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与超高层框架芯筒结构中刚性加强层的布置对侧移控制作用的研究
带加强层框架_芯筒结构的优化研究_朱杰江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Jour nal o f Nanjing Architectural and第 3 期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Sum No.58文章编号:1003-711X(2001)03-0026-06带加强层框架—芯筒结构的优化研究朱杰江1, 宋 健1, 王 颖1, 江 蓓2( 1.上海大学,上海200072;2.机电部第四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200072) 摘 要:根据能量原理建立了带加强层框架—芯筒结构的分段连续化模型,对此模型应用Rit z法得到了房屋顶点侧移,从而得到加强层最佳位置和加强层的合理数量。
在连续化模型中考虑了普通楼层梁的影响,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此类结构的受力特性,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 键 词:加强层;刚臂;连续化方法;变分原理;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T U9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功能多样化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带加强层框架—芯筒结构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设计此类结构的关键是刚臂层沿房屋竖向的道数以及位置。
将优化方法应用到此类结构设计中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80年代初,加拿大人B.S.Smith教授提出了均匀加强层结构的近似分析方法[1],用变形协调方法(即加强层位置处芯筒的转角与对应的加强层相同)得出了内力、位移解析解,通过位移函数求导,可得出加强层的最优位置,再通过不同数量的加强层房屋顶点侧移比较,得出加强层最佳数量。
该法简单实用,概念清晰,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考虑楼层梁的影响以及房屋沿高度方向的刚度变化。
1985年英国人 A.Coull教授研究了加强层刚度变化的情况[2],给出了加强层刚度变化时加强层最佳位置的变化曲线。
Rueuberg等人分析了芯筒墙截面变化时结构顶点侧移的变化情况,他们同样也忽略了楼层梁的影响。
同济大学袁兴隆采用分段连续化方法对加强层体系的高层建筑进行了分析[3],考虑了楼层梁的影响,并假定楼层梁的反弯点在跨中,刚臂与柱铰接。
浅析高层伸臂内筒-外框结构体系加强层的结构设计
压力 拉力c I 压 力 拉力c I 压 力 &2c
主要 由核 心 筒 承 担 。 同 时 , 臂 也 带 来 一 些 不 利 影 伸
响, 它使 内力 沿 高度发 生 突变 , 内力 突变 不利 于抗 震 ,
尤其 对柱 子不 利 , 伸臂 刚度 越大 , 内力 突变 愈大 ; 伸臂 刚度 与 柱 子 伸 臂 刚 度 相 差 愈 大 , 愈 容 易 形 成 薄 则
需要 向上 。结 构设 计 时 , 可综合 如 下 : 当设 置一 道 ① 加强 层伸 臂 时 , 强层 的最佳 优 化位 置 为在 底部 固定 加 端 以上 ( . O . 7 H 高度 之 间 。② 当设 置二 道加 O 6 ~O 6 )
强层 伸臂 时 , 效果 优于 一道 伸臂 , 移会 更小 , 果其 侧 如 中一 道设 置在 0 7 以上 ( .H 也可 在顶 层 ) 则 另 一道 设 ,
的 具 体 措施 , 同类 工 程 具 有 参 考 价 值 。 对 关 键 词 : 强层 { 加 刚度 { 移 } 位 内力 中图 分 类 号 : TU9 3 1 7.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5 8 (0 7O 5 30 1 7 —7 1 20 40 5 —2 J
弱层 。
2 伸 臂 结 构 的特 性
近 似分析 表 明 , 有效 减小 结构 侧 向位 移 的优化 最
位置 并不 能 同时最 大 减小 核心筒 体 的基 底 弯矩 , 为减
小筒 体 的的基 底 弯矩 , 强 层应 尽 量 靠 近 基 础 ; 如 加 而
果为 了得 到最 小 的位 移 , 加强 层 刚度 愈 小 , 位 置 越 其
1 刚臂 的作 用 与 工作 机 理
加强层设置对框筒结构水平位移影响分析论文
加强层的设置对框筒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分析【摘要】当前带加强层框筒结构体系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设置加强层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结合实践,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有无加强层情况的框筒结构的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以期得出加强层设置的最优方案,为相关工程做借鉴。
【关键词】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加强层;位移当前,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带加强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用加强层来提高框筒结构体系抗推能力的概念,最早由barbacki提出,并于1962年应用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幢47层的钢结构大楼[1]。
在我国,加强层首先用于超高层钢结构,以提高抗侧刚度,改善内支撑框架的受力状况。
近年来,开始用于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且日趋广泛。
下面,笔者结合实践,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有无加强层情况的框筒结构的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以期得出加强层设置的最优方案,为相关工程做借鉴。
1.加强层的作用机理分析所谓加强层,是在高层建筑中某几个部位从核心筒或剪力墙伸出并与外框柱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构件[2]。
加强层的设置,能增强核心筒与外框架的共同作用。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核心筒弯矩显著降低,结构抗侧刚度增大,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减少。
加强层增强了结构刚度,降低了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并减小核心筒弯矩,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节省投资。
下面,笔者主要从无加强层情况、设置一道加强层情况、设置两道加强层情况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1.1 无加强层情况框筒结构中,核心筒侧边至外柱的距离一般为8~14m,因使用要求,核心筒与外柱间横梁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横梁的抗弯刚度较小,特别是扁梁或平板结构对核心筒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因弯曲变形而发生的横截面倾斜转动,基本上不能起制约作用。
除框架与核心筒形成的并联体对核心筒的侧移起一定的约束作用外,框架柱并不能对核心筒的竖向拉、压变形产生影响,框架柱也不会因核心筒弯曲而产生轴向变形。
高层抗震问题解答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要求。
简单规则均匀对称1.双向布置:剪力墙布置成T 型、L 型、I 型等。
2.上下连续:贯穿全高、避免刚度突变。
使结构刚度连续而且变化均匀.3.左右对称:可减少结构的扭转。
4.避免错洞:洞口宜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联肢墙.5.剪力墙间距不能过大。
联肢墙中系数k 的意义与对墙肢弯矩的影响:系数k 体现的整体弯矩和局部弯矩的相对大小 k =1时,墙肢弯矩完全是整体弯矩。
k =0时,墙肢弯矩完全是局部弯矩(两个独立的墙肢)。
k 的值与:荷载分布形式,高度,整体系数α有关剪力滞后效应,危害措施:框筒中,翼缘框架个柱轴力分布不均匀,角柱的轴力大,而中部柱的轴力小于平均值。
减小了框筒的空间作用,降低抗侧力能力。
密柱深梁、束筒、加强层 简述房屋建筑平面不规则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在设计中应如何避免上述不规则结构? 平面不规则包括扭转不规则、楼板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不规则包括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和楼层承载力突变。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限制建筑物的长宽比,立面的外挑和内收以及限制竖向刚度的变化来避免不规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双重抗侧力体系:1、剪力墙为第一道,框架为第二道。
2、小震时,结构弹性,剪力墙主要受力。
3、中震或大震时,连梁出现塑性铰。
剪力墙刚度降低,变形增加,荷载重新分配到框架中,发挥第二道防线作用。
4、剪力墙的连梁还起到耗能的作用加强层作用:1、减少结构侧移(增加结构刚度)2、芯筒和柱的变形均匀 3、增加框架柱的轴力 4、减少芯筒弯矩剪力墙整体系数a 是如何影响墙肢内力分布与侧移的。
