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上册学案:6.3数据的表示3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6.3数据的表示(第三课时)
安边中学 七 年级 上 学期 数学 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杨春 总第 61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包级领导签字: 学生: 上课时间:2013、12、10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一、课题:6.3数据的表示3二、学习目标1、理解频数的概念,并能读懂相应的频数直方图2、会就一组数据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频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导学释疑】1.请阅读教材Pl72~Pl74并逐步思考逐步完成教材中的相关问题.(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问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______.组距最小值最大值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3)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巩固提升】例1. (2012·衢州)据衢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衢州市新开工的住房有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四种类型.老王对这四种新开工的住房套数和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6—3—3—2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经济适用房的套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如果2012年新开工廉租房建设的套数比2011年增长10%,那么2012年新开工廉租房有多少套?【检测反馈】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 )A.横轴必须从0开始,纵轴不受这个限制 B.纵轴必须从0开始,横轴不受这个限制C.横轴与纵轴都必须从0开始 D.横轴与纵轴都不必从0开始2.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已知某个小组的一个端点是70,组距是4,则另一个端点是 ( )A.74 B.66 C.74或66 D.76 3.如图6—3—3—4是某班学生在体检中测得每分钟心率频数的直方图,据此可知道该班参加体检学生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心率在67.5~75范围内的学生占统计人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__.4.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抽调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将测试成绩整理后作出统计图6—3—3—5.甲同学计算出前两组的频率和是0.12,乙同学计算出跳绳次数不少于l00次的同学占96%,丙同学计算出从左至右第二、三、四组的频数比为4:7:5,则本次测试共抽调人数为 ( )A.120人 B.150人 C,180人 D.无法确定反思栏。
七年级数学上册 6.3数据的表示 精品导学案3 北师大版
6.3数据的表示(3)学法指导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一.预学质疑(设疑猜想.主动探究)。
1.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某学校团委会要求学生参加一项社会调查活动.八年级学生小青想了解她所居住的小区500户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从中随机调查了40户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收入取整数,单位:元)并绘制了如下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分布表;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请你估计,该居民小区家庭收入较低(不足1000元)的户数大约有多少户?要做学疑之星,提价值性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你认为模糊或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二.研学析疑(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问题一】调查某班同学们的身高(单位cm),结果如下表:分组频数 600~799 2 800~999 6 1000~119918 1200~1399 9 1400~15991600~18002合计4048 12 1620 户数元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141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0154 168 168 155 155 169 157 157 157 158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 159 144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8 162 155162 163 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表示出来步骤:1.计算极差:这组数据的最小数是:141cm,最大的数是:172cm,它们的差(极差)是:________________2.定组距,分组:根据极差分组(经验法则:100个数据以内分5-12组);3.统计每组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分布表:身高x/cm 学生数(频数)140≤x<145145≤x<150150≤x<155155≤x<160160≤x<165165≤x<170170≤x<175三.导法展示(巩固升华.拓展思维)1.某中学部分同学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指导老师统计了所有参赛同学的成绩(成绩都是整数,试题满分120分),并且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请回答:(1)该中学参加本次数学竞赛的有多少名同学?(2)如果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同学获奖,那么该中学参赛同学的获奖率是多少?四.促评反思(反思评价.课外练习)1.2008年11月28日,为扩大内需,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第一批列入家电下乡的产品为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四种产品.某县一家家电商场,今年一季度对以上四种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商场一季度彩电销售的数量是台.(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某单位对全体职工的年龄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岁):将数据适当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解:最大值是______,最小值是______,极差是________,岁;取组距为10岁,可以分成_________组小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数量(台)20015050手机40% 洗衣机冰箱20%彩电计量的范围;(2)决定组数和组距;(3)确定分点;(4)列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3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表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标和文字描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面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众数”、“中位数”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2.教学难点: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如问卷调查表、统计表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身高情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引出数据的表示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学科,然后用图表或文字描述呈现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据表示方法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同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
3.通过对统计图表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组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简要介绍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尝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进行操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各种图表的展示,使学生了解数据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示,从而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数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他们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有一定的了解,但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还很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分析数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表示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图表的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用图表表示这些数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图表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合适的图表表示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处理。