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GB50057-2010附录解读
图D.0.2 两支等高接闪杆的保护范围
1、AEBC 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支接闪杆的方法确定。
2、C 、E 点位于两杆间的垂直平分线上。在地面每侧的小保护宽度bo 应按下式计算:
思考:
1、接了地的金属屋面K值取多少?我以为应取1.5(应包括两种情况:①屋面有很多金属设备;②屋内有大量金属物体)。
2、沙坪坝区处于丘陵地带K值大多应取1.5。
3、鹤立鸡群状况K值取多少?应与旷野的孤立建筑物一样取 2。
4、位于山顶上的孤立建筑物,山多高规范没有界定。如歌乐山上取多少?
A.0.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首先应按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若无此资料,可按下式计算。
7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
附录
B.0.1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 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应为其易受雷击的部位(图 B.0.1)。
(a)平屋面(b)坡度不大于1/10
图B.0.1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一)
时,接闪线就无意义,当hr<h<2hr时,保护范围比h<hr时小。
问题:T d是感觉取值,不太精确,从而N g不太准确。
A.0.3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建筑物的高度小于100 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A.0.3):
(A.0.3-1)
(A.0.3-2)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跟雷电感应保护计算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L(m)=100ds(m)=2500.0500L(m)=250ds(m)=250
0.1250
35.2
2.459
0.430
总年雷击次数N=N1+N2=0.471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的计算
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结构C1= 1.0000 信息系统重要程度C2= 1.5000 信息系统耐冲击类型C3=0.5000 信息系统所在雷电防护区C4= 1.0000 信息系统危害后果C5=0.5000 区域雷暴等级C6= 1.0000年平均雷击次数Nc=5.8*10-1.5/C=0.033348各类因子C=C1+…+C6= 5.5000雷电拦截效率E=1-Nc/N=0.929226
低压埋地电源电缆长度电缆等效宽度电源电缆入户截收面积Ae1=2dsL10-6=埋地信号线电缆长度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 N 2=NgAe=该建筑物为:B类防雷电建筑电缆等效宽度信号电缆入户截收面积Ae2=2dsL10-6=年平均雷暴日Td=Ng=0.024Td 1.3=。
生产办公楼(含集控)防雷接地计算书
生产办公楼(含集控)防雷接地计算书一、生产办公楼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1.已知条件:⑴、建筑物的长度L = 34.6m。
⑵、建筑物的宽度W = 18.6m。
⑶、建筑物的高度H = 15.6m。
⑷、地区:⑸、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48.5天/年.⑹、校正系数k = 1.5.⑺、不考虑周边建筑影响。
2.计算公式:⑴、国家标准规定的我国建筑物年预计雷计次数为N=k×N g×A e;⑵、当H<100m时,A e=[L*W+2(L+W)√H(200-H)+πH(200-H)]*10-6;⑶、式中:①、N 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N g=0.1T d;②、T d--年平均雷暴日数,d/a;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③、 A 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地面等效面积,km2;④、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⑤、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者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金属屋面没有接地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山顶上或旷野的孤立建筑物取2。
3.计算结果:⑴、Td=48.5(d/a) , Ng=0.1Td=4.85(次/km2*a) , k=1.5;⑵、Ae=[L*W+2(L+W)√H(200-H)+πH(200-H)]*10-6=0.0154;⑶、年预计雷计次数N=k×Ng×Ae=0.1120次/a;⑷、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3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中“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⑸、年预计雷计次数0.05次/a ≤0.0618次/a≤0.25次/a故:生产办公楼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按照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设计。
2010版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模板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物预计 雷击次数 N /次/a 0.046 序号 1 2 建筑物性质 L /m 111.20 建筑物长宽高 W /m 76.50
它低的其他建筑物, 围内时 建筑物预计 雷击次数 N /次/a 0.077 平行长度 总和 L /m 60.00 序号 1 2
当建筑物的高等于或大于100m, 同时其周 这些建筑物不在所考虑建筑物以滚球 建筑物性质 L /m 111.20 建筑物长宽高 W /m 76.50
的其他建筑物时 建筑物预计 雷击次数 N /次/a 0.035 序号 1 2
当建筑物的高等于或大于100m, 同时其四周在2 建筑物性质 L /m 111.20 建筑物长宽高 W /m 76.50
的其他建筑物时 建筑物预计 雷击次数 N /次/a 0.064 平行长度 总和 L /m 60.00 序号 1 2
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H≥100m)
扩大宽度 等效面积 校正系数 H /m 102.70 H /m 102.70 A e/m
2
建筑物长宽高
k 1
年平均 雷暴日数 T d/天 34.5
建筑物预计 雷击次数 N /次/a 0.277
0.0802
于或大于100m, 同时其周边在2H 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 不在所考虑建筑物以滚球半径等于建筑物高( m )的保护范围内时, 扩大宽度 等效面积 校正系数 H /m 102.70 A e/m2 0.0771 k 1 年平均 雷暴日数 T d/天 34.7 建筑物预计 雷击次数 N /次/a 0.268 平行长度 总和 L /m 60.00
当建筑物的高小于100m, 同时其四周在2D 范围内都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时 序号 1 2 建筑物性质 L /m 60 建筑物长宽高 W /m 30 H /m 20 扩大宽度 等效面积 校正系数 D /m 60.00 A e/m 0.0100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附录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国际上已确认Ng和年平均雷暴日Td为非线性关系。
本规范修订组和有关规范修订组口头商定结合我国情况采用。
至本规范定稿时止,IEC-TC81未通过的文件提出Ng和Td关系式为。