剪力墙的整体系数a :是表示连梁与墙肢相对刚度的一个参数,a 越大,则连梁相对于墙肢的刚度越大。
a 越大,墙的刚度越大,位称越小,连梁剪力越大,剪力最大的位置向下移;墙肢轴力也随着a 的增大而增大;a 越大,墙肢弯矩越小。
剪力墙墙肢剪力调整是如何进行的:强剪弱弯调整的公式为:w vw V V η= 左端为底部加强部位墙肢的剪力设计值,w V 右端为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最不利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墙肢剪力放大系数,(一、二、三、四级分别为1.6,1.4,1.2,1.0)。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05 筒体结构体系与布置
筒体结构类型及受力特点
筒体结构类型
包括核心筒、外框筒和束筒等。核心筒由电梯间、楼梯间和卫生间等竖向交通和服务设施组成,外框 筒由密柱、深梁和薄板组成,束筒则由多个外框筒和核心筒组合而成。
受力特点
筒体结构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作用。其中,核心筒作为主要抗 侧力构件,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外框筒则通过楼板与核心筒连接,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荷载。
筒体结构整体稳定的措施
包括静力法、动力法和有限元法等。 其中,有限元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 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是目前应用最 广泛的方法之一。
主要针对结构的侧移、扭转和失稳等 问题进行分析。侧移分析主要考察结 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扭 转分析则关注结构在不对称荷载作用 下的扭转效应;失稳分析则主要针对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估,以防止 结构发生失稳破坏。
框支剪力墙结构
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剪 力墙,以提高结构的整体 性和抗侧刚度,常用于底 部大空间的高层建筑。
筒中筒结构
由外部的密柱深梁框架和 内部的核心筒组成,形成 内外两个抗侧力体系,具 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
结构布置方案对比与评估
力学性能对比
从承载能力、抗侧刚度、 延性等方面对不同结构布 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包括加强核心筒和外框筒之间的连接 、设置伸臂桁架和腰桁架等加强层、 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等高性能材 料、优化结构布置等。这些措施能够 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 能力。
06 结构布置实例分析
典型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方案介绍
01
02
03
框架-核心筒结构
由外围的框架柱和内部的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 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承 载能力。
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工作性能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TU9 3 1 7 .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0 6 ( 0 8 0 —1 40 1 0 —3 6 2 0 ) 30 3 —5
S r c u a a y i fFr me c r b t u t r t t e g he e o e t u t r lAn l s s o a - o e Tu e S r c u e wih S r n t n d St r y
1 加 强 层 的 工 作 机 理
在 水平 力作 用下 , 体 的抗 侧 刚度远 大于框 架 , 简 因此大 部分 的水 平 剪 力 由简体 来 分 担. 由水平 力 作
用 产生 的倾 覆 弯矩 主 要 由以下 几 部 分来 分 担 : 核 ①
筒超 高层 结构 体系 , 由于 核 心筒 体 的抗 侧 刚度 远 大 于外 框架 的抗侧 刚 度 , 而使 水 平 剪 力 中 的绝 大 部 从 分 由简体 来承 担 , 置 加 强层 后 加 强 了核心 筒 和外 设
第 2 0卷 第 3期 20 0 8年 9月
甘 肃 科 学 学 报
J u n 1 f n uS i c s o r a o s ce e Ga n
Vo . 0 NO 3 12 .
S p 2 0 e . 0 8
带 加 强层 的框 架—— 核心 筒 结构 工 作 性 能分 析
Ab t a t s r c : Th r c a im ffa — o e t b t u t r t t e g h n d s o e sd s u s d S v r e wo k me h n s o r me c r u e s r c u ewi s r n t e e t r y i i c s e . e e — h a i e e ts r c u a ra g m e t f t e sr n t e e t r y r o a e . Th t u t r e i d h ld f r n t u t r la r n e n s o h t e g h n d so e s a e c mp r d f e s r c u e p ro ,t e l wso ip a e n n n e n l o c f h s k n fs r c u e a e s u i d o es g e to sa em a ef r a f s l c me t d i t r a r eo i i d o t u t r r t d e .S m u g s i n r d o d a f t
加强层和楼层梁对框_筒结构侧移的影响_张仲先
第34卷 第9期2006年 9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J.Huazhong U niv.o f Sci.&T ech.(N ature Science Edition )Vo l.34No.9 Se p. 2006收稿日期:2006-03-17.作者简介:张仲先(1964-),男,教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430074).E -mail :zzx027@hotmail.co m加强层和楼层梁对框-筒结构侧移的影响张仲先1 周春圣1 张 杰1 韩 琴2(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深圳市赤晓组合房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49)摘要:为弥补设置加强层的高层框架-筒体结构简化的结构力学分析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同时考虑普通楼层梁和加强层作用、由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顶部加强框架-筒体结构侧移曲线解析表达式.结合算例,分析了普通楼层梁、加强层对结构侧移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定量说明了普通楼层梁对结构侧移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探讨了设置加强层减小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侧移的同时,尽量降低由此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因素影响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对加强层与内芯筒、普通楼层梁与内芯筒的相对线刚度取值提出建议,可供同类结构设计时参考.关 键 词:框架-筒体结构;侧移;加强层;普通楼层梁;加强层系数;楼层系数中图分类号:T U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512(2006)09-0100-04Effect of strengthened stories and floor beams on the sideway of frame -tube structureZhang Zhongx ian 1 Zhou Chunsheng 1 Zhang J ie 1 H an Qin2(1Colleg 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 echanics ,H uazhong Unive 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2Shenzhen Chixiao Co mpo nent H ouse Limited Co mpany ,Shenzhen 518049,Guangdong China )A bstract :Simplified structural mechanics model can analyze frame -tube the structure w ith strength -ened sto ries partly.The analy tic ex pression fo r the sidew ay curve o f top -streng thened frame -tube structures ,conside ring the influence o f flo or beam s and strengthened stories on the sidew ay o f thestructure ,w as derived by using the minim um potential energy principle.It w as analyzed that how flo or beam s and strengthened sto ries effect the sidew ay of the structure from so me practical ex am ples.