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预计方法的探讨及应用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技术问题探讨及分析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技术问题探讨及分析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技术问题探讨及分析摘要:通过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几个技术问题的讨论,并结合现场的工程实践,得出通过正确的沉降观测方法完全可以预警建筑物安全的结论。

关键词沉降观测技术问题建筑物的安全中图分类号:[tu19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兴起,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当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就会产生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特别是当建筑物荷载过大,超过地基土所能承受的能力,发生剪切破坏,将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和危害。

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沉降观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2 沉降观测几个技术问题2.1点位布设及其观测指标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立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区域,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使得基准点布设难以达到理想的建点要求。

鉴于以上的原因,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条件建立工作基点,并以三个一组为构点方式。

并注意到点位布设在高层建筑物影响之外,无机动车辆往来,较隐蔽的地方。

另一方面,精密水准的重要前提是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但由于建筑施工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

水准仪视准轴和水准轴不平行所产生的 i 角,当前后视距差超过一定距离时,对每站高差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见附表在实际测量时,可以采用施加改正的办法修正高差数值,因此,必须在测前、测后精确测定水准仪i 角。

另一方面,严格校正水准仪 i 角,使 i 角控制在 5 s 之内,可使视距差达到8 m。

2.2 观测周期问题由于建筑物沉降变形是一个渐变过程,是时间的函数,而且变形速度是不均匀的。

但是,我们进行的变形观测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合理地选择观测周期,对于正确分析变形结果是很重要的。

不要盲目地增加观测次数和缩短观测周期,以免在变形变化较小时,前后两次观测数据在观测误差范围内上下跳动,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达不到观测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

浅析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浅析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n点的距离。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 , 我们还可以找 出同 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 素, 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 工大有裨益,同 样也为勘察i计单 殳 位提供宝贵的 手资料 , 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 2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6 ()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 ) 2前后视 观测最好用同—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 2 沉 降观测 3 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 4观测时要避免 阳光直射, 根据编制 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 的观测周 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 5成像清晰 、 稳定时再 期,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般 读数。() 6随时观测, 随时检核计算 , 观测时要—气 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 自 呵成。( )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 , 检查水准点的标高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 基础开始 , 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 基础局边 ) 按设 是否有变动。( ) 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临时的 )等临时观 有关部门 , , 当建筑物每天(4 ) 2 h 连续沉 降量超 过 测点稳固好 , 进行首次观测。 l m时应停止 m 施工, 同 会 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3探讨的两个问题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 测用以比较的基础 , 其精度要求非常高 , 施测时一 3 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 . 1 由于 般用 N 或 N 级精密水准仪。 目 2 3 并 要求每个观测 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 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 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至沉降观 0 随着结构每升高_层 , 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 随意性较大 , 并进行观测直到十 0 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钡l . 0 J | 测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 ( 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 5 0 0 mm) 。然 太低, 要合理适宜, 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 成无谓的浪费又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 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 直至竣工。 构 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 7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 , _ 4 进行平 般高层及重要的建( ) 差计算 , 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 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 高级水准仪、 铟合金尺等 ) 出沥脾量 。 在 ± . 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 , 00 0 采 s 2 3 某 个 观 测点 的每 周期 沉 降 量 : c h 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 _ 或 S 水准仪进行观测 , △ =H , I —Hn, 1 I一 。 也可以 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N表示某个观测点 ,表示观测周期数 (= I I 3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 2 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 l23 … ) HI 0 ,,… 且 =H 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 , 而是起伏状现象 。 这就 进行修正。 累计沉降量 : C A =∑A n , 表示观测点 要分析原因, e() n 号。 () 1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 , 而以后各次观测 2 . 5统计表汇总 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 , 若回升 ()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 , 列统 超过 5 m时 , a r 第一次观测作废 , 回升 5 m内, 若 m 计表, 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 首 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 ) 2 曲线在某点 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 先建立下沉 曲 线坐标 , 横坐标为时间坐标 , 纵坐标 突然回升 。原 因: 上半部为荷载值 , 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 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 , 观测点碰后高 降量。将统计表 中 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 于碰前 。处理措施 : 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 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 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 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 3 曲线 自 坐标中 , , 连线 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 降曲线 。 某点起渐渐回升原因 :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 ()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 图, 我们可以预 措施 : 确定水准点下沉值 , 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 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 量 , 下沉重 。 确定 责任 编辑 : 程鹏 地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 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是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是比较常见的建筑物之一,许多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到设计、施工等因素,也要考虑到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建筑物的沉降问题。