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3).doc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频数的概念,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与简单推理的活动过程,并在作出推测的过程中,绘制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活动经验基础: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作图基础,但对于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还比较陌生,绘图也不熟练,对频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采取交流探讨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作出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现场调查: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现场调查班内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现场收集数据,并提出以下问题:1.你知道服装店是按什么规格销售服装的吗?2.实际做校服时有必要按每个人的身高进行制做吗?57168学生讨论交流,总结: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一般按号码销售,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教学说明通过以上问题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将数据分组的必要性.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取整数,可作规定如采取四舍五入法,或采取去尾法,总之标准要统一,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设计说明在讲解如何分组时,由于分组是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在计算组距和组数时,又比较复杂,所以没有对学生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呈现一位学生的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对分组和确定组距的步骤有所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对这位同学做法的认识,通过讨论,总结归纳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1.想一想:如何处理这组数据,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组呢?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155~159 cm生: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师:根据上表绘制统计图(如下).(投影片)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将数据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直方图.点评: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2.教材“议一议”.讨论结果:(1)找出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它们的差.(2)按照数据的特点确定组距和组数.(3)确定分点.(4)列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直方图.注意:在绘制频数折线图时,可以直接在图上取点、连线,也可以直接绘制折线图.但不管怎样,所取点应在“条形”或所取区间的正中,这样可使得折线图更为直观地反映频数分布的直观情况,否则整个图形就可能向左或向右偏移,造成一定的视觉误导.教师帮助学生作如下总结: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常用表格与图表两种方式,何时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应多总结、提炼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只要多动脑去思考,相信同学们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教学说明学生一般应该能从小亮的图中估计出班内同学身高的平均值,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能有学生说身高在150~160 cm的学生最多,而两边的学生数大致相当,据此可以估计出平均数应在155~160 cm之间,可能是157 cm左右,只要学生的说法有道理,就应给予鼓励.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设计说明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同时通过处理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体会统计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统计的学习习惯.储蓄所太多必将增加银行支出,太少又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此,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50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单位min)如下:15 20 18 3 25 34 6 0 17 24 23 30 35 42 37 24 21 1 1412 34 22 13 34 8 22 31 24 17 33 4 14 23 32 33 28 4225 14 22 31 42 34 26 14 25 40 14 24 11(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2)这50名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根据这个数据,你认为应该给银行提什么建议?解:(1)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大值为42,最小值为0.)(2)提示:50名顾客平均等待时间x =x 1+x 2+…+x n n (n =50).略. 教学说明在学生练习本题之前,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操作方法,另外要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得知顾客等待时间主要集中在20 min 左右,时间太长,因此建议银行从客观上要增加储蓄网点,从主观上来说要让营业员提高工作效率.四、积累与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1)表格形式.(2)频数直方图.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拓展练习1.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某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 组:t <0.5 h ;B 组:0.5 h ≤t <1 h ;C 组:1 h ≤t <1.5 h ;D 组:t ≥1.5 h.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C 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_;(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_______组内;(3)若该辖区约有24 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2.在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中,小东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帮助一家社会福利书店推销A ,B ,C ,D 四种书刊.为了解四种书刊的销售情况,小东对五月份这四种书刊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小东通过采集数据,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图),请你根据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及补全频数直方图; (2)若该书店计划订购此四种书刊6 000册,请你计算B 种书刊应采购多少册较合适?(3)针对调查结果,请你帮助小东同学给该书店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D 2 000答案:1.解:(1)120 (2)C (3)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约占120+60300×100%=60%.所以,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24 000×60%=14 400(人).2.解:(1)1 250 0.4 (图略)(2)6 000×0.2=1 200(册).(3)说明:只要合理即可.略.评价与反思引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印象更加深刻,分组时没有硬性灌输,而是举例让学生体会分组的必要性,教学环节结构紧凑、层层递进,首先启发学生意识分组——帮助学生认识分组——鼓励学生尝试分组,一步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所举实例及练习应再丰富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案6.3 数据的表示
