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2《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e491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0.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采取多形式的朗读方式,感受语言的魅力。
2、理解并掌握“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在朗读、提问、讨论、想象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重点)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配乐课件一组,青蛙、小鸟一套,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复检词语(一)导入游戏:看图猜寓言故事师: 孩子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听一些同学讲了很多的寓言故事。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看图猜寓言故事》。
(二)复检词语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坐井观天》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随题写字。
(1)出示观,观察这字有什么特点(2)谁说说这写字的重点笔画。
(3)提示学生说重点笔画,提醒大家捺变成点,竖弯钩的钩要朝天。
(4)一起说笔顺并描红。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
(5)评:三星评价1、青蛙闯关(看课件读字)师:同学们你们读得太棒了,小青蛙也来到了我们教室他也要奖励大家再玩儿一个小游戏出示PPT:无敌抢读王。
生读字,区分渴和喝。
(指名读、齐读)2、小鸟闯关(看课件读词语)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和生词,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快看小鸟给我们带来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朋友,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字宝宝和词语宝宝我们都认识了,就让我们把青蛙和小鸟送回到到课文中去吧!二、初读熟知1 、师范读课文,生细心听青蛙和小鸟对了几次话?为什么小鸟和青蛙一回到课文就吵起来了呢?为了什么问题而争论?2、它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小朋友拿起笔,自由读,用“---”找出青蛙的话、用“~~”找出小鸟的话。
(生读课文勾句子,师巡视)师: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愿意把你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找生回答)3、生读出了他们的三次对话,师在屏幕上出示三次对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f7b8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8.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
知识和能力: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过程和方法: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中受到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情感交流。
“小火车,跑的快,比一比,谁厉害。
”(出示字词卡)大话无边无际相信坐井观天口渴喝水抬头回答“孩子们,你们的火车跑的好快,我好喜欢,相信你们今天的表现更精彩。
”(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复习学过的字词,巩固、加深记忆。
)二、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从前,有一口老井,井里住着一只可爱的青蛙,有一天,一只小鸟唱着欢乐的歌落在了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一次有趣的争论,它们究竟在争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板书课题)(讲故事历来受孩子们的亲睐,课始安排能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孩子自由读课文并弄清:这篇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它们有几次对话?2、交流读懂了什么。
(孩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朗读、交流是感知的基础。
让孩子自主阅读,读中感知,实质是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8f0b8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1.p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动画故事中,感知故事内容,初步建立语言和形象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学生自主、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在语境中学习生字和词语,认识事物与发展思维、语言紧密结合,强调识字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
同时注重方法习惯的整合)。
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估计理由有: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fac4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e.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
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并从中受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
“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9bff0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7.png)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通用6篇)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一、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从生活语境到文本语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加深对同一汉字的理解。
二、借生活语境和文本语境让学生感受一字多义和多个字表达同一意思的语言现象。
借课文的语境知道“无……无……”用在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之间,强调没有。
三、借文本语境理解重点词,用重点词的理解带动寓意的体会。
【教学目标】一、能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二、能正确、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生字。
能仔细观察带多笔横画的汉字,并从横画的变化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能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并知道“无……无……”用在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之间,强调没有。
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会寓意。
【教学年级】二年级【教学活动】一、看看、想想,在生活语境中初识生字生活语境一:出示手机显示屏师:老师借了个手机,准备发个信息,我该按什么键了?课件出示:信息生活语境二:出示一张登机牌师:我发过去的短信息询问登机的地点?朋友发给我一张登机牌。
小朋友帮我看看登机牌,我应该在哪个机场登机?课件出示:国际机场生活语境三:出示沿信道登机的图片师:“沿”我们在口头表达中经常用到,你能从这些读yán的汉字中认出“‘yán’着楼道走”的“yán”字吗?师:引导学生交流后总结,“沿”最初的意思是顺水而下,在这里表示顺着。
师:生活就是最好的识字课本。
看,今天要学的生字,我们有可能在生活中看到过,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听过说过。
今天它们又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出现了。
同学们,看看它们都藏在课文的哪里。
二、读读、思思,在文本语境中学习字词(一)自读课文,初学字词1.圈词、读词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生词。
(井沿无边无际不信)生:读正确生字的音2.词语比较,感受一字多义师:生活中处处有汉字,“沿着”是顺着的意思,“国际”的“际”是彼此之间的意思,“短信”一是指短信息;另一个意思是:文字简短的信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799d2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9.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说:《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学生能发挥想象,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3、理解“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等词语,学生能从中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等词语,学生能从中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初步理解寓意。
2、学生能发挥想象,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教学准备: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直接点题,对比感受师:同学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谁能猜猜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啊?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多少?二、复习生字词语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朗读了课文,这些生字朋友们大家都认识吗?谁来读读看?你们发现了吗?这个还字,还可以读什么音?谁来给他组个词?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朋友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谁来?三、整体感知,提出争论观点1、师:刚刚有同学提出了疑问,谁坐在井里啊?现在你们知道了吗?小青蛙在井里生活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一只小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小青蛙的一生。