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sho w tha t the influence of floo r beam s o n the sidesw ay can not be ig no red in the designs.So me structural design metho ds w ere investigated to reduce unfav orable factors caused by the streng thened sto ries w ho se desig ns conside r the precautions against earthquake.Recom mended relative stiffness v alues of the streng thened story to core w all and the flo or beam to core w all are giv -en ,g iving reference to desig ners in their preliminary structure desig n.Key words :frame -tube structure ;sidesw ay ;streng thened sto ry ;floo r beam s ;streng thened sto ryindex ;floo r beam s index 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荷载引起的结构侧移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因此设计有效的抗侧力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框架-筒体结构的抗侧刚度主要由内芯筒提供,由于受使用要求与平面布置的影响,在高度较大的高层结构中其抗侧刚度往往显得较小,这使得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框架-筒体结构会出现抗侧刚度不足、芯筒底部弯矩过大、设计实现困难等问题[1].在框架-筒体结构中设置加强层能发掘和利用外排柱的整体抗弯能力,是一个有效提高抗侧刚度、改善结构受力的途径.此外合理设置加强层同时也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结构造价,技术效益及经济效益DOI 牶牨牥牣牨牫牪牬牭牤j 牣hust 牣牪牥牥牰牣牥牴牣牥牫牪十分明显[2].对设置加强层的高层框架-筒体结构的传统分析方法是利用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求解,且假设外框柱仅能承受轴向拉压作用,忽略外柱的抗弯抗剪及普通楼层梁的作用[3].本文在考虑普通楼层梁对抗侧刚度的贡献,同时计入加强层梁、芯筒、普通楼层梁、外框柱的剪切应变及外柱的抗弯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顶部设置加强层的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主要参数对结构侧移控制指标的影响,为详细了解框架-筒体结构在设置加强层后的工作性能提供了方便.1 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侧移计算方法 结构处于弹性阶段时叠加原理是成立的,近似地认为设置多道加强层的高层框-筒可分解为由多个加强区段所组成,对顶部设置加强层的单个加强区段进行研究是对设置多道加强层框架-筒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顶部设置加强层的加图1 顶部加强结构计算模型强区段的分析模型、坐标及相关参数详见图1,其中E A b (E I b ),E A c (E I c ),E A 1(EI 1)和E A f (E I f )分别表示加强层、核心筒、普通楼层梁、翼缘框架的轴向(弯曲)刚度,H 为加强区段结构总高度.相关研究[4,5]表明,在任意侧向荷载f (x )作用下的侧移曲线解析形式为 y =c 1+c 2x +c 3sh (mx )+c 4ch (mx )+c 5sh (nx )+c 6ch (nx )+y *,(1)式中:y *为高次微分方程2φy (6)-2ωy (4)+2μy ″+f (x )=0的一个特解;m ,n 和c i (i =1,2, (6)为根据结构几何、力学特征惟一确定的结构参数并按文献[5]进行求解.据此即可确定顶部加强的框架-筒体结构在任意侧向荷载f (x )作用下的侧移曲线y ,进而可以定量分析各结构参数对结构顶部侧移的影响规律和程度.2 影响因素不同组合的分析2.1 影响因素的组合方法为研究加强层和普通楼层梁对框架-筒体结构侧移的影响,可将此两影响因素进行组合并分析不同组合时框架-筒体结构的侧移.易知,两个因素共有以下几种组合:a .同时考虑加强层和普通楼层梁对结构抗侧刚度的贡献,此组合模型与顶部设置加强层的高层框架-筒体结构实际的受力模型相符.b .只考虑普通楼层梁的影响.此时的分析模型近似于不设置加强层的普通框架-筒体结构,此组合的分析结果能充分说明普通楼层梁对结构抗侧刚度的贡献.c .只考虑加强层大梁的影响.此时的分析模型与传统的基于结构力学分析方法的简化模型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该组合能够考虑外柱对刚度的贡献.d .不考虑加强层和普通楼层梁对结构抗侧刚度的贡献,此时结构的抗侧刚度主要由内芯筒和外框柱提供.e .在组合d 的前提下,忽略外框柱对抗测刚度的贡献,即在侧向荷载作用下,高层框架-筒体结构类似于一竖向悬臂构件,其抗侧刚度主要由内芯筒提供.在图1所示坐标系下,只考虑内芯筒的刚度,将竖向悬臂构件的材料力学模型作为组合e 进行分析以供对比.根据材料力学[6]相关原理可知,在均布荷载(集度为q )和倒三角形荷载(最大集度为q )作用下的侧移曲线可分别表示为 y =qx 2(x 2+6H 2-4H x )/(24EI c ) (x ∈[0,H ]),(2) y =qx 2(x 3-10H 2x +20H 3)/(120EI c H ) (x ∈[0,H ]).(3)2.2 算例分析为定性定量说明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和程度,取图2所示简化结构进行分析.单个加强区段30层,层高3.9m ,外框柱截面均为800mm ×800mm ,普通楼层梁300mm ×700m m ,内筒壁厚度300mm ,加强层实腹大梁600m m ×39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取均布、倒三角形分布面荷载集度最大值为1.0kN /m 2,简化成平面结构后线荷载最大集度为27kN /m ,分别计算并绘制出结构在考虑不同因素组合时的侧移曲线,如图3所示;计算出不同因素组合时结构顶部的最大侧移y H ,如表1所示.表1中δ为将d 组合最大101 第9期 张仲先等:加强层和楼层梁对框-筒结构侧移的影响 (a )标准平面 (b )加强层平面图2 简化分析结构平面布置侧移折算为100时的相对侧移百分比.图3 结构不同组合的侧移曲线表1 结构不同组合时的顶部最大侧移(mm )荷载形式因素组合abcde均布y H /mm δ/%37.6830.3247.6538.3463.2050.85124.28100127.36102.48倒三角y H /mm δ/%26.9229.5434.5837.9445.3249.7391.1410093.30102.37 能量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般会比实际值偏大,由于该原因及d 组合计入了外框柱的抗弯刚度使得d 组合的抗侧刚度比竖向悬臂模型稍大.由图3可以看出,在设置加强层的两个组合a 和c 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设置加强层的效果,即发掘外柱轴力形成的拉压力偶、限制内芯筒的转动以抵抗外荷载产生的弯矩,整体变形呈现明显的剪切型而在不设置加强层的组合中此现象均不明显.此外,普通楼层梁与设置加强层方法一样能大幅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结构顶部最大侧移,两者的影响程度相差不大.考虑普通楼层梁能使顶点侧移在只考虑加强层的分析结果基础上再降低20%,这说明普通楼层梁的影响不容忽略,这与文献[7]所得结论相同.本算例的计算结果还表明,普通楼层梁甚至比加强层大梁的效果更为明显.为减小设置加强层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影响,可采取设置较大刚度普通楼层梁的方法予以改善,同时能够大幅提高结构抗侧刚度.3 普通楼层梁及加强层对侧移的影响分析3.1 普通楼层梁影响分析前面的分析显示普通楼层梁对高层框架-筒体结构的抗侧刚度的贡献是很大的.为分析设置加强层的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中普通楼层梁对抗侧刚度的影响规律,可在加强层刚度相对固定的基础上改变普通楼层梁的刚度以观察结构抗侧刚度的变化.