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高二随堂检测小结:第十九章第2节(新)复习专用试卷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1.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A.天然放射现象B.光电效应现象C.电离现象D.α粒子散射现象解析: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故A正确.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原子核的变化,故B错误.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不涉及原子核内部变化,故C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核内部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A.答案:A2.在α粒子轰击金箔的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可以表示为42He,42He 中的()A.4为核子数,2为中子数B.4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2为质子数C.4为核外电子数,2为中子数D.4为中子数,2为质子数解析:根据42He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核外电子数,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内的质子数,也就是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质量数就是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即为核内的核子数.42He符号的左下角表示的是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即为2,42He符号左上角表示的是核子数,即为4,故选项B正确.答案:B3.(多选)如图所示,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解析: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中不会偏转;α粒子带正电,向负极板偏转,质量远大于β粒子的质量,电荷量是β粒子的2倍,因此α粒子的加速度远小于β粒子的加速度,β粒子的径迹比α粒子径迹弯曲得多.综上所述,选项B、C正确.答案:BC4.(多选)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11H)、氘(21H)、氚(31H),则()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B.若为中性原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D.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解析:氕、氘、氚的核子数分别为1、2、3,质子数和中性原子状态核外电子数均相同,都是1,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故中子数各不相同,A、B正确,C错误;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只是物理性质不同,D正确.答案:ABDA级抓基础1.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解析: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得较紧密,有时作为一个整体放出,这就是α的来源.说到底它仍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能据此认为它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里是没有电子的,但中子可以转化为质子,并向核外释放一个电子,这就是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处于高能级,在回到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以γ粒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形成γ射线.故原子核里也没有γ粒子.答案:D2.如图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的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哪种射线()甲乙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三种射线都可以解析: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因此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内部的伤痕,故选:C.答案:C3.(2015·天津卷)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答案:A4.如图所示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A.A为中子,B为质子B.A为质子,B为中子C.A为γ射线,B为中子D.A为中子,B为γ射线解析:用射线A轰击石蜡时打出的应该是质子,因为质子就是氢核,而石蜡中含有大量氢原子,轰击石蜡的射线应该是中子.答案:A5.(多选)如图所示,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则屏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b解析:由于γ射线不带电,故不偏转,打在b点.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匀强磁场中α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β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轨迹都是圆弧,A、C正确,B错误;由于α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110,而β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如果一个打在b,则另一个必然打在b点下方),D错误.答案:ACB级提能力6.(多选)某空间内可能存在磁场或电场,也可能磁场和电场同时存在或都不存在,一束包含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射线束以同方向进入此空间,如它们的运动轨迹仍为一束,则此空间可能的情形是()A.存在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及匀强磁场B.磁场及电场都存在C.有电场,无磁场D.有磁场,无电场解析: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它们以同方向不同速度进入某空间,运动轨迹仍为一束,则它们可能不受力的作用或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空间中可有与运动方向平行的电场,无磁场,C正确;空间中可有与运动方向平行的磁场,无电场,D正确;空间中可有与运动方向平行的电场、磁场,B正确;空间中存在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及匀强磁场时,不同速度的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不同,不同的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不同,三种粒子不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A错误.答案:BCD7.如图所示,a为未知天然放射源,b为薄铝片,c为两平行板之间存在着较大电场强度的匀强电场,d为荧光屏,e为固定不动的显微镜筒.实验时,如果将匀强电场c撤去,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b移开,则从显微镜筒内观察到的每分钟闪烁亮点数大量增加.由此可判定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可能为()A.β射线和α射线B.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C.β射线和γ射线D.α射线和γ射线解析: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纸就可把它挡住,β射线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γ射线能贯穿几厘米厚的铅板.撤去电场后,荧光屏上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说明原先能到达的荧光屏的射线不带电,故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中有γ射线.撤去薄铝片,闪烁亮点数大量增加,说明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中有α射线,故选项D正确.答案:D8.放射性元素钴6027Co可以有效治疗癌症,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6 B.27C.33 D.60解析:中子数为60-27=33个,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27,所以中子数33与核外电子数27之差等于6,A正确.答案:A9.在暗室的真空装置中做如下实验:在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中,有一个能产生α、β、γ三种射线的放射源.从放射源射出的一束射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如图所示,在与放射源距离为H高处,水平放置两张叠放着的、涂药品面朝下的印像纸(比一般纸厚且涂有感光药品的纸),经射线照射一段时间后两张印像纸显影(已知m α=4 u ,m β=11 840u ,v α=c 10,v β=c ). (1)上面的印像纸有几个暗斑?各是什么射线的痕迹?(2)下面的印像纸显出一串三个暗斑,试估算中间暗斑与两边暗斑的距离之比?(3)若在此空间再加上与电场方向垂直的匀强磁场,一次使α射线不偏转,一次使β射线不偏转,则两次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之比是多少?解析:(1)因α粒子穿透本领弱,穿过下层纸的只有β射线和γ射线,β射线、γ射线在上面的印像纸上留下两个暗斑.(2)下面印像纸上从左向右依次是β射线、γ射线、α射线留下的暗斑.设α射线、β射线留下的暗斑到中央γ射线留下暗斑的距离分别为x α、x β.则对α粒子,有x α=12a αt 2=12a α·⎝ ⎛⎭⎪⎪⎫H v α2,a α=q α·E m α对β粒子,有x β=a βt 22=12αβ·⎝ ⎛⎭⎪⎪⎫H v β2,αβ=q β·E m β联立解得x αx β=5184. (3)若使α射线不偏转,则q αE =q αv αB α,所以B α=E v α, 同理,若使β射线不偏转,则B β=E v β.故B αB β=v βv α=101. 答案:(1)两个暗斑 β射线和γ射线 (2)5∶184(3)10∶1第十九章 原子核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 92U)衰变为铅核(206 82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解析:物理化学方法都无法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故A 项错;β衰变中释放的电子是核内的中子转化的,并不是核外电子,B 错;α、β、γ三种射线的电离本领依次减弱,贯穿本领依次增强,C 正确;8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32,质子数减少16,10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0个,电荷数不守恒,故D 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答案:C2.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A .11.4天B .7.6天C .5.7天D .3.8天解析:半衰期是指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根据⎝ ⎛⎭⎪⎫12t T =18,t T =3,因为t =11.4天,所以T =11.43=3.8(天),故D 正确. 答案:D3.原子核238 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 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 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 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解析:23892U*①K23490Th,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23490 Th*②K23491Pa,质子数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91Pa*③K23492U,质子数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为成质子.故选项A正确.答案:A4.(多选)146C能自发地进行β衰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46C经β衰变后变成126CB.146C经β衰变后变成147NC.146C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化成中子D.146C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质子解析: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所以每发射一个β粒子,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依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则有146C→147N+0-1e.故B、D 正确,A、C错误.答案:BDA级抓基础1.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23892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490ThC.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强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析:β衰变产生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来的,故A错误;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氦核(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成的氦原子),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小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故选项B正确;α、β、γ三种射线分别是氦、电子、电磁波,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逐渐增强,即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弱,故选项C错误;半衰期是原子内部性质决定,与温度无关,所以升高放射性元素的温度不能缩短其半衰期,故D错误;故选B.答案:B2.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C.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解析: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以人类目前无法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故A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粒子的一个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单个原子,故B错误;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衰变方程为10n→0-1 e+11H,故C正确;β射线为高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答案:C3.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4820Ca(钙48)轰击24998Cf(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α粒子解析:由钙48与锎249合成的第118号元素,质量数是297;发生3次α衰变,质量数少12,核电荷数少了6,可见,先放出三个粒子电荷数是0,质量数是1,是中子,选A.答案:AB级提能力4.