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水果电池探究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果电池探究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果电池探究课》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1. 【活动课题的由来】
在鲁科版⾼⼀化学2 必修第2 章第3 节《化学反应的利⽤》⼀节学习了原电池。
那么,学⽣如何使⽤⽣活中常见的材料做成⼀个效果较好的
⽔果电池呢?所制作的⽔果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怎样写?正负极如何
判断?不知道两电极是什么材料⼜该如何判断呢?影响⽔果电池的电流的
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影响⽔果电池的电压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依据新课
程的理念,设计成了实验探究活动课。
⽤⽣活中的材料进⾏实验探究,既
能引起学⽣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的探究意识,从⽽促进学⽣核⼼化学素养,也加强了化学与⽣活的联系。
2. 【教学⽬标】
(1) 巩固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
(2) 认识影响⽔果电池产⽣电流⼤⼩的因素;
(3) 形成多⾓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4) 加强化学与⽣活的联系;
(5) 通过学习活动,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和初步研究问题的⽅法;
(6) 通过教师和学⽣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1
上⼀页下⼀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1化学反应的利用》3课时教案设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一. 本节教材分析(一) 教材特点在前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
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原子、分子的水平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
老教材把“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两个知识点,分开来讲,两者知识跨度较大,前后联系不太紧密。
实际上人们研究化学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或得到新的物质),二是研究物质变化时伴随的能量改变。
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新教材就突出了这一点,把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放到一起来讲,使学生懂得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从两个视角来关注化学反应,从而为认识化学反应和应用化学反应奠定基础。
(二) 知识框架知识点一:化学键与物质的形成知识点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奠定学生对物质形成的理论基础。
2、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讲清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不能说成是“结合力”。
2、通过电解水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的介绍,搞清共价键的形成原因和存在情况。
3、关于离子键的形成,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1)成键的主要原因——得失电子(2)成键的微——阴、阳离子(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当静电吸引与静电排斥达到平衡时形成离子键4、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变,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保能等社会热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高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号【要求】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课前预习案】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以Cu-Zn- H2SO4原电池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由于_____活泼,容易_____电子,锌原子失去电子被______成Zn2+进入溶液,锌片的质量减小,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溶液中的______从铜片得到电子而被______形成氢原子, 氢原子再结合成氢气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电极反应式:负极: Zn -2e- = Zn2+正极: 2H++2e-=H2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______离子移向正极, ______离子移向负极。
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注:负极必须能与电解质溶液的粒子发生反应二.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1)负极——失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是负极本身失电子)(2)正极——得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是溶液中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或正极本身得电子)(3)总反应式(即电池反应)= 正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例1.一原电池如右图所示:试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正极:负极:总式:FeCl3溶液4、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的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内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移向原电池负极。
高中化学反应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应用领域及相关实际例子;
2. 掌握化学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原理;
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化学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原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各种化学反应的应用实例,并准备相关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并做好实验前的安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并让他们思考化学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胃酸与胃壁中的碱性食物中和。
2. 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和防锈涂料中的应用。
3. 分析置换反应在金属冶炼和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选择一个化学反应应用示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反应产物并分析其应用原理。
四、总结讨论(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选择一个化学反应应用,撰写小论文,说明其原理及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同时,也启发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深入思考,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化学反应的方向示范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目标1、结合学过的化学反应实例,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和熵变的意义。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解释化学反应的方向,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焓变和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综合判据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活中很对自然现象,如高山流水、熟透的苹果落地,其势能减少,状态趋向于稳定,能量趋向于最低,扑克、玩具散落时,“乱七八糟”,混乱度趋向于最大。
其实化学反应也有类似现象,如室温下,冰块会融化;铁器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燃烧等。
,这些化学变化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它们都有内能变化或混乱度的变化。
那么,它们的变化过程又有哪些规律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一些探讨。
冰块融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新知讲解】【阅读理解】阅读教材p41、42的内容。
一、用焓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交流讨论】1.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你知道这些反应能自发进行的主要原因吗?它们有何共同特点?C3H8(g) + 5O2(g) = 3CO2(g) + 4H2O(l) △H = -2217.5kJ·mol-12Na(s) + Cl2(g) = 2NaCl(s) △H = -822 kJ·mol-14Fe(s) + 3O2(g) = Fe2O3(s) △H = -1648.4 kJ·mol-1H2(g) + F2(g) = 2HF(g) △H = -546.6 kJ·mol-12.从能量角度分析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发进行?【分析1】共同特点:△H < 0 即放热反应【分析2】放热反应使体系能量降低,能量越低越稳定△H < 0 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讲解】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体系能量降低)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教学分析:本科时主要学习化学能的利用,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的转化。
