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选修 绘画模块 第一单元第三课 形的体积和空间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案 形的空间及质感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案 形的空间及质感](https://img.taocdn.com/s3/m/9d22582d964bcf84b9d57ba0.png)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案形的空间及质感
课题湖南美术出版社绘画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材料质感的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绘画系列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本科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形的空间,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材料及质感的表现,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上,突出对材质的运用及表现,不同之感给人以软硬、粗细、光涩、枯润、韧脆、透明、浑浊等多种感觉形式。
要求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方式,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的绘画作品。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美术知识学习,已经掌握了绘画诸要素的相关知识,已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初步技能操作能力,但鉴于班级中主要是农村学生与少数城市学生相混合,但是美术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
用贴近生活经验的对象进行教学,选择不同质感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探究分析。
通过不同材质尝试性的绘画表现来获得对绘画材质的认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通过写生训练内化知识,形成基本的绘画技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高中绘画教学设计
![高中绘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263df5581b6bd97e19eacc.png)
篇一: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集第一周、第二周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常规)二。
引入新课: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体介绍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fc03b8ad5bbfd0a79567355.png)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共 9 册。
1.教材结构。
绘画共 7课,18课时。
绘画本来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门类相当繁多且应用十分广泛的模块,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进行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前一节讲绘画的含义及特征和绘画的种类这两方面,先了解绘画的范围和它的普遍特征;后一节从内容、形式和深层意蕴三方面分析绘画的内在要素。
这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
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力图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艺术成就,培养他们热爱民族绘画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学画中国画》:是中国画的实习作业课,本课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较多,共需完成4幅作业,建议从中选择完成2幅作业。
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比较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语言。
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和中国绘画作品对比着进行欣赏与研究。
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 ----线描写生》:(1)对中西方绘画(主要是素描)中的线描造型作了介绍和分析;(2)对线描写生的实践活动作了提示和安排,学生可从静物、景物和人物写生中选择两项进行练习。
本课最后编排的“拓展内容----自由想象”,是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艺术个性而作的尝试,可以作为选修教材使用。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教材总体介绍刘冬辉摘自:《天涯论文网》一、教材的主要特点----认真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观、课程模式得到创造性的体现,既遵循又有探索,因此,开拓性、探索性是本教材的首要特点。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课件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 课件 (4)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课件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 课件 (4)](https://img.taocdn.com/s3/m/c6f5968c5ef7ba0d4a733bcc.png)
体积的形成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透视
形的空间及质感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体积的表现
用线条变化来表现物体的体积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体积的表现
运用线条表现 形体结构的转折变 化的同时,也可以 运用深浅色调表现 体积。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用明暗 深浅来表 现物体的 体积(空 间)
体积的表现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遮挡
体积的形成
让我们感受 到厚度和空间的 存在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体积的形成
众多的人物只露出半个甚至更 少的形象,正是这些被遮挡的人物 使我们更加感觉场面的宏大。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体积的表现
看着一栋栋相互紧挨、相互遮挡的建筑,你是否 体验到这个广场的空间感?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材料及质感
思考与交流
尝试写生花卉,感受质感的魅力。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
活动建议 尝试树叶、羽毛、揉皱的纸的肌理表现。
树 干 的 质 感
材料及质感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花 卉 的 质 感
材料及质感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
《
安格尔以其高
加
超的手法表现不同
拉 的
织物的质感,使其
玻 林
有跃然于眼前的效
娜
果。裙部的褶皱错
埃 莲
落有质,仿佛伸手
诺
就可以感触得到。
》
·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探究
在绘画中 将一个物象的 材质置换成另 一种材质,你 能从中感受到 什么?