(多选)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解析:有些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地衰变,但不是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故A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B 正确;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核外电子无关,故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故C 正确;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只能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中的二种(α、γ射线或β、γ射线),α、β和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D 错误.故选A 、D.答案:AD5.(多选)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6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个这种元素的原子,经过6天后还有5个没有发生衰变B .当环境温度升高的时候,其半衰期缩短C .这种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时候,其半衰期不变D .质量为m 的这种元素的原子,经过12天后还有0.25 m 没有发生衰变解析: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是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10个原子不能反应统计规律,故A 错误;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以及原子的物理化学状态均无关,故B 错误,C 正确;质量为m 的这种元素的原子,经过12天后还有m ⎝ ⎛⎭⎪⎫12126=m 4没有发生衰变,选项D 正确;故选CD. 答案:CD6.天然放射性铀(238 92U)发生衰变后产生钍(234 90Th)和另一个原子核.(1)请写出衰变方程;(2)若衰变前铀(238 92U)核的速度为v ,衰变产生的钍(234 90Th)核速度为v 2,且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求产生的另一种新核的速度. 解析:(1)238 92U →234 90Th +42He.(2)设另一新核的速度为v ′,铀核质量为238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38m v =234m ×v 2+4m v ′得:v ′=1214v .答案:(1)见解析 (2)1214v第十九章 原子核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多选)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B .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探测到的特点C .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D .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解析: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探测到的特点,利用γ射线探伤是利用了γ射线的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正确选项为B 、C.答案:BC2.原子核A Z X 与氘核2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A =1,Z =1B.A =2,Z =3C.A =3,Z =2D.A =5,Z =2解析:写出该反应的方程有:A Z X +21H →42He +11H 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得:A +2=4+1,Z +1=2+1,解得A =3,Z =2,故C 正确.答案:C3.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是α粒子的径迹,B 是质子的径迹,C 是新核的径迹B .B 是α粒子的径迹,A 是质子的径迹,C 是新核的径迹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D.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解析: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一个新核并放出质子,入射的是α粒子,所以B是α粒子的径迹.产生的新核,质量大,电离作用强,所以径迹粗而短,故A是新核径迹;质子的电离作用弱一些,贯穿作用强,所以细而长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4.(多选)一个质子以1.4×107 m/s的速度撞入一个孤立的静止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为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1H→2814SiB.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1H→2714Si+10n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解析:核反应方程为2713Al+11H→2814Si,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4×107 m/s=28m v′,解得v′=5×105 m/s,因此选项A、D正确.答案:AD5.静止的氮核147N被速度为v0的中子10n击中生成碳核126C和另一种原子核甲,已知126C与甲核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方向一致,碰后碳核126C与甲核的动量之比为1∶1.(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126C与甲核的速度各是多大?解析:(1)根据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甲核的核电荷数是1、质量数是3,甲核是氚核,核反应方程式为:147N+10n→126C+31H.(2)设中子质量为m0,126C核质量m C,甲核质量为m甲,由动量守恒,得m0v0=m C v C+m甲v甲,即m0v0=12m0v C+3m0v甲,又因为126C与甲核动量之比为1∶1,所以m C v C=m甲v甲,即12m0v C=3m0v甲,联立以上两个方程,解得:v C=v024,v甲=v06.答案:(1)14 7N+10n→12 6C+31H(2)v024v0 6A级抓基础1.(多选)有关放射性同位素3015P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15P与3014X互为同位素B.3015P与其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用3015P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长D.含有3015P的磷肥释放正电子,可用作示踪原子,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解析:同位素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选项A错误.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选项B正确.半衰期与元素属于化合物或单质没有关系,所以3015P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不变,即选项C错误.含有3015P的磷肥由于衰变,可记录磷的踪迹,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BD2.(多选)下列应用中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是() A.射线探伤仪B.利用含有放射性13153I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C.利用6027Co治疗肿瘤等疾病D.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以检测确定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解析:射线探伤仪利用了射线的贯穿能力,所以选项A错误.利用含有放射性13153I的油,可以记录油的运动踪迹,可以检查管道是否漏油,所以选项B正确.利用6027Co治疗肿瘤等疾病,利用了射线的贯穿能力和高能量,所以选项C错误.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可以记录放射性元素的踪迹,用以检测确定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BD3.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为168O+10n→a7N+0b X,对式中X、a、b的判断正确的是()A.X代表中子,a=17,b=1B.X代表电子,a=17,b=-1C.X代表正电子,a=17,b=1D.X代表质子,a=17,b=1解析: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a=17,b=8+0-7=1,因此X可表示为0+1e,为正电子,故C项正确,A、B、D错误.答案:C4.(多选)放射性同位素钴60能放出较强的γ射线,其强度容易控制.这使得γ射线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选项中,属于γ射线的应用的是()A.医学上制成γ刀,无须开颅即可治疗脑肿瘤B.机器运转时常产生很多静电,用γ射线照射机器可将电荷导入大地C.铝加工厂将接收到的γ射线信号输入计算机,可对薄铝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D.用γ射线照射草莓、荔枝等水果,可延长保存期解析: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不能使空气电离成为导体,B错误;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薄铝板的厚度变化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很小,不能控制铝板厚度,C错误;γ射线能量很大,可以杀菌,延长水果的保存期,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故A、D正确.答案:AD5.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①31H+X1→42He+10n②147N+42He→178O+X2③94Be+42He→126C+X3④2412Mg+42He→2713Al+X4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X1是质子B.X2是中子C.X3是电子D.X4是质子解析: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X1为21H,A错;X2为11H,B错;X3为10n,C错;X4为11H,D对.答案:DB级提能力6.将威耳逊云室置于磁场中,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15P,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14Si,能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核轨迹的是()解析:把放出的正电子和衰变生成物Si 核看成一个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正电子和Si 核运动方向一定相反,C 、D 可排除.由q v B=m v 2R 得,R =m v qB ,因为动量m v 相等,故R ∝1q ,即R e R si =q si q e =141,可见Si 核的运动半径较小,选B.答案:B7.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聚乙烯膜轧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 )A .钋210B .氡222C .锶90D .铀238解析:要测定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则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合适;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半衰期太小,铀238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合适.答案:C9.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了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正电子的质量跟电子的质量相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跟电子的电性正好相反,是电子的反粒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以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然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也有一定的半衰期.原来,铝箔被α粒子击中后发生了如下反应:2713Al+42He→3015P+10n,这里的3015P就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就是它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1)写出放射性同位素3015P放出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2)放射性同位素3015P放出正电子的衰变称为正β衰变,我们知道原子核内只有中子和质子,那么正β衰变中的正电子从何而来?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3015P→3014Si+0+1e.(2)原子核内只有质子和中子,没有电子,也没有正电子,正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换成一个中子,同时放出正电子,核反应方程为11H→10n+0+1e.答案:(1)3015P→3014Si+0+1e(2)原子核内的质子第十九章原子核5 核力与结合能1.对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力可使一些中子组成原子核B.核力可使非常多的质子组成原子核C.不存在只有质子的原子核D.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内一定有中子解析:由于原子核带正电,不存在只有中子的原子核,但核力也不能把非常多的质子集聚在一起组成原子核,原因是核力是短程力,质子之间还存在“长程力”——库仑力,A、B错误;自然界中存在只有一个质子的原子核,11H,C错误;较大质量的原子核内只有存在一些中子,才能削弱库仑力,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故D正确.答案:D2.一个23491P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分别为()A.91个91个234个B.143个91个234个C.91个143个234个D.234个91个143个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23491Pa的原子序数为91,即质子数为91,核子数为234,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即为234-91=14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C3.(多选)对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均存在核力B.原子核内的质子间均存在核力和库仑力C.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的范围而结合为原子核时,其间“势能”一定减小D.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增加核力、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解析:由于核力为短程力,只会发生在相邻核子之间,由此知A、B错误;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范围内,而距离大于0.8×10-15 m,核力表现为引力,在此过程核力必做正功,其间势能必定减小,形成原子核后距离一般不小于0.8×10-15 m,故C正确;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由于只有相邻的质子间才有核力,但各个质子间均有很强的库仑斥力,随着质子数的增加,其库仑斥力增加,对于稳定的原子核,必须存在较多的中子才能维系二者的平衡,故D正确.答案:CD4.某核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X.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H的质量为3.018 0 u,42He的质量为4.002 6 u,X的质量为1.008 7 1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B.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C.X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D.X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解析:由题目所给核反应方程式,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电荷数守恒规律,可得:21H+31H→42He+10n,X为中子,在该反应发生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1=2.013 6 u+3.018 0 u=5.031 6 u,反应后产物总质量m2=4.002 6 u+1.008 7 u=5.011 3 u,总质量减少,出现了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该反应释放能量.答案:B5.如图所示,表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A的关系,据此下。