为此,定义加强层系数r 、楼层系数s ,分别表示加强层梁线刚度、楼层梁总线刚度与核心筒线刚度之比,即r =[I b /(B +L )]/(I c /H ),s =[I 1H /(hL )]/(I c /H )在加强层系数r ,s 及r 依次取为s ,0.1,0.2,0.3和0.4五种情况时,绘制出楼层系数与结构顶部最大侧移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图4 结构顶点侧移y H 与楼层系数s 关系曲线从图4中可以看出:结构顶部最大侧移y H随着楼层系数s 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当s >0.05时y H 减小速度放缓;加强层系数r 越大,y H 随s 的增大而减小的速度越小,当r >0.30时y H 随r 的增大变化不大;s 一定时y H 随着r 的增大而减小,但当s 在0.03以上增大r 时对减小y H 的效果不大.3.2 加强层梁影响分析为分析设置加强层的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中加强层梁对抗侧刚度的影响规律,在楼层系数s 依次为0,0.02,0.04,0.06和0.08等五种不同情况时,绘制出加强层系数r 与结构顶部最大侧移y H 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y H 随着r 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当r 大于0.5时y H 减小速度放缓;s 越大,y H 随r 的增大而减小的速度越小,当s 在0.03以上增大r 时y H 变化非常小;r 固定时增大s 能明显减小y H ,减小速度随s 的增大而减小.10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图5 结构顶点侧移y H与加强层系数r关系曲线4 讨论由以上定性定量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a.框筒结构考虑普通楼层梁的影响时结构顶部最大侧移显著减小,对本文的简化结构来说其减幅约60%,结构抗侧刚度增大明显.b.不考虑普通楼层梁的影响时设置加强层大梁能显著减小高层框架-筒体结构顶部最大侧移,对本文的简化结构来说其减幅约49%,结构抗侧刚度增大明显.c.考虑普通楼层梁会降低加强层的减小结构顶部最大侧移、增大结构抗侧刚度的效果;楼层系数越大则设置加强层的效果越小;当楼层系数达到一定水平时增大加强层系数结构顶部最大侧移变化不大.d.设置加强层梁会降低普通楼层梁对减小结构顶部侧移、增大结构抗侧刚度的效果;加强层系数越大则增大楼层系数以减小结构顶部侧移的效果越小;当加强层系数达到一定水平时增大楼层系数结构顶部最大侧移变化不大;为减小由设置加强层导致的竖向刚度突变,应设置有限刚度的加强层,这与文献[8]的结论相同.e.通过设置适当刚度的加强层与适当刚度的普通楼层梁,可使加强层刚度与楼层梁刚度匹配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减小结构顶部最大侧移的效果,同时能较大程度减小设置加强层所引起的刚度突变,这对增大结构抗侧刚度而同时降低由此导致的抗震不利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1]易方民,高小旺,王 巍,等.水平加强层在超高层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科学,2001,17(1):15-20.[2]袁兴隆.高层建筑加强层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5,24(2):28-33.[3]Smith B,S tandford Coull A.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M].陈 瑜,龚炳年,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4]周春圣,张仲先,夏 凯,等.顶部设置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应变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3):86-88.[5]张仲先,周春圣,夏 凯,等.顶部设置加强层的框-筒结构侧移分析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4):52-55.[6]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M].3版.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7]朱杰江,宋 健,王 颖,等.带加强层框架-芯筒结构的优化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3): 26-31.[8]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03第9期 张仲先等:加强层和楼层梁对框-筒结构侧移的影响 。
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要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要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随之发展起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成为建筑业建筑的主要方向。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体积增大,结构更加复杂,因此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
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研究,对高层及超高层的建筑结构制作步骤及安装步骤,各个环节施工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进行分析,完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与功能。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引言: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类型与功能的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的更加多样化,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一、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筒体结构是高层建筑一种有效的抗侧力结构,也是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
然而,筒体结构固有的剪力滞后效应削弱了它的抗推刚度和水平承载力,严重影响筒体结构体系的效能,作为对策,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采用密柱深梁的外框筒,形成筒中筒结构;(2)用钢柱及刚性圈梁提高框筒的抗推能力;(3)在外框筒加斜撑;(4)采用成束筒结构;(5)采用圈形外框筒结构。
这些措施对于提高结构的抗侧力都是有效的,但也带来一些间题。
世界贸易中心的用钢量是最高的:对于高度为20Om左右的超高层建筑,我国工程师通常会首先选择钢筋砼筒中筒结构。
因其侧向刚度好,水平位移小,在我国的工程实践较多,但其缺点是耗用的结构材料多,结构面积大,密柱深梁给使用带来不便。
在筒中筒结构中加刚臂和刚性圈梁,可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减少外框筒的剪力滞后,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在核芯筒-框架结构中加刚臂及刚性圈梁,可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使外圈框架柱更多地参加整体抗推,从而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根据我国的工程实践经验,高层筒体结构设置顶部和中部两道刚性层后,可以减少侧移10%~15%。
在外框筒加斜撑是比较好的做法:美国芝加哥市汉考克大厦沿建筑物的立面加了五道X 型支撑,外排框筒的柱距增大到15.24m,结构的用钢量也比较低。
加强层的设置对超高层框简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
翼缘离 中和轴 的距 离要 大 , 在外 柱 中产生 较大
拉 压 应 力 , 的 轴 向刚 度 又 很 大 , 小 的 轴 向变 柱 较
形就会在柱 中产生很 大的轴 向拉 ( ) , 压 力 因此 ,
设 置 刚性 加 强 层 后 就 会 使 加 强 层 下 面 的 外 柱 的 轴 向拉 ( ) 增 大 许 多 , 强 层 上 下 外 柱 的 压 压 力 加 力差 ( 即加 强层 端 部 剪 力 ) 对 结 构 形 成 了一 个 就
结构模 型( 本文 的基本模 型是 以西安 市某 大厦 为背 景 , 体结 构 3 主 7层 , 塔楼 2层 , 下 2层 ; 构 总高度 地 结 188 5 . 0m。下部采用桩筏基础。在这个模型基础上 稍作 改动, 其 中的第 4层、7层、7层做 成加 强层 , 将 1 3 产
生 7个新模 型) 。并用 有限元软件分析 了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 的顶点位 移和最大层 间位移 , 并根 据理 论
曲 变形 非 常 小 , 以 有 效 地 从 剪 力 墙 向外 框 柱 可
1 加 强 层 对 控 制 结 构 水 平 位 移 的 受 力
分 析
在 水 平 荷 载 作 用 下 , 超 ) 层 框 架一 核 心 ( 高
筒结 构 的 内筒 和外 框 架 共 同 承 担 水 平 剪 力 。但 由于简 体 的抗 侧 刚 度 远 大 于 框 架 , 因此 大 量 的
传 递 竖 向剪 力 , 迫 外 柱 与 剪 力 墙 趋 向按 平 截 强 面假 定 的方 式 共 同 工 作 , 免 了 竖 向 剪 力 墙 和 避
水平剪力 由简体来承担 。而结 构水平荷载产 生
的弯 矩则 由 以下 三种 力 矩 来 平 衡 : 1 混 凝 土 内 ()