高层建筑因其自身重量大、高度高、基础条件复杂等因素,其沉降问题往往比普通建筑物更为突出,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沉降控制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并讨论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高层建筑沉降的原因高层建筑沉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首先,是地基条件的影响。

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建在软土地基上,地基的筏板厚度和地基土性质成为了建筑物稳定性关键要素。

在地基土遭受挤压时,地基土的应变模量和剪切模量随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淤积和沉降现象。

其次,建筑物自身重量也是引起沉降的因素。

高层建筑物材料、人员、设备、家具等的重量超过了其完工后承受的重量,导致地基所受压力超过设计承载能力,从而引起了沉降现象。

此外,环境条件的影响也会影响建筑物的沉降。

例如,物理因素如雨水的入渗和蒸发等,气候因素如气压等都会对建筑物沉降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的复合作用会导致建筑物沉降多变,往往难以准确测量。

高层建筑沉降的影响由于高层建筑的沉降问题往往比普通建筑物更为突出,因此沉降问题会对高层建筑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建筑的安全。

高层建筑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物整体不平衡,增加建筑物的倾斜程度,并加剧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破坏原有的结构设计,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的沉降会导致其与周围建筑物的相对高度变化,进而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

高层建筑沉降还可能导致管道爆裂、接缝开裂、设备功能不良等问题。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为了及时控制和监测高层建筑的沉降,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科学家们研发了许多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在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中,点式监测方法和替代式监测方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点式监测方法在点式监测方法中,传感器被安装在建筑物体系中的关键部位上,以便实时检测地面变形和建筑物的沉降。

高层建筑沉降预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预测研究

浅议高层建筑沉降预测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已获得的部分实测数据,推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预测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207-02按变形控制设计是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理论的一大进步,因此如何准确的计算和预测高层建筑的最终沉降量,将是我们的最大追求。

事实上,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如地基土的非均匀性、非线形、各向异性以及施工方法和速度等),目前尚很难较为准确的计算建筑物的沉降最终量,因此如何根据已获得的部分实测数据,估算高层建筑的沉降量,无疑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经济价值。

1沉降预测方法目前计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方法有3大类。

第一类为根据固结理论,结合各种土的本构模型,计算建筑物最终沉降量的各种有限元法。

但由于计算参数较多,且一般需通过三轴试验确定,目前还不可能把固结有限元法作为每个断面沉降计算的主要方法应用于设计,而主要用于重要工程、重要地段的计算;第二类为各种新的数学方法(如灰色理论[1]、人工神经网络[2]以及遗传算法[3]等)预测建筑物的沉降量,但由于数学手段的高深,且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仅能是一种新的尝试;第三类为根据实测资料推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

如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和泊松曲线方法等。

现对第三类沉降预测方法介绍如下:地基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一般如图1所示,开始阶段荷载较小,沉降也较小,st-t曲线较平缓,在荷载加完后,沉降发展较快,st-t 曲线较陡,然后又趋平缓。

1.1考虑时间修正的沉降预测方法——指数曲线法和双曲线法假定全部荷载在施工期tc的中间时刻突然施加,则st-t曲线将如图1中虚线所示,一开始就较陡。

将时间坐标零点移到0'的位置,可用某种函数关系来拟合实测的s-t曲线。

常见的有两种:式中a、b、sf以及a为待定参数,若用指数关系式(1),有3个待定系数,利用实测资料,以最佳拟合方法确定参数代入公式即可计算今后任一时刻的沉降,如图1中虚线所示。

关于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法与应用的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法与应用的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法与应用的探讨摘要:随着现代城市不断的发展,土地资源日渐减少,各种样式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

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也对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面产生变形。

为了使高层建筑物安全性得到保证,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分析1建筑物的变形原因及沉降观测方法1.1 一般讲,引起建筑物变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构造不均匀、另外也受到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大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形。

另一种是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荷重、建筑物结构、型式及动荷载作用。

1.2高层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来区分,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静态变形通常中指变形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变形值,也就是说,它只是时间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产生变形,故它是外力为函数表示动态系统对于时间变化,某观测结果是表示建筑物在某个时刻瞬时变形。

这两种变形是相互关联的,而沉降观测是建筑施工及建筑物变形监测重要组成部分,即测定建筑物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1.3 沉降观测方法应根据建筑物性质、使用情况、观测精度、周围环境以及对观测要求来选定。

本文案例就是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从基准点测得建筑物上各个沉降点的高程,根据前后两次对同一沉降点进行观测得到高程差,从而得出这一沉降点的沉降量。