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过程与方法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并计算,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学习从数据中获取有关信息,学会用数据说话.学会和他人一起完成调查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师:(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学生回答.师: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师: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师:你知道扇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二、例题讲解【例】下表是某市2014年3月的气象资料某市2014年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1)请根据上表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解:(1)由表可得,该市2014年3月晴天11天,阴天12天,雨天8天,它们占总天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5.5%,38.7%,25.8%;(2)先求出有关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35.5%≈128°,360°×38.7%≈139°,360°×25.8%≈93°.即表示晴天天数、阴天天数、雨天天数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128°,139°,93°.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该市2014年3月晴天、阴天、雨天天数的扇形统计图想一想:你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来表示本例中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吗?各有什么优缺点?三、巩固练习某校七(3)班共有学生54人,学习委员调查了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其中,参加读书活动的有18人,参加科技活动的占全班总人数的16,参加艺术活动的比参加科技活动的多3人,其他同学参加体育活动,则在用扇形表示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扇形的中心角是________度.【答案】100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学生发表看法.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注意: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学生发表看法.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发表看法.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回答.二、讲授新课将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论.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学生回答.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举手回答.师: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例题讲解【例1】根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人口依次约为1 961万人,2 302万人,1 294万人,2 885万人.请绘制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人口的条形统计图.解:列出统计表如下表所示.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例2】某摩托车厂去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上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相邻的两个月中,哪两个月的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之间月产量增长率是多少(精确到0.1%)?(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解:所求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1)如图,折线的各条线段中,10月至11月间的线段最陡,也就是说,从10月到11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月产量的增长率为700-540540≈29.6%;(2)(540+700+600)-(300+350+450)300+350+450=错误!≈67.3%.答: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67.3%.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6.3数据的表示(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通过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来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表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概念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数据收集的活动中,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在数据表示的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举例:强调在绘制统计图和制作统计表时,必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精确性,避免由于数据错误导致的分析失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一组数据的情况?”比如,你们如何向别人展示你们班级同学的身高或成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表示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操作步骤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准确地表示数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表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示学校图书馆各类书籍的借阅次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统计图是一种将数据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比较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一周的气温变化。
难点解析:教师应强调制作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如坐标轴的刻度要均匀,图例要清晰,避免误导读者。可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细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展示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或者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的表示方法。
举例:以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解释条形图中的每个部分。
(2)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通过连接数据点,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举例:以一周内气温变化为例,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描述气温的变化趋势。
(3)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比例表示:扇形统计图的扇形面积(或角度)表示各部分数据在总数据中所占的比例。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扇形统计图最适合表示哪类数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图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以及图表的绘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难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
2.准备图表模板和绘图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确立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调查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提问: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数据的表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何时会用到这些图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调查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用图表表示出来。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并说出各自的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选择合适的图表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3) 课件
学习目标:
1.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 3.能从各种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
新课引入
现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 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
140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4 168 158
15
320≤x< 480
3
(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480≤x< 640
2
640≤x< 800
2
2.一个射击选手,连续射靶10次,其中1次射中10 环,3次射中9环,5次射中8环,1次射中7环,射中 __8____环的频数最大,其频数是__5____.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1)将以上数据进行如下分组,并填写表格:
人均教育经 费
0≤x<160
城市数(频 数)
160≤x< 320
320≤x< 480
480≤x< 640
640≤x< 800
(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将以上数据进行如下分组,并填写表格:
人均教育经 费
0≤x<160
城市数(频 数)
8
160≤x< 320
155 155 169 157 157 157 158 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 159 144 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5
158 162 162 163 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1 若S码适合身高在140-145的同学,M码适合身高在 145-150的同学,以此类推(规定140-145为大于等于 140小于145)你能按衣服的型号进行数据的整理与 表示吗?
