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蚌埠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的调查
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及问题•德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德育模式优化与创新•结论与展望目录01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家教育改革政策推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施。
传统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德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差异化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需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以适应这些变化。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01通过对德育模式的研究和对策的提出,可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提高德育效果。
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02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的改进可以推动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03通过实施新的德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2研究现状及问题目前对于德育模式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一些学者将其定义为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综合体,而另一些学者则将其定义为特定的教育方案或计划。
这种概念的不明确导致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难以确定研究范围和重点。
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
其中,文献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为当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研究则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调查和分析,为当前研究提供实践经验目前对于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指导意义。
具体表现在研究成果与实际教学脱节,无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德育模式概念不明确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研究问题德育模式概念如何进一步明确针对德育模式概念不明确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德育模式的定义和内涵,为研究者提供更加清晰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针对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研究方法,如引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以便更全面、深入地探讨学校德育模式的相关问题。
蚌埠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蚌埠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蚌埠市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在城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生命素养和健康发展。
一、现状问题1. 生命教育缺乏系统性目前,蚌埠市的中小学生命教育往往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
很多学校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点,比如节假日或特殊主题活动时,进行一些生命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但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比较零散和片面。
2. 生命教育观念偏狭在一些学校中,生命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保护动植物”,或者“珍爱生命”。
这种理解把生命教育简单地局限于动植物的保护,忽略了人的生命教育,更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跨学科的、综合的教育活动。
3. 学校生命教育与家庭生命教育脱节由于学校生命教育的零散性和不系统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脱节。
学校与家庭之间在生命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使得学生接受到的生命教育信息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学生在生命教育方面容易形成模糊和混乱的认识。
二、对策研究1. 建立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蚌埠市应该建立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把生命教育从课程规划和教学计划上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生命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增强环境和健康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卫生保健的能力。
2. 审视生命教育观念,扩大生命教育领域蚌埠市的学校要审视当前的生命教育观念,扩大生命教育的领域,不能简单地把生命教育局限于动植物的保护,也不能片面地理解生命教育。
学校应该通过跨学科的、综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生命观念,包括科学知识、健康知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和生命技能。
3. 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学校应该积极与家庭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生命教育。
城乡结合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引导途径
校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学方式是较为单一的,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新时代下新媒体的出现所带来的优势,教师对部分的德育教育的认识还是存在着不足的。
二、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教学在教学当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去解决问题(一)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明白德育教育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去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德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的结合,在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同时来开展德育教学,挖掘教材当中的可以利用的与德育的内容,然后再开展传授德育学科的知识与文化。
在传授知识与文化的同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们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并探索知识。
教师努力的去追求学生精神上的培养,实现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并且扩展德育教学的途径。
(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去开展教学。
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实际中去学习知识,在行动中去理解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明白德育的学习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游戏和活动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师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如果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又没有注意学生们是否已经能够理解和更得上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还是自己在只顾自己的教学,这是没有办法顺利的开展德育教学的。
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们开展一些德育的教学活动,比如说让学生们参加植树活动,为学生们开展晚会,让学生们开始互动玩游戏,等等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吸引学生们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在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以家庭环境为基点,注重家庭教育的内化效果。
家庭的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意识和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模范和榜样作用。
