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合集下载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06
研究和展望
研究现状
发病机制研究
目前对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有一定的了 解,包括基因突变、免疫异常、寄生虫感染等多种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皮疹 、淋巴结肿大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
治疗与预后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治疗方法也有所 不同,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 ,但总体预后较好。
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心律失常
02
该病可引起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
过速、心房颤动等。
心力衰竭
03
长期心肌病变和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
衰竭。
肺部并发症
肺浸润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可导致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肺浸润, 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动脉高压
研究挑战和前景
面临的挑战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研究面临样本量不足、发病机制复 杂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研究。
前景展望
随着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揭示高 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更多发病机制,并实现个体化精准治 疗。同时,随着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患者的生 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临床表现多样。
HES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但多数患者存在基因异常或免疫
功能紊乱。
发病率和死亡率
HES的发病率较低,具体数字 因地区和人群而异,但总体呈 上升趋势。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 中青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
若不及时治疗,HES可导致多 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死亡率较高。

异常指标解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异常指标解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异常指标解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临床血液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然而,在实际检测中,有时会出现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情况,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针对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通常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过敏反应:当机体遭受到过敏原的刺激时,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计数增加。

处理方法:对于过敏反应引起的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可以通过抗过敏治疗来缓解症状,如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局部皮肤抗过敏药物。

2. 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异常升高。

处理方法:针对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需要进行相应的寄生虫检测与治疗,如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二、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通常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减少。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导致计数的减少。

处理方法:对于因糖皮质激素使用引起的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应调整激素剂量和治疗方案,或者采用其他替代药物来减少不良反应。

2.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缺乏症: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缺乏嗜酸性粒细胞,导致计数异常减少。

处理方法:对于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缺乏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相关症状和并发症进行支持性治疗。

三、淋巴细胞计数异常淋巴细胞计数异常包括计数的增加或减少,可能的原因如下:1.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EB病毒等,可以导致淋巴细胞计数的异常增加。

处理方法: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计数异常,需进行相应的病毒检测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或采取措施提高免疫力。

2. 免疫功能异常:某些免疫功能异常,如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症、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等,会导致淋巴细胞计数的异常减少。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简介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发生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征:使用旋毛(线)虫初次刺激可引起一个初级的且相当低水平的反应;然而重复刺激导致一扩增的或继发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反应。

概念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0.45)×109/L(400~450/mm3)。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轻度:嗜酸粒细胞(0.4~1.5)×109/L;中度:嗜酸粒细胞(1.5~5)×109/L;重度:嗜酸粒细胞>5×109/L。

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

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1.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或药物过敏、花粉症(枯草热)等都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为轻或中度增多。

2.寄生虫病为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原虫(疟原虫、弓形虫、肺囊虫)、蠕虫(蛲虫蛔虫、钩虫、旋毛虫丝虫、肝毛细线虫)、吸虫(血吸虫、肺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绦虫以及疥虫和穿皮潜蚤的感染均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般说来,肠道中成虫并不引起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蚴虫移行时侵入各脏器,或肠道成虫破坏肠黏膜时或寄生于肠道外组织的成虫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所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大便中不一定能找到虫卵。

3.药物一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对氨水杨酸、磺胺、苯妥英钠、氯丙嗪、肝精(肝浸膏)碘剂、金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可引起中度甚至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可无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

4.感染某些感染如结核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猫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猩红热、多形性红斑的急性期、艾滋病、念珠菌感染等都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有的于感染极期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而于恢复期暂时增多称为感染后反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疱疹样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红糠疹、鱼鳞癣等嗜酸性粒细胞可中度增多。

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发生低血糖、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
末期、分娩等。其产生机制,可能是在各
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
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这些
情况下的白细胞升高是暂时性的,去除影
响因素则很快恢复。
2019/12/1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6
WBC血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升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
病理性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细菌感
2019/12/1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10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 (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 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 ,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7
WBC血白细胞
病毒感染是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常见原因,如流 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长期 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 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 及应用某些药物等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
无论是升高或降低,要进一步判断是哪种类型 的白细胞发生了异常,不能单纯根据白细胞的 总数下结论
2019/12/1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8
细胞类别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
正常比例 0.01~0.05 0.50~0.70 0.005~0.05 0~0.01% 0.20~0.40 0.03~0.08 0.01~0.0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报告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报告