2沉降观测的实施要求2.1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的要求基准点的的布设是沉降观测工作的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沉降观测的工作期限比较长,必须考虑基准点的长久稳固性,因此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外且离工地较近的旧建筑物外墙上。

因基准点布设在场地外围,联测路线过长,为了避免观测累查过大,在建筑场地内布设工作基点。

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独立高程控制网,均匀分覆盖所有观测点,并与附近的国家水准点联测。

2.2沉降监测点布设的要求根据有关规范标准,沉降监测点布设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高层建筑物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

高层建筑物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 为重 要 。 悉、 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 指标进行检测校正, 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 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 鉴定。连续使用3一 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 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 6 设备进行检校。 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 前后视观 3_1 建立水准控制网 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 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 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 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 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 数; 随时观测, 随时检核计算, 观测时要一气 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淮控制网。 呵成; 在雨季前后要联测, 检查水准点的标高 3. 2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是否有变动, 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 2 沉降 观测的基 本要求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 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 h 连续沉降量超 4 ) 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 过 lmm 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 2 .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 急措施。 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 精确地反映出建 (构) 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 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 降情况, 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 的1/ 10 1/ 20 , 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 均沿统一路线。 密水准仪(5 或50 级), 1 5 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 3 .3 沉降观测 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锢合金水准尺。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 在不具备锢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 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 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 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 . 2 观测时间的要求 首次观测应自 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 建 (构) 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 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 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 (临时的),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 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 定时进行, 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 才能 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 2.3 观测 点的要求 施测时一般用NZ或 N3 级精密水谁仪。并且 为了 能够反映出建 (构) 筑物的准确沉 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 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 后 决 定 。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 进行平 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监测技术及应用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监测技术及应用
建 筑 科 学
浅 谈 高层 建 筑 施 工 中沉 降 监测 技 术 及 应 用
伍 金 珠 ( 珠海 市测绘 院 广东珠 海 5 1 5 1 ) 94 摘 要: 本文介 绍 了高层建 筑施工 中沉降监 测的程序及 步骤 、 需要特别 注意的 问题 , 以建筑 rt 实 倒说 明对 高层建筑施 工过程进行 沉 并 l t 降 监 测具有 极 为重要 的 作 用。 关键词 : 高层建筑 / . 过程 沉降监 测 应 用 gX _ 中图分 类 号 : U 7 T () 0 7 — 1 1 7 — 7 12 1 ) 5a 一 0 4 0
随 着 城 市 建 设 的 快 速 发 展 , 筑 施 工 建 作 业 的逐 渐规 范 化 , 工 中的 沉 降 变 形 问 施 题 越 来越 受 到 重 视 。 高 层 建 筑 的 施 工 中 , 而 建 筑 基 础 会 发 生 较 大 的 沉 降 、 至 明显 的 甚 不 均 匀沉 降 , 建 筑 物 的 安 全 造成 极 大 地 对 威胁 。 因此 , 筑 物 施 工 期 间 , 效 地 进 行 建 有 监 测 并 通过 已有 观 测 数 据 来 预 测建 筑 物 地 基 及 其 本 身 的沉 降 变 形 情 况 已成 为 确保 建 筑 物 安 全 的重 要 工 作 。
2 4 6 8 1 1 l l l 2 0 2 4 6 g 0

好 的位 置埋设 临时 沉降观测 点 , 待其稳 固好后 进 行首次观测 。 次观测的观测 点高程值是 以 首 后 各次观测用 以比较的基础 , 因此施测时一般 用N2 N3 精密水 准仪 。 或 级 建筑 物结构 每升 高 层 , 时观 测点应 移上一 层并 进行观 测 , l l 缶 直 到建筑 物 ±0 00 .0 m处。 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 测 点, 以后每 增加 l 层就复 测 1 , 次 直至竣 工 。 1 4 监测结 果 的整理 . 将 各 次 沉 降 观 测 数据 的 原 始 数 据进 行 整理 、 查 无 误 后 , 行 平 差 计 算 , 出 各 检 进 求 次 每 个 观 测 点 的高 程 值 , 算 出 各 变 形 观 计 测 点 的 沉 降 量 和 累 计沉 降 量 。 测 结 果 分 监 析整理方法如下 。 ( ) 据 各 观 测 周 期 平 差 计 算 的 沉 降 1根 量, 以统 计 表 的形 式 进 行 汇总 。 ) 制 各 观 (绘 2 测 点 的沉 降 曲 线 图 。 3 根 据 沉 降 量 统 计 表 () 和沉 降 曲线 图 , 测 建 筑 物 的沉 降趋 势 , 预 并 将 建筑 物 的 沉 降 情 况 及时 反馈 到 有 关 主 管 部门 , 以正 确 地 指 导 施 工 。