但是,家庭作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却往往会忽视与学校及老师之间的沟通,误以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从而造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
(完整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结题负责人:郭立仁单位:朝阳市第十八中学结题日期: 2012.12“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一、背景分析及研究思路1、课题研究的背景当前,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并且上网的人数也在成倍数的飞速增长。
在网络时代,该如何去应对网络给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呢?怎样利用网络来帮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端正思想呢?这正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学校德育的延伸,现代化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学校教育方式: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单调、时效性不强,以重视道德教育的知识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模式。
虽然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意识,但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又显的不知所措,知与行难以统一,不良的网上信息使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难以抵御,导致我们辛苦施教的道德约束在诱惑中削弱。
社会网络环境: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
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难免会受到社会外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因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研究思路近年来社会环境变化很快,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信息化背景下,德育工作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利用网络的有利因素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本课题从我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入手,调研学校网络德育工作对策。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德育教育之现状及对策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1、一般而言,中小学德育教育滞后。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
断提高,以往以注重学习成果为主的中小学教育模式正在出现重大的变革,但德育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的地位。
与书本知识教育模式相比,德育教育更
少的注重注重学生的道德建设,国家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程序的学习,从而
导致学生缺乏法治意识。
2、中小学德育教育缺乏活动性。
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和内容多以比
较抽象的形式存在,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
握知识,更多的接受理论性的教学,缺少能够让学生推进知识融合,让学
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导致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在一些方面
缺乏活动性。
3、学校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学校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
没有有效地确保学生行为、改进学生行为等有效的管理,以及维持校园秩
序和道德氛围的完善机制,学校管理机构缺乏严格的教育政策,学生的行
为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这导致了德育工作的滞后。
二、改善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机制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摘要】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成为必然选择,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塑造良好的学生思想品德。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学生防范网络风险的能力。
建立网络监督机制,严格管理网络使用,保障校园网络环境纯净。
强调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增强网络伦理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网络信息,提升网络素养。
总结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学、网络环境、德育教育、网络资源、网络安全、网络监督、网络道德、网络价值观、新形势、模式、总结1. 引言1.1 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平台之一。
在农村中学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可以为农村中学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及时解答疑惑,提供指导。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网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
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农村中学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水平。
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故事、优秀人物事迹、伦理道德知识等。
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条件下如何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
看法 ,就特 别有号 召力 ,就 能够 引导 同 学往正确 的 方向思考。 这种平等 自由的 交流讨 论 ,不仅 可达到 目的,而 且能够
引 起 同 学 的兴 趣 ,提 高 他 们 思 考 问题 的
对 现实世界 的伦理道 德标准 产生排 斥与
抵 触 心理 。 在 移 动 互 联 网 迅 猛 发 展 的 当 下 ,如
层次 、覆盖各个领域 的互动联合 防线。 梁 启超 先生 说过 : 少 年 兴则 国兴 , 少年强则 国强。 中学生是 未来 的社会 主 义建设 者和接班 人 ,承担 着振 兴 中华 民 族的重任。 只要我们 齐心协 力 , 共 同应对 , 移动 互联网 时代 的 中学生德育 工作一 定
动 互联 网的发展。而 随着 家庭 的殷 实 以 及 家长对 孩子越 来越宠 爱 ,很 多中学生 都 有 了智 能手机 。中学生 通过移动 互联 网获得 时讯 、发 布信 息越来越 多、越来 越快。移 动互联 网作 为一种新 兴的信 息 交流 形式与 人际交往 方式 ,所 带来 的影
响犹 如一把 双 刃剑 : 把 握 得 当 ,则 对 中
浅谈移动互联两时代豪件下如何做好 中学生德育工作
山东省无棣第一 中学
近 几 年 , 智 能 手 机 的 普 及 带 动 了能 够 发 表 一 些 见 解 深 刻 的
加 之特 有 的好奇心 、猎 奇 心,他 们会 比 较容 易被诱 导 ,进而产 生错误 的价值 倾 向。久 而久 之 ,还会把 错误 的伦理道 德 倾 向带到现 实生 活中。更甚 者 ,还容 易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 ,
学生德育有 巨大的推动作用 ; 掌握 失当, 则 会产生难 以预 测的不利 影响。这 对移 动 互联 网时代 的中学生 的德育工作 提 出
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调研题目: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调研背景: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培养新时代优秀的农村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深入调查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为在农村地区开展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调研结果及分析:经过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一、道德观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道德准则。
在道德观念方面,存在着部分学生对于道德规范的理解不到位,对于一些道德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
二、行为规范: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还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存在着不讲卫生、不尊敬老师、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现象。
而且在一些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够得体,缺乏文明礼仪意识。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家庭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家庭教育有关。