七年级数学上册6.3.3数据的表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6.3数据的表示(3)教学目标:1.学会把数据进行分组.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3.能从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根据数据能绘制频数直方图.难点:根据数据确定组数和组距.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秒表.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活动内容1:回顾复习想一想:条形图与频数直方图的区别是什么吗?处理方式:学生先自主回顾条形图与频数直方图的区别,然后交流展示,教师适时评价总结,进一步明确条形图与频数直方图的区别:条形统计图往往表示的离散数据,各小长方形通常分开排列;而频数直方图更多用于表示连续分组数据,直方图中的各小长方形通常连续排列;条形图直观地显示出具体数据,而频数直方图则是表现频数的分布情况.活动内容2:导入新课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我们经常看到衣服上的号码标有哪些?你了解这些号码的意义吗?你觉得这种生产方法有什么优点?(常见的号码标有:S、M、L、XL、XXL……)问题2: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141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0154 168 168 155 155 169 157 157 157 158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 159 144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8 162 155162 163 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2以上数据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清晰、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呢?处理方式:问题1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回答,小组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常见的号码标有:S、M、L、XL、XXL……).问题2,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这是一组连续的数据,教师适时引导,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清晰、直观的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接着提出问题: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6.3数据的表示(3)】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整理的思考,体会绘制频数直方图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新课的自然生成打下基础.二、探究学习,感悟新知活动内容1:自主探究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多媒体出示)例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市的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单位:克)如下: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3300 3450 3100 3400 4160 3300 2750 3250 2350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1900,最大的是4160;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2260÷250=9.04,可以考虑分成10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在3250~3500g的人数最多.处理方式:学生自学例题,产生认知冲突后,在组内先让学生自己相互补充,自己总结.然后教师给与评价,分析、点拨、补充,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对其他不恰当的分组要说明原因,当学生遇到困惑教师要给与指导.学习指导:1.记录疑问之处.2.自学后,小组内交流疑问互解疑问,然后把组内的疑问记录下来师生共同解决.3.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3)你认为制作频数直方图关键是哪一步?(4)你还有其他的分组方式吗?你的分组方式能反映新生儿体重的整体情况吗?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和思考感知绘制频数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及先后顺序,由此引出对组距、组数及频数的认识,并且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决策,从而对归纳步骤打好基础.活动内容2:议一议(多媒体出示)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什么?处理方式: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归纳、展现,由此引出对组距、分点、组数及频数的认识,感知绘制频数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及先后顺序的确定.制作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确定统计量的范围.(2)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以内,一般分5至12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绘制频数分布表.(4)根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分组在横轴,频数在纵轴,横轴0后根据情况画一段弹簧线).教师强调:(1)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分组时,各组的组距应相等.(2)分组没有严格的规则.可以先定组距再定组数,也可以先定组距再定组数.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最好分5至12组.(3)确定分点.为了使每个数据都分布在一个组内,也为了使组距相等,往往会把最小值适当减小一点作为最左边的端点,反最大值增大一点作为最右边的端点.设计意图:在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回答、善于总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重点内容、关键内容强调,利于学生掌握应用,师生的感情也在相互合作中加深.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活动内容:解决问题(多媒体出示-引入问题)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141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0154 168 168 155 155 169 157 157 157 158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 159 144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8 162 155162 163 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2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小明班学生的身高状况怎样?处理方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评价,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绘制的频数直方图,鼓励性评价,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的地方,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价.制作过程展示: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141,最大的是172;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班级身高在155~160cm的人数最多.巩固练习:做一做(多媒体出示)(1)测量一下你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2)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范围.处理方式:学生准备好以后,教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自己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完成后班长收集整理数据,利用多媒体展示.然后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教师巡视,适时予以指导,然后集体评价,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绘制的频数直方图,进行鼓励性评价.