建筑物地基沉降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案例

建筑物地基沉降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案例

建筑物地基沉降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案例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地基沉降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还会导致建筑物的各项功能性能受损。

因此,准确测量和监测地基沉降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原理地基沉降测量的原理基于测量基线的精确稳定。

测量基线是连接已知两个点并用于测定其他点位置的线段。

在地基沉降测量中,可通过建立两个测量点,分别位于建筑物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地基是否产生沉降。

1.经纬仪法经纬仪法是指通过测量两个点的经纬度差,并结合三角几何和地球测量学的原理,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测量地基沉降时,可以选择一点作为参考点,另一点作为测量点,通过多次测量,可以确定基准点与测量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2.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指利用全站仪来测量建筑物基础上两个点的坐标。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测量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角度和距离。

通过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设立两个测量点,并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获得两个测量点的坐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基沉降。

二、应用案例1. 高速铁路线路沉降监测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地基沉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线路两侧的地基进行测量,可以评估地基与线路之间的沉降情况,并及时进行修复,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

2. 地铁建设中的地基沉降监测地铁建设中,建筑物的地基沉降会影响地铁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在地铁建设中,进行地基沉降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建筑物基础上的测点进行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3. 超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测量超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会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地基沉降测量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建筑物基础上的测点进行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并监测地基沉降情况,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4. 桥梁工程中的地基沉降监测桥梁的地基沉降会导致桥体的变形和损坏,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浅谈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浅谈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结果 比实际有所增大。 运用该方法的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该方 法比起其他测定瓦斯有效半的方法要方便、 快速 , 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的 人力去观察记录 , 不失为测量煤层瓦斯抽采半径方法上的新尝试 , 值得
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参考 文献
[ 世 宁, 1 侗 林柏泉. 瓦斯赋存与流动 ̄mt . : 煤层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
1 5 —1 # 1 6 —1 #
0 .0 0 0 . 0 .0
0 .0 0 —0
2。 0 l T _ l 6 _
1 3 . 一 2
15 . 1 5 . 1 5 .
1 I 2 0 g .
21 . 1 9 . 1 .9
l _6 1 —7
固定; 观测时的环境和条件基本一致; 观测路线、 镜位、 程序和方法 要固定。 在遵循“ 五固定” 原则的基础上, 由基准点和观测点建立监测基 准网,并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施测。 由于首次观测的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 所 以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以提高数据 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而后面的沉降观测应该按照制定的观测周期及 期 检测 。
科技 论 坛
・ 5・ 6

图 54 测量孔 SF 浓度变化图 s
值<pb lp 时,可认 为释放源与漏风汇之间几乎不连通;最大值在 1 1pb 可认为释放源与漏风汇之间具有连通 ; 5p 时, 最大值在>5p 时, 1pb 可认为释放源与漏风汇之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 而本次释放气源在 1 , L 所以当 S 6 F 浓度小于 5 p b 0 p 时认为不在影响范围内。 通过图 26可知 , 5  ̄ 在 个钻孔中分别出现了浓度不 同的 S 6 F 气体 , 说明释放孔释放 的 s F 气体在抽采负压的条件下分别影响到 1 5钻 孔, 即张集矿北 区 1 26工作面卸压煤层瓦斯抽采半径大于 2m。 73 0 从拟合 曲线( 7所示 ) , 图 知 即该低透气性卸压煤层在抽采钻孔孔 径选择 13 m的情况下 , 3m 连续抽采时间超过 3 个小时, 抽采半径就可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啊!
你想想看,那些高高的大楼,直插云霄,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它们其实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呢,就比如沉降。

要是没有好好观测和处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站不稳,随时可能摔倒一样。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那就是守护这些大楼的“秘密武器”!它就像是大楼的“健康卫士”,时刻关注着大楼的细微变化。

通过各种精密的仪器和方法,准确地测量出大楼是否有沉降,沉降了多少。

这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得非常专业和严谨呢!
你说要是没有这项技术,我们怎么能安心地住在那些高楼大厦里呢?怎么能放心地在里面工作、生活呢?就好像没有了安全的保障,那得多吓人啊!
而且啊,这项技术的应用还能提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这就好比是在病情还不严重的时候就发现了,赶紧治疗,避免了更糟糕的情况发生。

