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8

合集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8生物的进化新人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8生物的进化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28一、选择题1.(2024河池期末)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图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近B.比较上述生物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也可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该探讨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测,为进化的探讨供应了比较解剖学证据D.与化石相比,该结果对进化的探讨更全面、更牢靠答案:D2.(2024届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因火山爆发,中美洲的某种海龟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的实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沟通B.两个种群在各自的进化过程中,均不存在协同进化现象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仍在发生变更D.地理隔离后,仍旧须要突变和基因重组供应进化的原材料答案:B3.(2024聊城一模)2024年11月29日,第五届中国(淄博)金鱼大赛会展上有24个组别上千尾金鱼参赛。

金鱼是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B.人类的喜好确定金鱼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C.不同品种的金鱼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D.金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答案:A4.(2024潍坊期末)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常有三种类型(甲、乙、丙),如图所示。

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内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B.由图可知选择压力确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三种作用类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均会发生协同进化,这两个种群间个体相互交配可能会产生可育后代答案:B解析:依据题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确定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方向,但不能确定生物变异的,B项错误。

5.(2024钦州期末)兰花的“地生”或“附生”能使其利用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

高一生物试题-新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模块测试题第28卷 最新

高一生物试题-新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模块测试题第28卷 最新

山东省2018-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模块测试(人教版必修一)28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O~a段属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O~c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C.b时期曲线下降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O~d过程不存在细胞分化2.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②④⑤3.目前发现的致癌因子主要有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D.包括A、B、C三项4.在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的用量极少,但是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

已知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的,则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A.特殊活性蛋白质B.DNAC.微量元素类D.大量元素类5.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6.某科学家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右图。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B.AB可表示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BC和EF段7.下列人体细胞中无细胞核的是A.上皮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神经细胞8.一般情况下,素食者往往需要摄入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蛋白的比例不大相同B.植物蛋白要比动物蛋白更难消化吸收C.某些植物蛋白提供给人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要少于动物蛋白D.以玉米为主食的人要从其他食物中补充赖氨酸9.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7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7

第四单元第一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解析:动物可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答案:C2.(2018·抚顺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5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蜘蛛、蜜雀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解析: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

蜘蛛、蜜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答案:D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该生物的平均体重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B.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和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D.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解析: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与该生物的平均体重的乘积。

生物量大的营养级低,营养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丁、丙、乙、甲。

丙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丁的数量下降,丙、乙、甲的数量都要下降;甲的数量下降,乙和丁的数量上升,丙的数量下降。

答案:B4.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B.种群乙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致C.乙和甲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甲、乙、丙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少分解者,所以甲、乙、丙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8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8 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28 免疫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B.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C.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D.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接种疫苗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感染病菌后的发炎现象是机体免疫的一种表现,B错误;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

2.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过程。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和处理抗原,A 错误;吞噬细胞加工和处理抗原需借助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来完成,B正确;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存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

3.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 错误;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生物人教课时规范练28 免疫调节(附答案) (1)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生物人教课时规范练28 免疫调节(附答案) (1)

课时规范练28免疫调节基础巩固1.(2018河北长安一中月考)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B.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C.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菌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2.(2017安徽舒城中学月考)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3.(2017湖北重点高中协作体期中)下列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二道防线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针对性强B.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C.溶菌酶、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在第三道防线中起作用D.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4.(2018湖南岳阳一中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C.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5.(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考试)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6.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康复时间大约为一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感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T、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C.抗体吞噬、消化病毒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D.康复过程中靶细胞裂解,这属于细胞坏死7.(2018河南长葛一中质检)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对于细胞1、2、3、4、5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B.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D.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导学号98710193〛8.下列关于免疫异常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的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能力提升9.(2018河北邢台月考)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3种细胞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B.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10.(2018江西南城一中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子细胞大部分为记忆细胞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C.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11.(2018湖北师大附中摸底考试)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③和⑥都有分泌功能,物质Ⅰ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B.A细胞能识别抗原,且仅参与特异性免疫C.若某小鼠⑦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D.图示细胞⑤只能来自于细胞②或细胞③12.下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

【人教版】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

【人教版】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

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作业28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解析:患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

若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组织水肿。

若发生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C2.人体血液的正常pH约为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

由于人体体液的缓冲系统中存在如下平衡:H++HCO3-H2CO3CO2+H2OH++PO43-HPO42-H++HPO42-H2PO4-故能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正常生理活动。

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右移,从而维持pH稳定B.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左移,从而维持pH稳定C.某病人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会导致c(H+)显然减少,pH显然增大,可能会引起碱中毒D.在人体进行呼吸活动时,如CO2进入血液,会使平衡向左移动,c(H+)增大,pH略减小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对内环境酸碱度的调节机理,中等题。