设计意图:再次熟悉组距、频数、分点及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步骤,体会频数直方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回顾反思,提炼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心中的困惑都解决了吗?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五、达标检测,反馈提高(多媒体出示)A组:1.一个样本有100个数据,最大值为7.4,最小值为4.0,如果取组距为0.3,则这组数据分成()A. 11组B. 12组C. 13组D.以上答案均不对2.依据某校九年级一班在体育毕业考试中全班所有学生成绩,制成的频数直方图如图(学生成绩取整数),则成绩在85.5~90.5这一分数段的频数是( )A. 4B. 10C. 15D. 20B组:3.枣庄市教育局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此在体育考试中对部分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数为整数,满分100分),根据测试成绩(最低分为53分)分别绘制了如下统计表和统计图.(如图)(1)被抽查的学生有人.(2)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全市参加考试的学生大约有4500人,请估计成绩优秀的学生约有多少人?(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处理方式: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教师用多媒体给出答案,同位互批,交换后自己订正,然后组内订正,发挥优生的作用,教师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分析讲解.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暴露问题所在,进行分析解决,组内讨论交流是一个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反思错误原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完善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的知识弥补,为作业的顺利完成做好充分准备.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必做题:课本174页,习题6.5第1题选做题:课本174页,习题6.5第2题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6.3.3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麻栗坡县杨万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数据的表示》导学案(第三课时)班级姓名主备审核一、学习目标1、经历在现实背景下对数据整理、分析的过程,绘制频数直方图,并能从途中获得信息。
2、通过绘制频数直方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重难点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难点:将一组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频数直方图。
三、复习回顾1、要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表格统计2、下列关于统计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某部分的具体数量B、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事物的变化情况C、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D、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是13、某校对初一的300名学生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作了一次调查,•将各范围的得分率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则76~90分这一分数段的人数为()A 、30B 、75C 、9D 、90四、展示提升 1、下面是一个病人在生病期间护士帮他记录的体温,请在下图用折线图恰当地表示。
从自己画的统计图中读出信息,并填空:(1)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 ℃,最低是 ℃;(2)在4月8日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为 ;(3)从体温表中,猜测一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 (填“恶化”或“好转”)。
2、下图是小黄作的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统计图(单位:元)24681012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分析上图,试回答以下问题:(1)周几小黄花的零用钱最少?是多少?他零用钱花得最多的一天用了多少?(2)哪几天他花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分别为多少?(3)你能帮小黄算一算他一周平均每天花的零用钱吗?3、学期结束前,学校想调查学生对七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的意见,特向七年级400名学生作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意见非常喜欢喜欢有一点喜欢不喜欢人数200 160 32 8(1)计算出每一种意见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请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示各种意见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情况;(3)从你画出的统计图表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五、当堂测评如图所示两个统计图,左图反映了某市电子仪器厂一厂、二厂工业产值增长情况,右图反映了一厂、二厂各类人员人数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3) 教案
数据的表示(3)教学目标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小明抽样测量了南外七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1.在这组数据中163厘米的频数是多少?频率呢?2.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解:(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注: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___________。
(2) 决定组距和组数;注: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
(3) 决定分点;(4) 列出频数分布表;注:像上述这样的表就是频数分布表。
(5)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注:横轴表示成绩(单位:分),纵轴表示学生人数。
注:有时为了更好地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将每个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顺次用折线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
二、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从不同的角度清楚、有效地描述数据。
请你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与同学交流。
三、知识运用:1.根据某班40名同学的体重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2)体重超过59.5kg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四、课堂检测为了研究400m赛跑后学生心率的变化情况,体育老师统计了全班45名同学在赛跑后1min内的脉搏次数,结果如下:132,136,138,141,143,144,144,146,146,147,148,149,149,151,151,152,153,153,154,154,154,156,156,157,157,157,158,158,158,158,159,161,161,162,162,163,163,164,164,164,164,166,168,159,159 (1)按组距为5将上述数据整理成频数分布表;(2)依据(1)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及频数折线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数据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数据的表示方法也是数据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的各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道数据的概念和作用,能够正确理解各种数据代表的含义;2.掌握数据的各种表示方法,包括文字、数字、图表等;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数据的定义和概念;2.