它能让我们的高楼一直稳稳地矗立在那里,为我们遮风挡雨。

所以啊,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真的太重要了!它是保障我们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一。

我们一定要重视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浅析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浅析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 3 ) 关 于观 测 点 的标 志
筑 物 的 沉 降 曲线 图 , 再 就 是 沉 降 的 分 析 报 关 于 观 测 点 的 标 志 问题 , 可 以 根 据 建 告。 但是 如 果 在 实 际的 整 理过 程 中, 发 现 有
甚 至 取 消 原 来 的 设 计再 重 新 进 行 地 基 加 固 筑 物 的特 点 , 采用 不 同类 型 的 标 志 , 观 测 点 变 化 量 异 常 的 现 象 时 , 就 要 在 第 一 时 间 通 等不 合理现象 , 高 层建 筑 地 基 压 缩 不对 或 的 标 志应 该 非 常 的 牢 固 , 依 据 建 筑 工 程 本 知 相 关 的 委 托 方 , 为 委 托 方 采 取 有 效 的 防 者是 地基 处理方法不对, 就 会 很 容 易 的 造 身 的 建 筑 类 型 、 建 筑 的 材 料 以 及 建 筑 中和 患 措 施 提 供 相 关 的 依 据 。 再 就 是 如 果 在 整

Q:
Sci en ce en d Tech n ol ogy I nn ov at i on Her a l d
建 筑 科 学
浅析 高层 建筑 沉 降测 量技 术及 其应 用
王彦
( 佛山市顺德区顺策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 2 8 3 0 3 )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科技的进步 , 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 进一步 的改善, 在住宅 的质量上也有了 明显的提高, 但是高层建筑沉降的问题现在依
在 解 决 这个 问题 的 时候 , 不 得 不提 的就 在 主 体 沉 降 的影 响 范 围之 外 , 并且 是 便 于 性 矩 阵 的 方 法 , 进 行 一下分 析 , 这个 方 法 比 是沉 降 测 量技 术 的应用 , 在建 筑 施 工的 过程 长 期 保 存 的地 方 , 在 整 个 的观 测 项 目中 保 较 的简 单 。 举 例进 行 分 析一下 , 经过 检 测 和 中把 沉 降 的 测 量工作 做好 了, 就 能 够 对解 决 持 稳 定 。 一 般 的 规 定 点位 要 离建 筑 物 距 离 分 析 已经 认 为 : 建 筑 物 的 基 准 点 A、 B的稳 高层 建 筑沉 降 问题起 到关 键性 的作 用。 大 于 建筑 基 础 的 最 大宽 度 2 倍。 高层 建 筑 的 定 性 比较 的 好 , C 点在 后 期 的时 候 有 下 沉 , 水 准 基点 最 少要 3 个, 与 高 层 建 筑 的距 离 应 就 可以 选 择 稳 定 性 好 的 A来 作 为 水 基 点 和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高层建筑因沉降而造成的破坏,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文章中主要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有效的操作方案,主要是为了实现我国工程行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应用引言:在我国经济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下,高层建筑物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志,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给施工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近几年,国家开始规范要求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沉降观测,避免因沉降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对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它既能够延长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能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一、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要求1.对仪器与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我国对高层建筑沉降规范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该建筑进行沉降观测。

为了使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可以更加精确的反映出来,一般在观测时需要精确到10-3,另外,测量的误差也需要掌握在0.1-0.05之间。

因此,在建筑仪器的选择过程中要保证仪器的精密度,为了确保测量的误差在控制范围内,必须要选择铟瓦合金水准尺来进行测量。

在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过程中,除了要选择合理的施工仪器外,还需要选择高素质的人员进行观测,它对沉降观测技术过程来说很关键,也是一定要具备的条件。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并且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具体使用流程,同时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与运算能力,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

2.对观测时间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观测过程中,对观测时间的要求很严格。

尤其在第一次观测时一定要严格参照时间标准来操作,如果没有按照时间标准进行,则日后的观测就会缺少标准数据进行参考,同时也会造成整个观测技术带来缺陷。

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复测,也需要以实际工程的进展情况来进行,不能有漏测现象出现。

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提高,高层建筑的兴建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然而,高层建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沉降,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更为明显。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观测方法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测点布设、测点选择和测量仪器选择。

1. 测点布设:针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基情况合理确定测点的布设位置。

一般需要考虑地表、地基和高层建筑的重要构件,如柱子、墙面等。

应根据高层建筑的不同部位确定相应的测点布设。

2. 测点选择:在实施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时,应选择与建筑物结构相连的关键部位进行测点的设置。