其中化学们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工作的原理)是重点;化学能与光能的转化是属于介绍的内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侧重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对化学能与能源问题的知识都有了初步的一定的了解,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仍有难度,是本节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初步解释身边的一些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实例;2.掌握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对常见的实用电池有初步了解。
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实验,分析,推理的方法,直观形象地介绍抽象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插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学好知识,回报社会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例实验探究讨论与讲述。
教学用品:铜片锌片导线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电流表原电池器。
媒体使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阅读教材交流研讨的内容,说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从而引入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二.化学能为人类提供能源——原电池1.概念: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演示:铜锌原电池,发现灯泡亮了,说明有了电流。
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其工作原理。
2.原电池原理:(1)电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电流方向:电子方向:从负极到正极(外部),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内部)。
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外部),从负极到正极(内部)。
(3)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两个电极反应,从而发生电子转移,产生电流。
探究:观察原电池示意图设计实验探究其形成条件。
利用所给的药品和仪器指导探究,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师生总结。
3.原电池形成条件:板书:(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要有电解质溶液,(3)要形成闭合回路,(4)要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3、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化学反应的利用——原电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选自鲁科版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所以这部分学习内容要充分尊重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化学学习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成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一个水果电池来引入原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创设教学情境。
本节课教师应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努力做好师生互动,增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主体部分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动画模拟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成果展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工作原理,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所在。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初步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二学习将会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所以本节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的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又能用此原理去解释很多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问题,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由于本校这届学生的生源较差,学习能力一般,本班学生虽有一定化学学习热情,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上高一的学生此前从来没有接触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没有一些相应的知识储备,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条件以及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的书写等相对比较陌生,可能在学习原电池装置上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困难。
化学:2..3《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教案(鲁科版必修2)
高一化学学案第三节化学反应地利用第一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一【目标要求】1.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地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2.总结常见气体地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二【学习过程】1.氯气地实验室制法<1)反应地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稀盐酸与MnO2作用不能制取Cl2.<2)制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生装置:(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5)净化装置:用_______________除去______,再用_____干燥.<6)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_____吸收多余地Cl2,防止污染空气.<7)实验装置图:对于这套制取气体地装置,一定要认识各仪器并准确叫出名称,还要明确各装置地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2.氯气地工业制法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地方法制氯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制备气体综述<1)气体发生装置地类型设计原则: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生地水蒸气在管品冷凝后倒流而引下反应、要正确使用分液漏斗<2)净化与干燥装置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地状态及条件常见气体干燥剂地选择实例:O<3)收集装置设计原则: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气处理对于有毒、有害地气体必须用适当地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地物质.如尾气Cl2、SO2、H2S、Br2<蒸气)等可用___________吸收;尾气CO气体可用___________将它转化为_______气体.HCl、NH3可用____吸收,三【例题及练习】例题1 自主填写课本p48页活动探究三制备物质地反应原理.例题2.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地是①高锰酸钾热分解 2KMnO4K2MnO4+MnO2+ O2↑②硝酸铵热分解 2NH4NO3 4H2O+2N2↑+ O2↑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2H2O2 2H2O +O2↑④二氧化氮热分解 2NO2 2NO+ O2↑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③④例题3.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作用制氯气地反应中,作为还原剂地HCl 和参加反应地HCl物质地量之比是 [ ]A.1∶1 B.2∶1C.1∶2 D.任意比例题4、使0.15mo l MnO2与过量地12mol·L-1地浓盐酸反应,使50mL 12mol·L-1地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两者产生地氯气相比<其他条件相同)<).A.一样多 B.前者较后者多 C.后者较前者多 D.无法比较例题5、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地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地方向和数目.<2)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或水),其作用是.<3)C处盛放地试剂__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 .<4)E处盛有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5)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处酒精灯.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氯气的制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化学反的特点是什么有新物质生成,人们利用这些反应,来制备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用途的新物质,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评价与概括】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规律有了哪些了解?我们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了这些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既有物质的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你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有哪些应用?概括学生发言,展示各种图片(可由网上下载)。