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文字、数字、图表等;3.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去重、排序、筛选等;4.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5.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演示、学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教师介绍数据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步介绍数据的各种表示方法,包括文字、数字、图表等,让学生掌握各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第三步讲解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去重、排序、筛选等,具体演示如何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步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第五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实际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本课程评估采用课堂测验的方式,测验范围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七、扩展阅读1.《数据分析入门》;2.《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3.《Excel数据分析教程》。
以上图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3数据的表示
6.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册第四章第四节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的概念,知道“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还能够把扇形所占整个圆的份数和百分比形式联系起来,这些为顺利学习扇形统计图作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准备.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统计图比较容易学好的自信心,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问题导入每年当生日快乐的祝福如约而至的时候,我们总要和亲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的美味,那么你是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n份?平均分成六份怎么分?为什么会这样分呢?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实际中体会圆与扇形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小学扇形圆心角知识的回忆.活动效果和活动注意事项:为制作扇形统计图打下良好基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环节不需太长时间,只是唤醒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同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获取信息,体会特点)活动内容: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单选)A篮球 B足球 C排球 D兵乓球 E羽毛球 F其他球类运动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得票数69 63 27 96 36 9(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活动效果和活动注意事项:由此引出:计算各种球类爱好者的百分比,思考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的结论,为解决第(3)问提供准备条件. 学生在三个问题的思考中明确数据经过收集整理后,要进行数据的表示,通过对各种球类爱好者的百分比的计算推动学生思考扇形与整圆面积的比与百分比的关系.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活动内容:具体做法如下:(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百分比(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活动目的和活动注意事项:通过两个表格的分步填写,明确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步骤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对于有问题时可以小组内进行交流,此环节学生可能会提出百分比除不尽如何保留小数位的问题,在此只要保证百分比和为1即可,同样要保证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做一做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稻田?CB33%A议一议图示的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甲其他21%教育23%衣着25%食品31%乙其他24%教育19%衣着23%食品34%想一想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 活动目的和活动注意事项: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交流.通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积累了一定的认识,但也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错误,所以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几个材料,澄清概念,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此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论后发现:扇形的大小与具体的数量大小没有关系,而且在不同的扇形中,不能简单地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的大小.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1)统计图的特点:①圆代表总体;②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③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2)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3)在不同的统计图中,不能简单地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的大小. 活动目的和活动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效果: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统计图制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进行补充.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3 1、2、3选做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学生患近视的比率在全球范围内相当高,有约52%的中学生有近视眼,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患近视的比率也有上升的趋势.近视的原因很多: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饮食不当等.近视已是青少年很常见的眼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请你根据本班同学的近视人数,然后把所得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并制成扇形统计图,那应该怎么办呢?请试一试,想一想.五、教学反思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统计图的特点,而且普遍掌握较好,因此没有必要再以问题的形式逐步总结认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而且能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并且让学生利用小组调查搜集来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统计图.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社会调查、课堂展示讲解统计图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3.注意改进的方面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附件1:本课时学案学习目标: 1.能描述对圆心角的认识.2.会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及各扇形的圆形角度数.3.总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五步).4.