应蛋 白 1. m / , 5 1 gL 血沉 4 m h 肝 肾功能、 1m / , 补体 C / 4 R 、 G M A未见异常; 3C 、FI / / g 心肌酶 L H64U D / 6
LC 、KM ,K C .B正常; 肥达试验( , 一)三溶试验(一 , D A 一 。胸片提示“ ) N ( ) 右下肺近隔面处可见条片状
部、 双下肢可见片状红色皮疹 , 两侧颈前、 右侧腋窝 顶部、 两侧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 , 轻 压痛 ,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活动度可 , 咽无充血 , 心、
物, 进行性增大 , 伴疼痛 , 全身皮肤瘙痒 , 伴少许咳
嗽, 咳黄色痰。既往史 :0 3 20 年有脑血管意外及高 血压病 , 0 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人院查 2 3 0
( ) 大便找虫卵( ; 一 ; 一) 结肠镜无异常, c 肺 T无异 常, 骨髓检查“ 增生活跃 ” 。最后行腹股沟淋巴结活 检, 病理报告淋巴结副皮质层扩张 , 巴窦扩张, 淋 窦
例 1 患者女性 , 岁 , 反复皮疹、 l 8 因“ 发热 4 个 月, 腹痛 3 个月” 人住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 4 个月 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皮肤瘙痒 , 出现局部红色 并
失, 淋巴结缩小或消失 , 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及嗜酸性 粒细胞恢复正常。 例 2 患 者女 性 ,2岁 , 发 现颈部肿 物 1 5 因“ 周” 入院。患者人院前 l 周无意中发现双侧 颈部肿
伴腹痛 , 在外院诊断 “ 急性荨麻疹 ( 腹型 ) , ” 胃镜检
查提示慢性浅表性 胃窦炎 , 检查 H 2gL 并 同时 B8 , /
抗人球蛋白试验( )血红蛋 白电泳无异常 ; 、 一, 乙肝
阴影 , 拟为右下肺盘状肺炎” 腹部 B超提示“ ; 腹腔 考 ; 骨 免疫三项正常,P PD抗 体 ( ;N 、s N 、N 多发低 回声结节 , 虑淋 巴结肿大” 骨髓检查: 一)A A d— A E A D 成熟嗜酸性粒细胞 比例增高。右 ( ) 心电图、 一 ; 腹部 B超 、 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人 髓增生明显活跃 , 院诊治经过 : 消化内科给予抗过敏等治疗 , 患者仍反 侧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免疫组化及形态学符 结合临床诊断 复发热, 3. — O℃, 体温 65 4 复查血 WB . × 0/ 合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细胞淋巴瘤 , C1 1 1 7

嗜酸细胞和血小板偏高的原因

嗜酸细胞和血小板偏高的原因

嗜酸细胞和血小板偏高的原因
嗜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主要参与对寄生虫感染和某些变态反
应的免疫响应。

嗜酸细胞的增多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嗜酸细胞增多的原因。

当人体暴露
于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时,嗜酸细胞会释放组织胺和其他炎症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出现,同时嗜酸细胞也会增多。

2.寄生虫感染:嗜酸细胞在抵御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人体
受到寄生虫感染时,免疫系统会增加嗜酸细胞的数量以对抗寄生虫。

3.血液肿瘤:某些血液肿瘤,如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髓系白
血病)和骨髓纤维化等,可能导致嗜酸细胞增多。

而血小板是一种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主要参与止血和血管修复过程。

血小板偏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炎症反应:某些炎症反应,如炎症性疾病、感染和风湿性疾病,可
以导致血小板增多。

2.骨髓疾病: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增多。

3.肾功能异常:肾脏是生产尿液和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血小板增多。

4.肝脾功能亢进:肝脾功能亢进是指肝脾对血小板的摄取和破坏能力
下降,导致血小板增多。

总之,嗜酸细胞和血小板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嗜酸性变名词解释

嗜酸性变名词解释

嗜酸性变名词解释嗜酸性变(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浓度异常增加的一种病理现象。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其特点是核形状多为双瓣或多瓣,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