指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被应用在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上,能量的变化被应用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点评】重在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
肯定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作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认识人们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以及能量的转化。
本节课先来探究有关新物质的制备。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讲述】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中大多含有氯元素,如次氯酸盐和二氧化氯等,它们都可以由氯气和其它物质反应制得,那么,氯气又是如何制备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氯气的制备为例来学习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思考】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做同步训练相关题目。
【讲述】反应②是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石时,把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生成,产生的就是氯气。
至今,实验室中仍用这种方法制取氯气。
反应③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氯气的方法之一。
【板书】反应原理:MnO2+4HCl =MnCl2+Cl2↑+2H2O△ 【过渡】确定了反应原理和药品,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
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精品篇)
B.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流方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
3、下列装置中哪个可以构成原电池?不能的请说出理由。
积极做答
进一步加强原理的理解
二形成条件
【引导】根据以上题目总结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板书】
前提条件: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
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思考,分析
交流,回答问题,
通过交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一、现象及原理
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2++H2
二、形成条件
前提条件: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ຫໍສະໝຸດ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视频】能源危机
【讲述】能源危机不仅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危机,而化学正在为新能源的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
课题鲁科版必修2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
教学
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
2.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初步养成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3)(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为线索,以学生掌握本节的重难点为目标,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认识化学在物质制备方面的作用。
下面我给大家讲的是第一课时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的化学,导入本节的新课多媒体展示抗病毒药物达菲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新型药物的组成和结构,介绍达菲的研发过程,以氯气为例学习物质的制备。
这样做克服了传统复习枯燥乏味的缺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二)新课讲解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让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角度分析教材“活动探究”部分给出的两个反应,分析其异同之处。
这样做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又使学生学习了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氯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氨气时所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示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得出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取上遵循的一般原则。
进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组装成制取氯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示范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一般方法。
3、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为: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设计实验过程应符合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
4、依据各小组提供的器材和选取的制备原理,组装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由于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突破:(1)板书设计详细(2)以前面学习的内容为生长点,运用迁移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留出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提问,咨询,消化。
⑷学习完该部分之后辅助一定量练习,以便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
4、化学前沿——分子设计与新物质的合成媒体演示药物、防晒霜等物质相应图片。
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影响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计算方法
3.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图解表达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理解
2. 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3. 学生讲台及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平时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怎样的?
2.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影响。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讲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2.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实验中的热量变化。
四、梳理总结(10分钟)
1.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2. 强调热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及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理解。
2.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相关概念及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2. 铁路工人经常 用利用铝热剂来 焊接铁轨,你能 解释其中的原因 吗?
1、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
即热饭盒的原理:
金属镁在铁粉的存在的条件下与水反应,放 出热量。 ●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铝与铁的氧化物反应时释放出大量 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成铁水,冷 却之后就可以焊接钢轨。
即热饭盒能加热食物,铝热剂能焊接钢轨, 都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 释放出来,被人们所利用。
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1.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化学能变化通常表现为热 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生活中的电池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普通干电池 1860年 雷克兰士
氢氧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为多孔镍)
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车
气体收集装置
思考:根据制氯气的性质,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气体收集 装置?