培养整理、表示数据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1:自主学习(认真看书,在书中找出答案)1、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2、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360°的比.3、对某城市1000户家庭人口数做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1)计算出各类家庭占1000户家庭人口数的百分比(填下表);(2)根据百分比,计算出各类家庭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填下表);家庭二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五口之家其他户数180 420 200 90 110 各类家庭占1000户家庭人口数的百分比各类家庭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活动2:互助学习:阅读并完成课本P208—P209问题及做一做、想一想,讨论总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五步)(1)计算各部分的;(2)计算各部分的度数;(3)画圆、画;(4)标出 ; (5)写名称.活动3:问题解决:(针对上面的问题、重点强调过程) 在以上两个学习环节中你们小组的问题有哪些? 活动4:自主反馈1.初一某班有学生50人, 下面收集的是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解:(1)各身高段人数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40~149 cm 为___ __;149~155cm 为__ ___; 155~160cm 为______;(4)160~167cm 为________;表示各身高段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140~149 cm :___ × = __°; 149~155cm :___ × = __°; 155~160cm :___ × = __°; 160~167cm :___ × = __°.2.下面收集的是某校七年级300名学生上学的数据,将表中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活动5:学习反思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6.3 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一、 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身高(cm ) 140~149 149~155 155~160 160~167 人数825125步行 60人 骑自行车 100人 坐公共汽车 130人 其他10人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的思考.活动效果:通过小组交流与展示对比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环节新课引入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成绩 优 良 中 人数2253学号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1 女 167 81 88 优2 男 162 78 85 良3 女 165 86 90 优4 男 160 81 99 中 5女 165 94 86 优6 女 167 83 75 良 7 女 165 88 94 优 8 男 166 79 98 优 9 女 159 72 65 中 10 男 169 86 97 优 11 男 168 91 96 优 12 男 158 80 93 良 13 男 160 85 89 优 14 女 159 90 84 优 15女 162 91 89 优学号 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16 女 162 83 85 优 17 女 157 86 80 优 18 女 160 92 93 优 19 男 164 83 89 优 20女 161 75 77 良21 男 162 86 97 优 22 男 164 91 91 优 23 女 163 87 82 优 24 男 154 82 88 优 25 男 172 68 70 中 26 男 153 88 95 优 27 男 156 80 87 优 28 男 163 82 81 优 29 男 164 78 75 良 30女 161 89 87 优英语成绩情况510152025优良中成绩人数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借助前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问题.但通过两个小题的对比,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更直观.活动效果:学生在完成(1)问题后,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标注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成绩 68分 72分 75分 78分 79分 80分 81分 82分 83分 85分 人数 111212223186分 87分 88分 89分 90分 91分 92分 94分 412113111234568分72分75分78分79分80分81分82分83分85分86分87分88分89分90分91分92分94分成绩人数你能帮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成绩段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15186246810121416182060≤分数<7070≤分数<8080≤分数<9090≤分数<100成绩人数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人数2018161412108642060708090100成绩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活动目的:通过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就很容易观察到成绩的整体分布.但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分段的必要性.活动效果: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对比后,发现第(2)小题的图表与条形统计图也很繁琐,也不易看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改进,促进新知识的自然生成,发现改进后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数据的整体情况,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困惑,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解释.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仿照前面的统计图呈现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将成绩分段的必要性与优越性,熟悉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再认识.活动效果:此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频数分布直方图横轴与条形统计图横轴的区别.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条形统计图和图表表示数据的局限性,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选做题:太原市2011年5月空气污染指数统计表制表日期:2011年6月20号污染指数W 40 70 90 110 120 140天数t 3 5 10 1 4 7你能将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吗?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学生探究、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教师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使之形成:教,是开放性的引导;学,是探索性的体验;过程,是互动性的发展.整个课堂体现了三个阶段:“唤醒——体验——发展”.1、创设情境,进入角色——唤醒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从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己建构.本课从问题引入,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明确数据与统计图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设计的活动1与活动2为学生在原有知识和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间搭起了“支架”,这样把教学建立在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上,使学生能够逐级攀升.