
意暇甚:神情,态度。
三、词类活用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人教版七年级上《诫子书》课堂笔记
《诫子书》课堂笔记
一、重点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澹泊(dàn bó) 淫慢(yín màn) 险躁(xiǎn zào) 治性(zhì xìng)
2.
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用来,表目的。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明确、坚定。
致:实现、
达到。
(3)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骄傲。
治性:修养性情。
4.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诸葛亮诫子书中强调“修身”的句子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诫”的意思是“告诫”、“劝勉”。
书是文体名称,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劝勉。
七上语文诫子书课堂笔记
七上语文诫子书课堂笔记一、引言部分《诫子书》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篇章,它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如何教育子女的对话记录。
作为一本家庭教育的指南,诫子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诫子书》中的精髓。
二、诫子宜孝《诫子书》最重要的教育观念就是宜孝。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子女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他们,帮助他们分担家庭的负担,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
此外,孔子还强调:“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孔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弟弟们要和睦相处,兄弟之间要互相帮助,要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
三、诫子宜弟《诫子书》中还强调了宜弟的观念。
孔子说:“弟之于兄如子之于父”,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属于哥哥的弟弟们面前,他们应该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和依靠他们。
同时,在属于弟弟的哥哥们面前,他们也应该对他们给予尊重和帮助。
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家庭才能和谐美满。
四、诫子宜友《诫子书》还强调了宜友的观念。
孔子说:“君子友于义,儒友于礼”,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友谊应该是建立在道义和礼仪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应该选择与我们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相近的朋友,远离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人。
与伙伴们相互鼓励,一起努力进步,让友谊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助力。
五、诫子宜师《诫子书》中还强调了宜师的观念。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敬和遵守师长的教导。
要对老师、教授或者是过来人的建议和意见保持开放,虚心接受教导。
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自己,在行为上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违背社会公德。
六、诫子宜正《诫子书》中强调的宜正,意指正直、诚实。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好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品质和德行。
我们要遵守道德规范,坚持正义,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在生活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不做可耻的事情,不违背人伦道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复习资料第16课《诫子书》(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重点内容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
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1、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16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二、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一、诫子书的类型与特点诫子书主要包括儒家、佛家和道家的著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其中,以儒家诫子书最为广为人知。
1. 儒家诫子书:儒家诫子书主要是通过讲述古人或者历史人物的故事、写作警句或者写书信等方式,教导孩子们对待学业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其中,最著名的儿童诫子书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
2. 佛家诫子书:佛家诫子书主要以佛教的教义来教导孩子们。
它包括了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苦难,明白慈悲的重要性、明白对人生的珍惜等。
3. 道家诫子书:道家诫子书主要通过讲述道家思想,教导孩子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顺应自然,如何了解世间万事。
二、诫子书的教育思想1. 大义慈德:儒家诫子书强调慈悲仁爱,要求孩子们能够关心他人,勇于助人,体贴父母,孝敬长辈。
2. 修身养性:道家诫子书教导孩子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谦虚谨慎,如何遵循自然,让孩子们学会平和、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
3. 功名利禄:儒家诫子书告诉孩子们修身养性、扬名立万不以功名利禄为目的。
4. 孝道敬老:儒家诫子书教导孩子们要尊敬父母、尊敬长辈,要做一名孝子、贤孙。
三、《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儿童诫子书,由王应麟撰写,共有1075个字,每句都只有3个字,所以得名《三字经》。
1. 宗旨:《三字经》主要是为了帮助家长和老师教导孩子们学习基本为人处世的道理。
2. 内容:《三字经》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事件、人物、礼仪、伦理、音律、政治和宗教等。
它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浓缩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教育精华。
3. 教育作用:《三字经》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介绍,教导孩子们要尽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孝顺尊重长辈,培养孩子们的礼仪观念、伦理道德和文化修养。
四、《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的一本古代教育读物,是清代儒家大师李毓秀所编写的一本儿童诫子书。
1. 作者:《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是清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
2. 内容:《弟子规》主要包括尊师敬道、孝道等内容。
初一语文上册:《诫子书》知识点详解
【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少年时父母双亡,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启示】本文的主要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他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原文中,诸葛亮所提“德、志、学”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可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学习成绩;“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与心灵的美,而这几方面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所以,后来也不再过多提及,主要指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现在看来,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否则,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感谢下载载
精品
4、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古今异义
(1)险:险躁则不能冶性 古义:
今义:
(2)穷:悲守穷庐
古义:
今义:
(3)去:意与日去
古义:
今义:
四、通假字
险躁则不能治性:
五、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知识点 2 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例题精析 【例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感谢下载载
⑴诫: ⑵夫(fú): ⑶修身: ⑷养德: ⑸澹(dàn)泊明志: ⑹宁静致远: ⑺才: ⑻广才: ⑼成: ⑽慆(tāo)慢: ⑾“治”: ⑿与: ⒀日: ⒁遂: ⒂多不接世: ⒃穷庐: ⒄将复何及: ⒅淫慢: 二、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多不接世
感谢下载载
精品
3、本文运用了( )修辞手法.能否从你所积累的诗句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例子?
4、你是否同意文中诸葛亮的观点?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 泊无以明志”是否能成立?谈谈你的看法.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精品
一、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 一贤相”。
典故、故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称颂他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 代表作(名句):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本文表达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
感谢下载载
精品
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 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解释下列短语: (1)开张圣听:
六、本文主旨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 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 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感谢下载载
精品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作奸犯科:
感谢下载载
精品
(3)陟罚臧否:
(4)俭以养德:
(5)悲守穷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 .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5、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感谢下载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品
课程小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不计较功名利禄) B.夫君子之行(行:行为) C.夫学须静也(夫:大丈夫) D.遂成枯叶(枯叶:枯叶一样飘零)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诸葛亮,他的这封家书是写给谁的?其目的是什么?
感谢下载载
精品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