A 向上排空气法
B 排饱和食盐水法
C
思考
如何检验氯气的生成?
答: 1.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色、态、味) 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4. 浓氨水(白烟)。
实验的尾气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吗?若不能,应 该用什么样的装置处理尾气? 尾气处理
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流方向
e
(负极) Zn
H2 Cu (正极)
e
e-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
→ Zn2+ → H+
第三节__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
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 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物质变化的实质:
旧化学键断裂 新化学键形成
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硅芯片和计算机
现代化学------神州”五号隔热层和航天员穿的航天服,是用一种 特殊材料制成的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Cl2实验室制法: 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整体装置图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Cl2实验室制法
饱和食 盐水
浓硫酸
集气瓶
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讨论
1.为什么不能加强热?
答: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若加强热会使氯气 中有大量的氯化氢杂质,另外也降低了HCl的利用 率。
碱石灰
向下排空 气法
棉花团
CO2
O2
总结升华
固体+液体, 不加热
固体+固 体,加热
饱和碳酸 氢钠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向上排空气 向上排空气
法
法,排水法
看原料状态 反应条件 选择装置
有无杂质,是否 影响实验
根据所制气体 的物理性质
所制气体是否污 染环境,是否有害
小结: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该考 虑到以下因素:
钻木取火 :
人类接触到化学现象
化学反应的应用
物质 变化
制备新物质
能量 变化
提供能源
如何利用化学反 应制备新物质
如何将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案例:氯气 的制备
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节化学反应利用优秀教案
化学反应地利用【课标要求】1、了解常见气体地制备方法.2、了解原电池地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能举例说明化学能和电能地转化关系及其应用.【2009年考纲】1、掌握常见气体地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了解原电池地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地种类及其工作原理.【教材内容展现】1、从化学反应地用途之一是制备物质出发,以氯气地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掌握氯气地制备、收集和尾气处理方法,总结曾经学过地常见物质地制备方法.2、以“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为主题,引导学生掌握原电池地工作原理.【知识框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一节理论知识地实际应用,主要从化学反应地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层面介绍了化学反应地用途.其中第一节课主要通过演示实验,着重介绍氯气地实验室制法.要求从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等层面去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地有关知识.对氯气地工业制法,只简单地介绍了反应原理,具体地工艺流程则放在选修教材中学习,减轻了学生地负担.结合氧化还原地知识,比较氯气地实验室制法与氯气地工业制法在本质上地相同点,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质制备地原理.教材注意新旧知识地联系,结合以前学过地氢气、二氧化、生铁、硫酸、硝酸地实验室制法或工业制法,将知识归类整合,做到温故而知新.氯气有毒,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教学建议】1、在第一部分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提供素材地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备氢气、二氧化碳、氨气时所用地制备装置和收集方法,从而归纳出如何根据原料状态、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根据气体地性质确定收集方法和是否需要尾气吸收装置等.2、在第二部分中,原电池地工作原理是本主题地核心活动,而化学电源地教学要求比较低,其深入探讨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生活”进行,此处不宜做过多探讨.化学反应地利用第1课时【学案设计】【课前预习作业】【阅读与思考】20世纪40~50年代,人们用高纯度地人工制备地化合物代替黏土制得了“先进陶瓷”,使其具有不同于普通砖瓦地优异性能;70年代后,一些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地陶瓷复合材料相继出现,材料结构进一步完善,性能进一步提高,适用范围扩展到航空领域、军事领域等.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地需要,丰富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地物质世界,目前人工合成地物质已超过3500万种,且其数量仍在以每年合成几百万种新物质地速度继续增长着.那么,一种新物质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出来地呢?【问题组】1、你已学过哪些物质地制备?2、在制备时有些什么要注意地?【总结规律】1、根据物质地性质,选择科学合理地实验原理;2、根据原理选择合适地仪器和药品;3、根据实验地特点,设计安全可靠地实验装置.4、如果是工业生产,还需考虑原料地用量、价格以及设备地承受能力等;实验室中制备物质还要考虑切实可行和简单易行.【活动•探究】1、分析以下四个制取氯气地反应原理: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地角度分析,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认为哪个反应原理适合工业生产,哪些反应原理可以用在实验室中?①②③④2、根据以下信息,选择哪些实验仪器组装成制取氯气地发生和收集装置较为合适?【演示实验】连接制取氯气地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及尾气处理装置,制取氯气.(如图所示,在烧瓶里加入少量地二氧化锰粉末,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密度为1.19g/cm 3地浓盐酸,缓缓加热,使反应加速进行.