2020-2021高二物理3-5课后作业:第十九章 原子核 水平测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课后作业:第十九章原子核水平测试卷含解析第十九章水平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错误!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C.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D.γ粒子的电离能力比α粒子的大答案B解析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故A错误;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再经过两次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电荷数要增加2,所以整个过程质量数减小4,电荷数不变,所以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
故B正确。
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C错误。
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D错误。
2.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中,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对撞发生湮灭而转化为一对光子.设正、负电子的质量在对撞前均为m,对撞前的动能均为E,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对撞后转化成光子的波长等于()A。
hcE B。
错误!C.错误!D。
错误!答案C解析一个光子的能量为mc2+E,h错误!=mc2+E,所以λ=错误!,C正确。
3.将半衰期为5天的铋64 g分成四份分别投入(1)开口容器中;(2)100 atm的密封容器中;(3)100 ℃的沸水中,第四份则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经10天后,四种情况剩下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则()A.m1=m2=m3=m4=4 gB.m1=m2=m3=4 g, m4〈4 gC.m1>m2>m3〉m4,m1=4 gD.m1=4 g,其余无法知道答案A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定的,与放射性元素所在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所以A正确。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随堂演练巩固提升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随堂检测]1.关于放射性元素的α衰变和β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序数减少4B.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序数增加4C.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β粒子,原子序数减少1D.原子核每放出一个β粒子,原子序数增加1解析:选D.发生一次α衰变,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原子序数增加1.2.235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20782Pb,则( )A.m=7,n=3 B.m=7,n=4C.m=14,n=9 D.m=14,n=18解析:选B.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放出一个42He,其质子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经过一次β衰变,放出一个电子,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由23592U变为20782Pb,质子数减小了10,质量数减少了28,故可列方程-2m+n=-10,-4m=-28,解得m=7,n=4.3.放射性元素氡(222 86Rn)经α衰变成为钋(218 84Po),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222 86Rn的矿石,其原因是( )A.目前地壳中的222 86Rn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222 86Rn的含量足够高C.当衰变产物218 84Po积累到一定量以后,218 84Po的增加会减慢222 86Rn的衰变进程D.222 86Rn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解析:选A.由于222 86Rn的半衰期为,较短,故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地壳中原有的222 86 Rn早已衰变完了,目前地壳中的222 86Rn主要来自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选项A正确,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外界环境等因素无关,选项C、D错误.4. (2015·高考北京卷)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图如图,则( )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 .轨迹1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 .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解析:选D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与电子的动量大小相等,设为p .根据qvB =mv 2r ,得轨道半径r =mv qB =pqB,故电子的轨迹半径较大,即轨迹1是电子的, 轨迹2是新核的.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选项D 正确.[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14·高考重庆卷)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A .m4B .m8 C .m 16D .m32解析:选C .经过32天即4个半衰期,碘131的含量变为m ′=m 24=m16,C 项正确.2.下列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53I )β衰变的方程是( ) A .13153I →12751Sb +42He B .13153I →13154Xe +0-1e C .13153I →13053I +10nD .13153I →13052Te +11H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的两个守恒特点.A 选项不是β衰变过程,故A 错误;β衰变的特点是放出电子,而B 选项既满足质量数守恒又满足电荷数守恒,故B 正确;C 、D 中放出的是中子和质子,不符合β衰变的特点.3.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 天 B .天 天D .天解析:选D .,还有18没有衰变,由半衰期计算公式m =⎝ ⎛⎭⎪⎫12tτm 0可说明该放射性元素经过了3个半衰期,,故D 项正确.4.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AZ X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253100,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解析:选D .由电荷数守恒得Z =100+12=112,由质量数守恒得A =253+24=277,故选D .5.铀239(23992U)经过衰变可产生钚239(23994Pu).关于铀239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994Pu 与239 92U 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 B .放射性物质23992U 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C .23992U 经过2次β衰变产生23994Pu D .温度升高,23992U 的半衰期减小解析:选C .23992U 的质量数A ′=239,核电荷数Z ′=92,则中子数n ′=239-92=147,23994Pu 的质量数A =239,核电荷数Z =94,则中子数n =A -Z =239-94=145,故核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故A 错误;β衰变是原子核的衰变,与核外电子无关,β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来的,故B 错误;23992U ―→2 0-1e +23994Pu ,显然反应物的质量数为239,而生成物的质量数为239,故质量数守恒;而反应物的核电荷数为92,故核电荷数守恒,反应能够发生,故C 正确;半衰期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均无关,而是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故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6.天然放射性元素23290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82Pb(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 .衰变的过程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B .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C .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轨道D .钍核比铅核多24个中子解析:选AB .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x =232-2084=6,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应满足:2x -y =90-82=8,y =2x -8=4.钍232核中的中子数为232-90=142,铅208核中的中子数为208-82=126,所以钍核比铅核多16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由于物质的衰变与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所以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内10n →11H +0-1e ,所以选项A 、B 正确.7.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解析:选BC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C正确;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能同时发生α和β衰变,γ射线伴随这两种衰变产生,故选项D错误.8.(2015·高考山东卷)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解析:选AC.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知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选项A正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选项B错误;14C的衰变方程为14 6C→14 7N+0-1e,所以此衰变过程放出β射线,选项C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选项D错误.9.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得到两条如图所示的径迹,图中箭头表示衰变后粒子的运动方向.不计放出光子的能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的是β衰变,b为β粒子的径迹B.发生的是α衰变,b为α粒子的径迹C.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解析:选AD.放射性元素放出β粒子时,β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相反,而电性相反,则两个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两个粒子的轨迹应为内切圆,故放出的是β粒子,放射性元素放出粒子时,两带电粒子的动量守恒,由半径公式可得轨迹半径与动量成正比,与电荷量成反比,而β粒子的电荷量比反冲核的电荷量小,则β粒子的半径比反冲核的半径大,故b为β粒子的运动轨迹,故选项A正确,由左手定则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选项D正确.三、非选择题10.(2014·高考江苏卷)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222 86Rn→218 84Po +________.已知222 86Rn,则约经过________天,16 g的222 86Rn衰变后还剩1 g.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方程为222 86Rn→218 84Po+42He.根据衰变公式m 余=m 原⎝ ⎛⎭⎪⎫12t τ,得1=16×⎝ ⎛⎭⎪⎫12t3.8,解得t =15.2天. 答案:42He(或α)11.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度达到108K 时,可以发生“氦燃烧”.(1)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42He +________→84Be +γ. (2)84Be 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2.6×10-16s .一定质量的84Be ,经7.8×10-16s 后所剩84Be 占开始时的多少?解析:(1)根据核反应方程的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应为42He +42He ―→84Be +γ.(2)m m 0=⎝ ⎛⎭⎪⎫12t τ=⎝ ⎛⎭⎪⎫123=18.答案:(1)42He (2)18%)12.(1)原子核23290Th 具有天然放射性,它经过若干次α衰变和β衰变后会变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原子核中,有三种是23290Th 衰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它们是________.A .20882Pb B .21182Pb C .21684PoD .228 88RaE.22688Ra(2)一静止的23892U 核经α衰变成为23490Th 核,23490Th 核的动能为多少MeV(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1)选ACD .发生1次α衰变时核子的质量数减4,电荷数减2;发生1次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易得A 、C 、D 正确.(2)据题意知,此α衰变的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42He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αv α=m Th v Th ①式中,m α和m Th 分别为α粒子和Th 核的质量,v α和v Th 分别为α粒子和Th 核的速度,由题设条件知:12m αv 2α+12m Th v 2Th =E k ②m αm Th =4234③ 式中E k =4.27 MeV ,是α粒子与Th 核的总动能. 由①②③式得12m Th v 2Th =m αm α+m Th E k代入数据得,衰变后23490Th 核的动能 12m Th v 2Th ≈0.07 MeV.答案:(1)ACD (2)0.07 MeV。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模块综合测评一(附答案)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 .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据此了解了原子核的组成C .约里奥·居里夫人用α粒子轰击铝核,发现了中子和正电子D .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认识、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思路解析: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但并没有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而是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约里奥·居里夫人发现了正电子,中子是查德威克首先发现的.