同时,应避免选择地质条件较差、地基不稳定的位置作为测点,以免观测结果的失真。

选择合适的测点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

3. 测量仪器选择:为了测量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陀螺仪、全站仪、GNSS 等。

其中,陀螺仪的测量精度较高,可以有效地观测到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化。

三、观测过程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前期调查、测点布设、观测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阶段,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1. 前期调查:在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前,应对地质、地貌和地下水等因素进行前期调查。

通过前期调查可以了解到地质条件、地基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等,为后续观测提供重要依据。

2. 测点布设: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合理布设沉降观测点。

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确定布设位置,并进行测点的标记和编号。

3. 观测数据采集:在完成测点布设后,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对测点进行观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连续观测或定期观测。

观测数据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进行准确记录。

4. 数据处理:观测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对于连续观测的数据,可以使用滑动平均、差值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沉降观测是指通过测量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来评估其结构性能和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在高层建筑中,沉降观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分析意义。

沉降观测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和结构稳定性。

高层建筑承受着巨大的重量和水平荷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可能会发生沉降和变形。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的基础是承受建筑物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下的关键组成部分。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评估基础的承载能力和不同部分的工作状况,判断基础设计是否满足要求,以及施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沉降观测可以用于建筑物的结构监测和健康评估。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结构的疲劳、损伤和老化等问题。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监测建筑物结构的变形情况,判断结构的变形是否超过允许范围,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并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持久性。

沉降观测还可以为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高层建筑的安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结构的安全性、防火安全、人员疏散等多个方面。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掌握和分析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分析意义。

通过精确测量和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可以及时评估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监测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工作状况,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为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问题初探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问题初探

同时,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 降低沉降量 。 一般主
楼的沉 降量要大于裙楼沉降量,因此施工过程 中可 以适当调高主楼与裙楼 楼面之间的相对高度,这样就使得沉 降之后两者依然能够在高度上保持一 致, 不会 因为沉降而影响整个建筑 的使用功能。 不同的结构单元之间的设置 沉降缝通常为l O O mm, 且施工工序要严格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 之后在沉降
高层建筑 时, 其容易出现裂缝事故, 这通常是 由于建筑物有高度差或者载荷
差异明显造成 的, 尤其是在将高、 低或者轻、 重单元连接在一起, 且没有设置 沉 降缝时, 裂缝事故更容 易发生 。 当建筑地基土的压缩性存在 明显不同时 ,需要在变化处设置不 同的沉 降缝。 考虑到相邻建筑物对高层建筑 的影响, 其载荷不但会对地基土产生压 缩变形, 而且还会因为压力扩散的影响而在土层中产生压缩变形, 从而对建 筑地基操作影 响。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相邻建筑的间距 。 3 . 3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沉降观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找找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设置专
缝上覆盖盖板, 并保证盖板覆盖严 实, 以防止雨水侵入而影响基础质量 通 过设置沉 降缝能够有效控制 由于沉降而在结构 内 部产生的内力,且施工较 为简单 。 但 是, 设置沉降缝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该方法主要用于不均匀沉 降的控 制工作 中, 但是其在设置之后会在建筑中出现双柱 、 双梁、 隔墙等结构 , 从而 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效果 , 或者限制 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 由于沉降缝的 间距较小 , 难以在两建筑墙壁上进行防水处理, 一旦雨水侵入墙体 内部将会 出现潮湿 、 霉变等 问题。 3 . 2设计过程 中提 高建筑的整 体性 在设计过程 中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建筑基础 的刚度 以及 建筑 整体刚度 。 通常 , 要求高层建筑 的平面形状简单、 规则齐整 , 尽量避免 出现复杂形状 、 阴 角太多等 问题 。 而且要尽量避免建筑物存在明显 的高度差。 在软土地区建筑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兴起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

然而,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沉降问题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如果不及时地掌握沉降数据,则可能造成建筑的损坏,进而影响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进行沉降观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建筑物的沉降量,以判断是否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在实际观测中,要先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观测周期,然后安装测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

常见的沉降观测设备有倾斜仪、水准仪、测量管和光纤传感器等。

在沉降数据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环境干扰等,然后进行补偿。

沉降的补偿方式主要有计算补偿、固定水准面补偿和可变水准面补偿。

其中计算补偿是指将水平移动引起的竖向变形等非沉降因素进行计算后进行修正;固定水准面补偿是指在沉降区域内设置基准点,以该基准点为标准来补偿沉降数据;可变水准面补偿则是指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和地基沉降的性质,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确定沉降面形状,进行补偿。