你们瞧,小鸟也飞来了,它会落在哪儿?(井沿在哪?点生上讲台指)哦,原来井的边缘就称之为井沿.(1)师:同学们,这只停在井沿上的小鸟与井底的青蛙之间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发生了争执,到底是什么事呢?原来他们在争论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2)、他们围绕天有多大,进行了几次对话?(3)、这只小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谁来当当这只青蛙读读这段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指名读—师:小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认为它是在说——大话,什么叫做大话呢?生:假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c565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0.png)
【导语】《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2课。
这是⼀篇寓⾔故事,讲的是青蛙和⼩鸟争论天的⼤⼩,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光狭⼩,所见有限,还⾃以为是,是不对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2课《坐井观天》课⽂原⽂ 青蛙坐在井⾥。
⼩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鸟:“你从哪⼉来呀?” ⼩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百多⾥,⼝渴了,下来找点⼉⽔喝。
” 青蛙说:“朋友,别说⼤话了!天不过井⼝那么⼤,还⽤飞那么远吗?” ⼩鸟说:“你弄错了。
天⽆边⽆际,⼤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 ⼩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看吧。
”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根据《庄⼦·秋⽔》改写。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2课《坐井观天》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字。
会⽤“⼀……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看问题的思想⽅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鸟对天的⼤⼩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字卡⽚、幻灯或多媒体、⼩⿊板 2、青蛙与⼩鸟的头饰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 ⼀、学⽣瞬息万变读课⽂,读准字⾳,感知课⽂⼤意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
谁坐井观天。
2、再读读这个故事,同桌互相检查⽣字读⾳是否正确。
3、出⽰⽣字卡⽚,检查读⾳。
(1)从学⽣中选出⼀个“⼩⽼师”,负责正⾳。
(2)开⽕车读⽣字卡,谁的读⾳不准,由“⼩⽼师”纠正。
(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平⾆⾳)学⽣没准的字⾳教师指导。
⼆、读课⽂,理解青蛙和⼩鸟对天的不同看法 1、⾃⼰读课⽂,想⼀想,从课⽂中哪些地⽅可以看出:⼩鸟说天很⼤,青蛙说天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a53b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9.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内容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
4.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表达交流: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词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内容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
5.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 表达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坐井观天》2.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家朗读课文,加强朗读能力。
2. 词语学习: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坐井观天教案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12篇)
![坐井观天教案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a7729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7.png)
坐井观天教案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您对于坐井观天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12篇较新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部编版《坐井观天》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坐井观天教案篇一教材简说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习目标⒈认识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⒈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⒈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寓言,是一种文章体裁的名称,通过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⒈齐读课题,审题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
观: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⒈范读: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的?(天到底有多大)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⒈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⒈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⒈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⒈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⒈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4d450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b.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本课设计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
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朗读处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二、释题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三、朗读感悟1、老师引读:青蛙问小鸟──小鸟回答说──青蛙说──小鸟说──青蛙笑着说──小鸟也笑了,说──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集体交流。
四、戴头饰表演故事五、揭示寓意1、交流心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结束语: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短小幽默。
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
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扩词训练课件出示生字:沿际信1、学生齐读,指名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f5719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9.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对故事进行续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上方的一小块天空,误以为这就是整个天空。
后来,一只小鸟告诉青蛙,天空其实很大很大,青蛙才恍然大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故事寓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故事表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6. 总结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寓意,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坐井观天。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坐井观天2. 词语:井、天、青蛙、小鸟、观、误、恍然大悟3. 故事梗概:青蛙坐井观天,小鸟告诉青蛙真相,青蛙恍然大悟。
4. 寓意: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坐井观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a5cd2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6.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的道理,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明白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道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坐井观天》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道理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理解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坐井观天》的插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课文《坐井观天》的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重点词语:通过讲解,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4. 观察图片,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道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道理的理解,教师点评,总结。
6. 课后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坐井观天》2. 重点词语:井口,观天,片面,全面3. 课文道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重点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的图画。