嗜酸性颗粒内含有酸性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等酶类,能够参与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等生理过程。

嗜酸性变通常是由于机体对某种刺激物的过度反应导致的。

它可以是一种生理性反应,也可以是一些疾病的表现之一。

嗜酸性变的生理性反应常见于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在这些情况下,机体对某种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从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和增殖。

嗜酸性变还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之一,如寄生虫感染、风湿性疾病、嗜酸细胞增多性肉芽肿、白血病等。

在寄生虫感染中,寄生虫和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风湿性疾病中,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增殖。

在嗜酸细胞增多性肉芽肿中,嗜酸性粒细胞大量增加,并形成肉芽肿。

在白血病中,由于造血系统的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除了上述疾病因素外,嗜酸性变有时也可能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关,如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

嗜酸性变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常伴有鼻塞、喷嚏等症状,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有喘息、咳嗽等症状。

此外,嗜酸性变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消化道不适等症状。

诊断嗜酸性变主要是通过检测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比例在1-4%之间。

超过这个比例则可以考虑为嗜酸性变。

进一步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可以判断嗜酸性变是否与某种具体疾病相关。

对嗜酸性变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背后的疾病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采取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手段。

对于寄生虫感染导致的嗜酸性变,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导致的嗜酸性变,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发性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方案取决于其病因和病情。治疗原发性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放疗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干扰素和化疗药物等。放疗主要用于治疗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的肿瘤。
合并症和预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合并其他病症,例如心 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器官受损。 合并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及治疗方法。尽早治疗和规范管理可改善预后。
结论和展望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复杂且多样的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病因和机制, 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我们将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 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以及异常的骨髓造血。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 分类和诊断标准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慢性型常伴有血液 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常增多,而急性型症状严重且进展较快。
诊断依据包括血液检查,骨髓穿刺以及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 定义和表现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嗜酸性粒 细胞无明确原因而持续增多。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表现包括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持续增 高,可能伴随贫血、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机 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免疫性疾病、 肿瘤以及某些药物等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 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 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明确的原因而持续增多。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及其疾病关联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及其疾病关联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及其疾病关联血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基础性检查,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然而,有时候血常规结果可能会显示出一些异常指标,这些异常指标往往与某些特定疾病的关联密切。

本文将对血常规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g/L,成年女性为115-155g/L。

如果血红蛋白过低,可能提示贫血的存在,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衡量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量的指标,一般以10^12/L 为单位。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成年女性为3.8-5.1×10^12/L。

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骨髓抑制等疾病有关。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衡量单位体积内血小板数量的指标,一般以10^9/L为单位。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提示出血倾向,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生成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单位体积内白细胞数量的指标,一般以10^9/L为单位。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高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意味着存在感染、炎症或炎症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等。

5.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中性粒细胞比例是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比例范围为40-75%。

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偏高可能与感染、炎症、急性应激等疾病相关。

6. 淋巴细胞比例(LYM%)淋巴细胞比例是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血常规报告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化验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患者体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数量和形态特征,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

在此,我将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各项指标,并以2000字的篇幅详细介绍每一项指标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主要负责携氧和氧交换。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400-550万/μL,女性在350-500万/μ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缺氧、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等引起,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引起。

2.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负责携氧的主要蛋白质。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30-175g/L,女性在115-150g/L。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可以是脱水、高原反应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贫血、失血等引起。

3.红细胞压积(HCT):也称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据全血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男性的红细胞压积在40-50%,女性在37-47%。

红细胞压积偏高可能是血液浓缩、脱水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引起。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用于反映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在80-100fL。

MCV偏高可能是巨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病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

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用于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含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27-31pg。

MCH偏高可能是巨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病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

6.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用于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320-360g/L。

MCHC偏高可能是溶血性贫血、血常规脱水等原因,而偏低可能是铁缺乏性贫血等原因。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用于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

浅析精神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浅析精神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浅析精神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发表时间:2011-11-02T16:38:34.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黄艳金潘国忠[导读] 综合上述不难看出精神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主要以上两个原因所致。