观察实验现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多余地氯气用氢氧化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2KMnO 4+16HCl(浓) =2MnCl 2+2KCl+8Cl 2↑+5H 2O 2NaCl +2H 2O =2NaOH+H 2↑+Cl 2↑ 通电 △ 4HCl+O 2= 2H 2O+2Cl 2↑ CuCl 2钠溶液吸收)【总结规律】体会物质制备地一般思路:根据物质地性质选择适当地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设计实验过程应符合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阅读理解】教材49页地“化学前沿——分子设计与新物质地合成”.【总结】研究物质地性质、制备物质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本节我们以氯气制备为例探究了新物质地合成,认识了化学反应在新物质制备方面地应用价值.人类对化学反应地利于还突出地表现在能量地利用上,下节课我们将要探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地相互转化.【巩固练习】1、实验室用KMnO4制氧气,为除去粘附在试管壁上地MnO2,可用试剂()A.汽油B.水C.稀盐酸D.浓盐酸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地方法是()A.用干燥地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D.用湿润地淀粉碘化钾试纸3、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g地浓盐酸与足量地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地氯气()A.①比②多B.②比①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地是()A.氯气和水反应:Cl2+H2O 2H++Cl-+Cl-+ClO-B.二氧化锰和盐酸制氯气:MnO2+4H++2Cl- Mn2++Cl2↑+2H2O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l2+2OH- Cl-+ClO-+H2OD.漂白粉和盐酸:Ca(ClO)2+2HCl Ca2++2Cl-+2HClO5、下图是某学生设计地制取氯气地装置,找出装置中有地错误:(1);(2);(3);(4);(5).(有几处填几处)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地装置图,根据要求填空回答.(1)A烧瓶中发生反应地化学方程是(2)集气瓶B中导气管需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地原因是,如何认定集气瓶已收集满氯气?.(3)C装置地作用是,C装置中地反应离子方程式(4)集气瓶B中地氯气中气中混有地杂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要制得纯净干燥地氯气,可采取地措施是.【学案设计】第二课时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交流研讨】观察书本50页图2-3-7“即热饭盒”地结构示意图,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问题组】1 撤去底部隔板几分钟后,饭菜为什么就变热了?2 用铝热剂焊接钢轨地原因是什么?3 你所知道地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小结: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热能,人们还可以利用电池将 能转化为 能.【实验探究】实验中用地电解质溶液均为稀硫酸现象: 现象: 现象:方程式:Cu 能与H 2SO 4反应生成H 2? 结论:【问题组】1 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尝试解释这些现象地原因.2 标明电子地流动方向和溶液中阴阳离子地移动方向.3根据氧化还原地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地情况.归纳结论:1 原电池就是将 能转化为 能地装置.2 原电池根据两极活泼性地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_.正极:通常是活泼性较弱地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电子流____(填“出”或“入”)地一极,电极上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负极:通常是活泼性较强地金属,电子流_____(填“出”或“入”)地一极,电极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3 Cu 片 正极反应Zn 片 负极反应4 电子流动方向5 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交流·研讨】问题:如下图装置,是否构成了原电池呢?如何改进?分析总结:构成原电池地条件是:123【知识拓展】1原电池地应用(1)判断金属地活动性顺序:一般来说,极即电子流地金属电极活泼性强.(2 )防止金属腐蚀:将活泼性地金属镀在被保护金属表面(3)设计原电池.根据下式所表示地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地原电池装置.Zn(s)+Fe2+(aq)=Zn2+(aq)+Fe(s)(1)画出此原电池地装置简图(2)写出两个电极上地电极反应2介绍常见地化学电源和化学能地利用指导学生阅读书本51-52页地内容,交流讨论:(1)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地区别(2)试举例说出你所知道化学电源.如,废旧电池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正确使用呢?(3)化学能地利用还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地能量之间地转化,在你地周围有哪些化学能转化成其他能量地事例?3 研究性学习课题:介绍一种常见地化学电源(如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等方面)要求:分组研究,组内成员选择电池种类不同:每位同学将自己搜集地文字、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制作成PPT文档在我校研究性学习课堂中展示.【知识应用】1下列关于原电池地叙述中正确地是()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地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地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地金属构成2 在如图所示地装置中,a地金属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地各种叙述不正确地是()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酸性变弱B.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流向从a极到b极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反馈练习】1 人造地球卫星用到地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地电极反应为:Zn + 2OH-–2e–=ZnO + H2O,Ag2O + H2O + 2e–=2Ag + 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2 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地有()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地描述不正确地是()A.铜锌组成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地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4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地活动顺序由大到小为()A.a>b>c>dB.a>c>d>bC.c>a>b>dD.b>d>c>a5下列各组电极均用导线相连分别插入对应溶质地溶液中,其中不能组成原电池地是()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GMs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菏泽市教学能手评选教案(刘俊兰)2015-4- 20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