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思维、建构,就有了亲身的体验,有意义的学习便应运而生.2、主体实践,获得领悟——体验阶段当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进入体验角色后,通过看、听、思、做、谈等手段吸收信息,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充分配合学生,设计多种体验形式,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去领悟.3、交流分享,体验成功——发展阶段课堂活动中,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感受、不同见解,质辨不同的观点,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实现沟通与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交换认识的过程中实现互补,促进发展.附件1:7-3-2学案学习目标: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2.能读懂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3. 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4. 培养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统计活动.活动1: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你准备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活动2:新课引入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活动3 :小组合作学习(2)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小组内试着用图表和条形统计图合作完成,完成后组内交流.你能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学号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1 女 167 81 88 优2 男 162 78 85 良3 女 165 86 90 优4 男 160 81 99 中 5女 165 94 86 优 6 女 167 83 75 良 7 女 165 88 94 优 8 男 166 79 98 优 9 女 159 72 65 中 10 男 169 86 97 优 11 男 168 91 96 优 12 男 158 80 93 良 13 男 160 85 89 优 14 女 159 90 84 优 15 女 162 91 89 优学号 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16 女 162 83 85 优 17 女 157 86 80 优 18 女 160 92 93 优 19 男 164 83 89 优 20 女 161 75 77 良 21 男 162 86 97 优 22 男 164 91 91 优 23 女 163 87 82 优 24 男 154 82 88 优 25 男 172 68 70 中 26 男 153 88 95 优 27 男 156 80 87 优 28 男 163 82 81 优 29男 164 78 75 良 30女 161 89 87 优成绩段60~70*70~80 80~90 90~100人数再将上表在下面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成后与课本对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活动4:巩固提高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活动5:自主反馈1.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2)如果视力在4.9-5.1(含4.9和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自主学习】:环节二 自主探究:
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
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 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 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自学提示: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 (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
(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
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_____,最大的是_____;
(2)将数据适当分组:数据在100以内,最好分成5至12组。
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_______________;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____叫组距),2260÷250=9.04,可以考虑分成__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这个__被称为频数):确定分点,为了使每个数据都分布在一个组内,也为了使组距相等,往往会把_____适当减小一点作为最____的端点,把______增大一点最为最_____的端点。
(4)绘制频数直方图:
分
组 1750
~2000 2000~
2250 2250~
2500 2500~
2750 2750~
3000 3000~
3250 3250~
3500 3500~
3750 3750~
4000 4000~
4250
正字
次
数
4
环节三: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知识归纳: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大致步骤是:
①先计算____与_____的差.
②决定___与___.
③决定___;④绘制_______.
【专项练习】:
教材174页1题
【检测反馈】:
1.在数字“10110011100011110000”中“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 ,“0”出现的频数是______.
2.一个射击选手,连续射靶10次,其中1次射中10环,3次射中9环,5次射中8环,1次射中7环,
射中______环的频数最大,其频数是______.
3.下面是某班同学身高的统计表:
(1)请选择适当的组距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该班学生中,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少?相应的频率是多少?
(3)如果规定该年龄段少年身高大于160cm的为发育良好,•请估计该班所在年级的500名学生中,发育良好的学生人数.
【课后作业】: 导航
七年级数学(上)6.4统计图的选择(1)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
【自主学习】:环节一自主探究:完成教材175页问题
环节二合作交流
自学提示:上述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知识归纳:
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_________;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扇形统计图: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例体精讲知识运用
例:教材176页做一做
【专项练习】:环节四巩固练习
教材177页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习题6.6 导航
七年级数学(上)6.4统计图的选择(2)
【课前例题】:环节一回顾复习:甲乙两种酒近几年的销售量和价格如下:
甲品牌酒的产量和价格乙品牌酒的产量和价格
2004年2006年2008年
年度销售量160 180 200 20
年度销售量(万瓶)该年度的单价(元)
(万瓶)
该年度的单
40 50 60
价(元)
请你作出甲乙两种酒的价格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探究自学教材179页完成(1)(2)问
自学提示:(1)问:对比的统计图时要注意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相同.
左图与右图两个统计图相比,左图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而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因而直观上看,甲种酒的价格增长的快,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虚假广告就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错觉骗人.如题中的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左图中价格增长10元看起来比右图中的20元还多,而年份增长4年看起来仅相当于右图的2年左右。
因此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
(2)问:根据数据信息,可以计算出在2008年的销售量是2000年的210÷150=1.4倍,但是在甲种酒的销售人员自己画的统计图中,感觉上2008年的销售量是2000年的3倍左右,增加得很多.因为人们习惯从“柱”的高度判断多少,而图示的统计图的纵轴不是“0”,下面一段被“砍掉”了,所以会产生3倍的错觉.
环节三合作交流教材180页议一议
总结:(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______所表示的意义应____.
(2)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上图中,纵轴上的起始值应从____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