部分农村家庭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没有给予孩子良好的道德教育和规范。
另外,部分家庭存在着溺爱孩子、过度放纵等问题,导致孩子缺乏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建议: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中,并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2.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农村家长的道德教育意识,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
3.学校与家庭携手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
4.加强社会教育,组织农村中小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普遍较低,存在着道德观念不明确、行为规范有待提高、家庭教育不足等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分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了初中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在这个网络环境下,初中班级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网络环境对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难点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知识获取的途径多样化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课程等途径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种多样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案例参考。
2. 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各种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都能够第一时间被传播到学生中间。
这给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及时、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3. 学生交流的便利化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交流的便利化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这也给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更加严密的引导和管理。
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难点及对策1. 德育教育资源的匮乏在网络环境下,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德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对策: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在线课程和活动,拓展德育教育的渠道。
2. 学生违规上网行为的频发学生上网时间增多,违规上网的现象也随之增多。
对策: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和行为规范。
3.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网络游戏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沉迷其中。
对策: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观念。
4. 网络暴力对学生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一些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现象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加强德育教育的引导和监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学校应制定相关的网络管理政策和规定,明确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行为规范和底线,同时学校应当建立一支专门的德育教育团队,负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2. 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学校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农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农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延坝中学:周延兵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一个关键部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我校一贯的教育理念。
特别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它被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德育历来备受重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更加激烈,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学生不再单纯,校园不再安宁,教师不再权威,尤其是在农村,大量的留守学生严重使中小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
总体看来,当前各中小学德育状况出现了滑坡的趋势,究竟问题出在哪?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而这些问题有该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分析的。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了当前我校学生德育现状,我们感觉最深的一点是:他们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自卑共增。
一方面对社会、家庭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愿为社会、家庭作更多的贡献。
他们的观念与习惯、语言与行动是如此矛盾地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体。
1、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头脑中装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极端个人主义,只知道关心自己,不知道关心社会和他人,说话办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哥们儿义气”重,而且误把“哥们儿义气”当成真正的友谊;崇尚金钱万能,贪图物质享受;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负面影响较大,致使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盲目崇拜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2、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
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与同学格格不入;部分留守学生缺乏自信,破罐破摔,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生缺乏诚信,漫天谎话,欺骗同学、老师和家长;有的学生缺乏自理、自律能力,凡事靠父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学生畏难思想严重,怕吃苦耐劳,抗挫能力差;有的学生自私,骄横,“老子”天下第一,同学之间不讲团结谦让,家中则是唯我独尊。
3、缺乏起码的道德礼仪。
初中德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班集体充满活力的领导核心 ,又是
班主任的一个智囊团。
育
广
场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入透彻 了解学
批评学生要慎 用批评用语 ,要
讲究语言艺术 ,要处处顾及学生的 自尊 ,使 学生 产生 亲切 感 、信 任
感 ,愿意与你作心灵 的交流 ,这样
生 ,然后才能有针对性 、有实效性 鼓励学生。其次 ,鼓励学生学 习时 应着重于他该干什么 ,着重 于学生 行动后的 自我满足感 ,当教 师鼓励 学生时 ,实际上就是帮助学 生树立 自信心。一次恰 当的表扬鼓励 ,对 学 生来 说 ,不仅 是一 种 荣誉 的享
德育 服 务的 ,其 重要 性 主要表 现 在: 1 中德育管理体制是德育 ()初 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 2
中德育管理体制是 中学德育工作体 系中带有整体性 、全局性的制度形 态 ; ( )初中德育管理 体制在 中 3
育领域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才有其
应有 的重要位 , 并发挥 出实 际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怀去宽容他们 ,给他们 自我改正 的 机会 , 因为宽容是一种量 , 它能帮助
孩子改正错误 , 战胜 自我 。
鼓励学生 的好处充分体现在它 能给学生奋发 向上的动力 ,培养学
生的 自 信心 , 会适时鼓励 学生 , 学
初 中德 育 现 状 分 析及 应对 措施
文/ 汕头市丰 华学校 张玉珠
着严峻的挑战, 初中学生对 当前 的学 校德育方式手段 、过程产生逆反心 理 ,致 使学校德 育教学陷入 困境 , 究其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德 育教 学 内容脱 离真 实生 .