答案:D2.如图1所示,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图1思路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答案:C3.(2004北京,11)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氢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 子能量为E 1=-54.4 eV ,氢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有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图2A .40.8 eVB .43.2 eVC .51.0 eVD .54.4 eV思路解析:基态氦离子与各能级的差值分别为:|E 1|-|E 2|=40.8 eV ,A 能.|E 1|-|E 3|=40.4 eV ;|E 1|-|E 4|=51.0 eV ,C 能.|E 1|-|E ∞|=54.4 eV ,D 能.故选B.答案:B4.某种金属用黄光照射时能发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橙光照射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 .用紫光照射一定会发生光电效C .用红光照射可能发生光电效应D .用紫光照射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思路解析: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黄光的频率,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黄光的频率时,也有可能发生.答案:BC5.U 23892变成Pb 20682要经过n 1次α衰变,n 2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为n 3,则( )A .n 1=6,n 2=8,n 3=22B .n 1=6,n 2=8,n 3=16C .n 1=8,n 2=6,n 3=22D .n 1=8,n 2=6,n 3=16思路解析:由衰变规律可知,只有α衰变使质量数改变,所以n 1=4206238-=8,荷电荷数减少了8×2=16,而核电荷数只减少了92-82=10,说明发生了6次β衰变.答案:C6.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氮核N 147,被磁场方向垂直、速度为v 和α粒子击中形成复合核,然后沿跟α粒子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释放出一个速度也为v 的质子,则( )A.质子与反冲核的动能之比为17:25 B .质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5C.质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之比为8:17 D .质子与反冲核在磁场中旋转频率之比为17:8思路解析:衰变方程为:O H N He 1781114742+→+,由动量守恒可得:4v=-1×v+17v′(v′为反冲核的速度)所以517'=v v ; 质子与反冲核的动能之比171)'(22121=∙=v v m m E E k k ×(517)2=2517; 质子与反冲核的动量之比51517171'2121=⨯=∙=v v m m p p ; 由T=qB m π2得m qB f π2=,所以质子与反冲核的频率之比:81711781212121=∙=∙=m m q q f f . 答案:ABD7.(2006江苏南京期末调研,2)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A 、B 两个质点,初速度相同,均为v 1.若他们分别受到相同的冲量I 作用后,A 的速度变为v 2,B 的动量变化为扒已知A 、B 都做直线运动,则动量p 可以表示为( )A .m(v 2-v 1)B .2m(2v 2-v 1)C .4m(v 2-v 1)D .m(2v 2-v 1)思路解析:由动量定理对A :I=2mv 2-2mv 1 ① 对B :I=p-mv 1 ② 所以由①②得p=m(2v 2-v 1)故D 正确.答案:D8.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M 的小车上,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与地面摩擦不计.当人从小车左端走到右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车上行走的平均速度越大,则车在地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也越大B .人在车上行走的平均速度越大,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也越大C.不管人以什么样的平均速度行走,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相同D .人在车上行走时,若人相对车突然停止,则车也立刻停止思路解析:质量为m 的人从小车左端走到右端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则m 人v =M 车v 故A 正确.由于人车运动时间相同,则m 人v t=M 车v t如图所示,得ms 人=Ms 车s 车+s 人=L 车所以s 车=车L mM m + L 车为车长,可见人、车运动距离与速度无关.故B 错误,C 正确.由动量守恒:mv 人-Mv 车=0.当人相对车突然停止,则车相对地的速度必为零.故D 正确. 答案:ACD9.中微子离开太阳向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中微子振荡”,转化为μ子和τ子.科学家通过中微子观测站的观察和理论分析,终于弄清了中微子失踪的比例和机理.若中微子在运动中只转化为τ子和μ子,已知μ子运动方向与中微子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 )A.一定与中微子方向一致究室 B .一定中微子方向相反C.可能与中微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D .只能与中微子在同一直线上思路解析:由动量守恒可知,μ子运动方向与中微子方向一致,τ子的运动方向可能与μ子相同,也可以与μ子相反,即只能与中微子在同一直线上.答案:D10.(2005全国高考理综Ⅱ,8)如国3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处在n=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现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波.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 eV .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 )图3A .二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思路解析: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 eV ,要能打出光电子,则光波的能量必须大于钾的逸出功值,经过ΔE=E N -E M 计算,除了4跃迁到3和3跃迁到2的光子能量小于逸出功值外,4跃迁到2,4跃迁到1,3跃迁到1,2跃迁到1的光子能量均大于钾的逸出功,所以C 正确.答案:C11.(2005江苏,9)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 ”表示中子的是( )A .X C He e +→+1264294 B .X O He N +→+17842147C.X H Pt n Hg ++→+112027810204802 D .23992U →X Np +23993思路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出A 、C 正确.答案:AC12.(2004江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B .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 .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 .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思路解析:α射线不是电磁波,β射线是原子核衰变过程中形成的,半衰期不随外界条件改变,在原子核衰变过程中要发生质量亏损.答案:C二、填空题(13、14小题各4分,15、16小题各5分,共18分)13.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1)Pa Th 2349123490→+__________;(2)___________+n Kr Ba n 10893614456103++→.思路解析:利用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判断.答案:e 01- U 2359214.波长为200 nm 的紫外线的光子能量为_________J ,如果用它照射逸出功为4.8 eV 的金,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eV .思路解析:光子能量E=hν=λhc=9.945×10-19 J=6.2 eV由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m =E-W 逸=1.4 eV答案:9.945×10-19 1.415.质量为m=70 kg 的撑杆跳高运动员从h=5.0m 高处落到海绵垫上,经Δt 1=1s 后停止,则该运动员身体受到的平均冲力为__________N .如果是落到普通沙坑中,经Δt 2=0.1 s 停下,则沙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力为__________N(取g=10m/s 2).思路解析:运动员落地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向下的重力,一个是地面对运动员向上的作用力.在接触时间内,运动员的初动量p 1=mv 1=gh m 2 =700 kg·m/s(向下);末动量p 2=0,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F -mg)Δt=p 2-p 1=0-(-mv 1),所以F =mg+t m v ∆1.若Δt 1=1 s,即落在海绵垫上时1F =(700+700) N=1 400 N ;若Δt 2=0.1 s,即落在普通沙坑上时,2F =700 N+1.0700N=7 700 N. 答案:1 400 7 70016.如图4所示,质量M 的滑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块的光滑弧面底部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0向滑块滚来.设小球不能越过滑块,则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滑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思路解析: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和滑块具有相同的速度v (若速度不相同,必然相对滑动,此时一定不是最高点),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 0=(M+m)v所以v=mM m v +0. 答案:m M m v +0 mM m v +0 三、计算题(17小题6分,18小题8分,19、20小题各10分,共34分)17.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N C p 137126→+ v e C N ++→+136137N C p 147126→+ O N p 158147→+v e N O ++→+157158 α+→+C N p 126157其中p 为质子,α为α粒子,e +为正电子,v 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p =1.672×10-27 kg ,α粒子的质量为m α=6.644 929×10-27 kg,正电子的质量为m e =9.11×10-31 kg,中微子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c=3.00×108 m/s.试计算该系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思路解析: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可以将题中所给的诸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4p→α+2e ++2v ,设反应后释放的能量为Q ,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4m p c 2=m αc 2+m e c 2+Q ,代入数值可得Q=3.95×10-12 J. 答案:3.95×10-12 J18.将质量为m=1 kg 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5 m 处,以v 0=10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 2.求(1)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Δp ;(2)小球落地时的动量p′.思路解析:如图所示,水平方向v 0不变,故Δv x =0;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Δv y =gt ,则由以上分析可知Δv=gt.由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h=221gt ,落地时间t=gh 2=1 s. (1)小球飞行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合外力的冲量为I=mgt=1×10×1 N·s=10 N·s ,方向竖直向下.由动量定理可知动量增量等于其合外力的冲量,即Δp=I=10 N·s=10 kg·m/s,方向竖直向下.(2)由速度合成知,落地速度v=222201010+=+y v v m/s=210m/s所以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p′=mv=210 kg·m/s由图知tanθ=10100=v v y=1,则小球落地时的动量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斜向下. 答案:(1)10 kg·m/s 方向竖直向下(2)210 kg·m/s 与水平方向呈45°斜向下19.(2006天津河西区期末质量调查,22)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静止在离地面高h 的水平桌面的边缘,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沿桌面向A 运动并以速度v 0与之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 离开桌面,其落地点离出发点的水平距离为L.碰后B 反向运动.求B 后退的距离.已知B 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思路解析:A 落地过程是平抛运动,则有h=221gt L=v A t 所以v A =g hL t L 2=B 与A 碰撞动量守恒m B v 0=M A v A -m B vB 返回有μm B g·s=21m B v 2 所以s=20)2(21v h g m ML g -μ. 答案:20)2(21v h g m ML g -μ 20.(2006江苏南京期末调研,19)质量为M=3 kg 的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平板车的最左端有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的质量为m=1 kg.小车左端上方如图5所示,固定着一障碍物A ,初始时,平板车与物块一起以水平速度v=2 m/s 向左运动,当物块运动到障碍物A 处时与A 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而小车可继续向左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图5(1)设平板车足够长,求物块与障碍物第一次碰撞后,物块与平板车所能获得的共同速率;(2)设平板车足够长,物块与障碍物第一次碰后,物块向右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是s=0.4 m ,求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3)要使物块不会从平板车上滑落,平板车至少应为多长?思路解析:(1)物块与障碍物碰后物块和小车系统动量守恒,故有Mv 0-mv 0=(M+m)v 代入数据得v= 1 m/s.(2)物块第一次与障碍物碰后向右减速到零,向右运动最远-μmgs -21mv 02 代入数据得μ=0.5.(3)物块多次与障碍物碰撞后,最终与平板车同时停止.设物块在平板车上运动的距离为l ,那么由系统能量守恒有μmgl=21(m+M)v 02 代入数据得l=1.6 m所以要使得物块不滑出平板车,平板车长度至少为1.6 m. 答案:(1)1 m/s (2)μ=0.5 (3)1.6 m。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册课时跟踪检测(一) 动量和动量定理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物体的动量的方向总是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同B .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冲量不为0,则物体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C .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冲量不为0,则物体的动能一定发生变化D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总是与物体的动量方向相同解析:选AB 动量的方向总与速度即运动方向相同,故A 对;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由动量定理I合=Δp ,可知动量的变化量Δp 一定不为零,即动量一定变化,但动能不一定变化,有可能动量的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故B 对,C 错;I合的方向一定与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与动量的方向相同,故D 错。