本附录提出计算Ae的方法基于以下原则:1.建筑物高度在100m以下按滚球半径100m(即吸引半径100m)考虑。
其相对应的最小雷电流约为kA,接近于按计算式以积累次数P=50%代入得出的雷电流I=32.5kA。
在此基础上,导出计算式(附1.4),其扩大宽度等于。
该值相当于避雷针针高H在地面上的保护宽度(当滚球半径为100m时)。
扩大宽度将随建筑物高度加高而减小,直至100m时则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如H=5m时,扩大宽度为m,它约为H的6倍;当H=10m时,扩大宽度为m,约为H的4.4倍;当H=20m时,扩大宽度为=60m,为H的3倍;当H=40m时,扩大宽度为=80m,为H的2倍;当H=80m时,扩大宽度为=98m,约为H的1.2倍。
2.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如按吸引半径100m考虑,则不论高度如何扩大宽度总是100m,有其不合理之处。
所以,当高度超过100m时,取扩大宽度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此外,关于周围建筑物对Ae的影响,由于周围建筑物的高低、远近都不同,计算很复杂,因此不予考虑。
这样,在某些情况下,计算得出的Ae值可能比实际情况要大些。
“a”为法定计算单位符号,表示时间单位“年”附录三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附3.l)式中的A值,实际上是冲击系数a的倒数。
在原规范的编制过程中,曾以表1作为基础,经研究提出表2作为原规范的附录,供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但由于存在不足之处(即对于范围延伸大的接地体如何处理,提不出壹种有效合理的方法),后来取消了该附录。
本附录是在表2的基础上,引入接地体的有效长度,且参考图1提出附图3.l的。
对附图3.1的俩点说明:1.当接地体达有效长度时A=1(即冲击系数等于1);因再长就不合理,a>1。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建筑物的高度(H): 建筑物的长度(L): 建筑物的宽度(W): 年平均雷暴日数(Td): 校正系数(k):
请输入
3.6 m 10.8 m 8.5 m 35.6 查询 2
计算结果
建筑物等效面积(Ae): 0.00333941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Ng): 2.49514759 年预计雷击次数(N): 0.01666466 km2 次/(km2): 0.00899114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Ng): 4.91821905 年预计雷击次数(N): 0.06633059 km2 次/(km2*a)
次/a
次/a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1.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 2.坡度大于1/10且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3.坡度不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
建筑物为圆形
建筑物的高度(H): 建筑物的直径(D):
请输入
12 m 12 m
年平均雷暴日数(Td): 校正系数(k):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新规范,填入数据自动生成)
H )] 106 [
D L0 ] 10 6 2
与本建筑物平 建筑物每边 年平均雷暴日 建筑物的长 建筑物的宽 建筑物的高 行的周边建筑 的扩大宽度 Td(单位:d/a) 物边长总和 L(m) W(m) H(m) D(m) L0(m) 69 15 2.8 14 51.0 5.6
面计算: (A.0.3-3) 建筑物每边 年平均雷暴日 建筑物的长 建筑物的宽 建筑物的高 的扩大宽度 Td(单位:d/a) L(m) W(m) H(m) D(m)
:
(A.0.3-4) 建筑物每边 年平均雷暴日 建筑物的长 建筑物的宽 建筑物的高 的扩大宽度 Td(单位:d/a) L(m) W(m) H(m) D(m) 69 33.5 23.5 78 97.5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500.0
层数 (层) 30
总建筑面 积(平方 米) 45000
1500.0
4500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2.0
层数 (层) 30
总建筑面 积(平方 米) 126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层数 (层)
总建筑面 积(平方 米)
787.3
30
23617.5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87.3
层数 (层) 30
总建筑面 积(平方 米) 23617.5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87.3
D L0 ] 10 6 2
序号
建筑物名称
1 2 3
人行天桥
③.四周在2D范围内都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时,按下面计算:
Ae [ LW ( L W ) H (200 H )
序号 建筑物名称
H (200 H )
4
] 106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附录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国际上已确认Ng和年平均雷暴日Td为非线性关系。
本规范修订组和有关规范修订组口头商定结合我国情况采用。
至本规范定稿时止,IEC-TC81未通过的文件提出Ng和Td关系式为。
本附录提出计算Ae的方法基于以下原则:1.建筑物高度在100m以下按滚球半径100m(即吸引半径100m)考虑。
其相对应的最小雷电流约为kA,接近于按计算式以积累次数P=50%代入得出的雷电流I=32.5kA。
在此基础上,导出计算式(附1.4),其扩大宽度等于。
该值相当于避雷针针高H在地面上的保护宽度(当滚球半径为100m时)。
扩大宽度将随建筑物高度加高而减小,直至100m时则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如H=5m时,扩大宽度为m,它约为H的6倍;当H=10m时,扩大宽度为m,约为H的4.4倍;当H=20m时,扩大宽度为=60m,为H的3倍;当H=40m时,扩大宽度为=80m,为H的2倍;当H=80m时,扩大宽度为=98m,约为H的1.2倍。
2.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如按吸引半径100m考虑,则不论高度如何扩大宽度总是100m,有其不合理之处。
所以,当高度超过100m时,取扩大宽度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此外,关于周围建筑物对Ae的影响,由于周围建筑物的高低、远近都不同,计算很复杂,因此不予考虑。
这样,在某些情况下,计算得出的Ae值可能比实际情况要大些。
“a”为法定计算单位符号,表示时间单位“年”附录三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附3.l)式中的A值,实际上是冲击系数a的倒数。
在原规范的编制过程中,曾以表1作为基础,经研究提出表2作为原规范的附录,供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但由于存在不足之处(即对于范围延伸大的接地体如何处理,提不出壹种有效合理的方法),后来取消了该附录。
本附录是在表2的基础上,引入接地体的有效长度,且参考图1提出附图3.l的。
对附图3.1的俩点说明:1.当接地体达有效长度时A=1(即冲击系数等于1);因再长就不合理,a>1。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方法
附一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方法
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N=kN g A e (1.1)
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 a):
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
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
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
