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有一篇著名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老师节选了一段。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对汪老的印象。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生:汪曾祺是一个开放、不拘小节的人。

师:换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就是“没大没小”,随和亲切。他不仅人如此亲切自然,富有情趣,他的文章也呈现这个特点。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极有韵味,极富情致。

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师: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端午风俗

师:文章大家已经预习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生1:一共有七种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看来作者童年生活是很有趣的。这位同学给大家列举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七种风俗,大家同意吗?

生2:应该是八种,还有挂“鸭蛋络子”,在文章第4段。

师:这位同学读书读得认真。整体感知文章时,一定要顾及全篇,因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八种风俗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哪种?

生3:挂“鸭蛋络子”。

师:对,玩得不亦乐乎。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的第4—6段

三、“品味”鸭蛋

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可以把感受写到课本的空白处。

(生自读,圈点勾画。师巡视。)

师:我发现咱班多数同学读书认真,批注充分。也有一部分同学只画不写,是不是觉得阅读有难度?不要紧,阅读想要有收获,可以用两种方式,一是反复品味把玩,尤其是经典作品,值得一读再读。二是交流碰撞,通过我们的碰撞,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认识变得深入丰厚,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下面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5自然段,“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孩子玩得很尽兴,我能感受到汪曾祺怀念小时候的情感。

师:有没有让你们联想起什么?

生2: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朋友滚铁环的情景。

生3:我想起了小时候逮蛐蛐的事。到晚上我会把表定到十点钟,那时候蛐蛐最多了。到楼下的草地里逮蛐蛐,我挺怕黑的,但一想到蛐蛐就什么也不怕了。而且,夏天晚上我要听不到蛐蛐的叫声就睡不着觉。(众生笑。)师:你的童年也有很多趣事啊。这是汪老童年的趣事勾连起来的我们的联想。我们还要再沉入到文字中。

生1:我找的是文章第4段,“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从这一段中,我感觉到那里的孩子都对鸭蛋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把鸭蛋当成儿时的玩伴。描写鸭蛋的样子说有的蠢有的秀气,用生动幽默的文笔写出了孩子的稚嫩可爱。

师:这位同学品读细致。我们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觉得这段文字写得有趣,就摘了下来,并且稍作改动,同学们评一评我改得好不好。

(课件展示。)

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看似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

(生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生2:我觉得读原文好像在和一位有趣的老人谈话。屏幕上的这一段就显得很枯燥,没有感情,没有读的欲望。

师:原文一问一答,像隔壁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摆龙门阵,唠家常。你们同桌两个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亲切感。

(两名同学合作朗读,一问一答。)

生3:我继续补充。“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让人感觉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对话,从中透出一位慈祥的老人对自己家乡的自豪骄傲。就好像有人说:“你

们家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老人就自豪地说:“我们有,我们有。”流露出的是一种浓浓的乡情。还有下面的“蠢”和“秀气”,可以让我们想到鸭蛋的形状是圆圆的,很可爱,我认为这里的“蠢”是贬词褒用。“秀气”把鸭蛋拟人化了,给它们生灵活气,很令人向往。“难看”和“漂亮”太直白了,一点也没有生气。

师:说得太精彩了,充满灵气。“蠢”一词用得生动,该怎样解释

生(众):笨、傻。

师:智商低啊,难道鸭蛋还有智商高低之分吗?

生4:读完这段文字后,感觉不像是在写鸭蛋,而是在写人,就像一个小伙子在挑媳妇一样,精挑细选,十分有趣。而且要挑最好的

(众生笑。)

师:那挑漂亮的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挑秀气的?

生4:秀气让人感觉更贤惠美丽,所以一定要挑这个,别人抢都不行。

(众生笑。)

师: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哪是挑鸭蛋啊,原来是挑媳妇啊!

(众生笑。)

生5:我还想补充,第一句说“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在“有”字后面用了一个感叹号,说明当时用的语气是非常坚定的,从这儿可以体会出作者非常热爱思念自己的家乡。下面的“漂亮”、“难看”只是在写事物的外形,而“蠢”、“秀气”两个词赋予了鸭蛋性格,“蠢”不仅说明脑子笨,有时候还表现一个人老实,也有夸奖的意思,让人感觉更生动。

(众生鼓掌。)

师:太棒了。你们的灵气敏锐让人大开眼界。读书就应该做到如此,在“第一印象”基础之上,反复把玩文字,再通过我们的碰撞,使浅表的单薄认识变得深入丰厚。

师:同学们猜猜,汪老写这篇文章时有多大年纪了?

生(众):60多岁。

师:哦,我可看不出来这文章出自一位老人之手。

生6:我知道汪曾祺大器晚成,是个像老顽童一样的人。

师:是啊,这哪是个古稀老人,分明是个孩子嘛!或许,只有对童年依恋、充满童心的人才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纯的感情吧

(师板书:怀想童年。)

师:汪老是散文大家,语言自然、朴实、亲切。但他写作特别讲究用词的准确、独特。他说过,语言的独特不在于用别人不用的词,而在于他能赋予别人也用的词所想不到的意蕴。一个“蠢”,一个“秀气”,在他的笔下有了化腐朽为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