高中美术-绘画《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设计3-湘美版
![高中美术-绘画《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设计3-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45fe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5.png)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空间形态的三维处理方式了解,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精神空间的理解,能在作业练习中有所表达。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启发引导和直观演示下,学生通过感悟、讨论、实践等,能把南湖红船的形与空间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嘉兴红色题材作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求学生能把“红船精神”融入到作品中,体会“红船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初步掌握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精神内涵的把握及其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作业纸、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回顾展示上节课同学作业,并作简要点评。
二、导入新课:板书《形的空间处理》三、新授:1、三维空间中形的表现——图例《南湖红船》(一)教师讲解作品中空间表达的方式学生体会感悟(二)造型时运用几何观察法,教师演示讲解2、三维空间中精神内涵的表现(一)请学生一起诵读“红船精神”(二)教师与学生一起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天空的朝霞和南湖水域的宽阔平静体现了包容平和又朝气的主调,红船向东,船头微微向上仰起增加了作品的精神力量。
四、作业练习1、教师演示,分步讲解,学生同步临摹2、教师下堂指导(一)强调几何观察法的运用,分析船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造型规律。
(二)突出红船精神在画面中表现,如船头造型时略向上,加强透视,线条要挺拔有力以增强饱满的精神张力。
(三)教师把部分学生作业展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投影到屏幕上作现场修改。
五、总结本课以红船为题材进行练习,能够让同学在增进绘画技能的同时,深刻体验情感因素在作画过程中的特殊运用。
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高中美术(2019)选修绘画
![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高中美术(2019)选修绘画](https://img.taocdn.com/s3/m/c6d04d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c.png)
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两个层面;1、体积的形成。
2、体积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重点:了解体积的表现方式,并掌握绘画中用线条、透视、明暗等手法表现画面空间。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借鉴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将现实中实物景象转化为美术作品,在二维平面中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三维艺术作品。
教学理念: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的重心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幅作品,而是要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
要打破美术鉴赏课程仅仅依赖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模式,设计一些活动或者通过学生的讨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有一些作品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得出结论。
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
教具与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小平台学具:绘画纸、绘画笔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体积的形成:体积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前后遮挡的方法是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
遮挡:是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在画面中的最直接表现,这种形式让我们很容易体察到物象体积地存在。
(课件:苹果、书、树杈、广场前的人们、中国画)前面的纸张遮挡了后面的纸张,上面的书本遮挡了下面的书本,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厚度和空间的存在,甚至一个物体身上也有遮挡现象,众多人物只漏出半个甚至更少的形象,正是这些被遮挡的人物使我们更加感觉场面的宏大,中国画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1分钟二.导入:空间的概念:(短视频导入结合冷军作品《天光》)2分钟画面中一旦体积形成后,我们的空间也就随即伴随出现。
1、播放短视频,通过视频中画室角落的一张素描纸所呈现出的真实效果来感受艺术可以使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立体效果,从而使观者产生错觉感想。
以此来点出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
美术上的空间概念有内外两层含义:形体结构内部内部空间,形体结构外部外空间,美术着意于对形态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而着眼于物态外空间,即物表与环境关系的刻画,是诉诸视觉空间的艺术。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ef8cf19e8b8f67d1cb919.png)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
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及技能: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和观念。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和表现,热爱大自然的风景。
2学情分析
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把在自然中接受教育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美术教育切实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活动融入到生活中去,融入到自然中去,以提升学生对自然对美的认识和体会为主旨。
未来的美术教育应更多的加入回归生活与自然的内容,让学生在不断与自然的接触中发现自然之美。
而风景写生活动的开展正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自然借助自然景物感受美的最佳途径,在整个普通高中美术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要给予风景写生活动充分的重视。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风景写生带来的好处,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升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画家是如何根据自然的形貌发展其独特的绘画形式的。
2.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将景物人格化的表现手法。
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难点:1.东西方园林营造理念的差别。
2.西方艺术中对“光”的认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第一步。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教师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56ef31b52acfc789ebc9c6.png)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
通过速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通过学生作业分析,提出普遍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学情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尝试课,试图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方法。
为此,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教学中始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充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运用现代教学设施,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不但眼观耳听、而且手动;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感觉不是美术欣赏的旁观者,而是融入其中,是参与者。
3重点难点
训练人的观察对象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
养成教育: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收获。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速写
一、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
二、形体的观察:。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00714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e.png)