土山顶部、山谷风口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N 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 (km2·a)];
A 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N g=0.024T d1.3 (1.2)
式中T 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 / a)。
3.建筑物等效面积A e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
其计算方法应负荷下列规定:
(1)当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D=)
H-(1.3)
(H
200
A e=[LW+2(L+W)•)
H-+ΠH(200-H)]•10-6
(H
200
式中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
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2)当建筑物的高H等于或大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A e=[LW+2H(L+W)+ππH2]•10-6 (1.5)
(3)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A e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计算依据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59页附录A已知条件建筑物的长L=37.00米建筑物的宽W=7.90米建筑物的高W=4.20米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 d =10.00天/年校正系数k=1.00计算公式A.0.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k*N g *A e(A.0.1)式中: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N 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 e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A.0.2 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首先应按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若无此资料,可按下式计算:N=0.1* T d(A.0.2)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A.0.3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
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建筑物得高度<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D=√H(200-H) (A.0.3-1)A e =[LW+2(L+W)√(H(200-H))+πH(200-H)]*10-6(A.0.3-2)式中: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2.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D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 =[LW+(L+W)√(H(200-H))+πH(200-H)/4]*10-6(A.0.3-3)3.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D范围内有比它高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 =LW*10-6(A.0.3-4)4. 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LW+2H(L+W)+πH*H]*10-6(A.0.3-5)5. 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H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LW+H(L+W)+πH*H/4]*10-6(A.0.3-6)6. 或者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H范围内都有比它高的其它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 Ae =LW*10-6(A.0.3-4)计算过程年预计雷击次数: N=k*N g *A e =1.00*1.00000*0.00545=0.00545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 g =0.1T d =0.1*10.00=1.00000等效面积A e为:H<100M,A e =[LW+2(L+W)√(H(200-H))+πH(200-H)]*10-6=[37.00*7.90+2*(37.00+7.90)*sqrt(4.20*(200-4.20))+3.1415926*4.20*(200-4.20)]*10 -6 =0.00545计算结果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达不到三类标准防雷建筑。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工程名:
计算者:
计算时间:
参考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已知条件:
建筑物的长度L = 48.6m
建筑物的宽度W = 17.1m
建筑物的高度H = 44.8m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31.2天/年
校正系数k = 1.0
2.计算公式: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105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0.1*Td = 0.1*31.2 = 3.12
等效面积Ae为: H<100M, Ae=[LW+2(L+W)*(H(200-H))0.5 +πH(200-H)]*10-6 =0.034
3.计算结果: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
附录:
二类: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三类:0.01<=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5<=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N<=0.25 一般性工业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参考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已知条件:
建筑物的长度L =74.485m
建筑物的宽度W = 21.37m
建筑物的高度H = 16.32m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9.3天/年
校正系数k = 1.0
周边建筑高于当前建筑。
2.计算公式: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020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1*Td = 0.1*9.3 = 0.930
等效面积Ae为: H<100m, Ae =[LW]*10^(-6) = 0.00159
3.计算结果: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
附录:
二类: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三类:0.01<=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5<=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