通过沉降观测的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而指导工程的施工与调整。

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偏差等指标;其次是趋势分析,将观测数据按时间进行排序、微分,并绘制趋势线图,以判断沉降趋势;最后是空间分析,将沉降数据进行二维、三维空间分析,绘制沉降图,以对建筑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掌握。

在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观测点的选取要合理,需要在建筑物四周的不同位置选取,并尽可能地保持相对稳定的地形条件,以避免环境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其次,观测时间的选取要足够长,以覆盖建筑物施工和使用的整个周期;再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最后,观测数据的解释要客观、准确,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以达到可靠的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对于建筑物施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层建筑沉降预计方法的探讨及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预计方法的探讨及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预计方法的探讨及应用摘要沉降预计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中非常必要的一环,为此,讨论了多元线性回归与GM(1,1)模型的建立过程,并结合青岛市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的预测精度及适用性。

通过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在相对平稳的变形中都能满足变形预测要求,但GM(1,1)模型在前期预测精度较高,而多元线性回归则在已有多期数据的情况下预测精度较高,两种方法宜配合使用。

关键词沉降观测沉降预计多元线性回归GM(1,1)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1.1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各种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 它是研究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基本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设与个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1)式中:,,,,是未知参数;,,,是个可测量并可控制的非随机变量,是随机误差,为了估计回归参数,,,,及,我们进行了次观测,得组观测数据,它们的回归关系可写成如下形式(2)以上为多元线性回归的函数模型[1][2]。

若记,,,则有(3)由,求个未知的回归参数,,,,的最小二乘估值,可组成如下误差方程:(4)在最小二乘估计的准则下,得法方程为:(5)如果,则可得:(6)即为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

求得回归参数后,可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7)以及残差(8)1.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实际问题中,事先并不能确定因变量和各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有线性关系。

所以求出回归方程后,还需要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来判定方程是否显著。

那么,假设:,,,构造统计量(9)式中,——回归平方和,;——剩余平方和或残差平方和,。

在原假设成立时,统计量应服从分布,故选择显著水平后,可用下式检验原假设(10)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若上式成立,即认为在显著水平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2GM(1,1模型2.1 GM(1,1)模型的建立GM(1,1)模型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灰色预测模型[3][4],相比其他模型具有更加简单、方便且效果明显的优势。

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摘要:在城市建设中,工程测量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竣工测量、沉降测量等。

本文就具体的分析了高层建筑沉降的原因,观测要求,以及沉降测量技术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测量;原因;技术应用前言在科技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伴随着楼层的增加、荷重也随之增大,其沉降量也必然导致加大。

因此,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全过程的沉降观测,可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并适时做出处理,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物沉降的测量及其重要。

1、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分析1.1 地基处理欠妥首先,对于软硬相差悬殊的地基上没有进行地基处理,采用天然地基,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其次,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对其做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表现为压缩模量、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

最后,在基岩严重倾斜的场地,建筑物基础下的压缩层一部分较薄,另一部分很厚,造成地基土压缩量相差过大,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1.2 施工原因如果在基础施工中未能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或者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异常,都会导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高层建筑大部分都采用桩基础,相对来说,在软弱土层较厚只能采用摩擦桩的地区,如果施工对质量把关不严,极易造成成桩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为天然地基,基底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而未能发现;又或者施工安排不当,在分区基础施工时未能按有关要求处理好施工顺序,都会对基础带来极大的质量隐患,直接的反应就是造成不均匀沉降。

1.3 规划不当软土地区的一些规划部门在批准建筑用地时,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严重不足,造成相邻基础下天然地基土附加应力叠加,引起建筑物相向倾斜或相邻建筑物桩基施工时,地基土产生较大的扰动,承载力降低。

2、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要求2.1 仪器设备的要求高精度测量工作中,不仅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而且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沉降预计方法的探讨及应用
摘要
沉降预计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中非常必要的一环,为此,讨论了多元线性回归与GM(1,1)模型的建立过程,并结合青岛市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的预测精度及适用性。

通过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在相对平稳的变形中都能满足变形预测要求,但GM(1,1)模型在前期预测精度较高,而多元线性回归则在已有多期数据的情况下预测精度较高,两种方法宜配合使用。