管” 的状况 。但 是, 中其 弊端 实际
也 是 很 明显 , 样 的 管 理 会 形 成 这
课题研究论文: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的现状和对策探究
147728 农村研究论文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的现状和对策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元的社会文化冲击着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农村中学德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有效地解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农村中学生德育现状(一)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地区和学校没有将德育纳入基础教学中去,没有认识到它承担着塑造青少年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大责任。
导致绝大部分教学都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对学生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的教学中去,认为高分数就是评价学生的标准。
基于这种情况,使得德育无法引起重视,长此以往,德育甚至被完全忽略。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陈旧的观念,认为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所以过分地强调成绩,忽视了做人做事方面的培养。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在思想道德认识上往往只凭借个人的主观意志,经常出现是非难辨、善恶不清的情况,就更加谈不上对孩子的指导了。
由于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农村度过,传统的观念对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导致个人极端主义和英雄主义盛行,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道德错觉,盲目地去模仿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思想处于混乱的状态之中。
(三)教育目标脱离实际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中学德育目标的制定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完全不相符合,所以就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一般会制定学生现有水平无法达到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遥远,更多的是表面的认识,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有效了解。
道德教育主要采用榜样、说教、惩罚、奖励等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客观判断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这种形势下,中学德育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大部分农村青年都会选择去城市务工,直接导致了孩子没有人看管。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学校德育课题方案设计)
“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和计划长沙市岳麓区学士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我校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大河西先导区开发的城乡结合部。
居民中部分人的土地随城市开发被征收,另一部分人的土地正等待被征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乡村迅速城市化,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
我校学生基本来自这三部分人的家庭。
由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外界的干扰,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多头的生源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也给学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抓好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无疑将取得重大作用。
我校自七十年代创办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
纷繁复杂的教学环境及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家长、教师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的是学生升高一级学校的问题。
于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逼学生补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单纯追求升学率造成了学校教育的恶性循环。
这种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培养的忽略,如果不大力加以纠正的话,必将导致学生成年后品德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带来了冲击。
一方面广大青少年接受信息的能力在加强,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扩大知识面开辟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黄色、下流及其他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直接侵蚀青少年孩子的心灵,使得相当比例的中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初中生精神空虚、行为扭曲、道德失范,对事物、事件缺乏必要的道德辨别能力,致使目前青少年中存在冷漠、任性、懒惰、自私等普遍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目前国家三大公害之一。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现状(一)、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家庭条件好、学生条件好的学生基本上都选择城内学校就读,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招收的只能是本学区各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交界处,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城乡融合,既有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又有农村的宁静和朴实。
在这样的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多种多样,如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社交困难等,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1. 学习压力大。
由于城乡结合部的教育水平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孩子面临着学业上的挑战。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导致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2. 家庭关系紧张。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教育观念相对传统,一些孩子在家庭环境下缺乏温暖和支持,使得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阻碍。
3. 社交困难。
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可能会遇到来自城市和农村不同背景的同学,这种文化差异可能给孩子们带来困扰,使他们在社交方面有障碍。
以上就是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主要成因,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针对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孩子们。
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2. 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和关爱孩子。
3.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
在学校内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加强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指导者,学校可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学习成绩。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共同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媒体网络的运用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在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德育发展的过程中,多媒体网络也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多媒体网络的特点、中学德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等方面来对其进行浅析。
一、多媒体网络的特点多媒体网络是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途径传输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
它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数据量大、媒体形式多样等特点。
通过多媒体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语言,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中学德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懂得如何做人、积累健康的心理素质,培育优秀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从而为未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而中学德育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提升对好的道德习惯的重视和认识,让学生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物,注重自身的道德品格和行为,积极发挥个人作用,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中。
中学德育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对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三、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1.多媒体途径的精彩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加的深入了解道德知识,形成对好的道德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多媒体技术将知识信息的处理和呈现逐渐从书本、黑板等传统模式向电子数字模式转移。
通过多媒体网络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将德育知识知识进行有效的呈现,可以把平时难以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的道德教育概念通过动画视频、案例分析等多媒体手段呈现,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道德权益,从而形成更加全面且正确的道德观念认识。