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看问题要全面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课文内容,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995e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d.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1篇】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图片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d5f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8.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案)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讲授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坐井观天》。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青蛙长期生活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天空,从而形成了对天空的局限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正确书写。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认识到只有开阔视野,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正确书写。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以及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来解答类似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大家思考:你们对天空有什么认识?然后我会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就是讲述了青蛙对天空的局限性认识。
2. 讲解课文: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同学们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道理,并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来解答类似的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板书,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6. 作业设计:我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在家里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就是有些人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无法看到整体?请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坐井观天》有了深入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5061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1.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1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思考问题眼界要开阔,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
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的分歧:它们所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往往是片面的,经常把部分当整体,而且他们在生活中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中抓住课文对话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而理解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感悟寓意。
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明确小鸟和青蛙争吵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的寓意。
速读《狮子和兔子》和《掩耳盗铃》两篇寓言,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重点: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贴图(一口井,青蛙,小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课,课文当中的词语你们还记得吗?1.闪读词语井沿观看回答大话坐井观天口渴喝水弄错抬头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ABAC式词语扩词2.指导书写:渴,喝(1)形近字比较异同。
(2)记字(3)指导书写3.导言:生字我们都学会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它们是怎样争论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2课《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角色朗读,理解感悟(一)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自由朗读课文的2------7自然段。
(2)用“____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3)在它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学生按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小组交流(三)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1.理解第一次对话理解“一百多里”说明飞得很远,天很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c0888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课文的主旨。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坐井观天》。
2. 生字词的学习:井、观、天、蛙、说、答、语、自、见、外、别、知、更、笑、话。
3. 课文主旨的理解。
4. “坐井观天”的含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坐井观天”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1083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2.p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认识三个字,会写三个字。
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导入。
1、把作业本卷成筒用眼睛从纸筒里王外面看,能看到什么?拿开纸筒在看!对比哪个看到的东西多。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理解“坐井观天”中的“观”的含义。
谁在井里看天?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标出自然段,并圈出文中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3、同桌之前检查认读词语。
4、抽读词语卡片。
三、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主人在哪里对话?他们一共有几次对话?2、理解第一段话,板书课文插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3、默读课文,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三次对话,启发不同语气。
5、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的正确、美观。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描红、临写。
4、展评。
五、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文中的青蛙和小鸟,你要做像青蛙还是小鸟一样的人呢?六、作业布置。
你觉得青蛙要怎样做才不会错?假如他跳出来了,他会看到些什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ba3e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4.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观、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会写“坐、井、观、天”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回答”等8个词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自读的形式理解课文,体会寓意。
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对寓意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
2. 课文主题:通过讲述青蛙坐在井里看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写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体会青蛙的情感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坐井观天”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PPT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青蛙的情感变化。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寓意,强调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坐井观天》2. 主要内容:青蛙坐在井里看天3. 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坐井观天”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对寓意的理解。
3. 课后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述青蛙坐在井里看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可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想”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感悟生活中的哲理,由浅入深,曲径通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坐井观天故事的视频,“坐井观天”的情境图。
2.青蛙、小鸟、井的板贴画,认字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题目)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这只井底之蛙。
(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4.教师小结,指导识字:注意“观”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观”就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