带刚性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带刚性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刚性加强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本文首先介绍了刚臂的形式、种类和构成,然后详细介绍了带刚性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关键词:刚性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中,当筒体稀柱框架结构高宽比较大(>6)、筒体高宽比较大时(>12),常在设备层、避难层设置整层高的刚度较大的从核心筒体外伸的斜腹杆衍架、直腹杆空腹析架、实体梁等,简称刚臂,将核心筒体和周边框架柱连接起来,以进一步发挥周边框架柱的轴向刚度作用,吸收更多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弯矩,从而达到进一步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以既满足建筑平画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结构的位移、强度、稳定、延性的要求。
这时设备层的避难层同时又成为结构的刚性加强层,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称作带刚性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1 刚臂的形式、种类和构成刚臂按其材料划分,可分为钢,钢混凝土组合,钢筋混凝土三类。
钢结构的刚臂—般由斜腹杆桁架构成宜与钢结构的核心筒钢支撑或钢框架以及周边钢框架枝铰接相连。
钢混凝土组合的刚臂,型钢外包混凝土组合时,宜与型钢外包混凝土的核心筒、周边框架柱刚按相连;钢管内填混凝土组合时,宜与钢管内填汉凝土混凝土的周边框架住、核心筒铰接相连。
钢筋混凝土的刚臂一般宜与钢筋混凝土的核心筒、周边框架性刚接相连。
这主要是从材料、构造的施工方便可行性考虑的。
刚臂按其组成形式来看,可有斜腹杆铰接、刚接桁架,直腹杆刚接空腹桁架、实体梁(开洞或不开洞)、铰接交叉、k形、△形等支撑体系。
刚臂的形式、种类、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主体结构的材料、形式,建筑、设备的功能需要,刚臂结构的受力、延性、刚度要求等。
2 刚性加强层结构的设计要点1、刚性加强层结构的刚度匹配刚性加强层结构的研究表明,刚臂、框架柱与筒体之间的刚度匹配极其重要。
刚臂线刚度一般均小于筒体线刚度,研究表明,当刚臂与筒体的线刚度之比β1=0.1~0.3时,随着刚臂刚度增加,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十分明显,且在β10.3时达最大;当β1<0.1时刚臂过弱,作用极微;当β1>0.3后,整体结构抗侧刚度增加不多。
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发布时间:2022-11-30T09:15:52.724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8月15期作者:邹异武[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建筑物的建设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高度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也都变得越来越复杂。
邹异武广东汉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建筑物的建设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高度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也都变得越来越复杂。
随着城市发展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住户的安全,对建筑物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将钢结构应用到我国高程建筑施工中,给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局面,在进行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从概念设计到结构制作和施工安装的全过程都要格外的重视。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创新,不断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标准,提高钢结构应用的质量和功能。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问题;应对策略 1、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具有与一般的建筑结构不同的特点,它同时承受着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其中水平荷载是由外界的风力所产生的,垂直荷载是由于建筑物高度所引起的,此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抗震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低层建筑结构受到的水平荷载比较小,垂荷载也比较小。
但是,在高层建筑中,外界地震和外界风力会对高层建筑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并且是对高层建筑荷载的主要因素。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位移较快的增长。
但是,高层建筑过大的侧移不仅会影响人的舒适度,还会对建筑物的使用产生影响,此外,过大的侧移还会损害建筑物的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
有鉴于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侧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建筑物不会影响人的舒适度,不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因此,可以说,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其核心是抗侧力结构的设计。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水平加强层的作用机理与设计要点分析
它水平构件 大数十倍 . 故有的文献也称水平加强层为水平刚性层 , 叉由于它是从核・ 筒或核心剪 力墙伸 出的 , 所以有的文献也称其 为水平伸臂
科技信息
。 划 与设计0
S IN E&T C N L YIF MA I N CE C E H O OG OR TO N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水平加强层的 作用机理与设计要点分析
沈 华 ( 宁夏 建筑设计 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宁夏
银 川 7 0 0 ) 5 0 1
【 要】 摘 加强层是在 高层建筑 中的某一个或 某几个部位 , 通常是利 用技术层( 设备层 , 避难层) 设置刚度较 大的水平外伸构件 加强核心筒和
பைடு நூலகம்构 件
【 关键词】 水平加强层 ; 空间刚度; 整体性 ; 抗侧 刚度 ; 刚度突变; 薄弱层 ; 延性屈服 ; 强柱弱 梁; 强剪弱弯
为使带加强层 的高层矬筑结构受力合理 . 存效地发挥加 强层抗侧 作用 . 水平外fJ l l 构件( 刚臂)外周框架柱 、 心筒三者的刚度匹配极 、 核 在高层 、 超高层矬筑结构 没计 r , f 水平位移是关键 的控制 因素。 1 当 重要 刚臂线刚度一股都小于筒体线刚度 . 但框架柱 的整体抗侧刚度 商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抗侧 力刚度不能满足没 汁要求时 . 可考虑沿竖向 则 一 般 比较 接 近 和 大 于 筒 体 刚度 . 利用处筑没符层 、 避难层空问 , 设置适宦的水平f1 l臂构件 , f 构成带加强 32 加 强层 位 置 和 数 的 合 理 . 层 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的设置 呵使用边框架柱有效地发挥作 用 , 为较有效地发挥加强层抗侧作 用. 同时适应建筑 消防避难层布置 增大结构抗侧刚度 . 是风荷载作用下减小高层处筑侧向位移的一种有 的需要 . 加强层布置的数量及最悻位置宜为: 和置 1 个加强层 时 . 件 最 效地方法: 在地震作用下 . 仙 加强层 的没置使结构 刚度产生 突变 . 其必 位置在 06 . H附 近: 布置 2个加强层 时. 最佳 置在 顶层 和 05 .H附近; 然导致结构内力突变以及整体结构传 力途径 的改变 . 从而使结 构的破 布置多个加强层时 . 宵沿竖向从顶层 向下均匀 置 , 一般而 苦, 刚性 坏较容易集巾在加强层 附近 . 形成薄弱层 . 使结构的损坏机制难 以呈 加 强层 数 量 不 宜 超 过 6个 F宵在 两 个 主轴 向 都 设 置刚 度 较 大 的 水 I . 现 “ 柱弱 梁 ” “ 剪 弱 弯 “ 延 性屈 服 机制 强 和 强 的 平外仲构件 33 加 强 层 的结 构 要 合 理 . 1 加 强 层 的三 种 典 型 类型 在建筑结构平面尺寸决定后 . 加强层对结构顶点位移的影n 向主要 1l 仲 臂 取 决 于 加 强 层 的 刚度 和外 柱 的抗 托 刚 度 . 强 层 的 刚度 越 大 . 核 心 .加 对 11 l I 臂都 置在结构 的内部 . 横跨在外框架 和核心筒之间 , 在平面 筒 的约束越大 . 所起 的效果越好 . 因一 般加强层的刚度与一般水平构 上, 仲臂 置要对称 ,f 要与内筒 的剪 力墙对齐 . fj l 臂 以便剪力墙承受仲 件 相 比是很 大 的 . 强 层 大 多 圾 一 层 高 实 腹 梁用 得 较 多 . 有用 桁 架 加 也 臂传来的大弯矩。沿高度应考虑 置在有效 的楼层 与伸臂相连的外 或 开 洞 深 粱 的 刚臂 注 意 与 核 心 筒 的 转 角 1点 、 节 点 直接 相 连 , , 丁 避 柱 往往 是 受轴 力很 大 的 柱 子 . 些 结 构 采 用 了断 面很 大 的 少 最 柱 子 抵 免刚臂与核 心筒的非转角 点丰 连 . 有 H 而形成 刚臂与筒壁丁宁柏接 这 抗倾覆力矩及 力 . 