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高中美术湘美版绘画(选修)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
通过速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通过学生作业分析,提出普遍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学情分析本课作为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尝试课,试图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方法。
为此,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教学中始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充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运用现代教学设施,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不但眼观耳听、而且手动;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感觉不是美术欣赏的旁观者,而是融入其中,是参与者。
3重点难点训练人的观察对象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
养成教育: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收获。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速写一、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写呢?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
二、形体的观察:形体特征首先反映在形体比例上。
人体比例为“立七半、坐五、跪四、盘三半”,具体结构为头顶至脚底,二分之一出为耻骨。
下颌至乳点、乳点至肚脐各为一个头长;躯干为三个头长,兼宽为二个头长;上肢为三个头长,其中上臂约一点三个头长,前臂约一个头长,手约零点七。
绘画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
![绘画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3624391711cc7931b71665.png)
绘画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1.3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掌握绘画中表现空间的基本透视方法与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并理解艺术家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方法创造出的各种视觉形象;在了解艺术家为了表达主观意图而采用的各种空间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能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构建新的视觉形象,养成创新意识;通过借鉴或摹习的方式创作一张能反映一定个性与空间感的绘画作品,提高对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分析本课的“活动建议”中包含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目标。
第一个活动侧重于表现绘画作品空间效果的透视方法及明暗表现的手法;第二个活动在前一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对材质的运用及表现,并要求学生能打破常规思维方式,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的绘画作品。
活动一: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应把握两个活动目的,其一旨在通过静物写生,提高学生绘画造型的基本技能;其二在于培养学生对绘画的空间表现及材质运用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借鉴及模仿教材中范例作品的表现风格来获得学习绘画的乐趣。
活动二: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教材中各种空间创意作品的启示下,尝试创作能体现个人主观意识并带有空间意味的绘画作品。
本活动的开展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并鼓励学生利用艺术通感,综合所掌握的各科知识,主动且大胆地进行多种尝试,宜采用较为宽松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树立对学习绘画表现的信心。
教学基本思路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具有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的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对常规空间的阐述,通过分析理解教材范例中对常规空间及非常规空间的各种表现方法,然后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绘画空间表现的方法。
接下来,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及教师精辟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中物象的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的形成原因,并在前一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多种不同表现空间的绘画方法。
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重点理解绘画中不同的质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拓展绘画表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笔触的尝试练习和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中获得绘画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课 绘画-形的空间及质感
![第三课 绘画-形的空间及质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54d8005acfa1c7aa00cc9f.png)
小结回顾:本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关键词:体积 空间 肌理 内 容:1、体积的形成;2、体积的表现;3、材料与质感 技 能:1、尝试运用遮挡的方法画出宏大的空间效果。
2、尝试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人或物,探讨空间关系。 3、尝试运用明暗的方法画块面头像。 4、尝试画一片树叶、一片羽毛、一张揉皱的纸等。 5、尝试画出非同寻常的空间图形。
2
2暗调
1
3反光
练习与交流
从不同的角度营造非同寻常的空间
பைடு நூலகம்不同的角度营造非同寻常的空间
三、材料及质感(肌理)
软与硬、粗与细、滑与涩、冷与热、干与湿、透明与不透明等
画家在画面上模仿着自然的肌理P.19
在绘画中将一个物象的材质置换成另 一种材质,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P19
粗麻布与红色 (意大利)阿尔伯特 布雷
第一单元 绘画中的形
一、体积(空间)的形成
画面中形象的体积(空间)的形成,是许多因素造成的结 果。物体的空间占有,出现的遮挡、阴影、透视等让我们更好 地感受到物体体积(空间)的存在。
众多的人物只露出半个甚至更 少的形象,正是这些被遮挡的人 物使我们更加感觉场面的宏大。
看着一栋栋相互紧挨、相互遮挡的建 筑,你是否体验到这个广场的空间感?
二、体积(空间)的表现
用线条变化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
用明暗深浅来表现物 体的 体积(空间)
焦点透视
自由透视
散点透视 用透视关系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自由透视
借助对光影的科学分析及应用,我 们可以在平面上塑造出三维体积感。
明暗五调子:
5 5亮调
4
4灰调
3
1明暗交界线
P.14
美术体积知识点总结
![美术体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1b17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4.png)
美术体积知识点总结一、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描述一个物体内部所包含的空间大小的物理量。
在三维空间中,体积通常用立方单位来表示,例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体积是一个与容器或物体内部空间大小相关的概念,是三维物体的一个重要属性。
二、体积的计算1.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在几何学中,常见的几何体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
这些几何体的体积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来计算。
- 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a3,其中a为立方体的边长。
-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lwh,其中l、w、h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
-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1/3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圆锥底面的半径,h为圆锥的高度。
- 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4/3πr3,其中π为圆周率,r为球的半径。
2.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对于一些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利用积分的方法来计算其体积。
利用积分,可以将不规则物体分割为许多小的部分,并计算这些小部分的体积之和。
三、立体配图立体配图是指在一张平面上,用透视法将三维物体呈现出立体感的绘画技法。
通过立体配图,可以让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增加图画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立体配图中,需要注意透视点的选择、远近大小的处理、光影效果的运用等。