“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5.教师介绍寓言特点: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简捷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受故事情境,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二、读文识字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可以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梳理故事内容。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注意“哪”字的读音。
“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2)在检查朗读相关自然段时,相机指导识记和理解生字。
①看情境图理解“井沿”,识记“沿”。
井里有水,所以“井沿”的“沿”左边是“氵”。
“沿”字也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铅笔的“铅”,金字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沿”。
②“渴”和“喝”采用换偏旁对比识记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
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③“抬”可做动作加深记忆。
(请抬起你的头,抬起你的手)④“错”可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
⑤看图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来理解,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有效识记“际”。
⑥“话”“哪”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⑦“答”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识记,如“回答、答题”。
(3)生字回文,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四人小组轮读,相互正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朗读挑战赛,相机评议。
设计意图: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查字典理解等方式,拓宽学生识字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
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了解大意1.课件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和小鸟为了( )而争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4.指名口头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和口头填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
2.课件出示“观”“沿”“话”“际”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2)写“沿”时,注意右部上面与“几”不同,是横折弯。
(3)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反馈指导,再练写。
6.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7.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体会汉字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巩固拓展课件出示习题,巩固练习。
1.选词填空。
无边无际相信井沿青蛙小鸟( )落在( )上,告诉( )天( ),大得很。
( )不( ),认为( )说错了。
2.快组词,帮青蛙跳出井口!井( ) 沿( )渴( ) 喝( )设计意图:通过选词和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大意并且巩固所学字词,为第二课时精读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1.复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争论天有多大)2.(板贴“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贴画)谁能把“青蛙”和“小鸟”贴到合适的位置?3.学生上台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贴?引导学生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4.导入:青蛙坐井观天,小鸟落在井沿。
结合图片理解“井沿”。
(板书:坐井观天落在井沿)他们之间有了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设计意图: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为何看法不同做了铺垫。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来。
3.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学习第一次对话。
(1)学生自读第一次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里,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只小鸟,青蛙此时的开心、愉悦的心情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朗读青蛙的话时要体现出青蛙的喜悦之情,语调上扬;朗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小鸟的疲倦,突出“一百多里”。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课件出示第4、5自然段,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说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
此环节可引导学生适时丰富词汇:说好话、说胡话、说假话、说谎话、说废话……(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3)学生交流明确:因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
(板书:井口那么大)(4)指名读小鸟的话,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并联系生活想一想: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呢?(大海、沙漠、森林、草原)(5)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6)带学生体验:来到教室的窗边,说一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呢?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呢?(7)课件出示下面两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受原文的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
教师指导朗读时要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和“劝告”的语气。
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②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5.课件出示第6、7自然段,学习第三次对话。
(1)引导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课件突出“笑”)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2)小组合作学习。
先分角色朗读,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名朗读,指导体会“笑”的意思:一个“笑”字体现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
适时引导重读关键词“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适当的语气。
(5)同桌合作、表演读。
6.师生评议: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小鸟的诚恳。
(教师相机板书:目光狭小自以为是)设计意图: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
因此,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人物,感悟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
三、续编对话,领悟寓意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小组合作续编他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3.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教师根据学生编的对话,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4.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此时的青蛙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续编对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同时由续编的内容自然引发了对青蛙内心活动的猜想,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四、自主观察,学写生字1.课件出示“井、答”两个字的书写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重点讲解:“井”是象形字。
本义是四周设有方形护栏的人工开凿的提取地下水的深水坑。
出示字理图片。
2.学生观察讨论,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
“井”是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合”的撇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井”和“答”,学生书空这两个字。
5.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8.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把观察、讨论、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写字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识、写能力。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1.拓展: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2.总结: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板书:见多识广看得全面)设计意图:寓言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问题和缺点放大,让人读后能受到触动。
此处设计可引导学生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对寓意的领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