第二部分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认识的双重任务。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
二.教学目标(第2课时)(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活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利用“追根寻源”、“资料在线”等拓展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 P50-52 “交流·研讨”与活动探究;2、书写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类型?3、收集身边的废旧电池,思考生活、生产中能量的来源及利用。
(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暖贴、西红柿等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五步三查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氯气,请书写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工业制法),并分析其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也可以向外提供能量,现在我们感知化学反应的神奇力量:演示镁条的燃烧、水果电池,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板书】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在课前独学的基础上,进行对学和群学,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质疑纠错,确定大展示人员,完成的小组及时反馈给老师,然后我们要进行班内大展示,展示人员声音要洪亮清晰,姿态要大方得体。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条件探究:要先设计实验,再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检查学案,基本内容大多完成的很好。
现在开始教师巡视,关注各小组的展示状态,掌握学情,及时点拨,汇总问题,特别关注各组在班内大展内容好现在我们进行大展示能量组:(交流研讨一)化学反应为什么会伴有能量变化?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哪些形式的能量?【投影】多种形式的能量热能专家:“交流·研讨”对教材50页的分析和整理。
【评述】即热饭盒的原理:1molMg(24.30g)和水混合产生的热量足可以把1L水从室温加热到100℃。
焊接钢轨是铝与铁的氧化物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成铁水。
即热饭盒能加热食物,铝热剂能焊接钢轨,都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被人们所利用。
板书: 1、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思考讨论】1.哪类化学反应可以将存储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实例?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热能利用率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预测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前景。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存储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哪种形式的能量?通过什么装置转化的?【点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合理的方案。
【过渡】化学能不仅可以转变成热能,人们还可以转化成电能。
电池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存储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展示】展示学生收集的废旧电池。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来认识化学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活动探究】P50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演示实验】图2-3-8。
将铜片、锌片插入稀硫酸中,然后用导线将铜片、锌片连接起来,并接入一支电流表,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现象】锌片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分析】铜片质量未变化,锌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观察、思考】2.根据图2-3-9请尝试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现象【质疑】请尝试用氧化还原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媒体演示】动画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中,当把铜片和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锌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中,锌片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可见,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讲述】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如锌片),电极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如铜片),H+在正极上被还原。
在铜锌原电池中,负极自身被氧化,而正极作为载体,溶液中的离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板书】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⑴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
电子沿导线流向铜片画图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失电极名称:电电子流向:氧化反应子还原反应电流方向:(负极)锌片铜片(正极)离子移动方向锌片:Zn-2e- = Zn2+ (氧化反应)铜片:2H+ +2e- = H↑(还原反应) SO42- H+2交流研讨让学生指出所收集的废旧电池的正负极。
【问题讨论】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但是在原电池中,铜片参加反应吗?那么铜片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其他金属或导体代替吗?稀硫酸可以用硫酸铜溶液代替吗?酒精可以吗?小结:当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时,由于锌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强于铜的,当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时,锌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锌片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形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从而会产生电流。