黄艳金潘国忠(广西贵港市一九一医院检验科 537000)【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248-01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方法分别随机抽取213例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和内、外科患者的血液做血细胞计数分类。

结果精神病患者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23例,占58%,其中男性72例,女性51例。

嗜酸性粒细胞数正常90例,占42%。

内、外科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1例,占10%,男性12例,女性9例。

嗜酸性粒细胞数正常192例,占90%。

两组增多和正常的比例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比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内外科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明显。

这说明(1)精神病患者常不能自控,生活不能自理,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注意,经常蹲在墙角或者捡地上的果皮、瓜子塞进嘴里。

因接触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鼻炎、皮疹以及其他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

这些疾病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仅为0.5%~5%。

精神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内外科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却增多不如精神病患者明显。

为探其原因作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与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基础。

本文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1.1 标本来源一组来自本院2011年2月至5月收治的精神病二科的213例患者,男性116例平均年龄32岁,女性97例平均年龄29岁;另一组是本院2011年2月至5月收治的内外科患者213例,男性126例平均年龄28岁,女性87例平均年龄35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状起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状起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状起因
*导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①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和血吸虫等感染。

②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

③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和剥脱性皮炎等。

④血液病及肿瘤,如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等。

⑤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⑥某些肺源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⑦某些药物,如青、链霉素,磺胺类;
⑧其他,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和心内膜炎及淋巴肉芽肿等。

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高于1500/微升并持续半年以上,同时伴有多脏器浸润的表现,预后差,常因心脏病变死亡。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嗜酸性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嗜酸性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嗜酸性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有哪些嗜酸性细胞,是我们人体中一种正常的细胞组织,这种细胞组织非常的脆弱,容易受到很多寄生虫的感染,所以,计算信息包天高或者是偏低,都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寄生虫的感染,是酸性细胞偏高,会导致哮喘,肺炎等多种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都有哪些?(一)寄生虫感染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

单细胞的原虫感染一般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而多细胞的蠕虫、吸虫感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增多的程度与虫体特别是幼虫侵人组织的数量和范围相平行。

在组织内被包裹的或仅限于肠道腔内的感染(蛔虫、绦虫),一般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但能破坏肠粘膜的寄生虫(钩虫)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必须仔细了解其生活环境和饮食史,检查粪便以发现虫卵和幼虫。

但有的寄生虫如旋毛虫、丝虫并不能从粪便中检出,因而,有寄生虫接触可能者、有哮喘发作、移位性肺炎、肝大等坳虫移行征可疑者,必须进行有关的血液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药物过敏反应等,均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药物过敏反应可仅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亦可引起间质性肾炎、血清病、胆汁淤积性黄疽、过敏性血管炎和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等。

一旦出现药物热和器官受累时应立即停药。

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不但在血液内增多,而且在尿液中亦可检出。

(三)感染性疾病某些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恢复期大多恢复正常,唯有猩红热恢复期嗜酸性粒细胞仍常增高。

有的真菌(曲菌、球抱子菌)感染和个别的慢性分枝杆菌病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以上就是嗜酸性细胞偏高,总会给我们带来的一些疾病,当遇到以上的几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判断自己,是不是因为嗜酸性细胞偏高而导致该种状况的,由于嗜酸性细胞偏高,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的病理病因,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病因
*一、病因:
病因迄今未明,有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由于病变组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约80%的患者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约50%的患者有个人或家庭变态反应史,故本病可能系对内、外源性过敏原发生全身或局部性变态反应而致,血清中IgG、IgA增高,亦说明有免疫反应参与。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病因,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1、嗜酸性粒偏高的原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5-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是无杀菌力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石破天惊生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发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此外实验症明它还参加与对嚅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至少有六大来源:①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而来的组胺(histamine);②由补体而来的C3AC5A、C567其中以C5a最为重要;③从致敏淋巴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④从寄生虫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⑤从某些细菌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⑥从肿瘤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上务因素均可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率很低故经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类繁多虽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分为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的物质和着染嗜酸性粒细胞的物质(如溴甲酚紫、伊红、石楠红等)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配制[参考值](0.05-0.5)×109/L[临床意义] 2、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