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交通课题组总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交通课题组总报告

中方组长:周伟

外方组长:斯杰里奥维奇第1章背景

1.1中国实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紧迫性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土开发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98年起,政府连续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交通运输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到2004年底,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二位,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三位,水运、管道和民航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交通运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公平等问题。

中国正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是走可持续交通发展道路的良好机遇期。可持续交通课题组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三个方面,对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借鉴国际可持续交通发展经验,吸取发达国家盲目集中发展私人小汽车等方面的教训。经过中外专家两年的共同努力,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以规避发展过程中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对促进未来十年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十一五”期间是建立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交通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尽早地将可持续发展因素融入到交通发展过程中,将有利于中国用更少的资源环境代价,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1.2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新挑战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从2003年的1000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000美元以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为经济增长产生庞大的需求;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供给基础;城镇化快速发展将为中国经济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将会加剧;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将会加大;加入WTO,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竞争压力将不断加大。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对中国交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2.1扩大运输供给能力,加强需求管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交通运输从总体上看存在供需不平衡,这给交通运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拥堵和不畅,尤以城市和一些主要的经济增长中心为甚。一方面,客货运输量将继续快速增长,根据预测,2020年客运需求将增长为为2000年的3倍,货运需求将增长为为2000年的2倍。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民用汽车保有量将增长5倍以上,达到1.3亿辆,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将达8000万辆以上。另一方面,运网规模小、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通达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能源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紧张状况日益严峻,城市交通拥堵加剧,能力不足仍然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首要矛盾。必须优先扩大运输供给能力,以满足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出行管理,降低交通需求,避免对没有必要和效率低下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过度投资。

1.2.2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满足旅客、货主的需求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客运服务人性化和货运服务物流化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需要量的扩充,而且需要质的飞跃,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满足旅客、货主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客运方面要满足全体民众的出行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舒适、零换乘、合理的价格等服务。货运方面,就要建立起无缝连接的综合运输体系,为货主提供有市场竞争力价格的可靠、快捷、高效、门对门的服务。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2004年发生交通事故约52万起,造成约11万人死亡,48万人受伤和2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交通运输系统要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要加强交通对社会公共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的应急反应能力。

1.2.3体现交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交通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要从强调解决车辆的交通问题,转变为如何改善“人”的出行环境和货物的有效流通,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2004年,中国拥有私人小汽车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0.45%,即使到2020年,拥有私人小汽车的人口也只占总人口的6%,但占用了大量的交通资源。需要优先满足大多数人的交通需求,发展大众化的公共交通方式,使不同交通工具的拥有者具有平等的交通权利。

要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加便利的、经济的、安全的交通条件;改善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以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帮助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要公平合理地解决交通建设中的耕地补偿和移民问题,把受影响人口降到最低。

1.2.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

中国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资源十分短缺,2003年石油消耗量达到2.4亿吨,其中进口量为9112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36%。在交通部门消耗的石油中,机动车的消耗逐年上升,并占有主要地位。2002年机动车油耗达到7251万吨,占全国总油耗的33.0%。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若不采取有效措施,2020年交通运输的石油消耗量将达到2.56亿吨,占石油消耗总量的57%。此外,中国燃料经济性水平比发达国家平均低10~20%。要采用极为严格的交通能源需求控制措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石油能源的依赖。

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3%的人口,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土地将达464万公顷,其中占用耕地约291万公顷,占中国总耕地面积的3.06%。此外,岸线资源有限,特别是满足港口建设的深水岸线数量十分有限,国土与岸线资源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约型交通。

1.2.5减少交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交通与环境和谐发展

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化,汽车排放的废气在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分担率越来越高。在城市的空气污染物中,机动车产生的一氧化碳达三分之二,氟氯碳化物(CFCS)达三分之一,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更高达二分之一;此外,交通发展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逐年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