2.篮球运动员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
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
这样做可以( ) A .减小球对手的冲量 B .减小球对手的冲击力 C .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D .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解析:选B 由动量定理Ft =Δp 知,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延长了手与球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小了球的动量变化率,减小了球对手的冲击力,选项B 正确。
3.(多选)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等于自身体重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
若兔子与树桩发生碰撞,作用时间为0.2 s ,则被撞死的兔子的奔跑的速度可能是( )图1A .1 m/sB .1.5 m/sC .2 m/sD .2.5 m/s解析:选CD 根据题意建立模型,设兔子与树桩的撞击力为F ,兔子撞击树桩后速度为零,根据动量定理有-Ft =0-m v ,所以v =Ft m =mgtm=gt =10×0.2 m/s =2 m/s 。
4.质量为1 kg 的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像如图2所示。
则物体在前10 s 内和后10 s 内所受外力的冲量分别是( )图2A .10 N·s,10 N·sB .10 N·s ,-10 N·sC .0,10 N·sD .0,-10 N·s解析:选D 由图像可知,在前10 s 内初、末状态的动量相等,p 1=p 2=5 kg·m/s ,由动量定理知I 1=0;在后10 s 内p 3=-5 kg·m/s ,I 2=p 3-p 2=-10 N·s ,故选D 。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九章过关检测 含解析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九章过关检测 含解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答案:D
4.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 )
解析:由于每经过一个半衰期τ,14C的质量减少一半,所以m=m0,选项C正确。
答案:C
5.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答案:C
2.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则该古树死亡的时间距今大约( )
A.22 920年B.11 460年
C.5 730年D.2 856年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时间为一个半衰期,14C的含量为原来的,经过了两个半衰期,故t=2×5730=11460(年),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3.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n→a+b+n,则a+b可能是( )
AXeKrBBaKr
CBaSrDXeSr
解析:根据核反应中的质量数守恒可知,a+b的质量数应为235+1-2=234,质子数应为92,A项中的质量数为140+93=233,B项中质量数是141+92=233,C项中质量数为141+93=234,质子数为56+38=94,D项中质量数为140+94=234,质子数为54+38=92,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配套试题解析19.2及答案
高中物选修3-5同步练习试题解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T,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解析:由电荷守恒与质量守恒可分别写出衰变①U→T+H,衰变②为T→P+,0,故知正确答案为A。
衰变③为P→U+-1答案:A2.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性质不变.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快慢不可人为控制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不变,核电荷增加1解析:一次衰变不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只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γ射线或β射线和γ射线;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新核的核电荷发生了变,故新核(新的物质)的性质应发生改变;发生正电子衰变,新核质量不变,核电荷减少1。
答案:3.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B.原子核有半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原子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元素质量减半所需要的时间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它与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不同。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成了一种新的原子核,原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个不断减少;当原子核的个减半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也减半,故选项B、D正确。
答案:B、D4.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此β粒子是( )A.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B.原子核外的电子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原子核内存在着电子D.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解析:因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内并不含电子,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中子可以转成一个质子和一个负电子,一个质子可以转成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其转可用下式表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九章原子核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径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图中未画出).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a、b为β粒子的径迹B.a、b为γ粒子的径迹C.c、d为α粒子的径迹D.c、d为β粒子的径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样品不断衰变,虽然剩下未衰变的原子核越来越少,但元素的半衰期不变B.放射性元素放在真空中衰变加快C.Bi的半衰期是1小时,质量为m的Bi经过3小时后还有m没有衰变D.温度越高,放射性元素衰变越快3.下列核反应属于α衰变的是()A.B+He→N+nB.Al+H→Mg+HeC.Th→Ra+HeD.H+H→He4.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某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把聚乙烯膜轧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A.钋210B.氡222C.锶90D.铀2385.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A.H+H→He+n是核聚变反应B.H+H→He+n是α衰变C.Se→Kr+2e是核裂变反应D.U+n→Xe+Sr+2n是β衰变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利用周围空气提供的动力飞行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铀235与铀238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半衰期D.热核反应的温度须达到几百万开尔文,反应过程中要吸收能量7.北京奥委会接受专家的建议,大量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如奥运会场馆周围的90%的路灯将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其核反应方程是()A. 4H→He+2 eB.N+He→O+HC.U+n→Sr+Xe+3nD.U→Th+He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B.在单缝衍射实验中,假设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则该光子不可能落在暗条纹处C.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的光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低9.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我们知道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那么分子力实质上属于()A.引力相互作用B.电磁相互作用C.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D.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10.人类探测月球时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A.HeB.HeC.HeD.He11.如图中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它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LL′是厚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上只有O、P两点处有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方向平行纸面竖直向上,到达O点的射线是β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是α射线B.磁场方向平行纸面竖直向下,到达O点的射线是α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是β射线C.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到达O点的射线是γ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是α射线D.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到达O点的射线是γ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是β射线12.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Ca 轰击Cf(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粒子X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α粒子13.在一个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Pb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A. 6次B. 10次C. 22次D. 32次14.宇宙诞生过程中,产生如下粒子:①光子、中微子、电子等大量轻子;②氘核、氚核、氦3、氦核等轻核;③夸克、轻子、胶子等粒子;④质子和中子等强子;⑤电子、质子、氦核的混合电离气体;⑥电子、质子复合成为中性氢原子.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以上粒子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④②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D.①③④②⑥⑤15.如图所示,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LL′是厚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的O、P两点处有亮斑,由此可知磁场的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种类、到达P 点的射线种类应属于下表中的()第Ⅱ卷二、计算题(共1小题,共15分)16.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 6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He核的质量为3.015 0 u.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对心碰撞聚变成He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的核能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质量亏损为1 u时,释放的能量为931.5 MeV.除了计算质量亏损外,He的质量可以认为是中子的3倍)(1)写出该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2)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3)若测得反应后生成中子的动能是3.12 MeV,则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是多少MeV?三、填空题(共3小题,第17-18每小题6.0分,第19小题13分,共30分)17.卢瑟福在1919年以α粒子(He)撞击氮原子核(N),产生核反应.该反应生成两种粒子,其中一种为H,则另一种粒子为________,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18.铀主要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三者的原子百分含量分别为234U 0.005%,235U 0.72%,238U 99.275%.请写出计算铀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不必算出具体数值):______________.19.带电粒子在“云室”中运动时,可呈现其运动径迹,将“云室”放在匀强电场中,通过观察分析带电粒子的径迹,可以研究原子核发生衰变的规律.现将静止的放射性6C放入上述装置中,当它发生衰变,可能放出α粒子或负电子或正电子.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经过相等时间所形成的径迹如图所示(发生衰变后放射出的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与电场E垂直,a,b均表示长度).则(1)14C发生衰变时所放射出的粒子是________.(2)14C发生衰变时所放射出粒子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填“①”或“②”).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γ粒子是不带电的光子,在磁场中不偏转,选项B错误;α粒子为氦核带正电,由左手定则知向上偏转,选项A、C错误;β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应向下偏转,选项D正确.2.【答案】A【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因素决定,与其他条件无关,A正确,B、D错误;Bi的半衰期是1小时,3小时经过了3个半衰期,由M余=M原()可知还有m没有衰变,C 错误.3.