四、体积在绘画中的运用1.体积感的营造在画面中通过光影和层次的处理,可以营造出画面的体积感。
通过阴影的处理和明暗的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具有深度和立体感。
2.表现形体的体积在绘画中,要注意捕捉物体的体积和立体感。
通过构图的合理安排、透视的处理和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3.体积在雕塑中的重要性在雕塑艺术中,体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雕塑家通过对体积的把握和处理,可以让雕塑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五、体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体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素描体积知识点总结
![素描体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6a2d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e.png)
素描体积知识点总结一、体积的概念1.1 体积的含义体积是三维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在素描中,体积是指画面上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和形状。
1.2 体积的计算在素描中,通常使用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几何体积计算公式、体积的估算和比例法计算等。
1.3 体积的表现在素描中,通过线条、阴影和色彩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几何体的体积2.1 立方体的体积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在素描中,可以通过透视和阴影来表现立方体的体积。
2.2 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底面积×高。
在素描中,可以通过描绘圆柱的侧面和底面来表现圆柱体的体积。
2.3 圆锥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1/3×底面积×高。
在素描中,可以通过描绘圆锥的侧面和底面来表现圆锥体的体积。
2.4 球体的体积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4/3×π×半径³。
在素描中,可以通过描绘球体的圆形轮廓和阴影来表现球体的体积。
2.5 锥体的体积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1/3×底面积×高。
在素描中,可以通过描绘锥体的侧面和底面来表现锥体的体积。
2.6 棱柱体的体积棱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底面积×高。
在素描中,可以通过描绘棱柱的侧面和底面来表现棱柱体的体积。
2.7 棱锥体的体积棱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1/3×底面积×高。
在素描中,可以通过描绘棱锥的侧面和底面来表现棱锥体的体积。
三、体积的估算3.1 体积的估算方法在素描中,对于复杂的物体,可以采用推测法、分解法、比例法等方法来估算物体的体积。
3.2 估算体积的要点在估算体积时,需要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比例关系,通过合理的推测和估算来确定物体的体积。
三、线条和阴影的表现4.1 线条的表现在素描中,通过线条的粗细、长度、方向和交叉等方式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形态。
素描体积知识点概括总结
![素描体积知识点概括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f13d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1.png)
素描体积知识点概括总结在学习体积的知识点时,我们需要了解体积的定义、计算方法、相关公式以及常见的应用等内容。
下面,我将对体积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体积的定义体积是一个描述立体空间占用情况的物理量,通常以立方米、升、毫升等单位来表示。
在数学上,体积可以定义为一个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即物体所包围的三维空间的容积。
二、体积的计算方法1. 直接测量法:对于简单的几何体,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各边的长、宽、高,然后进行体积计算。
2. 分层逼近法:对于复杂的物体,可以将其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最后相加得到总体积。
3. 积分法:对于曲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利用数学积分的方法来进行体积计算。
三、常见几何体的体积公式1.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³,其中a为立方体的边长。
2.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³,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3.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 = πr²h,其中r为圆柱的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
4.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 = πr²h/3,其中r为圆锥的半径,h为圆锥的高度。
5. 球体的体积公式:V = 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
四、体积的应用1. 建筑工程中的体积测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体的体积进行计算,以便合理规划和利用空间。
2. 水资源管理中的体积计算:对于水库、水塘等水体储存设施,需要对其容积进行测量和计算,以便进行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3. 化工生产中的体积控制:在化工生产和工业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反应釜、储罐等设备的容积进行测量和控制,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结:体积是一个描述物体占据空间大小的物理量,对于不同的几何体,可以利用相应的体积公式来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体积的测量和计算在建筑、水资源管理、化工生产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和质感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带给我们的美感,树立空间审美意识;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在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在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
教具: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素描纸、橡皮擦等
教学理念:
运用感知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考问题中来。
用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有强烈求知欲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也就会很好。
教学流程: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张图片:
第一张,五个大小相同的石膏球,呈“一”字形排列;
第二张,五个石膏球前面的最小,后面的最大,依次排列;
第三张,五个石膏球,前面的最大,后面的最小,依次排列;
学生观察思考:哪一组给人的远近空间感最强?
答:第三组,为什么呢?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体积和空间的形成
上图第三张给我们有个启示就是,在画面中由大到小的变化给我们有从前到后的感觉,这也是空间和体积存在的感觉。
我们如果站在笔直的马路往前看,就会发现越往远看马路就会变得越小。
我们看下面几张图片a、b、c
(播放课件)
问:这几张图片里的物体有空间和体积吗?
学生仔细观察,谈感受
答:是有空间和体积的
问:为什么会有空间和体积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因为物体之间相互遮挡了,所以有了前后和上下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下面三张图片a、b、c
(播放课件)
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那张图片中的球的体积和空间最强?
答:c
教师问:为什么c的空间和体积最强呢?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c有投影,有暗面、灰面、亮面,有反光。
也就是说,光源照在物体上产生了明暗,我们把这些明暗表现出来,物体在画面上就有空间和体积了。
我们再看下面一组图片a、b、c
(播放课件)
(学生观察讨论)
答:c
教师问:为什么c得空间和体积最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原来三张图片光照强度不同。
第一张光照最弱,明暗不强烈,空间和体积就弱;而c光照最强,明暗最强,所以空间和体积就最强。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能让画面中物体有空间和体积的方法:
(让学生先总结)
教师最后总结:近大远小、相互遮挡、明暗的表现、明暗强度的表现等等。
技能训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用以上的方法自己动手画一幅素描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素描纸、铅笔、橡皮擦等工具
教室布置:有两个石膏几何体,一个球体,一个正方体,一前一后,我们画素描,把他们的空间和体积表现出来。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作品展示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举一件代表作品上台展示,学生代表讲解。
教师评价作品
总结课堂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一幅风景画,画面要有一定得空间和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