用边在 没置一些小断面柱子只承受少撤楼板传来 样可 以允分发挥加强层水 平外仲构件 的刚度 作用 ,使之传力 接 n r 的荷裁 . 它们 n起到抗扭的作用 , 靠. 保证核心筒结构的强度和延性 . 1 环 向构 件 . 2 3 结 构 分 析 要 准 确 . 4 环向构件是指沿结构外围框架枷置周边环带构件 . 它们的作用一 高层竖 向主体结构除了承受 m霞力荷载引起 的譬向荷载外 , 还会 是加强结构外 『 目的蠖向构 件的联系 . 加强 结构的整体性 . 即在结构 身 承受 I风荷载等水平荷载引起 力 I I 弯矩和轴力 这样的结果使主体 上 加 上一 道 “ ”如 果 结 构 很 高 . n 加 两道 或 道 “ ” 是 l 它 结构 在 竖 向 的 应 力 水 平 不 完 全 一 致 . 起 山混 凝 土 徐 变 、 缩 等 非 筘 , 也 r 箍 。 h于 引 收 们的刚度很大. , 也口 以协调用嗣喏向构件 的变形 . 减小竖 向变形差 . 使 荷 载 效 应 而 产 生 的 差 异 . 接 的水 平 构件 就 必 须 参 与 协 调 工 作 , 差 相 使 向 构件 受 力 均匀 异变形减少 . 同时承受附加内力 结构分析计算时应该全面分析这 1 腰桁架和帽桁架 . 3 面的影 响. 在认清这 方面产生的原 后 , 结合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模 …于内筒和外柱的疑向应力不』 、 i 温度差别 、 _ I J = 徐变差别等 , 常常导 拟分析 . 正确把握结构实际受力状况 . 做好 加强层 的没汁汁算工作 , 致内件竖向变形不同. 、 .内 外构件 的嗲向变形羞使楼盖大梁产生变形 和棚应应力 . 如果变形引起的应 力较大 , 会减小它们承受使用荷载 、 地 4 加 强 层 的数 量 与 结 构型 式 震作用的能 , 甚至较早 出现 裂缝 设置刚度很大的桁架 或大梁 .1 n 以 『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 .一舣 设置 道或 i道加强层即 n , 姒 j r 当 限制 内、 外竖 向变形 , 从而减小楼盖梁的变形 一股 在高层建筑高度较 加 强 层 超过 乏道 以后 .增设 的 加 强层 对 高层 矬 筑 的侧 移 影 响 不 显 著 大 时 . 需要 设置 限 制 内外 变 形 芹 的 桁 架 或 大 梁 , 果仅 仅 考 虑 减 小 就 如 建筑结构平面尺寸决定以后 . 加强层对结构顶点位移的影响主要取决 晕 荷载 、 J 温度徐变产生 的 向变形寿 , 3— O层的结 构中 , 在 04 一般在 于 加 强层 的刚 度 和 外 柱 的 抗 拉 刚度 加强 . 的 刚 度 越 大 . 核 心 筒 的 层 列 顶层 设置一道桁架效果最为 明显 。 称 为帽桁 架 , 当结构高度很大 . 也 约束越大 . 所起 的效 越好 . 阏一般加强层 的刚度 与一般 的水平构件 n 以M 时在 巾问 没置 . 其 为 腰 桁 架 . J 称 . 相比是很大的 . 加强层大多取一层 高, 实腹梁用得较多 , 也有用桁架或 开洞 深 梁 的 . 2 加 强层 的作 用 机 理
浅析高层建筑加强层的设置——以诺德金融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为例
d i 03 6 6i n 1 o 一8 5 . 1 . . 5 o 1 . 9 .s . 5 42 0 80 : 9 s 0 0 0 3
1 加 强 层 特 点
过 程 中严 格控 制 才 能确 保工 程 质量 。
参 考 文献 : f1 焦 国富. 泥 深 层 搅 拌 桩 技 术 在 软 基 处 理 中的 运 用f1 1 水 J. 安徽
站质 检 人 员记 录每 台 桩机 每 天 的水 泥 实 际消 耗 量 ,并 与材 料 人 员核 对 水泥 用量 是 否 符合 设 计要 求 。
( 严格 监 理 制度 , 监 理 工程 师批 准 , 机不 能 开工 。 4 ) 没有 桩
对 搅 拌 桩 地基 处 理 ,采 用 单 桩 复合 地 基 静 载试 验 对搅 拌 桩
7 搅 拌桩 质 量检 测
由于 设 置 了水 平 加 强层 , 成结 构 体 系 竖 向 刚度 突变 , 在 造 存
过岗前培训, 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 并挂牌上岗。 () 2 根据桩机密度, — 台桩机配备旁站质检员监视施工过程, 每3 5 监督施工队伍按施工工艺要求施工, 确保水泥剂符合设计要求。 ( 控制每台桩机的水泥用量, 台桩机建 立水泥用量台账 , 3 ) 每 经理部材料人 员每 天统计各桩 的材料发放量及水泥存放量 , 旁
12 加 强 层 的 缺 点 .
深 圳 市诺 德 金 融 中心 大 厦 位 于深 圳 市 中 心 区 ,由一 栋 4层 0 甲级 写 字楼 ( 两个 避 难 层 )一 栋 2 商 业 附 楼 和 4 地 下 室组 含 、 层 层 成 , 建 筑 面积 9 4 平方 米 , 总 019 写字 楼 屋 面结 构 高 度 128米 、 8. 0 停 机 坪结 构 高 度 13 0 ,0 3 1月 完 成 施 工 图设 计 ,0 5 1 9 . 米 20 年 O 2 20年 1 月竣 工 使用 。 结 构 的设 计 使用 年 限 为 5年 , 筑 结 构 安全 等 级 为二 级 , O 建 地 f搅 拌 钻 头小 于 50m 5 ) 3 m时停 用 , 及 时更 换 钻头 。 并
设置变刚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潘 法超 李 杰 刘 宏欣 , ,
(. 1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 上海 2 09 2 上海现代建 筑设 计有 限公 司, 00 2;. 上海 20 4 ) 00 1 摘要 : 针对框架. 心筒并设置加强层结构的特点 , 出变刚度加 强层的 结构形式 , 核 提 并对设置 等刚度加强层 和 变刚度加强层 2种伸臂形式的结构进行 弹性 地震反应分析及静 力弹 塑性 分析 , 对设置加 强层 结构的侧移 、 主
o ti g ryed smu tn o l whc a u r ne e s f t ft e sr cu e u d rrr at q a e u rg e il i la e usy, ih c n g a a te t aey o t tr n e a e e rh u k h h u
0 引 言
目前 带加 强层 框 架一 心 筒 结 构 体 系 在 实 际 核 工程 中有 越来越 多 的应用 , 由于加 强层 的存 在 , 但
c n a trgd o tig ri e e td i h sp p r T pe tu a ay i nd sai s o e n l ss o tn i u rg e spr s n e n t i a e . he s cr m n lssa ttcpu h— v ra ay i i a e c n u td frfa —u e sr cu e t o tnta d n n c n tn gd o t g e . e r s a c r o d ce o r me t b tu t r swi c nsa n o — o sa tr i u r g r Th e e r h h i i i i l b u rf ft e c n r cin,h n e n lfr e o i mb r , e p a tch n e O — sman y a o td it o o tu to t e it r a o c ft man me e s t lsi i g C s h he h c re c e ue c n o i o ft e s u t r s T e u t n i ae t a e sr cu ewi o c n u r n e s q n e a d p st n o t cu e . her s lsi d c t tt tu t r t n n—o — i h r h h h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的建设在城市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高层建筑除了满足城市空间利用率的提高需求外,还承担着建筑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的重要责任。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的研究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高度、荷载和地基等因素。
高度对于建筑结构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高度的增加会使得建筑的重心上移,这会增加建筑的倾覆风险。
荷载是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其中地震、风载和荷载应该被充分考虑到。
高层建筑在地震和风灾中面临的威胁往往超过普通建筑,因此其抗震性能的研究也至关重要。
另外,高层建筑的地基的选择和设计也会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目前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筒状结构和外壳结构。
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的典型结构,其结构由柱子和横梁组成。
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其刚性好,可以帮助减小建筑各部分的位移,从而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筒状结构是一种中空的结构体,其最内层由支撑骨架构成,外层则由玻璃或者混凝土包围。
筒状结构的优点是其形状与设计非常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空间利用率的需求。
最后一种结构形式是外壳结构,外壳结构类似于一个包裹高层建筑的外壳。
外壳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其维护成本低,且建筑的形状可以由高度和弯曲程度来定义。