【答案】C【解析】方程B+He→N+n,是人工核反应方程,是放出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故A错误;方程Al+H→Mg+He,该反应是人工核反应方程,故B错误;方程Th→Ra+He,是Th原子核分裂并只放射出氦原子核的反应过程,故C正确;方程H+H→He是轻核的聚变反应,故D错误.4.【答案】C【解析】要测定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则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合适;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 半衰期太小,铀238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合适.5.【答案】A【解析】H+H→He+n是核聚变反应,故A正确,B错误;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为核裂变反应,需要其它粒子轰击,不能自发地进行,C错误;U+n→Xe+Sr+2n是重核裂变反应,D错误.6.【答案】C【解析】火箭通过喷气,利用反冲飞行,故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原子核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铀235与铀238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半衰期,故C正确;热核反应的温度须达到几百万开尔文,但是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故D错误.7.【答案】A【解析】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反应,由轻核结合成中等质量的核,B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C 为裂变,D为衰变,故A正确.8.【答案】C【解析】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故A错误.B、在单缝衍射实验中,假设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其行为是随机的,也可能落在暗条纹处,只是落在暗条纹处几率小些.故B错误.C、黑体辐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的光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C正确.D、质子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物质波的波长较小,与电子相比不容易产生衍射.故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故D错误.故选:C.9.【答案】B【解析】分子力作用范围约在10-10m数量级上,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分别在10-15m和10-18m之内,在这个距离上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不存在.在这个范围内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都存在,但由于电磁力远大于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分子力本质上属于电磁相互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10.【答案】B【解析】氦的同位素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为3,故应表示为He,因此B正确.11.【答案】D【解析】因为α粒子的贯穿本领较小,一张纸即可把它挡住,所以亮斑中不可能有α射线,A、B、C错误;因为γ射线不带电,所以不受磁场约束,直接打在O点,由左手定则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所以D正确.12.【答案】A【解析】由于最终经3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Y,由此可知原来的核应为Z,而该核是由某原子核放出了3个粒子X形成的.而Ca和Cf的总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7,由此可知Ca +Cf→Z,Z→Z+3n,故A正确.13.【答案】A【解析】一个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Pb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次=8次,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2×8-(92-82)=6次,选项A正确.14.【答案】C【解析】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其后产生了夸克、轻子、胶子等粒子,然后按强子时代、轻子时代、核合成时代、混合电离气体、中性氢原子的顺序演化,故C正确.15.【答案】C【解析】R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α、β、γ三种,其中α、β射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区域时将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偏转,γ射线不偏转,故打在O点的应为γ射线;由于α射线贯穿本领弱,不能射穿厚纸板,故到达P点的应是β射线;依据β射线的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16.【答案】(1)H+H→He+n(2)3.26 MeV(3)0.45 MeV【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H+H→He+n(2)质量亏损为:Δm=2.013 6×2 u-(3.015 0 u+1.008 7 u)=0.003 5 u,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931.5×0.003 5 MeV≈3.26 MeV(3)设中子和He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速度分别为v1、v2,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是E0,反应后中子和He核动能分别为E1、E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九章原子核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m1v1-m2v2=0==3E2==1.04 MeV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1+E2=2E0+ΔE,E0=0.45 MeV.17.【答案】O He+7N→O+H【解析】由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另一种粒子的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7,所以为O,核反应方程为He+N→O+H.18.【答案】(234×0.005+235×0.72+238×99.275)×10-2【解析】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每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与其百分含量乘积之和,即(234×0.005+235×0.72+238×99.275)×10-2.19.【答案】(1)α(2)②【解析】(1)反冲核与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均做类平抛运动.由轨迹可以看出,反冲核与放出的射线的受力方向均与电场方向相同,所以放出的粒子为α粒子.(2)由动量守恒得,α粒子的动量与反冲核的动量相同,α粒子的质量小,速度必然大,在垂直于电场方向上的位移大,即②轨迹为α粒子.11 / 1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第16章动量守恒定律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屮,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F遷可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受的合外力B.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一个标量C.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不同的D.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是因为受到的冲量太大【解析】A选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达方式;冲量是矢量,B错;尸=牛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最初表达方式,实质是一样的,C错;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是因为玻璃杯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并不是所受冲量太大,D错误.【答案】A2.如图1所示,两木块/、〃用轻质弹簧连在一起,置于光滑的水平而上.一颗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在子弹打中木块/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动量、机械能都不守恒【解析】子弹击中木块/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系统不受外力作用,外力冲量为0,系统动量守恒.但是子弹击中木块/过程,有摩擦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B正确.【答案】B3. 将静置在地面上,质量为M (含燃料)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在极短吋间内以相对地面 的速度%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加的炽热气体•忽略喷气过程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 结束时火箭模型获得的速度大小是()//7【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 ()=(M —m )v 9得。
=耐_〃畀°,选项D 正确.【答案】D4.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若一个系统动量守恒时,贝% )A. 此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都为零B. 此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大小不可能都增加C ・此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守恒D.此系统的机械能可能增加【解析】 若一个系统动量守恒,则整个系统所受的合力为零,但是此系统内每个物体 所受的合力不一定都为零,A 错误.此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大小可能会都增加,但是方向 变化,总动量不变这是有可能的,B 错误.因系统合外力为零,但是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 功不一定为零,故机械能不一定守恒,系统的机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C 错误,D 正 确.【答案】D5.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力3部分是半径为2?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 部分是粗糙的水平面.今把质量为加的小物体从/点由静止释放,小物体与BC 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终小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于3、C 之间的D 点,则B 、D 间的距离x 随各量变化的情况是() A. 其他量不变,7?越大x 越大 A.A图2B.其他量不变,〃越大x越大C.其他量不变,加越大x越大D.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解析】小车和小物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且为零,所以当小车和小物体相对静止时,系统水平方向的总动量仍为零,则小车和小物体相对于水平面也静止,由能量守恒得[imgx=mgR, x=Rlp,选项A正确,B、C、D错误.【答案】A6.水平抛出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贝9()A.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量的变化相同B.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变化的方向都是竖肓向下C.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恒定D.在刚抛出物体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由动量定理得\p=mgM,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y相同,即大小相等,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从而动量的变化率恒定,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答案】ABC7.如图3所示,三个小球的质量均为加,B、C两球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力球以速度%沿B、C两球球心的连线向B球运动,碰后/、B两球粘在一起.对力、B、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B.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C.三球速度和等后,将一起做匀速运动D.三球速度相等后,速度仍将变化【解析】因水平面光滑,故系统的动量守恒,A. B两球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有损失,A 错误,B正确;三球速度相等时,弹簧形变量最大,弹力最大,故三球速度仍将发生变化,C 错误,D 正确.【答案】BD8.如图4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厶•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加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运动屮速度Z 比为〒一B. 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十〃2D.乙车移动的距离为莎匚J【解析】 本题类似人船模型.甲、乙、人看成一系统,则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甲、乙 +兀乙=L,解得C 、D 正确.【答案】 A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 (8分)如图5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a 、b 小球的质 量分别为〃场、叫,半径分别为心、图中P 点为单独释放a 球的平均落点,M 、N 是a 、b 小球碰撞后落点的平均位置.0 M P N图5(1) 木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 ・A. 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 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C. 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D. 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 a = m h , r a = r h(2)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量"间的距离X],则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 _______ (用相应的文字和字母表示).(3) 如果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式是 _______ (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1)BC(2) 测量OM 的距离X2测量ON 的距离C.甲车移动的距离为 M+加 2A/+ 詁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即为 M , A 正确,B 错误;Mr 甲= (M+加)x 乙,x 甲(3)m a x\ — m a X2+写成m a OP=m a OM+ mhON也可以)10.(10分)如图6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有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的滑块昇和B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cn f图6[.把两滑块/和B紧贴在一起,在/上放质量为加的祛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和仪在力和B的I古I定挡板间放入一轻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II .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吋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和B与固定挡板C和D碰撞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力至C的运动时间小B至D的运动时间£2;III.重复几次,取“和『2的平均值.(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_______ ;(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_______ ;(3)只要关系式_______ 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的欠量和.【解析】(1)导轨水平才能让滑块做匀速运动.(2)需测出力左端、B右端到挡板C、Q的距离xi、%2由计时器计下/、B到两板的时间“、t2算出两滑块/、〃弹开的速度。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检测:第十九章本章优化总结 Word版含答案