正常机体可通过体内的缓冲物质使机体的pH相对稳定,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答案:C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考查稳态的概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第28讲 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第28讲 免疫调节

第28讲免疫调节1.(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下列选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B.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C.有人注射了青霉素后产生过敏性休克症状D.唾液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2.以下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必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C.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3.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当T细胞受抗原信息刺激变成效应细胞后,以下不是它的作用的是()A. 通过直接接触来杀死靶细胞B. 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C. T细胞和抗体协同来消灭病原体D. 由T细胞将抗原呈给B细胞,依靠B细胞来杀死靶细胞4.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5.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6.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B.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细胞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可以离开细胞单独生存7.为使移植的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A.激活免疫系统B.使免疫系统变的“迟钝”C.抑制术后感染D.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8.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8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8免疫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28 免疫调节1.(2019甘肃高台五模)将由H7N9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毒蛋白的抗体B.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C.B细胞受刺激分化成记忆细胞D.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2.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3.(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B.T细胞会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并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4.(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C.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D.自身免疫病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5.(2019山东烟台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受抗原刺激而分化出的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导致的D.抗体不能进入组织细胞,某些抗原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6.(2019海南海口模拟)下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7.2018年爆发的假疫苗事件震惊世界,但问题疫苗由来已久。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9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9

第一单元第三讲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原创题)卫生部证实圣元奶粉中性激素含量没有超标,不是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是性激素合成的“车间”B.奶粉中的性激素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C.性激素能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D.性激素的分泌不受其他激素的调控解析:内质网是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苏丹Ⅲ染液只能检测脂肪。

性激素的分泌受促性腺激素的调控.答案:C2.下丘脑细胞不具有的作用是()A.形成渴觉,发出喝水的指令B.合成并分泌某些激素C.合成并分泌某些递质D.感受某些刺激,形成冲动解析:下丘脑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下丘脑中有调节某些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能感受某些刺激,形成冲动,合成并分泌某些递质。

渴觉的形成和喝水指令的发出是由大脑皮层完成的。

答案:A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一定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C.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D.如果靶细胞为性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解析: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有多种,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所以其靶细胞不一定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答案:B4.(原创题)下图表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食物中不含酪氨酸,则人体不能合成肾上腺素B.与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会降低催化与肾上腺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D.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解析: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可在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不是蛋白质;低温下,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剧烈运动后,血糖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

第3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C.③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解析:甲图中的①②③和④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外膜、基粒和基质,乙所示的膜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

叶绿体扩大膜面积主要靠片层结构中的类囊体薄膜。

③中的色素分子只有少数叶绿素a才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ATP的合成场所是③,消耗部位是④。

答案:B2.(2010·苏北四市一模)下图是某一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A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能量是由B结构上的反应提供的C.B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氧气可以由A结构上的反应提供D.B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解析: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有氧呼吸所需的氧气可以由光合作用提供;线粒体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是通过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实现的。

答案:B3.(2010·东营胜利一中阶段检测)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哪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A.类胡萝卜素B.叶黄素C.胡萝卜素D.叶绿素a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色素主要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色素为叶绿素a。

答案:D4.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解析:根据题干图示信息可推出,c是CO2,a、b分别是[H]和ATP。

高中生物 生物限时训练28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生物限时训练28 新人教版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2.下图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温度上升5 ℃,B点向左下方移动B.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强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免疫细胞的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4.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D.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5.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6.如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Ⅱ-2家族中无此致病基因,Ⅱ-6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弟弟。

此家族中的Ⅲ-1与 Ⅲ-2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A .0、19 B.12、112 C.13、16 D .0、11629.如图A 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B 为相关过程中细胞核内DNA 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高一生物暑期训练28

高一生物暑期训练28

一、选择题1.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的纯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细胞液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2.细胞中的一种化合物氢原子是氧原子的2倍,这种化合物很可能是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核酸3.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与b 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不同有关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A.①② 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4.下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C.核膜由三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5.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

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肽链一定由五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肽链C.肽酶P可以催化1处的化学键断裂D.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一个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D.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结果7.选用下列哪种方式,可以判定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部位 ( ) A.有蛋白质的合成 B.有RNA的转录C.有DNA的合成 D.光合作用旺盛8.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9.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0.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11.下图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12.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肽键的是( )①胰岛素②雄性激素③酶④Na+载体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①③④13.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或细胞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B.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的数目最多说明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C.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D.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的14.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世界癌症报告》报道,根据目前的癌症发病趋势,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 500万人。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2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2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必备知识基础练考点一基因突变与细胞的癌变1.(2023·湖南怀化联考)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CCC,表达的肽链增加了1个氨基酸。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基因突变后,其嘧啶核苷酸的比例增加B.突变前后编码的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C.该基因突变后,一定会遗传给后代D.该基因突变后,生物体的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2.(2024届·海南统考)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常见品种,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碱基对与粳稻不同,导致两种水稻中该基因表达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使粳稻的耐寒性增强。