不仅铜,任何与锌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都能形成原电池,还可以用导电的碳棒(石墨)来替代铜片,作为原电池的正极。
【引申】原电池装置中气体从铜片上放出,也说明了,原电池的反应比一般的化学反应速率快。
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锌片、铜片、铝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等)实验一1.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小结:1.必须自发、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波性不同的两极3.两极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4.形成闭合回路【点评】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关于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此处不做过深要求。
【过渡】这种原电池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实际应用的电池的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比它要复杂得多。
【交流研讨】观察所收集的电池的外观,初步分析电池的类型、用途,交流结果。
学生板书:⑵电池的分类。
干电池(一次电池):日常使用的锌锰电池蓄电池(二次滇池):汽车用的铅蓄电池、手机用的镍氢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用于航天、军事领域。
教材图2-3-10、图2-3-11。
【媒体投影】各种各样的电池。
图2-3-10、11。
【介绍、投影】⑵电池的分类①干电池(一次电池):日常使用的锌锰电池②蓄电池(二次滇池):汽车用的铅蓄电池、手机用的镍氢电池、锂电池③燃料电池:用于航天、军事领域。
教材图2-3-10、图2-3-11。
【点评】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电池是一种能源,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本节内容。
【阅读理解】教材52页第二段:化学能与光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板书】3、化学能与光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讲述】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化学能与光能的相互转化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光化学电池、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渡】化学能以多种途径进行着转化,并直接参与到整个自然界的能量循环之中。
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也是由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在能源问题备受瞩目的今天,化学科学将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思考】教材52页“资料在线”:合理利用化学能源、太阳能利用的前景、安全利用能源。
图2-3-13、图2-3-14。
【讲述】人们不仅利用化学反应制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提供赖以生存的能量,还利用化学反应开发了各种分析技术来确定各种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测定物质有关组分的含量等。
例如,在农业生产和研究中,人们需要了解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以做到合理施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目的;在病理诊断化验、药品质量鉴定、环境监测等领域,也都需要利用化学反应对样品进行分析。
投影【总结】这两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氯气的制取”,学会了制取新物质的一般思路;通过探究“原电池的原理”,认识了化学能与电能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吃、穿、用、行无不紧紧地依赖着化学科学。
人们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它们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来解决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
其实,人们在利用化学反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实质的认识。
【概括、整合】(学生完成)1、面临纷繁复杂的化学反应,为了研究和应用的方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分类2、 反应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⑴在实验室里和工业上各是利用什么化学反应来制备氯气的?你还能举出实验室里和工业上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的实例吗?⑵怎样证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或光能之间能发生相互转化? 利用化学反应中温度的变化,电流计和光敏计的测定等方法。
⑶根据你对化学反应的规律、实质及应用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以上有关化学反应的图示。
如:总结中使用的图示,可以再丰富。
【点评】通过两课时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价值。
【达标测试】1、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C .在外电路,电子流出正极D .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3、下列叙述是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 .由铜锌作为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 .电子沿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化学反应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反应有些反应 为可逆反应有些反应为 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 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 mol电子通过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物质的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化学能与光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SO4溶液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不正确5.在盛有稀H2的是( )A.负极附近的SO2-4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H+浓度降低逸出D.铜片中有H2【作业】1、本节教材习题(2、4 ) 2、本章内容自我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