本章优化总结原子核⎩⎪⎪⎪⎪⎪⎪⎨⎪⎪⎪⎪⎪⎪⎧自然 放射现象:三种射线⎩⎨⎧α射线:氦核流,穿透力量最弱,电离本事最强β射线:高速电子流,产生实质的核反应方程为10n →11H +0-1eγ射线: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而产生原子核的组成{质子(11H )中子(10n )原子核的衰变⎩⎪⎨⎪⎧意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衰变法则{α衰变:A Z X →A -4Z -2Y +42He β衰变:A Z X → A Z +1Y +0-1e规律:衰变过程遵守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释放的能量以放 出粒子和反冲核的动能及γ光子能量(伴随γ衰变时)的形式表现出来半衰期: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它由核本身打算,一般 与物理、化学性质无关探测射线的方法:威耳逊云室、气泡室、盖革—米勒计数器人工转变⎩⎨⎧质子的发觉:14 7N +42He →17 8O +11H 中子的发觉:94Be +42He →12 6C +10n正电子的发觉:2713Al +42He →3015P +10n3015P →3014Si +0+1e核反应与核能⎩⎪⎨⎪⎧核力:短程力,只与相邻核子发生作用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坚固, 原子核越稳定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或ΔE =Δmc 2重核的裂变:235 92U +10n →144 56Ba +8936Kr +310n轻核的聚变:21H +31H →42He +10n粒子与宇宙⎩⎨⎧粒子的分类是:强子、轻子、媒介子四种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宇宙大爆炸理论专题一 原子核的三种衰变和三种放射性射线 1.原子核的三种衰变(1)①α衰变是原子核放出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结合体. ②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发生的.③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时产生的.γ射线是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由较高能量状态向较低能量状态跃迁时发生的.(2)不论发生哪种衰变,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是守恒的. 2.三种放射性射线三种射线是指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三种射线的实质和特性如下表所示.粒子特性α射线 42He(正电)穿透本事小(空气中射程只有几厘米),电离本事强,速度为c10β射线0-1e(负电)穿透本事大(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速度为9c10γ射线高能光子 (中性)穿透本事很大(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3.计算公式:N =N 0⎝⎛⎭⎫12n或m =m 0⎝⎛⎭⎫12n, 其中n =tτ,τ为半衰期.在核电站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 和137Cs 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 和137Cs 的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 和137Cs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A .X 1→137 56Ba +10nB .X 2→131 54Xe + 0-1eC .X 3→137 56Ba +-1e D .X 4→131 54Xe +11p [解析] 依据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 2为131 53I ,X 3为137 55Cs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核电荷数,分别为131-53=78和137-55=82.[答案] B C 78 82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1)A Z X →A ′Z ′Y +n 42He +m 0-1e依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 A =A ′+4n Z =Z ′+2n -m二式联立求解得α衰变次数n 和β衰变次数m .(2)依据α衰变和β衰变实质(β衰变质量数不变)直接求解.1.(多选)(2022·河北正定检测)关于原子核的有关学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 放射性射线中的β射线实际就是电子流,它来自原子的核内B .放射性原子经过α、β衰变致使新的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因此不稳定从而产生γ射线C .氡222经过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一个氡222原子核四天后肯定衰变为钋218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越简洁发生衰变解析:选AB.由于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单个核子没有意义,所以C 项错.比结合能描述原子核的稳定性,比结合能越大,原子越稳定,越不易发生衰变,所以D 项错.专题二对核反应方程及类型的理解1.四类核反应方程的比较名称核反应方程时间其他衰变α衰变238 92U―→234 90Th+42He1896年贝可勒尔β衰变234 90Th―→234 91Pa+0-1e裂变23592U+10n―→9038Sr+136 54Xe+1010n+141 MeV1938年原子弹原理聚变21H+31H―→42He+10n+17.6MeV氢弹原理人工转变正电子2713Al+42He―→3015P+10n3015P―→3014Si+0+1e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觉质子14 7N+42He―→17 8O+11H1919年卢瑟福发觉中子94Be+42He―→12 6C+10n1932年查德威克2.(1)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α粒子(42He)、质子(11H或p)、中子(10n)、电子(0-1e)、氘核(21H)、氚核(31H)(2)留意在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在解有关力学综合问题时,还有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多选)能源是社会进展的基础,进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C.235 92U+10n→141 56Ba+92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D.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解析]A、B所列反应是核聚变,不是β衰变,β衰变要放出电子,故A对B错;C、D两种反应都是核裂变,故C对D错.[答案]AC2.在下列四个核反应中,X表示中子的是________,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是________.A.14 7N+42He―→17 8O+XB.2713Al+42He―→3015P+XC.21H+31H―→42He+XD.235 92U+X―→9038Sr+136 54Xe+10X解析:在核反应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核反应,都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据此,可以推断未知粒子属于什么粒子,对A,未知粒子的质量数为:14+4=17+x,x=1,其电荷数为:7+2=8+y,y=1,即未知粒子是质子(11H);对B,未知粒子的质量数:27+4=30+x,x=1,其电荷数为:13+2=15+y,y=0,所以是中子(10n);对C,未知粒子的质量数为:2+3=4+x,x=1,电荷数为:1+1=2+y,y=0,也是中子(10n);对D,未知粒子质量数为235+x=90+136+10x,x=1,电荷数为:92+y=38+54+10y,y=0,也是中子(10n),故方程中X是中子的核反应为B、C、D.其中A、B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答案:BCD AB专题三核能的计算1.利用质能方程来计算核能(1)首先依据核反应方程,计算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Δm.(2)再依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或ΔE=Δmc2计算核能.方程ΔE=Δmc2中若Δm的单位用“kg”、c 的单位用“m/s”,则ΔE的单位为“J”;若Δm的单位用“u”,可直接用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式1 u相当于931.5 MeV 推算ΔE,此时ΔE的单位为“兆电子伏(MeV)”,即原子质量单位1 u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2.利用平均结合能来计算核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核子数.核反应中反应前系统内全部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与反应后生成的全部新核的总结合能之差,就是该核反应所释放(或吸取)的核能.3.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计算核反应中如无光子辐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动能和新粒子的动能.这种状况下的核能可由下列关系计算:反应前总动能+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反应后总动能.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 6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32He核的质量为3.015 0 u.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对心碰撞聚变成32He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的核能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质量亏损为1 u时,释放的能量为931.5 MeV.除了计算质量亏损外,32He的质量可以认为是中子的3倍)(1)写出该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2)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3)若测得反应后生成中子的动能是3.12 MeV,则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是多少MeV?[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221H→32He+10n.(2)质量亏损为Δm=2.013 6 u×2-3.015 0 u-1.008 7 u=0.003 5 u.则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0.003 5×931.5 MeV=3.26 MeV.(3)设中子和32He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速度分别为v1、v2,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为E0,反应后中子和32He 核的动能分别为E 1、E 2.依据动量守恒得:m 1v 1-m 2v 2=0 所以v 1v 2=m 2m 1=31依据E =12mv 2得E 2E 1=12m 2v2212m 1v 21=31×⎝⎛⎭⎫132=13即E 2=E 13=13×3.12 MeV =1.04 MeV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E 1+E 2=2E 0+ΔE 代入数据得E 0=0.45 MeV.[答案] (1)见解析 (2)3.26 MeV (3)0.45 MeV3.(2022·河南六市一联)2021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韩美情报部门通过氙(Xe)和氪(Kr)等放射性气体,推断出朝鲜使用的核原料是铀(U)还是钚(Pu),若该试验的核原料是235 92U ,则 (1)完成核反应方程式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________. (2)本次核试验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7 000吨TNT 的能量,已知铀核的质量为m 1、中子的质量为m 2、锶(Sr)核的质量为m 3、氙(Xe)核的质量为m 4,光速为c .则一个235 92U 原子裂变释放的能量ΔE =________. 解析:(1)依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得该核反应方程为235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n.(2)该核反应过程质量亏损Δm =m 1-m 3-m 4-9m 2,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ΔE =Δmc 2=(m 1-m 3-m 4-9m 2)c 2.答案:(1)1010n (2)(m 1-m 3-m 4-9m 2)c 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5练习:第十九章 检测 含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尔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均守恒,其放射线在磁场中不偏转的是γ射线C.中性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D.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从而可求出原子核的结合能解析: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错误;γ射线不带电,在磁场和电场中都不偏转,B正确;中性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 正确;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从而可求出原子核的结合能,D正确。
答案:BCD2.(2012·丹东联考)“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
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23994Pu),这种钚239可由铀239(23992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A.2B.239C.145 D.92解析:β衰变规律是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
23994Pu比23992U质子数增加2,所以发生2次β衰变,A对。
答案:A3.如图1所示,x为未知的放射源,L为薄铝片,计数器对α粒子、β粒子、γ光子均能计数。
若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L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则x可能是()图1 A.α、β和γ的混合放射源B.纯α放射源C.α和γ的放射源D.纯γ放射源解析: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铝片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说明射线中有穿透力很弱的粒子,即α粒子,在铝片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说明穿过铝片的粒子中无带电粒子,故只有γ射线。