三、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不仅威胁人们的安全,也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高层建筑特别容易遭受地震破坏的威胁,因此抗震性能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抗震性能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通过仿真研究、试验研究和整体设计优化等方法。
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与其结构设计和地基有关。
在结构设计方面,加强柱子的支撑能力以及加固梁和板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在地基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地形、地质等因素来选择最佳地基。
超高层核心筒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超高层核心筒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将核心筒结构控制体系的建立作为重点,包括点位的选择、布设形式,在满足核心筒结构控制的同时实现对外围钢结构的控制,保证了核心筒的施工精度与外框架钢结构安装精度相匹配。
关键词:超高层;核心筒;施工技术前言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土地利用率要求逐渐增高,因而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高层建筑更加注重水平荷载,核心筒结构发挥作用的关键点就在于其内筒与框架的联系,使内筒能够加强框架的工作性能,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一般在设备层或避难层设置整层楼高的伸臂,将外柱与内筒相连,以此保证二者的协同工作,增加框筒结构的侧向刚度,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
1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目前,钢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测量的主要方法是将核心筒和外框钢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分别进行测量控制,采用内控法,利用塔楼的控制网实现对核心筒的内控;采用外控法在已安装完毕后的钢柱上架设经纬仪,实现对外框架钢结构的控制;即使两者的平面及标高测量控制使用同一个基准控制网,仍然无法避免测量误差的累积[1],给核心筒结构和外框钢结构的衔接带来很大困难。
用于核心筒与外框钢柱衔接的连系钢梁往往过长或者过短,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对核心筒结构与外框钢结构分别进行测量控制时错误的使用了两个控制体系,而两个控制体系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误差,导致后序钢结构施工精度无法控制。
2工程概况深圳国际低碳城为国家八大低碳城试点之一,位于深圳东北门户、深莞惠交接处。
本项目用地面积24776.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022.36平方米,包含1栋A座43层办公,研发用房,高199.95m,研发用房面积5335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 21361平方米。
3技术原理根据工程所出现的问题,翻阅相关文献提出了钢管混凝土外框-钢支撑筒体桁架体系安装技术,主要包括:桁架厂内预拼装采用复杂节点卡具定位预拼装胎架,钢管混凝土柱牛腿连接的快速装拆抱箍柱临时支架体系,钢柱附牛腿桁架安装支架体系,桁架单元式整体吊装安装技术(设计位置辅助专向与临时固定调整装置、桁架节点单侧可调式后紧固连接技术),桁架安装定型化操作架采用抱箍固定于钢管柱技术,水平杆精确安装技术采用固定于钢管柱临时定位调整装置,伸臂桁架腹杆后装技术采用固定于钢柱与水平杆操作平台,无线监测技术采用多维度机器人监控桁架合龙时机精确确定4操作要点4.1钢管混凝土外框施工(1)在方钢管柱内设有加劲板,柱在与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的内隔板,内隔板四角应设透气孔,孔径为25mm,水平隔板下方柱身上应留置20mm透气孔。
高层建筑结构研究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研究论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并结合“ 科技研发中心”超高层全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及钢结构主要构件的翻样、下料、制作等各个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材料选用提供一些粗浅的意见。
对于支撑体系,消能减震装置不在此文内介绍。
关键词:超高层智能大楼节点域 MST组合梁一、概况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国外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883年最早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芝加哥拔地而起,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地价的上涨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研究日趋完善、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自重大,柱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率越来越大,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质疑;同时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或全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可说是同步前进。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建筑科技水平、材料工业水平和综合技术水平,也是建设部门财力雄厚的象征。
我国的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0年的历史,并在设计和施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已有我国自行编制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二、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体系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 东南科技研发中心,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 第4期应用力学学报V o l.14 N o.4 1997年12月CH INESE JOURNAL OF APPL IED M ECHAN I CS D ec.1997高层与超高层框架——芯筒结构中刚性加强层的布置对侧移控制作用的研究Ξ梅占馨 冯仲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 西安 710055)摘 要采用文献[1]构造的有旋转自由度的平台单元,建立起有刚性加强层的框架—芯筒结构计算模型,对刚性加强层在高层建筑结构控制侧移方面的作用进行较精确的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可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层与超高层结构;刚性加强层;框架—芯筒结构;侧移控制1 引 言用刚性加强层控制高层与超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高层与超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在适当的位置增加水平结构的刚度,可以加强芯筒与外柱之间的共同作用,从而减小结构侧移。
以往关于这类结构的计算一般将芯筒简化为悬臂梁,外柱简化为拉杆,并假定加强层的弯曲刚度无限大[2,3]。
这种简化模型显然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本文对此作出改进。
2 计算模型框架—芯筒结构中芯筒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本文将其简化为一片剪力墙,框架梁与外柱和剪力墙刚接;钢性加强层则简化为在该层中增设与外柱和剪力墙刚接的斜杆,如图1所示。
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图1所示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整体侧移和层间侧移进行分析。
单元按以下方式划分,剪力墙在每层之间划分为一个平面单元,框架梁和柱各划分为一个杆单元。
平面单元采用文献[1]构造的有旋转自由度的高精度平面单元。
该单元与具有三次位移模式的平面等参元具有相同的单元特征及精度,同时具有连续介质力学中关于旋转度的定义。
使用该单元既提高了数值分析的精度,同时又满足了框—墙结构分析中平面单元和杆单元连接结点的自由度协调。
Ξ冶金部有偿与资助基础理论研究基金项目来稿日期:1996212224图1 计算模型3 数值分析本文以24层和48层的框架—芯筒结构为例,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不同部位设置加强层后结构的整体侧移和层间侧移进行计算,数值结果绘成楼层—整体侧移曲线(a )和楼层—层间侧移曲线(b ),见图2~图10。
以铅垂坐标表示楼层,水平坐标表示侧移。
侧移均以无量纲形式表示:在计算整体侧移时,用未设加强层时结构的最大侧移值去除计算的侧移值;在计算层间侧移时,用未设加强层时的最大层间侧移去除计算的层间侧移值。