2.多媒体网络为进行德育实践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
多媒体网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德育实践的平台,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在网络平台上与他人进行多方交流,这些多媒体网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实践道德品质,从而为其道德成长提供更完备和完整的保障。
【中期报告】《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当代中学生所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中学生面前摆放的有“仙果”,也有“毒瘤”,这在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情况下。
在成长过程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消极的现象和行为。
(一)积极的一面1、新时期的中学生崇尚奋斗,面对竞争自强不息,他们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为未来而努力奋斗。
2、新时期的中学生追求平等、敢作敢为,他们渴望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体,时时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
3、新时期的中学生,充满爱心、展现自我。
如汶川大地震同学们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积极参加美化环境、演讲比赛等并能搞得有声有色。
(二)消极的一面1、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新时期的中学生虚荣心极强,攀比吃、穿、住、用,讲究名牌。
考试作弊、骗取分数、不守诚信、已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宽以待己,严于待人,新时期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很少考虑到“我为人人”,自己干什么都行,对别人的要求则很高。
缺少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
3、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新时期的中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或是即使参加也是热情不高。
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4、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近几年来,青少年上网成性,由于受不健康的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有抬头迹象,对青少年危害很大。
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学校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失当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往往学生说的并非都是心理话,我们所了解的也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认识当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㈠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交流、学习工具,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整日沉迷网络,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网络道德品质教育和网络法制观念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网络习惯,以削弱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校从2013年1月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展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的课题研究。
㈡研究目的⒈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网络对学生危害的具体表现,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网络生活的特征及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应养成的好习惯。
积极探索借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的途径。
⒉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对于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防止网络陷阱的诱惑威胁;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自觉地、有意识地谴责、抵制一些非法的网络行为。
⒊借助多媒体和局域网,让学生在轻松、充满乐趣的氛围下进入网络,使学生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等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困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对策论文.doc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经济条件差吃苦受累没能好好享受不能亏了下一代,不能再让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是百依百顺、百般溺爱,但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思想,不对孩子做学习上的要求。
有些家长整天忙于生意,忙于挣钱,虽然他们的钱袋子鼓了,但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这些家长所尽到的责任只是为孩子提供吃住和零用钱,从来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以至于有的孩子像脱缰的野马,无人管束。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一般是拆迁的重点地段,还有些家长由于在城市的扩建和拆迁中获得了几套住房还有大笔的拆迁费。
这些暴富起来的学生家长就满足于现状,平时昼夜和别人聚众打麻将,还有一些学生家长喜欢上网打游戏,一打就是一夜。
另外,这些家长也大多信奉读书无用论他们的懒散放纵行为对孩子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另外,随着离婚率的飙升,父母的离异给孩子造成的阴影和伤害也是很大的。
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的变故不但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而且性格也变得偏激、孤僻。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如今社会上许多人仍然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一所学校质量好坏的标准,因此许多学校仍然把升学率的高低当做学校的命脉,对学习差或学习吃力的学生冷眼歧视也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一个因素,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并且接受老师的教育。
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更是如此,他们因为成绩较差所以一般自卑心较重。
而我们有些教师对这些同学缺乏应有的关心和鼓励,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是冷眼、讽刺、甚至体罚。
再加上周围学生冷漠瞧不起的眼神,更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学生乃至对学校的敌意的种子,时间一长,这些学生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三)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方便我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一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以甚至不能自拔,我们的一部分学生就由于沉迷网络成为学困生。
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农村中小学生道德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为改进和完善农村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农村中小学生。
问卷涵盖了学生的个人信息、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环境等多个方面。
三、调研结果1. 道德意识方面调研结果显示,62%的农村中小学生对道德有一定的认识和意识,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的总和。
然而,仍有38%的学生对道德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
2. 道德行为方面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调研结果显示,48%的农村中小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如撒谎、欺负同学、偷窃等。
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源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模糊,同时也与身边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同学们的社交环境有关。
3. 道德环境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环境整体上还较为良好,76%的学生的周围存在着正能量和良好的道德风气。
然而,仍有24%的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道德环境,如教育资源匮乏、道德教育渠道缺失等问题。
四、调研结论从调研结果来看,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道德存在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道德行为,需要引导和纠正。
同时,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环境也不完全良好,需要加强道德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五、建议针对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道德教育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调查采用问卷试抽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别对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年龄段为7-16岁。通过抽样调查,经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
一、农村“留守孩子”现状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在我们农村学校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作“留守孩子”的学生。农村学校留守孩子的比例较高,有的中小学达40%~50%。生活费用每月由父母直接打入孩子持有的银行卡中,月均300—500元。80%左右的孩子只能每年春节和父母相处一周或10天。孩子经济自主开支,较为封闭自私、不易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亲情缺失所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80﹪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10﹪达到冷漠程度。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关我什么事!”或“和我有什么关系!”