因此放射源可能是α和γ的放射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第2节随堂检测归纳小结.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对应要点一)美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6328Ni)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β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作电池两极,外接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0-1e+6327CuB.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0-1e+6429Cu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镍到铜片解析:6328Ni的衰变方程为6328Ni→0-1e+6329Cu,选项A、B错;电流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池内部电流从铜片到镍片,镍片电势高,选项C对D错。
答案:C2.(对应要点一)(2012·甘肃省兰州月考)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232 90Th→220 86Rn+xα+yβ,其中( )A.x=1,y=3 B.x=2,y=3C.x=3,y=1 D.x=3,y=2解析:核反应方程中的α、β分别为42He和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有90=86+2x-y,232=220+4x,联立解得:x=3,y=2,选项D正确。
答案:D3.(对应要点二)如图19-2-1所示,纵坐标表示某放射性物质中未衰变的原子核数(N)与原来总原子核数(N0)的比值,横坐标表示衰变的时间,则由图线可知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为________天;若将该放射性物质放在高温、高压或强磁场等环境中,则它的半衰期将_______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图19-2-1 解析:从图中知每经过3.8天,原子核数目减半,故半衰期为3.8天,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无关。
答案:3.8 不变4.(对应要点二)放射性同位素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用来断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第5节随堂检测归纳小结.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1.(对应要点一)铁的比结合能比铀核的比结合能大,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的结合能大于铀核的结合能B.铁核比铀核稳定C.铀核发生核变化变成铁核要放出能量D.铀核发生核变化变成铁核质量要亏损解析:铁核的比结合能大,则它稳定些,铀核比结合能小变成铁核会放出核能,出现质量亏损,B、C、D正确。
答案:BCD2.(对应要点二)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ΔE=Δmc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解析:质能方程E=mc2中E表示物体具有的总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故A项对,D项错;根据ΔE=Δmc2,可以计算释放的核能,物体的质量增加或减小Δm对应着其能量增加或减少ΔE,故B、C正确,所以选D。
答案:D3.(对应要点二)(2012·江苏高考)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________。
解析:氘核可表示为21H,根据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未知原子核的质量数是1,核电荷数是1,应该是氢原子核11H,则核反应方程为10n+11H→21H。
释放的核能ΔE=Δmc2,则ΔE=Q,氘核的比结合能是Q 2。
答案:10n+11H→21H Q 24.(对应要点二)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氦核,同时释放一定的核能,若已知中子质量为1.008 7 u ,质子质量为1.007 3 u ,氦核质量为4.002 6 u 。
试计算用中子和质子生成1 kg 氦时,要释放的核能。
解析: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氦核的反应为:210n +211H →42He质量亏损Δm =2×1.008 7 u +2×1.007 3 u -4.002 6 u =0.029 4 u放出的核能ΔE =Δmc 2=Δm ×931.5 MeV =0.029 4×931.5 MeV =27.386 MeV生成1 kg 氦释放的总核能E =N ΔE =mN A ΔE M =1 0004×6.02×1023×27.368×106×1.6×10-19 J =6.59×1014 J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第3、4节随堂检测归纳小结.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对应要点一)关于气泡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B.气泡室的工作原理是刚开始压强很大,以后压强突然降低,液体沸点变低,粒子通过液体时在它周围有气泡生成C.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相似D.粒子在气泡室中运行轨迹可用来分析带电粒子动能等情况,不能用来分析动量解析:根据气泡室的工作原理可知A、B、C三选项正确。
把气泡室放在磁场中,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径迹为曲线,根据照片可分析粒子的带电情况、动量和能量,故D选项是错误的说法。
答案:D2.(对应要点一)下列关于盖革—米勒计数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的电离作用使计数器计数B.α射线电离作用强,而β射线电离作用弱,故计数器只能记录α粒子C.无论是α、β射线都能用计数器计数D.计数器不能区分时间间隔小于200 μs的两个粒子解析:根据盖革—米勒计数器的计数原理可知,当射线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产生脉冲放电,使计数器计数。
选项A、C正确,B错误;两个射来的粒子如果时间间隔小于200 μs,计数器不能区分,故选项D正确。
答案:ACD3.(对应要点三)放射性同位素钴60能放出较强的γ射线,其强度容易控制,这使得γ射线得以广泛应用。
下列选项中,属于γ射线的应用的是( )A.医学上制成γ刀,无需开颅即可治疗脑肿瘤B.机器运转时常产生很多静电,用γ射线照射机器可将电荷导入大地C.铝加工厂将接收到的γ射线信号输入计算机,可对薄铝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D.用γ射线照射草莓、荔枝等水果,可延长保存期解析: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不能使空气电离成为导体,B错误;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薄铝板的厚度变化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很小,不能控制铝板厚度,C错误。
答案:AD4.(对应要点二)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202 78Pt。
制取过程如下:(1)用质子轰击铍靶94Be产生快中子;(2)用快中子轰击汞204 80Hg,反应过程可能有两种:①生成202 78Pt,放出氦原子核;②生成202 78Pt,放出质子和中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高二随堂检测小结:第十八章第2节(新).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对应要点一)(2011·上海高考)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图18-2-4解析:α粒子轰击金箔后偏转,越靠近金箔,偏转的角度越大,所以A、B、C错误,D正确。
答案:D2.(对应要点一)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 )A .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B .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C .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D .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较远的α粒子解析:原子核带正电,与α粒子间存在库仑力,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而偏转,故B 对,A 错;由于原子核非常小,绝大多数粒子经过时离核较远,因而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离核较近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较多,故C 对,D 错。
答案:BC3.(对应要点二)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图18-2-5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等势面,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图18-2-5 B .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C .a 、c 两点的动能不相等D .动能与电势能的和不变解析:α粒子与原子核的力为库仑斥力,从a →b 库仑力做负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从b →c 库仑力做正功,动能增加,且a →b 与b →c 库仑力所做的总功为0,则a 、c 两点动能相等,因此A 正确,C 错。
因为只有电场力做功,故动能与电势能和不变,故D 正确。
α粒子与原子核相距越近,库仑力越大,加速度越大,故从a →c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错。
答案:AD4.(对应要点二)已知电子质量为9.1×10-31 kg 、带电荷量为-1.6×10-19 C ,当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时的轨道半径为0.53×10-10 m 时,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频率、动能和等效的电流。
高中物理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19(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中选修3-5物理试题
第十九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总分为100分,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20·某某省来宾市高二年级调研)能源是社会开展的根底,开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
如下核反响方程与其表述都正确的答案是( C )A.42He+2713Al→3015P+11H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199F+11H→168O+42He是α衰变C.31H+11H→42He+γ是核聚变反响D.23592U→9038Sr+13654Xe+310n是核裂变反响解析:A方程书写错误,故A错误;B方程是人工转变方程,故B错误;C方程是核聚变反响,故C正确;D方程书写错误,故D错误。
2.如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发生衰变放出的局部粒子的径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答案是( D )A.a、b为β粒子的径迹B.a、b为γ粒子的径迹C.c、d为α粒子的径迹D.c、d为β粒子的径迹解析: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在磁场中不偏转,选项B错误;α粒子为氦核带正电,由左手定如此知向上偏转,选项A、C错误;β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应向下偏转,选项D正确。
3.由如下图可得出结论( C )A.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小于氘核的质量B.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氘核的质量C.氘核分解为质子和中子时要吸收能量D.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要吸收能量解析:该反响是吸能反响,所以两个核子质量之和大于氘核的质量。
4.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
如下核反响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响的是( A )A.21H+31H→42He+10nB.147N+42He→178O+11HC.42He+2713Al→3015P+10nD.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解析:A是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氘和氚聚变成氦元素的核反响方程,B是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的核反响方程,C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D属于重核的裂变,因此只有A 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1.(对应要点一)美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6328Ni)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β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作电池两极,外接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0-1e+6327Cu
B.镍63的衰变方程是6328Ni→0-1e+6429Cu
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镍到铜片
解析:6328Ni的衰变方程为6328Ni→0-1e+6329Cu,选项A、B错;电流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池内部电流从铜片到镍片,镍片电势高,选项C对D错。
答案:C2.(对应要点一)(2012·甘肃省兰州月考)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23290Th→22086Rn+xα+yβ,其中()
A.x=1,y=3B.x=2,y=3C.x=3,y=1 D.x =3,y=2
解析:核反应方程中的α、β分别为42He和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有90=86+2x-y,232=220+4x,联立解得:x=3,y=2,选项D正确。
答案:D
3.(对应要点二)如图19-2-1所示,纵坐标表示某放射性物质中未衰变的原子核数(N)与原来总原子核数(N0)的比值,横坐标表示衰变的时间,则由图线可知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为________天;若将该放射性物质放在高温、高压或强磁场等环境中,则它的半衰期将_______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图19-2-1
解析:从图中知每经过3.8天,原子核数目减半,故半衰期为3.8天,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无关。
答案:3.8 不变4.(对应要点二)放射性同位素C 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用来断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14 6C ,14 6C 很不稳定,易发生衰变,
其半衰期为5 730年,放出β射线,试写出有关核反应方程。
(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14 6C 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此遗骸的年代约有多少年?
解析:(1)中子碰到氮原子发生核反应,方程为10n +14 7N →14 6C +11H ,14 6C 的衰变的方程为14 6C →14 7N
+ 0-1e 。
(2)由于生物活体通过新陈代谢,生物体14 6C 与12 6C 的比例和空气相同,都是固定不变的,但生物
遗骸由于新陈代谢停止,14 6C 发生衰变,14 6C 与12 6C 的比值将不断减小,由半衰期的定义得12.5%M 0
=M 0(12)t T
,则t T =3, t =3T =3×5 730年=17 190年。
答案:(1)10n +14 7N →14 6C +11H
14 6C →14 7N + 0-1e
(2)17 190年。