鉴于刚性加强层一般结合技术层设置,加强层的层高取标准层高的018倍,而底层则取标准层的112倍。
此外,在计算过程中,考虑外柱刚度随楼高而变化(按每6层柱宽减少100mm 计算),对48层结构同时考虑芯筒刚度随楼高而变化(按24层以上芯筒刚度减少1 6计算)。
图2绘出了24层建筑未设置加强层和设置一道(24层)、二道(24层和12层)、三道(24层、16层和8层)、四道(24层、18层、12层和6层)加强层,即建筑每隔24层、12层、8层和6层设置一道加强层时的侧移曲线,图3绘出了48层建筑未设置加强层和设置二道、四道、六道、八道加强层,亦即建筑每隔24层、12层、8层和6层设置一道加强层时的侧移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设置刚性加强层后结构的整体侧移和层间侧移都有明显减小;加强层的数量越多,侧移越小,但随着加强层数量的增加,加强层控制侧移作用在逐渐减弱,尤其对层间侧移作用减弱。
图4和图5分别绘出24层和48层在仅设置一道刚性加强层的前提下,将加强层设置在结构顶部(24层或48层)、上部(18层或36层)、中部(12层或24层)和下部(6层或12层)时结构侧移曲线的比较。
可以看出,从控制结构的最大侧移出发,一道加强层设置在结构中部或下部为好;但若在控制结构最大侧移的同时还要考虑控制层间侧移,则一道加强层应该设置在结构中部。
图6和图7绘出了结构设置两道加强层的情况,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两道加强层设置在结构的顶部和中部、顶部和下部以及上部和下部时的侧移曲线,顶部、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定义同一道加强层的情况。
当结构设置两道刚性加强层时,其位置以设置在结构上部和下部为好。
图2 侧移曲线的比较(24层) 1未设刚性层 2一道刚 图4 一道加强层时的侧移曲线(24层) 1顶部设刚性层性层 3二道刚性层 4三道刚性层 5四道刚性层2上部设刚性层 3中部设刚层 4下部设刚性层931第4期高层与超高层框架——芯筒结构中刚性加强层的布置对侧移控制作用的研究图3 侧移曲线的比较(48层) 1未设刚性层 2三道 图5 一道加强层时的侧移曲线(48层) 1顶部设刚性层刚性层 3四道刚性层 4六道刚性层 5八道刚性层2上部设刚性层 3中部设刚层 4下部设刚性层图6 两道加强层时的侧移曲线(24层) 1顶部、中部设 图8 加强层刚度变化的影响刚性层 2顶部、下部设刚性层 3上部、下部设刚性层图7 两道加强层时的侧移曲线(48层) 1顶部、中部设 图9 外柱刚度变化的影响刚性层 2顶部、下部设刚性层 3上部、下部设刚性层041应用力学学报第14卷 增加加强层的刚度对控制结构侧移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图8绘出了24层建筑在24层、16层和8层设置三道加强层时加强层刚度不同对侧移曲线的影响。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加强层斜杆与外柱抗弯刚度之比为14,1和4时的情况。
然而,增加外柱刚度对加强层控制结构侧移的作用明显有利。
图9绘出了具有三道加强层的24层建筑当外柱刚度变化时侧移曲线的比较。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了结构芯筒与外柱抗弯刚度之图10 均布荷载与倒三角形荷载的比较比为20、50和100时的情况。
图2~图9的数值计算过程中,水平荷载均为侧向均布荷载;当水平荷载为侧向倒三角形分布荷载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的侧移曲线没有明显改变。
图10绘出了24层建筑未设加强层和设有三道加强层,水平荷载为侧向均布荷载(实线)或侧向倒三角形分布荷载(虚线)时侧移曲线的比较。
可以看出,两种荷载作用下加强层的作用大体相当;从控制结构层间侧移的角度出发,在侧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加强层的控制作用稍好一些。
4 结 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框架—芯筒结构设置了刚性加强层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整体侧移和层间侧移都会明显减小;在每隔10层左右设置一道加强层的情况下,结构的最大侧移能够减少一半左右。
加强层的数量持续增加,对结构侧移的控制作用不能持续增加;但由于加强层一般只能结合技术层而设置,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不考虑加强层是否数量太多的情况。
当建筑仅设置一道刚性加强层时,以设置在建筑的中部为最佳,下部为其次,当建筑设置两道刚性加强层时,以设置在建筑的上部和下部为最佳,顶部和中部或顶部和下部大体相当。
增加加强层的刚度对增强其控制侧移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而增加外柱的刚度却能使加强层控制侧移的作用更显著。
参考文献1 冯仲齐,梅占馨1框架—剪力墙结构分析的高精度平面单元1应用力学学报(已录用)2 余安东1用水平加强层控制高层建筑结构的侧移1建筑结构学报,1988,9(6):302383 赵西安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41第4期高层与超高层框架——芯筒结构中刚性加强层的布置对侧移控制作用的研究AbstractIn th is p ap er ,the p rob lem fo r a fin ite elastic rod i m p acts an elastic p late on W ink ler θs foundati on is studied .B y the u se of the Galerk in θs p rinci p le ,the app rox i m ate fo rm u la of the i m p act fo rce and the disp lacem en t respon se of the p late have been ob tained .T he resu lt is dis 2cu ssed and the related conclu si on is given .Keywords :W ink ler θs f ound a tion ,elastic p la te ,i m p act ,Ga lerk in θs p rincip le .A New Si m plif ied Form for Slightly Com pressible M ethodof R ig id -plastic FE MH ung Guoj ian B a i Guang run(N o rtheastern U niversity ,Shenyang 110006)AbstractB ased on the com p licated m atrix fo rm of the effective strain 2rate Εγex isting in sligh tlycom p ressib le m ethod of rigid 2p lastic FE M ,w e si m p lified the m atrix exp ressi on of Εγ by u singm atrix calcu lating m ethod and recomm ended the co rresponding calcu lating fo rm u lae fo r the new si m p lified sligh tly com p ressib le m ethod of rigid 2p lastic FE M by app lying the variati onal p rinci p le of rigid 2p lastic sligh tly com p ressib le m aterial in th is p ap er .Com p ared w ith the cal 2cu lating fo rm u lae fo r the sligh tly com p ressib le m ethod of rigid 2p lastic FE M ,the new si m p li 2fied calcu lating fo rm has app aren t advan tages of the si m p le globe stiffness m atrix equati on s ,si m p le to calcu late and easy to p rogramm ing .Keywords :slig h tly co m p ressible m a teria l ,rig id 2p lastic ,f in ite ele m en t m ethod .Study on Lateral D isplacem en t Con trolli ngof Fram e -tube Structures w ith Stiff Stor iesM ei Z hanx in F eng Z hong qi(D ep t .of Cons .Eng .,X i θan U niv .of A rch .&T ech . 710055)AbstractB ased on the p lane elem en t w ith ro tati onal degree of freedom[1],an analytic m odel fo r fram e 2tube bu ildings w ith stiff sto ries is p resen ted and is u sed fo r tall bu ildings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lateral disp lacem en t con tro lled by stiff sto ries.Keywords :ta ll bu ild ing s ,stif f stories ,f ram e 2tube structu res ,la tera l d isp lace m en t con trol 2ling .N o .4CH I N ESE JOU RNAL O F A PPL IED M ECHAN I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