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根据东宝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安排,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近二周时间对子陵镇附近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8No.12Dec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下)2012年12月21世纪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1]网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网络技术在为社会和思想道德提供进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初中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教育问题日趋突出.1网络环境下加强城乡结合部初中德育建设的紧迫性1.1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中学生德育问题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2]1.2网民中,初中生占有较大比例,且网络问题比较突出《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网民中学生占28.6%;而初中学历的占37.5%.[3]而初中生网民中,由于社会见闻、知识面等方面相对缺乏,加上自身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分辨意识差等因素容易导致他们出现道德观念紊乱,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1.3城乡结合部初中德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市区与郊区交错分布的接壤地带”,城乡结合部初中即地处城市市区与郊区接壤地带,主要招收和培养12-15岁来自城乡结合部家庭孩子的学校.对初中德育的关注,城市初中先行一步,然后是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关注,而对于城乡结合部初中德育的关注相对较少,研究成果也相对缺乏.城乡结合部初中占整个初中的比重并不低,就蚌埠市而言,就有十所之多(含民办初中一所),约占总数的38.4%.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虽然不能称为留守儿童,但是却有很多孩子的父母白天在城市打工,晚上才回到家.所以,虽然城乡结合部家庭经济好于农村,但家庭教育环境较差,或疏于管教或简单说教,这势必加大初中教师的德育工作量.又因学校地处郊区,师资等资源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就导致这样一类学校的德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蚌埠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是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4]也是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因此选择蚌埠地区为研究样本有一定的典型性.2网络环境下蚌埠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德育现状在研究中我们主要运用教师访谈、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及德育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城乡结合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及德育方面存在较多问题.2.1城乡结合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和信息技术课均有缺位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蚌埠市的九所公立城乡结合部初中在思想政治课中基本没有涉及网络德育,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也很少涉及德育,而任课教师中少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往往由物理、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兼任,且并未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据有的任课教师说,“信息技术课只不过是教学生认认电脑,了解基本的打字、上网的知识,而且又不跟升学考试挂钩,不用费那么多心思.”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则应征了这一问题.如:关于“你的网络知识来源于哪?”的问题,只有8%的同学回答为“来源于学校信息技术课老师”;关于“上电脑课老师会不会给你们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要求文明上网?”的问题,52%的同学回答为“从来没有”;关于“老师有教育过上网要礼貌友好吗?”的问题,59%网络环境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蚌埠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的调查谭斌1,施骥2(1.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安徽蚌埠233030;2.蚌埠第二十一中中学,安徽蚌埠233000)摘要:互联网为社会和思想道德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初中生德育的影响尤其突出.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及德育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德育现状堪忧:如思想政治课和信息技术课都有缺位、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网络环境下城乡结合部初中德育问题的对策:培育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教给学生要对网络有所敬畏;对学生进行道德辨析能力教育;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体系等.关键词:网络环境;城乡结合部初中;德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2-0246-02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JG11086)246--的同学回答为“没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城乡结合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仅教给学生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德育问题少有教师考虑,因此就会产生德育方面简单化和片面化、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等问题.2.2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城乡结合部家庭经济好于农村,但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家长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较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而且,在教养中一般存在“物质优先,精神落后”的问题,很少能从心理上关心、照顾孩子,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或疏于管教或简单说教,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良好行为意识及习惯的形成.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即大部分家庭都没能承担起对孩子的指导与监督责任.