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基因不会发生突变B.粳稻和籼稻的bZIP73基因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bZIP73基因碱基对的改变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bZIP73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3.女性乳腺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

癌症治疗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癌细胞通过患者的血液和淋巴管广泛转移。

癌症化疗期间,“头皮冷却”(用冷却装置对头皮进行持续性冷敷)是预防脱发的最有效方法。

研究发现,周期蛋白D1是调控细胞周期G1期的关键蛋白,有利于细胞周期的启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冷却使毛囊细胞附近的血管舒张,毛囊吸收化疗药物会增加B.癌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管转移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有关C.若使用药物促进周期蛋白D1基因的表达,则有利于癌症的治疗D.乳腺上皮细胞中的DNA上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4.(2023·山东滨州期末)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经碱基替换后,变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这种基因突变称为无义突变。

生物细胞内发现一些抑制性tRNA能携带氨基酸并与提前终止密码子识别并互补配对,从而翻译出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通过改造原有tRNA制作的抑制性tRNA可用于治疗无义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二十八) 免疫调节 课时作业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二十八) 免疫调节 课时作业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八)免疫调节(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B[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蛇毒素不能侵染细胞,不会使马产生细胞免疫。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缺陷病C[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3.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A[吞噬细胞吞噬异物的方式是胞吞,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此图表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能力,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答案:B2.(2018潍坊调研)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B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D .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解析: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即使是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仍然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突触小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必然相应地存在多种受体;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调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拮抗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

答案:A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 .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答案:A4.(改编题)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是从神经细胞携带信号到肌肉。

一旦信号通过,立即发生乙酰胆碱 ------ '胆碱酯酶,乙酸+胆碱。

分解后的胆碱在Na+协同下运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发生能提高动物的适应能力B .该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乙酰胆碱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D .神经毒气与该酶结合可扰乱心肌信息传递解析: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C5.右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感受器产生感觉B .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中枢单方向传导'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 .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解析:感受器不能产生感觉;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答案:C6 .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刺滋—0_©------------- <0-(IIi扎 ------ : ----------------: 』_______________ D.解析: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所以,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电流刺激时,神经冲动同时向相反的两方向传导,但只有向轴突一端传导的冲动,可经过突触,继续将冲动传递下去,向神经元树突一端传导的冲动,在到达端点时,就停止传导而消失。

答案:D7.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a端是传入神经,c端是传出神经,刺激a 点,兴奋由a经b传向c, c处有电位变化。

答案:A8.(2018长春模拟)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

钾离子的外流与Na*转运载体抑制剂无关。

答案:A9.(2018深圳模拟)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

以下关于电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B .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 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C .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D .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可使细胞内 ADP 的含量增加 解析:由题干信息 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和 带电离子可通过 通道传递电信号”可知: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进行传递时不需要将电 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而是以电信号的形式直接通过电突触进行传 递,所以传递速度较快,且神经递质阻断剂不能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 突触的传递。

又因两侧膜的对称性,故离子可双向移动,即神经冲动 可通过电突触双向传递。

答案:C10. 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 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B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C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 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在突 触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 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 在拔牙时感觉不到疼痛,原因是疼痛的 信号没有经过大脑,否则就应该有疼痛的感觉,或者是大脑被麻痹, 但这是局部麻醉,不是全身麻醉,显然不会麻痹大脑,所以只能是痛 觉信号+皆十 卜十★十十十十没有传入大脑。

答案:C11.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对它们参与的相关调节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甲图中1 —2—3和乙图中①—②—③都有ATP的水解B .甲图如果是突触小体,3 一定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如乙图中①—②的变化C.如果甲图是胰岛B细胞,则3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D .血液中适当浓度的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解析:细胞的分泌活动和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都要消耗能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都是兴奋性递质;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转化为肝糖原;一定浓度的CO2可以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答案:B12.(2018汕头模拟)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 + BC = 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 .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析: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后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③中的神经递质通过外排作用释放到②中。

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5分)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涂片,图甲是他看到的一个视野。

请回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中该同学看到的主要是神经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中还能看到三个突触,它们的突触后膜是__________ 。

(2)图乙为该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一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 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①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②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 _______ ,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

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化学基团与Ach受体相似。

因此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___ 。

解析:(1)图甲中观察到的是神经元细胞的胞体和树突,图中突触后膜是胞体膜和树突膜。

(2)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

若某种药物可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则会使下一神经元细胞或肌细胞持续兴奋。

答案:(1)胞体和树突胞体膜和树突膜⑵①内正外负肌细胞持续兴奋②抗体自身免疫14. (18分)(2018朝阳模拟)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_ 内,以防止被细胞质基质内其他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__ 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 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功能。

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和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 __________ 性的神经递质。

⑵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含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