关键词沉降观测沉降预计多元线性回归
GM(1,1)
中图分类号:[TU1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1.1多元线性回归原理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各种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 它是研究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基本
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
设与个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
(1)
式中:,,,,是未知参数;,,,是个可测量并可控制的非随机变量,是随机误差,为了估计回归参数,,,,及,我们进行了次观测,得组观测数据,它们的回归关系可写成如下形式
(2)
以上为多元线性回归的函数模型[1][2]。

若记
,,,
则有
(3)
由,求个未知的回归参数,,,,的最小二乘估值,可组成如下误差方程:
(4)
在最小二乘估计的准则下,得法方程为:
(5)
如果,则可得:
(6)
即为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

求得回归参数后,可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7)
以及残差
(8)
1.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实际问题中,事先并不能确定因变量和各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有线性关系。

所以求出回归方程后,还需要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来判定方程是否显著。

那么,假设
:,,,
构造统计量
(9)
式中,――回归平方和,;
――剩余平方和或残差平方和,。

在原假设成立时,统计量应服从分布,故选择显著水平后,可用下式检验原假设
(10)
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若上式成立,即认为在显著水平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2GM(1,1模型
2.1 GM(1,1)模型的建立
GM(1,1)模型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灰色预测模型[3][4],相比其他模型具有更加简单、方便且效果明显的优势。

设所有原始数据为非负数据,组成数列为:
为序列长度。

对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即可得到一个生成序列,其中:。

对原始数列进行准光滑性检验,得序列光滑比
(11)
若原始数列满足
(12)
则称为准光滑序列。

那么其一阶累加生成序列具有指数规律,那么对此生成序列建立一阶微分方程(13)
记为GM(1,1)。

式中和为待定参数。

用最小二乘法求可解得参数列:
(14)
式中,
求出后代入(13)式,解出微分方程得:
(15)
对作累减生成(IAGO),可得还原数据:

(16)
式(15)、(16)即为GM(1,1)模型预测的两个基本公式。

当时,称为模拟值,当时,称为滤波值。

当时,称为预测值。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一般要求原始数列中的数据之间具有相同的时间间隔,这样才能保证模型具有好的滤波效果,从而提高预测的精度。

2.2 GM(1,1)模型检验
GM(1,1)模型建立之后,其预测效果和精度能否满足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模型检验。

后验差检验是GM(1,1)模型一种常用的精度检验方法,它是对建模数据分布的统计特性进行评估,并由小误差概率和后验差比值来描述精度。

按GM(1,1)建模法求出的转化为原始序列的估值,计算残差:
记原始数据序列及残差数列的方差分别为,则
式中,,,
然后计算后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念,即
模型精度等级=max{p所在级别,c所在级别},一般地,将模型精度分为四级,见表4.16。

表4.16GM(1,1)模型精度等级
3应用实例
现有青岛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成果资料,选取JK5号监测点沉降观测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GM(1,1)模型对其沉降进行预测。

线性回归方法选取期数和楼层作为自变量,沉降量作为因变量,进行预测分析。

另外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把观测值序列看作等时间间隔序列,进行预测分析。

预测结果比较见表1,实测值和两种方法预测值折线图如图1所示。

表 1 预测结果比较
图1实测和预测结果折线图
Fig.1The line chart of Measured and predicted results
通过表1中的预测结果对比分以及图1中实测值和预测值折线图比较,可以看出GM(1,1)模型预测高层建筑某点沉降量的准确度在5―14期基本要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度要高,而在接下来的15―20期的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则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高。

4 结论
(1)多元线性回归具有“后验”的性质,需要在已经累积一定量的变形数据资料后才能比较准确地对工程的变形做出预报,而在缺少数据积累及自变量元素不确定的情况下预测精度较差。

(2)GM(1,1)模型是建立在生成序列的基础上,它对原始观测数据没有大样本的要求,且原理简单、运算方便。

如果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或者无法得知影响变形的因素,可以采用GM(1,1)模型来进行预测。

但该模型不适用于数据为非等时间间隔也不适用于数据有正负交替的情况。

(3)在沉降观测工程中,如果能够知道影响楼体沉降的诸多因素,以及具有多期观测数据时,可以采
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如果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或者无法得知影响变形的因素,可以采用GM(1,1)模型来进行预测。

在一般工程中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前期采用GM(1,1)模型,后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以达到更精确的预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永奇, 吴子安, 吴中如.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8: 69-83
2. 邱卫宁, 陶本藻, 姚宜斌, 等. 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79-108
3. 赵永谦. 变性分析的灰色预测应用研究[J]. 山东科学, 2008, 21(2)
4. 郭宗阳. 灰色模型GM(1,1)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 矿山测量, 2009, (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