而初中生的社会见闻、知识面等方面相对缺乏,加上自身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分辨意识差,对社会上的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让他们对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是从感性还是从理性上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初中生对于应该学会哪些网络知识、对于在网络环境中应该遵守哪些规范等都没有从家庭中得到指导.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你认为你的父母对网络了解吗”的问题,3%的学生回答为“了解”,49%的学生回答为“了解一点点”,48%的学生回答为“一点也不懂”.关于“你的父母教育你要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吗”的问题,24%的学生回答为“从来没有”.这些情况都表明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位.3网络环境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德育德育对策在以上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知,蚌埠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对于网络知识知之甚少,网络道德、网络规则等方面的认识都很浅薄,所以结合信息技术课对他们进行德育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如何培育初中生的网络素养”的问题.网络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获得和提高的、在网络社会中能通过合法和合乎伦理的方式高效率地获得信息、辨别信息、分析、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方面的素养.网络素养教育要体现出对上网者的自我管理、尊严、社会责任感、以及信息处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5]培育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网络素养就是结合信息技术课,通过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尤其是提高学生的面对媒介信息的分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将媒介信息为我所用的能力.在研究中我们结合蚌埠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的实际情况,对培育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提出了如下设想并部分进行了实践.3.1慎独:应使初中生对网络有敬畏感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关于“你曾浏览过不良不健康网页吗?”的问题,有10%的同学回答为“偶尔有”;关于“你是否会自觉拒绝登陆不健康网站?”的问题,有13%的同学回答为“不会”;关于“你认为在网上骂人或者做坏事会被人找到吗?”的问题,有33%的同学回答为“不会”.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我们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网络有好奇,也有侥幸.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首先要教给学生对网络的敬畏.敬畏,不是恐惧,而是又敬重又畏惧.首先,告诉学生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慎独”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其次,告诉学生,所有人只要上网都会留下痕迹,就是把痕迹消除了也有技术手段把它还原出来.在我们国家有设在公安机关内部的“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他们全天侯监控,网友正常上网时,公安机关不会对其进行干涉和查处;如果牵涉到“案件”,公安机关会通过相关审批程序,调取网络监控记录,打击犯罪,以净化网络环境.所以,教育学生们要注意自己的网上言行,网络就是社会的缩影,发言时可以酣畅淋漓、却不能脱离起码的道德底线;可以天马行空,却不能为所欲为.只有学生形成了对网络的敬畏意识,才会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才会理性而文明上网.3.2教给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知识的能力,并进行道德辨析能力教育,形成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网络本身“无罪”,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初中生,他们的网络知识甚少,而且来源并不规范和系统,所以适度的灌输是必要的,首先要告诉学生基本的上网知识以及获取网络知识的途径,让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以后再进行关于网络道德分析能力和道德识别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已经接受了一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初步树立了科学的伦理观念与道德观念.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鉴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提高免疫力;必须独立进行道德实践,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破解道德难题与伦理困惑.只有培养好了初中生独立的道德辨识能力,他们才能够在网络中遇到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时能够选择并确定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规范自己的网络生活.3.3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体系据我们对蚌埠市的调查,虽然城乡结合部初中资源有限,但是基本都有机房.所以可以在机房里建立内部“红色网站”,开辟学校德育的虚拟阵地.学校是初中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道德教育理所当然应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网络技术,熟悉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与特点,改革传统道德教育的方法,努力使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溶进学生头脑.此外,经常开展文明上网的相关活动,带领学生抵制、纠正不良上网行为.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引导学生善于在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网络环境下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当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网络素养得到提高,无疑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3.〔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1.〔3〕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4〕百度百科/view/7522.htm.〔5〕施光跃,邬旭东.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基于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的若干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8(12):150-151.〔6〕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